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9700000026

第26章 从谏如流——唐太宗李世民(1)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围于山西雁门关(今山西代县),这次解围战使一个青年崭露头角。

与山西的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的雁门关,是古代从塞北通山西及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被谓之“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北宋诗人黄庭坚《过雁门见雁》诗云:

家在孤云落照间,行人已上雁门关。

凭君为报平安信,才是云中第一山。

然而当叱咤风云的隋炀帝来到雁门关巡查北方要塞时,突遭突厥始毕可汗几十万骑兵袭击。雁门一带四十一座城失陷三十九座,被困守于雁门孤城内的隋炀帝,不仅报不成平安信,而且连呼救信也无法转递出去。他命人将求救的诏书捆在木板上,放于南流的汾水上随波逐流,告示各地募兵救援。十八岁的李世民就在这时应募勤王,隶属屯卫将军云定兴部下。面对重重围城的突厥军,李世民向云定兴献出疑兵之计:始毕胆敢领兵围困天子,一定是估计到我们仓促应战无法增援解围,我们应当在白天遍设旌旗几十里,在夜里则擂鼓相应,敌人必定会以为大量救兵已到,便会望风而逃。如若不然,现在敌众我寡,万一敌军倾巢出击,我们就难以支撑了。云定兴立即依计行事,突厥人果然中计,匆忙引兵退去。初出茅庐的李世民第一次显露了过人的军事才华,并在此后的戎马岁月中大显身手,扬名天下。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渊被任为太原留守,李世民随父来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这时残暴无道的隋炀帝已走上穷途末路,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隋政权摇摇欲坠。李世民乘机广交英雄豪杰,准备举兵反隋,夺取天下。当得悉密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株连而被捕入狱时,李世民以探视为名,与其在狱中拟定了召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计划,并通过隋晋阳宫副监裴寂将计划转告李渊。

在李渊留守太原的第二年,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围困了隋都洛阳,已成过街老鼠的隋炀帝提前逃往扬州。失道寡助,众叛亲离,各地隋朝官吏纷纷树起反隋和独立的旗帜。通宵达旦地沉溺于酒色和赌博之中的李渊,根本没有反隋称王的念头,甚至对太原城外的战事也漠不关心。李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积极招兵买马,同时再三督促李渊尽快举起反隋大旗。

在李世民的推动下,李渊终于起兵太原,加入了反隋的义军洪流。他派李世民及长子李建成领兵首战西河郡,西河郡在太原的西南面,是进兵长安的必经之路。兄弟二人治军严明,长驱直入,攻下西河并生俘郡丞贪官高德儒,李世民怒斥道:“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然后将其斩首。西河首战告捷仅用周余时间,使李渊深受鼓舞,他在迎接凯旋归来的两个儿子时兴奋地说:“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随后李渊留四子李元吉守太原,自己率李建成和李世民等将士三万人南下进攻霍邑。霍邑有两万隋兵固守,恰逢阴雨连绵,一时难以攻克,又由于粮草将尽,加之传来了突厥欲趁虚袭击太原的消息,李渊遂决定撤回太原从长计议。尽管李世民力主攻下霍邑后直捣咸阳以号令天下,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与优势,但李渊执意下令班师。情急之下李世民放声大哭,帐中的李渊闻声出来询问,李世民说:我军是正义之师,前进战无不胜,后退必将溃散。溃散于前,敌人乘虚追杀于后,兵败身亡在所难免,使我悲痛而哭泣。一席话使李渊如梦初醒,立即下令追回已经撤回的军队。不久粮草运到,李渊父子领兵直捣霍邑。李世民和李建成各领几千精骑兵挑战,隋军守将贸然出城迎战,先被骑兵挫败,后又被骑兵截断退路,受到夹击的守军很快溃散,霍邑终于落入李渊父子之手。

在后来围攻关中门户河东时再度受挫,李世民提出先入关直取长安的策略,他认为只要占领长安则河东不战自降。李渊采纳了他的意见,兵分两路,一路取长安,一路继续围困河东。英勇善战的李世民率军下汾水,渡黄河,所向披靡,很快就攻陷长安。不出所料,河东守将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扬州的兵变中被杀,李渊自立为帝,是为唐高祖,改国号为唐,一个新王朝就在兵荒马乱中诞生了。父亲称帝,儿子遂愿,胸怀大志的李世民在《还陕述怀》之诗中抚剑长歌: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隋唐之际,群雄纷起,清人写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说唐》,林林总总地会集和罗列了十八路反王、六十路烟尘的反隋力量。这一支支鱼龙混杂的地方割据势力,成为与唐高祖逐鹿中原的强敌。秦琼卖马、罗成叫关、程咬金斧劈老君堂……一个个在乱世中崛起的枭雄,曾在隋末唐初的历史舞台上作过惊险精彩的表演,他们的身影至今还活灵活现地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李渊在称帝之后就不再亲征了,长子李建成在长安辅佐他处理政务,平定各路军队并统一全国的重大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二十来岁的李世民肩上。他奉命以秦王的身份扫荡各地山头,两战西部的金城豪族薛举,消灭刘武周并收复失地太原,分兵聚歼自称夏王的窦建德,围困并逼使自立为郑王的洛阳隋将王世充投降。

三个阶段的胜利使李世民差不多扫平了全国统一的道路。而就在大功垂成之际,窦建德残部在唐高祖的残酷镇压下重整旗鼓,在刘黑闼带领下进行顽抗,李世民屡次前往镇压,但均无功而返,功亏一篑。

于是唐高祖改派长子李建成去剿敌,李建成采用麾下魏徵的计谋,以怀柔政策不费吹灰之力地平定了叛乱。以李世民为主力的唐军,前后用了十年多时间,终于实现了全国统一。

李世民名义上虽非大唐帝国的开国国君,然而唐朝历史的开篇实际上却是出自他的笔下。

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599年)出生于陕西武功,李渊希望他长大后能“济世安民”,就将他取名为“世民”。他的出现,不仅对于唐朝而且对于华夏文明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倘若没有他,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也许无法打下大唐江山,唐朝也只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页空白;而且“贞观之治”,唐朝的这段文明史,对于中国来说也实在太重要了。但是唐朝又差一点失去了他,只是在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自己的大智大勇解救了自己,并且从容不迫地登上了帝座。

对于诞生不久的唐王朝来说,外乱的平息意味着内讧的开始。唐高祖李渊有四个儿子,除三子玄霸少年夭亡外,在长子建成、二子世民和四子元吉之间,围绕着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而导致这次骨肉相残的幕后人,正是他们的老爷子。按理,李世民首创反隋,在削平群雄、建立统一的李唐王朝大业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在他的周围又聚集了一批屡建奇功的谋臣武将,大势所趋,众望所归,帝位已非他莫属。但是对二子“猜疑益甚”的李渊,却以立长子为名,将太子的名位给了李建成。

尽管如此,李世民这座大山还是岿然不动地阻拦着李建成,使这位合法的太子无法顺利地走向帝座。争夺帝位的斗争愈演愈烈,已经到了鱼死网破的地步,李建成与李元吉甚至企图刺死和以酒毒死李世民,但均未得逞。从长年的征战中厮杀出来的李世民感到不能再坐以待毙了,面临历史性抉择的关键时刻,他当机立断,坚定地使出了他的杀手锏,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先发制人,在十二名心腹将领卫护下发动了史称“玄武门之变”的军事袭击。在这次政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双双毙命,唐高祖也只好无奈地交出了皇位,退居为太上皇。这既是一次事关个人安危的自卫行动,更是一次事关国家兴衰大局的政治决策。倘若当年李世民迂腐地按伦理道德的世俗行事,把政权乖乖地交给酒色太子李建成和凶险公子李元吉,而书生气十足地等着让自己的脑袋落地,那么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将会留下不可原谅的败笔。

李世民于627年即位,定年号为贞观,千古一帝唐太宗就开始以他的大手笔谱写大唐盛世,皇帝的位置是使他的志向变成现实的权柄。

在一首题为《咏风》的诗中,李世民曾激昂地唱道:

萧条起关塞,摇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年轻有为的李世民似乎对汉高祖刘邦编唱的那首《大风歌》甚为欣赏,一再在自己的诗文中加以引用:“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幸武功庆善宫》)“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过旧宅二首》)大概是刘邦这一曲慷慨激越的歌唱出了他的心声。而由刘邦打出的汉朝,经其子孙文、景、武帝的百年治理,终于成为在唐之前最强盛的中华大邦,这当然也是李世民在胸中描绘的宏伟蓝图,从而也成为他喜爱《大风歌》的一个原因吧。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队伍中,唐太宗无疑是一位最杰出和卓越的人物之一。这位大贵族出身的雄豪子弟,自幼常跟随父亲李渊宦游各地,耳濡目染了世道民情,使他较早就对隋王朝国将不国的状态和原因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对于隋朝的兴亡,他是亲眼所见,有亲身体会的,在他眼里,隋朝本来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大帝国,经济实力尤其雄厚,所以隋炀帝才能有条件向西域商人炫耀,请他们来,还用上等的物质生活招待,最后还赏赐很多财物。据估计,隋朝当时储备的粮食够五十年用的,但隋炀帝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使这个庞大的实力雄厚的帝国分崩离析,自己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唐初的杰出谏臣魏徵曾称许唐太宗能注意研究古今历史,并善于从中找出治理天下的经验。登基后的唐太宗和大臣们共同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从隋炀帝执政时的所作所为,唐太宗总结出三个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修宫殿,开运河,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幸江都,选美女,糜费奢华,荒淫无道;杀无辜,征高丽,好大喜功,暴虐成性。

专制残暴、为所欲为的统治者虽然能横行一时,但终究因不得人心而激起天怒人怨,即使像隋炀帝那样集全部权力于一身、保安措施又是如此警备森严的国君,曾几何时也落到了国亡家破、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由于在后来又亲历了推翻隋朝的战争,使唐太宗更从隋朝短短三十七年盛衰兴亡的历史事实中,深刻地认识到民众的巨大威力。

前车之鉴,引起了这位睿智而善思的皇帝的警惕和深思。唐太宗在亲笔诗《帝京篇十首》的序中说:“至于秦皇周穆,汉武魏明,峻宇雕墙,穷侈极丽;征税殚于宇宙,辙迹遍于天下;九州无以称其求,江海不能赡其欲,覆亡颠沛,不亦宜乎?予追踪百王之末,驰心千载之下,慷慨怀古,想彼哲人。庶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求之人情,不为难矣。”在诗(之十)中云:

以兹游观极,悠悠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为了使唐朝得以长治久安,唐太宗下决心彻底治理这个满目疮痍的新生国家,给饱受暴政、酷刑和战乱祸害的民众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即位后的唐太宗,决定采用另一种治国安民的统治方针:“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生产有时,衣食有余。”根据这一方针,他在贞观年间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政治经济措施,如均田制、科举制、制定新律、严格执法以及睦邻和亲政策,大体上均符合人民对国家统一、和平和发展的愿望。唐太宗听取魏徵的谏议,以“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为其大政国策,正确地引导大唐帝国走上了一条繁荣昌盛之路。

唐太宗在位时间二十三年,只有康熙和乾隆执政时间的三分之一强,然而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业绩。在他那个时代,唐朝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强国,唐朝和世界的交往也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当时和唐朝交往密切的国家有七十多个,长安成了当时世界性的都城。大批外国人的到来,给唐朝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文化内容,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向外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亚洲,唐朝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最深。唐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均田制和租用调制,使日本很快建立了封建的国家制度,这些制度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的明治维新。

强盛的唐朝在海外产生的重大影响,使中国人得到了一个亲切而骄傲的称呼——“唐人”或“唐家子”,这一称呼至今还留存于美、欧国家,这些国家把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宁称“唐人街”而不叫“中国城”。

唐太宗的政绩流芳千古,后人就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国之君拟定的建国方针、路线,对其后继人往往会产生重大影响,有时甚至可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终生命运。以宋朝为例,虽然这是个历史上的泱泱大国,但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释兵削藩和强干弱枝的国策,注定了赵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后果;而他的不肖子孙赵构所建立的南宋,更以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为既定方针,导致这个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时期之一。

相形之下,一个春秋小国的国君越王勾践,敢于以卧薪尝胆的精神,率领越国军民奋发图强、报仇雪耻,不仅实现了灭吴复国的雄心,而且在其所领导的一方之土种下了刚正不屈的民风。

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继他之后执政的有高宗、睿宗、武后则天、中宗和玄宗,而其中真正继承了太宗雄风、继续实行贞观年间方针政策的武后和开元年间的唐玄宗,实际执政时间长达七十四年。在三代帝王的努力推动下,使唐朝在其前期的一百二十余年中一直保持着强盛的状态。

后人常以唐代三帝与清代三帝相比,两个相距约千年的历史时期的确颇多相似之处,例如二者的时间都长达百年之久,而且也都创造了“盛世”局面,因此唐代三帝与清代三帝常同被视为古代名君。更有甚者,三帝中第三代唐玄宗与乾隆帝的个人经历也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两个人的前半生都还称得上“励精图治”,而他们的后半生却又都深深地陷于“骄”、“侈”恶性的误区,先后沦为祸国殃民的昏君。

同类推荐
  • 三国小郎君

    三国小郎君

    穿越了?三国世界?咦爸妈你们也在啊?“爸昨天我看你去青楼了”“臭小子老子是去找曹老板喝酒去了”“妈别给我找媳妇了”
  • 南明副榜举人

    南明副榜举人

    明末四川,人类历史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在经历张献忠之乱,蛮清大杀戮之后,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风云突变,斗转星移,杨轩深陷其中。面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奋发图强,以只手之力阻挡鞑子强盗强加在民众身上的枷锁,改变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煤山之后再无华夏的历史,开创中华第三次复兴之大门。这就是《南明副榜举人》,正本清源,带你回到明末四川大杀戮的现场,演绎那场在这个世界已经被遗忘的历史。欢迎加入书友群:207902080
  • 清末枭雄07

    清末枭雄07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华。中华大地持续半个世纪的乱战由此而始,神州满目苍夷。这一年,穆正阳带着二十一世纪最尖端的军事科技,怀揣着希望和梦想而来,誓要为这个苦难的国家和民族带来光明,打下一个无敌的中华帝国,让华夏民族的荣耀传遍四方。
  • 大明玉玺

    大明玉玺

    手握一国重兵的宁王朱高炀,趁着帝位传承未果、皇权暂时空虚的机会,重袭其父朱棣的靖难故事,为了争夺传国之宝,霸篡皇位,而向奉旨继位的亲侄儿朱瞻堂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手持传国之宝,却无一兵一卒可以调用的新君朱瞻堂,凭着自己的大智大勇,在大臣杨士奇、妻子岫婕的帮助下,借用民间正义力量,历尽凶险波折,终于平息了皇叔朱高炀而的叛乱,这位新君自己也在这场亲情与政权的惨烈搏杀之中,一步一步放弃了皇位,与一位至善至美的民间女侠,共同演绎出了一段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
  • 江山枭雄

    江山枭雄

    秦朝末年,风起云涌,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时代之一。本书故事,也正是发生于这个多姿多彩,英雄辈出的时代。
热门推荐
  • 怪我薄情不够深情

    怪我薄情不够深情

    因为一段视频,程一漾阴差阳错成了知名动画大师章蘅的助理。在不断的磨合相处中,程一漾发现了章蘅一直以来鲜为人知的秘密,她努力想要帮助章蘅走出困境,可章蘅的感情日复一日不受控制,程一漾对他来说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与程一漾相识于联谊的浪荡公子姜知越开始纠缠程一漾,他一改往日多情形象对待程一漾专心情深,在程一漾答应与他交往之后,他开始处处介怀横亘在两人之间的章蘅的存在。而章蘅似乎也意识到了姜知越的存在对于他的威胁,于是解箍枷锁,选择不再压抑。
  • 安笙晚年

    安笙晚年

    你是否曾有过梦想嘛?被现实打压的无法自救又或,因为一个人放弃了全世界后来想想,真是傻瓜...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希望,你们能用心去聆听。
  • 沙雕魔物的日常

    沙雕魔物的日常

    一个来自地球的重生者带领着一群自称玩家憨批席卷整个诺拉大陆。
  • 易烊千玺:离你最近的心

    易烊千玺:离你最近的心

    一条项链,从青丝到白头,从你到我,只因小时候两个人不切实际的一见钟情,多年来苦苦寻找的人,却已经不记得他,是悲是喜,一切由上天决定,上天注定要我们走在一起,那是缘分,上天注定要我们分开,那是考验,还记得樱花树下的承诺吗----等你回来。(切记请勿上升真人)
  • 极品修灵师

    极品修灵师

    拥有精神力异能杀手司空笑是个彻头彻尾的吃货,上辈子做了个饿死鬼,再来一世,哼…吃饱了再说!咿?这一世,怎么没长牙?哎?一脚居然踹出了个同胞姐姐?哦,王爷你不娶我没关系,婚宴可别忘了请我!
  • 桃花劫之三千离城

    桃花劫之三千离城

    轻影说:没有人比我更知道尤世纯的性格了!她是善良又大气很懂事。若她好好的,必然是一国之母。但是她很怪,她追求的总是跟别人不一样!而且任性起来非常任性,发起狠来非常狠。最要命的,就是她的性格太极端了!不过这就是她,让人心疼的她。尤世纯说:血染是个像天使一样的笨蛋。明明如此深爱,却总是他先转身。相同的经历让我们惺惺相惜...而盛明寒就是个魔鬼,他尊贵的地位和高深的城府。他付出了难得的感情,但他却又有太多放不下,所以,他的放不下伤害了太多人,伤害了他最重要的人。卓琪说:人生,就是来感受喜怒哀乐的,所以想爱就去爱吧!没有那么多担惊受怕的。无论结果怎样。该面对的是始终逃不掉的。
  • 凤九汐

    凤九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未免有些太可笑了吧,这辈子我都不想知道,情为何物。”那一日,她斩钉截铁的对他说道。神色一如往日的认真,却掺和了一些不忍。那一日,他失笑于她,眼中却是伤痛。“可笑?那你就永远都做一个木头人吧。”她哑言,不愿多说什么,逃似的离开了,那一日,是以悲剧完结。却不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两宋江湖

    两宋江湖

    从北宋末年到高宗退位短短的几十年历史,江湖与兵戎的故事跌宕起伏,侠肝义胆、精忠报国,饮了屠苏,尽了英雄。
  • 帝临天:嫡女女狠嚣张

    帝临天:嫡女女狠嚣张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梦,佛奈我何。
  • 错过无数的人只为等你

    错过无数的人只为等你

    在茫茫人海中,我不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眼。只因为前世的情缘让我在人世中寻了你数百年!错过无数个奋不顾身爱我的人只为与你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