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18600000003

第3章 青年与幸福(2)

我就强调一点,就是要把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的欲望区分开来,这是两回事。其实,中国的道家是很懂这个道理的,主张保护好生命的真实的、完整的本性,不可用物质欲望去戕害它。古希腊的哲学家也认为,生命的快乐基本上是不依赖于物质的。这可以说是哲学家们的共识。我们现在太看重物质的东西了,所以我说,你应该静下心来,听一听你生命的声音,听一听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二、精神的快乐

下面我讲幸福的第二个方面:精神的快乐。人不但应该享受生命,而且人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人是有精神属性的,人应该享受自己的精神属性,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能力的生长和发展,是人生幸福更加重要的源泉和方面。

那么,人有哪些精神需要,有些什么样的精神能力呢?我套用柏拉图的一个分类,不过可能跟他的原意不太一样。我们可以把人的精神能力、精神属性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智,智力,理性,人有思考的能力;第二是情,情感,人有感受的能力;第三是意,意志,人有实践的能力,能够支配自己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指人有道德和信仰上的追求。和三种能力相对应,智追求的是真,情追求的是美,意追求的是善。

1.智力活动的快乐

我先讲第一点。人的精神快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智力活动的快乐,通俗地说,就是动脑筋的快乐。这一点对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在学校里智育是主要任务,占据了最多的时间。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好奇心,人有理性,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理性一旦发动,就会产生好奇心。另一个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对事物感到好奇,发生了兴趣,就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探究它的谜底。一个人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又善于独立思考,他就能充分地享受智力活动的快乐。

大科学家就是如此。爱因斯坦是怎么走上科学道路的?他自己回忆,他最早对科学发生兴趣是在五岁的时候,他爸爸送给他一个指南针,他看见里面的针自己会转,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就觉得非常神奇。当时他的感觉是:事物内部藏着一个秘密,等着我去把它找出来。这正是一种科学探索的心情。事物内部藏着一个秘密——这是怎样的诱惑!把它找出来——这是怎样的成就感!前者是好奇心,后者是独立思考,这两者都给人以莫大的快乐。一个人始终保持这样一种心情,他不成为一个科学家才怪呢。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神圣的好奇心是一棵非常脆弱的嫩苗,很容易被扼杀掉。科学家是什么人?就是好奇心没有被扼杀掉的人,他们是幸存者。

好奇心之所以容易被扼杀掉,最大的敌人是功利心。我觉得在中国这个问题挺严重的,我们总是把精神价值看得很空,好像必须落实到物质的价值,否则就不承认它有价值。智力活动本身就是快乐,探索世界的秘密本身就有价值,我们对这样的观点是陌生的。实际上这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怎么看精神和肉体的关系。精神和肉体,哪个是目的,哪个是手段?人的精神能力,在这里是理性、智力,它的价值仅仅是为肉体服务吗?当然,无论个人还是人类,肉体的生存是前提,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满足生存的需要上,智力好像更是肉体生存的手段。但是,一旦生存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智力活动仍然只是手段吗?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否应该逐渐上升到主要地位,我们是否应该逐渐把主要精力用在精神需要的满足上了呢?因为从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看,应该说肉体只是手段,精神才是目的。我们动脑筋,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只是因为动脑筋本身让我们感到快乐,智力的运用和真理的探究本身让我们感到快乐,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中,我们岂不更像是万物之灵?事实上,人类也好,个人也好,越是能够从精神活动本身中获得快乐,就的确是处在人性的一个更高的阶段上。

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具体到学习上,作为一个学生来说,看一个学生在智育上是不是过关,智力素质好不好,我就看两条。第一条,你有没有快乐学习的能力。学习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本来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第二条,你有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大学生,你一个是要对知识有兴趣,另一个是你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东西最有兴趣,然后你就根据你的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大学生不应该是跟着老师走的人,要具备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大学期间的学习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爱上学习,另一个是学会自学。有了这两条,你就获得了一笔终身的财富。因为大学期间的学习,学生阶段的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开端,你要真正在知识上大有作为,做出成就,那你是一辈子要学习的,以后就靠你自己了。我认为一个人在受过大学教育以后,应该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什么是知识分子?就是热爱智力生活的人,养成了智力活动习惯的人。你品尝到了智力活动的快乐,养成了智力活动的习惯,一辈子也改不掉了,不让你从事智力活动你就难受,这就叫知识分子。如果你离开学校后就仅仅是去谋生了,你对智力活动再也不感兴趣了,那你就真的是白受了教育,你没有成为知识分子。

当然,从我们现在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来看,要让孩子们、学生们成为热爱智力活动的人,实在是太困难了。基本上这个体制起了相反的作用,让你讨厌智力活动。其实也不是讨厌智力活动,因为你还没有真正品尝过智力活动的快乐,你从事的很多活动根本不是智力活动,那些为考试做的死记硬背不是智力活动,你跟智力活动还没有沾边,还没有把你引入到智力活动里面去,问题在这里。结果你就这样从大学毕业了,由于在学校里就没有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走上社会以后,在择业的时候,你也就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只有薪金之类的外在标准,这真是很可悲的。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真兴趣,是永远不可能活得有意思的。

在我看来,学习不快乐,把学习变成折磨,仅此一点,就已经是教育的最大失败。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受这个折磨,上了一天学,回家还必须做大量枯燥的作业,天天上床时都筋疲力尽,其用途只是应付考试,对真正的智力开发毫无益处。到了初中,尤其高中,折磨越来越甚,简直是虐待了。我认识一个中学校长,他任职的学校是当地最好的中学,所谓高考名校吧,升学率最高,反正高官大款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那里去。那次我去那个城市做一个讲座,他听说了,就一定要请我吃饭。在饭店,他见我的第一面就说:周老师,我们这些人都是历史的罪人,我们将来是要受审判的。据他说,他这个学校考上清华、北大的多了,考上北师大算差的。怎么做到的?全封闭管理,两周休息一天。在应试体制下,不这样做,他的学校就会出局。他自己的孩子也在这个学校上高中,毕业那一天,他请孩子吃饭,流着泪说:你的生活从今天才真正开始。是啊,原来过的不是生活,不是人的生活!

你们也都受过这种苦,中国的教育,你们都是直接受害者,从初中、高中过来,就好像从炼狱里过来。现在过了高考关,进了大学,好像进到了天堂,可以松一口气了。大学比中学好得多,多少有一点自由了,但还是很可怜的,是吧?在大学做讲座时,有些学生让我题词,我就题两句话:做学习的主人,向教育争自由。现在大学的问题是急功近利,你要清醒,把弊端对你的损害减小到最低限度。几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你要珍惜,自己好好想一想,这几年怎么学,自己有一个计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这是我讲的精神快乐的第一点:智力活动的快乐。其实,幸福观和人生观是统一的,从幸福观的角度讲,是智力活动的快乐,从怎么做人的角度讲,就是要有一个自由的头脑,把上帝赋予你的理性能力的价值实现出来。

2.情感体验的快乐

第二点讲一讲情感体验的快乐。我这里讲的情感是广义的,指人的感受能力。人不光有智力,也就是认识能力,还有感受能力。如果说认识能力主要是面向世界的,那么,感受能力主要是面向人生的。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两者难以分开,我们在认识世界时也在感受,我们在感受人生时也在认识。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无论是在认识外部事物的过程中,还是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你的感情是参与的,你有顺心的时候,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有些人你喜欢,有些人你讨厌,你会快乐或者痛苦。人带着感情生活,有好恶,有喜怒哀乐,在我看来这都是财富。不是说只有快乐才是财富,你遇到了讨厌的人,倒霉的事,就完全是损失了。如果说心灵是一本账簿,那么,对于这本账簿来说,没有支出,全是收入。

在生活中,我也跟大家一样,常有情感的波动。我会遇到我特别讨厌的人,那时候真是很愤怒,世界上怎么有这样的人,干这样的事,觉得无法忍受。可是,世界上有不义的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你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你也很难靠你个人的力量改变这种人,而你又不屑和他在同一个层面上较量。怎么办呢?我就翻开日记,把这种人的嘴脸描绘一通,作一番分析,这样心里就好过多了(笑声)。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是从使我纠结的具体事情中跳出来了,我的心就平静了,我比他站得高许多,是在他的上面观察他、分析他。我把自己当作一个认识者,把他当作认识的对象,当作一个标本,来解剖人性,认识社会,这样就把一个不快的经历变成了我的财富。

我很早就有这样一种意识,就是要把我的外部经历转化成内在的财富。怎么转化呢?主要就通过写日记。纯粹外部的经历,你是留不住的,但是你是带着感情去经历的,内心会有感受,你要珍惜这种内心的感受,不让它轻易流逝,这样也就是以某种方式留住了你的经历。很多人生活一天天过下来,从小到大,过一天少一天,什么也没留住,我就说,你是把你的日子都消费掉了,这太可惜了。

经常有人问我:周老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我说惭愧,比韩寒、郭敬明差远了。我的第一本所谓成名之作是《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那是1986年出版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四十一岁了。(骚动)我现在多大了,你们知道吗?(笑声)我1945年生,现在六十三岁。不像吧?我自己也觉得不像。(掌声)我写过一段话,意思是一想到我的年龄,我就觉得这是岁月加在我身上的一个污点。我不该是这么大岁数啊。言归正传,别人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我总说是从五岁开始的。我五岁上小学一年级,会写字了,就自发地开始写日记了。一开始挺幼稚的,我爸爸经常带我到他的同事、朋友家玩,主人就会拿一点好吃的东西给我吃,无非是饼干、点心之类,那时候困难,吃到这些东西不容易。我就想:今天吃了,明天忘了,不就白吃了吗?(笑声)不行,我要把它记下来。我自己做了一个小本子,哪天吃了什么,就记下来,然后翻开来看看,心里放心了,觉得没有白吃,都留下了。后来回顾,我发现是这样的:我已经意识到我的外部生活是会流逝的,我一定要用某种方式把它留住。通过写日记,我的确留住了我生活中很多好的滋味,当然这好的滋味就不仅仅是点心了,而是人生中的许多感受。从小学到中学,尤其上了高中以后,我非常认真地写日记,每一天都要写好几页,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大学四年级。四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不敢写了,抄家成风,好些学生的日记被抄出来,写成大字报公布,把学生揪到大字报前面斗,北大当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不但不敢写,我还把以前的日记都烧掉了,到二十一岁为止,满满的一箱啊。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好友郭世英的去世,我仿佛要用我的全部过去为他殉葬。后来我无数次为此痛哭,觉得我的童年和青春岁月永远丢失了,那些日子白过了。当然,其实没有白过,日记也没有白写,因为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和没有这个习惯的人的生活状态是不一样的。在生活的过程中,我的灵魂是醒着的,我在品味哪些经历对我是有意义的。我觉得自己好像有了一双内在的眼睛,我不但在用外在的眼睛看,我灵魂中的眼睛也是睁着的。

同类推荐
  • 未读哲学小经典·苏格拉底之死

    未读哲学小经典·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哲学的分水岭,也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本书收选的三篇柏拉图对话:“申辩篇”“克里同篇”和“斐多篇”——分别记述了苏格拉底在审判时、入狱后和服刑前的经历。这三篇完整地展现了甘为信仰和真理献身的苏格拉底对自我、对人生价值、对生命和灵魂的看法,让我们在领略他光辉独具的人格与思想魅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到古希腊人是如何将哲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尼采曾以“炸药”自喻,是“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抗的‘狄奥尼索斯’”,也是进入本世纪才大放光芒的哲学家和诗人。尼采以第一人称的自问自答,在生平第一部自传和绝笔之作中,逐一点评了自己的代表作,对“尼采”如何成为“尼采”,做出了权威的诠释。这是一部以思想为核心的自传,也是阅读尼采其他著作,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书,为尼采的其他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本书属于让人从书中走出来时会脱胎换骨的那一种。皮埃尔·阿多的所有作品皆属于这种类型,无论书里谈论的是马克·奥勒留或普罗提诺、斯多葛派或神秘主义,总是带着永远清澈的博学。这些著作表明,对古代人而言,哲学不是体系的建构,而是生活的选择,是在探寻智慧道路上的一种修炼。在这部对话录里,我们将发现一个令人钦佩的博学的学者,他的作品滋养了众多思想家,在他时而讽刺、时而如格言般的判断里我们将发现一个隐秘、腼腆、朴素的人。跟随皮埃尔·阿多,我们将领会到如何阅读和诠释古代的智慧,为什么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尤其是马克·奥勒留的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做哲学,即学习面向死亡”,要学会“活在此刻,犹如最后一次也是初次看到世界一样”。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热门推荐
  • 风一般的夏天

    风一般的夏天

    凌萍萍这辈子都想不到遇见风凌然是她终其一生的劫数,也是她终其一生的幸运
  • 重生之后我在乱世血战

    重生之后我在乱世血战

    岳千守重生前一没胆量,二没武力,三没权势,乱世中卑微到不行的跑龙套,家里的女人们(亲人!)牺牲自己来让他存活。好不容易要活过乱世,却因自己的一己私欲,为了守护心目中白月光的心仪之人,惨烈而死。重活一世,男主光环加身,自此跑龙套咸鱼翻身,身拥末世系统,自带异能,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小媳妇。他一心只求心目中的白月光,舍弃了自己的小媳妇,到最后得了江山失了美人,回不到过去。记住虐恋!虐恋!虐恋!虐身虐心,顺便支持下千缘另一本书《开挂农女拐邪王》
  • 朱颜祸

    朱颜祸

    杨颖是个好姑娘、信佛从不杀生、吃肉也只吃死了的动物、十五是个好孩子,跟着杨颖的领导,坚信跟杨颖有肉吃!老八是个好孩子,陪着杨颖闹腾,坚信杨颖的话都是对的,若是错了请看前一句的政策。萧寒斐是个坏孩子,他是上帝派来的大魔王,以收服杨颖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行动,奈何玩着玩着把自己的心给玩到对方手里了~————————————————————隋唐背景,正剧皮,偶尔吐槽无压力的欢脱文,我说我会虐你相信吗!
  • 腋门

    腋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在阳光下晾晒

    在阳光下晾晒

    小说通过描写乡下青年秦林离家出走,混迹大都市打工谋生的故事为主线,给读者展示了都市生活的繁荣、多彩,同时也将都市生活的危机、陷阱等的另一面也暴露在读者眼前。作品将都市的阴暗、男人泛滥的激情、女人潮湿的心统统放在阳光下晾晒,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 如果青梅可以逐马

    如果青梅可以逐马

    林夏和周天是小时候一起洗过澡的交情,小时候好得很不得能成为一个人,长大后,却渐行渐远,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距离开始产生了。因为一纸契约,两个人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从异界偷灵气

    从异界偷灵气

    送外卖被砸头,穿越异界,老爹是一国首富,我是混吃等死呢还是勇猛精进修仙入道呢?进入修炼之门,一路勇猛精进,正当志得意满的王天财坐上天帝之位,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被人告知天帝是个坑,你要不帮助世界灵气重归,走上和谐发展之路当心小命难保。修仙并不是逆天而为,成仙之人需得大功德大智慧,只有魔头才逆天而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凌花落

    凌花落

    以及看见镜子里的少年残像,一张写满愤怒,布满菱角的不屈的脸,眼角有细碎泪痕,却无法活得丰盛。距离快乐,人群,时间都太远。十七岁的时候,她感觉走完了自己的大半生。那是太过于交付爱所要付出的代价。心里有太多感情需要交付,可极少得到过回报,以及任何回音。仍然迈着步子,向前挺进,不怕伤害,勇往直前。直到心里最后的底线落空,感情放任无所归处。直到整个人虚脱,只留下一个空空的壳。那里花开甚好,可只是花开,并无任何其他的东西。她在黑夜之中突然找到了它。那只是无爱的花。却也是最美的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