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00500000004

第4章

世尊依此说诸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余所引证广说如初。此即名为本性住种。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世尊依此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诸论亦说染净种子由染净法熏习故生。此即名为习所成种。若唯本有转识不应与阿赖耶为因缘性。如契经说。

诸法于识藏  识于法亦尔

更互为果性  亦常为因性

此颂意言。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切时展转相生互为因果。摄大乘说。阿赖耶识与杂染法互为因缘。如炷与焰展转生烧。又如束芦互相依住。唯依此二建立因缘。所余因缘不可得故。若诸种子不由熏生。如何转识与阿赖耶有因缘义非熏令长可名因缘。勿善恶业与异熟果为因缘故。又诸圣教说有种子由熏习生。皆违彼义。故唯本有理教相违。若唯始起有为无漏无因缘故应不得生。有漏不应为无漏种。勿无漏种生有漏故。许应诸佛有漏复生。善等应为不善等种。分别论者虽作是说心性本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名为杂染离烦恼时转成无漏故无漏法非无因生。而心性言彼说何义。若说空理空非心因常法定非诸法种子。以体前后无转变故。若即说心应同数论相虽转变而体常一。恶无记心又应是善。许则应与信等相应。不许便应非善心体。尚不名善况是无漏。有漏善心既称杂染如恶心等性非无漏。故不应与无漏为因。勿善恶等互为因故。若有漏心性是无漏应无漏心性是有漏。差别因缘不可得故。又异生心若是无漏。则异生位无漏现行。应名圣者。若异生心性虽无漏而相有染不名无漏。无斯过者则心种子亦非无漏。何故汝论说有异生唯得成就无漏种子。种子现行性相同故。然契经说心性净者说心空理所显真如。真如是心真实性故。或说心体非烦恼故名性本净。非有漏心性是无漏故名本净。由此应信。有诸有情无始时来有无漏种不由熏习法尔成就。后胜进位熏令增长。无漏法起以此为因。无漏起时复熏成种。有漏法种类此应知。诸圣教中虽说内种定有熏习。而不定说一切种子皆熏故生。宁全拨无本有种子。然本有种亦由熏习令其增盛方能得果故说内种定有熏习。其闻熏习非唯有漏。闻正法时亦熏本有无漏种子令渐增盛展转乃至生出世心故亦说此名闻熏习。闻熏习中有漏性者是修所断。感胜异熟。为出世法胜增上缘。无漏性者非所断摄与出世法正为因缘。此正因缘微隐难了。有寄粗显胜增上缘方便说为出世心种。依障建立种姓别者意显无漏种子有无。谓若全无无漏种者彼二障种永不可害即立彼为非涅槃法。若唯有二乘无漏种者彼所知障种永不可害。一分立为声闻种姓一分立为独觉种姓。若亦有佛无漏种者彼二障种俱可永害。即立彼为如来种姓。故由无漏种子有无障有可断不可断义。然无漏种微隐难知故约彼障显性差别。不尔彼障有何别因而有可害不可害者。若谓法尔有此障别无漏法种宁不许然。若本全无无漏法种则诸圣道永不得生。谁当能害二障种子而说依障立种姓别。既彼圣道必无生义说当可生亦定非理。然诸圣教处处说有本有种子皆违彼义。故唯始起理教相违。由此应知。诸法种子各有本有始起二类。然种子义略有六种。一刹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此遮常法常无转变不可说有能生用故。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此遮前后及定相离现种异类互不相违。一身俱时有能生用。非如种子自类相生前后相违必不俱有。虽因与果有俱不俱。而现在时可有因用。未生已灭无自体故。依生现果立种子名不依引生自类名种。故但应说与果俱有。三恒随转。谓要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方成种子。此遮转识。转易间断与种子法不相应故。此显种子自类相生。四性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方成种子。此遮余部执异性因生异性果有因缘义。五待众缘。谓此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方成种子。此遮外道执自然因不待众缘恒顿生果。或遮余部缘恒非无。显所待缘非恒有性。故种于果非恒顿生。六引自果。谓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此遮外道执唯一因生一切果。或遮余部执色心等互为因缘。唯本识中功能差别具斯六义成种非余。外谷麦等识所变故。假立种名非实种子。此种势力生近正果名曰生因引远残果令不顿绝即名引因内种必由熏习生长亲能生果是因缘性。外种熏习或有或无。为增上缘办所生果。必以内种为彼因缘。是共相种所生果故。依何等义立熏习名。所熏能熏各具四义令种生长。故名熏习。何等名为所熏四义。一坚住性。若法始终一类相续能持习气。乃是所熏。此遮转识及声风等性不坚住故非所熏。二无记性。若法平等无所违逆。能容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势力强盛无所容纳故非所熏。由此如来第八净识。唯带旧种非新受熏。三可熏性。若法自在性非坚密能受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心所及无为法依他坚密故非所熏。四与能熏共和合性。若与能熏同时同处不即不离。乃是所熏。此遮他身刹那前后无和合义故非所熏。唯异熟识具此四义可是所熏。非心所等。何等名为能熏四义。一有生灭。若法非常能有作用生长习气。乃是能熏。此遮无为前后不变无生长用故非能熏。二有胜用。若有生灭势力增盛能引习气。乃是能熏。此遮异熟心心所等势力羸劣故非能熏。三有增减。若有胜用可增可减摄植习气。乃是能熏。此遮佛果圆满善法无增无减故非能熏。彼若能熏便非圆满。前后佛果应有胜劣。四与所熏和合而转。若与所熏同时同处不即不离。乃是能熏。此遮他身刹那前后无和合义故非能熏。唯七转识及彼心所有胜势用。而增减者具此四义可是能熏。如是能熏与所熏识俱生俱灭熏习义成。令所熏中种子生长如熏苣蕂故名熏习。能熏识等从种生时。即能为因复熏成种。三法展转因果同时。如炷生焰焰生焦炷。亦如芦束更互相依。因果俱时理不倾动。能熏生种种起现行如俱有因得士用果。种子前后自类相生如同类因引等流果。此二于果是因缘性。除此余法皆非因缘。设名因缘应知假说是谓略说一切种相。此识行相所缘云何。谓不可知执受处了。了谓了别。即是行相。识以了别为行相故处谓处所。即器世间。是诸有情所依处故。执受有二。谓诸种子及有根身。诸种子者谓诸相名分别习气。有根身者谓诸色根及根依处。此二皆是识所执受。摄为自体同安危故。执受及处俱是所缘。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此中了者谓异熟识于自所缘有了别用。此了别用见分所摄。然有漏识自体生时。皆似所缘能缘相现。彼相应法应知亦尔。似所缘相说名相分。似能缘相说名见分。若心心所无所缘相。应不能缘自所缘境。或应一一能缘一切。自境如余余如自故。若心心所无能缘相应不能缘。如虚空等。或虚空等亦是能缘。故心心所必有二相。如契经说。

一切唯有觉  所觉义皆无

能觉所觉分  各自然而转

执有离识所缘境者。彼说外境是所缘。相分名行相。见分名事。是心心所自体相故。心与心所同所依缘行相相似。事虽数等而相各异。识受想等相各别故。达无离识所缘境者。则说相分是所缘。见分名行相。相见所依自体名事。即自证分。此若无者应不自忆心心所法。如不曾更境必不能忆故。心与心所同所依根。所缘相似。行相各别。了别领纳等作用各异故。事虽数等而相各异。识受等体有差别故。然心心所一一生时。以理推征各有三分。所量能量量果别故。相见必有所依体故。如集量论伽他中说。

似境相所量  能取相自证

即能量及果  此三体无别

又心心所若细分别应有四分。三分如前。复有第四证自证分。此若无者谁证第三。心分既同应皆证故。又自证分应无有果。诸能量者必有果故。不应见分是第三果。见分或时非量摄故。由此见分不证第三。证自体者必现量故。此四分中前二是外后二是内。初唯所缘后三通二。谓第二分但缘第一。或量非量或现或比。第三能缘第二第四。证自证分唯缘第三。非第二者以无用故第三第四皆现量摄。故心心所四分合成。具所能缘无无穷过。非即非离唯识理成。是故契经伽他中说。

众生心二性  内外一切分

所取能取缠  见种种差别

此颂意说。众生心性二分合成。若内若外皆有所取能取缠缚。见有种种或量非量或现或比多分差别。此中见者是见分故。如是四分或摄为三。第四摄入自证分故。或摄为二。后三俱是能缘性故皆见分摄。此言见者是能缘义。或摄为一体无别故如入楞伽伽他中说。

由自心执著  心似外境转

彼所见非有  是故说唯心

如是处处说唯一心。此一心言亦摄心所。故识行相即是了别。了别即是识之见分。所言处者。谓异熟识由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等器世间相。即外大种及所造色。虽诸有情所变各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如众灯明各遍似一。谁异熟识变为此相。有义一切。所以者何。如契经说。一切有情业增上力共所起故。有义若尔诸佛菩萨应实变为此杂秽土。诸异生等应实变为他方此界诸净妙土。又诸圣者厌离有色生无色界必不下生变为此土复何所用。是故现居及当生者。彼异熟识变为此界。经依少分说一切言。诸业同者皆共变故。有义若尔器将坏时既无现居及当生者。谁异熟识变为此界。

又诸异生厌离有色生无色界现无色身。预变为土。此复何用。设有色身与异地器粗细悬隔不相依持。此变为彼亦何所益。然所变土本为色身依持受用故若于身可有持用便变为彼。由是设生他方自地。彼识亦得变为此土。故器世界将坏。初成。虽无有情而亦现有。此说一切共受用者。若别受用准此应知。鬼人天等所见异故诸种子者谓异熟识所持一切有漏法种。此识性摄故是所缘。

无漏法种虽依附此识。而非此性摄故非所缘。虽非所缘而不相离。如真如性不违唯识。有根身者。谓异熟识不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根及根依处。即内大种及所造色。有共相种成熟力故。于他身处亦变似彼。不尔应无受用他义。此中有义亦变似根。辩中边说似自他身五根现故。有义唯能变似依处。他根于己非所用故。似自他身五根现者。说自他识各自变义。故生他地或般涅槃。彼余尸骸犹见相续。前来且说业力所变外器内身界地差别。若定等力所变器身。界地自他则不决定。所变身器多恒相续。变声光等多分暂时。随现缘力击发起故。略说此识所变境者。谓有漏种十有色处及堕法处所现实色。何故此识不能变似心心所等为所缘耶。有漏识变略有二种。一随因缘势力故变。二随分别势力故变。初必有用后但为境。异熟识变但随因缘。所变色等必有实用。若变心等便无实用。相分心等不能缘故。须彼实用别从此生。变无为等亦无实用。故异熟识不缘心等。至无漏位胜慧相应。虽无分别而澄净故。设无实用亦现彼影。不尔诸佛应非遍知。故有漏位此异熟识但缘器身及有漏种。在欲****具三所缘。无色界中缘有漏种。厌离色故无业果色。有定果色于理无违。彼识亦缘此色为境。不可知者谓此行相极微细故难可了知。或此所缘内执受境亦微细故外器世间量难测故名不可知。云何是识取所缘境行相难知。如灭定中不离身识应信为有。然必应许灭定有识有情摄故如有心时。无想等位当知亦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人鱼少年

    人鱼少年

    于小鱼因为天生爱出一种带腥昧的汗,一直都被同学孤立。他孤独、自卑、成绩不好,直到遇到了天使补习班的板刷老师。板刷对孩子和玩具的热爱使他拥有一种神奇的直觉,他洞悉了于小鱼的身世之谜。平凡的于小鱼一下子变成了会飞的鱼天使,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又和神秘的板刷老师在寻找天使时一起经历了哪些奇遇呢?让我们一起阅读吧!
  • 编剧余迢迢奋斗史

    编剧余迢迢奋斗史

    一名小白编剧努力奋斗从而走上人生巅峰,迎娶高富帅的故事…
  • 三十六计(国学大书院)

    三十六计(国学大书院)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在众多的兵书中独树一帜、雄踞一流,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经典,与《孙子兵法》一起,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故古书中称:“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 海深不抵相思半

    海深不抵相思半

    她莫名唤醒了一个男人,却不成想他竟是她前世承诺要嫁的人。随着一天一天的相处,她发现他身上藏着许多秘密,谜底渐渐浮出水面。在他带她找回记忆的过程中,结识了行行色色的妖魔鬼怪,他们每个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愿从今以后,身边有你相伴。
  • 喃安

    喃安

    那些糟糕透顶的时候我都想打电话给你说:“我怕。”但最后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再依赖你。我很好,虽然很想你,却依旧学着放下了你。
  • 让我怼回去

    让我怼回去

    让我怼回去!让我怼回去!让我怼回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3)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人生是设计出来的(MBook随身读)

    人生是设计出来的(MBook随身读)

    最亲切、最豁然开朗的新生代人生指南。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你是否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在竞争如此残酷的现实中,该怎样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中遇到的种种境遇?这些令许多年轻人感到迷茫和困惑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只是因为,你的人缺乏设计……本书旨在帮助那些尚无明确的人生方向,或者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入岔道的年轻人,帮助他们认清社会,了解职场、生活和人生规则,以及如何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如何在年轻的时候积累资源,如何全方位改变现状,如何做最好的自己,从而获得成功的事业和精彩的人生。
  • 从今天开始做魔神

    从今天开始做魔神

    任苍,一名不抽烟,不喝酒,不嫖娼的三不进步青年。就在昨天,他还得意洋洋的以为,当自己混入毕业找工作的时尚潮流时,自己就能逃离这座有着魔女潜伏的恐怖都市。可是就在他兴致勃勃的找工作时,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命运就在这一天发生了改变。一个长着国字脸的东方人,一座青铜门,来自大魔王的邀请……他成为了一个新的魔神。而理由么就是:“你是一个好人!”——这什么破理由啊啊啊啊啊啊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