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07000000012

第12章

第七段破中有五。一总非救。二引经破例。三结成义。四例有受.想。五违教失。

难无心所中有五问答。初难中有七。一心同所无难。二法随遍行灭难。三受非大地难。四识非相应难。五应无依缘难。六如经有触难。七受等必俱难。

难灭定染无记心。云余染无记心必有心所故。此中心必有心所。宗也。加之灭定位心文言方足。不尔则有相符极成。染无记心故。因也。如余染无记心。喻也。因脱故字。喻少如字。余皆文足。应义读取。

第十证中以心为本。诸部总句。有无为染净法皆心为本。萨婆多等无为由心显。有为由心故起。由心起染净法势用最强胜。故说为本也。由此经说若心染净有情染净。经部师意虽亦如是。然心受熏胜于根等。以遍界故说心为本。虽有为之总句。并无为之别句。因心而生。谓色.不相应由心为同类.俱有.异熟因等方始生故。诸心所法理虽亦然。邻近于心依心方住。此上二句别对萨婆多。下二句对经部。如文可悉。疏中但叙大乘四释。此中总释。然观下文之意双破彼部。故说此释。

业果界地往还后起应无因。摄论第三云。若有于此非等引地没已生时。依中有位意。起染污意识结生相续。此染污意识于中有中灭。于母胎中识羯罗蓝更相和合。若则意识与彼和合既和合已依止此识。于母胎中有意识转。若尔即应有二意识于母胎中同时而转。乃至广说。

时分悬隔无缘义者。对萨婆多。识位中色是异熟故。名行缘识。一则劫数时悬远。二则乖隔。本无果识可名识支。云何名感识位中色。经部师未来世无而言感者。时分悬远。时久隔绝。如何名感。又若言感名色位识名缘。则隔识支。应说与名色为缘。非与识为缘也。

十证摄八证者。此第二异熟。是彼第六。此第四执受。是彼第一执受。此第六生死心。是彼第八命终。此第九灭定。是彼第七灭定。此第十持种。是彼第四种子。

第一能变中。何故第八心所例同心王言亦如是。第二.三能变不然。但举相应不言倒同。

恐此滥彼故于第七但立意名等者。何故第六不但名意。第七亦识也 第七持业。二义以彰识体。第六依主。将他以明自。若第六标一意不言识者。不能显自。第七加识恐滥依主。故第七但标意名。恐此滥彼故。第六加识显依他故得名故。

何故四缘三名所依。所缘缘体不名所依。胜者名依。势相亲近。所缘缘疏。是故不立。因则可是。依义则非。

俱有依中。第二是安惠师义。彼见.相分虽是所执体性都无。亦有似色之相。如梦所见。今时山.河一切皆尔。故有藏识所变根.境为所依缘亦无失也。

依所依别中。所依具四义者。身根望四识。阙于何义而非所依。且****云。无决定义。以依下身起上眼等故 此亦不然。下五识俱起上意识。应非五依。亦不定故 又有解云。阙有境义。夫立有境者。必同分根起有境用故。彼同分根非是所依。但是依摄。由此身根必无与四同分有境。设自身识未必俱起为四识依。以说依用名为有境非依体故。此亦不然。论下文说。虽有****亦依色根。而不定有。非所依摄。若许依用以名有境。五根于八起识不起皆名有境。以依体说。不除有境。唯无决定。若依用说亦应说言无有境义。非一切时恒起识故。或第七.八非五.六识定同分故。由此今释。有其别义。夫所杖托皆说为依。具四义者。依中最胜立为所依。劣者不立。

具决定中何名决定。非定俱有名为决定。决定有四。一顺取所缘决定。下名同境。二明了所缘决定。下名分别。三分位差别决定。下名染净。四能起为依决定。下名根本。其有境为主亦各有四。此四决定.有境.为主。亦随有一种。即是决定.有境.为主。五根于五识。有顺取所缘决定.有境.为主。意识于五识。有明了所缘决定.有境.为主。第七于五识。有分位差别决定.有境.为主。第八于五识。有能起为依决定.有境.为主。故此五识具四所依。五根能顺五识取所缘故。意识能助五明了所缘故。分别之言明了境义。不尔定心应非五依。七识能令五分位别。第七究竟成无漏时。五定无漏。不尔有漏因七虽转。非究竟故。第八于五种子能起现行为依。总说第八为能起依。准此等证。故知随具则得彼名。若决定.有境.为主。唯但一种不通四者。则应五识无四种根。由此义言。第七于六及第八识。唯有分位差别决定.有境.为主。第八于六七。唯有能起为依决定.有境.为主。后四依义皆通前三。论之本意随应疏出。所依之体既具三义。令所生果取自所缘。为第四义。随何前三俱具。即能令取自所缘故。此四义胜皆随三中能可具者。即名所依。余者不立。于所生果非殊胜故。且色蕴中五根。望余五识.及六.七.八。五尘.法处色望一切识。不相应行及无为望一切识。非识种子望一切识。皆不具三。无前随应三中义故。子细研究都无有故。一切心所随望何识。唯有决定.有境四种随应可具。唯无为主。其诸种子望其自识。可有分位差别决定.为主二义。唯无有境。其前五识自互相望及望六.七.八。并六望七.八一切皆无。无随所应三中四义故。余心.心所一切现行。色.不相应望诸种子一切皆无。诸心所法望自种子阙无为主。以有分位差别决定.有境。染.净同故。体是王臣故无为主。亦无令果取自所缘。其八现识望自种子。唯无令果取自所缘。可有分位差别决定.有境.为主义故。其中具阙随义应知。已略疏牒。后读应审 然下文中五根望第八。唯除定有不除余者。举初所无。例无后故。但举无一则不成所依。何假具述。

识种不能现取自境可有依义者。疏中有二义。一云前师识种许依本识。本识具三义。可与种为所依。种果不能现取自境。果无自所缘故。异熟识与彼为依。非所依也。故说种有依。不说有所依。

又解此解识种不能与现行为所依。可有分位差别决定.为主。无有境故。可有识依义。而非识所依。上来分位差别即染净依。别与为名名分位差别。身根望四识四义皆无。故无过失。

第三等无间缘依中。又异熟心依染污意。

天亲解是第七者。论文但言烦恼俱行意。无性亦云。或有说言。与四烦恼相应心名染污意识。故知天亲说为第七 又言此缘未来为境。非必第七。与无性同 若如疏解说为第七者。何故世亲说为第七。无性说为第六。天亲以第六相显略而不论。第七相隐。亦能助润。故明依之。无性据缘当有为境非第七力。故隐不说。唯说第六。各据一义亦不相违 又无性第三。亦同天亲说为第七。如前俱有依中已引之讫。

疏中二解。法华论中五种法师六千功德。凡夫未得无漏。五根中亦言得互用。有二解。一诸根互用。

谓假纵小乘色心前后有等无间者。则摄论第三卷。上坐中经部。执色.心展转前为后种。今难则阿罗汉后心不成。无性云。是故色.心前后相生。但应容有等无间缘。无因缘故。

何故第七缘彼即有四说。正义缘见分。依彼唯有现.种二师。以依现为正。仍不别说四分依何 今解依自体有胜力故。见分有作受之用。所以缘之。不离体故总名缘彼 又解依三分。总有力故。唯缘见分。唯作.受故 或所缘见者。是能缘义。即依.缘同。三分并名见。所以论云。恒与诸法为所依故。

说六随遍中。云无掉举者此相违故者。问掉.惛相违不许俱决。定.乱相返应不并生 答彼不违故俱起。此相返遂别生 问二二行相各各相违。如何不等。答流荡是散乱。一行得定俱。高.下名惛.掉。故二行相返。由行相别其体亦无。是此师意。

第三师中。萨婆多贪.恚.慢唯钝。五见.疑唯利。痴通利.钝。今大乘见.疑唯利。四通利.钝。随应许与见.疑俱故。不得以见与贪等俱。亦名为钝。无独钝故。彼有独钝故。由此贪等通迷理.事。疑唯迷理。仁王经云。见五地断疑。事中犹预。阿罗汉疑蝙蝮亦尔。皆异熟生。故法执类。坚著即执。

第五卷

此与初变有同不同颂说不说。疏指如枢要者。如十卷中解。

平等性智唯舍受俱者。观智是初定。平等智初定摄。观智喜乐俱。平等智随喜乐。有二解。一解得。然今说者。取至佛位唯舍一定。未自在随观智。自在不然故 若尔七识因舍俱。净由他喜.乐。因中无寻.伺。果由他引生 答寻.伺行相粗。非由他引转。亦应喜.乐非一类。他引不随生。故第二义一切是舍 何故地同。共受即别 喜.乐易脱故恒唯舍受。定不相违故。从能引。若有漏位能依通九地。所依一地摄。随所生故。若至佛位。能依通九地。所依唯第四定。与净第八相依相续无动摇故。十地无漏能依.所依俱定同地。随他引故。未无动故。此说法观品。非生观品。犹有漏故。

末那系中难云。所缘一地系。能缘系随境。所缘九地系。能缘系通九。如总缘我见等 答现行为境显。能缘随彼系。种等境沉隐。能缘系不随 问现行相显可缘起见。种子相沈应不生见 答境通隐显种.现俱境。随系义显不随种系 又难。能缘缘彼地。能所一地系。境为能缘缘。能所俱无覆 答性据类殊。能.所别性。系据缚义。不可别系 问第七缘彼现。能所一界摄。八缘三界种。应随三界系 七.八互相增。能.所一界系。八境不平增。见.境各别系。又八为彼业招。不随境界系。七非业所感。随境一地系。

问烦恼缚三乘。所执名为藏。法执缚菩萨。所执立藏名 答缚有二。一缚处生死。二缚不得种智。由此得藏名。非是菩萨。

恒起法执。量云。法执未证法空位。应恒行。二执随一摄故。如生执。

所立宗因便俱有失。如疏。各有二过。又因有自法自相相违。以无学.圣道意为同法故。同品定有可成害于宗法。故成法自相相违。

阿罗汉永断染末那中。唯说毕竟断染名舍。不说毕竟伏名舍。故不说直往不退菩萨。亦舍第八四人相违。以心从境实亦应舍。种非永无故略不说。其实亦舍。则是圣道舍门摄。故更不论说。又八地已去法执在故。末那不得舍名。赖耶据烦恼得名。八地等名舍。不相违也。

护法立末那通法执诤中有十。一违经失.二违量失.三违瑜伽失.四违显扬失.五七八相例失.****智不齐失.七第八无依失.八二执不均失.九五六不同失.十总结会 或总分三。一立理引证。二总结。三会违。初中有九。即前九是。是故定有下结。言彼无者下会违。

差别三中。以心对境。境有三位。谓我爱执藏位等。心亦应三。一补特伽罗执位。名染末那。二法执位。名不染末那。三思量位。但名末那。与前三境相应不宽不狭。今第三说平智不说思量位者。今显第七有二位别。一有漏。二无漏。无漏无别。有漏位中有染.不染复分为三。又前三位心境虽相应。而境中无垢不别明显。今对彼境虽宽狭不同。无漏义等故说平智不说末那。计准本识名亦应有四。此加思量。对彼执持故。彼若但说异熟.无垢二名。此但名无覆.平等智。彼但名执持。此亦但名末那。俱染.净故。今此说别故有三名。

见道全生平等智者。疏中但有一心见道解。设三心见道。后二心有此智。初一心无。多分有故。所论总说。非于其中唯起平等智。又长读论文。见道法空智起。方有平等智。不但修道 问颇有菩萨无分别智入法观。意乐即入后得生观耶。颇有无分别智入生观。意乐即入后智法观耶。答曰不得。菩萨后得必由无分别智为前导故。佛地论云等流之观与根本观同故 问若尔何故言远等流即得.近即不得 答近势难入。远即易入故 又解总无后得入别观。必各更起无分别智引之生故 问初起未自在。后得由前引。久起自在生。何妨自力转 答曰即依此义。遂有意乐后得。不同无分别智。二观别也。佛地论及此论中。据其多分及未自在故。

平等性智无分别。妙观智引即缘真如。若妙观智相见道引平等智。即缘似真如相。妙观入生空。自不成平等。唯缘第八。此相可知。若第六识入法观位。听闻正法等。入别游观心。平等性智缘何境界。不可缘如及缘第八。六非此行故。若缘外缘听闻正法等。及缘三恶趣等者。因中已有此行相耶。若其不缘。何故缘似真如等。即许他引。此不许随他引耶。

所知障中。纵不善不覆二乘名无覆。障菩萨名有覆 又解不善心中亦唯无记。与烦恼障不相违也。问智障不障于二乘即名无覆。惑障不障菩萨应名无覆 答声闻唯求一果。智障故名无覆。菩萨双求二果。惑障故非无覆 问智障障菩萨。即唯名有覆。惑障障三乘。应非是不善 答智障唯障真见但名有覆。惑障令处生死故通不善。又自损损他故。

瑜伽第十六引经云。染污意恒时诸惑俱生灭。若解脱诸惑。非先亦非后。彼自释云。非先者与诸烦恼恒俱生故。非后者即与彼惑俱时灭故。

不共无明有二。一与根本俱恒行一切分。余识所无名不共。二不与根本俱名不共。然复有二。一与小.中.大随烦恼俱。不与根本惑俱名不共。二不与小随惑及根本俱。与中大随俱名不共。随其所应后二亦通上界。然与相应多小上下界别 然为三句。一唯见断。谓独行四谛下者。二唯修断。谓第七识者。三通见修。谓忿等相应。

同类推荐
  • 前寄左省张起居一百

    前寄左省张起居一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孛经

    佛说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羯磨仪式

    羯磨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学隅见述

    正学隅见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修真玄章

    太上修真玄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宋稗类钞

    宋稗类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永生红莲

    永生红莲

    神界之下,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宇宙,这些宇宙空间互相平行,除了时间流速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会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地球存在。这些平行世界因创造的背景不同所存在的文明也会有很大差距,甚至是宇宙生灵的本性。第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宇宙是最后创造出来的,与邪恶的地狱交界,故事由此展开……李晨,一个神界剑灵转世之人将如何成为无上强者,掌控红莲成就永生不灭?
  • 龙珠之逆袭雅木茶

    龙珠之逆袭雅木茶

    《通灵王之道家义子》简介:穿越至通灵王世界,成为道莲与道润的义兄,道雨。涉大川,访五岳,踏荒漠,走九江。集山精鬼怪,河神草木之魂,凝炼一千零一颗神道玉珠。道雨口中轻言:幽幽黄泉,闻我声者起。落落数珠,听我言者来。茅山大神通之至高道术——九天十地辟魔阎罗!语毕。阴风翻滚,浊雾滔天。大鬼,修罗,牛头,马面,判官,等无数阴曹神祇具数立于道雨身后。无数虚影将天空遮住,仿佛是地府反攻现实。道雨神情冷淡,身披玄色华服,口中含有赦令:“麻仓叶王,藐视地府之法,操纵轮回,意图染指现世。此罪当为打入无间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 桃花灼灼烈焰悲歌

    桃花灼灼烈焰悲歌

    他与她,本该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却因战争,有了交汇点。他率领雄兵攻城,她红衣飞扬,立于城墙之上拉弓出箭,一箭射穿他的胸膛。从此,他心中刻下城墙之上那抹红色的身影。因城池失守,父亲被俘。他们就此牵扯不断。他沦陷于她,对她百般讨好,她不屑于顾。生气,他踹翻座椅走人。生气,他与护卫比武揍人。生气,他朝堂大发雷霆,拿朝臣出气。他运筹帷幄,让她无匿可逃。他也重礼为聘,盛世红装,轰动各国。她告知他,她情深一人,便至死不渝。他若负她伤她,她便决然而去。她恨上一人,就绝不原谅。刻骨铭心,终是走上悲痛欲绝。他给她一句刺痛人心话语,甩脸重重一耳光,一碗绝情的堕胎药,一剑刺进她胸膛。纵身是崖,回身是岸。可她不想回身了,纵身一跃而下,从此与他两不相欠,永不相见。再遇,相逢陌路。可她终究还是没能逃离他的掌心,再次回到他身边,爱与怨被宿命牵扯,逃离不了的纠葛。
  • 雪国降临

    雪国降临

    池麟没有想到的是,打开了异界的大门,以为幸福会围绕自己,最终却是雪国降临了地球。
  • 泛古之路

    泛古之路

    碎裂之战下流失的故土,亿万年的归寻。当新的纪元战争开始时,又该何去何从。
  • 半面芳华

    半面芳华

    她半面倾城、半面骇人;她对他痴心暗许,却只换回空房孤枕;她赌上一生的幸福,却只是他手中的一枚弃子;只换得披上戎装,剑指天下……
  • 穿越女配之天后巨星

    穿越女配之天后巨星

    叶晴热爱唱歌,一直是某天后的幕后替声。做梦都想自己站在舞台上歌唱,就在愿望要得以实现时摔死。当她魂穿到娱乐圈小说的炮灰女配。她是继续小说剧情,还是走一条属于她的美丽人生?注:本书是为架空虚拟世界,与现实并无关联
  • 重生后老公成了戏精

    重生后老公成了戏精

    霍景琛有着严重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而赵思卿是他的心理医生。霍景琛忍了六年,没敢靠近她半步。他以为他已经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可才一个照面,霍景琛的脸就被自己打肿了。“赵思卿是我的,她的眼睛是我的,身体是我的,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她的头发丝儿都是老子的!”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有你是我情之所钟。男主有病,女主有药。双处宠文,欢迎跳坑。
  • 大明风华之齐王

    大明风华之齐王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朱瞻圻站在顺天府城墙上看着面前的锦绣山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