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60400000003

第3章 修身在正心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所谓修身,完成性命的全面德化再造,就在于端正其心,树立正确的道德人生观。身有所愤怒,则心不得端正;身有所恐惧,则心不得端正;身有所喜好,则心不得端正;身有所忧患,则心不得端正。如果心已经不停留于所关注的对象上了,就会视之而不可见,听之而不可闻,食之而不知其味。这就叫修身在于端正其心。

这段话是说,修养性命的前提是正其心,所谓“正心”,就是确立正识、正见、正念,使知、情、意等能够守善勿失,达到一种中正平和的心态,用以纠正、改造意识中不符合道德人生观的部分,使人确立正识正见,将私心和欲望调整到符合德性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使愤怒、恐惧、喜好、忧患等情感的生发处于正常的生理范围。按严格的的要求来修持心性,达到心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

正心在修身之先,是先有正心而后才有身修,要明白正心,首先要弄清心的内涵。这里所讲的心,不是解剖学上的心脏,而是心脏的场性、场能。《荀子·解蔽篇》云:“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鬼谷子·捭阖》云:“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心”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就是整个人的君主,包括了人体的头脑、四肢、百骸、腑脏在内的器官所产生的生命作用,以及它能起的思维、想念和意识所反应的见、闻、觉、知等功能,类似于今天的知、情、意的总体。它既不是纯生理的,也不是纯精神的,而是生理、精神合一的;它既不是如西方哲学所说的“唯心”,也不是“唯物”,它是“心物一元”的。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有人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叫正其心?又怎样才能正其心呢?”,当年有人向袁焕仙老先生请教什么是中,老先生拿出一根筷子问此人中在什么地方,此人遂指向筷子的中间说这里是中,于是老先生将筷子掰成两段,又问中在什么地方,刚才的中换了一个场景后已经变成了边,如此不断的掰下去,这个中也就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中必然是有所对比的,正也是这样。为了说明什么是正,引文中接着就举了一系列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什么是正:“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之谓中”,中者,正也,中正一体,前面的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都是将喜怒哀乐有所发,因此就不能得其正。

文中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是褒义还是贬义有所争论,我们在这里按褒义进行解释,把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当成一种境界,一种内心处于中正无偏时的精神境界。《庄子外篇·达生》中说“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这里庄子说,如果穿着鞋子在路上走,如果能不知晓脚的存在,那么一定是因为这鞋子恰到好处,如果鞋子大小不合适,那么在走路的时候就绝对不可能忘记脚的存在,总是觉得脚不舒服,或夹脚或易落。古人上衣下裳,一般都会以丝巾或布绳等当作带子系在腰间,如果在路上让人忘记了腰的存在,那必定是因为带子很合适,如果不合适,那么衣裳或是松松垮垮,裤子易落,或是系得太紧让人难受,就不可能使人忘记腰的存在。如果忘记了是非,那么肯定是因为你的心正处于一种很舒适平和的状态,反之,肯定会被七情六欲所缠绕,就不可能忘记是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一定是心有所适,体有所适,悠哉悠哉,乐在其中,没有什么情致上的事情将你束缚,也没有什么麻烦把你束缚,心处于自由自在的愉悦状态之中,就是“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境界。孔子也曾有过这样的境界,他在鲁国听韶乐时,三月而不知肉味,深得乐中三昧,已经进入并沉浸在音乐极美的境界中。

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只有把心洗得一干二净,达到澄澈圆明后才是真正的身修。心不纯,修身不彻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朱元璋(1328—1367),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既重视孩子学习知识,更注重帮助他们修德、正心,因为“德”既能补体,也可补智。为此,他采取了重言传、聘严师、亲力行的办法。

他曾经严肃地训诫太子和其他儿子,说:“你们知道‘进德修业’的道理吗?‘进德’,即进益道德;‘修业’,即修营功业。古代的君子,德充于内,又见于外,故器识高明,善道日多,恶行邪僻皆避之。己修道已成,必能服人,贤者集拢于你的周围,不肖者远避。能进德修业,则天下必治;否则必败。”

为了使诸子做到“进德修业”,朱元璋聘请各地名师,精选经典著作,对诸子进行严格的、系统的“德行”教育。他要求这些老师:“好师傅要做出榜样来,因材施教,以德教人。我的诸子是要治理国事的,教的法子,最重要的是要正心。正了心,什么事都可办好;正不了心,各种私欲便趁虚而入。你们必须教诸子以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光背些华丽的辞藻,要真正让他们进德修业。”

根据这一方针,开国以后,朱元璋除在宫中建大本堂,收存古今图籍,聘请各地名儒,以儒家典籍教育诸子之外,还精心挑选了一批有封建德行的士人,充当太子宾客和太子谕德,对诸子进行严格的、系统的封建“德行”教育,尤其注意发挥师保们的作用。基于“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壁,不以付拙工”的思想,洪武元年(1368)立皇太子后,他便委开国重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分别兼任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让他们“以道德辅导太子,”“规诲过失”,使太子有长足进步。特别是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对于太子的“德行”修养影响最大。

他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们要艰苦创业。内宫建成以后,朱元璋令人将古人行孝和他自己艰苦创业的经历画在殿壁上。他对儿子们说:“我本是农民出身,祖父辈积德行善,以至荫及于我。现在绘成这个画面,就是要使子孙后代知道创业的艰难,多多磨砺自己。”他立下两条规矩:一是子孙除办公外,一律穿麻鞋,坐竹椅,睡藤床;二是出城远游,不光骑马,还要步行。他还要求子孙后代“戒骄侈”、“恤民情”、“用仁义”、“安百姓”,以此来守业。他对太子说:“你了解农家的辛劳吗?农家勤四体,种五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不得休息,而国家经费都来自百姓。所以,你要常想到农家的不易,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使之不至于饥荒,才算尽到了为君之道。”

正心达到一定境界就会从人的精神内里发出一种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是创造人类悲壮、伟大历史的底蕴,后来被孟子所发挥,提出“养吾浩然之气”一说,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魂魄!

同类推荐
  •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本书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伦理思潮的发展特征和主要人物的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反思,并对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新发展做出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阐释,涉及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伦理思想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认为要建设中华伦理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清理和发掘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伦理文化,借鉴和吸纳近现代西方伦理文化。全书史论结合,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1986年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创办了《德国哲学》丛刊,为中国人了解德国开辟了一个“窗口”,为中德思想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天该所又编辑出版《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旨在集中中国内对德国哲学、文化有兴趣、具有一定研究的不者,对德国哲学、文化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以洞察其奥秘,领悟其精义。这必将为我们中国人了解德国的一个新“窗口”,中德思想文化交流的一座新“桥梁”!本书为《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一,作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存在概念、对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考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列子臆说(下册)

    列子臆说(下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 周易雅正

    周易雅正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话注解。作者指出《周易》以奇卦为经、偶卦为纬,每两卦为一对,编织了一个立体章回式结构,是周公旦借卜辞形式记录文武二王开国事迹,用来教诲后世的著作。其中,上经是写周武王的业绩,下经是写周文王的故事,乾坤既济未济四卦分别为上下经的概论。全书抓住此线索,逐字逐句进行白话解读,条理清晰,了无阙疑,再现了这部传世奇书的本义。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热门推荐
  • 最强域主

    最强域主

    当闻名三界的强者之一的赵无缺,因为练功渡劫失败后;而重生在一个被人欺凌的,号称云都城第一窝囊废纨绔的身上之后,他的人生就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并且让他从此踏上了嚣张纨绔的人生,以及踏上一段轰杀各种天才的逆袭之路。
  • 嗨我是你的

    嗨我是你的

    初五高中的上官沫兮认识了很有趣,很新鲜的的人,但唯独有一个人让她有点讨厌,可是那个人却,貌似不是很讨厌她。
  • 宇宙湮灭之时一切归于混沌

    宇宙湮灭之时一切归于混沌

    轻松愉快的快穿文,貌似没有多少逻辑,有些神,最多有些身份或背景,大部分为私设
  • 吹雪与干瘪钱包并肩的旅行

    吹雪与干瘪钱包并肩的旅行

    一个苦逼学生党的旅游随笔,与干瘪的钱包肩并肩,踏上梦想之旅……景点攻略在每一站故事的最后,毕竟是个很穷的学生党,所以不会经常去旅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最的后巫师

    那最的后巫师

    那著名远古大巫师无极老人,他平生收三个徒弟,白巫,黑巫,以及混沌女神,但是,由于白巫对光明的过度追求,导致他曾差点将整个仙魔界带向绝路,后来黑巫蛊惑混沌女神偷掉白巫的元灵法器,也就是可以提供白巫无穷力量的《烈炎火甏》,他们才勉强将白巫的元灵逼散,没有光明神庇佑,从此整个仙魔大陆进入一场混乱的争斗,因为谁都想同时获得烈炎火甏,暗黑法球,还有混沌法珠,成为可以统治整个仙魔大陆的神----
  • 花千骨之再遇君

    花千骨之再遇君

    两百年的等待,两百年后的苏醒。再次相遇,她是选择原谅他,还是与他就此错过,此生不在与他相见。
  • 青春里的最后一场雪

    青春里的最后一场雪

    许小莫在上海工作的时候,认识了老蒋,通过老蒋结识了阿千,对她一见倾心。又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莫结识了内心脆弱但心地善良的石姐,迷茫的小莫和悲伤的石姐逐渐心生依赖。可是,没过多久,好友老蒋就选择和阿千分手去了深圳,而且极力希望小莫能勇敢对阿千表白,面对友情、爱情的抉择,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大宋驸马的幸福生活

    大宋驸马的幸福生活

    魂穿到一个要嫁给公主的男人身上,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杨正觉得自己应该把理想换一换…
  • 许你满天星火

    许你满天星火

    当原则遇上心悦之人,就破例了陆霆轩是如此,唐棠也是如此“我可以叫你糖糖吗唐棠?”“不可以,太傻了吧。我很高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