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00300000002

第2章 婚姻篇(1)

1婚姻流变串珠

按照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书的阐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家庭婚姻的发展而言,大致可分为五种婚姻形态,即原始杂婚、血缘婚、多偶婚(普那路亚家族)、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

人类脱离动物界以后,成群地生活在一起,每一群大约有几十个人。当一群的人口发展多了,在一定地区里采集和打猎供养不够时,一部分人便分出来,迁移到可以获得食物较多的地方去,人类最初的这种集体,叫做"原始群"。在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杂乱的,没有什么限制。马克思说:"最古是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第10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男女两性本能中的杂乱性关系,历经了史前社会的漫长时期。

后来,人们渐渐发现,毫无限制的婚姻关系,会影响原始人群的健全发展,便逐渐改变了杂乱的婚姻。开始禁止不同辈之间发生婚姻关系,而只允许同辈人发生婚姻关系。姊妹和兄弟是一代,这一代既不准同上一代、也不准同下一代发生婚姻关系,但同一代的所有姊妹和兄弟之间仍可以发生婚姻关系。这是一种血缘群婚的制度。马克思指出:血缘婚"是以同胞兄弟和姊妹之间的结婚为基础的,随着婚姻制度的范围的扩大才逐渐把旁系兄弟姐妹包括在婚姻范围以内。在这种血缘家族制下,丈夫过着多妻生活,而妻子则过着多夫生活"。(同上书第18页)

"姊妹即是妻"是血缘婚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文献和少数民族口头文献中都有大量的实例。最有名的是伏羲和女娲的神话,说他们既是兄妹又是夫妻。纳西族史诗《创世纪》述说:"除了从忍利恩六兄弟,天下没有男的;除了从忍利恩六姊妹,天下没有女的。兄弟找不到妻子、找上自己的姊妹;姊妹找不到丈夫,找上自己的兄弟,兄弟姊妹成夫妇,兄弟姊妹相匹配。"马克思也曾说:"在原始社会,姊妹曾经是妻子,而这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36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

在长期的发展中,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没有血缘亲属的人们之间的通婚,后代在体力上和智力上都更加强健。这样,原始群的内部通婚逐渐受到禁止,而开始了不同群的男女之间的群婚,这样形成的家庭称为"普那路亚家庭"。在易洛魁人中,共夫的姐妹之间或共妻的兄弟之间,互称普那路亚(punalua),这是夏威夷语言,意思是"亲密的伙伴、朋友"。族外婚是使婚姻关系走向文明的一大进步,同时也是一场社会的巨大变革,这种排除了兄妹通婚的婚姻形式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繁衍健康下一代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在许多组男女互婚的情况下,通过自然竞争的长期过程,必然形成主夫和主妻,互相最爱,生活得最为和谐的一对,如此就逐渐排斥了其他诸妻或诸夫。由于只能到别的氏族里去找丈夫或妻子,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许多约束,过去容易获得的妻子,现在变得十分难求,不得不采取抢劫的方式或议婚购买女人的方式,或者用其他物资交换。女方婚事则由氏族内部的长辈亲属(尤其是母亲)负责安排。

氏族是在家族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家族则由本质上和氏族的成员相符合的一群人组成的。"因为氏族导致普那路亚集团范围的缩小,而终于使它完全绝迹。渐渐地,当氏族组织在古代社会开始占统治地位以后,对偶制家族便在普那路亚家族内发展起来了。当对偶制家族出现,普那路亚集团(多偶婚)开始消灭以后,妻子遂由购买和掠夺的方法获得。氏族在普那路亚集团中产生之后,却把它所由产生出来的那个组织破坏了。"(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第25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这种买来的或抢来的妻,一般只是一个,于是对偶婚便成为一夫一妻的前奏。

在对偶婚制下,女儿往往是父母的财产,在婚姻交换中,财产和新娘的价值是统一的。离婚时也全部带走。这种抢劫、斗争得来的妻子或是用财物换取、购买来的妻子只能是独占的,于是群婚形式的多偶婚逐渐消失。而在野蛮时期,奴隶社会由于通过战争手段掠获的妇女较多,敌对部落男子被大量杀戮以后,男女数量失衡,也同时出现专偶婚和一夫多妻的父权家庭。历史上许多婚俗反映出由群婚(多偶婚)向对偶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专偶婚,俗称一夫一妻制,是从对偶婚发展而来,说明它已经进入了父权制时代。"父权家族标志着人类发展的特殊时代,这时个别人的个性开始上升于氏族之上,而在早先却是湮没于氏族之中;这种家族的普遍影响强烈地要求建立一夫一妻制家庭。"(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第36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

2姐妹同嫁一人

《春秋》是鲁国史官按照鲁国的纪年编纂的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国大事的著作,后经左丘明之手,将《春秋》提纲式的叙述扩充成了一部充实、丰满、生动的历史巨著,名为《春秋左传》,简称《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春秋左氏传》里面,有关社会各方面的记载包罗万象,其中就有不少媵(yìng,指陪嫁或嫁)婚制度方面的记载。媵婚是古代的一种婚姻现象,指的是一家姐妹姑姪同嫁一夫。姐姐出嫁,妹妹陪嫁,或姑姑出嫁,姪女陪嫁等等。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

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晋献公时攻打骊戎,骊戎是个小地方,国君只是个男爵,于是把女儿骊姬许配给晋献公。骊姬被带回晋国后,生了儿子奚齐,骊姬的妹妹生了儿子卓子。骊姬很受宠爱,想方设法要让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于是设计害死了原来的太子申生。晋献公死后,奚齐继承国君,不料奚齐又被人杀死,卓子立为国君。卓子又被人杀掉。骨肉间的残杀,使晋国元气大伤。

骊姬和她的妹妹都嫁给了晋献公,这种姐妹同嫁一人,甚至姑姪同嫁一人的情况在《春秋左传》里有不少记载。

自从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女人也成为一种财产,统治者享有多妻的特权。《吕氏春秋·音初》:"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于塗山之阳。"夏代可能已存在一夫多妻的情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说:"同长姊结婚的男子,有权把她的一俟达到婚龄的一切妹妹也娶为妻子。"(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49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周易·归妹·初九》云:"归妹以娣。"归,表示嫁;妹,这里指少女;娣,女弟,妹妹。这是说以"娣"的身份嫁出这位少女,也就是小妹随姐姐出嫁。

春秋时期媵婚制度盛行,当时的诸侯娶某国之女为妻,女方的姪(兄弟之女)和娣(妹妹)要随嫁;此外还有两个女方的同姓国也要送女儿随嫁,也是姪娣相从。这些随正妻出嫁之女通称为"媵"。她们与正妻有亲属关系,关系较为密切,这种由原始的对偶婚发展而来的陪嫁之风,大约到了战国后期之后,才渐渐停止。

春秋时期的媵婚制度表示了人们希望多子多育的状况,当然也是统治者的一种特权。汉班固的《白虎通义·嫁娶》云:"天子诸侯一娶九女何,重国广继嗣也。"人人都想儿孙满堂,但如果不是国君,不是诸侯,那情况也就有所不同了。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仪礼·昏义》),等等。先秦时期人们妻妾的数目是,天子有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诸侯一妻九女;大夫一妻二妾有姪娣;士则一妻一妾不备姪娣;庶人则只有一妻。

"妾"的本义是女奴、婢女,与"臣"相对,"臣"指俘虏、男奴隶,《礼记·内则》说,妻是具备婚礼明媒正娶的,纳妾则不必拘泥,实际上妾多半是买来的,或是仆人之女,或是战争中的俘获者,或是别人赠送的,故而妾的身份地位较低,战国以后,媵婚就逐渐消失了,而纳妾现象则一直延续下来,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

3"中春之月,令會男女"

这是《周礼·春官·媒氏》的一句话。《周礼》是儒家经典中的"三礼"之一,《周礼》也叫做《周官》《周官经》,本书详细介绍了先秦的设官制度,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六大部类。在"地官司徒"一类,有"媒氏"一职,其职守是"掌万民之判",这个"判"的意思是"半",男女各自为半,男女双方都是对方的那一半,媒氏的职责就是负责适龄男女得以结合为夫妇,这里的适龄指的是成年男女,在古人看来,男子十六,女子十四身体即已发育成熟,就可以结婚成家,孩子出生三个月,就要登记在案,便于媒氏统一掌握,而男子年满三十、女子年满二十则就不能再拖延了。

为了让男女早为婚配,得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接触机会和条件,如早春二月,春光烂漫,让这些青年男女都到郊外踏青、游玩,在春风沐浴中,良辰美景,自然会激发男女青年顿生爱慕之意。如果此时彼此你情我愿,情投意合,就可以定下终身,结为夫妇。通常情况下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此时此刻,他们的结合是被允许和认可的。所谓"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奔"指私奔,指未经婚礼仪节而结为夫妇的情况。

古人生活观就是自然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人的一切活动都随着节候的变化而变化。古人认为,仲春时节,阴阳交替,这个时候成婚,正是顺应天时。所谓"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春日迟迟,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诗经·豳风·七月》)等正是这种情景的诗意表达。

《周礼》中的"媒氏"是官媒,媒氏本是一个纳入官方管理系统的政府职务,除了管理男女结为夫妇的婚前之事外,还要规定聘礼往来,以及负责调节婚后夫妇之间的矛盾等事宜。作为官媒的补充,民间从业者也不可或缺,因多由中年以上的妇女担任,故常称为媒婆,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撮合男女结合为夫妇。

在封建礼法的规定中,婚姻必须有媒人牵线,《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就像砍柴必须要用斧头一样,结婚没有媒人牵线是不成的,媒人是婚姻最后成功的必备条件。《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憨厚的小伙子跑来和姑娘相会,但姑娘一拖再拖,不是姑娘有什么别的想法,而是因为小伙子没请来好媒人。

《说文》:"媒,谋也,谋合二姓。"《说文》:"妁,酌也,斟酌二姓也。"媒妁就是为了促成男女婚事的成功。男女交合既是生理要求,更是种族繁衍的必需,处理得好,可以确保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反之,便是社会分裂的力量,所谓敬则能终,苟则易离。而古人婚姻嫁娶之所以强调要有媒氏牵线作用,他们认为是为了礼制的需要,是为培养男女廉耻的需要,是为了避免男女交际越轨的需要。《仪礼·士昏礼》"媒氏"下注明说"昏必由媒交接设绍介,皆所以养亷耻"。所以《战国策·齐策》云:"处女无媒,老且不嫁。"养在深闺的女子如果没有媒人牵线,即使老了也不出嫁。《管子·入国》云:"自媒之女,丑而不信。"自己给自己找婆家的女子,真是可耻不能相信。《孟子·滕文公下》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如果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那么就会被家人甚至全社会的人看不起。

婚姻必须要有媒人牵线,在唐代以前仅是礼制上的要求,唐代将其移入法律之中。《唐律·户婚》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律·名例》又说"嫁娶有媒",如同"买卖有保"一样,可见其必不可少。宋以后,由于礼教的防范愈烈,媒妁对于婚姻更是必不可少了。

4婚姻进程之"六礼"

对于现代男女来讲,形式上的一些东西,远远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在传统的文化体系中,婚姻进程中的婚礼以及有关的仪式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里面有多重的意义和讲究,既是婚姻能顺利缔结的保障,还是对婚姻的祝福。在一对男女结为夫妇之前,双方的家长以及媒人需要忙些什么,以使自己儿女的婚姻如何顺利实现,《仪礼·士昏礼》有详细的记载。

同类推荐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 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

    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

    由于学识、经验、能力、性格、思维等诸方面的限制,教师由于认识和行动上产生了偏差,在教学过程中走入误区在所难免。本书列举了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甚至错误,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这些问题在教学中的呈现形式,提出解决的方案,引导教师避免或者走出误区,通过"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引导教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 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

    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

    本书主要包含八方面的内容,分别介绍了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德育等内容,帮助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懵懂走向成熟。《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不再以纯文字的形式在那里说教,不再以深奥的理论作为基点,采取了文配图、场景配插画的形式,文字活泼、形象生动地向教师传递着教育的方法,使教师摆脱了学习理论时的枯燥与乏味,在趣味与轻松中快速地提高自己。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热门推荐
  • 烬无极域

    烬无极域

    天地浩大,阴阳立行,道破天穹,不信命运与天对抗。我命由我,不由天。看俊秀小受男慕尘是如何在这个灵力修炼,以实力说话的世界里一步步往上,改变命运,逆天而行最终成为灵元大陆无上巅峰掌控者。阻其者,死,伤其亲友者,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西游之暗黑世界

    西游之暗黑世界

    悟空:若这天容不下我,那我便捅破这天!我若成佛,则这世间无魔!我若成魔,便要杀尽那诸佛!
  • 圣斗士之终结

    圣斗士之终结

    世道就像一个窖缸,所有生灵都在窖池中翻滚沉浮,为了能爬出来,在缸壁不多的落脚位置上已经挂满了生灵,它们争先恐后,踩着别人的头顶只希望能爬的更高。无数生灵落回了窖池跌落得粉身碎骨,依然更多生灵前赴后继,其实爬得最高的已经明白窖缸是封顶的...........1000年前如此,1000年后依然。那群舍生忘死的人当时是怎样想的..........有一个人知道,但他不会说。
  • 极品守护

    极品守护

    他本是一名小混混,但一次意外的绑架,却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身边总会有很多美女相伴,他总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他有着男人血性的一面,切看流氓守护者如何纵横都市,打造极品守护。
  • 尼伯龙根的王座

    尼伯龙根的王座

    人总是喜欢片面的看待这个世界,自以为看到的便是不可磨灭的现实,或许直到末日来临之后才会明白,那些自诳无敌的科学不过是最没用的垃圾,阴谋与鬼计,力量与魔法。当现实与神话碰撞的时候,当远古百族冲破地底重返世界的时候,唯有不断的变强,觉醒,可当你无敌于天下的时候,你披荆斩棘斩杀最强的boss时候,你真是在拯救这个世界么?你所认为的末日,才刚刚开始。
  • 十祖神

    十祖神

    九为极,天下共出九祖。九祖夺天地造化,这世上再无机缘可成祖神。域外大魔跨时空而来,九祖召集天下大能者裂空而去阻拦,不知踪迹,只留下九祖经。却不料万年以后,有一人手握九祖经强势成祖,目有星辰,手掌大道,一拳打爆域外大魔,一人镇守天下万年繁荣......
  • 贞观年岁

    贞观年岁

    贞观九年,那一年菩萨还没有携木吒到长安弘法,那一年猴子还在两界山下吃铁丸饮铜汁,那一年李世民还没有周游地府,那一年十四岁的玄奘在金山寺修行,那一年十二岁的武则天随母初到长安。
  • 小财迷她嫁给了黑心王爷

    小财迷她嫁给了黑心王爷

    本文双洁1vs1,男主没有白月光,女主极抠门,不喜勿进,谢谢!穿越前,穆小双是个贪财的,穿越后,穆小双变本加厉。嫁人前:继母哭求:“小双,求你了,嫁入宣王府,全家才能活。”穆小双:“可以啊,你开个价,合适就嫁。”继母:“?”嫁人后:东方慕白:“这可是本王的王府,你敢锁寝室的门?”穆小双:“进来可以,开个价,满意了就开。”东方慕白:“……”腹黑阴险的十三皇子东方慕白,娶了穆家嫡女后变得有点傻?管家:“王爷,王妃要把朝中和我们交好的大臣名单卖给十皇子。”东方慕白“顺便把军中名单也给她,让她卖个好价钱。”管家:“……十皇子说,他还想买王妃……”的令牌啊,王爷你跑什么,话还没说完呢。当日,十皇子卒!
  • 心想成真系统

    心想成真系统

    心想成真……真的可能吗?每个人都有梦想、愿望、而我也有……我的第一个愿望……一辆属于自己的跑车!第二个愿望……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第三个……第四个……第N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