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80400000060

第60章 上善若水,德博而化(4)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这种以政治为污泥浊水,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的超然洒脱的精神境界,极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文人。人们往往把这种反政治的隐逸精神,上溯到许由洗耳,伯夷叔齐采薇,老子出关的隐逸传统。

反政治的人格导向是隐逸的文化心态。即“出世”。在赵国时代的政治理论中,健康的政治生活不外乎兴教化与立法度。而庄子齐万物,否认教化的意义,因此正如钱穆先生所说的,“在庄周思想中,政治事业遂若成为多余之一事。”

《庄子》中的政治理想,为反政治的。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曰: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也。”其中道家老子多有治国之言,而庄子“务为治”的色彩似乎最淡。孔子虽然不满于“今之学者为人”,追求“古之学者为己”,但是其“为己”之学与庄子的“适己”

之学不同,在于孔子还是强烈地希望他的学说能够运用于政治,以拯救礼崩乐坏,战乱频仍的局面,仍“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以其其后学的理想人格,主要集中在“君子”理想上。“君子”的本质,是“仁”。

君子不但要自我解脱,而且要推己及人。《论语》记载:“子路问孔子。孔子曰:‘修己为敬。’问:‘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

在孔子看来,理想的人格,一方面要向内“修己”,一方面则要由“修己”外推到“安人”,“安百姓”,这一外推的过程就是进入社会生活,进入政治生活的过程。孔子本人“一以贯之”之道是“忠恕”。《论语》

说:“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对这句话,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注解是:“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清代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发挥道:“是故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立己达,忠也;立人达人,恕也。二者相因,无偏用之势。”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以“仁”为本质核心的“君子”型人格,必须完善自身道德修养,并且凭借自身道德修养进入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君子”型人格的实际体现,正在于孔子、孟子这些大儒为了挽救苍生于水火,不惜栖栖惶惶奔走于列国之间,以仁义道德游说各诸侯国君主。而庄子的“适己”之学,是知其不可而不为,彻底转向自我内在精神的超越。在庄子的思想中,似乎没有一个足以像“君子”

概括儒家人格理想一样的称号可以概括他的人格理想,在庄子这里,强调的始终是“修己”而不求于“安人”与“安百姓”。

二、庄子理想人格的内涵

出世的隐逸人格、自然人格是庄子理想人格的主要表现,适己之学是庄子在出世精神支配下的人生取向。而这种理想人格的背后,则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1、庄子之“道”延生的理想人格

大凡一种人格理想,总植根于其背后的哲学根基。这一哲学根基是人对整个会人生的最后态度,也是回答“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人”的深层答案。

庄子的理想人格的哲学基础是“道”。从西方哲学观念看来,“道”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范畴。庄子的“道”的性质,集中与《大宗师》

中的这段话: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这段话说出了“道”的几个根本性的特征。第一,道是实存而无形的,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这种思想直接来源于老子。《道德经》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在作用上可以取得验证以证明其有,虽不见形象而真实存在。第二,道是自存的,它的存在根据在它自身。第三,道产生天地万物。这一思想仍然直接来源于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道不受时空的限制,有超越时空的意义。

在“哲学的突破”的“轴心时代”,儒、墨、道三家都各自发展出自己的思想根本,各自的“道”作为他们思想体系的根基。由于对“道”的理解不同,每一种“道”的内涵都衍生出不同的理想人格。儒家在孔子手上,形式的礼乐被赋予“仁”的内在价值依据,孔子以“仁”来重新诠释礼乐,铸造思想核心,“仁”也变成为儒家君子理想人格的核心品质。

孔子之后的士更是凭借“道”开出一个与“政统”完全不同的“道统”。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的,“‘哲学的突破’以前,士固定在封建关系之中而各有职事:他们并没有一个更高的精神凭借可以恃以批评政治社会,礼抗王侯。但‘突破’以后,士已发展了这种精神凭藉,即所谓’道’。”

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成为信奉儒家的知识分子批评社会的价值凭藉与精神资源。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儒家之道,成为一种价值标准,一种树立起来的精神力量。而在哲学的突破中诞生的道家的“道”,超越了伦理意义而成为一种本体论。庄子的“道”来源于老子,而早在老子时期,便提出了“道法自然”,文化的发展是自然的后退与堕落。《道德经》中便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样,“道”的儒学“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

‘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王先谦注“同于大通”时说:“成云:冥同大道。”这样,庄子的“道”

打掉了儒家“道”的内涵核心仁义礼乐之后,要达到“大道”,就要逐步超越仁义观念,超越礼乐观念,进而超越整个文化观念。儒家所恃的是“仁”这样一种精神凭借,引出固守这种精神的理想人格,而庄子由于对“道“的理解不同而把“仁”这一精神凭借抽去,由实存无形,自生自在的道作为无凭借的凭借,结果导向适己逍遥,导向旷达无为,导向遁世求真。

2、“逍遥”的人格

庄子的“道”衍生出来的理想人格,是逍遥人格。从老子到庄子,“道”

的本体论落实到人生观上,便是“自然”,即打掉生死、有无、彼此、是非的界限,一切顺归自然本性。孔子的人生态度着重落在“生”上,因此他的道德教诲,便是教人如何实践“仁”。而在庄子,所重视的并不是“生”,而是生命本身的自然本性,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保存生命的本然状态,一切人为的都是造作的,都将使人丧失原始的淳朴,为人生带来无穷的困惑。庄子的“我”是原始的、自然的“我”,而且他认为只有原始的、自然的“我”才是真正的本质自我,只有回归到原始、自然的生命状态,才能祛除来自社会浑浊,来自仁义道德的对生命的污染,追寻得到本质自我。

为了追寻本质自我,庄子开辟出一片“无何有之乡”的精神天地。

《逍遥游》说:“今之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叶海烟先生评述道:“无何有之乡乃无为精神所开拓出来的广大的生活空间,它已不是客观意义的自然界。无为而自由,无为而逍遥,并非现实社会的实践行动所能达成,而是吾人心灵世界中无所依傍无可企求的自足状态,它超乎任何实用的意图,并因此得以自全自保,而摆脱任何之危险与灾难。”

“无何有之乡”的精神空间中,人的精神状态是“无所待”。《逍遥游》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在庄子看来,列子御风而行,犹有待于风,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是“无所待”的心灵大自由。人经常要圄于名利、权势、毁誉,而在庄子看来,人一旦受圄于这些东西,不啻于使自然清洁的精神蒙垢,仁义道德更是给精神戴上一具枷锁。因此,要在体道认道的过程中,放弃一切违背生命本性的东西,直接扪摸心灵本身。

人生的意义不可能在社会中实现,也不可能在家庭中实现,而只能在体验宇宙真理,拥抱那个原始的、自然的本质自我中实现。只有无“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一种审美心理审视生死变幻,“生”与“死”在庄子这里,不再是两种截然的绝对状态,而是两种自然支配下相对的、自适的、对等的状态。生与死,就像梦与醒,都是自然的状态转换,都没有意义。

生亦无乐,死亦无悲。而在作为哲学命题的“自杀”上,庄子的回答是巧妙的:既然生是一种状态,死也是一种状态,两者并无本质差别,栩栩然蝴蝶与蘧蘧然庄周,本就是对等的,互通的,那么“自杀”还有何必要性呢?安之此生之“我”,不正是死后之“我”呢?庄子不但否认了“生”的意义,而且否认了“死”的意义。徐复观先生从这个梦蝶语言的“物化”思想,“怀疑在庄子或庄学者的心目中,似乎已有了精神不灭的观念”。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3、人格理想的精神:神人

在《庄子》中对庄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类型有几种命名:至人、神人、圣人、全人、大人等等。对这些称谓名词,庄子似乎并没有严格统一的用法,不像儒家,用一个“君子”便可几乎囊尽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庄子描述得最完整的是“真人”。从精神的角度来看,在精神上比较能够代表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的是《逍遥游》中对“神人”的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有人把庄子对“神人”的描述理解为“庄子理想人格的这些奇异的性能,它表现的与其说是超越世俗的思想,不如说是在远古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对征服限制、威胁人类生存的自然力的幻想。”

在我看来,庄子对“神人”的描述,并非一种可以达到或者可能达到的实然状态,与儒家描述的“君子”不同,“君子”的境界是生活的境界,是可以达到的,而庄子的“神人”,乃至“至人”、“圣人”的境界,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向度,一种精神超越的企求。

三、余论:儒道理想人格的调和

在中国文化史上,庄子以他深刻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开辟出一片新的精神天地,滋养了一类新的人,一种遁世求真,一心一意地追求生命的精神价值的人,一种归依自然,在山水之间独善其身的人,一种把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建立在自己内在精神的超越之上的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又以儒家的道德理想作为推荐贤良的标准,民间的儒学迅速传播。孔孟开辟的道统,成为“士”的精神凭借。儒家与道家在人格理想上是不同的,儒家重于入世,道家重于出世,儒家重于居庙堂之高,在庙堂上实现生命价值,道家重于处江湖之远,在江湖中思想精神超越。但是两者又有调和的空间。

儒家无疑是提倡参与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但同时,也为拒绝过于热衷政治社会生活留下空间。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则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下“有道”,个人“达”的时候,文人们便在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扮演活跃的角色。

而孔孟的“无道则隐”、“穷则独善其身”,则为传统文人在面对政治感到无力的时候,在遭到罢黜,郁郁不得志的时候,返归内在精神追求内在精神的超越提供了一片思想空地。当然孔孟教诲中的“隐”与“独善其身”的时候也并不意味着拥抱老庄之学,但是在历史上,当文人们对政治绝望,甚至走向山水田园的时候,老庄之学总是焕发出极强的魅力。因此,儒家的君子理想与庄子隐逸型的人格,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心理。

4、庄子语录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但是比不上从前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

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5、关于庄子的典故和寓言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

同类推荐
  •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有五章内容:第一章阐释伊斯兰教人权传统的特色;第二章着重讲述《古兰经》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教导;第三章借助非穆斯林在穆斯林社会中的生活经历,深入阐释前述第二章的人权原则和教导;第四章专门讲述穆斯林传统社会的变迁;第五章重点论述代表性的国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包括摘选的伊斯兰传统相关人权的一手资料、穆斯林世界一些重要思想家和活动家的传纪概略等内容。
  • 道上的风景Ⅱ

    道上的风景Ⅱ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热门推荐
  • 吴亦凡,只对你说一次

    吴亦凡,只对你说一次

    第一次写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既然不相信我,为什么还要和我在一起?--池允真。
  • 网游之攻略计划

    网游之攻略计划

    由于从狗嘴里救下了一只鸡,刘峰直接就获得了能攻略NPC的神宠。什么,不信?还想以多欺少?你等着,我刘峰马上去拉一车NPC过来,看谁人多
  • 都市之超能人生

    都市之超能人生

    唐居易原本是一名在学校中被蔑视被欺辱的高度近视屌丝男,忽然有一天,偶然获得了南宋高僧舍利子中的隔代传承,学会了修真法门,拥有了超人一等的能力,从此横行都市,展开一段不一样的传奇人生.什么?你问超能一等的能力都是啥?这个很复杂,因为太多了,比如首先,小唐拥有了超高的智商,至于超高智商有啥用,那作用太多了,可以参考电影《永无止境》;其次,小唐拥有超高的武力,超高武力有啥用,介个还需要解释么?第三,小唐还会超能力,特别是开了天眼,从此以后,比如能看穿石头里面有没有玉石的透视眼啊,能看穿阴阳的阴阳眼啊,他都会了。或许要说,太碉堡了吧这也?你说得对,碉堡的人生,从来都不需要解释!
  • 变身全能女神

    变身全能女神

    “全能女神系统”从天而降,二十多岁的大老爷们摇身一变,成了个娇滴滴的长腿女神,一切都是如此的不科学,但他好歹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自然要坚信科学的力量。于是他恭恭敬敬的从兜里找来了一枚硬币,十分虔诚的往空中一抛,“如果正面就说明这一切都是真的,反面则一切都是假的。”硬币落地——正面!张小仙眼一黑,不是假的,一切都是真的!PS:御筱攸粉丝群:308850123
  • 皇权少主

    皇权少主

    无敌霸道高冷爽文混沌乾坤,浩瀚宇宙,存在着无数的位面,横亘着无数古老的势力,但吾之家族所过之处皆无不臣服。
  • 消失的楼房

    消失的楼房

    我希望你塞着它,注视这些叙述,如果你厌倦了,那么感谢你停止的地方,尤其是这些日子里我们无数次路过的,消失的。
  • 异能小宠妃,神尊,太腹黑!

    异能小宠妃,神尊,太腹黑!

    【1v1男强女强,反套路,会修仙的鬼文】鬼帝命格,冥帝之女,画符布阵,视魂驭鬼,上下九十九重天人神共羡的天之骄女,投生到现世却成为了青楼的花魁,被人当成蛮族公主献给了王。“王上,臣妾只是个花魁,会污了您的名声。”“花魁好啊,说明我的女人全天下最美。”“王上,臣妾是个女鬼,会吸干你的阳气。”“不怕,本王随你吸,日日夜夜给你吸。”说好的禁欲禁情高冷的神尊呢?!
  • 异世帝君

    异世帝君

    一个普通待业大学生,小市民性格,喜欢热闹,但有胆小怕事,逆来顺受,讨厌麻烦,深受电视剧的影响,对于陌生的敌人比较喜欢用电视里的情况分析。这样的人到了异界没有得到富贵、权利,却被一群群人追杀,原因太多,因为一个快灭亡的种族,一个传说的秘宝,世俗的权利,面对作为神的敌人......
  • 沉在心底的秘密

    沉在心底的秘密

    本小说讲述一位自闭的失忆的女孩,在现代中一步步渐渐解开自己的心结,身世的秘密也渐渐浮现,却不想这样的一位女孩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当秘密被揭晓,却不想在那天晚上,糟糕的事发生了,就这样……因为一场意外,穿越到一片大陆上,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食是常有的事,若没有本事,你只为被人任意踩踏,当然还有意外,就是背后有着强大的家族照料。女子拥有者令人羡慕等我容貌,显赫的家庭,却不曾想竟是一位废物。当废物遇到腹黑,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让我们敬请期待。
  •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涉及中华远古、夏朝、战国、西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直至清朝,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行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