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5500000038

第38章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后记

唐代诗歌,李白和杜甫是两个高峰。韩愈《调张籍》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严羽《沧浪诗话》云:"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李杜的诗,当时就散失严重。经唐末兵燹,其散失严重更可想而知。例如宋人裒辑的第一个杜诗集,仅得诗二百九十篇指樊晃所编《杜甫小集》。今已佚。此据万曼《唐集序绿·杜工部集》。。李杜的诗,自宋以迄明清,无不受学人重视,然而李杜诗之研究状况,却大相径庭:一寂寥,一热闹,恰成鲜明对比。考察李诗后世遭遇之寂寞冷落,固然有多种原因,而自宋以迄于近代,李诗一直没有一种编年的集子,乃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然而杜诗,单是宋代,编年的集子就不下三种,共《年谱》亦如是杜集的第一个编年本为北宋王洙的《杜甫集》,第二个编年本是北宋黄长睿《校定杜工部集》,第三个编年集为蔡兴宗《杜诗正异》,此后编年的还有黄鹤父子补注的《黄氏补干家集注杜工部诗史》等。以上均据万曼《唐集序录·杜工部集》。。明清两代,杜集编年的集子愈来愈夥,其注释、评点、训解也就随之愈来愈细密了。

宋李纲为黄长睿编年《校定杜工部集》所作序有云:"随年编纂,以古律相参,先后始末,皆有次第,然后子美之出处及少壮老成之作,粲然可观。盖自开元、天宝太平全盛之时,迄于至德、大历干戈乱离之际,子美之诗,……共忠义气节,覊旅艰难,悲愤无聊,一寓于此。句法理致,老而益精,时平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诵其词如出乎其时,犂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为古今绝唱也。"宋曾巩曾就宋敏求《李白集》三十卷本编年排次,其《后序》云:"《李白集》三十卷,旧歌诗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五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今两宋本《李太白文集》题下往往有小字注明作地之语者,盖即曾巩所为。这些夹注,今天看来,多数意义不大。如卷六《襄阳歌》下注"襄汉",《幽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下注"陕西",卷十一《自梁圜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下注"宣州作",卷十三《留别金陵诸公》下注"金陵",《渡荆门送别》下注"荆州"等,均系题面所明有者。如果说曾巩的这个编次于了解李白行蹝有所裨益的话,其益处也就有限得很了。这是说杜诗,然而正道出了知人论世和编年集的好处。要完整而不是支离地了解诗人行迹、生平、交游及当时故实,要系统而不是零散地了解诗人思想的渊源肇始、发展变化及其情绪高涨颓落的原因,要全面而不是片面地了解诗人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以至于老成的轨迹,最好的编集方法自然是编年集。王国维跋《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尝云:"杜诗须读编年本,分类本最可恨。"分类本自有其用处;然而要说到知人论世,仍以编年集最好。遗憾的是,李集自行世以迄于有清,却只有这种"可恨"的分类本。李杜二公诗,后世遭遇颇不同,今人仅感慨于千家注杜而注李者寥寥这些现象上,似没有充分留意到编年集的编辑上。

当然,李白编年集的旷久未能出现,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李诗多主观抒发而较少客观描绘。最早的宋薛仲邕《李太白年谱》,仅是粗陈梗概,难具规模。清王琦对李白集注释、考订用力最勤,是清以前李集研究的集大成者。然而,以王琦之渊博,其《李太白年谱》系白诗文亦不过二百篇而已。可见,前人并不是没有注意到为李集编年的重要性。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李白研究要向更深入更系统处发展,有待于一部尽可能详而准确的李白诗文编年集;而一部比较好的编年集的出现,也有待于一个李白研究更深入更系统开展的局面。这里有必要简单回顾-下今人在李白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多方面的成绩。因为这些成绩是本书得以撰写完成的先决条件。

首先值得称道的是四十年代出版的詹鍈《李白诗文系年》。《系年》继王琦《年谱》之后,大量地将李白诗文予以系年,并大致清晰地钩划出李白一生行踪。在训释、考证、版本校勘等方面,《系年》也有突出贡献,为此后李白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其次是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关于李白》部分)。《李白与杜甫》中关于李白家世、李白几次重大的政治活动有准确而有益的论述,由稗山首先提出的李白两入长安问题,在《李白与杜甫》中也得到了有力的论证。李白除在天宝初奉诏入朝外,开元年间还有一次长安之行,是近年李白研究中最重大的突破,不但李白生平中最大的迷团渐次解开,一系列重要作品如《蜀道难》《行路难》《梁甫吟》《梁园吟》《将进酒》等得到了最好的解释和归属,而且,他的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明显的裎露。此后,阅于李白初入长安的时间、在长安的遭际和创作,以及李白天宝初再入长安的荐主、首途的路线线等等,学术界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提出的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以及关于李白家世的考证,也引起了学术界进一步的兴趣,有关李白出生地、家世、生卒年月、游踪、交游等方面的考订文字愈见其多。就中,郁贤皓《李白丛考》在考订李白交游和生平方面取得的成绩最大。今人的李集注释本,仅有的一部便是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此书竣工较早而印刷较晚,在订正王注错误,补充詹鍈系年,特别是在校勘方面,《校注》有很大的贡献。应该提到的还有,关于李白两入长安也首先是《校注》编者发现其端倪的(此据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后记》)。

李白研究,近年仍有方盛不衰之势。在唐代文学研究领域内,有关李白研究的文字、论著之多,几乎首屈一指。这说明李白诗歌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拥有广泛的演者群。这些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填充了李白生平、思想的空白,在此基础上,李白编年集的编写也就有了可能。

本书的编写者安旗、薛天纬于一九八二年出版了《李白年谱》。《年谱》的编写,是他们多年潜心研究李白的心得,也是他们对前贤、尤其是对今人李白研究成果的总结。虽然《年谱》还比较疏略,"于其人梗概而已,于其诗大要而已",但是,在此基础上为李集详细编年一直是我们的愿望。感谢巴蜀书社给了我们这个机会。翌年底,即由安旗教授主持,成立编写组,开始了本书的编写。历时三个多春秋,在大家不懈努力下,终告竣工。虽然这部编年集可能仍是粗疏不成熟的,但是想到历经千余载,我国伟大诗人李白终于有了编年文集;想到这部纶年文集的出版或将引起学界同人的讨论和批评,而讨论和批评的结果,又必将李白研究的水准向前推进一步,我们的心情便感到非常欣慰。

编年集的特点即在编年。关于本书的编年,此处稍为饶舌数句。李白诗文今存约一千题(首)。本书按年编排的李白诗文,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在先,詹鍈《李白诗文系年》曾系李白诗文近七百题(首),约占总数百分之七十有差。因为《系年》为詹先生旧作,限于当时李白研究状况,《系年》开创之工虽巨,其不足也是明显的。所以本书所系篇目与《系年》不同者又约有十之三、四。确定李白诗文作年,最可靠的办法自然是依据原作中提供的时间、地点、人事交往及历史故实,予以准确系年。然而李白固是重主观情绪抒发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中的人、时、地、事,颇不易捕捉。再加上他一生浮游四方,足迹不定,要准确判定李白多数诗文作年的非易事。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的体会和作法是:既要有考订者微观的目光,还要有评论者宏观的目光,再加上艺术鉴赏者的目光。以微观考订其作品中的人、时、地、事,以宏观考察其思想发展的轨迹、情绪抒发的规律,复以鉴赏明其艺术风格形成的阶段。将考证、评论、鉴赏的方法结合起来,大面积地解决李白诗文系年始有可能。姑举敷例说明之。白有《上李邕》诗,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搏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此前旧说俱以此诗系于天宝四载李邕为北海太守时,按天宝四载白以翰林赐金还山,虽然这是他政治活动的大蹭蹬,然未尝不荣耀无比。李邕素有重义爱才之名,当不致有轻慢李白的举动。白其时已四十五岁,既多经世事,而如此措辞,殊不得体,尤不得自谓"年少"。今考《通鉴·唐纪》开元六年冬,宋璟尝奏请以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为渝州(即今重庆市)刺史;又《金石萃编》卷七十一载《修孔子庙碑》,碑末署云:"朝散大夫持节度渝州诸军事守渝州荆史江夏李邕文,……开元七年十月十五日立。"可知李邕开元七年以后曾出任渝州刺史。此节事实,两《唐书》李邕本传阙载。揆之于本诗,验之于史籍,《上李邕》当作于此时。其时白二十岁左右,自称"年少",合其年龄,大言自夸,符其性格。此所谓考证者目光。又如白《行路难》、《梁甫吟》、《梁园吟》诸诗,旧说均以为天宝三载去朝后作。按《行路难》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梁甫吟》云:"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山儿屼当安之。"《梁园吟》云:"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诸诗总的情绪,都是既悲愤失望,又寄希望于将来。这种情绪只能是李白开元十八年一入长安干谒失败后所有;天宝三载被谗去朝后,李白心境就大不相同了。此所谓评论者目光。又如白《白头吟》诗,旧说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恋事在成都,且诗中有"锦水"字样,遂系此诗于蜀中时期。今全面考察李白蜀中作品,并未有乐府诗之创作。开元十三年出蜀后,始有大量乐府诗出现,如《荆州歌》、《江夏行》、《长干行》、《越女词》等。所到之处,学习民歌,大量创作乐府诗,是李白创作艺术发展和风格形成的重要标识之一。而此篇独孤立于蜀中时期,殊不符李白创作规律。按白天宝初有《妾薄命》诗,诗旨与《白头吟》相类。《白头吟》中有"相如作赋得黄金","一朝将聘茂陵女"等句;相如富贵而圃新欢,致文君有白头之叹,其本事在长安。今改系此诗于长安时期,既合李白创作演进规律,亦与诗句相惬。此所谓鉴赏者目光。凡此等等,书中例子很多,兹不赘。总而言之,我们以为,编年工作不仅仅是资料的排比,史实的考订,更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研究工作。将考订、评论、鉴赏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正是这种综合研究的唯一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岂曰能之?心实向往之。我们只是有会于此努力为之,至于能做到几分,则有待于专家和读者的裁定了。

本书编年,建立在编者对李白研究的心得上,同时尽可能地吸收了国内李白研究界的新成果。杜甫的诗,号称集大成者;杜甫研究,目前似乎也已具备了集大成的条件。李白研究,目前还不能这么看,还不具备集大成的条件。李白生平,空白之处尚多,一些重大的活动始末,学术界仍在争论方酣。一个时期内,无论何种李白集的编年整理,除了它的学术性、研究性,不可避免地还有其争鸣性。我们的这部编年集(包括本书的注释、编者的按语等),不避独倡其说之讥,正是抱着"建一家之言"的想法进行的。例如关于李白开元十八年的初入长安及他在长安的遭际;关于天宝初李白奉诏入朝的荐主及入朝的路钱;关于天宝十一载李白幽州之行的动机,以及幽州归来李白可能有的三入长安之行;关于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享年六十二岁)而卒于广德元年(享年六十三岁)等,都是学术界尚未定论的问题,有些问题干脆就是我们的首倡。至于具体到许多诗文的系年理由和作意的判断,问题就更多了。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我们未尝不感到更稳妥一些好,但为了繁荣学术,为了促进对这些问题的争鸣,只要我们觉得此说能够成立,甚至只要能给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也就把它反映在本书中了。无论我们的这些看法最后能否被确认,但我们的初衷,想来是能够得到学界同人和广大读者的理解的。关于本书校勘体例,"凡例"已有较详细的说明。版本搜罗务求齐备,凡各本之异文一一胪列,对研究工作自然是极有益处的,但同时不足之处也就不少。那就是繁琐、重沓,有些时候,于理解原文并无多大裨益,反而徒扰读者心目。这种"死校"的办法,我们是不赞成的"死校"是清代朴学的治学方法之一。"死校"派有相当成绩,为"活校"派建树了不可少的基础。这裹说不赞成他们的方法并不是抹煞他们的贡献,而是不赞成他们那种为校雠而校雠、繁琐重复的弊端。。另外,本书校勘的范围,除个别本子外,大致与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同,一一出校,势必舆《校注》本重复。所以本书不再一一罗列异文,也不再专列校记一栏。这种作法,也希望得到学术界同人和广大读者的理解和支持。本书由安旗教授担任主编,主持通盘,编写者各负其责,分工而又合作。全书的体例、编年排列,均由全组讨论拟定。具体的案头文字工作,则作了分工。最后由主编安旗教授主持,对注释草稿逐一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定稿后,又由安旗教授通审一过。安旗教授作为主编,对全书通盘考虑,对书中重点问题作重点研究,又以编写者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本书编写过程中,教学相长,切磋砥砺,学术气氛民主、融洽。本书自编写起,就一直得到前辈张秀熟先生热情关心和支持。张老以九十高龄,曾审阅了本书最初的部分样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而且鼓励有加。王文才、刘君惠二位先生也曾不惮烦劳,看过部分样稿,条分缕析,及时指出了一些舛误。在此谨致谢忱。巴蜀书社的几位编辑为此书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北京图书馆善本部为我们提供了李集珍贵版本。西北大学将此书列为学校文科重点科研项目,予以很大的支持。新疆师范大学也给了我们以合作和协助。并在此表示谢意。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1990年出版)

同类推荐
  • 昔日重现

    昔日重现

    在这套《中外名家精品荟萃》中,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涵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最美丽的琥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昔日重现》分册,所选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展现了名家们的经典构思。
  • 你若有心,尘世温暖

    你若有心,尘世温暖

    那些让人感怀的物、事、景、人……文集分为六辑:辑一恋恋红尘——若是有心时,处处皆风景。辑二凝眉之际——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但请扞卫我说话的尊严。辑三心香一瓣——人生的美好,在于有爱有关怀,有丝丝缕缕的牵绊,有自己离不开抑或离不开自己的人。辑四生活之秀——即使再贫乏的日子,也可以被调和出珍珠般的光华。辑五与字缠绵——春风大雅,秋水文章。精神可以永存,文字可以不朽。辑六遥遥相望——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 毛泽东与西游记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封神演义

    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 碧空中的金子:别雷诗选

    碧空中的金子:别雷诗选

    《碧空中的金子:别雷诗选》是“金色俄罗斯丛书”中的一册,共分“碧空中的金子”“灰烬”“瓮”“星星”“其他”等五个部分,精选俄国白银时代著名象征主义作家、诗人安德烈·别雷诗作百余篇,由此可窥见贯穿于别雷一生的诗歌创作风貌。作为诗人的别雷具有多面性,在《碧空中的金子》,年轻的别雷高扬象征主义的旗帜,预知神秘的未来世界;在《灰烬》中别雷对受尽苦难的俄罗斯而哭泣悲伤;在《瓮》中记录自己对人生的绝望;在《星星》写满对爱人的怀念和祝福。
  • 我们忧伤的身体

    我们忧伤的身体

    本书是一部思考身体的散文集,以《相逢》开篇,以《告别》结束,暗示了人生的过程。本书以人体的器官为叙述的切入点,以身体为触角引向生命意识的内核,叙说的不仅是作者个人隐秘的内心体验,更是关乎爱情、亲情、疾病、时间、生存与死亡的思考。身体是时间的容器,不仅承载着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承载着每一个人生命体验中的喜悦、快乐与隐痛、悲凉,作者以忧伤如歌的文字一一复活了曾经淡忘在人们记忆深处的鲜活的生命体验。
热门推荐
  • 捕梨日记

    捕梨日记

    嗯,充满现实感,作者很极端,情绪上来的时候,什么话都说。我骂一个人,不代表着,我真的恨他。但我说爱一个人,那就是真的爱。
  • 外卖了解一下

    外卖了解一下

    多年未见后再次相遇,霸道总裁和她的小娇夫(误)开始了一段甜甜恋爱。又名《直男的暗恋生活》。日更,可能偶尔请假,不定期加更。
  • 魔法的科学世界观

    魔法的科学世界观

    魔法的世界,科学的文明!有帅气的变身,高大的阿凡达!....................................................新人、新手、菜鸟....大概你所能想到的所有不会讲故事的词都能用在这里,我会努力讲一个好故事,可能很好,或许很糟~见谅~
  • 雏魔道

    雏魔道

    机缘巧合之下,苏起回到故乡之地,推开一扇暗金红线门,落入玄光界域。一切所见所闻都超出他的认知,人、妖、仙、魔各方势力交杂纠缠,轮番上演。苏起刻意远离一个个危险,不停修炼,四处寻找回归人间的方法。然而随着他修为渐进,发现一件件玄光界域秘辛,线索指向了各大势力纷争源头……
  • 网游之魅影纵横

    网游之魅影纵横

    为了拯救被重病折磨的妹妹,林辰决心从一个‘贼’转型职业玩家,他没有绝世的游戏天赋,也没有过人的聪明才智,有的只是一颗冷静的心,以及一双艺术般华丽的手,且看林辰如何从亿万玩家中脱颖而出,化身双刀恶魔,斩尽仇敌,获取美女芳心!职业分类:战士:英雄、圣骑士、黑骑士;法师:主教、火魔导、冰魔导;弓箭手:神射手、箭神、游侠;飞侠:侠盗、隐士;
  • 醉心皇后

    醉心皇后

    甜醉心本是江州知府甜喜的嫡女,因自幼呆傻,被父亲,姨娘和众姐妹嫌弃,可是她在一位才华横溢的母亲,外加一只天庭九皇子幻化而成的宠物猫的帮助下,竟一举成为当今圣上的宠妃。就在九皇子要回天宫之日,他竟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被自己一手教成的腹黑心毒之女,九皇子缘缇决意要助醉心登上后位,才能放心离开。
  • 控苍天

    控苍天

    为了突破修为,多数天神们决定下界历练。至此,强者的时代最终开始!而我们的主角,最终在轮回宇宙中降世!人间一梦、事已蹉跎。毁灭或新生,他们的意志决定了更多可选择的未来。。。。。。从凡境:练气、筑基、化丹、冲婴、凝神、结灵、换元、变仙。仙境:元朔、明璃、玄轮、昆阳、极墟、终焉、天凌、圣髓之体。直至更强的未知境界,每一步的提升,都是一个辉煌!欺骗与真情的交缠、亡与生的邂逅;未知的能力总是需要有人来发掘!这是一个多种气息相存的世界,这是一个新的传奇!(语录)PS:这无上的宇宙,正在等待着我的降临。。。。。。。(越往后,情节就会越独特,不会同于其他修仙小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不要当王

    我不要当王

    “我是一只小黄鸭,啦啦啦。”白宇从头到脚淋着水,享受的闭着眼睛,站在自己家的浴池里,一手握着一只玩具小黄鸭,一边马不停蹄的拿着骚气十足的粉色毛巾搓澡,嘴里一边愉快的哼着儿歌。下一秒凭空消失,直接出现在一座由石头搭建的古老陌生高台上,诧异又惊慌睁开双眼,目睹着眼前莫名其妙的一切……最后发布了哥布林王有史以来最为扯淡的第一条命令,“起立。”
  • 时光越界

    时光越界

    因为一扇门,他进入了未知世界,因为想回去,他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然而在这神秘的世界,他将又有怎样的经历?又该怎么回去?(初次发表,无论成绩如何,必定认真写完。拒绝太监,拒绝胡乱!写的是心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