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95900000059

第59章 触龙赵太后,千古大忽悠3

4.你看谁都不是好鸟

你这个齐国在这个事件中成了求援对象,在沉寂了若干年后,突然成了个香饽饽,你这个齐国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但依菜九的菜鸟见识,《触》文所提到的齐对赵的要求,似乎无论怎么看都显得过于儿戏了。如此大的军国之事,怎么能是送个人来吃饭那么简单呢。而且打仗吃饭都要花钱,这个钱由谁出啊?因此,你这个齐国应该缺乏援他赵国的雅兴。让我们再来看一下齐国的情况,以便判断齐会不会趟这一趟浑水。《触》文所提之事,不见于《田齐世家》。而齐自愍王之后,事迹甚少,这样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如果确实发生过,司马迁应该不会漏记一笔。不记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没有把握。否则的话,在《田齐世家》的相应位置安上这一条方便得很呢。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齐经灭国复国后,便显得没精打采,懒洋洋的,非常无为。其中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齐国衰落,没实力折腾了。

不要看此时的齐衰落了,当年可是曾经阔过。当年的齐甚至比秦国还要嚣张。我们后人往往对秦这个虎狼之国印象深刻,其实,秦的进攻势头虽然猛,但受其害者,不过是楚国、魏国、韩国、赵国。齐则不同了,所有国家都打遍了。灭过燕,灭过宋,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与韩魏两国攻秦,霸占楚国疆土。尤其是灭宋一役,齐主要与楚、魏联手,相当于合伙做生意。而事成之后,不但没有把楚、魏应得的份额分给人家,还又向对方动手脚。此等行径如何不遭人恨?所以齐嚣张过了头,就招致各国联手扑灭,不仅摧毁了齐的战争能力,也瓜分了齐的疆土。赵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但齐国可能有记打不记吃的毛病,他只记得给别人的好处,而不记得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根本没想到其灭亡完全是咎由自取,反而会认为各国太不够意思。秦国、燕国也就罢了,他们似乎没得过齐国什么好处。但另四国就不同了。当年赵、韩差点被魏给灭了,是谁救了他们?韩、魏与秦作战不利,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又是谁帮他们向秦讨回失地?楚怀王入秦不返,楚国政权危机,又是谁帮他们稳定了局势?还不都是齐国。如果没有齐国,可能这些国家都不存在了。可到头来怎么样呢?正是这些国家组成的联合****,把齐给灭了。在齐人看来,这些联合****中的半数以上国家难逃忘恩负义之嫌疑。而其中最令人痛恨的,就是《触》文中这个厚着脸皮求上门来的赵。尽管天佑齐国,让其复国,但从此齐便对列国极度地不信任。用我们今天熟悉的话来说,齐开始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与各国均不来往。如果说与各国有什么来往,可能就数与魏国联手灭了孟尝君之国。这个孟尝君本来是齐国的高官诸侯,怎么齐要灭之而后甘?原来这个孟尝君也是引联合****灭齐的罪魁祸首,被齐视之为引狼入室的家伙。但就是这个罪无可赦的家伙,如果不与魏联手,单就齐国自己,恐怕还没胆量干这个早就该干的事了。

上图,王羲之乐毅论局部可以肯定地说,齐复国后的国君齐襄王、齐王建均为弱主,主动对外用兵的事,一桩也未见。其中既有国力不济的原因,也有因对列国失望伤心透了而主动采取孤立政策的原因。大概在齐人的眼里,列国没有一个好东西。如果他们之间打了起来,也完全可以视之为狗咬狗,关齐屁事。因此,一直到秦灭列国,齐最后灭,但此前齐选择了按兵不动、袖手旁观的态度,坐视列国一一亡于秦。可能联合****灭齐一事,对齐人的伤害太深。齐人可能从此认定,只要跟外国打交道,就非吃亏不可。于是,它再也懒得理列国事务了。这种心态不仅持续到齐再次灭亡,而且一直持续到秦楚之际。在陈胜起义后的乱局中,也只出现过齐王田儋救魏一事,此外绝不介入任何争斗,除非人家打上门来。完全是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架势,只管自己玩自己的,自得其乐。而从这一段历史来看,凡是别人打上门来,吃亏的总是齐国。换言之,只要齐与列国有什么瓜葛,齐也都是居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如齐襄王八年(赵惠文王二十三年),赵廉颇攻齐几拔之,而前两年(赵惠文王二十一年),也有廉颇攻齐之战;齐襄王十年(赵惠文王二十五年),赵攻齐昌城、高唐取之;齐襄王十三年(赵惠文王二十八年),赵蔺相如伐齐至平邑;齐襄王十四年(秦昭王三十六年),秦拔齐纲、寿。而这一连串的失败,又反过来加重了齐国的孤立主义倾向。

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触》文所涉的时间点,对齐也非常微妙。因为在这个时间点上,正值齐国的政权交替时期,非常不适合介入外部纠纷。因为齐襄王即死于此年,也不知《触》文所涉之事是在他生前还是死后发生的。《资治通鉴》将《触》文放置于齐襄王死前,可能就是考虑到,如果在治丧期间进行这种事情不甚合情理。其实这种判定是很难下的。如援赵发生在齐襄王生前,齐襄王也该是病入膏肓之人,以他的为人,不当在临终之前突然变得强悍起来。如发生在齐襄王病逝之后,齐国君臣忙于治丧,也不会有心情援赵。继齐襄王而立的齐王建,继承了其父不介入国际纠纷的治国方略,在被秦灭之前的44年中始终没对列国予以任何军事支持。那么,齐王建也不太可能于守丧期间去援助赵国。所以,齐襄王复国后的卑弱国势及其国际行事准则,决定了齐不会出援任何国家,遑论与其有深仇大恨的赵国。何况即便齐国君臣一反常态从孤立主义走出来,并表现出无心乘人之危索还失地的大度,他们也必须会考虑援赵的灾难性后果,从而不敢轻举妄动。秦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并且秦也确实能对齐造成直接伤害。原秦相穰侯的封地陶就与齐为邻,齐襄王十四年,秦取齐纲、寿的战役就是直接从陶发动的。一旦齐与秦进入战争状态,谁能保证原先从齐铩羽而归的燕不会乘机再度攻齐。以齐国之弱,它可没有力量两线作战。

可能人们会因为下一年赵拜田单为相一事,以为齐援军就是由田单带去的,并以此作为齐会援赵之佐证。其实不然。据《田单列传》,田单为齐效力的事迹截止于驱燕复国。照理说,如此一个大才,一个复国功臣,理当乘战胜之威,在其后的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为振兴往日齐国的雄风大展宏图。岂料事实居然大谬不然,田单在齐无所事事。这究竟是原因呢?或许是功高震主,他受到了齐襄王的猜忌。《战国策?齐策六》记有齐王信臣九人谗田单未果一事。尽管《战国策》的可信度不高,但这条材料也从一个侧面提示了田单在齐的日子并不好过。极有可能,被晾在一边了。否则,赵断不至于肆无忌惮地屡屡掠地于齐。以田单之才具,立身于不想有所作为的齐襄王之朝,一定寂寞得很。如田单欲有所为,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齐到他国发展。按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的划分,田单所处时代正值秦赵争强阶段。赵与齐为邻,田单去赵很方便,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如果田单不想空怀奇才无为老死的话,到赵国也是一个不坏的选择。田单于赵孝成王元年将赵师攻燕一事,或者表明其来赵日久,值得信任。

或许会有人将田单相赵与乐毅为赵相国之事相提并论。其实田乐二人相赵的背景大不相同。赵拜乐毅为相是其图霸东方的重要步骤。齐破后,赵即为东方第一强国。赵拜田单为相时,赵在东方的地位已十分稳固,兼之赵国将材济济,廉颇、蔺相如,或许还要加上赵奢均健在,无须从他国引进将材。尽管田单何年至赵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赵国不会仅因一战之胜便拜主将为相。赵国不是闭塞的燕国,非常容易被人忽悠,动不动就要引进个人才当宰相;更不是绝少打胜仗的国家,比这更大的胜仗,更强的对手,赵也胜过遇过。因此,田单拜相一事表明,其在赵已很有些年头,对赵国很有些贡献,因此才会受到这样的待遇。基于田单来赵有年这样一种可能,齐对赵国的不满一定非常强烈。理由是这样的:如田单在齐受重用,则赵拜田单为相有挖齐墙角的嫌疑;如田单因在齐受猜忌而为赵所用,齐对赵的怨恨只会更进一层。所以田单将赵军相赵国一事,不仅不能视为齐援手于赵的例证,而应视为齐不可能援赵的例证。怎么说呢?我齐国的人才在我齐国烂掉,也完全是我自己的事,而跑到赵国受重用,就等于扫我的面子,抽我的耳光。所以,齐人田单在赵国受重用一事,只会进一步恶化了齐赵关系。

另外,乐毅失势于燕,也投奔赵并受重用一事,对齐的刺激也相当可观。此两事迭加,将增大齐不援赵的决断。

5.并非不重要的多余者

你我他之外,还有一个燕国,似乎在这个故事中意思不大。但不要忘了,正是这个燕国的存在,才使这个原本形成僵局的事情能够峰回路转,得以进行下去。也正是这个燕国,让菜九找到确立其事实为伪的依据。十多年前,菜九即写出了证伪之文——试论《触龙说赵太后》的史实之伪,辗转找到南京师范大学的文教资料杂志,他们没能全文刊载,只是截选了这个燕国的部分予以证伪。杂志所用的题目是《赵威后之女所嫁燕王究为何人——〈触龙说赵太后〉史实献疑》。因未能全文刊载,菜九当时还颇失落,现在想来,他们的选择甚有道理。因为菜九正是从这一点上,一下子认定此记载为伪的。

在《触》文中,赵受秦攻而求援于齐,原本与燕无涉,但如果不对太后之女嫁燕一事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描绘,目的就达不到。而一旦扯进了燕后,菜九自然而然就想到,赵遇到如此大的麻烦,直接找燕帮忙多方便,何必费那么大劲找齐国呢?因为没有任何记载表明赵曾找燕帮忙,菜九便开始怀疑这个燕后的事可能是假的。于是开始勘查燕后的老底子。运气不错,一经勘查,这个燕后的事还真没有任何合理性可言。从文中的叙述来看,这个燕后嫁燕应该是陈年往事了。那么嫁人总得有个具体的人嫁吧。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燕后嫁给谁了。可能有人会以为,燕后燕后,毫无疑问是嫁给了燕王,还有什么可查的。因为燕国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就应该从这个复杂情况中为这个燕后卜一个前程。

赵女可嫁之人有二:一为当时的燕君武成王,一为武成王之前的燕君惠王。因武成王之前的惠王被臣子所弑,而武成王又非惠王之后人,若赵女所嫁为惠王,则触龙进说时提到太后对燕后的良苦用心为不合时宜之至。因此,赵女所嫁的合适人选非武成王莫属。确定了燕后所嫁之人,似乎问题已得到解决。但是且慢,这桩婚姻的匹配性出了问题。问题在于两个人的年纪悬殊过大了。武成王的年纪于史无考,但从相关史料可以大致推出。《燕世家》载,距此十年后,即秦昭王五十二年,武成王之孙今王喜继位。今王喜年纪亦不可考,但其子太子丹出生于其继位之前似无问题。据《刺客列传》:“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又据《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儿时的太子丹能与儿时的秦始皇玩到一块,他的年纪应该与秦始皇相仿佛。如此说来,则武成王辞世前已是有曾孙之人。溯之于《触》文所系之年,武成王的年纪当在五十岁以上。那么,赵氏燕后的年纪又是多大呢?燕后为赵惠文王之女,惠文王辞世时,年纪不超过四十四岁,当时燕后的年纪最大不超过三十岁。按当时女子及笄而嫁的风俗及姑且认为赵女所嫁为武成王来看,赵女嫁燕不超过七年,其年纪当在二十五岁以下。合之于武成王的情况,燕赵联姻双方年龄相差约三十岁左右。可以肯定,燕后与武成王成婚时,武成王已是有了接近于成人的孙辈之人。以赵之强盛,这段不相称的姻缘对赵未免太过委屈了。赵太后如此喜欢这个女儿,怎么能让女儿嫁给一个比太后年纪还大的老头子呢?对此,只能有一种解释,即赵想通过联姻达到控制燕的目的。当然,这一目的也只是赵国单方面的一厢情愿。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个一厢情愿的前景如何?

燕武成王的来历有点不明不白,他是在燕惠王被弑后即位的,而他的年龄甚至比死去的燕惠王还要大,显然不是燕惠王的合理接班人,甚至于可能就是《赵世家》惠文王二十八年的弑君者公孙操。如果是这样的话,武成王就属弑君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据《乐毅列传》载,燕惠王后期,经乐毅奔走于燕赵之间,两国关系相当融洽,而在此前,两国过从亦密。所以,燕惠王的被弑,在赵国方面显然会引起不满。就在武成王即位这一年,列国有一次伐燕联合行动,《燕世家》、《秦本纪》、《楚世家》都有记载,估计与燕惠王之被弑有关。参与国有楚、韩、魏,看来武成王得燕国,弄得天下不快。赵国的立场也不难判定,否则就不可能借道让楚、韩、魏过境伐燕。如果燕赵联姻,也一定在各国伐燕之后。在有如此背景的情况下,即使赵国最终接受了武成王继燕的既成事实,它是否有必要通过联姻的方式与燕交好值得怀疑,何况武成王的条件与所谓的燕后是那样的不般配。再者,在武成王已有成人孙辈的情况下,赵国方面还会天真地认定将由燕后“子孙相继为王”吗?明明知道燕后子孙继承燕国王位一事已成泡影,触龙在劝导时还要这样提,这不是在往太后的心窝上捅刀子吗,又如何能取得令太后的欢心而欣然同意长安君做人质的效果呢?是否可以这样说,赵想借联姻的方式控制燕的条件并不充分,所以也就无法看出这桩婚事的合理性何在。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材料,不能就此断言赵燕联姻为子虚乌有,但其可能性甚小这一点,则应指出来供饱学之士参详。

其实,对于燕国来说,即使没有燕后这一层关系,其对赵亦应竭力奉承,毕竟赵是当时唯一能对燕构成直接威胁的国家,而且是仅次于秦的无可争议的亚强。燕军的战斗力大概与齐军不相上下,都属于水平有限的,只要秦不能一举将赵灭掉,燕就必须承担拒绝赵求援的一切后果。赵受秦攻,舍燕而向齐乞援,如果情况属实,不仅后人难以理解,也会使燕武成王惊诧不已。至于赵此年有攻燕之举,既可看作对燕不肯援赵的惩戒,也可看作秦之攻赵力度不强的证据。

6.题外的话

说是题外,其实与事件还是有关。比如太后的年龄非常可疑。人们可能要说了,太后年纪老了也没什么可怀疑的啊?是这样吗?太后的老公赵惠文王44岁时辞世,太后的年纪再大,也未必大过50岁吧。难道50岁甚至不到50岁的年纪,走路都要“恃辇而行”。如果太后的年纪与其老公赵惠文王相当或者稍小一点,就更无需“恃辇而行”了。

行文至此,可以断定,《触》文结局的合理性得不到所涉四国任何一国情况的支持,其文当属无稽之谈。那么这种无稽之谈是怎么来的呢。菜九以为,如同《战国策》中的许多内容一样,这应该是闲得无聊的人所为。历史上素来不缺吃饱饭没事干的人,这原本于人无害,但他们异想天开捣腾出来的文字流传下来后,就为害非浅,轻则愚弄人,重则歪曲历史。一念及此,忍不住就祭起老共产党人菜九段的那句套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中国人就最不讲认真。一般来说,只要给出一个说法,中国人往往就认了这个说法而不去较真。可不是吗,《触》文所涉内容就相当于给出了一个说法,而且是一个编织圆满佳美的场景。不仅说的人高兴,听的人也非常痴迷。于是乎,不长于顶真的人们为之倾倒并信以为真也很正常。但菜九自以为知道一点人之常情,看到不合理的事情就会习惯性地刨根问底,如果运气不错的话,往往就可能发现事情并不像人们以前认定的那样。在这里,不妨把菜九在这方面的心得与读者分享:即凡是有违常识的地方,往往就是假史存在的地方。所谓常识,主要就是人之常情。遗憾的是,无论菜九怎么说,相信者仍然甚少。对此,菜九怎么说呢?客气一点说,不接受菜九看法的人至少不那么厚道吧。怎么才算厚道?至少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在触龙说赵太后真伪问题上,你自己不愿意满头包,怎么就指望别人那么喜欢满头包呢?

所以做人要厚道啊!

同类推荐
  • 剑光流星录

    剑光流星录

    一颗带着圣灵之力的陨石从天而降,进化了地球污浊的空气,赋予了人们近乎超神的力量……
  • 之我为苍天

    之我为苍天

    龙华国,州省。天府医院,ICU重症病房。一位全身裹着白纱布只留两只眼睛的男孩躺在病床上。身旁有着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和一位满脸泪痕的妇人。
  • 六界煞神

    六界煞神

    凌驾九天,威临八方,千古一帝,六界煞神!
  • 魔鬼的角斗场

    魔鬼的角斗场

    垂死的少年,为了活下去,与魔鬼签订契约,从此战斗相随。残酷、黑暗、杀戮、死亡,一切都只是背景。魔鬼的角斗场,从现在开始。
  • 以武封魔

    以武封魔

    何为正,何为邪?武道巅峰真的没有资格去攀登吗??武道,真的只能以气入武?资质不够,我自以命疯魔,创出自己的道。正道不容,我自无愧于心,大道殊同,力破万法,以武封魔!
热门推荐
  • 神级影后请签收

    神级影后请签收

    就算打死玉官她都不敢相信红透全球的超级大影帝沈锦城居然会是自己的相亲对象。天啊,这世界是玄幻了吗?对此,玉官本官只想说:“求放过!留条狗命。”ps:超级甜的,嘿嘿。本书在更新中,只是有点慢,喜欢的小可爱们可以先加书架收藏,未来不定期会有一天百章的爆更。
  • 木叶神武

    木叶神武

    穿越火影,脚踢斑爷,拳打柱间。指着身前的五影“照美冥你站起来,不是我看不起各位,在坐的各位都是辣鸡。”
  • 龙骑士1:驭龙战神

    龙骑士1:驭龙战神

    《龙骑士1:驭龙战神》海面上风起云涌,大战在即,英国海军从一艘法国舰船上俘获了一枚龙蛋。由于英国龙的数量有限,龙和驭龙者组成的空军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这枚龙蛋对于英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 系统之异界至尊

    系统之异界至尊

    身着系统穿异界,一朝风云便化龙。打脸装逼无极限,天下谁人不识君。
  • 十三人阵之前世今生

    十三人阵之前世今生

    看神力少女,斩魑魅,破迷尘,携霹雳上古兽,化百转千回愁。天蓝水波映,异兽奇种行。风起云涌境,魑柔魅娇迎。飞花似闪电,飒踏如流星。神力突觉醒,剑劈破斧音。后土生死令,前尘过往清。轮回遇宿命,烈焰烧真心。靡靡幽幽性,明明朗朗情。架空背景,与现实生活无关。
  • 叠甲天王

    叠甲天王

    叠最厚的甲,挨最毒的打。张小蓝对众人说道:今天谁能让我后退半步,就算我输。
  • 魔尊你夫人又黑化了

    魔尊你夫人又黑化了

    一朝穿越,凤吾心变成万人可羞辱耻笑的废材贵女。她掏掏耳朵,本人从幼儿园开始就是三好生,说她废材?那就逆袭给你看!脚踩渣男白莲,拳打伪劣小人!高级丹药她当糖豆吃着玩,无穷炼狱她随进随出,所谓的上古神兽也不过是她养着消遣的宠物!就连让人闻风丧胆的大魔王,在她跟前也只能卖萌打滚求收留!
  • 巫女恋歌

    巫女恋歌

    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八寻灵姬在长期的被压迫状态下,养成了软懦胆小的性格,善于察言观色,行为举止皆挑不出一点儿毛病来。可惜她的姑父嫌她是个拖油瓶,在她5岁那年就早早地将她送到孤儿院去,并威胁她不许对外提起他是她姑父,否则就把她打死……她对这样的生活感到绝望,默默地向上天祈祷;而神明则回应了她的心愿,派出了一只古灵精怪、满嘴跑火车的妖怪小正太?两人的相处会变得如何呢?“人呢,总有一天会死的……这是必然的,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没关系,就像现在这样,萤火虫会照亮我的生命之途!若是这样,便是去了彼岸也是笑着的!唔……”“那么……我愿化作你的萤火虫,永远守护着你的生命之烛,绝不让风将它吹灭!哪怕是触怒神明,下了地狱,我也在所不惜!”一曲甜蜜又悲伤的恋歌即将拉开序幕……
  • 家庭时尚生活经典:新编糖尿病配餐宜忌

    家庭时尚生活经典:新编糖尿病配餐宜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营养、健康问题。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不仅仅只是为了充饥果腹,“怎样才能吃得可口?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 狼王进化之旅

    狼王进化之旅

    从一只狼开始,在这颗玄妙的星球上,展开探索和进化之旅!(本书承诺不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