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28200000020

第20章 人的终极追求是什么——人究竟为什么活着(4)

下面我们引用美国著名学者安·兰德所说过的一句话来印证以上的说法:“爱和友谊是个人的、自私的价值,十分复杂:爱是自尊的表达和确证,是对自己的价值体现在他人身上的回应。仅仅由于存在自己所爱的人,就可以从中深深体会到个人的、自私的乐趣,十分复杂。从爱中追求并赢得的正是个人的、自私的幸福,这种幸福来源于爱。”兰德在这段话中最后中肯地说:“这种幸福来源于爱”——彻底揭示了爱是源,而幸福感才是最终所追求的。

总之,爱的需求没有逾越生存和幸福的需求。

归属的需要首先就是安全和利益的需要。谁不需要归属于安全和有利的群体呢?谁愿意归属于又无利可图又不安全的群体呢?在实际生活中,“兵败如山倒”的情形就是一般人都唯恐再继续归属于不安全、并且不再可能有得利预期的群体的证明;为什么都渴望归属于得到英国皇室的爵位和诺贝尔奖金的行列之中呢?因为那样可以安全、体面地得到如崇高感、荣誉感等一系列的幸福感和进一步得到幸福的前提——物质财富之类的利。如果除掉荣誉感(幸福感的一种)和物质利益(取得幸福感的前提),什么爵位、什么诺贝尔奖之类,都是没人稀罕的,也就是没有人再挖空心思地跻身(希望归属)于其行列之中的。

既然归属之需不外安全和利益之需,以及直接实现幸福感之需,如上文所述,安全的需要就是生存和幸福的需要;利益是直接实现幸福或者是实现幸福的前提,所以,归属之需也就是生存和幸福之需。

几千年来各种宗教在广大基层民众,甚至在劳苦大众中流行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归属的需要有时也就是安全和直接实现幸福感的需要。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低下的社会底层成员,皈依了他(她)所崇信的宗教之后,有了上帝、佛、真主等万能力量的护佑与恩赐,或按照教义的要求去做自然就会产生优越感、安全感、自信感等类型的幸福感,甚至还有对来世的美好憧憬好感觉。

所以,持唯物主义观点的人,说宗教就是贫苦百姓的麻醉剂或安慰剂——只是能低成本地得到归属感、安全感、有希望等虚空的好感觉,都是“空中楼阁”。其实,得到好感觉是符合任何人的追求的。每个人的处境、条件或思想意识的状态都不相同。对于一些人来说,通过皈依宗教来获得低成本的好感觉,是无可厚非的。谁的好感觉到头来又不是“虚空”的呢?

党派的出现,就是追求党派所属群体利益(请不要忘记,利益就是直接实现幸福或者是得到实现幸福的前提)的需要。比如我们被批准加入一个很有好名声的党派,本身就增加了荣誉感和自信心甚至崇高感,外加有着得到物质利益的可能或预期。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吗?

中国有一句俗语:“不得利,不早起。”归属到什么性质的群体,都是有选择、有所图的。所图的根本一定离不开利于生存与生存得更好——幸福。

总之,归属的需要最终也只是生存和幸福的需要。

中第四层次的需求是尊重的需求。

什么是尊重?尊重就是一个人的存在或行为,对他人或群体的生存和幸福有利,他人或群体对这个人做出情感上的反响,这种反响表现为尊敬和重视这个人。同时,这种反响有利于这个人对生存和幸福的追求,所以人人都需要这种反响。这就是这个人得到尊重的全部实质内容。

中国著名的相声大师马季所说的“重点保护对象”,是指能使人升官发财或得到其他好处的人,也就是可以有利于某些人的生存和幸福的人。“重点保护”,其意义相当于优先给予爱或尊重。“重点保护”可以给保护对象带来利益和幸福感,所以人人都需求受到“重点保护”。

其实,尊重与爱的分辨不存在多重大的意义。不利于别人生存,使别人感觉不好、得不到别人爱戴的人,不可能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

看来,尊重的需求归根结底也属于生存和幸福的需求。

最后一个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先生这里所谓的自我实现,是一种人为设想的、带有浓重的理想色彩的、需要符合多达十几种他所规定的“人格特征”要求的“高峰体验”或“高原体验”,属于极品的“阳春白雪”;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高不可攀的、经过长期自我提高与完善的、成功的一种精神状态。以笔者的观点来看,那其实就是一种符合理想的、高度的幸福感,即是西方古人所谓的“有意义的快乐”或“快乐+意义”。

故此,我们只好在不远离马斯洛先生的本意太远的情况下,站在普通世人的立场,更具体的这样理解马氏所谓的“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在追求本人、他人或社会群体的生存和幸福方面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或潜质,并且得到了预想的、具有正面意义的客观结果——或对这种结果的体验。

感觉到自我实现了,则是收获好感觉、幸福感。

成功是自我实现的同义词,是对良好生存状态的一种描述。违背生存和幸福追求的成功或自我实现是不可思议的、不存在的或荒谬的。

爱因斯坦做到自我实现了,最终是他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做出了贡献(后文有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终归是为了人的幸福);其次,爱因斯坦本人则得到了实现幸福的前提——物质利益和愉悦感、荣誉感等幸福感。除此无他。

西班牙的绘画大师毕加索做到自我实现了,实质是,他为人类创造出了视觉幸福享受到好感觉的极品资源;他自己得到的是在创作过程中的愉悦感以及成功后的优越感、成就感等幸福感,外加高价出卖作品之后得到的实现幸福的前提——物质利益。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出来其他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了。至于他为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这贡献的内容出不了绘画的艺术表现层面。尤其是画家或其他艺术家,除了通过他们创造的作品能够给人带来视听官能的幸福感之外,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可能是使人不敢恭维的。比如从生活作风方面看,有的艺术家的“价值”就很难说了。他们的绘画等艺术品为什么价格有所不同?答案是,出钱的人最终是根据艺术作品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感觉(一种幸福感)如何来斟酌到底应该付多少钱的。总之,一切艺术活动都是追求好感觉的活动;艺术品(包括“文物”)的交易,最终底线就是根据艺术品(或文物)可能带来的好感觉的多少来要价和出价的买卖。

球王贝利做到自我实现了,细细品味,其最终价值绝对出不了:1.有利于自己得到过瘾(满足欲望)、愉悦等好感觉和得到幸福的前提——财富;2.为他人呈献上好的、可以饱眼福的生动的足球赛画面而已。

也就是说,自我实现的需求,实质上亦是自己或群体生存与幸福的需求。

归总以上所做的分析,按马斯洛先生的要求“仔细分析后即可发现,(马斯洛所提炼、概括并列出的所谓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它们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也就是说,马斯洛先生对于人的五个层次需求的主张是明显存在疑问的。因为他本人说过,研究人的需求必须是针对人的终极需求的研究。而他的五个层次的需求除了生存需求尚可以算作目的(但绝不是终极目的)之外,其他需求都更明显地属于“手段而非目的”。其实马斯洛先生所提炼出来的人的五个层次的所有需求,除了第一层次中的生理或生存需求之外,其余四个层次的需求统统都是生存和幸福需求的外包装而已。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生存的目的又是什么?”为生存而生存么?很明显,生存的目的就是幸福,如果认为生存的前景再也没有幸福,则往往就选择结束生存——自杀。从这样的意义上来看,生存即是追求幸福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生存也是追求幸福的手段。再结合实际的想一想,就算在自杀过程里,当事者最需要的也还是尽量地少有痛苦、多些好感觉地结束性命。大约,凡是临终的人,都希望得到“安乐死”。也就是说,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也离不开对幸福感觉的需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述观点是可以经得住在现实生活中随便加以考察验证的。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马斯洛先生关于人的需求的主张中存在的第二个疑点:

如果到现实生活中去考察很容易就会发现,中所表达的意思只是心理研究者的推理或臆测罢了,离社会现实生活的差距很远。

按表列意思,生存和安全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求。而且马斯洛先生还断言:高层次的需求的产生,必须以低层次的需求得以充分满足为条件。

看看搏击比赛、看看冲浪竞技、悬崖跳水和F1车赛;看看西班牙、印度和南美一些国家的斗牛和奔牛等活动……就会明白,为追求自我实现或荣誉感等好感觉,安全早已被扔在脑后。类似这些为追求自我实现或好感觉,而冒危害安全甚至危害生存之险的行为实在不希罕。

因为这些行为过程能带来极大的新奇、兴奋的刺激,使体内涌出大量能带来幸福感的生化物质。运动参与者中的骄骄者,还可以得到爱、受尊敬等好感觉和其他有益于今后实现幸福的结果。那些冒险者之所以超越安全需求直奔自我实现、好感觉的行为充分证明,追求幸福感才是生命的根本需求。

如果再看看被马斯洛先生在列于第三层次的、爱之属下的,人对满足性欲的需求,就会发现,为了满足性欲需求,色胆包天、以第三层次的身份敢于僭越第一层次、把马斯洛先生认为绝对不可超越的、更基本层次的安全与生存需求踩在脚下或置之度外,直奔两性交欢那种好感觉者实在不少。为此而丢官、坐牢,甚至玩儿命的比比皆是。

中国人传统的道德中有“不吃嗟来之食”的说法。也是典型的要尊重而不顾危害生存和安全需求的行为。“宁死不屈”、“不为二斗米而折腰”等的中国道德传统绝不能看做是脱离社会实际的“唱高调”。如果中国人都失去这些道德情操的支撑,将失去中国的脊梁。恰恰是这种把尊重的需求优先于更低层次的生存、安全需要的事实与意思相悖。

为了穿着时尚而宁可挨冻的,那些实行“美丽冻人”的青年人,和诸种“死要面子活受罪”,重于顾面子的人,都有同一种观念:丢面子因而损害到被尊重带来的痛苦,比为保面子而可能危害生存和安全所带来的痛苦更多;或者说保面子(因而得到尊重),带来的幸福感比丢面子但不危害到生存和安全而感到的幸福更多。这些人的做法虽违背了所主张的规律,但合乎人人都在追逐幸福、避免痛苦的客观规律。

为了面子,为了尊严而引起的民族纠纷和国际争斗,导致以千百万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博弈在人类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这属于超越生存和安全需求,玩命也要得到尊重的事实。其实,现时全世界常常发生的球迷闹事事件,大多数也是为了争面子而不顾危害生存和安全事例。

岂止为了顾面子而舍弃安全以致舍弃生命来追求驱除痛苦、追求愉悦者不乏其人?为了得到愉悦感而进一步把面子都舍了,甚至于索性舍弃尊严的人也不难找:那些在公交车上当众热吻的、在宴席上为贪图杯中之物而溜桌的、下文将有叙述的美国加州某城市居民不分男女老少,习惯于排着长队、背对飞驰而过的列车,脱了裤子举尻晾腚的现象……都是只顾求得好感觉而顾不得面子和尊严的行为。

有人可能会说,马斯洛先生主张的人最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包括吃、喝、排泄、睡眠等。饿得难受或渴得难受、急需排便的时候,谁还有兴趣去追求什么自我实现?请注意,本章第一、二节中已经论证,包括吃、喝、拉、撒、睡等在内的人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动都是在追求幸福感和躲避痛苦感的过程中完成的。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从无——稍有——有——急需——无,这么一个循环过程。不急需的时间段,即容易被其他更强烈的欲望压倒的时候占绝大多数。比如有人奚落忍饥挨饿也舍不得离开感兴趣的场所的时候,常常说道:“玩儿就玩儿饱了!”

退一步说,仅仅局限在生理急需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更向意识的深层去分析:之所以这种生理上的急需压倒其他需要,根本原因不是这种急需属于生理的或其他什么性质的需要,而主要是因为这种生理急需排除的痛苦(获得的幸福)大于其他需要(获得的幸福)排除的痛苦。就算足球比赛正值白热化的时候,十分急需撒尿的场上球员也要赶紧示意需要马上替换下场。那本质上是排除当前最大的、难忍的痛苦感(足可以压倒暂停踢球带来的痛苦)的急需。所以说,一切需要都是幸福感的需要。试图从其他任何方面研究人的需求,实质上都是对人的需求手段的研究,而不是对人的终极需求的研究,不符合马斯洛先生在研究人的动机方面的正确要求。

我们再退一步说,在“人弹”即将爆炸或在战场上试图用身体挡住碉堡里伸出的枪口的人,临危时刻,不管生理需要多么急迫也压不倒即将兑现自我实现的那种更强烈的需要。比如,能在这种危急时刻先来解决生理需求方面的或吃、或喝、或拉、或撒的事,然后再拉炸弹的引信或再去堵枪口么?

这些情况说明,不但是非极端的情况下越过生理需要而直奔其他需要的现象大量存在;就是在极端情况下,越过生理需要直奔其他需要的现象也不是没有。

只要到轰轰烈烈的世俗生活中去走走,就会发现,到处有违背马斯洛先生书本中所列出的人类需求顺序的行为。他们不顾马斯洛先生久居学坛上的面子,只顾满足自己径直追求幸福感这种自私的需要。

荷兰的世界级管理大师弗里斯先生如是说:“我认为人类的所有活动——包括许多管理决策——都由性欲驱动。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中,只有一样永恒的东西,那就是性欲……正是性欲让世界运转。”

尽管弗里斯是在重复着生存主义和弗洛依德等人的偏执观点,但只是偏执,不是全错。应该说:“正是(追求幸福感的)欲望让世界运转”,而不能仅仅限于性欲。看看那些“酒鬼”和拼命追随与依赖母亲的婴幼儿的表现,就会醒悟到,性欲的魔力虽然强大,但不能征服每一个人,或每一个人的所有年龄段及所有的时间段。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人的唯一最高或终极追求就是通过满足各种欲望来获得好感觉或幸福感。人的欲望和需求的种类是庞杂的,还带有个体特征。但是,所有人和每一个人的所有年龄段与所有时间段里,所有欲望都是以追求好感觉为归宿的。

弗洛依德先生意识到,他主张性欲在人的生存活力上所占据的地位太关键,并且这种观点过于偏执,又找不到更贴切的理由来继续支持他自己的理论。于是把性欲的内涵扩展一下,甚至于婴幼儿恋母之情,也算是性欲。这样扩展之后,如婴儿追随和依赖母亲等行为,不是就可以算是性欲使然了吗?其实,不管是什么欲望,最终目标都是追求好感觉,即幸福感。

同类推荐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内容包括史前的蒙昧时代、史前的野蛮时代、、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婚姻的三种形式。
热门推荐
  • 家里的麦子熟了

    家里的麦子熟了

    一个老实农村人走向城市和社会的生活。真实和虚构想结合,以第三者角度,描述一个穷苦人的生活。请大家多多支持。
  • 校园奇遇

    校园奇遇

    首先,本人南瓜的作品绝对无抄袭,如有些类似,我也无话可说。但是绝不会全篇一致。本书讲述的是主角在小时候养成怪癖的性格,长大后遇见一群对她好的朋友,原想过上平静的生活,可是,她不得不接受事实......
  • 变美计

    变美计

    啊!这不是她……她不美,在这个看脸的社会,平凡是她的代名词,她懒散,看上去大大咧咧实则内心懦弱,但她善良又心软。一次意外迎来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看她金手指在手如何变美!
  • 快穿之直男人设不要崩

    快穿之直男人设不要崩

    简单版:说好的做直男,你却偷偷变得那么撩。加长版:九重天的啸云太子为了摆脱相亲,哄着天庭第一大闲人玉帝颁下一道旨意,四海八荒征集星愿使,为众生解愿。夜游神簌钰表示很生气:“冥界人少事多,你是在针对我吗?”啸云:……穿梭在不同的任务世界里,簌钰发现,这个直男有点苏。啸云: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 TFBOYS之旅客

    TFBOYS之旅客

    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我来到了这里,莫名的闯入了三个少年的世界里,却错错落落的离开,给每个人带来了难忘的回忆,是否又能回到从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桃花开时,半路诀别

    桃花开时,半路诀别

    几年前的事故到底是意外还是人为,苦苦追寻的真相是否像当初想的那样简单,痴情换来的结果是白头到老还是半路诀别,为了她纵使粉身碎骨又如何,只望能给她一世安稳。片段“只要你一碗血,我就能告诉你,你想知道的”.....“马上就要到桃花开放的季节了,今年我又要一个人看花了吗”......“晴儿,我只求你在陪我一会儿,一会儿就好,过了这一会儿,你若要走,我定不留”......
  • 超级守护系统

    超级守护系统

    雷霆是一种不稳定的元素,而且霸道张扬,古籍记载,修此法之人,性格脾气会变得古怪异常,有时候会异常爆烈,有时候又会变得特别的温和,亦正亦邪
  • 我的神魔手指

    我的神魔手指

    拇指为神,竖起拇指,气运加持,无往不利。中指为魔,竖起中指,从敌人身上抽取属性、物品。天赋、修为、基因、气血、精神力、意志、悟性、资质、功法、武技……不够?血脉、神通、神性、法则、奥义。还不够?待我把神魔手指升升级先。或者,我打个响指试试?
  • 懒羊羊的懒羊羊生活

    懒羊羊的懒羊羊生活

    幸福的日子,就是吃饱了撑着去睡觉的日子,更幸福的日子,就是在课堂上也可以睡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