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62900000007

第7章 春入离弦断续声(1)

§§§第1节组织参与沪学会

二十世纪初是一段矛盾的时期,一方面代表着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受传统文化影响熏染得入了骨头,一方面代表着先进思想的西方文化也一直冲击着这片古老的大地,新旧思想在这里发生着激烈的碰撞。这是一段必须要经历的进程,冲突和矛盾也随着碰撞的愈演愈烈而升级。

身在南洋公学的李叔同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因为新旧思想的交锋在南洋公学已经演变成了难以收拾的程度。有人秉持着传统文化毫不动摇,有人强烈要求引进先进西学,来革旧学的命,两派人在公学中势均力敌,分庭抗礼。李叔同显然属于后者,但公学毕竟受命于朝廷,于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大清帝国的无上尊严,也为了守住爱新觉罗氏的统治,下令坚决抵制西学在公学中的传播和蔓延。公学校方命令禁止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这令持引进西学观点的学生大为反感,同时极力反对,誓死捍卫自己的权益。

学生和校方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学生发动罢课风潮,与校方领导起争执、冲突。李叔同也参与其中,而他的老师蔡元培也选择站在学生一边,与校方据理力争,但是朝廷的指令毕竟摆在上面,如一把铡刀悬在校方领导的头上,明晃晃的刀刃逼他们无法妥协。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同样无法接受,罢课风波持续着不肯停息。

双方各执己见,相持不下。蔡元培见学生们的群情越来越激昂,担心罢课只是开端,接下来学生们会做出更加激进的事情来,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和对校方屈从懦弱的鄙视及强烈愤慨,蔡元培主动向校方提交了辞呈,并带领着部分学生和积极教师,毅然离开南洋公学。李叔同自然也在其中之列。

从南洋公学退学后其他同学仍处于愤愤不平中,口中总是大骂着清政府的愚昧和南洋公学校领导的迂腐,心中自有愤懑。而李叔同相对来讲比较淡然,甚至在一些人看来,对此事有些冷漠。这其实并不能责怪他,因为他在很久之前就将清政府的狗屎行径看得透彻,对此他早已经有了相当的觉悟。原本以为入了南洋公学,就能寻得到一个真正能令他安身立命之处,可没有想到,自己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以为人生是很简单的事,真的是大错特错,错得离谱。

既然国家选择忍气吞声,在面对列强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让步,一味地妥协。当朝政府不选择革新,不选择变化,不选择改革,那么这些进步青年,开始计划组建一个组织,用他们的方式来宣传此时国家遇到的危机,他们将这个主张跟蔡元培说了。蔡元培面对着满屋子的学生,青春勃发的脸上满是斗志,带着对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一份力的热忱,蔡元培心里也一阵翻涌,知道自己现在即使已经称不上是他们的老师,但是是他带领着这些学生离开,那么继续照顾他们便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同情他们,也感到自己的责任如此之重大,但他更加痛恨那个把持朝政的太后。

在蔡元培送走这帮学生后,当夜,他连忙召集邀请了一些教育家和有识之士,在自家召开了会议。会议最后决定创立“爱国学社”,推举了蔡元培作为学社的总理,并将那二十多名学生全部吸收进了“爱国学社”。

学制分寻常和高等两种级别,均为两年制毕业,学务工作由学生联合会自治。给学生全然不同与南洋公学的学习体验。开学那日,李叔同衣着得体,见到蔡元培先是给他深深鞠了一躬。

李叔同态度恭敬,说道:“先生,感谢您为学生们做的一切……”

蔡元培将他扶起,温和地笑着:“不必……快别这样讲,你是南洋公学的高材生,是思想进步的青年,我想请你帮忙协助做些工作,不知有兴趣否?”

“您说。”李叔同知道蔡元培二十二岁中进士,甲午战争后潜心研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支持康梁变法支持维新派。和他有些惊人相似的先生老师,但却不知道这次蔡元培将会分配他怎样的工作。

“《苏报》是传播革命思想、报道全国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发表爱国文章的报纸。我希望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协助他们编辑一些文稿和做一些美术设计,你看如何?”

“好,没问题。”李叔同答应得很爽快,他之前有编辑《书画报》的经验,对于报纸的编辑可以称得上是得心应手,与此同时,《苏报》又是爱国性质的,属于他们学生团体的报纸,他很乐意去做。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叔同白天攻读学业,晚上编辑报纸,虽然忙碌疲惫不堪,但他觉得充实,他从未想过,在如此连正规学堂都没有的临时学社中,竟能找到一种令内心沉静下来的充实感。

一九零五年春,知识分子在爱国运动中的作用凸现出来,整个国家东西南北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李叔同和北方知识分子们相互呼应,与穆恕斋、黄炎培、许幻园等一批进步青年爱国人士一起创建了“沪学会”。“沪学会”选址在租界之外的南市,这里是帝国主义入侵者无权干涉、并可以宣传民众的地带。

“沪学会”以“兴学”和“演说”为主要内容,提倡尚武精神,宣传移风易俗。不仅如此,几个人还商议创办补习学校,免费为学生传教授业解惑,提高国民的素养。招生的告示一经贴出,就有包括洋车夫、工人、店员等各行各业的人报名,李叔同他们借了一间学校,开设了五个班,在夜间授课。编课文、撰写讲义、安排课程……许多纷繁复杂的工作忙坏了李叔同,不过他并不觉得累,反而更加精神。

李叔同受曾在南洋公学上过“乐歌课”的影响,也想在补习学校中开设乐歌课。他回到家,找出之前写的一首《祖国歌》,记得当时写这首歌的歌词时,正受蔡元培关于日本《国歌》的刺激,在书桌前挥笔写下: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

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

国是世界最大国,

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

呜呼,唯我大国民!

幸生珍世界,

琳琅十倍增声价。

我将骑狮越昆仑,

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

呜呼大国民,

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写成后,李叔同反复读了两遍,一种笑意在脸上浮现,身边的邵力子见愁眉不展多日的同学笑得会心,不禁上前也将纸上的歌词念出。

“成蹊,果然气势不凡!”邵力子由衷地说,“这是你对日本《国歌》的和诗吧?”

李叔同惊诧,“你怎么知道日本《国歌》?难不成……”

“之前在中院的日本先生教的就是日本歌!”邵力子说道。

“我们学堂,竟要日本先生用《国歌》教导学生……民族尊严何在?”

“那简单,”邵力子笑着说,“创办音乐学校,传播本民族的乐歌,到时教乐歌的先生都是中国人,问题就解决了!”

李叔同看着手中的歌词,脑海中响起的是一首民间旋律,却刚好和歌词节拍相合,仔细想想,原来这首民间歌曲就是《老六板》,词曲结合,十分贴切。

于是李叔同就在开设的乐歌课上教唱这首《祖国歌》,这首歌一面世,就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并在词曲中收到鼓舞,很快就在青年中传唱起来。

§§§第2节翻译出版法学书籍

由于南洋公学注重外语的学习,再加上李叔同在天津时也曾自修过洋文,打下过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南洋公学的学习中,相比于其他同学就要轻松很多,娴熟很多。外语的水平,远高于同期同窗。

一九零三癸卯年,李叔同任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国文教授一职。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期间,他结识了同为国文教授的尤惜阴,虽然李叔同就职后不久就又辞去教职,但和尤惜阴的友情却在今后更加深挚。

除此之外,李叔同见国人对于清政府的重徭重役,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者的剥削和欺凌,那么默不吭声无奈承受,他心中很是不平,义愤填膺。他认为,现在祖国最缺乏的是制度上的完善,或者干脆说是制度上的革命。但无力的现状提醒着李叔同,如今说一切都是徒劳,清政府,那个深宫中的老女人,是不会将手中的人治权力交给法律法治的。而他通过阅读外文书籍,了解到西方健全的民权思想。国人与他们相比,显得多么愚昧,多么冥顽不灵!

李叔同决定将这种思想传递给国人,对他们宣传民权思想。既然自上而下的改革已经行不通,维新变法的结果言犹在耳,那么就只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李叔同昼夜不眠地在书房翻译西方法律典籍,不久便成书。《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两部著作,李叔同是以笔名“李广平”翻译成书的,并由上海开明书店相继出版。

耐轩在《国际私法·序》中写:“李君广平之译此书也,盖慨乎吾国上下之无国际思想,致外人之跋扈飞扬而无以为救也。故特揭私人与私人之关系,内国与外国之界限,而详载言之。苟国人读此书而恍然于国际之原则,得回挽补救于万一,且进而求政治之发达,以为改正条约之预备,则中国前途之幸也。”

李叔同翻译的这两本书在知识分子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南洋公学的同窗还有当时一些进步青年都纷纷积极响应,加入宣传行列,在各地以各种方式举行讲演,宣传民权思想和法律法治的重要性。可这只是在一些有识之士中产生了进步意义,但在广大普通百姓,或他想要普及法律意识的根本群体中并未达到如期的效果。

对此李叔同没有多么沮丧,他清楚地意识到,想要改变国家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一两部书籍就可以达成的。国人浸淫在传统儒家学说中太久,对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太过牢固,想要快速接受和更改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李叔同他没有放弃,他只当这翻译仅仅是个开始。

李叔同通过编辑《苏报》,更快更全面地得知全国关于学生爱国运动的消息,同时也了解到如今西方的入侵越来越猖獗,清政府面对这一切仍旧是一昧地退让妥协,承受着帝国主义几乎所有的要求。

北方包括京城、天津在内的大多数大城市的银行业已经连连颓败很久了,李叔同记得当他还在南洋公学读书时,就曾经收到过兄长李文熙的委托,请他帮忙修改一下禀帖。

津郡钱商环请维持银市禀

具禀:津郡钱商通益号、和盛益、恒隆号、桐达号、德昌厚、中裕厚、德信厚等禀为市面过滞,沥陈危岌情形,环叩恩准,设法补救,以维商务事。窃津郡市面自乱后,银钱两空,各行铺商大有不能谋生之势……

当初李叔同读完这篇禀帖大为震惊,他没有想到,连天津这种重镇都已遭受到如此严峻的威胁。当时那八国联军占了北京后,订约赔款讲和,这是一国之为?各银号联合要求“恩准”拨款?……如此这般,还像话吗?

李叔同哪有心思修改禀帖,直接又将禀帖返给二哥李文熙,写信道:

文熙兄长钧安:

郑三爷来沪,知津郡一切,然禀帖稿拟很妥,不必删动,今着三爷带回,遥慰劳尘,特上。

弟文涛

其实对于银号还是禀帖,李叔同都不甚在意,他只是更加意识到国民觉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他也渐渐清楚自己个人的无能为力,即使他废寝忘食地翻译完两部西方先进法律书籍又能怎样,给国民的触动连一个指头都比不上,不知道的人还是不知道,知道的人也不必依靠他的翻译。

李叔同原本充实的内心又开始隐隐泄气,一点一点地蚕食着他认为已经可以安身立命的信念。他开始动摇,开始怀疑自己。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不久又恢复到那静穆庄重的神情中去了。

一日黄炎培从南洋公学演说归来,如得胜大将军凯旋,见李叔同刚从乐歌课上下课回来,满面笑容地凑上前问:“李兄,《祖国歌》如今已唱遍大上海,许多青年听过都激动地哭了,全拜于你所开设的乐歌课!还有,《祖国歌》的歌篇可否给我看看?”

李叔同二话没说,将歌篇从讲义中抽出递给他。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当黄炎培接过《祖国歌》歌篇不久,清政府突然宣布要缉拿革命党人黄炎培,并被老佛爷慈禧太后朱笔一勾——斩!

爱国人士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夜通知了黄炎培,并派人在清廷官兵还没赶到前,火速将黄炎培救走,乘着夜色就一路逃去日本。

临走前连和李叔同话别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将这歌篇还给他,匆忙间,黄炎培就将这歌篇带到了日本。也许李叔同不曾想到,这张歌篇黄炎培始终没有丢弃,也没有遗失,他一直保存了五十年。

五十年后这张歌篇得以被世人看到,上面是李叔同如浑金璞玉般精严净妙,娴雅冲逸的字体,五线谱上的音符规范而灵动。

李叔同是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人,这从这张歌篇中就能窥知一二。

§§§第3节在艺坛锋芒初展

随着秋去春来,阳春三月,那个令无数文人不厌其烦用美好辞藻赞美的春天,在此时的上海却显得一片凋敝。

李叔同虽然仍忙着,却已不复那时的充实。他陷入了和过去一样的绝望和孤寂,他看到祖国依然沦陷,江山岌岌可危。内心的苦闷令他郁郁寡欢,满腔的热血渐渐冷却,看不见前路何在,未来会发生什么,扑朔迷离。

每个夜晚李叔同躺在床榻上辗转难眠,想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想。

有一日讲演完毕,往沪学会办公所回去时,遇到了许久未联系的杨翠喜,杨翠喜见到李叔同,眼中带着怜惜地看着他,说道:“最近……怎么这么瘦了?”

李叔同这才发现,衣带渐宽,脱发严重,指尖也变得毫无血色。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得笑笑。

“近来还填曲儿么?”杨翠喜问。

这个问句将李叔同带回之前和他们一起填词唱曲吟诗作对的日子,不觉嘴角就泛起笑意,“你生活怎样?”

“还不是那样?没什么大的变化。”杨翠喜想了想,又说,“近来战火纷飞的,京剧有些式微,你不是成立了一个沪学会吗?难道不能排几出戏剧来做做宣传?依我看,要比四处干巴巴地讲演收效好多了!”

杨翠喜的建议给了李叔同很大的启示,随着讲演的增多,人们的热情也逐渐消散了不少,如果换一种方式,用戏剧的形式,想必一定能吸引更多的人。

回到住处,李叔同便开始着手准备,当他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效率就变得极高,在令杨翠喜都瞠目结舌的速度下,他就已经选好了剧本和戏曲的曲目,他将自己挑选的京剧剧目拿给杨翠喜看。

杨翠喜看着李叔同所写的剧本都与新思想有关,明白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爱国热血的青年,他如此成熟沉稳,兼具惊世的才华,可他也仅仅二十五岁。有多少人在二十五岁时仍在浑浑噩噩,一事无成?而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完成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完成的事,达到了大多数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他还这么的年轻,他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李叔同随后就开始为戏剧挑选演员,也张贴过征集告示,但应征而来的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角色竟无人能演。对此李叔同觉得十分苦恼。

一出戏剧即使有再好的剧本,再绝妙的情节,再精深的思想,但假如没有优秀的演员能够表演出来,又有什么意义?

主演始终定不下合适的人选,李叔同焦头烂额,不知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形。许幻园看着好友为此急躁上火,为他泡了一壶茶,笑着说道:“何不你自己去演?要知道你那唱曲儿的功夫可不输梨园的角儿!”

“许兄你又在说笑,我那都只是小打小闹,怎么可以……”李叔同听到后连连摆手。

同类推荐
  •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这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
  • 明清的那些皇子

    明清的那些皇子

    本书以传略的形式,选取明清时期有影响力的皇太子,描摹当时波澜壮阔的重大社会背景,再现他们宫廷争斗的历史片段。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秦始皇尽管是一位暴君,但他也是统一中国的皇帝。没有他,中国的统一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理:中国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秦始皇不但是一个古代君主,也是一个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 朱元璋传

    朱元璋传

    《朱元璋传》采用的是吴晗1948年版本,讲述了朱元璋的传奇一生:从朱元璋少年时乞讨度日起,到他青年时四处征战,再到他中年统一天下登顶帝位,老年时殚精竭虑为子孙铺平道路为止,详述了朱元璋跌宕起伏的一生。吴晗通过梳理、考订、辨析各类翔实的历史资料,用通俗、生动、情感丰沛的语言将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复杂多面的帝王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出来,并对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进行了中肯的评述。另外,吴晗还分析了他的性格养成与变化,从侧面进一步丰富了朱元璋的形象。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暴躁萝莉

    穿越之暴躁萝莉

    异世界,真奇妙,阿猫阿狗能修道;左青龙,右白虎,中间龙王斗地主。时光轨,不停转,八荒妖孽来挑战;骑机架,捏法诀,扛起大炮就是干。
  • 谢谢你,抛弃我

    谢谢你,抛弃我

    南墨煜!我告诉你!你可以讨厌我!打我!骂我!但是妳,不能不爱我!……因为……我依旧在努力挽回……虽然,你再也不记得我是谁了……是我没有好好保护你,抱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色倾城:间谍皇妃

    绝色倾城:间谍皇妃

    她,绝色倾国。大楚皇帝魂牵梦绕,大新皇帝梦绕魂牵。她是皇宫中冰冷的妃子,她是朝堂上阴狠的谋臣,她是万民仰望的天机公子,神秘莫测,接近神话。然而她也是一个有梦的少女,打江山,夺天下,做间谍这都不是她想做的!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芒寻

    芒寻

    成长是什么?对于田螺来说成长就是一本写满了回忆的日记。记录着经历的每一个故事,所有的喜怒哀乐。一起淋过雨、吹过风,相约逃学、翻高墙。沐浴在阳光下或是躺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听着彼此的呼吸,谈天说地畅聊人生。恼人的数理化公式、唠叨的红鼻子老师,还有总喜欢和自己斗嘴的同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燃烧的百合

    燃烧的百合

    嘉懿,一个特别喜欢百合的离异女子。婚姻生活的不幸并没有影响到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个如百合般美丽的女子在现实生活里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楚岳阳,一个在成熟与孩子气间徘徊着的魅力男子。然而楚岳阳有家、有情人,他带给嘉懿的,比爱更多的却是痛苦,内心如百合般纯净的嘉懿将如何选择?如何面对楚岳阳?而一直陪伴在嘉懿身边,默默地爱着她的欧阳敬哲,嘉懿最终以什么方式来终结?嘉懿,这朵燃烧着的百合,能带给我们什么?哀惋?同情?嘉懿能否用她的方式,唤醒我们沉睡的爱情?我们能否思考,爱是什么?
  • 生活之间

    生活之间

    度度和小姑一家住在别墅里,却依旧每天都为生活奋斗着,没有多余的钱,没有厉害的技能,甚至没有甜甜的恋爱。可就是这样什么都没有的人,却一如既往地坚强勇敢善良,一直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着。
  • 我对你的永世不变

    我对你的永世不变

    记忆中,那份爱是幸福而温暖的——芸记忆中,那份爱是痛苦又冰冷的——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