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11300000021

第21章 留守延安(上)(1)

一、任务重于生命

洛川会议结束后,即1937年8月底,按照与国民党政府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及陕北工农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中旬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但仍沿用第八路军番号),朱德为总指挥(9月改称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指挥(9月改称副总司令)。红军各部队统一改编为第八路军辖属第一一五、第一二○、第一二九3个师,并先后取道山西,开赴抗日前线。与此同时,各部队留下的部分兵力与陕北地方武装一起,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的名义,驻守陕甘宁边区。根据中共中央的提议,南京政府发布命令,任命萧劲光为“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萧劲光当即按照洛川会议的决定,着手进行留守部队的整编工作。

难怪一些人对党中央留在延安有顾虑。这时的陕甘宁根据地尽管几年前已建立民主政权,也有一定群众基础,但所处的形势实在不容乐观。东面,气焰嚣张的日军隔河相对;南、西、北三面,驻扎着国民党数十万部队,形成环形包围圈;边区内部,许多地方是国共两个政权并存,土匪袭扰、作恶不断。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前线后,不足万人的“留守处”成为陕甘宁边区外拒敌人入侵、境内靖匪安民的唯一军事力量。所以,党中央、毛泽东对留守部队建设非常重视。萧劲光担任总留守处主任,是由毛泽东提名,党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的。整编过程中,毛泽东对留守部队组编、兵力部署作了多次具体指示。据此,萧劲光将陕甘宁边区18个县(后来,按照国民党三三三次会议划定,陕甘宁边区为23个县)划分为东、西两个地区,分别设立留守处。神木、靖边直到洛川等东部各县,划为东地区留守处,陈伯钧为主任,陈先瑞为副主任;定边、环县直到淳化以西诸县,划为西地区留守处,王宏坤为主任,王维舟为副主任。各部队留下的兵力,包括第一一五师的炮兵营、辎重营,第一二○师三五九旅的七一八团,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部及七七○团等部,连同陕北地方武装共九千余人。统一整编为第一至第八个警备团、第七七○团(原属三八五旅)及骑兵营、鄜(鄜县,今富县)甘(泉)独立营。根据任务的需要,各团营分别部署于边区各防地。总留守处机关设在延安,同时,设立延安保安司令部、绥德警备司令部等。

同年10月,留守兵团部队整编工作基本结束,在延安召开了宣布总留守处成立的军政干部大会。毛泽东亲自出席会议,代表中央军委给留守兵团下达指示,明确了留守部队的使命任务。之后,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军队是根据地赖以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武装力量。有坚强的留守部队,才有巩固的边区。有巩固的边区,才能为前方将士提供有力的支持、支援,才能有前线抗战的胜利。大家要把留守任务看得同前线抗日救国战斗一样重要。讲到最后,他伸手拍着坐在旁边的萧劲光的肩膀说:“同志们,我在延安,就靠这位老兄吃饭,靠你们留守兵团吃饭啊!”说着,扭头看了看萧劲光,“萧劲光啊,我准备死在延安,埋在清凉山,你也得做这个准备哟!”

毛泽东意味深长的玩笑话,使萧劲光大受震动。“保卫河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巩固与扩大留守部队,加强战斗准备,培养和积蓄干部”,任务太重大了!当晚,他回到宿舍里思考再三,亲自书写了“任务重于生命”六个大字,贴在了床头的墙上。第二天,留守部队召开整编教育暨剿匪动员大会。萧劲光又把“任务重于生命”六个字写成大标语,悬挂在会场上。在动员报告中,萧劲光具体阐述了当前的形势、党中央赋予留守部队的使命任务。尔后,他放缓速度一字一顿地说,有的同志不安心在留守部队工作,要求上前线。这种想法总体上讲没有错,是对的。但,大家必须清楚,我们部队的名字叫“后方留守处”不错,但延安、陕甘宁边区可绝不就是后方。大家知道,我们的东边,黄河对岸驻扎着日军重兵。他们不仅虎视眈眈,随时都企图渡河西侵,且不时有飞机过河骚扰轰炸。其他方向,北、西、南三面,驻扎着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国共两党虽说已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协议,但蒋介石是否从此就不“剿共”了?至少到现在,挑衅一直未断。就是边区境内,暗藏的奸细敌特不说,单是四处窜扰、烧杀抢劫的土匪已足以使各县不得安宁。所以说,这里同样是前线,而且是更重要的前线。我们不仅要同日军作战,还要保卫党中央、保卫边区,要剿匪,要同明里暗里、形形色色的敌人作战。大家看到了,会场上我写了六个字:“任务重于生命”。这不是个一般的口号,它应该成为我们留守兵团每一个官兵的座右铭。大家都要理解它,牢牢记住它,随时准备用鲜血和生命去实践它。

同年12月中旬,为了加强领导、方便指挥,中央军委决定将“留守处”内部改称“留守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时任命曹里怀为参谋长(此前为参谋处副处长),莫文骅为政治部主任(此前为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对部队编制、体制作了进一步调整,配齐了部队的政治委员。命令公布后,召开了留守兵团成立后的第一次军政首长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林伯渠等中央领导均出席了会议。大家刚落座,毛泽东就诙谐地对萧劲光说:“蒋介石给你个主任,我给你个司令员,叫起来也好气派些!”随后,毛泽东再次讲话,重申留守部队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责任,强调要把留守任务看得同前线抗日救国一样重要,使留守兵团尽快走上正规化建军的道路。周恩来等也都讲了话,就如何抓好留守兵团部队建设问题谈了意见、要求。总的思想是,要求萧劲光他们按照古田会议决议精神去做,把留守兵团这支来自各方面的、比较松散的队伍,建设成一支打不烂、拖不垮、具有很强战斗力的正规部队。

从整体上看,留守部队官兵的素质是比较好的,共产党员占相当大比例。其中绝多数同志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经历过残酷斗争环境的锻炼,政治信念坚定,有顽强的战斗精神。但另一方面,由于来自不同的部队、各个根据地,机构建制不统一,规章制度不统一,加上长期游击生活,因而组织纪律涣散,存在游击习气,不团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萧劲光遵照毛泽东和军委的指示精神,从“政治、军事、文化、党的工作”四个方面入手,狠抓了留守兵团的教育训练工作。

1942年9月,留守兵团与贺龙率领的晋绥军区的部队合并,组成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萧劲光与徐向前任副司令员。萧劲光分管联防军训练工作。他依然根据留守部队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了部队的军事训练工作。

系统、严格的教育训练,全面提高了官兵的军政素质,使留守兵团部队逐步走上正轨,成为保卫边区的红色劲旅。他们不仅圆满完成了完成了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根据地的光荣任务,而且向前方部队输送团、营等各级干部二千多名,实现了党中央确定的为前线部队“培养、积蓄干部”的目标。

二、剿除匪患,靖乱安民

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后,陕甘宁边区直接面临的问题是土匪破坏活动更加猖獗。

按照南京政府同意的区划,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管辖范围,北起府谷、神木,南至洛川、淳化,东至黄河,西至盐池、定边、环县,计23个县。在主持留守兵团整编的同时,萧劲光就指示有关部门对境内匪情作了调查。俗话说:“山穷水恶,土匪成窝。”由于地瘠民贫,长期以来土匪在这一带一直没有断过。20世纪30年代前后,外敌入侵,国民党政府穷征暴敛,人民苦不堪言,这里匪情也越发加重。据初步摸查,边区范围内零星的散匪不算,单是能叫得出匪首名姓的较大的土匪团伙就有43股,约4000多人,握有枪支在2000支以上。而留守兵团,担负保卫河防任务的部队,中央、地方党政机关警卫部队,各种兵力加在一起,只有9000余人。所以,土匪并不把留守兵团放在眼里。主力部队刚走,留守兵团忙于整编的一段时间,土匪活动异常频繁。光天化日下他们就在村镇打家劫舍,奸淫烧杀,暗杀边区党政工作人员,无恶不作。

要使边区稳定,党中央安全,剿匪刻不容缓。用什么办法剿灭这么多土匪?萧劲光与李德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遵义会议后,李德被撤销了军事顾问的职务,跟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他先是在红军大学任教,讲过一个时期的课,后又被派到留守兵团训练骑兵,有时也参与讨论研究一些军事方面的问题。萧劲光、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莫文骅等兵团领导召开会议研究剿匪问题,吸收他参加了。李德提出要采取“平推”战术:调集大部队一字排开,从延安向周边,齐头推进。并宣称,这样声势大,兵力集中,可一网打尽,一次成功。

萧劲光不赞成李德的办法。对他说:这里山高沟深,塬、梁、峁俱全,地形极其复杂。土匪刁滑得很,又熟悉地形环境,大都昼伏夜出,四处流窜,哪里会集合在一起让你去推、去打呀!

李德听了,又是摇头又是耸肩膀,显出鄙夷不屑的样子。

会后,萧劲光把与李德的争论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笑了,说:“怎么,没有李德不行吗?”萧劲光当即汇报了兵团几个领导的意见。

萧劲光说,目前留守部队力量有限,还要担负警卫任务,保卫河防,剿匪单靠主力部队是不够的。我们的想法是,实行主力部队与地方自卫军相结合,并要取得地方党政机关的支持配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过去匪患不除,根本原因是“兵匪一家”。正像群众说的,那些剿匪部队都与土匪穿着连裆裤,由他们剿匪当然剿不了!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优势是“军民一家”。剿匪为人民,也要靠人民。以部队为主,军民联手,造成天罗地网,土匪再狡猾也无处躲藏。听了萧劲光的想法,毛泽东点了点头:想法对头,先干起来再说么!

11月初,剿匪战斗在陕甘宁边区各县先后打响。

留守处机关首先与地方党政机关取得联系,发动群众与地方自卫军一起参加捕捉散匪、小股土匪。听说八路军要剿匪,深受匪患之苦的群众击掌叫好。许多村镇很快组织起小分队,和部队一起投入战斗。群众发现匪情,都及时向剿匪部队报告;追击逃匪,群众自觉监视,主动配合截击。很快,各地的土匪都陷入军民联手的重重包围中。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采取调拨救济粮款等具体措施改善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使一部分为生计所迫铤而走险的散匪(流氓无产者)改邪归正。有的还自愿参加到剿匪队伍中,献计献策,为剿匪出力。

对部分民愤大、人数多的反动顽匪,集中调动主力部队进行军事会剿。剿匪第一仗,首先集中了警一团、警二团、警五团及蒙汉骑兵支队等二千余人,对官滩、盐池以北的叭蜡梁和安边以北的仓房梁一带,以张廷芝、范玉山等人为首的几股顽匪进行围剿。

在军民联合打击下,剿匪进展迅速,成果显著。据1938底统计,被彻底消灭的土匪36股,击溃的土匪10余股,生俘匪徒900余人,缴获轻机枪10挺、步马枪1700余支、迫击炮2门、子弹20余万发。捕获的匪首,大都交当地政府,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公审。民愤较小且认罪服法的,交群众监管改造,罪大恶极的予以坚决镇压。历时不到一年的时间,边区内各地的土匪,除少数由国民党政府支持的“政治顽匪”外,基本上肃清。对此,各界群众交口称赞:“这在过去上是不可能的,在其他地区也是无法做到的。”

在剿匪战斗中,留守部队和当地群众先后牺牲700多人(其中团队干部2人)。

陕北初冬,夜深人静。毛泽东还伴着如豆的烛光在阴冷的窑洞里伏案疾书。萧劲光按照毛泽东“每晚都要来谈谈部队情况”的约定,来到毛泽东的窑洞。当他报告说,边区境内的土匪已基本肃清时,毛泽东又惊又喜:“这样短的时间就把土匪肃清了?”萧劲光详细汇报了剿匪的经过和战果,毛泽东十分高兴,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报,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通报了这一战绩,表彰了边区军民。

时过不久,毛泽东又让萧劲光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报告了剿匪情况,介绍了经验。萧劲光说:“我们为什么能够这样快的把土匪消灭了呢?许多人对这事觉得很奇怪。许多军事家都说,大战容易打,土匪难打。我们的经验是,党、政、军、民团结一致,用全体的力量去搞,没有搞不了的,靠坚强性、团结性,才能打平。开大军去打,正如梳子梳头,梳过去了,但留下很大的空隙,他们还可以在这里活动。我们的方法是:猛打、穷追、阻击、合击。”“土匪的肃清单靠军事不够,还要在政治上争取他们、瓦解他们……许多不得已做土匪的,我们便帮助他们改邪归正。这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把边区的匪害肃清的经验。”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边区内再很少听到土匪为害。

三、以弱胜强守河防

陕甘宁边区东临奔流不息的黄河,河对岸便是日军大兵压境的山西省。

这段黄河,北起府谷,南至宜川,蜿蜒五百余公里,通称“千里河防”。它既是阻止日军侵犯边区的天然屏障,又是边区、党中央与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必经通道。一旦河防失守,不仅作为八路军大后方的陕甘宁边区不得安宁,而且势必割裂中央、军委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所以,留守部队组编伊始,军委首长向萧劲光下达的任务,首要一条就是“保卫河防”。

抗战初期,日军在华北的兵力近20万,进入山西的是两个半师团,少说也有4万多人。而留守部队初建时不足1万人(翌年春发展到1·5万),并且还要担任中央、军委等各级机关的警卫任务,还要剿匪,还要应付顽固派的骚扰破坏。至于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更是显而易见的。

千里河防,千钧重担!从留守兵团成立那天起,如何保卫河防,就是萧劲光经常思虑的一个重大问题。

日军咄咄逼人,逐步向河岸逼近。1937年11月16日,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把萧劲光找来窑洞,专门听取他关于保卫河防的汇报。

“听说你们研究了,今天请你谈谈。日本人目前会不会过黄河?他们过黄河怎么办?”萧劲光刚跨进窑洞,毛泽东就开门见山提出了问题。

萧劲光是毛泽东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见面。没有客套,一边掏本子一边就开始汇报:“这个问题,曹里怀、莫文骅我们几个人研究了几次,昨天开了干部会,有个文件很快就报军委。”

萧劲光说:“我们分析了一下,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日军要进攻西安的时候,可能以一支部队策应,进犯河防以配合行动;二是日军要进攻整个大西北时,可能以一路兵马突破河防,进攻陕北;三是日军在山西进行‘扫荡’时,侵犯河防,以切断陕甘宁边区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威胁我们边区的安全。”

毛泽东插道:出现了这些情况,你们怎么办?能守得住吗?

同类推荐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巴顿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巴顿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陈奕迅十年

    陈奕迅十年

    你会觉得他好像一直在玩乐,或许吧,或许因为那些所谓的艰难困苦,他都不以为苦。《南方周末》曾形容陈奕迅身上有“小王子”的性格,在土星上唱歌,诠释着这个时代。“他的纯真和成熟似乎有着两面性,使他成为香港主流歌坛上少有的性情中人”。
  • 吴梅村传

    吴梅村传

    吴伟业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其诗才在清初堪称第一流。本书作者为国内研究吴伟业的第一专家,文笔流畅,叙述细腻。全书将配插一定数量的图版,以求图文相生。
  • 莎士比亚普希金

    莎士比亚普希金

    本书主要是对普希金和莎士比亚两位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此书对名人成功前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2018年世界影坛口碑之作《至暗时刻》历史传记原著,奥斯卡最佳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金牌编剧安东尼·麦卡滕唯一出版成书的作品。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在《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中,作者安东尼·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热门推荐
  • 我的魔法科技

    我的魔法科技

    没有魔杖?造个枪试试?没有坐骑?造个摩托车?汽车好像也行要远行?飞机应该不错,造一个吧。要出海?战列舰?航母?好像有点难度。什么?星空外面还有许多世界?没事,造个宇宙飞船,只是我要好好想想…………【签约作品,每日保底更新两章,谢谢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蒙蒙校园:邪君息怒

    蒙蒙校园:邪君息怒

    “公主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她们是纯洁的天使,却又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她们是高傲的公主,她们是尊贵的女王,她们是至高无上的黑道阎君!三个不同的女孩同样有着不同的身手,绝美的容颜!她,腹黑,一抹嗜血笑容究竟隐藏多少杀机?她,优雅,一曲钢琴曲究竟蛊惑多少人的心魄?她,冷傲淡然,一双迷人红瞳究竟为谁倾城?她们的存在,只为了复仇!可当她们对上了他们,当他们遇上了她们!当她们受到他们的背叛,当他们苦苦哀求她们!残酷的复仇,危险的恋爱,暴怒的毁灭,无意的伤害,她们是否还要继续?
  • 笙亦凉花落

    笙亦凉花落

    小时候的一次事故导致脸左脸毀容了,曾经的傻瓜已慢慢在朋友的背叛、暗恋的破碎中重生在对这个世界心如死灰的时候,新的情愫又让她心动谁要是敢说你丑,我一定会揍的他妈都不认他
  • 龙族之

    龙族之

    奥丁,这个铭记于心的名字。当我也同“他”一样达到了A级巅峰时,你会不会也来找我。
  • 莫颜不要怕

    莫颜不要怕

    二十多年前春天的雨夜,睡梦中的莫颜被一阵拍门声惊醒,从那天晚上开始,她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个变化影响了她很多年
  • 巨灵天下

    巨灵天下

    洲际之大,南北大陆数十国帝王的战争源源不断,受害的往往都是黎民百姓。能者以权谋私天下,勇者以小兵抗大将。新篇八洲动荡之争帝。
  • 眉里藏珠

    眉里藏珠

    国师道:”王家有二女,庶出女命格奇贵,乃天命之女;嫡出女命格低贱,乃早夭之相;二女互不相容,生而为敌,就如那并蒂双花,一株二艳,本是同根生,却是相残相杀,其最终结果必定是一生,一死。“帝王道:“眉目藏珠,大贵之相,朕心悦之,国师谬论,当诛!”王老太太:“我最爱的乖孙儿哟!将那庶出不孝女自族谱上划去,别碍了我的亲孙孙。”太后娘娘:“可。”王思棠:“咦?发生了什么,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做了什么?我……”
  • 星光璀璨:影后驾到

    星光璀璨:影后驾到

    当拥有万千宠爱的王府大小姐穿越成了不知世事的新星,拥有了穿越“金手指”的她发誓要把娱乐圈踩在脚下时。但是事情总不是如人们所想,贪吃小白兔被腹黑大灰狼拐跑了,之间会产生怎样的趣事呢?请看官尽情等地~爱你们噢
  • 靳寒时

    靳寒时

    江湖儿女,自是江湖儿女的活法。纵使绫罗绸缎,纵使覆手为云,纵使家国雄心。不及你一句,来得及。此一世,难得有缘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