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03500000019

第19章 终极武器:致良知(8)

尧舜与夏商周三代,所教的、所学的只有这些。其时,人们没有不同的看法,户户没有不同的习惯,能自然做到这些的称圣,能努力做这些的称贤。违背这些的,即使聪明如丹朱,也为不肖。在街巷田野之中,并从事农工商的人,均纷纷学习它,努力完善自己的德行。

什么原因?

因为他们没有纷繁的见闻、烦复的记诵、靡滥的词章及对功利的追求,而只让他们去孝敬父母,敬重兄长,诚实待友,借以恢复心体中原本只有的,而这些是人性中固有的,并不是从外而借来的,又有谁不能做到?学校里所做的事,只是为了成就德行。人的才能各异,有的擅长礼乐,有的擅长政教,有的擅长治理水土和种植,这就需要依据他们所成就的德行,他们在学校中进一步培养各自的才能。

依据德行让他任职,并让他在这个职位上终生不再更改。作为领导,只需要让大家同心同德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注意他的才干是否称职,而不凭地位的贵贱来分重轻,不凭职业种类来分优劣。作为被任用的人,也只需同心同德,使天下的人民安居乐业,若自己的才能适宜,即便终生从事繁重的工作,也丝毫不感到辛苦,从事低贱琐碎的工作也不认为卑下。此时,全天下的人高兴快乐,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其中资质较差的人,就安守从事农工商的本分,工作勤奋,彼此提供生活必需品,没有好高骛远的念头。才能卓着的人,如皋、夔、稷、契等,就出仕当官,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国事宛如家事,有的经营衣食,有的互通有无,有的制造器物,大家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纷纷献计献策,以实现赡养父母、养育子女的愿望,深恐自己在做某一件事时有所怠慢,因而特别重视自己的职责。所以,稷勤勉地种庄稼,不因为不明教化而感到羞耻,把契的擅长教化,看成自己的擅长教化;夔主掌音乐,不因为不懂礼而感到羞耻,把伯夷通晓礼,看成自己能通晓礼。

他们心地纯洁明亮,能够彻底实现万物一体达到仁的境界。因此,他们的胸怀宽广、志气通达,没有彼此的区分和物我的差别。例如人的身体,眼看、耳听、手拿、脚行,都是满足自身的需要,服务于自身的。眼睛不因没有耳朵的灵敏而感到可耻,但在耳朵听时,眼睛一定会辅助耳朵。脚不因没有手持的功能而感到可耻,但在手拿东西时,脚也必定向前进。由于人身无气周流充沛,血液畅通,即使小病和呼吸,感官也能感觉到,并有神奇的反应,其中有不可言喻之妙。之所以圣人的学问至简至易,易知易从,容易学会,容易成才;正是因为它把恢复心体所共同的义理当根本问题来抓,而非只注重有关知识技能方面的事情。

自夏商周三代之后,王道衰落而霸道盛行。孔子、孟子去世后,圣学颠覆而邪说横行,教的人不肯再教圣学,学的人不肯再学圣学。行霸道的人,窃得与先王相似的东西,借助外在的知识来满足私欲,天下的人竞相模仿他们,圣人之道因此被丛生的荆棘阻塞了。人与人之间彼此效法,每天所关心的只是富强的技巧、倾诈的阴谋和攻伐的战略。只要能够欺天骗人得到一时的好处,可以获取声名利益的方法,人人都去追逐。比如管仲、商鞅、苏秦、张仪这种人,简直数不胜数。时间一长,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掠夺,祸患无穷,人与禽兽夷狄几乎没有两样,霸术再也行不通了。此时,世上儒者感慨悲痛,他们搜寻从前圣王的典章制度,在焚书的灰烬中拾掇修补,其意图正是要恢复先王仁道。但是,距离圣学的时代太遥远,霸术的广泛流传已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即便是贤慧之人,也不免深受霸术的熏陶。如此,他们希望讲明修饰,以求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发扬光大,但所作的努力反而增加了霸道的势力范围。相对来说,圣学的痕迹再也极难找到了。于是,产生了训诂学,为了名誉传播它;产生了记诵学,为了显示博学去谈论它;产生了词章学,为了华丽去夸大它。如此沸沸扬扬,竞相在天下争斗打闹,不知有多少人!面对万径千蹊,人们无所适从。世上的学者,如同走进了百戏同演的剧场,处处都是嬉戏跳跃、竞奇斗巧、争妍献笑之人,观者瞻前顾后,应接不暇,致使耳聋眼昏,神情恍惚,成天在那里胡乱转悠,乐不知返。他们仿佛精神失常,竟连自己的家也不知在哪。其时,国之君也被这些主张弄得神魂颠倒,他们终生从事无益的虚文,自己到底说什么也一无所知。有时,虽有人觉得这些学问的荒谬怪诞、零乱呆滞而卓然奋起,欲有所作为,但他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为争取富强功利的霸业罢了。

圣人的学问,越来越晦暗;功利的习气,越来越严重。其间,虽也有人推崇佛老,但佛老的观点始终不能消除人们的功利之心。虽也有人曾综合群儒的主张,但群儒的主张最终也不能破解人们的功利之见。功利的毒汗,已深深渗透到人的心底骨髓,积习成性,时至今日已达几千年之久。世人在知识上彼此炫耀、在权势上彼此倾轧、在利益上彼此争夺、在技能上彼此攀比、在声誉上彼此竞取。那些从政为官的人,主管钱粮还想兼事军事刑法;主管礼乐还想兼事官员选拔。身为郡县长官,还想提升到藩司和臬司;身为御史,又窥视着宰相这一要职。不能作那样的事,就不能担任兼管那件事的官;不通晓那一方面的知识,就不能谋求那方面的名誉。记诵的广博,恰好滋长了他的傲慢;知识的增多,恰好让他去为非作歹;见闻的广泛,恰好使他恣意狡辩;辞意的华丽,恰好掩饰了他的虚伪做作。因此,皋、夔、稷、契不能兼作的事情,现在,刚入学的小孩子都想通晓他们的主张,穷尽他们的方法。他们树的名义招牌,都是为了什么共同促进天下的事业,但真正的意图是,以此为幌子来满足他们的私欲,实现他们的私心。

唉!凭如此的积习,凭如此的心志,而又讲如此的学术,当他们闻听圣人的教导,就把它当成累赘包袱,从而格格不入,如此看来,此举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他们认为良知并不完美,认为圣人的学问是无用之术,这也是势所必然的了。唉!士者此生,又岂能求得圣人的学问?又岂能讲明圣人的学问?士者此生,以学为志,不也是太劳累,太拘泥、太艰难了吗?唉,真可悲啊!有幸的是,人心中的天理始终不会泯灭覆没,良知的光明,万古如一日。那么,倾听了我所讲的拔本塞源的主张,一定会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拍案而起,如决口的河水,一泻千里而势不可挡!若非豪侠之士,自觉勇敢地奋起,我又对谁寄予厚望呢?

【2】

1527年,继朱厚照之后的嘉靖皇帝在位的第六个年头,王阳明被中央政府想起,要他到广西平叛。

这六年时间里,王阳明的心学已坚如磐石。他能用心学的力量解决一切问题,不过,只是不能解决他的身体状况。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当嘉靖皇帝新上任,准备授予他更高级别的官职时,王阳明就以身体状况为由,婉拒了。嘉靖又授予他新建伯的爵位,他也几次三番上书要求收回。因为责任越大,就代表着你要付出更大的力量去支撑这种责任。他只想把最后的生命献给心学,所以在浙江老家的这六年时间里,他时刻在讲学,在提升他的心学真经。

1527年嘉靖皇帝命令他到广西剿匪时,他并没有拒绝,正如他所说的“若非豪侠之士,自觉勇敢地奋起,我又对谁寄予厚望呢?”没有人奋起,他只好自己奋起,这是心学的事功主义,也是王阳明本人知行合一的力量。

就在准备奔赴广西前线前,心学史上的光辉一幕“天泉证道”上演。

天泉证道的两个配角是王阳明的弟子钱德洪和王畿。二人在一起辩论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王阳明在老家多年来提出的心学四句口诀,被心学门徒奉为心学真经。王畿说:“先生的四句教后二句‘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有问题。”

钱德洪就问:“什么问题?”

王畿回答:“老师说过,身、心、意、知、物是一回事,既然心体既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若说意有善有恶,那岂不是证明心亦未是无善无恶?”

钱德洪说:“心体本来是无善无恶,可习染既久,觉心体上见有善恶在,为善去恶,正是复那本体功夫。若见得本体如此,只说无功夫可用,恐只是见耳。”

王畿认为钱德洪的解释不符合自己心意,就说,那咱们找老师问问吧。于是,二人各自把自己的理解说给王阳明听。

王阳明很高兴,说:“正要二君有此一问!二君之见正好相辅,不可相斥。小王同志你须用小钱的功夫,小钱同志须透小王的本体。”

钱德洪问原因。

王阳明回答:“有只是你自有,良知本体原来无有,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雨露雷,阴霾饐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之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是。太虚无形,一过而化,亦何费纤毫气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便是合得本体功夫。”

王畿也问。

王阳明回答:“你见得此意,只好默默自修,不可执以接人。上根之人,世亦难遇。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此圣人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二君已后与学者言,务要依我四句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此自修,直跻圣位;以此接人,更无差失。”

王畿又问:“本体透后,于此四句宗旨何如?”

王阳明回答:“此是彻上彻下语,自初学以至圣人,只此功夫。初学用此,循循有入,虽至圣人,穷究无尽。尧舜精一功夫,亦只如此。……二君以后再不可更此四句宗旨。此四句中人上下无不接着。我年来立教,亦更几番,今始立此四句。人心自有知识以来,已为习俗所染,今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此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

这就是天泉证道,在理解四句教前,我们先了解王阳明心学的基础知识。

王阳明所谓的良知是人的本体,所谓本体是与生俱来的,你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你只需要知道,它是个空空的东西,就像老子说的道。这个东西没有善恶之分,也没有是非之分。它本身就像是一面明亮的镜子,什么都没有,但其实它什么都可以有。

王阳明曾说,身心意知物是一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心。因为你身体必须要靠心才能存在,而意动,就是心动。没有心就不可能有知。意所动处必有物(事)。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看王阳明的四句教,就简单许多。其实,四句教可以按两种方式来理解。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和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可以跟那些上等智慧的人说。这其实是告诉上等人,你本来就有良知,它能知是非善恶,你所要做的只是好好维护它就是了。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和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讲给那些中下等智慧的人说的。因为这些人的良知都被遮蔽了,他们随意发出的一个“意”都有善恶,良知不工作,他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善恶,所以必须要让良知工作,工作的方法就是格物(去事情上正心)。

第二种方式,可以用王阳明的亲身经历来理解。

王阳明在老家浙江时,曾有位老人卖给王阳明一块土地,王阳明当时没有买。有一天,他和弟子们心情舒畅的去野外郊游。忽然一位弟子指着一块山清水秀的地方说,那里就是那位老人要卖的地。王阳明一见,非常懊悔,说,当初真应该买下来。可他这个念头才在脑海中升起,马上又起了个懊悔之心,他说,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坏念头,这就是贪欲啊。必须马上把它克去,于是,一整天时间,王阳明都用在克制这个念头上了。晚上回家,他才舒出一口气说,我终于心情舒畅许多了。

这个故事就是四句教的现场说明:当王阳明和他弟子们走在风景如画之地时,他的心什么都不想,那就是无善无恶的状态,也就是心的本体(无善无恶心之体)。可当弟子们告诉他那件事后,他马上就起了个懊悔的“意”,这就是意之动(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后,王阳明的良知立即启动,警告他,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懊悔意(知善知恶是良知)?这意必然是私意,因为你想占便宜,这就是贪欲。王阳明立即遵从良知的命令,正自己的心(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教”28个字,可以解释我们人类世界的所有事。普通人做事,都是“有善有恶意之动”在搞鬼。我们尤其要注意到那些特别容易冲动的人,他们本来没有任何想要做坏事的想法,可一遇刺激,错误的意念发动,又不肯受良知的命令改过,结果就铸下大错。

不过,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停留在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上,而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能走到第四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致良知的最本源的原因。

【3】

广西的叛乱是被政府官员逼出来的。广西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朱元璋时起,西部的田州,南边的思州,知府一职均由名将岑伯颜子孙世袭。朱厚照在位时,田州知府岑猛实力逐渐强大,有了傲视一方的心。当地政府官员又不失时机的对其进行敲诈,岑猛最后发现,在满足那些官员的贪欲和革他们的命之间,后者最省力。于是,他起兵造反,立即震动广西和北京。

嘉靖皇帝很快就点了一员猛将:姚镆。姚镆虽然是读书人,但没有读书人的悲天悯人,认为枪杆子能解决一切。到广西不久,他采用激烈的镇压手段,很快就镇压了岑猛,岑猛身死,他的叛乱部队一哄而散。

但姚镆平定叛乱后,却不能善后,广西仍然是血雨腥风,岑猛的两位部将卢苏和王受重新拉起造反大旗,在姚镆离开广西后,二人的革命声势比岑猛还要浩大,田州、思州(今南宁以北及武鸣县西北,和百色市及田阳、田东一带地区)立即陷落。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译馆:人生的智慧

    大家小书·译馆:人生的智慧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随笔之一,也是在国内最负盛名的作品,其读者遍及社会各个阶层。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在文字之间体现了叔本华的人生观。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吃透王阳明

    吃透王阳明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大纲为出发点,以王阳明人生经历为辅助材料,细描出一个心灵大师的心灵成长路线图,从而了解他所创立的心学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能指导我们的人生修行,从而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柏拉图代表哲学智慧,鸭嘴兽代表风趣幽默,两者同根同源,天生一对!这是一堂人人都希望学校里开设的哲学入门课。本书用一个个笑到喷饭的哲学段子,向我们解释了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哲学流派和思想传统——从不可知论聊到禅学,再从解释学、逻辑学讨论到永恒。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通过笑话阐释哲学概念,以及有多少笑话本身就蕴含着精辟的哲理。最后,作者们想要表达:不仅是哲学,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这么简单、轻松、有意义!
热门推荐
  • 我能无限进阶

    我能无限进阶

    你捡到一本秘籍,翻了两页,学会了【无影剑法】……你使出【无影剑法】,将院中的一只母鸡砍成重伤……你摇了摇头,感觉剑法威力太弱……于是你使用金手指,将【无影剑法】升到了顶级……你再次使出【无影剑法】……然后看着眼前被一剑削平的山头……你一脸若有所思……书友群(756039069)
  • 我在诸天当龙皇

    我在诸天当龙皇

    一群渣渣想害朕?抱歉!我不是瞧不起你们,而是我想说的是,在坐的各位都是渣渣!!穿越又如何,吾乃龙皇,尔等渣渣可懂!争霸!不!尔等凡人不值得本皇争,本皇的目标是诸天万界。 (群号:333974352)
  • TFboys之爱上你的一瞬间

    TFboys之爱上你的一瞬间

    偶像TFboys初遇恶魔、可爱和另类的三位公主,经历了什么样的磨练呢?详情请看作者的小说TFboys之爱上你的一瞬间。作者不会弃文的哦!
  • 逝去的爱可否还能回的来

    逝去的爱可否还能回的来

    她和他的相遇是一场早就策划好的阴谋,如果她早知道这场相遇会上她“万劫不复”。她或许还会选择和他相遇,因为她会让这场相遇变得清纯而唯美
  • 你今天插刀了吗合集

    你今天插刀了吗合集

    友情是发自内心的真挚“为朋友两肋插刀”有的看似清纯背后却满心算计有的看似复杂却付出了一颗纯粹的心在这个轻松纯粹又步步为营的感情上谁又是带着杂念而来谁又伪装住了那颗真诚的心时间证明不了什么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任何人在任何时候突然分道扬镳都是正常的友情和爱情都一样久处不厌才是余生
  • 直播时总有小号想撩我

    直播时总有小号想撩我

    自从跟江尧扯上关系,三天两头上热搜已经是习以为常。但是程潇潇从来不会回应。这次又因为炮灰女主播跟江尧表白而上了热搜,所有人都以为程潇潇还是一如既往地装死。{灵车司机程潇潇:不好意思,这是我男朋友}cp粉表示,真是A爆了,这口糖我们吃。
  • 多情种

    多情种

    她一朝穿越,成为了旷世美人。多次交锋,她们彼此产生情感。被逼入宫,她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经历了你争我夺,勾心斗角。她变得愈加坚强,愈加聪慧,愈加地吸引人。于是,三个人,三位王爷,为了她,反目成仇,只为让她的目光停留在他们身上。她是红颜祸水?“不知此时的你是否在远处与我共享着皎洁的残月?”“不管你人在那里,你一定要记住,我的心,永远在你的身上。”
  • 我不是国师

    我不是国师

    “国师大人!”“大爷,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们的国师!”“老朽不会认错的!国师大人,帝国不能没有你啊!跟我回去吧!”徐铭俊拔腿就跑,但是身体却控制不了,被一群大汉扛着就走了。“我真不是你们的国师啊!”
  • 原来我们相爱在对视

    原来我们相爱在对视

    高中时的对视,大学时的相知。苏穆辞高中的时候有了一个男神,她把男神当成了榜样,努力跟上他的步伐。而男神却把她当成未来的娇妻,努力使计将她带到他的身边,成为他的唯一。有人问她:“你为什么喜欢他?”“因为他是我的男神啊,不喜欢他喜欢谁?”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喜欢她?”“因为她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的唯一!”他问:“鱼香肉丝里没有什么?”她答:“嗯…鱼香。”“贼婆饼里没有什么?”“贼婆!”“老婆饼里没有什么?”“嗯~,我知道啦,老公!”闷笑声在她身边响起,“在呢!”“……”
  • 至尊灵魔

    至尊灵魔

    神秘婴儿从天而降,降入一个平凡武道世家,异像满天,神光绕体,十岁之时神秘功法,闯进记忆,一部功法一部体术,体术虽化身为魔但我心正又怎怕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