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03500000017

第17章 终极武器:致良知(6)

王阳明得知朱宸濠的军舰成为一个大型“停车场”后,高兴的险些要跳起来,如你所知,赤壁之战时,曹操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而他的敌人孙权用的是火攻,现在,朱宸濠成了曹操,王阳明则是孙权。

王阳明这次并没有偷偷摸摸,这可能是他进入战场以来第一次和敌人正面对抗。几万支火箭一起射向朱宸濠的停车场,鄱阳湖面如原始森林大火一样,只见浓烟和火光不见人影。

朱宸濠在慌乱中,解开自己的小船,把自己的小老婆们推进湖里,自己跑掉了。上岸后,朱宸濠换上了一身便装,正不知向哪里跑去,芦苇丛中划出了一条小渔船。朱宸濠以王爷的威严命令那人渡他过鄱阳湖。那人领命,把朱宸濠放到船上,一直划向了王阳明的指挥部。

很快,朱宸濠的世子、宰相、元帅数百人都被活捉,鄱阳湖之战就这样潦草的结束了。

我们很容易就注意到,越是大战,就越没有细节。王阳明和朱宸濠的鄱阳湖之战可以列为中国古代经典战例中,但军事家们从这场战役中借鉴不到任何经验。王阳明用的方式就是火攻,问题是,如果不是朱宸濠太蠢,把战舰连成一体,王阳明的火攻就不能实现,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战争中,其实没有可以学来的技术,只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还有一点尤为重要:运气。

所谓运气,其实就是对手。战争本身就受相对论影响。对手比你强,你就可能输,对手比你弱,出现了致命的失误和错误的决策,他就要为失误和错误的决策付出代价,那你就赢了。

韩信,无可置疑的战神,但他的第一战灭赵国之战,如果不是他的对手陈馀犯下致命错误--没有伏击他--韩信的部队可能被全歼,刘邦对他加倍重视的封台拜将必然成为人们的笑柄。

朱宸濠自六月十四日(1519年7月10日)起兵,至七月二十六日(1519年8月20日)被活捉,前后不过41天,他的对手王阳明自七月二十日(1519年8月14日)开始对南昌进行军事行动到在鄱阳湖上活捉朱宸濠,只用了七天不到的时间,到二十八日平叛战争全面结束,总共也还不到10天。

朱宸濠觉得自己运气太差了,王阳明就是他人生中的克星,所以当他在囚车里看到王阳明时,既气又羞的嘲讽王阳明:“王先生,你可真是狗拿耗子,我搞革命是我朱家的事,跟你姓王的有什么关系?”

王阳明笑笑,不说话。朱宸濠想了想,问王阳明:“我把我所有的护卫都削去,我可以做个老百姓,你看如何?”

王阳明向北面一拱手:“有国法在!”

国法就是天理,天理在人心,这正是心即理。王阳明说有国法在,其实就是说,他有良知在。良知不允许他让朱宸濠做了这么多错事后轻易脱身。

以朱宸濠的良知,他不可能理解王阳明“有国法在”的真实含义。他以为他败给了王阳明的军事能力,实际上,他败给的是王阳明的良知。

一个良知未被物欲遮蔽的人,必然是个大智大勇、肯于对苍生负责的人。这是因为良知本身就包含了两个因素,一是“良”,良心,二是“知”,智慧。它们不可分割,先天而来,无需证明。世界上那些大奸大恶的人,比如刘瑾,就是没有良心,但却有智慧。他能用智慧实现自己的任何欲望。而我们很多平凡的人,空有良心,却很少具备处理问题的智慧。什么是智慧?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所谓智慧,无非是能分清是非。你想想,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你能分清是非对错,那你就不会有迷茫。因为天下万事好坏的标准,无非就是个是非。如果你有良心,按照是非对错的标准去做,你就不会有痛苦。这就是良知最大的功效。当然,智慧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你遇到一个彪形大汉正在欺负一个小女孩,你会不会勇敢的冲上去?可能会有人,但如果十个彪形大汉呢?这自然涉及到勇气的问题,但最关键的其实还是智慧,因为你没有智慧解决十个彪形大汉,或者说,你有智慧解决十个大汉,却没有智慧善后,你担心他们将来会报复你。只有有智慧解决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勇气。单纯的不顾自己的智慧能力而就去见义勇为的人,良知本体其实也并不明朗。只是在良心那个因素上,纯净而已。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一口咬定懂得王阳明,而把“良知”解释的恍恍惚惚,什么“心之本体”、“恻隐之心”、“天地之心”,实际上,这种解释根本就不懂王阳明。如果我们仔细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就会发现这样下面的话,王阳明说,良知这个东西能生天地鬼神,就像是舟中之浆,有了它,过暗礁险滩,绝不害怕。

如果把良知理解成恻隐之心,仅靠我们的悲天悯人就能生天地鬼神?天地鬼神非死不瞑目。所以,良知必须是良知+智慧的混合体,二者不能分开,正如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一样,是并驾齐驱的。

一个有良知的人,会用自己的良知能量担负起别人心惊胆战的历史重任,而且有这个能力把这个重任完成。

王阳明在和朱宸濠的战争交流中正是靠着良知的指引,彻底击败对手。一个良知被遮蔽的人,根本无法明白,如果良知不被遮蔽,会爆发出多么大的智慧力量!

我们该如何让良知发挥它本来的智慧?其实用王阳明的方法最简单不过:良知就是个是非之心,是非之心,只是个好恶之心。你厌恶的事,勇敢的去扫除;你喜欢的事,当仁不让的去争取,这就是尽了良知,尽了良知,也就是尽了万事万变。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看起来,这种方法也很简单,但真实行起来却很难!

不过,王阳明用下面的行动再次向我们证实,良知的正能量。而毋庸置疑的是,王阳明的确是通过恢复良知本体才有如此正能量的。

(第三节)良知能生天地鬼神

【1】

皇帝朱厚照得到朱宸濠革命的消息时已是朱宸濠革命一个月后的事,王阳明早就把朱宸濠装进囚车了。有人提议应马上任命一位统帅,前去平叛。朱厚照说:“不必,朕要亲征。”

当然是很多人反对,但朱厚照置之不理,他带着精锐部队数万人打着“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的旗号一路南下,由于专心致志的在路上欣赏风景,所以用了四天时间才到涿州,而王阳明的捷报就在此时到了。北京方面赶紧追上朱厚照,说,朱宸濠已被擒拿。朱厚照暴跳如雷,下令:不许王阳明再有捷报,继续前进。

朱厚照亲征的目标其实不是朱宸濠,而是江南百姓。这是北京方面大部分官员和王阳明都成竹在胸的见解,朱厚照和他的那支蝗虫般的军队,所过之处,比土匪还要凶残,仅吃喝一项,就足以让很多地方官痛不欲生。再加上军纪不严,烧杀抢劫的事时候发生,所以他们所过之处,大都是鸡犬不留。

王阳明在南昌城忽然想到了他那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每个人都有心中贼,但有人是把贼关在心里,而又人则把贼放出来。朱厚照属于后者,他的心中贼有很多,身边的群丑诸如江彬、张忠、许泰,这些贼靠精密的谄媚足以让他神魂颠倒,让他做出他本意想做出的那些折腾天下的事情来。

王阳明决定先发制人,押着朱宸濠北上,希望半路上用这个囚徒可以阻止朱厚照南下的步伐。

朱厚照的心中贼之一的张忠极为伶俐,多日来,王阳明真的很听话似的没有向朱厚照发一封劝谏信,这让他疑虑万分。他对朱厚照说,王阳明肯定在背后搞鬼。如果我没有猜错,他一定在押着朱宸濠北上,来迎接您呢。

朱厚照大吃一惊,说,那可不成,我必须要让他把朱宸濠放到鄱阳湖上,再来一次大战。

张忠说,我还是提前南下,去看看王阳明到底在搞什么鬼。

朱厚照说,你的想法很好,赶紧知行合一去。

张忠飞速南下,王阳明故意绕着他走,并且都如愿以偿的避开了张忠。

王阳明的目的地只有一个:杭州。因为据情报说,那位良知未泯的太监张永作为先锋官已到杭州。二人一见面,王阳明就说,:“江西大部地区已经遭受战乱,损失极大,如果皇帝的部队到来,生灵再遭涂炭,人心不稳,形势会失去控制。”

张永知道王阳明没有渲染这种形势,说:“我这次跟随皇上出来,是因群小在皇帝身边,须调护左右,默默地保卫圣上,不是为掩功而来。但顺着皇上的意儿(把功劳给皇上),还可以挽回一些,若逆其意,只能激发群小的过分行为,无救于天下之大计矣。”王阳明自然听出了张永的意思,也就是说,王阳明必须要把功劳转移给皇帝和他身边的那群小人。对于功名利禄,王阳明一向看的很开,看的很淡。所以他连考虑都不考虑,就把朱宸濠交给了张永,说,劳您费心。

张永说,你也费心。

【2】

王阳明的确很费心。因为张忠终于在广信追上了他,张忠本人并不出面,而是派锦衣卫去通知王阳明,让他押解宁王返回南昌,放到鄱阳湖上去,等待朱大将军(朱厚照)的到来。锦衣卫来见王阳明时,七窍生烟,因为王阳明根本就不见他。他的部下苦劝他应该见一面,锦衣卫可是皇帝派来的特使,是来下命令的,得罪不起。王阳明说:“做儿女的对神经错乱的母亲错误命令,如果能劝其改正,就劝,但现在很显然,我劝不了。见,或不见,都一样。”

锦衣卫留下命令要走,按照规定,王阳明要给锦衣卫车马费,但他只给了五两银子。锦衣卫认为王阳明把自己看成了叫花子大光其火,把银子摔到地上。第二天愤怒离开前,王阳明露面了。他拉着锦衣卫的手说:“我曾下锦衣卫狱甚久,未见像您这样轻财重义的。昨天那点薄礼是我的意思,只是个礼节而已。您不要,令我惶愧。我别无长处,只会作文字。他日当表彰,让人知道锦衣卫中还有像您这样的。”那个人被这几句温柔似水的话震动了,良知之光照彻他的身体,如王阳明所言,现在,这个锦衣卫就是个圣人。

张忠自然不是遇难而退的人,他又派人去见王阳明,要王阳明把宁王交给他。王阳明就向前来要人的人说,把叛王交给你可以,但你家主人要写一个领取宁王的文书凭证。凭证可以这样写:今收到宁王一人,以后丢失,由领取人负责。张忠不敢签这样的凭证,除了鼻孔冒火外,别无他法。

王阳明曾对他的弟子们说过,对付恶人,千万别戳破他的恶处,否则会引起他激烈的反应。由于恶人的良知被遮蔽,没有良心这回事,所以他对付起别人来无所不用其极。几乎很少有人能躲过他们的攻击。那么,该如何对付恶人呢。应该秉承“物各付物”的指导思想,必须保证自己在不愤懑的情况下,顺着他的攻击点,反攻回去。当然,这一切必须要在温和中庸的情况下进行,让对方抓不到你的把柄。用民间的智慧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柔克刚。

一个聪明人永远都明白一条真理,这个世界上必然有恶人存在,最好不要和他们成为朋友,当然,千万不要和他们成为敌人。其实也不是畏而远之,因为人生在世,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丧失良知的人,你永远不能指望他们会改邪归正,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致自己的良知,点燃对付他们的智慧之光。

张忠在王阳明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后,跑到朱厚照那里正要施展奸计,忽然发现朱厚照很高兴。因为王阳明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了总督军门,而且就在杭州,朱宸濠自动自发的从囚笼里出来,在一个封闭的场地内和朱厚照打了一架。结局可想而直,朱厚照获得全面胜利。

在平定了朱宸濠的二次革命后,朱厚照向南京进发。张忠对朱厚照说:“王阳明现在在杭州,他明知道皇上您就在南京,可却不来。我觉得,他心中就没有皇帝您,不信,你可以召见他,他肯定不会来。”

张忠为什么如此有把握,我们需要补充一点。在此之前,他以朱厚照的名义向王阳明发出过多次命令,但那些命令如同投进了坟墓,没有一点回音。所以,他认为王阳明这次也会装聋作哑。想不到的是,朱厚照的命令才到杭州,王阳明立即从杭州出发赶来南京。

这并非是王阳明真的能未卜先知,而是因为张永提前通知了他。张忠一听王阳明要来南京,大惊失色,很担心自己假传圣旨的事被王阳明抖出来,于是又对朱厚照说,“您来南方是玩的,如果王阳明到了,他劝你这样,劝你那样,你说多没意思?”

朱厚照“啊呀”一声,又一道命令给了正在奔来的王阳明:任你为江西巡抚,立即返回南昌。

王阳明很快就发回消息:遵旨。

【3】

张忠和他的伙伴许泰在王阳明回复“遵旨”的同时,请求朱厚照要他们以特派员的身份到南昌城去调查朱宸濠谋反前后经过。朱厚照马上就答应了,因为据张、许二人说,王阳明在宁王谋反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很可疑。到底还有多少宁王余孽活在南昌城中,王阳明并未报告。所以,王阳明很可疑。朱厚照因为王阳明夺了他的功劳,也认为王阳明很可疑。两个瘪三式的人物在王阳明还没有回到南昌前就进了南昌城。

其实两人不是来调查宁王余孽而是来打击平藩功臣的。他们进南昌的第一件事,就把平息朱宸濠叛乱的功臣伍文定捆起来暴打一顿,伍文定被打得皮开肉绽。随后又捉了王阳明的那位弟子冀元亨,理由极为荒谬:你曾经给宁王讲过课。

二人的人性已经所余不多,王阳明说,人人都是圣人,是说人人都有良知。但这种普世观显然遗漏了张忠和许泰二人。两人的良心是坏透了。他们所以要这样对付王阳明一干人等,可能是为了给宁王出口气。因为任何人都知道,宁王是他们的财神爷,更是他们的好朋友。好朋友落难,不能为好朋友两肋插刀,那就只好插好朋友的敌人了。

两人插王阳明,插的很嚣张。但王阳明绝不是软柿子,随他们怎么捏。王阳明回到南昌城后,立即反击。按照规定,应该先去拜见特使大人。张忠特意给王阳明设立了下方的旁席,让王阳明坐。王阳明假装不知道这样的安排,大摇大摆地直接走到上席坐下,然后招呼张忠第二等人坐下方的旁席。张忠被脸色大变,开始大骂。王阳明却不动声色、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这样是正常的官场交际礼节。你们可能不知道,因为你们是宫里的。

张、许二人几乎像炮仗一样爆了起来,但他二人不能像对付伍文定那样对付王阳明,所以改变策略,派了许多受过脏话训练的士兵到王阳明办公室门口叫骂。王阳明不做任何反应,每天和弟子们下棋,喝茶,静坐。仿佛那些人骂的不是他,而是另外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交流必须是互动的,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交流,这正如一个人和聋子讲话一样,聋子听不到,讲话的人也就没了兴趣,交流也就成了一个人的絮叨。

我们都见过网球比赛,它所以精彩,就是因为两个选手不停的把球打回给对方,如果有一方消极比赛,另外一方就没有任何乐趣可言,观众看着,也没有乐趣。

其实,被别人攻击时,很少有人会无动于衷。因为人是有感应的动物,只要感觉到了,就肯定有回应。

王阳明的朋友曾指着一朵花问他,你说心外无物,那这朵花开或者是落,跟我的心有什么关系。它开和落难道是我的心决定的吗?

同类推荐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 中国哲学的历程(修订本)

    中国哲学的历程(修订本)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其哲学思维在后来的发展中多么宏富博深,人们在对其开端的探寻中也总是感到茫然和困惑。中国哲学和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说最初都是“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的,在发轫的初期,其形态往往是朦胧的、混沌的,经历过与原始宗教意识、神话形式的若即若离的分化、过渡、转化阶段。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孟子学院

    孟子学院

    如今是一个管理的时代,钻研经营管理之道,已经成为任何一个致力于拓展业务的管理人第一要务。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说,管理很复杂,确实如此。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纪律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也有人说管理很简单,其实,如果把所有的整合在一起实行,也确实很简单。这两种说法都正确,但关键是要能实施成功而有效的管理,把工作程序合理化、科学化,减少不必要的阻碍,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热门推荐
  • 逐天衢

    逐天衢

    经轮回,历磨难,觅仇人,寻挚爱。以血洗血,以武止戈,逐天衢,解天问,终证长生...
  • 不朽剑圣

    不朽剑圣

    简介以后慢慢写吧。。。。。。。。。。。。。
  • 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

    上海滩黑帮龙头老大沈赔退位后,“四大家族”鼎立,文龙家族“十三太保”;天龙家族“八大金刚”;玉龙家族“五面杀手”;火龙家族“四大美女”,各大家族又都有工于心计和厉害的人物,这种局势再加小日本从中掺和,注定是一场腥风血雨……
  • 武侠世界之我是主角

    武侠世界之我是主角

    D球人张夜重生,成了笑傲江湖里的最惨配角。来到这个世界,主角居然还练成了不必自宫的辟邪剑法。而且主角之后渐渐发现,这个笑傲江湖和小说电视里的咋有些不一样喃…………每天两更!上午8:30一更,晚上9点一更!只要我还在就不会烂尾太监!放心,兄弟们!
  •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的器官。中医上有“望表辨病”,“表”即包括皮肤。通过对皮肤的各种变化来诊断人体的各种疾病症状,虽然简单,但是却少有人知晓。本书以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人们揭示皮肤暗藏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信息,并给出相应的保健养生意见。
  • 魔幻血珠传

    魔幻血珠传

    时值南唐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江南第一才子方子龙携美上京赴考,任谁都不知道在他身后竟然隐藏着一个大秘密。方子龙要考的不只是一个状元那么简单,乱世出英杰,他的真正目的是问鼎天下,逐鹿中原,成为万世景仰的一代明君!
  • 挽红楼之庶女难为

    挽红楼之庶女难为

    红楼梦中的探春?赵姨娘生的庶女。四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被十三哥牵着宫中游,得遇敏妃,她居然也是同穿之人,而且还身怀读心之术,好混乱啊!宫中复杂,贾府内又岂能简单,可探春我,照样得活得平平安安,还得护住弟弟贾环不变坏!再次进宫,被封郡主,拜天一为师,与十三哥谈情说爱,与黛玉相交好友,谁见这样的红楼梦?谁见过这样的清穿戏?前生已远离,只握住手中的爱,哪怕是庶女?照样嫁与心爱之人,风生水起。
  • 乓乓

    乓乓

    那乒乒乓乓的声音都是柯继航的心跳,每一声都代表着他爱着萧飒。可萧飒说,她听不见,一如柯基永远看不到场下的她在哪里。读者群:74427703微博:织文的王米娅,欢迎收听!
  • 召唤三国无敌版

    召唤三国无敌版

    三国游戏爱好者,穿越三国,江东四氏,朱氏为尊,写的超差,只为自娱自乐
  • 绚烂时光

    绚烂时光

    还记得当年那些亲如姐妹的大学室友吗?还记得在简陋的宿舍里的那些高谈阔论吗?还记得那些让你捧腹大笑的趣事儿吗?还记得共同谈论的男孩吗?还记得当年的梦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