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9700000001

第1章 地平天成——夏禹王(1)

禹是跟着几个朦朦胧胧的背影,听着关于他们的玄玄乎乎的故事来到中原大地的,当时正是上古时代。

走在他前面的那些人,都是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当中有移山的愚公,射日的后羿,奔月的嫦娥,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还有变成神女峰的瑶姬。

最年长的愚公,当时已经九十岁了。由于冀州南、河阳北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他决定率领儿子们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河曲的智叟看了发笑,认为单靠父子数人要挖掉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答道: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怎么会挖不平呢?愚公的话感动了山神,就禀告了天帝。天帝也为其诚意所动,遂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从此从冀州南直到汉水南变得畅通无阻。

年轻英俊的神箭手后羿是射日的英雄。相传那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同时高悬空中,一齐发出烈焰灼烧着大地,致使庄稼草木尽皆枯焦,禽兽虫豸四处为害,海枯河干,民无所食。后羿奉帝尧之命,对天射箭,一连射下九个骄阳,仅留一轮红日朝升晚落,温暖世间。

从此大地风调雨顺,万物蓬勃生长,人民安居乐业。后羿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帝喾的女儿嫦娥,也称娥,是后羿的妻子,美貌非凡。后羿从西王母处讨请了不死之药,不料被嫦娥偷吃,结果她成仙而身不由主地飞往月宫,从此独自在凄冷的广寒宫内,思念后羿,度着漫长的寂寞岁月。最理解嫦娥的幽思之情和悔恨之心的,应数唐代诗人李商隐,那首著名的《嫦娥》诗,抒发了对她的同情和共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与太阳作斗争的,还有一位住在成都载天山上的巨人夸父。由于炎炎赤日导致大地干旱,夸父立志追赶太阳。当他日以继夜地赶到太阳入口处时,口渴而饮,喝干了黄河、渭水,仍未能止渴,在向北寻大泽水的半途上因渴和累而倒下了。死后他将手杖化为桃林,以造福后人。

炎帝爱女女娃不慎淹死于东海。怒对夺取其生命的大海,她化作精卫鸟,一口一口地衔来西山的木石以填海,经年不断,顽强不息。

后人同情精卫,钦佩精卫,称它为“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建造了一个“精卫誓水处”的古迹。

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也是她的掌上明珠,因思凡来到人间。她在巫山下目睹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百姓俱遭其害,就拔下一枝碧玉簪击毙了孽龙。但死后的孽龙又变成十二座高山,称为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使这里成了一片海洋。恰好禹治水到此,瑶姬在巫山城外的授书台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

在她的帮助下,禹带领众人终于开通三峡,使江水东流入海。而瑶姬也决定不再升天,并说服了前来接她回宫的十一姐妹一起变成了巫山十二峰。其中神女峰上一根临江耸立、隔江遥看若人影的石柱就是瑶姬的化身。

历代来此游览的文人无不为神女峰所倾倒,而最早为之赋诗的大概是楚大夫屈原了,在他的诗歌《山鬼》中,瑶姬是一位以香花香草打扮自己的漂亮女神,日夜婷立江边期盼情人前来幽会。屈原弟子宋玉接过这一浪漫的题目,又连写《高唐赋》《神女赋》二赋,记叙他单独陪楚襄王游历云梦之台,楚怀王梦遇“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并与之云雨,尽情欢爱。醉翁之意,乃在规劝楚怀王以国事为重,去掉虚幻的巫山神女之想,进用贤才,强国安民。

唐诗人刘禹锡谪任夔州期间,在巫山县东飞凤峰下的神女庙仰望神女峰,引发联翩浮想,吟下《巫山神女庙》一诗:

巫峰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不知道是否是毛泽东的一声询问,引起了今人舒婷的一番感叹,也吟下了《神女峰》一诗。不过女诗人一扫千百年遗传下来的基因,以充满现代批判精神的歌声,呼唤新时代女性不要相信“美丽的梦”的美丽欺骗,背叛虚伪的幸福,追求真实的欢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从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天女散花似的撒落了先民天真的欲望,繁花似锦般地展现了古人美丽的梦想,更生动地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

偕同传说中创造华夏文明的群英一同来到神州的大禹,是一个既是传神之中却又是现实之中的古代英雄和领袖人物。大禹的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了一个身体力行、公而忘私、披荆斩棘、为民除害而又充满睿智聪慧的英雄形象。铺天盖地的关于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成为古代诗文中的洋洋大观,其中如禹会群神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杀迟到的防风氏,禹逐共工氏并杀其臣相柳,禹得伏羲、瑶姬相助以治水,禹降伏水怪无支祁,禹化熊通轩辕山(今河南偃师),禹铸九鼎使民众尽识神、妖等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洪水时代的传说并非华夏先民的专利,而是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地流传于世界许多民族之中。然而大禹治水的故事却是以一位英雄为主角,娓娓动听地讲述了炎黄子孙不屈服于自然并奋起与之对抗的史实,代代相传地延续着治服洪魔、战胜灾害、不怕牺牲、人定胜天的伟大民族精神。后人神化了治水英雄大禹,大禹又以他治水的英雄业绩教育和影响着后人。

四千年前,尽管已不复是茹毛饮血的时代,但文明对人类的慷慨赐予,充其量也不过是火耕水耨。很难想像,在那么一个时代,凭借着怎么也不会准确的“准”和“绳”,怎么也不会规则的“规”和“矩”,再有一种简陋粗糙的“定向仪”,大禹怎么能取得治水的成功呢?

没有文字的记载,更无图像的佐证,要查阅和诠释治水的全过程,就只能求助于玄乎其玄、神乎其神的神话了。经过千百年的补充、修改和润色,大禹治水神话故事俨然演绎成为一部有头有尾的现代版章回小说。

传说自尧帝命后羿射下九个太阳,解决了“十日”危机之后,万物得以蓬勃生长,庄稼也开始逐年增产。对照“小康”的要求,人民的生活虽然还没有达标,但却已基本上实现了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黄河突然发生崩溃,淮河也随着决堤,“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使刚刚驱走“火热”孽瘴的黎民百姓,又猝不及防地陷入了“水深”的困境。面临水漫大地,民无居所,接了帝位的舜就命鲧去治水。

天神鲧是当时玉帝的得力助手,职责是专事处理人间的灾害和各种事务,在接到帝舜的指令后,他立即动身下界治水。出于对天帝发天水杀死人类之举的愤怒,又听信了鸱龟的话,鲧在行前盗窃了天帝的息壤。他用息壤壅塞的治水方法,修堰治坝,填土断流,结果使水无处可去,东堵西决,此堵彼溢,治水九年,不但水患未除,反而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终被舜诛于羽山。鲧死后三年肉体不腐,腹中孕育出一个新生命,舜帝命人用吴刀把鲧的肚子剖开。鲧腹开,虬龙现,大禹诞生了。

大禹是玉帝三魂之中的一魂转世,在临危受命后,他走遍四方调查水情,不分昼夜思考对策。后来从《黄帝中经》中得知,黄帝曾在号曰宛委(即南岳衡山)的九嶷东南天柱藏有金简玉字之书,内容是治水之道。他就来到南岳衡山,在盘桓八百里的南岳七十二峰中盘旋攀援,寻找宝书。一日,大禹在山中枕石而卧,睡梦中见一个自称是玄夷苍水使者的神人,告诉他欲得金简玉字之书,须到黄帝岩上山顶,顶上有一盘石,可凿石得书。大禹按神人吩咐斋戒沐浴,如期登上山峰,果然喜获宝书。

阅读金简玉字之书,大禹茅塞顿开。他根据书中指点,采用了以疏为主、湮疏结合的正确治水办法,指挥组织罪人和民众开山破峡,挖渠泄洪,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整治九个大湖,测定九座大山,立竿见影地取得显著成效。得道多助,瑶姬派她的七名侍卫帮助大禹斫石疏波;黄帝时就来到南方的神龙——应龙,用尾巴将大地划成一条条深堑,以导水引流。河精的使者玄龟,背负青泥用以湮填并使之变石,再大的洪水也能挡住。在众神的帮助下,大禹终于制服了滔滔洪水。治水后,他又把金简玉书送藏远处,从此宝书不知去向。

正当治水取得顺利进展时,大禹遇到了水神共工的阻挠。十几年的大水使共工变得气焰嚣张,肆无忌惮地挟巨洪滚滚东流,所经之处,一路大水,一直淹到“空桑”(今山东曲阜)。欲除水患,必先逐共工,于是大禹向共工开战,首次较量就杀掉了共工之臣相柳,共工自知不敌,便逃之夭夭。共工的另一个暗中帮凶河伯一看情势急转直下,忙不迭地向大禹献上“河图”,以图宽大处理。河图给治水的大禹以很大帮助,完成治水后,他将河图放于河南孟门山下、阳纡泽畔,如今在那里还可见到一块水淋淋的大青石,光洁的表面上影影绰绰地呈现出自然形成的纹路,颇似美丽的图画。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龙门山(今山西河津),把万马奔腾般的河水堵挤在十分狭窄的河床中,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道窄水大,河水溢出河道,泛滥成灾。大禹以河图作参考,带领人们开凿龙门,终于打开了黄河东流的通道。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龙门》咏道:

疏凿而来道路通,行人万古翠微中。

南山山寺题诗满,一字何曾到禹功。

山西平陆县与河南三门峡市之间的黄河上,原是一块挡在河床上的巨石。一石挡道,万水莫入,致使两岸洪水漫溢。大禹将石凿之为三,使河水分流,状如三道闸门,形成从南往北称“人门”、“神门”、“鬼门”的三门峡,从此河水畅通无阻。大禹凿山时杀死一条恶龙,血溅山崖,染红两岸山崖。相传斩龙剑落于河中,化作了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力挽狂澜的镇河石柱,亦即“中流砥柱”。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面对“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唐书法家柳公权诗)的壮丽景象,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并命大臣魏徵镌于砥柱之阴。

治水功成,大禹召群臣会聚茅山(即浙江绍兴会稽山),借商议大事之名巩固他对各部落的控制。各部落首领无不奉命前来,唯有一位防风氏姗姗来迟。防风氏人高马大,曾随禹父鲧一起治水,后又跟禹治水。他迟到上山,表示了一种对权威的藐视,而且他还有隐瞒灾情之罪,按法已犯了死罪。大禹对防风氏的迟到和失误行为,毫不姑息和手软,下令立斩。由于防风氏生得高大,大禹就叫人在山麓建造一个刑堂,堂中设立高台,行刑人站在台上,防风氏跪在台上,在当众宣读了防风氏罪名之后,手起刀落,执行了死刑。据说,现在绍兴县的型塘乡,就是当年“刑堂”的转音。各部落的首领见禹王执法威严,个个俯首帖耳,唯禹王之命是从。

大禹治水时在涂山遇见一位名叫女娇的涂山氏女,二人喜结良缘。新婚三天,大禹就离别女娇,头也不回地起程继续治水去了,此后三过家门而不入。思念夫君的女娇千里寻夫,找到大禹后就与他同甘共苦,每天一起上山下水。有一次大禹治水到剡(嵊州),见波涛汹涌的剡溪在奔流中被一座了山迎面挡住,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

大禹决定劈开了山一角,将洪流导入舜江,便带领民众掘土移山。一天晚上,大禹还在工地忙碌,女娇盛了一篮馒头,越岭给禹送晚餐。

到了半山,在月色朦胧中,她猛然望见山上一只庞然大熊,正在用强壮的臂膀推山,在一声巨响中,山轰然倒下一角。女娇见状大惊,不由得发出一声尖叫,手中的篮子也松手滚下山去。其实大熊正是禹所变的,听到尖叫,禹恢复原形来到女娇身边,两人一起下山找到篮子,但篮内只剩下几个馒头,其余都丢散在山中了。禹说:晚餐已够吃了,其余馒头就算我的余粮,放在山上吧。不久,了山被劈开一个缺口,剡溪顺从地流注大海,而山上却出现了许多馒头形的圆石块。后人将这些圆石块称为“禹余粮”,亦叫“禹粮石”,将了山也改名为“余粮山”,女娇翻越的那座岭就叫“余粮岭”。史称“禹治水毕功于了溪”,就在此地。

无疑,神话总是人编造的,能够成为神坛主角的人,历史上并不太多,何况有为数不少的“神”并非属于人民,而是在淫威逼迫或金钱诱惑下人为地编织的。这样的英雄即使一时入册神话,也迟早要走下神坛,淡出于后人的记忆,正如有人把名字刻在古树上想不朽,最终只能被人们嗤之以鼻一样。大禹则是当之无愧的中华英雄,他的高大形象从来没有走下过雄伟的神坛,唯有一次是在数典忘祖的“文化大革命”中,他也无例外地被短暂地打翻在地,留下了可悲、可叹的历史记忆。

走在四千年前的大禹,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朦胧模糊、扑朔迷离的背影。人们听到的关于他的身世和经历,除了神话,就是传说。在《尚书》《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文献上虽对他有一些记载,却是零星而残缺。幸亏西汉太史令司马迁,“上会稽,探禹穴”,在酷受腐刑、忍辱负重而勉强“苟活”的情况下,总结前人的成果,写成不朽史学著作《史记》,比较系统地记述了大禹的业绩和夏王朝的兴衰。诚然,司马迁的史料来源也是传说,但两千多年前的传说与现在流传的故事相比较,失真度毕竟大相径庭。

大禹姓姒,据说系尧所赐,名文命,字高密,号姒戎。在司马迁关于大禹的记述中说道:“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尧帝在位时,洪水滔滔,大地茫茫,江河泛滥,民不聊生。尧任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九年未见成败;舜继承帝位后,惩罚了鲧,将其流放羽山,并任命有远大抱负和务实精神的禹继续治水。鲁迅在《理水》这篇小说中,以他独特的风趣笔调,描述了四千年前的禹被任命治水的一幕:

这时候是“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舜爷的百姓,倒并不都挤在露出水面的山顶上,有的捆在树顶,有的坐着木排,有些木排上还搭有小小的板棚,从岸上看起来,很富于诗趣。

远地里的消息,是从木排上传过来的。大家终于知道鲧大人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羽山去了,接任的好像就是他的儿子文命少爷,乳名叫作阿禹。

同类推荐
  • 世界通史(第七卷)

    世界通史(第七卷)

    《世界通史》分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21世纪初。本书全景式再现世纪历史,兼收并蓄国内外史学研究新成果,将世界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介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百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 明末争鼎

    明末争鼎

    明朝末年,征战天下,江山美人,收入掌中!看我争霸天下!!!!
  • 我的三国有些乱

    我的三国有些乱

    三国,三国,是每个热血男儿都挥之不去的一份情怀。无论白马银枪的常山赵子龙,还是挥扇间百万雄师灰飞烟灭的美周郎,都让人心驰神往。三国归晋之后的五胡乱华,让后人每多唏嘘。于是乎就有了这些许自言自语般的文字。(ps,纯属臆想,勿以正史为例喷之,更不必考究之。)
  • 挥王传奇

    挥王传奇

    一切恍如昨日。一场伏杀过后,张挥却发现自己已人在十八年后,长陵王之子,京师第一公子,还有那没娶过门的京师第一美人,一切美好都葬在了岁月里。岁月可逝,唯我不甘,心中有剑重头来……
  • 我干爹是太监

    我干爹是太监

    我叫秦烨,本来待家里追着剧,莫名就穿越了。穿越可以接受,但谁给我解释一下,我怎么莫名就成了太监的义子?还有没有天理了,老天爷我画个圈圈诅咒你!等等,你说我干爹不是个普通太监,而是是东厂厂公?而东厂厂公可以督察百官,执掌杀生大权?自从我知道我干爹是厂公后,我肆无忌惮,横行霸道,偷老人拐杖,抢小孩糖葫芦,无恶不作……
热门推荐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地球生灵

    地球生灵

    媳妇,以前你干嘛同意和我在一起,追你的人那么多,我见过的花都没他们送你的多。我就是看你老实好欺负,特意收你看家护院给我做好吃的,好好干活知道吗。哦,这样啊……
  • 异界之冥帝传奇

    异界之冥帝传奇

    收垃圾,捡破烂,到了异界全是宝,我的异界我做主!体质孱弱,经脉僵化,那又如何?主角,怎能不无敌!我想要什么就是什么,成为异界之主,只是时间问题。当然,在异界谈几次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是必不可少的!
  • 我是纳克巴

    我是纳克巴

    重生为火箭的波斯简-纳克巴,和姚明一起完成火箭未尽的冠军梦。本以为可以进化成拉里-伯德,没想到帅气的小伙成了白人版巴克利……
  • 总裁心好硬:美妻深陷宝宝助攻

    总裁心好硬:美妻深陷宝宝助攻

    她为他改变,他却视而不见,她心如死灰,他追悔莫及…为爱改变只为能让他多看一眼,没有等到他的欣赏却遭千夫所指。“有了孩子他就会把我留下了吧”她天真地想…“把孩子留下,你滚出我们的生活”他无情的说。“你别走”他懊悔的说。“求你放了我”她冷硬如冰。一场错过,一世折磨“我会让你重新爱上我”他成竹在胸。一世追逐,一生厮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妃哪里逃

    狂妃哪里逃

    意外穿越?怕什么,身为有智慧会思考的现代人,区区历史得心应手,弄清楚是哪朝哪代,一定能混得风生水起。可是……天定王朝,白氏一族,未知历史,谜样乱世——这是什么鬼?乱世皇权,阴谋诡诈,诸国暗战,步步维艰——吓死本宝宝了!某女狂笑:“嘿,我既然穿越了,一定是主角!位高权重,荣华富贵,美男环绕,一样别少。”一道惊雷,天上飘来一行字——你想得可真美!真相是——爹娘俱亡矣,寄人篱下活,人人可欺凌,生活不如狗。某女扶额,“这设定太坑爹辣!穿越不应该是主角吗?!”嗯,主角?要当主角就记住,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游刃有余,就可主宰命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宫补习班

    天宫补习班

    一个仙二代的故事。天界御马监小吏之子,因仙胚期一个疏漏,成就至上精元。无奈出身低微,遭一众上仙嫉恨,历经数劫而至仙道巅峰。为捍卫他心中认定的正道,降妖伏魔,脚踏玉帝,拳打如来。“猴叔,你明明打的过,为何要认输?”“脚抽筋。”………………
  • 我从初中到高中

    我从初中到高中

    平凡的你我他的故事,我们都是不被人们知道的人。但是我们也有我们想要的追求的理想和那个人。所谓追一个梦,攀一座山,爱一个人
  • 殿下请战

    殿下请战

    她前世原本是魔界女君骨音,却意外爱上天族战神冥渊!她为了他放弃了魔族女君之位!但惨遭被叛!因爱生恨!一气之下跳下天葬台,却意外炼化了红莲业火!转世为天界三公主!天帝有三个儿子,却只有她一个女儿,所以她从小受尽宠爱,有一次她不小心恢复前世记忆与他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