登陆注册
30532500000092

第92章

论。彼六因中至二位中故。

述曰。六因之中皆有因缘能生所摄。此二种子既是因缘。故六因中有因缘者皆此所摄。若不尔者。即摄因缘不遍尽故。

问既尔现行熏成种亦因缘收。何故此中不摄。亦非尽理故。

论。虽有现起至此略不说。

述曰。此问不然。除牵引.生起二因。以此二因唯种子故。如前六因中引发等四因内。现行能生种为因缘者。以多间断非如种子性恒相续故。此菩萨地略而不说。此就不尽理据一义为言。

又解。

论。或亲辨果至谷麦等种。

述曰。即此现行亲辨果故。亦名为种生起种摄。近生果故。何以现行亦名种者。此中有例。如假说现行谷麦等种。彼既然此亦尔。此六因中何因所摄。余四因摄。

上来已解能生因摄讫。自下明所余因方便因摄。

论。所余因谓至方便因摄。

述曰。谓第一言说。第二观待。第五摄受.第九相违全。及前六因中非因缘法。皆是前说未润生位。已润熟位二因种余。即说此四全。六少分为方便因。此方便因亦有等无间.所缘缘二种。今就一总言但是增上缘。非无少别。至下当知。

上来已出因显数相摄。下出于理。

论。非此二种至有因缘种故。

述曰。非此牵引.生起二种。唯属彼十因中牵引.生起二因全。所以者何。此二之中有非因缘。摄尽便宽。能生是因缘故。余引发等四因中有因缘种故。若唯摄二不摄便狭。

论。非唯彼八至非因缘种故。

述曰。非唯除生起.牵引外八因全皆名所余因。所以者何。四中有因缘。摄尽便宽。以方便因非因缘故。彼生起.牵引二因中亦有非因缘种。谓业种等。若唯八因名之。所余不摄便狭。彼有非因缘。方便不摄故。菩萨地文不是尽理。故于此中皆如我说。

次会第五卷寻伺地文。

论。有寻等地至余方便摄。

述曰。于中有三。一牒文。二正解。三立理。此牒彼文。

有寻等者。等有伺等。次下正解。

论。此文意说至自类果故。

述曰。能生因是因缘故。如前所说。六因中若现若种已润未润但互为因缘者。是名生起因。皆能生摄。若现若种润未润时。皆能生起自类果故。自类果故言显是因缘种及现行。简非因缘种及现者。

论。此所余因皆方便摄。

述曰。方便疏故。此六因中因缘种外。及余四因全。皆名方便因。疏体同故。

何以知者。

论。非此生起至有因缘种故。

述曰。下立理也。非此寻.伺文生起因属十因中第四生起因。若唯一生起因者。生起中非因缘法。摄尽便宽。又即彼牵引等五因中。若现。若种。有因缘故。不摄便狭。

论。非唯彼九至有非因缘故。

述曰。非除生起因外彼九因名所余因。若唯取九。九中亦有因缘。方便疏故。摄九尽便宽。生起之中有非因缘故。方便摄便不尽亦太狭。若因缘唯摄生起。即摄增上业种太宽。若不摄余五因缘。五因缘不尽太狭。若方便定摄九因。即五因中有因缘者。亦方便摄是太宽失。不摄生起业种是太狭失。故知文势如我所解。此中影略。但以摄不尽。太狭为解而影取宽。上皆准知 问何以菩萨地因缘分二。能生因亦名牵引种。虽有二名犹摄现行因缘不尽。寻伺地一生起因即摄现.种俱尽 答约润.未润唯约种论。故须分二。能起于果体是因缘。不分润与未润故。寻伺地唯一生起。亦无违也。此第一师辨讫。

论。或菩萨地至即彼余八。

述曰。第二师中释二文为二解。一一中又二。初正解。后释难。此初也。菩萨地所说二种种子。即十因中彼牵引.生起二因如名所摄。所余诸因。即十因中余八所摄。

下自释难。

论。虽二因内至胜显故偏说。

述曰。牵引.生起二因之内。虽复亦有非能生因。以业种等非能生故。此二因中因缘种子。一亲辨体。二受果无尽。胜故偏说是能生因。不说增上业种所摄。

论。虽余因内至多显故偏说。

述曰。虽八因内四因中有非方便因。谓因缘种等。以四因全四少分中增上多故。论乃偏说是方便因。即前能生因隐增上者。后方便因隐因缘者。俱不明故为不尽理也。

论。有寻等地至即彼余九。

述曰。下文亦二。准前应知。彼说生起因。即十因中第四生起因摄。余因之言余九因也。

何以尔者。

论。虽生起中至亲显故便说。

述曰。下释难云。生起之因虽有业种等非因缘摄。以对牵引因已润故。是近得果。就自因中名言种子与果同性。以是亲显故偏说之。略牵引因。及自因中业种不说。偏说生起因是能生因。以已润竟方名生起。故望牵引为近也。

论。虽牵引中至亲隐故不说。

述曰。虽知菩萨地牵引因。亦有因缘种是能生因。而望生起是远。未被润故。作恶不即受。故疏远故。即业种显。亲名言种相貌隐故。遂不说其因缘种子。而说业种为牵引故。不说牵引因也。理亦无违。

论。余方便摄准上应知。

述曰。虽余四因中亦有因缘。而四因全。五因少分。是方便摄。如上增上多故。偏说非能生因。实理亦是文不尽理。

第三以四缘依十五处。及摄十因.二因。

论。所说四缘至十因二因。

述曰。卷初标云四缘依十五处。义差别故立为十因。上来虽有二文。但依十五处立十因。十因.二因相摄。未明依十五处立四缘。及十因.二因相摄。故有此问。于中初问。次答。答中先答缘依处。后辨与因相摄。

论。论说因缘至立增上。

述曰。初中有二。初引文后正解。此引瑜伽第五。显扬十八皆同。

论。此中种子至因缘种摄。

述曰。下解有二。初解因缘依处。后解中二缘依处。于中各有二师释之。所言种子是因缘者。即十五依处中第三习气.第四有润种子.第十一随顺.十二差别功能.十三和合.十五不障碍.合六依处中。除其现行因缘种摄。即前所说六因依处种子是因缘故。

论。虽现四处至此略不说。

述曰。上解本文。下释不尽。但言种子不说现故。虽除第三.四两依处。外余四依处亦有现行是因缘者。而多间断。此略不说是因缘摄。但言种子是因缘故。

论。或彼亦能至亦立种名。

述曰。又解除牵引.生起。四中现行能为因缘者。亦是此中种子言摄。亲辨自果故。喻如前解。此释彼文将为尽理。

论。或种子言至取舍如前。

述曰。第二师解。此种子言。唯属十五依处之中。第四有润种子依处。以有种子言故。此有润中不简去业。不摄习气中因缘种。及四依处中因缘者。取舍如前摄二因等。此师意解。约生起亲近故不说余。因缘种显不说业等。以牵引等远疏等别故。略而不说。即以此文为不尽理。

论。言无间灭至二缘义故。

述曰。上解因缘。下解中二。此即是前第一师义。彼二处言意显。但是此二缘者。非唯第五无间灭处.第六境界依处所摄。其余领受.及下和合.不障碍处三依处中。亦皆有此二缘义故。观待待境心等得生。余二合前以为体故。即以此文而为尽理。

论。或唯五六至略不说之。

述曰。此即是前第二师说。二缘依处唯彼第五.第六依处。非余三依处。余三虽有此二缘依处。以相隐而复少故不说之。此二处全。名亦显故。论但说二隐余少者略不说也。即以此文为不尽理。依所余立增上。易故略不说之。随前所应尽理不尽。除三之余皆增上故。

论。论说因缘至摄受因摄。

述曰。此下即答四缘.十因.二因相摄。此中合作十因.二因摄也。于中有二。初引文。后正解。三十八说。因缘即是能生因摄。增上缘者即方便因。中间等无间。及所缘缘。此之二缘摄受因摄。此中别疏摄受因摄上二缘。自余九因二缘所摄理准可成故论不说。但以摄受之中二缘相显所以偏说。非方便内不摄二缘。观待.同事.不相违。方便摄故。又已辨二因与十因相摄。但言能生是因缘。方便是增上。中二是摄受。即显二因中方便摄三缘。能生摄因缘。义亦兼显十因中六少分是因缘摄。一因少分是中二谓摄受。或兼观待.同事.不相违亦有二缘。论唯说摄受以显故。余是增上缘理已成立。文言略也。

论。虽方便内至故此偏说。

述曰。今释彼文为不尽理。若准方便摄余因尽。有非增上者。以等无间。及所缘缘。是方便摄故。以增上缘摄因多故。谓除观待.同事.不相违少分余皆增上。偏说方便是增上缘。此约不相乱增上缘体解。若相乱体。以余二缘亦增上故。皆方便摄。若不尔者。不说能生。是增上故。显方便中具三缘也。

论。余因亦有至显故偏说。

述曰。十因之中。则六因内是因缘者。皆能生因。四缘之中因缘所摄。领受.摄受.同事.不相违因中等无间缘。是方便因中等无间缘摄。领受.摄受.同事.不相违中所缘缘。皆方便中所缘缘摄。虽此领受等四因之内。亦有中间等无间缘。及所缘缘。此于四缘位居中故。然摄受中。以有二依处名.体全显故偏说之。余无名.体依处全二缘者。故略不说。

论。初能生摄进退如前。

述曰。然能生因是因缘者。或说六因。或说二因。且依菩萨地。若通取六名进。若唯取二名退。或取六中唯取种子是能生因。摄现不尽名之为退。若并取现名之为进。依有寻等地。若取六因名之为进。唯取一因名之为退。今此通说。皆如前说。

论。所说因缘至依何处得。

述曰。此为问也。第四辨依处等得果此问。因谓十因。缘即四缘。必应有果。果有几种。依何处得。问依何处而得何果故。

下文有三。先答果有几。次答依处得果。后明十因.四缘得果。未明依处等得果。先出果体。

论。果有五种至异熟生无记。

述曰。谓有漏善等所招异熟生无记 有漏善者。简无漏善 自相续者。简他.及非情。若但言异熟。即六识中报非真异熟摄。今为总摄彼。故言异熟生。然本识亦名异熟生无记。如前第二卷会。此中即显古道生法师善不受报论非也。同小乘中。由有漏善亦感报故。此位稍长。至金刚心顿断。通二乘无学三十八.显扬.对法第十五皆同。

论。二者等流至后果随转。

述曰。谓习善.无记.不善所引同类。不望异类之因为等流果。又同类中如上品与下中品及自上品为果。非下品与中上品为果。果胜而因可劣。非果劣而因胜。三十八等皆言善法增等为自果也。对法唯据善法。论实此果非不通余 或似先业后果随转者。三十八等亦同此意。谓如杀生得短命报。是先业之同类。以第八短长分限为等流也。随顺相门。即无记果与自业相似。与善不为同类也。唯此一法。非余法皆是假说。实增上果。然假名等流。非同性果。故。以异性法非同类故。由令他命短自命亦短。相似之义假名等流。实业所感。此果即通有漏.无漏。唯是有为凡圣皆通。亦现望种。种望现亦是。瑜伽等依据前后即通论也。

论。三者离系至善无为法。

述曰。此即无漏断障所证。八无为中不动.想受灭。择灭三性真如是。对法云。随眠永灭是此果故。瑜伽三十八.显扬亦云。异生以世俗智灭诸烦恼。不究竟故非此果摄。然此果有义。唯断烦恼障所得。非所知障。若所知障为言定障亦是。如下第十卷说。有义所知障亦得。此中通说。亦不相违。

论。四者士用至所辨事业。

述曰。谓诸作者假诸作具等所辨事业。然三十八等。皆但云士夫用。乃至占卜等事。由此成辨诸稼穑等。是士用果。不言如俱有因等得俱生.无间.隔越.不生之果。由此故有二说。一者唯士夫为因所得是士用果。因唯假者。非少实法。第二师意。心.心所俱等亦得此果。即不唯士夫假者为因故。文但通言诸作者假作具所辨事。前师唯有为少分为果体。士夫力所辨故。第二师即通无为亦是果体。因法为作者。缘法为作具故。从喻为名。

论。五者增上至余所得果。

述曰。若论别相。除上四果即是此果。宽通有漏.无漏等也。

论。瑜伽等说至得增上果。

述曰。出果体已。次依处得果。于中有二。初引文。后正解。瑜伽第五。及显扬十八云。习气依处得异熟等乃至广说。

出得果文。已下有二师解。第一解中有二。初正解。后立理。即前解十因.二因摄等初师。

论。习气处言至一切功能。

述曰。显异熟果十五依处中五依处所得。谓习气.有润.差别功能.和合.不障碍五依处得。以引发唯望自类果为言。观待性复疏远。业得果义亲故。摄受中据士夫为作用依处等。亦无异熟果。若法作用依处亦得此果。即六依处得也。故前论云。若摄受五辨有漏法。除心.心所余二依处。摄受一切有漏故。今但总言显诸依处不别说也。何以知五。准下因得果不说摄受因得此果故。士用果有二说。此亦应尔。

论。随顺处言至一切功能。

述曰。显等流果即依处中七依所得。谓习气望自类种。有润望现行。及自类种。真实见亦望自类现行随顺.差别功能.和合.不障碍七也。此说士夫为士用。有说士用.作用依处亦得此果。以法为士用等故。此师即九得等流果。又解士夫可得。作用依疏未必可得。助现缘故非作现缘。唯八依得。领受唯望有情士夫能.所领受。或疏相望不亲望法故不得也。无间灭依所望不同。或以下品后念果故亦不说得。余可知也。

论。真见处言至一切功能。

述曰。谓依处中五依处得。谓真见.随顺亦引涅槃故。差别功能各引自乘果故。和合.不障碍处得。此说以士夫为士用。若说法为士用。即士用.作用俱得此果。余不得可知。非观待因得者。疏远相待不以证待。又彼约有为法。为清净观待因故。又待能证有所证。于生住成得果处转。如何不得。合七依处得离系果。下文不说观待因亦得离系故。约清净有为为果故。

论。士用处言至一切功能。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不朽帝业

    不朽帝业

    一个没权没势的山野少年,在恩师离去后该何去何从。在邂逅女主后阴错阳差踏上了军旅生涯,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从此走上了一条翻云覆雨之路。拳打高富帅,智胜海盗,率兵抢亲...展开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 为大佬们打工的日子

    为大佬们打工的日子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板。喜怒哀乐时,皆在棺材中。”村庄门口的老疯子喃喃自语着。封亦尘奉师门之命来到了一个名叫隐世村的村庄调查村子中的怪异事件。本来应该是和睦安乐的村庄,在他面前展示的却是诡异的一派景象,将手指啃得血肉模糊的小孩,躲藏在屋内提防着外人的村民,经常胡言乱语的老疯子以及一群毛僵。
  • 鬼医王妃很倾城

    鬼医王妃很倾城

    她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医者,阎王叫人三更死,她可留人到五更,因此得了个鬼医之名。一朝穿越,竟穿越到了慕家的废物大小姐身上。没关系,既然我占用了你的身体,我就帮你好好的活下去!丹药难炼?甩你一堆。阵法难成?弄一个分分钟的事。灵兽难驭?神兽都来给姐捶腿了。生活多姿多彩,可是为什么,在她打脸白莲花,狂虐负心男的时候,一个妖孽缠上了她?
  • 灵武痕

    灵武痕

    穿越少年,无念谷少谷主,天才终结者?修行世界,灵气充裕。一条神秘的项链,一个坚定的信念......崛起只在一瞬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瓦洛兰的希望

    瓦洛兰的希望

    时代在飞速发展,瓦洛兰也是一样。为了让瓦洛兰升级成更加高级的位面,基兰校长在地球上选中一位“精英”投放到修仙位面进行学习。基兰:“什么时候学分满,你什么时候就可以毕业!”这是一个临时城管带着LOL技能混迹修仙界的故事。。
  • 惊鸿绝妃

    惊鸿绝妃

    得知自己身世,她一心只想复仇,凭借一身绝世武功,闯下天祁。当朱雀横空出世,当身后连最后一层凭借也荡然无存,这一场赌局究竟是至死不渝,还是密谋算计?宫变,利用,步步紧逼,腥风血雨。当迷雾遁散,当真相大白,谁才会功成名就,全身而退?
  • 千柱城

    千柱城

    他们的城市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消化系统一样,每天都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排除在外……这里有被社会抛弃的人们,被世界所不容忍的人们,还有无法在人间找到自己的归宿的人——千柱城就是他们的家。被人用生命拯救的孩子,置他人于死地的孩子和情不自禁地将自己投向空虚的孩子……一系列机缘巧合阴差阳错的事件将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了这里,世界的齿轮围绕着他们缓缓地开始了旋转。
  • 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上下五千年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华夏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巨变。本书为你解读中华五千年。
  • 光阴皇后之潇湘血竹

    光阴皇后之潇湘血竹

    燕国的皇后殷氏,瑶台暗夜为宦奴谋杀,意外死而复生,却发觉自己回到了一年以前……暮色黄昏,媚俗的开头,揭开了古代蝴蝶效应的序章。这是一件关于光阴的错事,酿就一个并不美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