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18600000042

第42章 我们都是幸存者(2)

反思到这个程度够不够呢?现在有一些生态学家提出来,这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认识到,人不是地球的主人。我看到有一个生态学家提出这么一个观点,他说人是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客人,是森林的客人,我把他的话扩展一下,人是整个地球的客人。其实你想一想,地球存在这么多亿年,中间只有一小段时间是有生命存在的,有生命存在的时间里也只有一小段是有人类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确实是地球的客人,而且做客的时间很短,只是来串一下门而已。既然是客人,就应该有教养,这样做客的时间还可以稍微长一点,如果没有教养,任意糟蹋地球,地球这个主人就随时可以把你赶走。自然科学预言了人类毁灭的必然性,总有一天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不再适合于人类生存,但那是在极其遥远的未来,怕只怕没到那个时候,人类自己就毁掉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取灭亡。

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我们的来源,所以征服自然这种口号是很荒唐的,人怎么能征服自己的来源呢?人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应该向我们眼中似乎比较原始落后的民族比如说藏族学习,一切有宗教信仰的虔诚的民族对于大自然都怀有这种敬畏之心。

有一件事给我印象至深。2002年我曾经到云南,当时云南省请了一些人去参加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县的活动。我们分成三队走云南,我那个队里有两位老登山运动员,我们从德庆去明永冰川,途经梅里雪山下的一个观景台。这座雪山始终没有人能够登顶,在登山运动员眼中是一座处女峰。1991年,中国和日本的登山队员联合起来有13个人一起登这座雪山,去后就再没有消息了。那天我们在观景台旁边停车,准备再出发的时候,那两个老运动员不见了,我就去找,发现他俩在一个小树林背后。那里有一个石碑,是为13个中日登山队员建的,那两个老运动员点燃了13支香烟,在祭遇难的13个中日登山队员。这个情景使我非常感动,但我同时也在想一个问题。在藏民眼中,梅里雪山是神山,神居住的地方,他们一步一磕头,转山要用一个月。我们可以想一想,他们的这种感情真的是迷信吗?相反,登山运动员们务必征服处女峰的那种激情真的是勇敢吗?

自然永远比人伟大。不管是在认识自然上,还是在改造自然上,人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自然有它不可触犯的秘密,各种宗教都把它叫作神,我们应该懂得尊重。人类不管创造了多么伟大的文明,始终是在自然的掌控之中,跳不出大自然这个如来佛的手掌。总之,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也不管是不是以宗教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这个生我们、养我们、可能也会毁灭我们的自然,对于这个作为我们的来源和归宿的自然,我们必须有敬畏之心。这种对自然的敬畏是信仰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鉴别一个人有没有信仰的试金石。

3.反思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这次震灾还促使我想一个问题。人类经受了这么多的灾难,遭遇了这么严重的伤亡,既然这样,那么说大自然也好,说造化也好,说神也好,对于人类到底是不是宠爱,是不是仁慈?人在宇宙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从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是自然万物中最优秀的存在物,是造化最钟爱的。这种观点在中西文化中都比较占主流。我们儒家就是这样看的,比如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也就是说,人因为有精神性的生活,有道德的禀赋,所以是自然界中最宝贵、最高贵的存在物。这基本上是儒家的共同看法。《礼运》中说:“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董仲舒说:“人之超然于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到了宋朝的邵雍,他明确地把人叫作“万物之灵”,如此说:“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

西方的主流看法也是这样的。从古希腊到近代,多数哲学家认为,人因为有理性,所以是最高的存在物。基督教则认为,人因为有灵魂,所以居于万物之上。《圣经》里说,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的。上帝造什么东西好像都比较随便,造人就不然,竟然用自己做了原型。上帝有没有形象?我们在《圣经》里是找不到的,不存在一个上帝的外形,它完全是灵,完全是精神性的存在。所以,所谓按照自己的形象,就是说上帝把人造得有灵魂,有精神性,这是人和万物不同的地方。进化论推翻了上帝创世和造人的说法,但是毕竟仍然把人看作地球上生命的最高形态,生物进化的顶端。

这个主流的观点当然有一定的道理。无论如何,在我们迄今所知的范围内,宇宙间只在地球上有生命,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物中只有人有精神属性。在整个宇宙间,除了地球上的人类以外,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有理性、有精神生活的存在物。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我们连生命的迹象都还没有真正地发现,虽然人们有很多猜测,比如说地球上的某些文明可能是外星人入侵留下的遗迹,外星球可能有甚至比人类更高级的存在物,但这仅仅是猜测,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从这一点来说,确实可以说造化最钟爱人,上帝把人造得最有水平,人在宇宙万物中处于最高的地位。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在自然万物中,人没有什么特殊的,也只是自然界里一种普通的存在物而已。在这次震灾中,人们经常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天地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稻草狗,用完就扔掉了,没有温情可言。大自然对万物一视同仁,万物包括人在内,造化弄万物也弄人,大自然对人不会有任何优待。这基本上是道家的观点,庄子也强调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他说人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小石子、小草木在大山里一样。

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大自然对任何物种都没有仁慈可言,曾经遍布地球的恐龙灭绝了,就是典型的例证。地球被行星撞击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着,人类说不定也会在某次大撞击中灭绝。即使没有遭到这个厄运,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就预言了人类灭亡的必然性,因为任何形成的事物都生也有灭,既有上升的过程也有下降的过程,这个规律对于地球和地球上的人类同样适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都谈到了人类终有一天会进入下降的过程。从整个宇宙过程来说,人类的存在实在是极其短暂的一个小插曲而已。想到这一点的话,真觉得挺没劲、挺虚无的。但是怎么办呢?如果这是事实,我们只好面对。其实这个道理跟个人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一趟不是也很短暂吗?最后不也是要走吗?可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活一天不是就要过好每一天吗?所有的价值和意义都是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人类也是一样,存在一天就要好好地过。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其实说的是不同的道理,应该结合起来看。在自然灾难的发生上,在有生也有灭的自然规律上,人和万物处于同样地位。但是,在精神属性的拥有上,人类的确高于万物。因此,人类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即使在宇宙中存在的时间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还不断遭遇灾难,仍然要活得真正像万物之灵,体现出最高存在物的尊严,而这种尊严的顶级体现恰恰就是勇敢地承受灾难,包括那个终极灾难——因为地球衰亡导致的人类末日。

4.对灾难的态度

接下来我想谈一个问题。我们承认地球上、自然界发生灾难的必然性,从总体上说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也许可以减轻它造成的损害,但是第一你不可能让灾难不发生,第二灾难发生后你不可能让它完全不造成损害,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灾难?我归纳了一下,大致可以有四种态度。

第一种是理智的态度。既然灾难是事实,躲避不了,那就只好受着,否则还能怎样?儒家就有这样一个观点,所谓尽人事而听天命。灾难属于天命,你只能顺从,在这个前提下,你可以尽人事。在减轻灾难的祸害上,人类不是无可作为的,可以提高预测的技术,做好防灾的准备,增强抗灾的能力。荀子有一句话,我印象至深,经常用它来勉励自己。他说:“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就是作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在自己能够支配的事情上你要努力,而对于老天所决定的事情,你就不要羡慕或者责怪了。其实道家也赞成听天命,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对于你无法支配、无法改变的事情,你以平静的心态把它当作命运接受下来,这说明你的品德高到了极点。

这种观点也是西方有些哲学家所主张的,尤其是古罗马时期的斯多葛派,强调要顺从自然,对于自然所规定的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你要平静地接受。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对于命运,你只能顺从,如果你硬要抗拒,被拖着走,那更难受。在斯多葛派哲学家看来,面对灾难拥有一颗平静的心,这是很大的成就。灾难发生不发生,这是你支配不了的,但是有一件事情你是能支配的,就是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灾难。如果你面对灾难做到不动心,仍然保持宁静的心情,那么这个宁静的心情是任何外界的力量都夺不走的,而且是唯一夺不走的东西,是你只要愿意就能够做到的。

事实上,一个人即使躲过了所有的灾难,最后总有一个灾难是你躲不过的,那就是死亡。人人都终有一死。斯多葛派哲学家特别强调,对于死亡要抱一种很平和的心情,因为死亡是最自然的事情,就好像一个旅人在旅馆里住了一夜以后第二天天亮要上路,一个演员演完了戏以后要谢幕,树上的果实成熟以后要掉下来,应该以这种非常平和的心情来接受死亡。一个人如果对于自己的死亡都能够想得开,能够平静地接受,那就什么样的灾难都奈何不了他了,大不了就是一死。所以,经常思考死亡问题,不畏惧死亡,可以使我们面对灾难有更从容的心态,有更强大的承受力。

第二种态度我称它为伦理的态度,就是肯定苦难的精神价值。对于灾难、苦难,不只是顺从它的问题,还要通过它来获得精神上的提升。一方面,苦难可以让人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我刚才提到的塞涅卡就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如果总是走运,没有经历过苦难,这样的人实际上就丧失了对生活的另一半的认识,这样的人是比较浅薄的。另一方面,苦难具有提升人的道德的价值。也是塞涅卡说的:灾难是美德的机会,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承受了什么,而是你怎么承受的。灾难考验人,因此也就提供了一个机会,为了经受住考验,你必须提高自己。肯定苦难的伦理价值,也是一些文学家的观点,最突出的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他说:“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他的意思是说,承受大苦难需要人格上的伟大。这有点像我们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也”那一番话,不过孟子强调的是大苦难与伟大使命的联系。

关于苦难的精神意义,我觉得讲得特别好的是一个叫弗兰克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是犹太人,弗兰克被关进了奥斯威新集中营。我们都知道,进了奥斯威新基本上是死路一条,事实上他的妻子、孩子、父母都在那个集中营死去了。他说他观察到,如果一个人在那种境况里看不到苦难有任何意义的话,这样的人很容易垮掉。遭受着种种不人道的折磨,同伴们不断地被送进煤气室里处死,看不到任何生还的希望,面对这样的苦难,人生还有没有意义?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弗兰克说,当时他有一个信念,就是以尊严的方式承受人生中这最后的苦难,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这最后的苦难本身好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只是酷刑和死亡,但是,你是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还是以没有尊严的方式承受,却是完全不同的。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这本身就是意义,证明了你仍然拥有精神自由,无论多么大的苦难也不能剥夺你的这个自由。同样道理,在自然灾难面前,在地震面前,人没有拒绝的自由,但是人仍然拥有一种精神自由,就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来承受这个灾难。

其实佛教也很看重苦难的精神价值,不过强调的不是伦理价值,而是启发人生觉悟的价值。佛教有四谛说,苦、集、灭、道,谛的含义是真理,苦是第一个真理。因为有了苦难,所以要思考它的原因,集的含义是苦难的原因,找到了原因,就要从源头上消灭苦难,道是解脱苦难的办法,就是觉悟和修行。所以,苦难是觉悟的开端。

第三种是审美的态度。在中国哲学里,庄子是一个代表。前面说过,在庄子看来,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是很渺小的,就好像是一石一木在大山中,但是他认为,人可以靠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来超越这个渺小,超越人作为自然物所受的限制。他讲齐生死,讲逍遥游,倡导与造物者游、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样一种境界,把小我化入到宇宙的大我中去,进入了这个境界,你的小我所遭受的限制和苦难就都不在话下了。

在西方哲学里,尼采可以算是审美态度的一个代表。他也认为,大自然对生命丝毫不仁慈,不怜悯,不断地创造出个体生命又不断地把它们毁灭掉,对于个体生命来说,人生本质上是痛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酒神精神,基本意思是要摆脱个体生命的眼光,站在宇宙大我的立场上来看生命现象。这样你就会感觉到,大自然在那里不断地创造又毁灭,就像艺术家在创造和毁灭自己的作品一样,是在玩审美的游戏。你领悟到了宇宙这个大艺术家的创造的快感,其中也包括毁灭掉个体生命的快感,你就超越作为个体生命的那种痛苦了。他的这个思路和庄子有共同之处,就是超越个体生命,把小我化入大我,不同的是庄子偏于静,强调无为,他偏于动,强调创造。

尼采还有一个说法,叫作悲剧精神,是和悲观主义相对立的。悲观主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悲剧精神也承认这一点,所以人生是一个悲剧,但是它并不因此否定人生,而是强调要把这个悲剧演好,把本无意义的人生活出一种意义来。在后期,尼采又提出积极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积极的虚无主义也承认这一点,但强调敢于把人生的无意义承受下来,这本身证明了人的伟大。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追求到最后发现人生本无意义,那就直面这个事实,不去寻求虚幻的安慰,这本身就很了不起。尼采还曾设想,人类在面临末日的时候,不应该是一片哭喊声,而应该是以高贵的态度面对。尼采所倡导的人生始终有一种悲壮的色彩,实质上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同类推荐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集结了国内政治哲学界的顶尖学者,摆脱传统的意识形态束缚,克服哲学史教材化的通病,用大论文的方式深入剖析以赛亚·伯林、列奥·施特劳斯、卡尔·施米特、约翰·罗尔斯、尤尔根·哈贝马斯等20世纪著名政治哲学家或者思想流派的观念,在精神源头和哲学根基处重新审视和考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动机资源,辨析西方现代性的动力与不足、优势及缺憾。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判断、推理、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论证与反驳等。
热门推荐
  • 最晚遇见你

    最晚遇见你

    永远太远,未来太长。我需要一个信念,就像挂在丧失头顶的血肉,支撑着前行。
  • 英雄联盟之荣耀世界

    英雄联盟之荣耀世界

    召唤归来的路,慢慢冰封的迷雾。幽暗的魔鬼低诉,草丛里是谁在哭。隔墙悄悄的埋伏,是猎人也会是猎物。谁追谁的脚步,闯过整个峡谷。纳什在默默祝福,蜥蜴长者的buff。掠夺者揭开夜幕,小丑华丽的舞步。对输赢不屑一顾,全比的是手速!
  • 爱情来过,就不曾离开

    爱情来过,就不曾离开

    卫晓茗以为,爱情,随着她的不告而别,就此离开。可是,萧琰给她的爱情,从不曾离开。
  • 嫁给谁都幸福

    嫁给谁都幸福

    放弃找个完美情人,接受“及格先生”无论如何,用力、用力、用全力来爱自己,当婚姻变成“众人之事”,要学会沟通,加点温柔,.如果感情世界变得太拥挤,要记得:保持冷静、运用理智幸福人生,除了努力进攻,还要小心防守,不要随意犯规。
  • 反派好冷

    反派好冷

    颜兮因为救一个小孩而不幸死亡。她并不想复活,因为她是个孤儿,没有父母。她变得薄情。她向往美的东西,是个吃货
  • 三世仙狐恋

    三世仙狐恋

    她,仙狐一族却由于人类的贪婪与自私仙狐一族后人寥寥无几年幼的她被猎人所伤他救了她从此展开了三世情缘----------------------------------既然是在漓林遇见的你我便唤你阿漓吧
  • 路过斗罗的骑士

    路过斗罗的骑士

    一个正在看斗罗的宅男,穿越到了斗罗大陆,什么我到了斗罗大陆?武魂居然是变身器,还被人追杀,这是什么节奏啊?既然来了,那你们就给我记好了,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假面骑士
  • 诸天万界不死装逼系统

    诸天万界不死装逼系统

    肖宇穿越以后被两个系统同时附身,并且完美继承了穿越前玩过的所以游戏账号里的一切,斗罗:唐昊这小子命不错啊,遇到我你可是赚了,超神学院:卡尔,来,我今天叫你看看你追求的宇宙之外的强者,我打!!,一人之下:……斗破苍穹:……
  • 重塑大明

    重塑大明

    人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李保国老爷子去世了,却转世投胎到万历四十八年,天启元年出生在沂州府。别人都是重生、夺舍、穿越,李老爷子倒赶了个时髦,竟然带着记忆轮回转世!咋就很别人不一样呢?剃发易服当奴才?咋可能!当个裱糊匠还是重新来过?且看李老爷子凭着前世一辈子经验,搂钱,搂名,搞科技,开农场,造巨舰,建新军……以幼小身躯撑起整个民族!新人新书十二时辰摆破碗求收藏求票票,貌似老前辈都是这样哭求的……
  • 花朝集

    花朝集

    有人宠冠六宫,有人冷宫长叹,来倾听后宫百花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