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80400000003

第3章 在佛相中照见自我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人们的幸福指数却直线下降。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和不安,于是,很多人开始寻仙问佛。

而某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出现的假道士、假神医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佛家的智慧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呢?是让人们远离尘世、身居深山吗?

是让人们放弃现实生活吗?不是。

佛家讲究的是观照自我,是身在现实社会而超然于现实社会。让心灵找回本该属于它的归宿。

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开篇就谈到如何找回自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意思是说,观自在菩萨修习般若功夫,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

由于相空,从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于除去了妄念,从而不生烦恼,不起业惑,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灾难与苦厄。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观自在的“观”字很重要,修心关键在一“观”字。此观并非眼观,而是回光返照,观我非空非有、寂寂无念、了了常知的本来觉性,这是修心的要诀。

照即般若观照,见即亲自证知。菩萨依实相般若之体,起甚深观照般若之用时,证知五蕴身心等一切诸相,无不是运动变化,幻生幻灭,其性本空。实相之体,犹如镜体;五蕴诸法,比喻尘垢;般若妙智,正像镜光;观照功夫,则如磨镜,镜体本具光明,虽为尘垢所障蔽,光明不失,若用功磨擦,自然垢尽明生。

这里的“照见”如渡船,“五蕴”如大海,“皆空”如彼岸。即依此般若渡船,渡过生死苦海,到达涅盘彼岸。正如《金刚经》中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诸相非相即照见五蕴皆空。如果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自性大光明宝藏,便全部显现了。

苦厄即身心痛苦不安。般若不开,苦厄未除,不能叫度。苦厄归根属于心,度心只有依靠深般若(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照见五蕴本空,心便得解脱自在。老百姓不明白苦厄的根源,不知五蕴的实质,更不知慧照的妙用,所以长劫沉沦于烦恼此岸。若能照见事事物物一切诸法,自性本空,就能破除我、法二种执着,不被见思、尘沙、无明种种粗细烦恼所缠缚,从而解脱一切苦厄。

然而,在这个日益繁杂的社会中,如何才能看到内心的自我,不被外物所役使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故事说的是在一个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以卖栓狗的链子为生。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人们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微闭着眼,手里是一只半导体,旁边有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古董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他1995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60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古董商端着那把壶,想以15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

虽没卖壶,但古董商来的那天,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

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5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有点想不通。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总是拥破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也推他的门。

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30万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邻居,拿起一把锤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老铁匠的内心随着茶壶的升值而波动不平起来了,生活中原本的宁静与安详被打破了。很显然,这突如其来的“好运”并没有给老人带来快乐,相反老人的内心却承受着煎熬。

在沉思之后,老人最终悟得了“虚空”的禅机。也是在老人举起锤头的那一刹那,他找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安详与宁静。

如果一个人执着于世间的金钱名利,以及种种事相,他的这种执着就是“着有”——执着于有。相反,如果一个人执着于出世间的清净,他的这种执着就是“着空”——执着于空。在大乘佛教看来,“着有”与“着空”,都属于着相,都属于障碍,都不符合生生不息的大智慧。

打破一切执着,证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才是真正的不执着。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就是灵动活泼。就像六祖慧能所说的那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意思是说,我们的自性,是没有污染的,即使有人想污染它,那也是污染不上的。我们的自性,是生生不息的,即使有人想停滞它,那也是徒劳用功的。只要我们领悟了我们的自性,契合了我们的自性,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合乎大道的人生,就是智慧解脱的人生。

赵州禅师曾经作过一首名为《鱼鼓颂》的诗偈,其偈中就暗藏了对虚空的认识: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这首《鱼鼓颂》是赵州禅师在回答众人提问后的即兴之作。偈中的“鱼鼓”是鱼形木鼓,寺院用以击之以诵经的法器。

他的这首偈可以这样理解:一切事物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和合而成,“鱼鼓”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大自然对它情有独钟,“造化”更为精巧工致而已。“鱼鼓”有声,妙在内无。这个道理凡夫俗子是不明白的,因为他们观察事物和认识人生的方法与禅者有所差异,犹如音律中的宫商不尽相同一般。

赵州师借此偈喻指参禅悟道也应与鱼鼓一样,全然在“空”字之中:

心中空明,禅境顿生。

唐代太守李翱听说药山禅师的大名,就想见一见他的庐山真面目。

李翱四处寻访,跋山涉水,终于在一棵松树下见到了药山禅师。

李翱恭恭敬敬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没想到药山禅师眼睛没有离开手中的经卷,对他总是不理不睬。

一向位高权重的李翱怎么能够忍受这种怠慢,于是打算拂袖而去:

“见面不如闻名。”

这时药山禅师不紧不慢地开口了:“为什么你相信别人的传说而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李翱悚然回头,拜问:“请问什么是最根本的道理?”

药山禅师指一指天,再指一指地,然后问李翱:“明白了吗?”

李翱老实回答:“不明白。”

药山提示他:“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如今才明白,激动之下写道:“证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药山禅师实际上是提示李翱,只要保持像白云一样自如自在的境界,何处不能自由,何处不是解脱?

如何观照自我?如何事事解脱,事事认真做?如何遇财不喜,遇祸不悲?释迦牟尼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也许对你有所启发。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同类推荐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中观精要

    中观精要

    著名藏学家、学者、翻译家白玛旺杰,对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藏文化的各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同时对中文及世界文化也有广泛的涉猎,他精通汉藏英三种语言。在翻译领域,可称得上是一位翻译家,在学问方面,则是一位大学者。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经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佛经是佛教文化的源头,要想走近佛教文化,必须对佛经有所了解。但佛经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得道高僧、佛学专家,穷其一生,也难识其万一。佛教故事选择了浩瀚佛学故事中的一些容易理解且有故事性的经文,用说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佛经故事大多是以人物、动物,佛事、世事为主题,无不处处寓意学佛信佛,劝善向善,戒贪惩恶,而又不离开佛教的本意。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热门推荐
  • 惹火王妃

    惹火王妃

    “臭男人,你属狗啊,张嘴就咬……”“可恶的女人,再敢打鬼主意,本王就把你一口口活吞了……”惹上他,是天定的缘份更是她一辈子的劫数。而他,从见到她那刻起,心火便被挑起,一发不可收拾。娇媚、灵动、黑心、邪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独一无二的她,那就让他拿出他的霸道,他的强悍,他的野蛮,他的一切一切,对付这个惹火的小女人。精彩故事,噼哩叭啦上演中!!
  • 永恒的亚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佬你被重生了

    大佬你被重生了

    客服:亲,您对于这次的重生服务满意吗?顾宁:呵,我要退货客服:不好意思呢亲,我们家概不退款哟(笑)顾宁:……那把旁边的狗子退了狗子:亲亲,我们家也不支持退款哟,并且这是我为您量身定做的终生服务哦~顾宁:……大佬女主VS忠犬男主决斗?榛赫:放着我来!受伤?榛赫:呼呼~痛痛飞走~被发现了?榛赫:咳咳,上次洗澡的时候我什么都没看见(委屈)顾宁扶额,这男主竟然该死的甜美。
  • 花开无声:不离不弃

    花开无声:不离不弃

    【心甘情愿】---笙歌阑珊,只愿流年静好.我用笙歌换你流年。流年和笙歌的相遇本是美好的开始,却直到分开、失去才明白;爱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心里有对方就足矣分开时,流年望着笙歌的背影,说:“如果我知道什么是爱,那是因为你。”【明知故犯】---沁言一生,但愿安分守己明知道你心里不曾有我,我坚信我会打动你!张沁第一眼见到吴言,他还是个少年,身边的女生围着团团转,尽管如此,张沁认为这个男人是属于她的。事事不如人愿,直到从中作梗的第三者---棽棽,他们才坚信“原谅我生命中不能有你,我已习惯有你在我身边放肆。”
  • 我家王妃最可爱

    我家王妃最可爱

    (不要入坑不要入坑不要入坑d(?д??))她是李家天才之女,举世无双的修炼奇才。幼时外出游玩,无意救下韶南国二皇子百里烈,就此收获跟班一只他是韶南国二皇子,不是皇上的亲儿子,皇上却最宠他,他是天之骄子,一身修为无人能看穿。幼时被李家之女所救,便一直念念不忘然后……你猜????,猜不到叭,那就来看看叭(emmmm这个没有穿越重生,有点类似于前传叭)
  • 影舞者的旅途

    影舞者的旅途

    随着《永恒》公测时代的来临。天仇拾起沉寂多年的匕首。追随着影舞的步伐,开启一卷游荡者的史诗。行走于布莱特兰丘陵的黑土之上,冒险在雄伟宏阔的自由之城。这是诸神黄昏前的黎明,魔鬼在黑暗中肆虐。这是凡人的时代,恶魔在深渊中猖狂。
  • 白山社

    白山社

    非正非邪,厉城白山!这世上有一群人,身负恶名,却做着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事!一场阴谋,野心家的博弈却以人命为棋子。乱世造英雄,且看白山社如何成为这乱世中唯一的光!
  • 夫人每天都上头条

    夫人每天都上头条

    有一天,帝都第一遥不可攀的高岭之花顾总裁被告知,自己有了个未婚妻,这未婚妻还是个山旮旯里的村姑?顾总裁火冒三丈,是可忍孰不可忍,立刻退婚!但是等见到了自己未婚妻,他却忽然发现,这个村姑,跟自己想象中的村姑好像不一样?下属甲:“总裁,夫人火了!大家都说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古典美人!”下属乙:“总裁,夫人又火了!她随手开了几块石头,块块都是极品玉石,价值连城!”下属丙:“总裁,夫人叒火了!她随手雕了个摆件,专家说那是失传多年的绝技,要为夫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属丁:“总裁,夫人叕火了!她……”顾总裁扶额:“她又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属丁:“夫人她要退婚,整个网络都爆了!”顾总裁掀桌:“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备车,我去把人抓回来!”
  • 微整江湖之京都风云

    微整江湖之京都风云

    国泰民安之下,全民娱乐,盛世美颜层出不穷,颜值当道的社会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