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66200000014

第14章 创立中医肾脏病学诊疗体系

时振声教授继承其先父时逸人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精求古训,博采众家之长,注重临床,中西结合,经过五十年的研究探索,创立了中医肾脏病学诊疗体系,尤其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治疗各种肾脏疾病,特别是在改善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血尿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一、肾命学说和补肾十三法

1.肾命学说的源流《内经》中指出了肾的部位及其属性,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灵枢·顺气—日分为四时篇》云:“肾为牝脏,其色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内经》中也提到了命门,如《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所指命门似指足太阳经的晴明穴,由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足太阳经和足少阴经相表里,因此命门与肾似有内在的联系。《素问·刺禁论》提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小心的提出,为后世医学推论为命门提供了依据。

《难经·四十二难》指出:“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主藏志”,说肾有两枚及重量,为《内经》所无。《难经·三十六难》说:“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为精神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二也”,以右肾为命门之说。《难经·六十六难》云:“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肾间动气的提出,为后世医家推论命门提供了依据,认为命门即是两肾间的动气,是生气之源。

王叔和《脉经·脉法赞》云:“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也说:“古人谓左肾为肾脏,其腑为膀胱,右肾为命门,其腑为三焦”,将命门与三焦相偶。严用和《济生方》也有“左为肾,右为命门”之说。张洁古《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认为:“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藏精生血……主三焦元气……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虞抟《医学正传》提出:两肾总称命门,静则为水,动则为火。

张景岳《求正录·真阴论》中说:“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具焉,消化系焉,故为受身之初,为性命之本”。张氏以命门为太极而生两仪,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故水火具焉。张氏对命门的作用特别重视,如说:“凡水火之功,缺一不可,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为肾脏之技巧,而实皆真阴之用。”张氏又在《传忠录·命门余义》中说:“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水谷之海,均为五脏六腑之本,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阳气,非此不能滋发”。

从以上肾命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由于肾有两枚,便有左肾右命门之说;由于有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乃有命门即小心之说;由于有肾间动气为十二经之根本,于是有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说;由于有命门居两肾之中,所以有肾和命门合而为一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古人看到了命门之火具有温煦全身脏腑经络的重大作用,因此愈来愈重视命门的作用,为性命之本,如立命之门。赵献可甚至将命门提高到真君真主的位置,实际上命门是应当包括在肾之内的,似乎不能认为命门是比十二脏更高一级的脏器。既然命门与肾不能分开,肾命学说作为先天之本在临床实践中起了重要作用,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实为生生之本。命门火旺,标志着生命活动的旺盛;命门火衰,象征着生命活动的衰退,由此可见肾命学说的重大意义。

2.肾命的功能与特性

(1)肾主先天真阴真阳:《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灵枢·本神篇》云:“生之来,谓之精”,《灵枢·决气篇》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说明了精是形成人体的原始物质,是与身俱来,得之于父母,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张景岳认为“命门为天元之所居,即真阴之府,精藏于此,精即阴中之水也,气化于此,气即阴中之火也”、“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故物之生也,生于阳;物之成也,成于阴,此所谓元阴元阳,亦曰真精真气也”,“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生发吾身者,即真阳之气也;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精也”,“元阴元阳,所谓先天元气”。张氏所指元精、元阴、真精、真阴,或元气、元阳、真气、真阳,皆是指肾命的水火而言,为先天之本,说明了肾主先天,所含有真阴真阳,或元阴元阳为先天之元气,对人的生命活动,从孕育成形,直至发育壮大的整个过程,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此临床上所谓肾虚者,即指肾的真阴真阳亏损,所谓“益火之源”即温壮此真阳,“壮水之主”即填补此真阴,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两肾阴阳,互相抱负,人身阴阳,互相维系,真阴真阳如有偏胜,则平衡失调而产生疾病。

(2)肾主藏精及生长发育:肾藏先后天之精,先后天之精又互相资生,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主生长发育,主要是先天之精,精化为气,肾气的盛衰是衡量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标志,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说明了肾气的盛衰与人的生长发育及衰老有关。

关于天癸的问题,王冰说:“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日子而下,天真之气降,与之从事,故云天癸也。”指月事为天癸,万密斋《保命歌括》认为“在男子则为精,在女子则为血,皆为天癸。”冯楚瞻《锦囊秘录》中说:“女子七七而天癸竭,其所绝者天癸之水也。其流行之血,不见其枯涸,而仍行经脉皮肤之间也。即十四岁以前,皮肤、经脉未尝无血也。必俟二七天癸之气至,方能经脉通,月事以时下,可见不但由于天癸之水,而且由于天真之气也,女子独禀此水,以为生生之源,与男子二八之精气同,俱从天乙之源而来。”由上可以看出,天癸不是指月事,亦不是指精血,而是先于精血的物质,天癸乃是真阴,随着肾气的充实蓄极而生,精与血又是天癸的产物。

(3)肾为水脏又主五液:《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水热穴论》:“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肾在五行,当属水,肾藏精,又主全身津液,后天的精来源于水谷,除供给全身各脏腑活动需要外,其余部分贮藏于肾,肾开窍于二阴,肾气化则二阴通,肾气不化则二阴闭,闭则胃上满,故肾为胃之关,肾气不化、关门不利则水液泛溢,故肾又能调节水液。说明了肾的气化和关门的开合作用异常,可引起消渴或水肿的发生,也是指肾的调节水液的作用。《灵枢·五癃津液别论》中说:“液别有五”,可分溺、汗、泣、唾、髓等五种。《素问·宣明五气篇》以汗、涕、泪、涎、唾为五液。《难经·四十四难》据此明确提出“肾主五液”。《难经·四十九难》提出“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肺为涕,自入为唾”。何梦瑶《医碥》说:“精、髓、血、乳、汗、液、津、泪、溺,皆水也,并属于肾”。说明凡体内所有湿润、流通的液体,有的属于水谷精微者,行的属分泌排出者,由于肾有泌别清浊的作用,肾为水脏主津液,津液亏损,则汗、涕、泪、涎、唾等亦必然减少,故肾主五液。

(4)肾主作强而出伎巧:《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所谓作强,是指工作能力的坚强,伎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巧。肾之所以主作强,出伎巧,是因为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充骨,髓足则骨强,轻劲多力;髓又上通于脑,脑为髓海,髓足则脑充,精明巧聪。故《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又《灵枢·本神篇》云:“肾藏精,精舍志”,说明志是在精的基础上产生的。李《医学入门》说:“肾藏精与志,精充则志壮……则强于作用。”唐宗海《医经精义》也提到:“精髓充足,伎巧出焉,志之用也,”这些都说明思维、记忆、精巧等活动,与肾有关。

3.肾命与其它脏腑的关系

(1)肾和肺的关系:首先是气与水的关系。《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医学真传》中说:“肺天也,肾水也,天不连地而连水”“肾为水脏,合膀胱水府,随太阳之地,出皮毛以合肺,肺者天也,水天一气,运行不息。”蒸水为气,气化为水,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其次是对呼吸的作用,《仁斋直指方》说:“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说明肺肾与呼吸有关。肺主降,肾主升;肺主呼,肾主吸;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医宗金鉴·名医方论》中提到:“夫呼出为阳,吸入为阴,肺阳清肃,则气下行,肾阴宁谧,则气归摄”,说明肾有助肺吸气的作用,如肾气虚则不能摄纳肺气,则出现呼多吸少的吸气困难。

(2)肾与脾的关系:首先是对运化的作用:《济生方》说:“肾气若壮,丹田火盛,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医贯》说:“太阴脾土,肾中相火,若水谷在釜中,非釜有火则不熟”,说明肾命之火有温煦脾阳的作用。另外王肯堂《灵兰要见》说:“……医家所以谓脾为太阴湿土,湿之一字,分明全赖水为用之”,说明了脾阴亦须赖肾水濡润,因此脾胃的运化作用,不仅与命火有关,也与肾水有关。其次是对水液的作用,《圣济总录》说:“肾,水也,脾土制之,水乃下行。”土能制水,必须是脾土健运才有可能,若土虚不能制水,反而水渍脾土,土之所以虚,又因肾命火衰,故《慎斋医书》说:“当补火以生脾土,脾旺则水有所制而乎矣。”

(3)肾与心的关系:首先是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夫肾属水,水性就下,如何而升?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心则生心中之火;心属火,火性炎上,如何而降?盖因火中有真阴,故亦随阴降至肾,则生肾中之水。升降者水火,其所以使之升降者,水火中之真阴真阳也,真阴真阳者,心肾中之真气也。”《锦囊秘录》中说:“火性炎上,故宜使之下;水性就下,故宜使之上。水火上下,名之曰交,交则为既济,不交为未济。”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才能维持阴阳平衡。戴思恭说:“心以神为主,阳为用;肾以志为主,阴为用。阳则气也火也,阴则精也水也。及乎水火既济,全在阴精上承以安其神,阳气下藏以定其志”,说明心神肾志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全赖于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其次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素问·天元纪大论》提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指岁运相火的推移,后人用以说明人体君火、相火之间的关系。君火之所以发生作用要靠肾命相火的温煦。在病理情况下,相火又可随君火而动,如蒋星辉指出:“相火随君火而动,如欲动则肾举,怒发则肝逆”即是。

(4)肾与肝的关系:首先是肝肾同源,包括以下三点:其一,肝阴和肾阴互相滋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正如罗东逸《名医汇粹》说:“精血体润,皆属水也。”其二,肝与肾均内寄相火,如朱丹溪《格致余沦》所云:“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两部,……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其三,与虚实补泻有关,如《医宗必读》说:“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其次是肾为肝之化源。如石寿棠《医源》说:“肾中之真气,因肾阳蒸运,上通于各脏腑之阴,阳助阴升以养木,则木气繁荣,血充而气畅矣。”华云岫在《临证指南医案》按语中说:“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则刚劲之性,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矣。”

4.肾命的病机特点肾命的病机,不外水火阴阳的虚损亏耗,可分真阳不足、真阴亏损与阴阳俱虚三种情况。

第一为真阳不足:命火即为肾中真阳,真阳不足,命门火衰,不仅可以出现阳虚外寒、阴盛阳越的现象,还可影响它脏,现举例如下:①阳衰于下:《灵枢·本神篇》云:“肾气虚则厥”,《素问·厥论》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因肾为生气之源,命门火衰,故见四肢厥逆。②阴盛阳越:张景岳说:“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生。如戴阳者,面赤如朱,格阳者,外证如火……”。③火不生土:严用和《济生方》说:“真阳虚衰,故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致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火不生土还可见五更泄泻及水湿泛滥。④寒水上凌:《伤寒论》云:“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汗后心肾阳虚,寒水上凌于心,故欲作奔豚,甚则气从少腹上冲心。”齐有堂说:“肾水上液,侵于肺,水冷金寒,咳嗽,肺无所附,故亦吐血,医者病者,一见嗽血者火也,寒凉折之,病者危。而危者毙矣。……用八味丸补命门也,以引火归原,次用理中汤补脾胃,以补肺之母,使土能制水,则肾水归原,而且复其位矣。”⑤水湿泛滥,喻嘉言《医门法律》说:“肾者胃之关也,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则合,阴太盛则关门常合,水不通而为肿”,说明真阳不足,则寒水壅盛,关门常合,以致水湿泛滥。

第二为真阴亏损真阴所属,唯肾为主,肾为先天之本,水为天一之源,张景岳说:“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因此真阴亏损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真阴亏损有以下几种常见病机:①阴虚精亏:《温病条辨》说:“热邪久羁,吸烁真阴”,可致阴虚津亏;或“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说明在急性热病过程中,可以伤阴耗液。内伤虚损方面,张景岳说:“无论阴阳,凡病至极,皆所必至,总由真阴之败耳,然真阴所居,惟肾为主,盖肾为精血之海,而人之生气即同天地之阳气,无非自下而上,所以肾为五脏之本,故肾水亏则肝失所滋,而血燥生;肾水亏则水不归原,而脾痰起;肾水亏则心肾不交,而神气败;肾水亏则盗伤肺气,而喘嗽频;肾水亏则孤阳无主,而虚火炽。凡劳伤等证,使非伤入根本,何以危笃至此”,说明了虚损伤及真阴的各种情况。②水火不济:《王久峰医案》中有:“水无以上升,火何以下降,水火不济,是以心烦意乱,不知所从。”或如《陈良未医案》中所谓:“寤多寐少,悸动不宁,甚则惊悸,是心之亢,亦肾水之亏也”心肾不交,当以坎离交媾为法,以心肾水火关系,在卦配为坎离,所谓“坎离交而人身泰”。③水不涵木:木赖水以涵之,肝血受伤必借资于肾水,如肾阴不足,阴不潜阳,肝阳偏亢。上则头晕耳鸣或聋,下则阳强不痿;侵犯血络,则咯血唾血;损及冲任,则月事不调。《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即是指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言。《圣济总录》亦云:“肾水既亏,肝木无以滋养,故见于目者,始则不能瞩远,久则昏暗,时见黑花飞蝇,其证如此,肾虚可知也”,亦是水不涵木的表现。

第三为阴阳两虚肾多虚证,大致可分阴虚、阳虚两类,但病久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呈阴阳两虚者,尤为多见。张景岳说:“凡补虚之法,但当明其阴阳升降,寒热温凉之性,精中有气、气中有精之因”,说明了阴阳两虚的情况应当予以重视。何梦瑶《医碥》说:“证本阴虚,若呼吸少气,懒言语,无力动作,目无精光,面色眦白,乃兼阳虚也”,为阴损及阳之例。《景岳全书》又说:“一损于肺,则病在气息肌腠,……五损于肾,则病为骨痿,二便不禁,此先伤于阳,而后及于阴,阳竭于下,则孤阴无以独存,不可为也”,又为阳损及阴之例。

5.肾命学说的临床应用肾为先天之本,命门之水火为十二脏化源,五液充则形体赖以强壮,五气充则营卫赖以和调,肾为真阴之宅,真阳内寓,虽则五脏名其阴阳,归根到底,仍以肾中真阴真阳为其资生奉养的物质基础。《灵枢·本神篇》云:“肾气虚则厥,实则胀”,指肾病有虚实,但后世将腹胀都责之于脾,认为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脾,以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停滞而胀。《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圣济总录》等亦有肾实的记载,但有些是属于阴虚内热的表现,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则提出:“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认为肾多虚证,痘疮里陷属肾实。以后各家亦多以肾无实立说,如李《医学入门》说:“五脏具有补泻,惟肾有补无泻”。张景岳、赵献可确定了命门真阴真阳学说以来,更进一步发挥肾无实证之说,一直沿用至今,并在临床上得到验证,以补肾或调整肾阴、肾阳的方法,不仅是治疗肾虚的方法,而且也成为各种慢性病中,由于“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的重要治疗方法。

补肾法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主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短气有微饮”“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转胞不得溺”,其病机主要是肾气虚损,用肾气丸以温肾利水。至宋代,钱乙重视肾阴虚的一面,将肾气丸中桂、附减去,而成六味地黄丸,首创补肾阴之法。明代薛己注重肾命,以肾经阴精不足,阳无所化,虚火妄动者,用六味地黄丸使阴旺而阳化;如肾经阳气燥热,阴无以生,虚火内动者,用六味地黄丸使阳旺而阴生。如脾肺两虚,不能生肾,阴阳俱不足,宜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培补元气以滋肾水,对补肾法的应用更为切合实际。张景岳据《内经》阴阳互根的道理,阐明肾阴肾阳的辨证关系,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并创左归丸、右归丸等方,以调补肾阴、肾阳,使补肾法更趋完善。

6.补肾十三法根据时振声教授的临床经验,常将补肾方法分为以下三大类:

(1)温补肾阳法

①温肾补气法:肾气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各脏,症见畏寒肢凉、腰膝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长或小便不利、舌淡体胖质润、脉象沉弱。宜温肾补气,可用金匮肾气丸、右归饮、右归丸,亦阴中求阳之意。如火虚不能生土,亦可温肾补阳,如用附子理中汤补火生土即是。

②温肾纳气法:肾阳不足,摄纳无权,症见喘促日久、神疲短气、畏寒肢冷、呼多吸少、动则喘甚、面青唇紫、舌暗体胖质润、脉象沉细无力。宜温肾纳气,可用金匮肾气丸加沉香、五味子、胡桃肉、补骨脂,甚者可用黑锡丹。

③温肾利水法:肾阳不足,寒水内盛,或为水肿,或则上凌心肺,症见畏寒肢冷、面色眦白、全身浮肿、腹胀便溏、或有喘咳、或有心悸、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宜温肾利水,可用真武汤、济生肾气汤。如脾阳亦虚,宜实脾饮温阳利水。

④温肾固涩法: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阳痿滑精,或有早泄者,可用菟丝子、蛇床子、沙苑子、韭菜子、覆盆子,五味子、黄鱼胶为丸内服。如五更泄泻,可用四神丸,皆是温肾固涩。

⑤温肾补督法:肾阳不足,督脉虚损,症见畏寒肢冷、腰脊疼痛、尾间冷痛、颈强脊曲、舌淡嫩胖、脉象沉弱。宜温肾补督,可用右归丸,以鹿角胶温补督脉,或于温补肾阳中加入鹿角霜、鹿角胶之类。

⑥回阳救逆法:热病大汗亡阳,或命门火衰而畏寒肢厥,舌淡胖嫩而润,脉微欲绝,急宜回阳救逆,可用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如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格阳戴阳,症见身热烦躁,或有面赤咽痛,急宜回阳救逆,并引火归原,可用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2)滋养肾阴法

①滋肾养阴法:肾阴不足症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喜饮、大便干结、尿黄而少、舌红少苔、脉象沉细。宜滋肾养阴,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左归丸,亦阳中求阴之意。由于肝肾同源,肾阴不足经常同时并见肝阴不足,如兼见头晕耳鸣、眼目干涩、视物模糊,宜滋养肝肾,可用归芍地黄汤。

②滋肾降火法:肾阴不能上承,虚火上炎,咳呛音嘶、口舌生疮、咽腐不愈、舌红苔黄、脉象沉细。宜滋肾降火,可用玉女煎,“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中烦,不得卧者”可用黄连阿胶汤。

③滋肾熄风法:温邪深陷少阴,肾液被劫,肝风内动,瘛舌缩,语言不出,脉气虚弱,舌绛苔白,可用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

④滋肾润肺法:肺阴不足,下汲肾阴,可致肾阴亏损;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又可煎熬肺阴,肺肾阴虚症见咳嗽痰少,咯痰带血,潮热盗汗,脉象沉细而数,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宜滋肾润肺,金水同治,可用麦味地黄汤,如肾阴亏损,不能纳气,动则气喘,可用麦味地黄汤少加沉香以助纳气,甚至可用参蚧散。

⑤滋肾填精法:病久及肾,肾虚精夺,形衰色瘁,脑转耳鸣,时有厥冒,舌红苔少,脉象沉细,宜滋肾填精,可用左归丸、大补阴丸。如病久下肢痿弱不用、腰脊酸软,可用虎潜丸以滋肾填精、壮骨充髓。

⑥滋肾通淋法:肾阴不足,膀胱有热,症见尿频尿热、尿黄而赤、口干喜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腻、脉象细数。宜滋肾通淋,可用知柏地黄汤。

(3)阴阳两补法:肾阴不足,阴损及气,兼见脾气虚损,为气阴两虚,症见头晕乏力、纳差腹胀、口干喜饮、大便偏稀、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体胖有齿痕、脉象沉细。宜滋肾健脾,可用大补元煎。张景岳称大补元煎是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是生气于精、水中取火、阴中求阳之方。如阴阳俱虚,症见面色白、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口干喜饮、大便干结,或有手足心热、舌红胖大有齿痕、脉象沉细,可用地黄饮子、河车大造丸、斑龙丸、龟鹿二仙胶等。

以上补肾十三法,均属临床常用之法,由于肾为先天之本,以及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补肾各法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一些慢性虚损疾病,尤应重视培补或调理肾中真阴、真阳使之归于平衡,这不仅能提高一些慢性虚损疾病的疗效,而且也有助于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故不可等闲视之。

同类推荐
  • 肿瘤揭秘

    肿瘤揭秘

    本书主要介绍了肿瘤的本质、肿瘤的形成、如何预防肿瘤、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如何正确对待肿瘤,介绍了常见肿瘤的发病情况、防控措施、诊治方法。
  • 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知识在不断更新,从事临床医学的工作者,无疑也必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为了反映当前临床护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我们组织了各地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数十名专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广泛收集国内外近期文献,认真总结自身经验,编写成《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一书。
  • 专家诊治胰腺疾病

    专家诊治胰腺疾病

    关于胰腺疾病,必须知道的一些事;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简明中药临床新用以表格形式呈现,简明、直观、准确、科学、易懂,突出新颖性和实用性,对拓展医师临证用药思路,扩大中药应用范围很有帮助。简明中药临床新用适合医药临床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 黄帝内经通释

    黄帝内经通释

    本书共收载中医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原文162篇,对每篇原文均有通俗译文,直译与意译并用。
热门推荐
  • 都市之超级医圣

    都市之超级医圣

    十三年前成了家族弃子,人人唾弃的废物,八年前又被仇家追杀,八年后苦练归来,修成神龙决和绝世医术归来,势要夺回当年失去的尊严和地位,寻找从未见过的未婚妻,履行婚约。方羽以医入道,神医圣手,能救人,亦能杀人!
  • 大话花边历史

    大话花边历史

    本书力图从历史课本赋予我们的历史常识中走出,用不一样的思维和更加丰富的史料来看待历史上的旧人旧事,穿越历史的夹缝,得出不一样的答案。书分为五篇,从五个方面对历史进行了解读。即:正史别解;雷人雷事;科普揭秘;往事钩沉;余韵风流。
  • 冰作形容血作唇

    冰作形容血作唇

    年仅11岁的冰族少女——凌益终于逃出了自己的族群,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她遇见了同样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穿越者键,为报杀父之仇而进入欧盟的库伦,充满热血的谜之少年银梦,同样从自己的国家逃亡出来的蒙卡尔国王子魏岚,遗弃之地的守护者麦威和非法之地的女盗贼希丽。在这段旅途中,凌益等人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未知的生物——幻灵。而键竟然也是幻灵的一员。
  • 从地球崛起到横行宇宙

    从地球崛起到横行宇宙

    悲催的苏辰因一次逆推,得罪了一个背景惊人的牛叉二代,在被追杀的途中遇到了末世的到来,因为途中一次奇遇,以及从小修炼的古拳法,从而崛起于地球,再到横行于宇宙星空。这是弧光第三本书,主要是换了份工作,终于不像以前那么忙了,就把在脑中盘旋了近两年的构思写了出来,各位书友多多支持。
  • 我真不愿重生了

    我真不愿重生了

    新书《邪魂动八荒》已传,敬请书友支持!本书又叫《绝世大佬从记者开始》……重生1995,马天佑没兴奋完半天,就迎来降维打击。冒出个沙雕系统开歪挂,就问你怕不怕……很多年以后,终于爬上令无数富豪只能仰望,甚至都想掐死他的财富之巅,马天佑再次感受到了孤独。“系统出现障碍,将恢复初始设置,请宿主准备重生……”“啥……不不不,我真不愿重生了,绝对不能再玩一次了。我才刚退休啊,现在看到一个钱字,我都想吐了。再重生,毋宁死!”(非系统流,重生才是真内涵)
  • 寒霜飞

    寒霜飞

    这个世界,被称为“东方世界”。里面没有那些所谓的天地灵气,修炼、战斗,甚至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必须依靠自身的生机,生机越雄厚,实力也就越强。而东方世界里,有着大大小小许多的国家。此时,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遭到来自西北方的大国——北风帝国的进攻。同时,这些国家内部又发生了诸多问题,使得军队分身无力,节节败退。就在这危难之际,花霞国的青年,刘烨,孤身行走江湖,拯救世界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一个崭新的传奇,就在这时,开始了。
  • 灵的生命进程

    灵的生命进程

    每个人心中都有灵,你所受到的痛。灵也会受到!我是王雅,我用自己对生活的点滴的感受。告诉你们心中的灵!只是一颗孤星罢了!在无边的黑暗里,已写尽了宇宙的沉默!—冰心《繁星·春水》
  • 说好的幸福

    说好的幸福

    这是几个80后人的故事。从学校到社会、从梦想到现实,每人都有不同的问题要面对。生活像一份份等待打开的便当,打开每份便当都不一样。他们或坚强或抱怨、或任性或不屈,演绎着各自的生活。柳青、秦杰、肖乔、周斌两对80后的年轻人,大学刚毕业便走进了婚姻殿堂。富家之子秦杰不顾母亲的反对与“断奶”的威胁与家境贫寒的柳青举办了自行车婚礼。婚后,秦杰无法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待业在家,柳青迫于生活压力、被殡仪馆高薪诱惑而去应聘。刚去殡仪馆上班的柳青面对一具具僵硬或血肉模糊的遗体惊恐而无奈,但她需要这份薪水维持两人的日常开销。坚韧的柳青克服了恐慌,经过培训后,做了遗体美容师,对外谎称在民政局上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耳廓

    耳廓

    宝蓝是风,和阳是云。风越是追逐云飘得越远。当宝蓝伤心领悟时,为了报复对自己冷漠的和阳,与素有花美男之称的王国签订了恋人契约。却不知道,爱情又悄然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