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52000000009

第9章 子过(1)

百善孝为先佛告阿难:我观众生,虽绍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背义,无有仁慈,不孝不顺。

这段经文描述为人父母对子女的恩德宏大,而为人子女者往往对父母不恩不义。所以佛陀告诉阿难:"依我来看,很多人虽然看起来是人,却只具备人的形貌而已。"

"众生"与"人"有何差别呢?"众生"指的是一切有情识的动物,人如果欠缺仁德、感恩的心,不知以慈悲、智慧为依止,就离众生不远了!

孔子的弟子子游曾问孝于孔子:"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做才算尽孝?"孔子回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儒家重视孝道,孔子讲学时一再提倡孝,所以他的弟子们常常要彻底追究"孝"的意义。

孔子回答的这段话,也可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一些子女对父母的态度--认为供给父母生活所需,让父母吃饱穿暖就是孝顺。所以孔子一再提醒大家,对待父母还要有一份敬重心。如果子女只像养牛养马一样,供给父母吃穿住而不由内心恭敬尊重,那为人父母的是何等可怜啊!

敬是表现于外的孝心,人性中美的形态就在于这份恭敬。以前的人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恭敬--父母坐上座,子女坐下座;父母若站着,子女一定不敢坐着。甚至父母脸色不大对劲,做子女的就长跪不起,直到父母的脸色和缓才敢起来。反观现代人呢?

曾经有位年轻的太太来看我,她说:"最近我怀孕了,不太敢出门活动,因为医师说我罹患糖尿病,怕影响胎儿,要我常常到医院检查。"她是怕影响胎儿,所以常常到医院,而不是因为她自己患有糖尿病才去检查。怀孕初期她就如此战战兢兢,这份牵挂不知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可想而知,一直要等到孩子生下来,医师宣布孩子一切健康正常,她才会安心。

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

孔子时代,有人认为孝顺父母就是能奉养父母,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世人也多认为如此。所以,佛陀感叹众生"虽绍人品,心行愚蒙"。

人如果不能开启"人的本性",则除了形貌与众生不一样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虽然佛陀曾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和佛陀差不多,一旦迷失真心,我们与众生其实差不了多少啊!学佛就是要好好觉悟人的真心本性。

《庄子》一书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太宰荡问庄子:"何谓仁爱?"庄子回道:"虎狼有仁爱。"一般人都认为虎狼是最凶猛残暴的,太宰荡一听到庄子说虎狼有仁爱,马上反驳说:"虎狼那么凶狠,怎么会有仁爱呢?"庄子回道:"虎狼也能父子相亲,所以有仁爱。"太宰荡再问:"请教什么是至仁?"庄子回道:"最高境界的仁,就是没有挂碍于亲情之间的"爱",对于周围的人,能不分亲疏,用同等的心念去相待。"这句话就是佛教所说的大爱了!佛陀告诉我们,普天之下的人,不论是我亲、非我亲,都是我的父母子女。所以我们视普天下之人应亲疏平等;没有特别亲爱、没有特别疏远,当然也就没有仇恨怨嫌。这就是大爱--普遍的至亲至仁。

唯有靠宗教的精神,来超越人生褊狭的小爱,如此才是理智的爱与孝。佛陀一再教育我们,人生在世间虽然是依个人业缘,但也必须经由父母辛苦地生育和养育,因此千万不要辜负父母的这番生养的心血。有些人虽然投生人间,看起来人模人样,却无法尽到做人的本分,为什么呢?由于不懂得思念父母恩德,所以就不会生出恭敬心。为人子女者不懂仁义,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愚蒙。

人和众生的区别就在礼节,如果奉养父母欠缺恭敬的心态,这和饲养其他的动物并无不同。人之所以称为万物之灵,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有智慧,能够分辨善恶。人如果懂得怀念恩德,自然就会生出恭敬心来,如果不懂恩德二字,那就没有礼义可谈了。魏文侯常常和他的一位贴身大臣谈话,每次谈话时大臣都会提起一位学者并赞美其德。

有一天魏文侯就问这位大臣:"这位学者是不是你的老师呢?"大臣答:"不是。"文侯又问:"既然不是你的老师,为什么常常听你提到他的名字而赞叹呢?"

大臣回答道:"因为他为人谨守人伦,堪为我的模范,有很多事情我都要向他学习,所以我常常提到他的名字。"文侯再问:"那你的老师是谁呢?"大臣回道:"我的老师是郭顺子。"

文侯说:"为什么我从来没听你提起你老师的名字呢?"大臣回答道:"若说我的老师,那根本是无与伦比,我的知识、人品、行为,没有一样赶得上他老人家。他的人品、思想、知识已与宇宙天地合而为一了!他讲的道理很深,他的人生思想我是万不及一,因此我从来都不敢提老师的名字。"

这位大臣有今天的成就是从哪里来的呢?身体是父母生的,才能是老师培育的。可是他却因为老师的学德行为超然,无与伦比而不提师恩,反而对和他较相近的人念念不忘。所以魏文侯感叹地说,仁义礼节真像一堆经不起风雨的泥土,"只要风雨大水一冲,泥土就松散流失了"!这实在令人感慨仁义礼节淡薄如纸啊!

虽然这只是简单的小故事,但相信对有心人能有很大的启发。有人说父母给予子女的恩德太大,反而让子女不知父母恩。所以经文中说"不思爹娘",不挂念父母亲,那挂念谁呢?当然是自己家中的配偶、子女。记得有一次慈济发放日,适逢台中会员数百人来参访,那天正好我谈到《父母恩重难报经》的一段话。隔天他们要回家时,有一位中年妇女泪流满面地来找我,对我说:"师父,我一定要告诉您,我是世界上最不孝的媳妇,也是最不孝的女儿!过去我都不知父母、公婆对我的好,甚至还怨恨他们。不过现在我知道自己错了!从今天开始,我要以行动来表现对他们的孝养。总有一天我一定要带我的母亲、婆婆来,让师父看看我努力的成绩。"

这位妇女看样子在婚前是个备受母亲宠爱的孩子,出嫁后可能是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媳妇。如今有缘听到了《父母恩重难报经》,经过深深地反省,知道了父母的恩情,才开始检讨自己对待公婆的态度。

百善孝为先,一切善都是从孝开始,有孝就会有恭敬心、有礼节。对长上有恭敬心、有礼节,对卑幼的人自然就会有无限的慈爱。

饮母白血,不孝不顺阿娘怀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担,饮食不下,如长病人。月满生时,受诸痛苦,须臾产出,恐已无常,如杀猪羊,血流遍地。

母亲怀孕时,整整十个月,坐也不安、躺也不好,真是坐立困难;又好像是举着千斤重担,行走坐卧都非常辛苦,看到食物想吃又吃不下,如同一个长久卧病的人一样。

"月满生时,受诸痛苦,须臾产出,恐已无常"--母亲怀胎满十月,临产时阵痛一阵又一阵,心中又害怕不可预知的情况。

有一位四十几岁的高龄产妇,怀孕九个多月,到医院生产,随身携带很多衣服,她对医师说:"医师,我已经四十几岁了,现在怀的是第一胎。我的先生是独生子,我想以后我不可能再怀孕了,希望你无论如何要保住我肚子里的孩子。只要孩子保住了,我的生命没有关系,我从一怀孕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帮我穿上这些衣服就可以了。"

这是多年前一位妇产科医师告诉我的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一位母亲在生产时,从来不顾虑到自己生命的安危,她全部的心念只想要保护孩子,真是令人感动的伟大母爱!

"如杀猪羊,血流遍地"--母亲要生孩子时,就像猪羊被宰杀一样,血流遍地。

受如是苦,生得儿身,咽苦吐甘,抱持养育。洗濯不净,不惮劬劳,忍寒忍热,不辞辛苦,干处儿卧,湿处母眠,三年之中,饮母白血。

孩子即使是安全地顺产,做母亲的还是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孩子生下后开始养育,母亲往往把食物苦的部分吞下去,甘甜的留给孩子吃,全心一意地照顾孩子。

母亲不但要照顾孩子吃喝,而且还要清理儿女的大小便,不管多脏多臭,她还是不畏惧、不嫌弃,满心欢喜地清洗,一点也不怨叹,丝毫不觉得辛苦。不论寒冬或炎夏,她为了子女,一切苦都愿意忍受,把干净舒服的地方留给子女睡,孩子尿湿的地方自己躺。总之,她愿意代替子女受一切苦。

"三年之中,饮母白血"--孩子从出生开始,三年内都吃母亲如白色鲜血般的乳汁;依赖母乳的营养,而能够发育良好、长得胖胖壮壮的,这是母亲养子的恩德。

婴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导礼义,婚嫁营谋,备求资业,携荷艰辛,勤苦百倍,不言恩惠。

父母为了养育子女成人,除了关心其健康外,还要用心教育,从小给予礼义的观念及培养生活所需的学识技能,等到长大成人,又要为子女的婚嫁、事业操心。

常常听到做妈妈的说:"我实在很烦恼!"问她:"烦恼什么?"有的会说:"我的女儿快三十岁了,还找不到对象。"也有人说:"师父,我什么都很满足,但唯一遗憾的是我儿子到现在还没结婚。"

儿女的婚嫁问题也是许多父母的重大责任和烦恼。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儿子能娶一个贤慧的媳妇,这个媳妇除了照顾家庭外,还要能辅助儿子的事业。甚至也有些人说:"媳妇对我们两老不好没关系,只要她能照顾我儿子就好。"

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希望能把他交给贤惠的媳妇照顾,娶媳妇当然必须费心选择,这是父母心。要嫁女儿也是同样的心态,女儿在家像珍宝一样,当然希望她嫁到夫家也能获爱得宠,这也是父母心啊!

由此可见,父母对子女是何等无微不至地关爱,即使他们长大成人,对于他们的婚姻嫁娶还要费尽心思,而且不只是为他们的婚嫁操心而已,还要关心他们的事业发展,这都是父母心啊!

做父母的只要能力所及,总是安排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留给子女最多的事业财产;然而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父母必须经过一番艰辛的创业历程。现在有很多企业家,以前都是从做学徒、扛米、洗瓶子等苦工开始,他们能有今天这番事业,要付出多少辛苦、走过多少坎坷历程?

父母创业的时候付出劳力,成功的时候,仍继续如履薄冰般地守成,精神负担很重,还要为子女的婚嫁事业担心。负担虽然如此辛苦、沉重,也不会奢望子女一丝的报答。

父母不愿子女吃苦,希望能给子女最好的享受,然而很多做子女的却认为这是应该的。有些人甚至仗着父母亲的财势而目中无人,无法体会当初父母创业时低声下气、小心谨慎、看人脸色的艰辛。有很多纨袴子弟在外面吃喝玩乐,如果有人对他说:"你父亲以前是多么辛苦奋斗,你现在却这样挥霍?"他就说:"这是应该的啊!不然他赚那么多钱做什么?他那么节俭,我不花钱要留给谁花呢?"这就是无法知恩报恩。

男女有病,父母惊忧,忧极生病,视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子女有了一点病痛,父母就很担心,甚至担忧得自己也生病了,而且比子女的病还要严重。这点相信为人父母者一定最能体会。

子女生病,父母照顾他们,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若是父母生病,子女去照顾,人家就不断夸赞:"好孝顺哦!真是难得!"

有三位兄妹,他们的父亲在台北住院,但是却一直有个愿望--想到花莲来看我。做子女的非常孝顺,就向医院请假,随车放了一部轮椅,载父亲来到花莲。

这位父亲中风,手脚不灵活,话也说不清楚地坐在轮椅上。儿子扶着他的肩膀,女儿拉着他的手,倚在一旁传达他的语意。我看了的确打从心底感动,一再对他说:"你的子女真孝顺,你实在很有福报啊!"

父母心就是菩萨心,父母爱子女就像水由高处向下流一般自然恒常;而低处的水要往上流,则必须装上马达。所以我一再褒扬孝顺的子女,希望让为人子女者能因为获得这份尊重与赞美而更力行孝道。

"子若病除,母病方愈"--只要看到子女的病痊愈,做母亲的病自然不药而愈了。子女如果有病,父母的病会比他的还严重,不只是身病,同时也会得心病啊!

我们如果能常常忆念父母的这份关怀,就要彻底检讨反省--人生最大的孝,莫过于让父母安心,并且让父母扬眉吐气。只要我们能发挥人生的功能,最起码不会令父母有所遗憾。什么事会让父母遗憾呢?不务正业,危害人群。所以为人子女者应恪尽的基本孝道就是要让父母欢喜安心。

如斯养育,愿早成人,及其长成,反为不孝。尊亲与言,不知顺从,应对无礼,恶眼相视。

父母这样用心养育子女,盼望儿女早日长大成人。一直到真的长大成人了,有些子女不但不孝顺,反而对父母忤逆伤害;即使亲族长辈好言相劝,仍出言顶撞,态度无礼,怒目以对。

看看"瞋"这个字--双眉拉直,双目睁大,一副凶恶相。我们应该以笑脸迎人,不可以恶眼相视,尤其是对父母。

有句话说:"和颜顺悦是孝。"为人子女若不会和悦顺从,常常忤逆父母,即使给父母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住豪屋华厦,也不算尽孝道。反之,有些人虽然物质上无法让父母丰衣足食,但却能做到精神层面的孝敬--敬重顺从父母的心意,这样父母也会深感甘甜、贴心啊!

人与众生的区别,在于人能敬慎知礼、有节有度。礼节包括语言,也包括上下有序的行为,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知礼要行之于礼,千万不可以恶眼相向。如果大家都能注意礼节、谦善和气,就可避免在人际间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毁辱亲情,朋附恶人欺凌伯叔,打骂兄弟,毁辱亲情,无有礼义。虽曾从学,不遵范训,父母教令,多不依从,兄弟共言,每相违戾。

现代很多青少年只顾反应自己的心情好恶,对于长辈却失去了应有的礼节。有些人如果祖父母管他,他就会说:"你管那么多做什么?我有父母管,凭什么要你管?"这是欺凌。如果叔叔、伯伯说他两句,他就会说:"我父母亲说我,我都不听了,你啰唆什么?管到我家来?"这也是欺凌啊!

总而言之,面对至亲尊长而不懂得敬重的礼节,就是欺凌长辈。连自己的祖父母、叔伯、姑姨等长辈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是同辈的兄弟姊妹呢?如此一来,因为自己欠缺礼节、不顺从教训,所以亲情也荡然无存了。更严重的,甚至反亲为敌、反爱为仇!

几十年前,社会讲究友谊、珍惜亲情,不论是同宗或是世交,大家的情谊都非常亲密,尽管各自在外谋生,但亲族之间每年都会固定在祖厝中聚会数次。至少在三十年前的社会仍普遍存有这种现象。

而这种礼节却随着时日慢慢变淡了。甚至有人认为祖厝没有用了,土地价格飙涨得这么快,应该把祖产卖掉。一旦谈到祖产出售,大家就彼此对立起来,总想要争多一点,因此演变成争吵、敌对的情形,结果失去了情谊礼节,更把这份亲族血缘忘掉了。

父母不只生养子女,还费心地培育他们读书,从村庄的小学到乡镇的中学,进而到城市的大学。父母亲自己留在乡下节衣缩食,还是想尽办法让子女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膳食住宿。一切的起居与学业所需,无不是父母克勤克俭、省吃俭用而供应的。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少了发现幸福的心境。本书选择了许多经典故事,从心境、生命、自然、逆境、修养、生活等方面,以禅悟的境界为读者诠释了幸福的本意,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幸福宝典。
  • 低调才好

    低调才好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七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写大手印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诸多智慧“看法”,分为两个部分:人生方向——智慧路标,人生选择——智慧问答,内容涉及怎么在工作中兼顾修行,怎么读书、怎么处理家庭矛盾、怎么影响家人、怎么对待爱情、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修行人怎么面对日常纠纷、怎么看待社会热议的一些问题,等等。第一部分为散谈随笔,第二部分为问答形式。问答多临阵相遇,直面“交锋”,机锋外露,流于自性,妙趣盎然。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指人心,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二是鲜活生动,包罗万象——因为问者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行业、心病不同,问答之间便显出了一种大海般的宽广,集结了当下生活和修行中的方方面。
热门推荐
  • 遍地暧昧

    遍地暧昧

    奇葩情事。冷眼看三!一个有原则的,另类小三的故事!这是一曲婚姻的挽歌,还是小三的显影剂?这是妻子的教课书,还是丈夫的使用手册?是小三太美妙,还是男人太无耻?是外遇太灿烂,还是婚姻太软弱?为什么,小三能所向披靡,攻无不克,为什么男人在婚姻的围墙内左游右荡,身心不宁?为什么,妻子这个婚姻的守门员左冲右扑,小三这只球还是屡屡照进不误?所谓小三,姿色平平,自信满满,神经大条,她玩票玩弄玩耍玩味玩火。看她如何报复男人嘲讽婚姻,观情感百态各类妻子怎样捍卫婚姻抗击外遇!千帆过尽,沧桑阅遍,真爱汹涌,当命中注定之人悄然出现,她是否还能如鱼得水,掌控全局?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冷清暖阳

    冷清暖阳

    他说:十年后,我必娶你。他说:我要把你的一言一笑,都藏在心里。但是,“报,敌军已退,瘟疫已清,柳将军为国捐躯,我军已班师回朝。”她说:柳子清,我说过,若你敢负我,我便弃了你,你怎敢先走?
  • 列兵诸神

    列兵诸神

    好端端的上尉军官,怎么就变成新兵蛋子了,谁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你是谁?,系统?,还是试用版,老天爷,这是哪?
  • 错爱魅情

    错爱魅情

    卖花女与豪门少爷相遇到底是孽爱,还是情深?所谓的背叛,让他去报复那个为了钱而离开他的女子。她失去家庭,失去孩子,失去记忆,到最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失去的时候,只待浴火重生。让那些负他欠她伤害她的人,统统都付出代价吧。
  • 混沌王庭

    混沌王庭

    魔法与剑的战歌,光明与黑暗的和弦,奴隶与贵族的交锋。
  • 中国学生心理咨询

    中国学生心理咨询

    本书分析、解答了学生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经济社会遇到的诸多问题,对减缓压力、舒解疲劳有帮助。
  • 超级罪犯

    超级罪犯

    我是来自未来的超级罪犯,我只想体验一下正常人的生活,别惹我,别逼我犯罪,否则后果很严重。善我者,我善之,恶我者,我恶之……。友情提示:主角所处的世界是一个跟我们差不多的平行世界。
  • 别样帝国

    别样帝国

    别人穿越都是睡觉穿越,自杀穿越,但是我们的主角林韩更牛,过个马路都那穿越.......灵魂被来自未来的一个帝国系统带到了原始时代。不过好像,额怎么说呢,我们的主角林韩非常猥琐的大叫:“这下爽喽!看劳资筑城建国,后宫美女三千,享尽齐人之福,又是开国皇帝,再把亚洲统一随便爆打小RB,最后嘿嘿嘿(阴笑),殖民全世界.......”看林韩怎样建立起一个别样的帝国......
  • 愿时光能缓回忆不殇

    愿时光能缓回忆不殇

    人生里的零零碎碎,便是最美诗篇。我愿意用这零星的文字,为你描绘最美的人间山海。
  • 染指你的爱情

    染指你的爱情

    神王临柒在追捕美人的途中不幸身亡,重生为c国名为林亦优的‘男艺人’,还神奇的多了个技能——读心术。人前男装闯荡娱乐圈,人后女装撩遍美人。处于醋池中央的萧影帝,为了掐林亦优的桃花,不惜隐秘的揭她的马甲。结果,作死的让涌现的情敌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