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80400000049

第49章 职场更要懂得“功成身退”

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也就是“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功成身退”,这是天的道,人要符合天的道,功业已经成了,就引身后退,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历史上大部分兵戈上位的皇帝,在开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总会削除大部分开国功臣的兵权,当然这个削除兵权有两种:一个就是和平解决,另一种就是随便加个罪名、“名正言顺”的铲除。

历史上和平削除兵权的例子不多: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个、宋太祖赵匡胤也算一个。而功臣后谋杀功臣的皇帝则比比皆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有清朝雍正皇帝等等,他们的开国功臣中,只有极少数懂得“功臣身退”道理的才幸免于难。

韩信就是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惨遭杀害的典型——毫不避讳地说,刘邦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刘邦也更不可能当皇帝。韩信功高盖主,在刘邦当皇帝之后他本应该想到这点,然而他还是傻乎乎的以功臣自居,完全没有了当初带兵打仗时的聪明智慧。刘邦可想到了这点,为了巩固它的皇帝地位,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还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再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吕后又和刘邦唱了一出双簧:前脚刘邦带兵出征,后脚吕后就让萧何将韩信诱至长乐宫冠以谋反之罪杀掉。

同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中的张良则聪明的多,刘邦即位后,大封功臣,张良再三推辞、最后只领留侯的头衔,坚决不受三万户食禄,忘掉了以前的丰功伟业,过着隐逸恬淡的生活。怪不得后人用诗来称赞张良的智慧过人:“运筹帷幄见真知,暗渡明修尚未迟。业就功成身引退,免遭吕氏害贤时。”

明朝的一批开国功臣,也同样是懂得“功臣身退”的存活下来了,而那些不知此道的人,最终都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因女婿胡唯庸涉嫌谋反受牵连而被灭门;开国大将、凉国公蓝玉因被锦衣卫告发谋反而被灭三族;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也因失宠先后被杀,徐达没有被朱元璋直接杀害,但也是被朱元璋间接“赐死”的,因为朱元璋趁徐达生最忌吃蒸鹅的背疽时,偏偏赐蒸鹅给他吃,没几天徐达就离开了人世;只有汤和因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从此闭口不谈国事,才保住了终身。

在古代,“功成身退”都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只有智者可为。

人生在世,竭尽所能,报效社会是必要的,但当成功了,危险也就来了;可能在论功的时候,就包含分配不公,或骄傲让人嫉恨,更有功高镇主等危险和矛盾潜伏着,要学会化解,更要学会含韬养晦,锋芒内敛。

道德经讲得好:“夫为不居,是以不去”。学会适时的功成身退,对于保存自己的名节、延长自己的寿命都很有益处。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功成身退”也是他的人生成功智慧上的一“环”。在40岁时,他成功地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创造了福特公司日产汽车七千辆的辉煌。但福特在中年以后就退隐了。他在故乡营造了一个住所,在那里和家人一起过着清闲的日子。他在这安静、惬意的农庄度过了32年安静、舒服的日子,一直活到83岁才去世。

这位当时在美国数一数二的巨富,家庭生活却令人难以相信的俭朴,据说只用5个仆人和半个洗衣工人。但他曾以700万美元捐助一所医院,又降低货价、提高工人工资、红利、收容伤残,福特公司收留的残疾工人近万名。

福特的这种行为同样是一种功成身退,更是一种人生的成功!聪明的人不仅能看透当时的形势,而且能审时度势,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所以他们往往拥有多种美誉。

尖锐的东西,它很容易受到挫折,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有了功不居功,有了名不恃名,任何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我们一生都需铭记的智慧。

事物的生长变化有着共同的基本法则,万物都是遵循着这一法则不断地生灭、变化、发展,呈现出一种互补、和谐、均衡。自然是孕育这法则的本体,也是万物返本复初的渊源根本。当我们坚守住虚寂的心灵,使清静达到极点时,我们就能看清这种变化循环的规律,并从中觉悟到“道”。

如何才能“致虚极,守静笃”呢?也就是要将后天的种种欲望、成见、算计等加以控制、调适、消解、澄清,因为这些东西往往将原来清净纯洁的人心变得骚乱不安、浑浊邪恶,使人远离了清静。

但是人们往往做不到这点,而更容易的是被滚滚红尘中的名利、美色、权势等等所诱惑,做不到切实、老实。

通常,什么人更能老老实实地坚守住“静”呢?年幼的孩子。但是孩子有的是一颗还没被世俗污染的心灵,有的是纯静之极的眼睛,可是缺少的是洞达世情的大智慧,所以他们守住的“静”是纯真的,但不是坚定无极的。

现代人通常都懂得要找时间给自己放松,趁着双休日和假期同家人、朋友去郊外,在寂静的山坳里、流水边,体会大自然的气息。在那里,人们会觉得疲惫的充满杂乱信息、充满各种欲望、充满层层尘埃的心,会很快平静下来、沉淀下来、澄清下来,那些压得人喘不过来气的东西都被抛去了。

可是,假期一结束,重归工作岗位,重新回到过去的生活中,立刻又觉得那种纯净澄清的感觉离自己远去了,心灵立刻又被种种尘垢蒙蔽了。

这样可不是真正的“致虚极,守静笃”啊。事实上,我们即使不去郊外,即使是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也仍然可以修养心灵,达到“致虚”、“守静”的。哪怕是达不到老子所说的境界,退上一步,能够知道该如何进退也是好事一件。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相当一些人往往在以功利的、消费的观点去看待社会,重物质利益,重物质消费的观念占据了人们的主导思想。

这是十分危险的。反映在社会上,一些人铺张浪费,讲排场,大行其道。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有些人不顾文化、艺术的品位,甚至不顾艺术家的人格而去粗制滥造,追逐名利。反映在学校中,学生看重名牌和高档物品,而人文文化的修养则很差。凡此都在竭力说明“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朴素思想已经被排挤了;也都在警示我们:亟待加强人文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

现在,很少有人再谈“见素抱朴,少思寡欲”了。似乎到了这个物质享受发达的时代,都以为只需要消费,“朴素和寡欲”的思想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这显然是一种人生的失误。持这种人生观的人表面上很充实,整天忙乱不堪,似乎是对发展经济、建设社会的积极响应。其实,他们恰恰不明白,消费其实是一种最消极的因素,代表着精神上的空虚。物质享受本身无论有多么丰富也不能导致精神上的充实,只能给人增添更多的物欲。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所以也是一个堕落和可悲的时代。也许现代人不知道信仰的重要,或者单纯地把信仰理解为一种迷信。这都是错误的。宗教固然是一种信仰,那些对于生活理念的正确把握其实也同样是一种信仰。有了正当的信仰,就像是有了种子,能生根,能发芽,能抽枝,能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幻中生长出信条来。有了信条,人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就能够体会到“道”的运行。

没有信仰,固然不影响我们吃饭、睡觉和工作,好像是行得通的。

但是我们难免会感到空虚和烦恼,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觉得所作所为没有价值。所以有的人就会因此而寻找刺激,甚至为了一己私欲不惜伤天害理。这对社会来说是种危害,对个人来说也是自寻灭亡的不归路。

也许是因为现代人太聪明了,因为有巧智,所以远离了原本的清净混沌,越来越不知足,于是也就偏离了“道”的自然而然。

在杭州西子湖畔虎跑寺内的一个不很起眼的地方,有一副对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已故弘一法师的遗墨。凡是了解弘一法师的人都知道,无论从家境、才学、阅历上来看,还是用爱国之情、志向之取、进取心来比,弘一法师都不会亚于当时或现代的大多数人,甚至远比大多数人都更符合精英分子的含义。然而恰恰是这位自豪“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的热血男儿,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留诸后世,这便使人不得不冷静下来,认真想一想这副对联的深刻内涵。

孔子有一天感叹,他说我始终没有看见过一个够得上刚强的人。

要注意这个“刚”字,脾气大不算刚;刚的人是方正,并不一定脾气大;高帽子戴不上,骂他也不改变,这差不多有点像刚,但还要看他的品德、智慧、修养。前面曾经提到上等人有本领没脾气,中等人有本领有脾气,下等人没本领脾气大。孔子这里的刚是指有本领没脾气的上等人而言。

曾国藩曾说:“知足天地宽,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未得求速赏,既得勿求坏。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求荣不知厌,志亢神愈忕。岁燠有时寒,日明有时晦。时来多善缘,远去生灾怪。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戚戚抱殷尤,精爽日凋瘵。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而况处夷涂,奚事生嗟气?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语云: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枝。”

可见这世上不知足的人多,贫者有贫者的不知足,富者有富者的不知足,总之,欲望是无止境的。看来只有按照老子所说,让自己能够“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方可以知足而常乐啊。

“功成身退”是一种智慧,它告诫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要居功自傲;在一些人面前摆老资格,更不要动不动就是当初怎么样。如果与这一智慧背道而驰,那么不但不能显示自己的功劳,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是危险。

同类推荐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星云大师为方外之人,冷静观察,对社会上的人和事有很多的感悟,本书从心之得失到人生得失的判断,涉及财富观、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多方面,提出诸多启发性的哲辩思语,以使读者在工作、生活的同时在心灵上获得教益和抚慰。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佛法三藏经律的核心内容传递给大地的有缘人。作者出生普通农民家庭,感受到人生苦空无常与虚妄。为解脱人生困惑,26岁开始接触佛法。为弘扬禅宗正法,2004年于云南鸡足山剃度出家。近年来,在多个地方教授六祖禅宗文化。
热门推荐
  • 五色魔法使

    五色魔法使

    艾克特遭难后误得魔法石,吸收魔法石力量后,为自己命名为空,成为魔法使的传奇故事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方羽在异世界修仙

    方羽在异世界修仙

    方羽一个996的程序员莫名的就穿越了,而且穿越的身体里面不只自己一个灵魂,他该如何修炼成仙?
  • 苍穹祭月

    苍穹祭月

    本可以身份尊贵,不愁荣华,却饱受苦难,看我如何在这世间成为最强者
  • 武神领主系统

    武神领主系统

    旌旗猎猎,跃马扬鞭,乱世杀伐,以战止戈。任你阴谋百出,难挡我百万铁骑。任你战神无双,亦难挡我虎狼之师。且看穿越为豪门庶子的冷星河,如何凭借系统之力,搅动乱世风云,独霸天下,征伐异界ps:本书原名《开局一个女武神》,所以不用问为什么女主比主角厉害【讨论群:683244747】
  • 小艾上班记爱是与你同行

    小艾上班记爱是与你同行

    一个小清新的爱情故事,男主是IT大神,创业成立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女主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男主需要代理记账服务,于是女主成了他的兼职会计,后来公司拿到投资,繁荣发展,他们的爱情也随之高涨。当他高高在上的时候,他对她宠爱有加,在他跌入低谷的时候,她自然也不离不弃。他眸光清浅地掠过她的脸,然后唇角带笑地问道:“艾小姐,你说你如此粗糙的吻技,你到底是怎么把我撩到手的?”“.…..”接着他把她的脚贴在脸颊上说道:“我们结婚吧!”“嗯?”“等我拿到投资,把这些事情告一段落,我们就结婚,好不好?”她一脸懵逼:“难道这是给我的期权?”他笑,点头道:“嗯,未来可期,‘权’因有你!”
  • 七龙珠之穿越二次元战记

    七龙珠之穿越二次元战记

    一个高中生,在看龙珠时无意中穿越到龙珠超的世界。然后,又到了其他二次元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俊凯的水晶之恋

    王俊凯的水晶之恋

    这个里面只有王俊凯哦!是小螃蟹的快来看看吧!
  • 只想听到你的声音

    只想听到你的声音

    《只想听到你的声音》中所选作品或构思奇妙,或清新怡人,或曲折动人,或新颖独特,或意味深长,让你在掩卷之际,忍不住回味咀嚼,感受其中绵绵无尽的弦外之音,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