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80400000037

第37章 老子的“千里之行”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会被老师或者家长问及:你长大了相当什么?

想成为什么?想从事哪类工作……同样,每个孩子都会在童年梦想着自己长大了能够成为白衣天使、祖国的园丁、科学家、记者、作家……然而,当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又有多少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理想呢?

答案很显然:少之又少。

老子在这里点明了人们失败的原因,或者说告诉了我们如何踏上成功之路的方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虽不是什么豪言状语,但它却为人们揭示了一个简单而又客观实在的道理,即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不断地去克服就一定能够成功。千里之行说的就是一种远大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孩子们常说的“我长大了要做科学家、要做作家……”如果没有这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无从谈起了。

人们常说:“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而只有心动而没有行动的行为,任何成功都将以失败告终。若想步行千里,首先要做的就需要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然后是第二步,第三步……直至达到千里终点。

对于那些想要”行千里”而不去”迈步”的人来说,他们只能默默承受失败的命运;任何不付出行动的等待都不会产生成功的奇迹,就像一名减肥者计划每天减掉半两肥肉,却每天和往常一样不采取运动或节食措施,谁都不难猜到减肥的梦想最终结果。

古往今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很多。他们的成就和荣誉,往往令人敬佩、羡慕,人们也常渴望着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无论哪一个有志者,都应该记住老子的这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管做任何事,迈出第一步都很重要。智者虽有千虑,如果不付于行动,必将一事无成;愚者虽少智慧,只要在行动中磨练自己,也将心想事成。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提醒自己:行动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哪怕仅仅是微乎其微的——能吃饱饭、有好衣服穿、有房子住……然而,唯有行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若想吃饱饭就要去劳动、就要去工作;同理,我们如果想在人生之路上有所作为,就不要将我们心中的那份宏伟蓝图,深藏于大脑之中,随着我们的老去而发霉烂掉,要敢于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我们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近。

任何伟大的事业,辉煌的成就,都是由无数具体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积累的,不愿意干平凡工作的人,很难成大事,世间没有突然的成功,大多来自前进中微小而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好高骛远的人总想一步登天,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何事情,都必须脚踏实地,万丈高楼平地起。光顾着羡慕美丽的楼阁,却不知道它是由一砖一砖砌起的,它的成功源于脚踏实地。

古时候,在四川的深山里,有一座几乎无人问津的寺庙。寺庙里住着两个和尚,其中一个很贫穷,经常衣不蔽体,吃的也很简单,总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另一个和尚却很富有,穿着丝绸的衣服,吃着上等的斋饭,大腹便便,脸上油光发亮。

当时,人们都认为南海(今浙江普陀山)是个佛教胜地,很多外地的和尚都把能去一次南海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呀?”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认真地打量着穷和尚,突然大笑了起来。

穷和尚被他笑得莫名其妙,便问道:“怎么了?你干吗笑?”

富和尚觉得不可思议:“我没有听错吧!你想去南海?你凭借什么东西去南海啊?”

穷和尚说:“我想带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够了。”

这一次富和尚笑得更厉害了,“去南海来回好几千里路,路上的艰难险阻多得很,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几年前就在做准备去南海了,等我准备充足的粮食、医药、用具,再买上一条大船,找几个水手和保镖,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就凭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怎么可能到达南海?还是算了吧,你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嘛。”

穷和尚不再与富和尚争执。第二天,富和尚却发现穷和尚不见了,原来,穷和尚一大早就带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悄悄地离开寺庙,步行前往南海而去了。

就如富和尚说的一样,去南海的路非常遥远也很艰辛。但是,穷和尚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一路上,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斋。有时,一连几天都遇不上一户人家,他就忍饥挨饿。途中,有些地方是悬崖峭壁,有些地方野兽成群,有时狂风暴雨,有时大雪纷飞。穷和尚一路上尝尽了各种艰难困苦,很多次,他都被饿晕、冻僵、摔倒。但是,他一点也没想到过放弃,始终向着南海走去。

一年过去了,穷和尚终于成功地到达了日思夜想的南海。

又过了几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不仅带着他惯用的瓶钵,还带回了很多经书,穷和尚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和尚了。而那个富和尚却还在准备买大船呢,最终都没能成行!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人有远大的目标固然可嘉,但要成功还要把它落实在踏踏实实的行动上,每天前进一点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坚持下去,就会有了不起的成就。

老子对于积累的认识很深刻,他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事物都是由小成大,聚少成多的。

老子的这一观点很客观,也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正如人们常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样,无论做什么事,若能不断努力,长期不懈,永恒地做下去,总能有所收获。

成功需要积累,没有扎实的基础,无法实现质的飞跃。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多积累,有所沉淀,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抓住机遇。那些获得大成功的人都具备善于掌握理解并善加利用他人宝贵经验的能力。

上个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在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日本,有两个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着。经过六年的拼搏,日本的滕田靠节衣缩食攒钱起家,美国的江恩靠研究k线理论致富。

在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相同的道理,那就是许多成就大事业的人,他们也同样是从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创造和积累着成功所需的条件。

现在有些人很想成功,然而他们更关注树立怎样的理想,却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感兴趣,这样的人日夜眺望着远方辉煌的目标,却不想方设法地去缩短这部分距离,这样的理想称之为空想。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很难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因此,这些有远大抱负的人也应该拥有这个“读书破万卷”的积累过程,一点点缩短这个距离才能接近、实现自己的理想。

做事理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这是一条最简单的道理,然而,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不明此理,一心向往辉煌灿烂的梦想,却轻视身边的小事,最终他们的美梦也只能化为泡影。

我们往往放不下架子,不能从小事、从最基层工作做起,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是干大事的料,期望一步登天,不知凡事都需要日积月累。

没有哪一件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个小事都有自己的意义。饭店的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打扫房间、整理床单等小事;快递员每天的工作也是送递邮件。他们是否对此感到厌倦、毫无意义而提不起精神?

但是,这就是你的工作,你必须做好它。

一位年轻的女工进入一家毛织厂以后一直从事织挂毯的工作,做了几个星期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干这种无聊的工作了。

她去向主管辞职,无奈地叹气道:“这种事情太无聊了,一会儿要我打结,一会儿又要把线剪断,这种事完全没有意义,真是在浪费时间。”

主管意味深长地说:“其实,你的工作并没有浪费,你织出的很小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后主管带着她走到仓库里的挂毯面前,年轻的女工呆住了。

原来,她编织的是一幅美丽的百鸟朝凤图,她所织出的那一部分正是凤凰展开的美丽的羽毛。她没想到,在她看来没有意义的工作竟然这么伟大。

这是在具体的一件工作中,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算是大事,要想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就必须固守自己的本分和岗位,付出自己的热情和努力。这就是做出了最好的贡献。

许多小事并不小,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只会导致工作不完美。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

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如此努力宣扬公司声誉的职员,我要见见他。”于是,洛克菲勒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也许,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中,阿基勃特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是小事一件,甚至有人会嘲笑他。

可就这件小事,阿基勃特却做了,并坚持把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

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他却成了董事长。

可见,任何人在取得成就之前,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努力,不断做好各种小事,才会达到既定的目标。

有一个善于反省的人,在他生命中的某一天,突然省悟到自己迄今所做的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他想到生命的短暂,不禁为自己虚度了宝贵的光阴而痛心,于是他发誓用剩余的生命做成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许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寻找那件足以使他感到不虚度此生的最有价值的事情。可是,他没有找到。结果,他什么事也没有做,既没有做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没有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机会总是从你身边走过,你不用心去观察,怎能发现最有价值的事情呢!一味地去寻找、去发现又会有多大的收获呢?一个会发现身边的小事、会寻找微不足道的事情的人才会有可能发现最有价值的事。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各种事情,如果用心观察,会去发现这些事情存在着一些哲理和规律,寻找有价值的事情必须从寻找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一步步地向最有价值的事情走近。

做一件小事也就等于向成功与最有价值的事情靠近了,走近了。连一件小事都不做的人,怎能做得了一件最有价值的事?

同类推荐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道上的风景Ⅱ

    道上的风景Ⅱ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你是银河赐给我的糖

    你是银河赐给我的糖

    烂尾/弃坑/停更/别入坑别入坑别入坑淦顾念念猝死后,绑定了一个逼话巨多的小怂包系统,走上了攻略男神的康庄大道。“小哥哥也喜欢念念对吧?”顾念念笑的人畜无害。被顾念念一把刀架在脖子上的陌子尚:“……”-“先生难道不喜欢念念吗?”顾念念咯咯咯的笑着。陌子尚掏出百米大刀:“夫人还不放下屠刀吗?”(1v1,女主嗜血病态,男主全文宠女主)
  • 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是一部探讨修行的普及读物。作者是一位科技人员,工作之余以自己身心修证的实验为基础,长期致力于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禅,并因因缘际会次第获得殊胜成就,使与他一同修学的人分饮菩提恩泽。
  • 穿越之悲惨女配发生喜剧

    穿越之悲惨女配发生喜剧

    【宠文搞笑】“你确定没问题?”林晓疑惑道。“怎么会有问题呢”男人笑道。“那为什么男二废了?”“。。。。。。。。”
  • 升龙诀

    升龙诀

    主人公岳天豪是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异国,无意中被选定为除魔鬼的阵眼,修习了一部名叫升龙诀的古籍。父亲是中国的高级科学家,在国外从事ICAC的研究工作,成果被日本人窥窃,在成功毁掉被窃走的资料后,被敌人报复迫害。在孩童时代就遭受了与家人阴阳分隔的伤痛,在经历过风风雨雨以后,在患难中结交了许多好友,同时也揭开了一个更大的阴谋,成功升上仙界,发现仙界并不是什么乐土,一个强大的魔鬼在等待着他,他会怎么做呢?
  • 九转雷神决

    九转雷神决

    异世功法?妖族残魂?身世成迷?体质解封?家族废物能否因此踏上逆袭之路?三族兴亡?四国之争?人魔对立?远古预言?成神之道为何牵扯大陆命数?命运的安排?大道的定律?那又如何?我要走的是我自己的道路,巅峰之路,谁也无法主宰!何为武?刀剑拳脚通称武。何为道?一阴一阳谓之道。何为武道?以凡人之躯反天地而行。何为巅峰?以吾之力驭苍天!
  • 重生之侯门邪妃

    重生之侯门邪妃

    【重生女强双洁,1VS1,互宠苏爽甜文】太子府天才谋士欧阳慧被爱人设计万箭穿心,安国侯府疯了十八年的嫡长女秦绾还魂重生。十里桃林,繁花似锦。一局棋,一杯茶,秦绾折扇轻摇,一身荣华。昔日能捧你上太子之位,如今也能再拖你下泥潭。不服者,杀无赦!然而,今生本无意情爱,不料却惹来另一尊冷面亲王。他说:世人说你疯,我偏觉我痴,你疯我痴,绝配!王妃善妒,本王惧内,正好你管杀,我管埋。许卿半壁江山,河川万里为聘,你我共掌。凤女重生,王妃摄政,谈笑间覆云雨,倾天阙,执锦绣画笔,绘一卷盛世凰图。————————————青墨新文《盛宠之鬼医邪妃》开更,活体颅骨成像扫描仪凶残女主X马甲太多扒不胜扒蛇精病男主,互宠无虐爽文。剧情主权谋,江山天下,英雄美人,谱写一曲乱世硝烟里的青史长歌。欢迎继续收藏订阅。
  • 苍蓝左月

    苍蓝左月

    若你心中住着一个浮夸的少年,那怎能无力量与青春作伴。原本就只是“单纯”,何能击毁一切不如意。何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踏过血河,只为寻觅归路。....................写下脑海中的梦,致,青春年少。
  • 我和我的养剑葫

    我和我的养剑葫

    主要人物:听雨,安妮农村孩子5岁的时候,他老爷爷就便对他说到:“孩子这个宝物是祖上传下来的,要随时带在身上,它是咱们家的使命。”随后爷爷遍拿出一个项链挂在他脖子上,项链虽不精致,但上面挂着一个小葫芦很是显眼。虽然他不懂使命是什么,但它还是每天带在身上,直到他15岁那年,一切都变了....
  • 南翁梦录

    南翁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