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37900000062

第62章 铁面无私——执法术

功与过、赏与罚,它们是管理者借以行使职权的两种重要手段,领导者手中的两根判笔,轻重不一就会顾此失彼,赏罚分明决不可偏废。因此,作为执法者必须黑脸无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还公正于天下。

法为治政之本

在古代,许多历史君王均认为,法律是治国之本,是国家和人民行为的准则。“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所以早在古代人们就提出要缘法而治。这一点正如古人所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君主无术则弊於上,臣无法则乱於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从历史的发展看,“法”治属于人性的社会,“力”治则属于兽性的社会。由于人类社会兼具人与兽两种特性,所以君王也必须能巧妙地运用法与力。法律是社会人性的体现,是文明重要的表现,而力治是所谓君王的兽性,它崇尚的是权术和诈术,最主要的是对狐狸与狮子个性上的研究。狐狸虽然能够识破陷阱而不受伤害,但它无力对付野狼暴力的威胁;狮子虽然以它的威势可唬住任何野兽,使野狼落荒而逃,却因为趾高气扬,很容易轻敌而中了别人的计谋,导致严重的失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在当代社会具有较广泛的法制基础,也是现代文明社会中重要的管理方法。因而,法律作为约束人们服从社会道德和伦理的规范,在生活中运用的十分普遍。比如说,当今中国的教育方法虽然也强调儿童要爱劳动,但只是在文字和道德上加以提倡,而在一些国家他们却制定了一些富有远见的法律条文对儿童的家务劳动行为加以规定:孩子们应该帮助父母做家务活——这在联邦德国是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的。

这条法律已有一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有效。不久前,勃留尔市法院又作了更详细的规定:孩子们在6岁以前不承担家务,只是玩耍,6岁~10岁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买东西;10岁~14岁要在花园里劳动,洗餐具,给全家人擦洗鞋子;14岁~16岁擦洗车和在菜园里翻地;16岁~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如果父母都上班工作的话。这种法律对培养孩子的品德可是大有好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德为治国之源

古时治理国家一向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以武力治理天下,这种方法以力量作为炫耀的手段,对于不守法的民众采取滥杀滥捕的方法,人民虽然害怕而不敢说话,但内心中却对统治者充满了憎恨;而另一种方法是以道德治理天下,这种方法利用崇高的道德来感化民众,既考虑民众的疾苦,又替他们排忧解难,并告诉他们正确的道理,这就是曾国藩所推崇的“道德之威”。

“道德之威”由来于古代韩婴。他认为对老百姓要施之以恩、动之以情,又要以道德的威力来影响他们,“如是则百姓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权,罚不加而威行”。早在东汉时期,刘秀就已经懂得运用以道德之威来感化臣子。东汉初年,冯异治理关中甚见成效,有人嫉妒他,便向刘秀打小报告:“冯异权威很重,老百姓都向着他,现在他被称为‘咸阳王’。”

刘秀根本不相信这一套,但他也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将这份报告转给了冯异。冯异大为惶恐,连忙上书申辩,刘秀一面安慰他,又一面指出,老百姓纵然对冯异拥戴,那是因为“将军对国家的贡献很大,说起来我是君,你是臣,你代表我治理地方,我怎么能怀疑你呢。”冯异受刘秀一句话感悟,从此更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了。

纵观古代将领都有一套感化下属的办法,《三国演义》中,孔明在平定南越时曾碰到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姜维,欲收其为入门弟子。他多方设计,逼迫姜维主弃亲离、走投无路,待其欲自尽之际,对他好言相劝、良言相抚,并把他母亲平安送来……姜维感动得热泪纵横,下马跪拜。

孔明用的正是道德之威法。《三国演义》中类似的计谋还有很多。从史料记载来看,清末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在一段时期确实在民间有一定的好名声,曾国藩所赖以成名的“道德之威”战术终于达到了它的目的。

正如曾国藩所说:“我现在军中,声名极好。所过之处,百姓爆竹焚香跪迎,送钱米猪羊来犒军者络绎不绝。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寸心兢,且愧且慎。现在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此以无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至军事之成败利钝,此关乎国家之福,吾惟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一视同仁才能严格执法

法是人行为的准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所以在很早以前统治者就很强调一视同仁、庶民同罪、严格执法。

朱元璋攻下婺州后,为了笼络民心,开仓赠粮,同时为了节省粮食,禁止喝酒酿酒,可是他手下这些当兵的有几个不是贪酒的?所以,许多人并没有遵守朱元璋的命令。

这其中,带头违抗军令的是大将胡大海的儿子。朱元璋知道胡大海的儿子带头违令,更是气愤异常,立即将他抓了起来,准备处以重罚。

这时,一位叫王恺的手下对朱元璋说,胡大海可不是一个善茬,如果他要是想不开,作出谋反的事情来,那可不好收拾了。况且,胡大海现正在绍兴与张士诚开战,杀了他儿子,对战局也不利。王恺请朱元璋免杀胡大海儿子。

可是朱元璋在这种原则问题上,从来都不手软。如果这次饶恕了胡大海的儿子,那自己的命令不是等于废话了吗?如此,以后谁还会把自己的命令当作一回事呢?而且,正因为是胡大海的儿子,正因为胡大海是自己手下的爱将,与自己是情同手足的兄弟,更是应该严格执法,不徇私情。在军令面前,上下一视同仁。

朱元璋对王恺说:“宁可让胡大海背叛了我,也不能使我的法令行不通。”说完,就亲手杀死了胡大海的儿子,这件事震动了全体将士。自此,大家都知道了,主帅是一个说一不二,视律过命的人,以后再也没有人胆敢以身试法了。

而胡大海呢,他也十分明事理,虽然自己是个大将,功劳很大,但是这毕竟是在军中,军令如山。朱元璋的做法没有任何错误,不杀自己的儿子,那就会失去军心,最终结果必然是大事无望。胡大海没有反叛,也没有怨恨朱元璋,而是同以往一样,尽心尽力为朱元璋打天下。按律判刑者执法如山平衡关系,

安抚民众才能相安无事

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之后,建立了刘氏的统治地位。但按照历朝历代论功行赏、割地封侯的原则,那些曾为建立汉朝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们都将得到应有的赏赐,但刘邦初为人君,尚未深谙统治之术,因此,在封赏之时,多照顾那些平时跟自己关系好和有亲属关系的人,诸如张良、萧何及吕后家族中的人。这一来,那些虽也曾立下大功,但跟刘邦关系一般甚至素有隔阂的人便被冷落一旁。一时间朝廷内外议论纷纷,猜忌四起,人心浮动。

最后,刘邦依照张良的建议把雍齿这样与高祖有怨之人封为侯,其他众臣见状,心中便自然平静下来,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政治风波即告平息。

战国时,有一次,齐景公与晏子到少海游历,他们登上柏寝台,眼下是齐国的一派奢靡景象。齐景公望着这一切,心中油然生起一阵感触。齐景公道:“国家实在是太糜烂,长此下去,以后谁能够维持国家的局面呢?”晏子似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可能是田成氏吧!”晏子答道:“田成氏掌握了齐国的民心啊!你看他,要求君王给大臣加官晋爵,提高俸禄。借给百姓的粮食用大斗量,而当百姓还他们时却用小斗量,意在施人以恩惠。杀牛时自己只取一盘肉,其余的都分给家臣。相比起来呢,你却一味地只想收夺财富,而不给民以实惠,一旦有灾,齐国百姓死伤枕藉却得不到帮助。相比之下,田成氏管辖的地方,百姓总是能得到他的帮助解救,所以难得有饿死的现象。周、秦的人民都非常崇拜田成氏,纷纷涌向他管理的地方。田成氏的仁德受到广大人民的颂赞,所以我认为将来的天下必为田成氏所有。”齐景公听完,悲伤地流下了眼泪,“我的天下将被田成氏夺取,有什么办法才能避免啊!”晏子道:“请您别担心,如果大王真想保住自己的天下,现在还为时不晚。唯一的办法就是接近人民,远离奸佞,治乱世,轻刑罚,救济贫穷,怜恤孤寡,施恩惠于不足,这样人民必然会归服大王,使田成氏无隙可乘。”齐景听完连连点头称是。利民而不损民,助民而不损民,这是任何统治者都不可违背的基本规律。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推荐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作?这些问题或许是许多欣赏名作的观者都会产生的疑问。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而在本书中,从构图的角度对名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特征,挖掘大师笔下出色的构图手法,帮助我们提升版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增长自身技能和艺术涵养。在灿若星辰的艺术大师笔下,每幅作品在构图上都具有各自迥异的特征,本书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上众多优秀的名家名作,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为读者揭开大师作品中精辟的构图法则。
  •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本书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架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从生产力、资本、世界市场、世界文学、共产主义等五个维度分析和探讨了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当代“全球化”思想的共性;着力挖掘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理论意义;从“世界交往”的视角探讨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球化、中国政治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民族文化安全、中国“和谐世界”外交等几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 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

    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

    本书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热门推荐
  • 如果可以,希望你永不遇见我

    如果可以,希望你永不遇见我

    冷俊阴郁的钟弈安,被所有人孤立的他,内向而自卑,敏感而又脆弱有个疯子般的女孩总是喜欢招惹他她是这世上唯一能让他敞开心扉的人终于鼓足勇气正准备向她告白,那个女孩一脸幸福的向他走来说,我好像喜欢上…最初的那份欢喜深深埋藏在心底,慢慢生根发芽当她深爱着别人时,他决定默默相守,直至差点毁灭自己...当她抱着他撕心虐肺哭泣时,他恨不得亲手了结了那个人终于等到她放弃了,可是为什么自己仍是不被接受的那个尊严被那个铁石心肠的女子一次又一次踩在脚底下践踏的体无完肤难道他钟弈安注定是被全世界所抛弃的那个吗?
  • 跨越银河的距离只为抱紧你

    跨越银河的距离只为抱紧你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长相平凡且内向的低智商少女,再遇到长相帅气,性格开朗的他之后,拼命让自己变的更好,可就算是这样,自己和他还是相差了一个银河的距离,她到底该何去何从…
  • 悲剧女配重生之念念不忘

    悲剧女配重生之念念不忘

    国公府的庶出二小姐,先是设计抢夺了嫡出长姐的太子妃之位,后又卖国通敌,令无数将士枉死沙场,这样的女人早该千刀万剐。然造化弄人,她竟得到重生的机会,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放下执念与仇恨,每个人又将何去何从......
  • 魔法师茜茜

    魔法师茜茜

    春暖花开的西海岸,蔚蓝色的天空之海,一望无际的天帷巨兽,处处都有着轻风细雨,和煦的阳光与你常伴!
  • 风华倾尽:废柴逆天除妖师

    风华倾尽:废柴逆天除妖师

    因周围人都不再记得自己甚至被当成自家别墅前主人被追杀无可奈何的夏烛找到了唯一一个记得自己的人来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年轻的画家对她轻笑:你可有想过世界不止一个,也许去那里可以找到答案七件承载着灵魂的古物,三个立场各异的家族,乱世之争,王权之争她拒绝了作为除妖师的第一个任务救下了那个本来应该是她暗杀对象的亡国皇子长剑握于手中,他声音嘶哑:“你也是来杀我的?”那个为她开启世界之门的画家,究竟将多少秘密深藏
  • 异世妖妃:王爷别过来

    异世妖妃:王爷别过来

    林玥看到自己好友和男友的背叛,措不及防的痛彻心扉。自己身死,连和曾经认为是挚爱的人的孩子也已经消失,不过上天垂怜,给了她异世重生的机会。即使是有名无实的将军府嫡女,她也要将这个名头给坐实了,出嫁王府,也不代表要出嫁从夫。“王爷,你要是累了,可以去旁边休息,我好像得了很严重的病,会传染的。”百里玄看着这样的慕容玥拂袖而去。“王爷,你这是沾了哪个青楼女人身上的脂肪香,不洗干净今天就不要进来了。”面对王爷的隐瞒和杀心,慕容玥也是机智的避过,后面知道身世更是直接抛弃不舍离开。王爷别过来,追妻路漫漫。
  • 吸血鬼黎明

    吸血鬼黎明

    人活着是没有意义的,但只要活着就能找到有趣的东西
  • 第七墓场

    第七墓场

    繁华一生,有幸相遇。共度千载,余生可泣?为他?为它?为她?为了回到原来的地方,他拼尽了一生,呵,到头来,连自己的世界都回不去了。苍天,你到底想怎样?
  • 元武圣君

    元武圣君

    我的剑必将守护天下苍生,保护家人朋友。我的路必将是一条踏血的不归路,如果能活着回来,我将君临天下,踏平魔族!
  • 丑颜惑君:丑女丑丑

    丑颜惑君:丑女丑丑

    相府千金痕丑丑,人如其名,丑丑本想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岂料世事无常,她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她的心不再平静了,朋友的利用、背叛,爱人的怀疑、伤害,她决定离开,可谁知道,她的身世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