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5500000080

第80章 与李元鼎先生的旷世诗缘

--《李元鼎诗文墨迹散拾》代序

李元鼎先生弃世于1944年,此前一年,余始出生。元鼎先生乃辛亥老人,曾为民国政府要员,陕西有名之乡贤,以余生之晚,不及謦欬其侧,安得有机会整理并笺释其诗文也?六十余年后,即公元2006年初冬,元鼎先生外孙邢天华君奉遗稿一丛来,云:此我外公李元鼎诗文之遗稿。外公耽于诗,无论公私之暇,不废吟哦。尝录其诗,呈其业师毛俊臣先生,经俊臣先生删定,存三千余首。俊臣先生仙逝之后,外公继有所作,其数至六千余首。外公珍惜之,亲为楷书录之,装订为十数巨册,卒前,交付儿女曰:时局安定时,可刊刻之;不,则留儿孙辈读之,知我一生志向之所在;或可以砥砺其节,不使颓堕,亦可以借其略识音律,学为诗,不为无益也!然自外公去世之后,时局纷扰无有歇时,又遭逢"文革"大乱,外公诗稿不知所向,恐皆化作飞灰矣!吾母年且九十,每念及外公之嘱托,不胜悲戚,乃发愿重新收拾。数年来搜罗遗稿,得诗若干首,早期论文及碑文、书、铭文若干首,又书法、照片等,盼能在其生前得以印刷出版。我持此稿,询于陕西师大曹伯庸先生,曹先生谓此遗稿紊乱无次序,转手抄录,错讹屡出,且诗中多用典故,若出处不明,读者不解,有不便者。若能请人略为整理并作解释方好。西北大学阎琦颇善此道,可往请之。

天华君既述其来历,且云:"幸勿见拒,慰外公之灵于九泉之下,也使年迈人无遗恨。"

余闻天华之言毕,仰天太息,私叹曰:"噫!此岂非天意乎?"遥想三十年前,余入西北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从傅庚生先生习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有同年邢天寄君者,从刘持生先生读先秦文学。天寄君,即天华君胞兄也。古典文学专业数同学中,唯天寄君学历止于高中,而其学最赡,闻最博,辩才无碍,滔滔其言论如江河无阻遏,类战国时之策士;又豪爽耿直,遇事辄发,不畏难,类战国时之侠士。诚令人爱惜之而乐于相处也。与余相处既久,遂成至交,各道身世,略知其出身书香之家,复因家庭成员的"历史"问题而不得入大学,作"公办代理"教师多年;又不免走街串巷,为"引车卖浆"者流,操贱业而无愧色。余乃知其家学渊源,而其高贵亢烈之性格则来自底层历练及坎坷之经历也。研究生毕业后,天寄君与余俱留校任教,且共处一单身宿舍。天寄君在文艺路有家室,不常居,然每逢上课必来室中长谈;有时也曾来居一室,作彻夜之谈。天寄君有时语及其外祖父蒲城荆姚李元鼎先生,语极庄重,貌极敬仰,余于是略知民国元老李元鼎先生之学问、品格,并知天寄君学问固来自家学,即气质品格亦多源自蒲城荆姚一脉者。西大中文系薛瑞生教授亦蒲城人氏,好谈蒲城乡贤掌故,尝云:李部长(李元鼎曾任民国审计部部长)尝回蒲城,蒲城县长出城数里迎候,问:敢问李部长是如何回来的?李答:乘船回来的。县长不解,惊问:蒲城西安无水路可通,如何能乘船回来?李答:尔刮地三尺,蒲城已见水,我不乘船又如何?如此类者尚多。一则掌故活现元鼎先生之骨鲠、不留情面。倘新编《世说新语》,可入于"言语""政事""方正"之门矣。余其时虽未及一睹李元鼎先生诗歌文章,然私心已对元鼎先生油然生敬仰之心矣。

1984年,天寄君心脏病发作,仓促赴京就医,与余不及相见,不意竟猝死京华,从此幽明永隔。痛哉!其骨灰依其遗愿,葬于蒲城荆姚,与其外祖相伴。不意二十余年后,余得以拜读并整理李元鼎先生诗文,岂非天意哉!故余语天华曰:"令兄在世之日,最敬重者是其外祖。余由令兄之言语而得知元鼎先生为何许人。令兄学问在我之上,倘令兄在,何劳我整理元鼎先生诗文遗稿?令兄今不在矣,余当代令兄为之。"于是置元鼎先生诗文遗稿于案头,校错讹,勘异文,释典故,征史实,考交游,系年月……寒来暑往,三易其稿,其间遍征诸师友意见,至2007年冬初笺释编辑《李元鼎诗文墨迹散拾》讫。

《散拾》收元鼎先生各体诗五十余题、七十余首,仅其全部诗作什之一二而已。然元鼎先生诗之大要可得而言之。蒲城人李采白(1874-1941)尝有《赠李元鼎子逸》七律一首,其颈联云:"千秋继美高常侍,五体卑躬杜老祠。"为认识元鼎先生诗提供良好之视角。前句以盛唐诗人高适(高适官散骑常侍)拟李元鼎。高适中年始学为诗,终成大器。后句谓李元鼎诗学老杜。元鼎先生志存高远,并非严格意义纯粹之"文人"。其早年虽饱读诗书,留学日本亦入于文科,然观其发表于《夏声》杂志数篇论文,或论民族精神、民俗及政体改革,或抨击时政、揭发黑暗之政府,文字犀利,见解深刻,以思想议论见长,可知萦于其心者唯民族大业,尚无心专为诗也。李采白《赠李元鼎子逸》诗序谓元鼎先生"三十七而专事吟咏,褒然成集";元鼎先生三十七岁当1916年。是年袁世凯窃国,派陆建章督陕,军阀专横,国事日非,元鼎先生辞陕西教育司司长之职,闭户读书,其"专事吟咏"当在此二三年间。元鼎先生今存诗七十余首,1916年前仅五古《哭治平》一首,句法质朴,格调未成。其后之作,古体(五、七古)仅五六首,其余皆为五、七律和入律之五、七绝,五律尤其多至三十几首,可见所谓"专事吟咏"主要指格律诗写作。此后,元鼎先生1918年有《悼井勿幕》(五律),1921年有《夏日郊居》(五律),又有《唐园行》(七律)、《感事》(七律),句法已然成熟,格律严谨,对仗工稳,用典贴切。从1916年到1944年元鼎先生辞世,三十年间,元鼎先生旧体诗写作数量在六千首以上,其苦心为诗,处处、事事不废吟哦可以想见。

元鼎先生"专事吟咏"、苦心为诗起步之初,其师毛俊臣先生指引、辅助之功良多。毛俊臣以经学家而兼擅辞章,为清末民初陕西著名学者兼诗人。光绪末年其执教三原宏道学堂,弟子中如于右任、赵守钰、胡景翼、茹欲立及李元鼎等,皆一时人中俊杰。毛俊臣尤其视李元鼎为"吾门佳士"(见毛俊臣《君子馆类稿·君子馆日记》)。元鼎先生习诗,但有作,即呈毛先生求正,毛俊臣《君子馆日记》载:"(民国九年)十二月十日……评子逸、右任诗卷毕。"日记又载:"(民国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以子彝诗集第一本送敬之,并片告以若遇应商处,从实指正,若能改正,更感,子彝于此甚虚心云云。但不知敬之肯从实否?读子彝诗第二本竣。(按:"子彝""子逸"皆元鼎先生之字,毛先生日记中,往往两字并称。)"元鼎先生习诗甚勤,毛俊臣先生评阅亦勤,甚或请人代为指教。1926年西安围城期间,毛俊臣先生与元鼎先生俱被困于城中,时毛先生受聘为关中道尹,元鼎先生为省立第一师范教员。攻守双方相持不下,城中久乏食,道尹衙门与师范讲堂俱无所事。这一段时间,二人往来甚亟,元鼎先生所为诗已有长足进步,其长篇七言歌行《围城吟》竟使毛先生"今读君诗一神王"(见毛俊臣《和李子彝〈围城吟〉原韵》)。1928年,元鼎先生赴南京就国民党中央编纂委员会编纂之职,临行前有留别其师之诗,毛俊臣依原韵和诗达三首之多。毛俊臣《君子馆诗钞》中另有一首题为《李子彝诗卷有见怀之作依韵答之》,诗曰:"得士欧门盛,多才首子瞻。忧时常怫郁,疾俗特深严。顾我年垂老,思君时久淹。何当共几席,险韵更同拈。"元鼎先生原作今已无存。毛先生和诗以"欧门"(欧阳修门下)之苏轼(子瞻)许李元鼎,评价极高;又云"何当共几席,险韵更同拈",已视李元鼎为旗鼓相当之诗友矣。毛先生晚年撰一联语赠李元鼎:"身多疾病思田里,晚有弟子传芬芳。"(见《君子馆类稿·君子馆日记》)衣钵传承,属望殊深。

李采白赠诗所谓"五体卑躬杜老祠"最能说明元鼎先生效法杜诗、以诗为史之特点。富平景志傅先生尝为元鼎先生《老曼斋诗存》作序,序云:"喜吟咏,初多拟汉魏乐府,中年稍稍变格,五十后多律诗。独喜陈后山(陈师道)及简斋(陈与义)两家。"所说固不差,然未道出元鼎先生诗师承之精粹。盖陈师道、陈与义皆江西派,江西派奉杜甫为宗,学二陈正是学杜甫也。元鼎先生今存诗直接提及杜甫(杜公祠)者有三首:1936年《少陵原行简同游诸子》,1937年《春日偕望尘敏生仲吕游杜子祠》,1940年《经岘首山麓望杜工部墓展拜》,其平生对杜甫及杜诗景仰之情可见。如:"投劾归何晚?肃衣拜拾遗。频年忧国泪,随处洒公诗……兵戈迫身世,粲粲鬓成丝。"(《春日偕望尘敏生仲吕游杜子祠》)宋李纲《校订杜工部集·序》云:"子美之诗……其忠义气节,羁旅艰难,忠愤无聊,一寓于此。平时读之末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诵其词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为古今绝唱也。"元鼎先生之好杜诗,亦因其"亲更兵火丧乱",即所谓"频年忧国泪,随处洒公诗"之意。故读元鼎先生诗,触目者皆是其关心时事、反映国事之诗句。如1918年为反对袁世凯窃国,陕西革命党人成立"靖国军",未久(1921年)被北洋政府改编,元鼎先生尝有《感事》一诗致其感慨:"伏雨阑风晦八荒,远游何处足倘徉?触蛮蜗角终相斗,踊跃炉金本不祥。分土未闻罢戏下,收兵几欲聚咸阳。姬赀毕竟娴辞令,犹自文书动一方。"靖国军被北洋政府收编之细节今已难详,但当收编之际,革命党人之软弱、个别党人贪图升官轻易遭分化之情状,俱可从元鼎先生诗隐约感觉到。此殆不仅为史诗,且为史论矣。中日战事起,元鼎先生诗几乎篇篇语及国事与国难:"所惭国难急,无以称挥斤","锄镘宁捍患?鞭扑几伤和"(1935年《归田杂诗》),"锄镘捍患"似谓抗日民众装备之劣,而"鞭扑伤和"显然在说国共两党之同室操戈;"花开不是旧无赖,惊心烽火照桃李","夷甫诸人何足贵,嗟二三子谁逖琨?"(1936年《少陵原行简同游诸子》),"夷甫"即王夷甫,西晋末宰相,空谈误国,致使五胡乱华,西晋亡国。此以"夷甫"代国民党上层空谈抗战而不付诸行动者,指斥时弊,切中要害。诗中如此类者甚多。1942年元鼎先生嫁女贯珠于山西邢氏,有《遣嫁诗》,云:"生女愿有家,老至情倍切……择婿幸得婿,万事皆屑屑。国步方蹇涩,物力耗以竭。草草备妆奁,知我生事拙。汝家尚沦陷,关河远阻绝。何时拜姑嫜,念兹妇道缺。"一种慈父、仁者爱女儿,重伦理、忧时忧国心肠跃然纸上。其诗又多有化用杜甫诗句处,如《少陵原行简同游诸子》"花开不是旧无赖,惊心烽火照桃李"二句化用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及《春望》"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句;《春日偕望尘敏生仲吕游杜子祠》"亦有白杨感,几同青坂悲",化用杜甫《悲青坂》诗意;《苦雨诗》三首其一"幸免叹其鱼"化用杜甫《潼关吏》"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句,"何当洗兵马"化用杜甫《洗兵马》诗意;《风夕不寐》"蝎走频生警,蚊来但益烦"化用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句意;《对菊》"临风三嗅立,聊以破牢愁"化用杜甫《秋雨叹》"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意……似此者正多,毋庸一一举例。因为艰难时代之氛围,元鼎先生好学杜诗,每临其境界总有杜诗萦绕于笔头,而其诗亦始终充溢着一种忧患情绪,缺少明丽之"亮"色,缺少欢愉之"喜"色。此殆可谓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特色之体现,实非元鼎先生着意为之,而乃时代环境之投射所造成也。

如上所述,元鼎先生于五、七律两体用力颇勤。杜甫前期诗歌以五律最多,后期诗以七律用功最多,故可以说五、七律是杜诗最基本之体裁。杜甫五、七律的"律惊鬼神"、"笔底波澜"也最能体现他格律诗的法度森严和韵律严格。元鼎先生之五、七律固不能与杜诗相提并论,但从中处处可见其用力及苦心为诗处。如《感事》诗"触蛮蜗角"、"踊跃炉金"及"分土戏下"、"聚兵咸阳"用典之深晦,《题<屈复秋风罢钓图>》"所南心事人谁知,独坐西风掷钓竿"使事之贴切,《挽李采白先生》"家贫书自富,身老病长侵"用典之恰当兼对偶精工,《苦雨三首》其三"愧无鞋一屋,折得许多金"二句因谐调平仄有意倒装词序,更是经锤炼而成,是典型之杜诗范例。

元鼎先生其他体裁诗,也有成功学习杜诗之痕迹。如《过肖武村前有感》之"早时旧馆纷零落,惆怅寒天欲断魂","同来坠髻人何在?云外微阳照鬓华",怀念亡妻,感情深沉,又极具含蓄蕴藉之美。几首七言歌行(《玉儿曲》、《围城吟》、《戏为邓宝山将军新婚歌》、《少陵原行简同游诸子》)尤其值得注意。《玉儿曲》为三十年代蒲剧坤角演员玉儿画像,为早年山、陕两省戏曲舞台留下了一笔实录。《围城吟》刻画书生毛俊臣勉为其难做官形象,明显在模拟杜甫戏赠友人广文馆博士郑虔之《醉时歌》,且得其神似。《戏为邓宝山将军新婚歌》当作于1926年西安围城解围之际。邓宝珊(宝珊一作宝山)将军是著名爱国将领,青年将领,新婚燕尔,故"戏为"此诗,以示庆贺。全诗押入声韵,一韵到底,不但得杜诗诙谐幽默之一面,亦得杜甫以文为诗、以学问为诗之趣。《少陵原行简同游诸子》数句以"三平调"落脚(如"陈涛青坂悲如新"、"燕云千里重纠纷"、"嗟二三子谁逖琨"、"忍教非类污明神"等结尾三字俱为平声),也是在学习杜诗,有意识造成七言歌行扑茂古拙之意境。

兹由以上零星特点,解析元鼎先生诗内容及艺术。惜乎元鼎先生诗大部分散佚无存,管中窥豹,挂一漏万之处必然甚多。以元鼎先生诗之写实精神,一部民国史、陕西史失去了几多珍贵史料!亦造成今日近代陕西诗歌史叙述之重大缺失。此皆是无可奈何之事。

元鼎先生诗,搜集不易,一些诗经辗转传抄,文字不免有讹误而失其真者。虽经再三订正,错讹恐仍不能免。敬祈我三秦耆旧及文史专家有以补正。倘有元鼎先生佚诗之新发现,若能告知,则幸莫大焉。兹编中,元鼎先生早岁刊于留日陕籍学生所编《夏声》杂志上之数篇论文及碑铭、传记等文章,仅为标点,未作注释。不过,如《董福祥遗产之处理》、《陕西近数十年来民生之疾苦》等数篇论文,亟应引起有意研究清末民初陕情者之注意。

余之整理元鼎先生诗文,颇得西北大学阎愈新、赵俊玠、薛瑞生、房日晰诸师友之指点和帮助,谨致谢忱。

2007年12月1日

于西北大学桃园校区寓所

(《李元鼎诗文墨迹教拾》2008年已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同类推荐
  • 从雅典到北京:奥运风云录

    从雅典到北京:奥运风云录

    本书从人文和国际政治层面入手,剖析了奥运会从一个小型国际性的运动会,发展到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社会力量之一的历史。其突出之处在于,全书以“奥运精神”为中心,充分提示奥运会所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同时,顾及到奥运中的商业化、政治化、向读者全方位地提供了一幅百年奥运的壮丽画面。书中拥有大量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有别于以往国内出版的同类书籍,是所有关心奥运的读者的理想读物。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聪明的阿卜杜

    聪明的阿卜杜

    《聪明的阿卜杜》为回族机智人物类民间故事专辑。幽默风趣的情节,浓郁的喜剧色彩,生动诙谐的语言,豪侠尚义、嫉恶如仇的品格勾勒出一组富有光彩的回族机智人物的群像,展示出回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及其朴素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 口音里的乡愁

    口音里的乡愁

    我曾乘飞机几度跨越太平洋的上空。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无边无际的海蓝蓝,天蓝蓝,似乎连置身其间的空气都是那种飘浮而透明的瓦蓝。经灿烂阳光的洗涤,它们蓝得浩瀚,耀眼,神秘,蓝得令人惊心动魄,如临仙境。那一刻我感觉飞机没有动,像是融化在了那茫无边际的瓦蓝里。日后想起,总觉得那被阳光洗涤过的瓦蓝亦真亦幻。如果不是借助于二十世纪的现代飞行载体,跨越太平洋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个梦想,而对于我,这样的梦想都不可能有。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炎玄九变之玄冰大陆

    炎玄九变之玄冰大陆

    炎玄九变的第二卷(庞飞烟著)此书以玄冰大陆的故事为主,看沐凌一统天下炎玄九变2(清墨阁著)
  •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

    本书集静坐养生与日常健康养生于一书,囊括作者养生法的全部内容,是作者几十年养生经验的精髓。本书内容客观、讲解详细、简单明了。认真阅读,坚持练习,可激发身体活力潜能,打造健康体魄,养出安宁心神。
  • 轩剑云灵

    轩剑云灵

    用吾的剑,向这无尽的罪恶斩去。夺回属于吾的天下!梦屠人间千里求生死幻灭天际万层堕轮回!孤独的王……携着剑战死沙场。
  • 三生道妖

    三生道妖

    灭世的浩劫逐步推进,天帝沉睡,道尊避世,妖皇陨落的世界,一个从妖界逃离的少年一步步扛起了大旗……(新书来看看,骂几句也好啊)
  • 别的故事

    别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由作者根据回忆改编,讲述了一位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平凡青年奋力追求完美事业和爱情的故事。男主人公从大学到工作的十年经历映射了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们只有懂得珍惜和守护,才能换得富有和幸福。
  • 废宅少女的异世界物语

    废宅少女的异世界物语

    在用手机看小说时,出现了一道光。一个肥宅少女……整日无所事事,那一晚她穿越了异世界,面对这个新的世界将如何生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夫君莫追

    夫君莫追

    “你是朕的皇后,不准你再想他!”“他是我夫君,如何想不得?”她,参夹于阴谋诡计,纠缠于痴恋轻狂,她,纵情于江湖凶险,游弋于朝堂圣殿。这是一个祸水将自己漂白、晾干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