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5500000005

第5章 大汉(4)

惠帝、文帝、景帝三朝都是处于劣势,不过通过和亲,边疆达到了"终景帝世,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汉书·匈奴传》)汉朝经历三代,此时匈奴单于也有变化,先是冒顿单于死,他的儿子稽粥即位,号老上单于。老上稽粥单于死后,他的儿子军臣立为单于。军臣单于即位四年后,正是文帝死景帝即位的时候,赵王遂欺主年幼,联合匈奴反叛汉朝,景帝平定赵王,匈奴也没继续行动。从此以后,景帝给军臣单于恢复和亲并通关市。文、景帝先后在公元前174年、公元前156年和公元前152年将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西汉在"和亲"的同时也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交易。匈奴人得到汉朝的铁铜器、丝絮、金帛等物品,汉人也从匈奴人手中换回所需的马匹牛羊等牲畜以及大量皮毛、毡球等物品。

汉武帝即位了,汉朝隐忍多年的怒火终于爆发。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武帝派细君公主下嫁昆莫(乌孙王号)猎骄靡。汉武帝对这次联姻非常重视,赠送的嫁妆极为丰厚,"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汉书·西域传》)汉武帝这次和亲可不简简单单地为了和亲,而是要联合乌孙共同袭击匈奴,为的是寻找一个战争同盟者。所以说,这次细君公主的和亲,政治性更强一些。细君公主是个多才多艺女子。据说她是乐器琵琶的首创者,另外她还做过一首诗:"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旗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归故乡。"一位多才多艺的公主肩负着联姻的重担,看出汉武帝志在必得的坚毅心怀。皇天不负,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连战连捷,加上匈奴内部内讧不断,终于把匈奴打得主动求饶和亲了。

公元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死。因继位问题,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五单于争立"的局面(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籍单于、屠耆单于和呼韩邪单于),最后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按世袭制与习惯继位。而此时,其兄左贤王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呼韩邪看到北有郅支,南有汉朝,东西属部早已叛乱瓦解,如不归附汉朝,将有两面夹击的危险,若归汉还可借助汉朝力量与郅支抗衡,徐图恢复。于是,他采纳了左伊秩訾王的建议,便于公元前51年入汉觐见汉宣帝,表示归附中央,尊崇汉天子。宣帝颁发黄金质的"匈奴单于玺",承认他是匈奴最高首领,确定匈奴政权隶属于汉中央的藩属地位。此外又赐予大量的珍贵礼物,并先后调拨谷米,救济匈奴民众。

公元前33年(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呼韩邪入汉朝见天子,表示愿与汉结亲。元帝遂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嫁给他为妻,号昭君为"宁胡阏氏"。呼韩邪附汉是汉匈两族历史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结束了汉匈150年来的战争状态,使之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汉王朝"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大汉王朝除了运用和亲与战争并用的外交手段结交匈奴外,与其他各周边王国或远距离国家的外交手段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方式并存,丰富了外交实践。大汉的外交手段除军事外,主要依靠的还是政治手段,比如通过政治交往、皇室沟通、使节往来,而密切两者间的关系。大汉在西域的行政设置,派遣张骞、班超及甘英出使西域、中西亚及罗马等地,即为政治外交的例证。除此之外,产品贸易互通则成为大汉与西域、中西亚及罗马等地进行外交往来的主体。这种产品的互通有无,不仅丰富了大汉的经济生活,而且传播了中国物质文明在西方的影响,如造纸文明、纺织文明等。外交手段的多样化,便于了大国外交策略的选择权,灵活了大汉的对外战略手段。

大汉的外交史册中,最具价值的当是"汉通西域"的大事。汉朝对于西域的政策主要有联合抗匈,建立军政组织加以管制两种。汉时所称的"西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及中亚、南亚、西亚乃至罗马帝国等地。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包括我国新疆地区及哈萨克斯坦中东部地区一带。汉朝打通西域,不仅仅为自己打击匈奴寻找到了战争盟友,同时也为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打下坚实基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很好的明证。

我国南方及东南沿海在历史上为"越人居住区",秦始皇时曾在这些地区设立郡县,以加管理。但随着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当地官吏和贵族分别建立了政权。汉初以来,共有三个政权,即东瓯(治所在今浙江温州)、闽越(治所在今福建闽侯县)和南越,合称"三越"。对于这些南越政权,从汉武大帝时的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起,至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止,汉军经过二十多年的征战,终于攻破南越都城番禺(今广东广州),彻底消灭南越政权。汉廷将其地分置为九郡,促进了我国东南地区民族之间的融合,有利于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征服南越之后,则有利于中国与南洋、印度之间海上交通及贸易的发展。

大汉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大力开发,一方面扩大了中国的疆域(自此后,历代的疆域虽有局部的变化,但大体上是汉武帝时期形成的),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疆域的扩大,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更多地加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经济与文化成果,推动了中华文明历史的多样化发展。而对于南方、东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开边拓疆,更为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本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国家的关系开展提供了方便。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汉初年,由于时自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加上随后紧接着的达五年的刘项"楚汉之争",从淮河流域至黄河流域,无论是盛世大秦的国都咸阳,还是自古富庶文明的中原,均处于兵火战乱之中,生民逃乱,田野荒芜,人畜残存,一片凄凉乱世的景象。史书记载:高祖年间,皇帝的御用马匹竟然全国难以寻找到两匹"同色之马",三公九卿也只得乘"牛车"而行公务。由此可见当时的民生凋蔽。面对这种极端穷困,可谓一穷二白的现实经济困难,西汉王朝审时度势地制定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一改大秦的重刑思想,大行"黄老之政"。并经文景两朝的国策继承,从而增强了国力、稳定了汉室江山。大汉这种清醒面对现实国情,初立国而行仁政的治国安民之策,几乎成为中国历代开国之君统统务实借鉴的驭国方略,为各自的王朝兴起奠定初始的政策基调,以恢复战乱后的民心与元气。

刘邦立汉,后世先后承传四百多年,在不断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汉室儒化,逐步形成了独具大汉王朝特色的历史风尚。大汉既继承了自成周源起,并经春秋孔孟播传的王权礼制,也扶正了由董仲舒所立而容纳百家(主要为道、法两家)的新儒学,在政治制度与社会道德文明的一脉相承中,逐步使儒家政治定为正统,从而使中华政治文明自汉制即起有了灵魂。

刘邦建国之初始终奉行黄老之术。马上夺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理天下。经过战火的破坏,民穷国弱。此时的休养生息是目前惟一出路。前一个王朝--秦朝施行严厉的法家思想治理国家,这在春秋战国时期,确实为秦朝的迅速崛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这种情况到了天下稳定之后,法家的严刑厉法,已经不再适合一个统一国家长久发展方针。从秦朝手中走过来的汉朝臣子们,自然清楚法家思想也不适应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

而其他各家思想,在刘邦看来,儒家之中的儒生信而好古、脱离现实、清高姿态正是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统治者们所厌恶的。这时,惟有主张清静无为、以柔制刚、以静制动、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刑德相辅的黄老之术比较切合刘邦集团的需要,能够为汉初统治者提供最合理、最有效的统治手段和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黄老之术起于战国,是假借老子之言和黄帝之言,一种接近于道家思想的言论。它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中讲道:汉初,有胶西的盖公,"善治黄老言",被曹参礼拜为师,"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其治要用黄老术"(《史记·曹相国世家》)。后来,曹参入朝作了相国,黄老术也正式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文帝即位,其后窦氏"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书,尊其术"(《史记·外戚世家》)。黄老术作为当时国家的统治思想持续了数十年,治黄帝、老子之言的学者也正式形成为一个学派,即黄老学派,或曰道家学派。

《汉书》说:"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文景二帝继统之后,也继续将黄老之术作为治国方针。班固曾高度评价说:"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汉书·刑法志》)

景帝长期生活在黄老之术氛围中,其母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在文景二帝统治时期,朝野内外,对黄老之术从之者甚众。

司马迁在《史记·律书》中毫不掩饰地称赞说:"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而到汉武帝即位之时,"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

黄老之术在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四朝之中,对休养生息起到很好作用,大汉天下出现了封建王朝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同时,接下来的黄老之术走到汉武帝时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汉武帝一改前辈帝王们的低调做派,积极进行外部调整。

汉武帝刘彻被立为太子时候,朝中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儒家大师辕固生同黄老道家学者黄生辩论"汤武革命"这一敏感话题。黄生说汤武夺天下是篡弑,"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反驳说:桀纣虐乱,民心归汤武,民心即天命,故汤武之立本身已是受命了。"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两人各持一辞,最后还是汉景帝做了回和事佬,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此事暂告段落,可是真正的儒学观点却已经慢慢发展了。

其实早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初,儒生就曾经做过一次使汉高祖欢喜的事情。西汉初年,刘邦刚刚做了皇帝,对一些宫廷礼节也是漠不关心,整天还是四处散漫,君臣无度,朝廷场面杂乱,"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儒生叔孙通给刘邦出个主意,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于是叔孙通招募儒生,制定礼仪,训练百官,让刘邦感到做帝王的优越感,"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早在汉武帝即位的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就出现过一次尊儒活动,这年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期间丞相卫绾说:"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由于当时遵从黄老之术的窦太后还健在,所以说卫绾的提法并没有真正施行,而且卫绾因此也丢了官位。

"罢免了卫绾后,窦太后任命自己的侄儿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而田、窦两人"俱好儒术",他们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窦太后又是大怒,杀了赵绾、王臧,田、窦二人免职。此时尊儒之事还没有很好的进展。"(《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事》)

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置五经博士"并罢各家传记博士,成为武帝尊儒一大举措。大汉经学家赵岐在《孟子题辞解》中说:"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

公元前134年,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亲自策问。"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他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董仲舒(约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是西汉中期儒家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著有《春秋繁露》等书,董仲舒自小攻读《春秋》,景帝时做过博士官。汉武帝继位后,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以公羊学大师身份应召,从此,他多次给武帝上书、对策。他在上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下三策"思想,宣扬经过改造的新儒家学说,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为了巩固汉王朝的统一,应尊崇儒家学说,把它作为惟一的指导理论,罢黜其他各家异说,以求统一人民思想,维护汉王朝的王权统治。这一建议得到汉武帝的赞赏,从此,儒家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至影响中国社会达数千年之久。

"公元前136年(武帝建元五年),设太学,置五经博士。博士以儒家经典"五经"在太学教授弟子。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每年考试一次,合格者授予各种官职。命令各郡国普遍建立学校,讲习儒家经典,选拔其优秀者担任地方各级官吏。从此以后,学习儒学的人越来越多。

同类推荐
  • 隋唐之乱世召唤

    隋唐之乱世召唤

    奇穿越,颠覆隋唐聚豪杰,开启乱世举义旗,推翻暴政为美人,血洗东海为兄弟,屠尽皇城问天地,谁主沉浮寒枪现,子龙神勇双锤出,元霸骂天留千古,岳飞报国这天下,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这天下,究竟是谁家的天下?青衣建了一个书友群:321769784
  • 抗日英雄赵一曼

    抗日英雄赵一曼

    《抗日英雄赵一曼》作者:罗鸣贺丹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诞辰110周年。赵一曼,在宜宾可谓家喻户晓,在东北可谓人人敬仰,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知道这位东方女性,中国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该书穿越了110年时空,讲述她31年的青春岁月、人生传奇、抗日杀敌、铁血疆场,特别是她面对日本鬼子的酷刑逼供、博弈还击、心身如钢、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的感天动地的故事……
  • 如果这是穿越

    如果这是穿越

    一个未知的历史,风云聚会,能人辈出。一个小小的灵魂,抛洒汗水,历尽沉浮。论穿越人士飞黄腾达的可能性。
  • 论后宫妃嫔如何上位

    论后宫妃嫔如何上位

    一个关于后宫妃嫔如何在后宫中保命的故事,是比较开挂版本的,爽歪歪的
  • 我生活在唐朝

    我生活在唐朝

    我怕是个假的穿越者:穿越过来的日子实在太难了,对后世的想念,陌生的语言,糟糕的卫生环境,古人的仇视,世人看疯子一样的眼光,又完全记不得历史,关键还没有系统,简直是地狱难度,我觉得我快要待不下去了。这是一个对历史一知半解,诗文记不全又不会繁体字的普通人,穿越到古代求生奋斗的故事,我会尽量模拟一个普通人穿越到古代的真实生活,看看穿越唐朝的人到底会遇到些什么?生活虽然困难,但是还是要继续啊——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妖孽人生

    网游之妖孽人生

    此书废了,无法签约,各位看官,不好意思了,大米饭会从新开一本书的!
  • 你来自风的尽头

    你来自风的尽头

    每个人心里都会在心头吹起不知名那阵风,或等待,或追逐,只是,隔却遥远的空间,时间,那阵风都会在目的地等着你
  • 青春没错爱情错了

    青春没错爱情错了

    事出有因也好,事出无意也罢,世事都有其发生的顺序,我们在这一刻做的决定都改变着“顺序”发展的方向,下一刻会怎么样,谁知道呢。后悔吗,也许会,但是关于你的一切,我都不后悔。清水文,第一次写没什么经验,以后会多多努力使故事更加有趣哒!
  • 英雄联盟之源力觉醒

    英雄联盟之源力觉醒

    远古就已经遗传下的战争,一直持续到现在。但只是现在,英雄们却未彻底觉醒,他们是否可以重新封印那些怪物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娇妻36计:天王老公,请指教

    娇妻36计:天王老公,请指教

    陆少夜,巨星影帝,清贵无双,莫城六少之一,不近女色,世人皆尊他一声公子!人人都说:一见公子误终身!陆欢颜,莫城臭名昭著的陆家养女,夺闺蜜未婚夫,残害正牌陆家千金性命,还心狠手辣杀死了亲大嫂的腹中胎儿。不过,她死了,六年前就死了!可是,六年之后,本应死了的人却再度出现?是阴谋?还是另有隐情?世人竞相诛伐,唯独他,为她倾尽一切,护她喜乐安康,有人说:陆少夜疯了,竟然为了一个杀人犯自甘堕落,不惜身败名裂!他说:我愿颠倒整个世界,只为摆正她的倒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当青春逝去你是否还在

    当青春逝去你是否还在

    他们,是青梅竹马。在上了高中后距离却也越拉越远。他们,是否还能回到从前?
  • 寄生四灵情舍

    寄生四灵情舍

    二十八宿,分四灵:掌东青龙,守南朱雀,护西白虎,镇北玄武附四灵命定之身展开难舍难分的城镇恋爱情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