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18600000028

第28章 思考死亡(2)

以前我有一个误解,以为佛教中也有灵魂一说,它是轮回的主体,一位高僧纠正了我的这个看法。按照佛教中唯识学的说法,生命流转的载体是一种心识,就是叫做阿赖耶识的第八识,因为它不是主体,所以不是灵魂。佛教是否认有主体的,每个生命并没有一个作为它的主体或者说实体的所谓“我”,而只是因缘的凑合,因缘一散,这个现世的生命就结束了。“无我”是佛教最重要的原理,让你看破你如此看重的“我”的虚幻,破除我执,没有了我执,就不会有生死的迷惑了。但是,佛教并不认为现世的生命结束后,生命的流转也结束了,因为那个心识还在,它会通过投胎而承载新的生命,这就是轮回。轮回意味着心识仍在迷惑之中,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断轮回,彻底摆脱生死的迷惑。唯识学是佛教中最难学的理论,我觉得其中很可能隐藏着彻底解决生死问题的正确路径。

在佛教看来,解决生死问题要靠智慧,彻悟人生的道理,但不能只靠智慧,在慧之外还要有戒和定,通过修行和实证体验使悟到的人生道理化为血肉,化为本能。在这一点上,佛教和哲学又有所区别。不同流派的佛教都有一套针对死亡的修炼方法,让你在死亡来临时容易和肉体分离,走上往生的路。我有一点不太明白,有一个东西能够和肉体分离,在肉体死亡以后继续存在,这个东西不就是灵魂吗?我想,佛教否认它是灵魂,用意应该是彻底破除我执,实际上是告诉你,那个在死后继续存在的东西也不是“我”,而只是因为迷惑而没有消散的一缕意识。

和佛教相反,基督教承认主体、实体意义上的灵魂,这个灵魂是永远不会死的,肉体死亡以后,灵魂就回到了天国,回到了主的身边。和佛教相比,这个思路简单得多,只要你相信,见效也快得多。事实上,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那些真正信基督的人,他们面对死亡时的确比较平静。临死的时候,是相信死后的永生,还是认为死是彻底的毁灭,心态当然会大不一样。不过,对于灵魂不死,不是想相信就能相信的。有些人可能有某种特殊的体验,得到了某种启示,就对此坚定不移。有些人入了教,通过灌输和熏染,可能也相信,起码劝说自己相信。但是,多数人没有这些经历,就很难真的相信了,因为这个事情是超越我们的经验的,我们活着时无法知道死后的情形。那么,应该怎么来看这个问题呢?

我介绍大家看杨绛不久前出版的一本书,书名叫《走到人生边上》。我太太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所以我先读到了书稿,写了一篇评论,老太太看后说了两个字:“知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老太太96岁了,书的开头就说,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上的边上了,意思是再往前就要掉下去了。在这个时候,我朝后看看,看我这一生到底有什么价值,又朝前看看,看前面等着我的是什么。前面等着我的当然是死,但死到底是什么?人死后就是什么也没有了吗?她说她带着这个问题去问了很多人,他们都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是艺术家、作家、学者、科学家等等,他们都比她年轻,她称他们为聪明的年轻人,但是说年轻也不年轻了,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都告诉她,人死了就是没有了,人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她说,我就纳闷了,他们怎么知道的呢?意思大约是他们又没有死过,凭什么这样自信地断定。要说人死后变成鬼,还有人比如她的亲戚说亲眼见过死去的人的鬼魂,有少数人的经验可以证明,但是你说什么都没有了,你怎么证明呢?最后她说,对于人死后还有没有灵魂,我一点经验也没有,所以仍然不明白。

我很欣赏老太太的这个态度,这个态度就是存疑,因为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所以不肯定也不否定,至少应该保留那种可能性吧。有人研究濒死体验,就是人死了又活过来了,请他们谈濒死状态中的感受,发现很相似。在那段时间里,都是感到灵魂离开了肉体,能够看到在场的人围着你的尸体,在哭或者在抢救。然后,这些都模糊了,感到进入了一个隧道,隧道前面是光明,靠近隧道的出口,会看见已死去的亲人朋友。这么相似的体验,说明灵魂和肉体很可能是两回事,肉体死后灵魂还在,会有一个去处。

我们这个民族受唯物论教育的时间太长了,往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相信,才认为是事实,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一概不相信,等于不存在。杨绛说得好:真善美不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吗,不就是自己心里明白吗?我觉得中国人是有这个传统的,眼见为实,只相信看得见的,所以把肉体看得很重,轻视灵魂。中国本土的宗教只有道教,其实是方术,够不上宗教的水平,追求肉体不死,所以就炼丹、练功,要成仙,搞这一套。中国人重肉体,西方人重灵魂,从建筑上也可以看出来。欧洲最发达的建筑是什么?是教堂。一座大教堂,一代代人不断建,几百年才建成,非常宏伟。我们去欧洲参观,看教堂是一个主要节目。教堂是干什么的?就是安顿灵魂的。中国当然也有庙宇,但工程最浩大的建筑是什么?是陵墓,皇帝的陵墓,诸侯达官的陵墓。陵墓的格局基本上是把你生前的生活搬到地下去,死后还要过世俗的生活。在欧洲是找不到帝王的陵墓的,路易十四,法国最伟大的君主,生前也讲究奢侈的生活,凡尔赛宫是他盖的,很辉煌,可是你是找不到他的陵墓的,无非是葬在某个教堂的某个角落里,因为他们相信灵魂已经升天,不需要那些排场。

所以,对于灵魂不死,你能相信最好,如果不能相信,也不要否定,恰当的态度是存疑,而且不妨从存疑再朝前走一步,宁信其有,宁可相信灵魂是不死的。这有什么好处呢?不仅仅是能够平静地面对死,而且对生也是有好处的。你相信灵魂比肉体更本质、更长久,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把重心放在灵魂上,来锻炼、提高、丰富自己的灵魂,注重精神生活,不太在乎物质享受,这样你的人生会有更高的境界和格调。

其实,那些相信灵魂的哲学家也是抱着这个宁信其有的态度的。比如柏拉图,他说灵魂来自并且要回到一个永恒的世界,他称之为理念世界,然后他就说这个信仰实际上是一种冒险,但这个险值得冒。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得更到位,他说相信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其实是一种赌博,但是我宁可把赌注下在上帝存在这一边,如果我赌赢了,就赢得了一切,如果赌输了,结果无非是和把赌注下在上帝不存在的人一样罢了。哲学家是很理性的,重视根据,上帝存在这件事无法证明,所以即使相信也会心存怀疑,但同时即使心存怀疑也宁可相信,因为他们觉得,按照上帝存在、灵魂不死这样一个前提来生活,人生会更有精神性,更有品格,更有意义,我觉得这是对的。

三、思考的意义

思考死亡问题,不一定会有一个结论。比如我,我承认到现在我还不能得出一个结论,还有许多困惑。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就是说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想通,好像很徒劳,但这是有意义的徒劳。我觉得通过经常思考死亡问题,起码有两点收获,一个是让我们对人生更进取,另一个是更超脱。

思考死亡未必就会使人变得悲观,其实也可以使人活得更积极、更进取。人终有一死,生命是有尽头的,你不可能无限地活下去,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常常会被我们忘记。陷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一种错觉,好像可以无限期地活下去似的。当然这种错觉也需要,否则我们不可能活得开心。但是,总是活在这种错觉里,就未免糊涂了,就会不知珍惜人生有限的光阴。我经常说,人生最根本的责任心是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个人生,如果虚度了,没有人能够安慰你,说什么都是空的。所以,想到这一点的话,你就不能糊里糊涂地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个说法,叫作先行到死中去,向死而生,就是从你必有的死出发,回过头来筹划你的生,让你有限的生命活出最大的意义。用我们的说法,叫作置之死地而后生,不过我这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用这句话,不是在事实上已被置于死地,而是在思考中把自己放在死亡来临的时刻,然后回过头来看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才是最好的,才真正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你真能这么想,就会明白,跟着时尚走,跟着习俗走,真是对不起你的生命啊。我觉得现在真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实在不多,很多人是盲目地生活着,完全受外界环境的支配。包括你们现在上学,你一定要从自己的整个人生出发来考虑,怎样度过学生阶段对于整个人生才是有价值的,能够为有意义的人生打下一个基础的。如果只是为了拿一个文凭,只是为了就业,你就已经是在浪费你的人生了,人生浪费不起啊。

思考死亡问题,不但能使我们更进取,对人生抱认真的态度,而且能使我们更超脱,与自己的人生拉开距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有两手,一手是执着、进取,另一手是超脱、淡定,不能光有一手没有另一手。光有执着、进取,这样的人貌似积极,实际上是很脆弱的,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很容易被打倒。

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有一本书叫《沉思录》,据说温家宝总理很喜欢,是他的床头书,看了不下一百遍。你们不妨看看这本书,它实际上是一本教人超脱的书。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帝国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常年在战马上度过,这本书其实是他的日记,想起来就写一段,都是在劝勉自己。基本上是两类内容,一类是督促自己要认真,把该做的事做好,另一类是开导自己要超脱,这类内容占主要篇幅。他经常对自己说,你看历史上以前有很多比你伟大的人,他们都上哪里去了?所以你何必在乎你的这些稍纵即逝的遭遇呢。

书中有一句话,他说一个人应该经常用终有一死者的眼光来看看事物。比如说,你为一件事情痛苦得要死要活,这时候你就想一想,曾经为同样的事情痛苦的人都上哪里去了?你就会觉得犯不着这么痛苦了。你和别人吵得你死我活,这时候你就想一想,一百年以后你在哪里,他在哪里,你就吵不下去了。当然,一个人如果永远用这样的眼光看问题,那就什么也别干了。但是我说我们有必要为自己保留这样的一种眼光,人生必定会有挫折,有的挫折可能极其严重、无法挽回,那个时候除了超脱别无他法,你就用得到这种眼光了,有了这种眼光,你其实会更坚强的。

我自己觉得,拥有这样一种超脱的眼光,是学哲学的一大好处。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是教给人一种分身术,把人分成两个我,一个是肉体的我,这个我在世界上生活、奋斗、痛苦、快乐,还有一个更高的理性的我,在他之上看他、指点他、关照他。这个更高的理性的我其实就是通过学哲学获得的一种超脱的眼光,能够站在宇宙的立场上看自己的人生遭遇。有了这种眼光,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不会把寿命看得太重要。用宇宙的眼光看,人活长活短都是一瞬间,早死晚死没有多大区别。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比阿斯说,我们应该能够随时安排我们的生命,既可以享高寿,也不要怕早夭。这种超然的心态,就是学哲学的一个收获。

同类推荐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自然辩证法新编

    自然辩证法新编

    本书在内容结构上,采取从观念、理论、方法到实践的逻辑,分为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方法、技术创新方法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6个层面。在具体写法上又将知识分层结构原理和方法贯彻始终,不仅使读者能够理解理论本身,还能够知晓理论形成的条件和根据,以及如何应用具体原理分析和认识科学、技术、经济及社会现实问题。另外,注重案例分析和关系分析也是本书的特点。关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案例分析更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 子这样曰过

    子这样曰过

    这是一本最通俗易懂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历数各朝各代思想的精华:这是一部最生动独特的当代价值观指南,教你如何思考,如何生活。
  • 《道德经》新释

    《道德经》新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漯……
  •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18至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作家古德温晚期重要的关于人生、政治、哲学见解的散文集,是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生哲理经过一生成熟思考后的思想结晶。本书从人的社会本源探讨了人的各种社会属性及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阐释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的人,除了极端情况,都有天生的才能,如果能够得到恰当的引导,都能够在他们最擅长的活动中表现出敏捷、灵巧、聪慧和敏锐。作者书中表达的遵循自然规律,实施因材施教的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先婚厚爱:靳先生情深手册

    先婚厚爱:靳先生情深手册

    嫁给他,是她唯一处心积虑过的自私,痴痴守着无爱冰冷的婚姻两年,受过敷衍,经过谎言,忍过屈辱。“沈言渺,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能让你死死守着这么虚伪恶心的婚姻?”靳承寒不止一次这般怒不可遏地吼过。每一次,她都将谎言出口成章,为了钱,为了虚荣,为了一切,就是不说为了爱情。婚姻的坟墓里,她失了尊严,最后……失了心。
  • 全能战力系统

    全能战力系统

    一盆花,一个系统。“美女?金钱?江山?不不不,咱现在啥没有,就穷的只剩这些了。“你的骑兵骑什么?马?来看看我的,我这马叫越野摩托。”“孔明空城弹古筝?兄弟们,钢琴提出来!”“什么?你的武器是长枪?对不起,我的也是枪,只不过叫手枪,步枪,冲锋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乱世之枫

    乱世之枫

    一本离奇古书,一块青铜面具,一个神秘的老头,离奇的死亡事件,层出不穷的古怪生物,主角该如何一步步揭开那些藏在黑暗深处的答案,破灭一个个诡计阴谋势力,主宰苍茫人生,拯救世人于水火中希望大家喜欢!QQ群:952635705
  • 卡耐基写给女人提升魅力的100个细节

    卡耐基写给女人提升魅力的100个细节

    这是为中国女性专门打造的“魅力圣经”,真正站在每一个中国女性的立场,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魅力女人。
  • 仙凡本道

    仙凡本道

    大千世界,浩瀚神州,任我驰骋。不是凭借修为,而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盛世婚宠:殷少盛宠妖娆妻

    盛世婚宠:殷少盛宠妖娆妻

    第一眼见到她惊艳了我整个时光—“宝贝,老公我上得了厅堂又上的了床”她为他放弃一切牺牲自我,他为她的恩剥夺了她的一切。如果我们的相爱就是一场预谋那我宁愿从来没遇见过你—六年后的相见早已物是人非“宝贝你偷了我的种,是不是该补偿我?”“补偿?怎么补偿?”“人债当然是—肉偿!”“殷大少你以为我还是以前那个跟在你屁股后面的可怜虫吗!”“当然不是,因为现在换我来跟你了”“…”
  • 总有人认为我是隐士高人

    总有人认为我是隐士高人

    穿到修真世界的陈平安,随身携带了一个二百五系统。原本以为可以靠着系统走上人生巅峰,却没想到这破系统不让他修仙,反而让他尽整些什么字啊画啊。天啊!这可是修真世界啊!要你这破系统何用!
  • 凤临

    凤临

    彪悍的人生废材的反攻强悍的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