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6700000052

第52章 投资大师——巴菲特(1)

巴菲特,被世人尊称为“股神”、“投资大师”、“最负盛名的投资家”、“世界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者”。他以微乎甚微的100美元起家,发展成为目前拥有巨额资产的世界首富,是世界上单靠投资发家而成为世界顶尖富豪的唯一人。自1993年荣登世界首富后的十多年来,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一直稳居前三名。2007年,巴菲特以520亿美元位居《福布斯》全球排行榜上第二位,仅次于首富比尔·盖茨的560亿美元。2008年,根据3月5日《福布斯》财富榜的最新报道,巴菲特的净资产增长了100亿,达到了62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而比尔·盖茨的净资产增加了两十亿,达58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

商场犹如战场,成王败寇。从普通人成为富翁,是无数人的梦想;从平凡人成为世界富翁,更是无数人想所未想,通过投资实现发家为这个梦想提供了一条捷径。巴菲特因其仅仅通过投资成为世界富翁而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他的投资方向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金融市场的“风向标”;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以繁荣一个市场,亦可以衰退一个市场;他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哲学被全世界广泛关注和研读,对世界金融领域的投资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节)天才初长成

1,少年投资英才

当我们今天用羡慕的眼光瞻仰世界首富巴菲特时,我们更应该思考自己。“十年磨一剑”,“宝剑锋自磨砺出”的中国式名言警句,用在巴菲特身上十分贴切。他所以在商场上取得如此卓著的成就,可以说是从其孩提时开始的磨砺积累起来的。

沃伦·爱德华·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父亲霍华德·巴菲特一直居住在奥马哈,是当地有名的证券经纪人,也是使巴菲特成为投资大师的启蒙之人。

巴菲特从小就显示出不凡的经商潜质。5岁时就在自家门前的路边上摆地摊卖橡皮糖,后来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周边的数条街道上;再后来,他还到朋友们居住的闹市区去卖柠檬水。6岁时,聪慧的巴菲特观察到小伙伴都喝同一个品牌的可乐,他就经常从他祖父的店里花25美分买6瓶可乐,然后再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出售给小伙伴,从中赚得5分钱的利润。这个品牌的可乐就是后来巴菲特大量购买并持有20余年的世界知名饮料——可口可乐。7岁左右时,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到球场捡被丢弃的高尔夫球,然后再转手倒卖。8岁时,巴菲特便开始阅读他父亲的有关股票市场的书籍。上中学时,巴菲特利用课余时间做起了报童,此外,他还与小朋友们合伙买了弹子球游戏机,然后向理发店老板出租从而赚取外块。

10岁时,巴菲特就已经对炒股入了迷,像成年人一样,他努力学习和掌握股票投资知识,探索股价运动规律。11岁时,巴菲特就开始在他父亲担任经纪人的哈里斯·阿浦汉姆公司开立证券账户,并购买了生平第一支股票——市政服务公司优先股。14岁时,他用自己攒下的1200美元在内布拉斯加买下了40英亩农田,然后转手租让给一个农田承包人。

小生意练就大智慧。一个小小少年从5岁就开始从事多种投资和生意,积累商场生意经,砺练做生意的本领,这并非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的。不是投资天才也颇具投资天分,巴菲特注定要有不平凡的投资人生。

2,师从格雷厄姆和费雪

在巴菲特一生中,对其影响重大的导师当属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浦·费雪。这二位大师的投资风格迥异,但都深刻地影响了巴菲特,并指导了巴菲特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叱咤纵横,为巴菲特辉煌的投资生涯奠定了基础。

1947年,巴菲特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财务和商业管理专业;两年后,他转入了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后,他又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攻读金融专业,师从著名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被认为是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1894年生于伦敦,后来移居纽约。1919年,格雷厄姆与别人共同组建了一家投资合伙公司,年仅25岁的他年薪高达60万美元。1934年,他出版了《证券分析》一书,该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众多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教科书,并且是有史以来再版次数最多的畅销书,也是很多投资人心目中的“圣经”。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是:第一,注重数量分析,强调可以通过测量对各种因素进行量化;第二,研究范围仅限于公司档案和年度报告,而不像其他投资家那样去拜访公司的顾客、竞争者或管理人员;第三,他提出了“安全空间”190的概念,这也是指导他和巴菲特投资的至关重要的原则,他的兴趣仅在于研究出一套容易被普通投资者接受的安全投资获利方法;第四,为了减少风险,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将投资组合彻底多元化;第五,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价值。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投资知识和诀窍,而巴菲特也很快成为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1951年,巴菲特以罕见的最高A+的成绩顺利毕业。

对巴菲特影响颇深的另一个人是菲利浦·费雪。费雪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曾在旧金山巴黎国民银行担任分析师,并于1931年开办了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他的投资理念是:第一,重视对企业特质的了解和掌握;第二,主张投资于优质企业的股票并长期持有;第三,选择投资对象时,他十分看重经营管理层的行为准则。费雪属于定性分析家,他重点强调的是可以增长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如发展前景及管理能力等。相对于格雷厄姆仅对寻找安全空间并购买便宜股票感兴趣,费雪购买那些有长期内在升值潜力的股票。和格雷厄姆另一个不同点是,费雪偏向于投资组合集中化而不是多元化,即投资组合中仅包括几种股票,格雷厄姆则主张投资组合应尽可能地分散化。

两位大师迥异的投资风格分别对巴菲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巴菲特称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作为格雷厄姆最得意的弟子,在格雷厄姆言传身教多年后,巴菲特深得其导师价值投资策略的精髓。在他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巴菲特也认识到格雷厄姆捡便宜货的投资方法的不足,并在好友查理·芒格的影响下开始吸收费雪投资优秀公司成长股的长期价值投资策略。通过投资《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优秀公司,他逐步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与费雪的优秀公司成长股长期投资策略完美地融合起来,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投资风格。

3,第一桶金

大学毕业后,巴菲特一直与格雷厄姆保持密切联系,并以他为师指导自己的投资。到1956年,巴菲特投资在格雷厄姆创办的纽约投资信托公司股票的金额已经从开始时的9800美元增加到了140,000美元。同时,年少气盛的巴菲特还宣布自己要在30岁时赚到100万美元。“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随后不久,他与另外七位合伙人共同筹集了105,100美元,由巴菲特作总负责人,成立了一家合伙制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公司合资资金中有巴菲特自己的100美元,这是巴菲特最初的创业资金,也是巴菲特日后成为世界首富的点金石。

做了老板的巴菲特整天躲在家中收集、整理、分析各种资料,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买进、持有,等待价格攀升后从中获利,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安全空间”的投资秘诀。那些远低于其真实价值的股票果然为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962年巴菲特有限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他顺利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合伙期间,巴菲特一方面采用购买少数股权的方式进行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大量购买股票,控制了7家公众公司和私人公司,其中包括当时处于困境之中后来闻名于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1964年,巴菲特掌管的合伙公司资产已高达2200万美元;1965年,合伙公司资产达2600万美元,而此时他的个人财富也达到了400多万美元。

1965年,巴菲特的合伙公司完全接管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在巴菲特的管理下将其发展成了今日美国的保险业巨头和巴菲特发家的“旗舰店”。1967年3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出资860万美元收购了奥马哈的两家头牌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和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巴菲特终于有了自己的保险公司!

1969年,巴菲特决定结束巴菲特有限公司的投资合伙关系,把自己的资产全部转移至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此时,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的股权增加到了2500万美元,在公司股权比例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足以控制整个公司。从此,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始了在巴菲特领导下的非凡成功之路。

从1962年巴菲特开始收购、控股、拥有,到最终将它改造为一家专业性的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净资产从1964年的2288,7万美元增长到2006年年底的1084,19亿美元;股票价格也从1964年每股7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2月29日的每股最高14万美元!目前,伯克希尔公司已经成为美国第六大市值公司,仅次于埃克森美孚、通用电器、微软、AT&T和宝侨,并一直保持着全球最昂贵股票之一的头衔。

(第二节)保险大厦三部曲

当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加大供应量;而当市场供应量充裕的时候,我们略欠竞争力。当然,我们不是因为要做稳定剂而遵循这个政策,是因为我们相信:稳定的价格政策是最合理的、最有利的企业经营方式。

——沃伦·巴菲特

1,纺织巨头踏上保险之路

商场犹如战场,风云变幻不定,百年的经营历史,也不能扭转亏损的命运。巴菲特结束了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并带领它走上了保险之路,开始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辉煌征程。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成立于1889年的棉纺织公司,在经营四十年后,公司与其他七家纺织品公司合并,发展成为了当时新英格兰州最大的纺织公司之一。195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与哈撒韦制造厂合并,但是合并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景气,甚至开始亏损。在之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公司经营亏损就超过一千万美元,股东权益下降了一半。

巴菲特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非常符合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于是在1965年通过巴菲特合伙公司接管了这家公司。在之后的20年的经营中,尽管巴菲特与纺织分部的经理们竭尽全力扭转公司的亏损局面,但情况仍然不乐观,公司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一直未超过10%。

由于纺织产品不具有差异性,纺织企业的运营需要不断补充相当大的资本投入,同时还面临国外厂家雇用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致使纺织业很难实现高水平的盈利,巴菲特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最终于1985年7月果断结束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项拥有百年历史的主打业务。

从这次纺织部门经营的失败中,巴菲特悟出一个宝贵的教训:将一个已病入膏肓的亏损企业成功扭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此他改进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不仅仅投资那些存在“安全空间”的便宜股票,同时公司还要具有健康完善的体系和后继发展的潜力。

1967年3月,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出资购买了奥马哈的国民赔偿公司和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将伯克希尔引上了非凡的保险之路。

60年代后期,保险业发展相当迅速,多数保险公司获得了突破性的业绩。1967年,伯克希尔旗下的国民赔偿公司收到了1680万美元的保险费,并从中获得了16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到1968年,国民赔偿公司的保险费收入增加到了2000万美元,税后利润达220万美元。经营保险业的成功经验促使巴菲特在这个行业不断扩大阵营,并在70年代购买了3家、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

在保险业务经营上,巴菲特有自己独特而成功的一套经营原则。70年代后期,保险公司由快速发展进入到了恶性竞争阶段,其他保险公司纷纷降低保费,甚至以低于预期成本的价格出售保单,以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始终坚持公正合理的价格,坚决不参与这场恶性竞争,不做赔本生意。因为巴菲特注重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经济实力,宁愿少发行保单,也不愿像其他保险公司一样把保费价格降得过低;另外,公司投资组合的总价值与保费总额的比例是当时同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巴菲特独特的经营之道犹如稳定器一般,当其他保险公司因为害怕现期的损失纷纷从市场上退出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固若金汤。到了90年代,这场残酷的价格竞争、持续的保险损失以及微薄的投资收益使整个保险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岌岌可危,而巴菲特则继续把财务稳健作为公司运营的重点,从而使它能够在这场恶性竞争中依然叱咤风云,鹤立于同业公司。

2,再上新台阶

巴菲特对保险业的钟爱可以追溯到1950年,当时正在哥伦比亚商学院读书的巴菲特狂热地模仿导师本·格雷厄姆,在按照格雷厄姆的投资组合进行了同样的投资。当他在一本叫做《名人词典》的杂志上查到格雷厄姆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的董事会主席时,便亲自去华盛顿拜访了GEICO的总部。在那里,巴菲特遇到了GEICO公司职员戴维森,并与他共同度过了被巴菲特称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下午”。在戴维森的讲解下,巴菲特获得了很多保险认识,对GEICO及保险业的运营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是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第七大汽车保险公司,格雷厄姆当时任GEICO的董事长。巴菲特对GEICO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在1951年先后四次总计投资10,282美元买入GEICO的股票,并在1952年以15,259美元的价格将其全部卖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轻松赚了5000美元,投资回报率将近50%。虽然大赚了一笔,但当20年后巴菲特再次回想这次投资时,却为此举感到深深后悔,因为那些股份在1972年已经升值到1300万美元!

同类推荐
  • 卡位

    卡位

    本书是作者关于营销方式中卡位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一本书。作者从卡位的理论入手,表明要开辟出新的市场,就必须用新的理念并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因此,作者采用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将卡位的理论运用在实际的商业案例中,以实际操作的例子来解释和定义什么是卡位而且如何赢得市场。
  • 疯狂的简洁

    疯狂的简洁

    在《疯狂的简洁》里,我将分享的故事都是关于市场营销吗?是的。如果你正在做买卖,这本书会对你有帮助吗?是的,肯定会。如果你不是做市场营销这一行的,你能从书里获得至关重要的启发吗?是的,可以。《疯狂的简洁》关注的是创意和流程。它不仅关注如何创造最好的作品,如何为它争得发展空间,也关注如何高效运作、获得更圆满的结果。这些原则适用于很多商业领域,不仅局限于市场营销领域。无论你的工作是处理用户关系、管理团队、保证工期,还是协调团队解决棘手的问题,无论你做的是什么样的生意,《疯狂的简洁》都将激发你思维的火花,让你的事业蒸蒸日上。
  • 麦肯锡决断力:停止无效努力的“三速”法则

    麦肯锡决断力:停止无效努力的“三速”法则

    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石井辉美在东大毕业、进入名企麦肯锡公司之后,从麦肯锡辞职,转战娱乐圈,最后成为日本渡边娱乐事务所旗下最受欢迎谐星的历程。书中主要提到了用超正向思考法来面对人生的决定,其精髓在于:1.就算事情不可能往好的发展,也不要过度焦虑;2.思考“挑战”、“应克服的课题”、“可获得成长的部分”;3.把“做得到”当作前提,用挑战的精神面对未来。还提到了对麦肯锡工作哲学的顿悟,精髓在于速动、速决、速断。最后得出人生体悟:1.只有不断成长的人才能胜出;2.不行动,什么都没有,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最差也不过是回到原点;3.就算是高学历、“人生赢家”也要勇敢逃脱社会框架,做自己。
  • 商略

    商略

    经商要有所成就,必须既要稳健,又要敢冒大险:既要有洞察商机的火眼金睛,又要有快速出手的行动力;既要能够发挥自身的经营智慧,又要善于借用他人的力量。经商是现代人追求成功人生的一条捷径,尽管荆棘密布,只要你用心,就一定能通过最适合自己的经商策略到达终点。本书对经商的一般性策略在九个方面做了对比性的归纳。包括:虚实策略、进退策略、出入策略、冷热策略、大小策略、敌友策略、缓急策略、新旧策略、主从策略。
  • 小经验大财富

    小经验大财富

    本书将作者本人在生活、经商、学习、旅游中遇到的一些与经营管理、职场生涯密切相关的真实故事,再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把自己经商的所遇、所想、所悟、所乐、所苦……进行了一下盘点,其中有经验、有教训、有快意、有辛酸、有感叹、有思考……
热门推荐
  • 爱情翻译家

    爱情翻译家

    高中时期的男神简海对姜言一见钟情,本以为顺利的爱情还是受到了挑战,情到浓时,她竟然抛下他远走他乡......多年之后他是她的上司,在她看不见的地方自导自演爱情这场戏,生活的残忍再次要将她从身旁带离。“言言,这一次,我终于有可以选择站在你身边的权利了。剩下的路,我陪你,一起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梦之澜

    剑梦之澜

    一梦惊醒,却不知梦中情缘,十二岁的陈梦澜在梦中每次都能梦到新奇的情景,还有梦中每每出现的少女,却不知梦中其实暗藏玄机,梦乃剑之载体,在这片广阔的大陆上,梦剑时代正悄然而至。。。
  • 小幽默,大气场

    小幽默,大气场

    幽默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头脑,思想和胸怀。幽默的人生动而不枯燥,与这样的人相处使人愉悦,缺乏幽默感的人,相处起来容易使人产生负担,不能放松。就如同文章,幽默讽刺的文章使人精神振奋,而严肃枯燥的报告则使人昏昏欲睡。一个生动的人必定是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他能掌控所有场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所以说,具有幽默感的人,必定是充满魅力、气场强大的人。
  • 御神游之人间主

    御神游之人间主

    袁畅,一个乡村小子,血管里却流动着神君的血脉。他将遵循血脉的召唤,重铸神君的辉煌。奇遇、美女、哥们、朋友、仇敌甚至邪恶,一个都不能少!他从人间一个无名的小子,一步一步,走上人间的顶峰,成为这一个空间,最强大的存在,成为人间的主人。新书需要浇灌:求点击、收藏及其他一切,包括板砖,嘿嘿
  • 阴阳大逃亡

    阴阳大逃亡

    我出生于一个盗墓家庭,起初接触的也并非那让人闻之丧胆的蛊术。我父亲和爷爷,都是龙虎山正一道正统的道家弟子。但直到那一天,一个漂亮的女人,突然闯进我家,搅和了一下我爷爷的葬礼。从此,我便与蛊术结下不解之缘。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早已注定。很多高人也曾对我断言,我的结局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死!一个是生不如死!!可我真的很想愉快的活着,怎么办?
  • 我们终于找到彼此了

    我们终于找到彼此了

    17岁是一个非常美丽年纪,我们在这段懵懂的青春里,都曾喜欢过,被喜欢过,纪筱熙是那么地喜欢叶泽,可是叶泽对现实生活中的纪筱熙并不感冒,可在网络中却非常暧昧,直到有一天纪筱熙为叶泽做出了真真正正的改变,叶泽在这时也发现了这个女孩儿的与众不同之处。那么,他们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竞底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民族性之一。从古代的“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到现代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着干,死了算”、“没有任何借口”等,无一不浸透着竞底精神。竞底如同魔法,它使中国制造迅速崛起,但也如同一道咒语,使中国企业局限于低层次的发展,缺乏转型的动力。
  • 足坛禅师

    足坛禅师

    他是曾经叱咤足坛风云的人物,但因为一次重伤,而被迫选择退出绿茵场。他用他的努力成就了足坛一代禅师,是中国足球的旗帜性人物。------他叫K.伦。
  • The Island Pharisees

    The Island Pharise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