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11300000037

第37章 兵不血刃克长春(2)

6月30日,围城指挥所发出“侦察工作的指示”。要求围城部队团以上首长亲自动手,把城内工事情况、敌军官兵思想状况等,彻底弄清、搞透,了然于胸。接到指示,各部队立即行动起来,挑选精干官兵参加,通过敌军内线、当地群众、俘虏等多种渠道,把所属部队防守区域内敌军外围据点、城内兵力部署等情况,一项项调查清楚,绘出要图,逐级写出报告。最后,据此分别制定出反敌突围和攻城两套方案。收到各部队的报告后,萧劲光指示指挥所机关将各部队掌握的情况汇总起来,通过加工整理,编成了一本名为《长春匪情汇编》的小册子,并绘制了大量详细军事地图,下发到部队。

围城甫始,城内国民党军虽然觉察到了面临的危险,但仍然很嚣张,不时派出小部队到城外袭扰、抢粮、刺探情况。这种袭扰,一般出动部队不多,且多在长春城近郊或敌我阵地中间地带。只在防卫力量较弱时,才向外扩展,实际是做突围试探。针对这一情况,围城指挥所于7月1日在李家屯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上,进行专题研究,决定了反突围的兵力部署、火力配备等问题。特别强调了加强各师、团接合部和城西、城南几个重点突围方向的封锁,并进一步明确了反敌出扰方针:如果敌军在一个师以下,原地迎击粉碎;如达到一个师以上,则设法抓住敌人,诱敌深入,调动机动部队予以歼灭。

李家屯会议刚结束,7月3日,国民党军就搞了一次试探性突围。当天午夜,新七军一部从城西东野独十师阵地突然发动出击。这里是重点防卫区,已获悉情报的独十师作了充分准备。新七军部队抵进围城部队,阵地立足未稳,独十师各团便倾力合击,只一个会合,便把新七军部队打得七零八落,四散溃逃。其经丁家窝棚向围城部队出击的另一路,由于尖刀班集体向围城部队投诚,后续部队遂不战而退。

突围试探彻底失败,新七军军长李鸿十分恼火。4日凌晨,又指挥一个团的兵力由火磨公司出击,向东野独立第七师谭家营子阵地进犯,企图歼灭围城部队力量,挽回面子,稳定人心。结果连续三次发起冲锋,均被独七师官兵打退。国民党军死伤更为惨重。

6日拂晓,国民党军五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城西南、正南、东南围城解放军阵地出击。西南方向孟家屯车站附近,敌人投入兵力最多。这是萧劲光预料中的。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他将这里的封锁任务交给了战斗力比较强的独六师。围城开始时,他带着参谋人员在这里住了多日,几次利用夜间亲自到前线察看地形及敌人的据点、工事,与师团领导研究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案,进行了周密的兵力部署。后来获悉,6日的突围行动是郑洞国亲自组织的。接受以前被动挨打的教训,郑洞国命突围部队化整为零,采取小部队多方佯动,寻找围城解放军部队侧翼与接合部,尔后集中主力重点出击。这天雾很重,加上天尚未大亮,突围的国民党军进到距围城解放军官兵三四十米才被发现。他们也无法看清解放军阵地的情况,唯恐遭埋伏陷入重围。他们在其据点炮火的掩护下,每次以四五十人为一队,轮番向解放军阵地进攻。是时,解放军担负一线防御任务的部队只有一个班。但战士们非常沉着,按照预案顽强还击,坚守阵地,直到主力部队赶到。天亮,三个方向战斗都激烈展开。战斗一直进行到下午一时,国民党军在阵地上抛下尸体、伤员一千多,狼狈撤回。这是长春被围几个月中国民党军规模最大的一次突围。以后他们还从不同方向进行试探性突围多次,均被打退。

8月14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了东北局关于东北军区与野战军领导机关分工的报告。东北军区,林彪为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与高岗(兼副政委)、吕正操、周保中同为副司令员,罗荣桓、陈云、李富春为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林彪为司令员,罗荣桓为政委。所辖两个指挥所分别改称第一、第二兵团。第一围城指挥所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萧劲光仍任司令员,萧华为政委。16日,在公布命令的同时,萧劲光主持召开了军事工作会议。根据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关于压缩部署,进一步困锁敌人的指示,萧劲光决定将兵团司令部机关,即原围城指挥所,前移至距长春20里的四家子村。又调集了几个独立师作为二线部队,布置在伊通、公主岭一线及梅河口、开原一线,以防止长春敌人突围,并策应锦州作战。

至9月底,长春国民党军已被围三个多月。其间,国民党军以大小不等的部队先后突围三十多次。由于解放军监视、把守严密,无一次得逞。为打击敌人的气焰,围城解放军也出击数次,拔掉了敌人多处的据点、工事。在这些战斗中,国民党部队被毙、伤、俘虏三千多人,解放军很少伤亡。

10月上旬,国共双方在东北的争夺白热化。南京总统府怨责之声盈室满楼。蒋介石坐不住了!仅凭召见卫立煌等已不济事。他登上飞机,1日抵北平、2日至沈阳、4日赶到葫芦岛,亲自督察、部署,调兵遣将,依次召集师团以上各级指挥员训话,严令各部“力保锦州,以杀身成仁的决心报效党国”。在蒋介石的命令、鼓动下,长春城内国民党军也蠢蠢欲动——郑洞国带人在洪熙街察看地形,连续组织夜行军、急行军演习,杀掉走不动的马匹,等等,作突围的准备。据侦察获悉,他们估计解放军主要防守方向是西南口中长路,便将突破口选在长春以西大房身机场方向,企图以最富战斗力的第三十八师夺占大房身机场,进而在飞机和增援部队的接应下突围南下。

掌握这一情况后,萧劲光与解沛然一起研究制定了几个战斗方案,交由围城部队师团主官讨论研究。讨论会于10月4日在四家子进行。听到北宁线上战斗已打响,大家求战心切,发言十分热烈。有人主张不要等敌人完全出击,要主动些,多调部分精锐部队,深深插入,不等敌人喘息就把他消灭。也有人认为,应做好准备,把敌人放出来,再集中兵力将其逐一歼灭。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歼灭敌人。萧劲光作了总结讲话,他说,从目前掌握的情报看,这次敌人出来的兵力不会少。我们的“刀子”插得深一点好,还是浅一点好?如果插得深,把主力部队全调进去,固然可以多截击敌人,但是,就像流水一样,突然截住,冲力大,就可能同时漏掉得多;如果浅一些,梯次配备,从侧面打击敌人,第一梯队消灭部分敌人,漏掉的敌人由第二个梯队从侧面伏击,再有漏掉、余下的敌人,留给第三梯队去解决。这样也许更好一些,消灭敌人更彻底一些,我们自己伤亡也会小一些。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赞成萧劲光的意见。事不宜迟,围城部队很快在几十华里的广大区域内,分三个梯队部署展开,待机歼敌。

此前的情报是准确的。全副美式装备的新编第三十八师为显示实力,表示对总统的效忠,果然于10月7日向城西东野独七师阵地发起攻击。枪声一响,待机已久的围城解放军官兵立即投入战斗。他们按照既定方案从容还击,各把关口,逐一歼击。一顿迎头痛击后,国民党军知解放军已有准备,气势大挫,先头部队溃逃而返,后续部队遂缩回城去。一次精心策划的突围计划成了泡影。据打入城内的侦察人员说,城内国民党军上上下下,此后再很少有人讲突围的事……

层层包围圈、坚固的“城外城”,成了不可逾越的“铁壁合围”。

三、不放一粒粮食、一根草进城

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非常明确,长围久困的目的是“使其粮弹俱尽,人心动摇时再攻”。所以,在完成包围任务使敌人无从突围后,最直接的长期的斗争形式是经济斗争,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在部署围城工作动员会上,萧劲光斩钉截铁地提了一个口号:从部队按部署到位那一刻开始,长春城的大门就算关上了。在这以后,再不准放一粒粮食、一根草进城!

围城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各单位都立即在通往长春市区的每个路口,设立了检查站、检查哨。严格行人检查,禁止粮食、蔬菜、柴草,以及牲畜等一切可供敌军所用的生活资料进城,断绝了城内外一切人员商贸往来。为了做到封锁严密,万无一失,真正卡住敌人的脖子,政治部主任唐天际亲自出面与地方协商,成立了“军地联合对敌斗争委员会”。以此名义把驻地贫苦群众组织起来,参加经济封锁斗争。

长春市市长尚传道是个颇有心计的人,他对经济封锁,似乎有所预料。3月份上任甫始,他就不讲价钱地买下了中央信托局长春分局储存的全部10万斤大豆。接着,又对全市存粮进行了普查。调查结果是,全市各方面存粮,包括私人自存的,加在一起,可以维持到7月底。当时这结论并没有公布。5月下旬,解放军部队包围长春城,特别是对长春实行经济封锁后,这一信息不翼而飞。国民党在长春的党政各部门很快就都知道了,长春市民也知道了。一无基础二无靠山,立足未稳的国民党第六十军更感到心里没底。长春城内有点慌神了!

困守孤城,自古为兵家大忌。不错,兵书上确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一说,但首先必须有饭吃、能活命,然后才能待援解困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金汤之固,非粟不守”是军家常识。粮草,要命的粮草!围城开始,长春城内国民党军第一个反映就是搞粮搞草。一时间,第六十军、新七军等各部官兵像蝗虫一样涌出城,自顾自四下抢粮、抢柴、抢草、抢地里半生不熟的庄稼。城郊许多村屯老百姓房顶上的草也被拆下来拉进城当了马草,房梁、家具则被运进城当烧柴储存起来。一次次洗劫,弄得老百姓哭天抢地,家家鸡犬不宁。解放军围城部队一发现这种情况,立即出兵打击,并把前线阵地逐步向里推进,压缩包围圈。同时专门抽出一部分官兵帮助前线老百姓收庄稼——先是蔬菜,而后是小麦等。从接近城区的最前沿开始,由前而后,熟一块收一块。军民一起动手,不分昼夜,快收、快装、快运。收的粮食留下当时吃的,都运到后方储存起来,不让一粒粮食落在敌人手里。不久,从解放军围城部队前线到城郊中间几十里范围内,已无粮草可抢,国民党军就很少出城了!

出城不能,突围无期,粮食供应一天天减少,城内国民党军惶惶不可终日。新七军军长李鸿故作镇静地安慰部下:“没有柴烧拆房子,没有粮吃有空投。共产党能封地,还能封天吗?”乍一听这话似乎不错。但围城指挥所既然在地上设了三道防线,炸了机场,当然不会忘了阻敌“空投”。围城命令下达不久,参谋长解沛然就主持召开阻敌空运、扰敌空投的军事会议,根据国民党军飞机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部署了防空火力:机场所在的西部地区是防御重点,部署野榴炮连三个、高射炮连两个、机炮连一个;东部地区,部署野榴炮、高射炮、机关炮各一个连。萧劲光在会上作指示:“目前地面封锁做得不错。防空,我们力量有限,主要靠大家协同。要告诉各炮连官兵,希望大家明确责任,严守岗位,努力提高战斗能力,要做到使敌人不敢来,来了不敢投,投了无效用。”

人多,打起仗来固然力量可观,但吃起饭来数字也相当惊人。城内国民党守军10万人,即是每人每天1斤,1天也要10万斤。按美联社的“行家”计算,如全靠飞机运送,至少需有30到40架次。以国民党的空军实力,在全国战火遍地、四处告急的形势下,要达到这个数目是不可能的。后来统计了一下,在这期间,最多时一天也没有超过20架次。一般都在10架次左右。有时天气不好,阴雨连绵,雾气浓重,能见度低,七八天一架也来不了。纵然来了,城外解放军防空炮、高射机枪严密监视,国民党的飞机也不敢低飞,不敢到预定地点投掷。有时甚至来不及空投就掉转机头往回逃。有时远在3000米高空就匆匆忙忙投下来,结果落在了城外解放军的阵地上或封锁区内。他们从数千里外辛苦辗转运来的南方大米、四川榨菜、牛肉罐头,统统为围城解放军官兵改善了生活。落在城里的,也常被居民抢走、藏起来。所以,城内国民党军盼空投望眼欲穿,只要一有空投,听到飞机声响,官兵们就冲出营房,各个单位就自己抢自己的。为此,国民党军专门成立了空投指挥所,由兵团参谋长杨友梅亲任总指挥,指挥空投,主持统一分配空投的粮食、物品,并且制定了明确的分配规定(大部分要供给主力部队新七军)。但他们这样规定也无济于事,一次空投数量有限,今天来了还不知哪天再来,饥肠辘辘的官兵哪管得了许多!特别是后期国民党飞机飞来架次越来越少,东西分配不均,部队之间为争夺空投食品的火并时有发生。郑洞国又气又火,不得不亲自签名发出告示,凛然声明:“倘有不顾法纪仍敢擅自抢藏者,一经查获,即予就地枪决。”矛盾尖锐程度,可见一斑。

城外抢不来,空投无济于事,怎么办?国民党军队的最后一招,就是在各界群众身上作文章,加倍搜刮城内的居民。

7月初,眼见军粮告罄,郑洞国“十万火急”向蒋介石求救。蒋回电说:“尽收长春人民所有粮食物资,由政府统一分配。”郑以为有了尚方宝剑,将电报转市长尚传道,“请照准执行”。尚回答:“民间的存粮已快吃光了。政府也收不到多少粮食、物资;而且在饥饿威胁生存之际,我无法保证市属职员廉洁奉公。此举徒然骚扰人民,毫无裨益,我办不了。您要遵命办理,请您另选市长。”

在此形势下,粮食、糠菜,一切可吃的东西,都成了宝贝,价格一路飞涨。萧劲光在日记中准确地记下了当时长春每斤高粱米的价格:

6月2日,4万元

6月23日,22万元

7月14日,80万元

7月28日,330万元

8月11日,720万元

8月18日,2300万元

9月10日,2800万元(为东北流通券)

一捆钞票买一捆青草,一个金镏子换一个馒头。短短三个多月,粮价上涨了700倍。两年前,杜聿明刚踏上东北大地时曾明令宣布:首先进入长春的部队,奖励东北流通券100万元。这一令人咋舌的赏格,于今只够买一口高粱米(不足三钱)。有人说,后来粮价继续涨。其实涨不涨无所谓,已有价无市了。

“民无粮要反,兵无粮要散。”9月初,包括向来以“军纪严明”自诩的新七军,也全没了章法。为了稳定部队,缓和矛盾,兼任警备司令的新七军军长李鸿在郑洞国的默许下,采取了恶毒的“杀民养兵”政策:出动部队抢走一些市民仅有的食品、家具,甚至扒了房子,把他们成批成批地赶出城来。

同类推荐
  • 美女总统(总理)私人档案:盘点全球政坛女当家

    美女总统(总理)私人档案:盘点全球政坛女当家

    本书讲述了全球女领导人登台内幕,包括:“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巴西天生的女领袖”迪尔马、“德国政治女强人”默克尔等。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中国历代贤能录

    中国历代贤能录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智慧,我编著了这本《中国历代贤能罗》,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不过,在开卷之前笔者要重申两点:首先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然而,也要看到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 深圳市长梁湘

    深圳市长梁湘

    本书在对梁湘及其家人的采访基础上,以大量事实向人们披露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国大变革初期最艰苦的岁月,如何在邓小平和中央领导下,带领深圳走向辉煌的历程。其中贯穿着思想解放的阵痛,改革开放的轨迹,以及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发生的奇迹。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热门推荐
  • 沈先生追妻有道

    沈先生追妻有道

    男主专情,女主蠢萌三流小作家实习期空降到赫赫有名的飞跃科技做闲散秘书。奈何老板太不友好,俩月就被踢出了公司。没几天,前老板上门送温暖,两人还顺势谈起了恋爱。粘人的沈先生无底线邀她回去上班。场景一什么?她去对面机构做帅哥的口语教师,马上报个班适时监督。学校众同事识破:“沈总怎么还来学口语呢?他不是留学回来的学霸嘛!”小女人:“沈同学金玉其外,学历八成是买来的,需要进修。”场景二什么?她来了公司,还邀请别的男人吃饭,果断打横抱走。小女人:“救命!学长,文总监,前同事们!”众同事:“哇!好man!”场景三什么?她去做了置业顾问,马上设置障碍。沈总对话销售部层层选拔出来的员工:“付你双倍工资,去房产让我女朋友干不下去。”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小女人再次失业。
  • 极品算命师

    极品算命师

    天生背负一卦,侥幸偷生的易解遵循老道士的嘱咐回到燕京,原本是为了报答当年让他活命的一水之恩,却意外发现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易解追寻当年家族旧事,却将自己卷入了充满阴谋算计惊险无比的棋局中,他发现自己或许是当年的一条‘漏网之鱼’……身负易经卦象传承,易解开始出手讨债,让当年造成他家破人亡的元凶一一授首!这是一个很爽故事!
  • 守护甜心之落叶的告别

    守护甜心之落叶的告别

    落叶,代表着秋天的到来,落叶告别了,便是冬天。如果落叶告别了,冬天还会远吗?
  • 天元梦冢

    天元梦冢

    人生就像是一场冒险,虽然可以肆意,但一定要保留一份敬畏。你的话我至今难忘,可你又在哪里呢!万载匆匆而过,直到这个世间彻底没有了你的任何痕迹!直到哪个孩子的降生!
  • 荼靡花开之殇城

    荼靡花开之殇城

    顾倾城自认为并非良善之辈,平日里千方百计收敛性子,只为能够安然地活在这丑恶的世间。然,世事怎会尽如人意?两段情感,两次情殇,待到心已斑驳时,万般弥补又有何用?母亲莫夕梦与兄长顾夕城的死让顾倾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个可怜、可恨、可悲的女子,一个生来就注定坎坷一生的女子,待到繁华落尽,回首看去只剩下一地残妆。饱经沧桑后的顾倾城心灰意冷的看着曾经深爱的人嗤笑道:“原来···世间女子的诸般痴情,最后不过是市井茶楼的笑料罢了。”失去一切的她终于心灰意冷的离开了他的世界,待到轩辕尘渊发现自己已经完全失去了她之时才猛然觉悟,她已经深植在他的心中,早已不能承受失去她的剧痛。为何,世人总是,要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 来两份拉面

    来两份拉面

    主人公郑秋是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但有一点不同的就是他每天放学都会去学校旁没多远的拉面馆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拉面,在一天晚上他在拉面馆遇到了一个身材桥小,长相可爱,看着像是小学生的女高中生?!
  • 联盟快递员

    联盟快递员

    自从把信爷领回家,张恒便开始了他的联盟快递员生涯。男枪到了带着他的去混社会当老大,卡牌来了带着他去拉斯维加斯赌钱,琴女妹妹喜欢夜场,没问题,DJ走起……
  • 穿越之奈落我喜欢你

    穿越之奈落我喜欢你

    本以为是兴趣,初见是喜欢,最后是我爱你。
  • 灼灼桃花入君心

    灼灼桃花入君心

    《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孰不知他游山玩水为的不是欣赏美景,而是为了,寻找那比万千桃花还美的女子,那个传说中的桃花源。
  • 独家宠婚:高冷boss抱回家

    独家宠婚:高冷boss抱回家

    被人设计误闯酒店房间,吕伊伊竟然看见一个俊男在……行凶!“对不起大哥,我什么都没看见!”“刚刚你们一定是在演戏对不对……”但对方显然没有放过她的意思,不但趁机不可描述,监视调查,甚至……还公然说要娶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