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60400000025

第25章 中庸之道

儒家认为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只有会做人才能更好为官,学而优则仕,说明为官要有很好的学问和才华,但同时还有具有崇高的道德,才能做人们表率,为人们谋福祉!儒家的道德修养对为官者有更严格的要求,其实儒家的修身本来就是为出仕为官治理国家做准备的!为官要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有杀身成仁、勇赴国难的勇气,又有俯首万民,化育万方的涵养功夫,最终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当然为官之道并不简单只靠有满腔热血,还要懂得善于谋身,明白中庸之道,既要有经世之才,又要懂得办事方法和手段!出则为将,可以横刀立马,救万民于水火;入则为相,可以运筹帷幄,创万世之基业。

当然,学而优则仕,并不是说书读得好就一定能当官,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政治人才,读诗读的很好,能把诗三百首倒背如流,知识渊博,但是授予他行政职位之后,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行政工作配合起来得心应手,那就要把他下放到基层去四处走走,去历练去经验,如果回来之后仍然对工作不能胜任,这个人就没什么作为了。所以做官要的是善于实践、临机决断、能解决实际问题,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的人,而不是书呆子!

原文: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中庸》

译文:因此,君子应当尊奉德性,善学好问,达到宽广愽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经了解的道理,从而推究对事理新的认识,抱着朴实厚道的态度崇尚礼节。这样,身居上位时不要骄傲,身居下位时不要背弃。国家政治清明时力争言论主张能被采纳使国家振兴。国家政治黑暗时沉默不语力求保全自身。《诗经》里说:“既明达又智慧,这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这句诗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中庸之道素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推崇的最高的道德标准。儒家认为为人是做官基础,而儒家理想的为人之道需要具有深厚的道德功夫才,因此中庸之道是为官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庸的“中”,即中正、适当、合宜、正确,即不偏不倚,系与偏颇和“两端”相对而言。中,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对于为官来讲,中,就是既不愚忠,也不奸诈;升了迁不专横跋扈,丢了职不低三下四;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暴自弃;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左不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只有这样人心才会平稳,社会才会稳定。“中庸”的“庸”,有用、常、平常三义。庸,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中”“庸”合称,即中道之实用、中道为常道、中道可常行之义。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之道反映了一种合情合理的精神,它能“致中和”,达到中正和平,而“使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中庸,即永守其中,常持其正,此道得之于太极之理,暗合于阴阳之变,故中庸之道必是因时而化的。古时候有一种欹器,注水一半时则正,过半则偏,满时则倾覆,水流失尽净,所以古之贤者常以此自戒,或用以喻谏执政者要守中持正,不可偏私,不可奋满,《周易》说:“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古今成大事业者,必有其进退出处之道。“日中则灵,月盈则亏,君子尚消息盈虚”,此正是日中则偏,月满则亏之意,得道者必明此理,谨守中庸之道,戒奋满之倾覆,则可常行不易,生生化化运行而无穷无尽。历史经验也证明,实施中庸之道,避免过激和片面性,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问题的正确处理,而“反中庸”,“矫枉必须过正”,则会给社会、给个人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

儒家认为中庸之道对为官者更是重要。子张就曾经问孔子怎样从政。“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从政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尊五美,摒四恶”就体现为官从政的中庸之道。其中的“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就是是中庸,而“四恶”则反中庸。孔子满怀仁德之心,体现出对统治者利益和民众利益折中调和兼顾的政策导向。既能照顾到统治者的利益,又能照顾老百姓的利益。

那么怎样才能在为官过程中做到中庸呢?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儒家的基本功就是修身,从格物致知,到正心诚意,最后再到修身治国,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本来就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关于修身在第一章已经详述,不再赘言。在这里只是再强调一下,“诚”对修身和中庸之道的作用。《中庸》在修身是提出了诚的概念。它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不达则不肯辍,直至得其真谛。诚,则专且能永恒,心不旁骛,行不或止,则其道自明矣。诚的力量可以这样来说明:诚引导我们真实地面对自我,深入理解自己的不完美性和完美性。实际上,在《中庸》里,诚是一种自始至终贯穿人们生活的力量。我们生而有诚,由诚所驱动,受诚的支配。因此,“诚”不是一个从不诚到诚的过程,而是一个由诚到诚的过程。总之,诚是自在的。《中庸》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则无物”。也就是说,诚是每时每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的动力。诚是儒家生活概念的基础。当诚促使我们真实地面对自己时,直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社会关系。“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唯至诚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理可得矣。也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义。至诚则不息不止,不息不止则能持久,持久则可达悠远博厚高明之境界。然则博厚可以载万物,高明可以覆万物,悠久可以成万物,此唯圣人能得而行之。为官之道,就是先要从自身的基本功练起,只有这样才能在为官后宠辱不惊,恪守中庸,出神入化,无往不利。中庸之道在为官的具体体现,在于不断调试自我,包括一方面戒惧谨慎,如履簿冰,另一方面却勇于革新,开创出前无古人的事业;一方面廉洁自津,勤勉公事,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好同僚、同事关系;以迂为直,外圆内方;不飞则已,飞必冲天;功成而能身退。“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中庸并不是搞折中、无原则妥协,而是要做到不偏听偏信,以社会的利益为重,高瞻远瞩、顾全大局。中庸之道到了现代,好像成了贬义词,和“老好人”“和稀泥”同义,“明哲保身”这个词的下场也和“中庸”差不多,都在日常生活中变了质。其实真正的“中庸”是反对模棱两可,无原则的妥协的,他“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讲中庸,不是搞折衷,不分黑白,放弃原则。因为中庸之道本来就是“正道”,本来就是用以反对极端倾向的原则,怎么可以说中庸是无原则!

中庸之道,并非死守,必须懂得变易之道,因时而化,《易经》就是专门讲变化的,只有根据时事,执两用中,法无定法,方可守住真正的中正之道而不失。要做到真正的中庸就必须审时度势,看清潮流,明白变与不变的统一,这就要求首先,做大事必须先观大局;其次,非常时期,要有霹雳手段时变、物非、人异,而其中庸之道不因之而变,是为死守,则不可为!比如:行千里之途,人或说无以守其中正,是不知其中正之道也。千里之途,不守其直,不避其曲,唯以到达目的地为图,直以行其道,曲以避其险,越其高山,涉其大川,则自出发点直至达于其目的地,此即为千里之行的中正之道。最后要懂得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不论对于何事何物何人,其中庸之大道是不变的,也就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具体到某人、某事、某物,其中庸之道必有不同内容,这是个性,但其总体而言,中庸之道的根本内涵却是不变的,即不偏不倚,常守不易,这就是共性,要知中庸之道,必先明于此理。

下面是一位学友对曾国藩为官的中庸之道做的总结,附之以飨读者。

曾国藩中庸固本之术:

顺随动静之理,不欲才能遂其欲

该忍的时候就是要忍。这并不代表你是一个没骨气或者无原则的人,而是认清形势,以图后举的明智行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庸艺术,它可以让对手放松警惕,也有利于让自己在不露声色中悄然壮大自己的实力,在不显山露水之际快速接近自己的目标。

1、修养心性,无间进取

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即使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曾国藩以他苦行僧般修行的现身说法,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2、自我更新,以静安身

时间会消磨掉一个人的功业、毅力和闯劲,也会慢慢清洗掉一个人的一切荣誉。所以,不要为时间的流逝而衰伤,关键是要不断地学习新事物,加强对自我的控制,及时地更新自己。

3、荣辱集一身,宠骂若等闲

环顾四周,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不懂得忍的重要性。所以,他该忍的不忍,该让的不让,头脑容易发热,最后危及自身。所以,一定要用理智来处理遇到的问题,无关大局之处一定要忍要让。用这样的思想来处世,表面上是退是让,是与世无争,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将自己争的动机隐藏于无形之中。

4、息事宁人,委曲求全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经常做出情绪化的反应,肯定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而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在仕途上走得顺利。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为官者更是经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比如事业的成败,个人的进退,别人的毁誉。这时,以一种近似中庸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可以说是生存的一种大智慧。

5、顾全大局,示弱待变

要想修炼自己的胸怀,保持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就要有承受巨大痛苦的心理准备。心胸开阔的本质就是在不断的痛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我们追求的是更大的成功,需要宽广的胸怀,就要能够承受巨大的痛苦。只有从炼狱中走过的人才会发现通向幸福的途径,才会达到通过炼狱到天堂的境界。

6、和为贵,忍为高

得与失在事业发展中皆属正常,胜与败更是兵家常道,几分超然,几分大度,放心胸于天地间,置得失胜败于坦然处;留一步路宽,让一分人前,学会“释怀”方见天地宽。

7、英雄屈身,忍辱示弱

牺牲掉一些个人的率性自由,多些忍受妥协,是为了和环境之间多些润滑,多乘顺风,使自己在已经够激烈残酷的竞争之中不再另添麻烦。艰难困苦,磨练英雄,终于在功成名就的同时,也将一种面对外部环境的柔顺圆融之道,内化为一种再难消失的个性风格——这是曾国藩历尽磨难后的最大收获。

8、以守为攻,圆融处世

忍让也是有境界之分的。曾国藩的忍让,不是压制自己、克制自己的那种忍让,而是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同时而又不放弃主观追求,旨在谋求自己去适应客观规律的那种忍让。这是对天地间万事万物及其大道理有所觉悟之后,才拥有的十分圆融的一种立身处世态度。这里面包含着一种难得的“中庸”精神。

同类推荐
  •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生存哲学的书籍,共收录了曾国藩文集、书信、日记中近800条修身语录,逐条进行翻译和简析,并作了注释。《曾国藩修身经》共分十章编辑,每章又分若干节,分别讲述了修身的要旨、修身的前提及修身的应用等。各章之首用较详细的提示,帮助读者了解全章精髓,各章之后均附有曾国藩的修身故事,以印证修身之理念,并以“独处心语”进行引申,启发读者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
  •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当然是生命境做主!这是一本呼唤全人类正视生命境的书。生命最初是什么?为什么会活?如何理解起源、进化、遗传和发育等重大问题,尽在此书中。现代生命科学把生命规律搞得庞杂而繁复,那是因为把生命现象“看走了眼”。人类再智慧,科学再万能,如果不认识思维是什么,不纠正思维中的动物性缺陷,就很难闯出误区。当今社会,用主观的遗传基因概念解释生命的一切现象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坏习惯。人们为什么不换个视角重新审视生命?请还原生命物质运动的自然规律吧!这本书以生命境为主题,正确认识人体在生命体系中的地位,正确把握人体在生命境中的“雕塑规律”,我们的身体将天然健康,人类的前途将借助“生命境大爆发”跳出灭绝。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的作者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他把一切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并且可以由自己的内心加以消除。书中记录了他摆脱激情和欲望、希望获得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阐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分析了个人德行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并付诸行动。
  • 毓老师说春秋繁露(全集)

    毓老师说春秋繁露(全集)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1993-1999年在奉元书院讲授内容整理而成。《春秋繁露》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哲学著作,是解释《春秋》最重要的一部书。毓老师认为董子治事之道,超过先秦诸子,并强调要懂《春秋》必读《繁露》,由此可知公羊学思想,可启发人的智慧,使人过上理智的生活。《大易》与《春秋》,是中国最难懂的两部书;这两部书没有读,就难以懂中国文化。古人思想,不能片面读,必要融会贯通。想重建文化,必下深的功夫,立说才不失其本。成就大事业必有德望,言行不一致的,没办法立说。要以古人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接新枝,发新芽。每个人都有时代的使命,运气好,就有发展的机会。
热门推荐
  • 刀剑侠客传

    刀剑侠客传

    一场普通的武林决斗,却带出了一段隐匿多年的江湖恩怨。面对凶相迭生的武林,懵懂无知的小和尚,却一心求和求善,几场争斗,和尚都险些命丧黄泉,断崖边缘,却又总能绝处逢生碰遇贵人。天下武林,谁与争锋,和尚念道,独善其身。
  • 男神掀桌:女人,别拔草

    男神掀桌:女人,别拔草

    她温文而善良,好心让自己公司刚刚入职的小师妹搭自己老公的顺风车,怎想两人却背对着她出轨。离婚之后,她却遭遇了一个钻石级的王老五,他给她遮风避雨,给她爱的温暖,可她却不再轻易的敞开自己的心扉,一心想的是将腹中刚刚孕育的生命生下来,然后抚养成人……
  •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本书是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疾病系列之一。书中介绍了常见内科疾病的中草药治疗方药等内容。
  • 重生之淘金年代

    重生之淘金年代

    半夜醒来,重回到了90年代,再度面对过往,依然是猜不透的未来…………
  • 还有比你更废的系统吗

    还有比你更废的系统吗

    “大家好,我叫李认真,是个弱智,但我是被逼的。”“重新来!去掉最后一句!”“。。。”“大家好,我叫李认真,是个弱智....”“宿主被许多人围观,感到了无比的羞耻,看热闹值+50”大家好,我叫李认真,刚刚那个是回忆,现在才是我真正的内心独白。我相信你们现在一定很好奇我为什么要干那种只有弱智才会干的事情,这件事解释起来就说来话长了,一切还要从我被冻豆腐砸死那天说起。。。
  • 灵阎神尊

    灵阎神尊

    这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没有高超的科技与炫丽的魔法,只有繁衍的灵力与惊人的天赋。
  • 紫莲帝尊

    紫莲帝尊

    “靠山……野心……献祭……”龙小鱼略带稚嫩的脸上,绽出无限的绝望和无尽的悔恨,若是三年前不结识石彪,就不会有今天的悔恨,不将石彪当做兄弟也不会有今天悔恨!
  • 超级掌门

    超级掌门

    子曰:以武会友,不亦悦乎,今日小夫自当以这身通天彻地毒功会尽天下英雄,呜呼,不亦快哉!现代青年丁鹏携带掌门系统,穿越古代江湖,穿是成功了,越还没有到位,不得不从零开始修炼。倒霉的是他正好附身在了一个三流小派低级弟子身上,成为低手中的低手,经历一番内部斗争,刚刚站稳脚跟,却又好死不死得罪了一群初出茅庐想博取江湖声名的名门大派侠二代,被人诬陷追杀,臭名远扬,人送外号“毒手人屠”……
  • 腹黑老板太霸道

    腹黑老板太霸道

    她是个无依无靠流浪街头的孤儿,一次意外她救了一对夫妇,从此一跃富门成了他们家的养女。他便成了她的“哥哥”。这个“哥哥”平时对她温柔亲切致极,可一到两人独处的时候,他便露出了恶魔的本性的欺负她、嫌弃她、折磨她。他说,这是她欠他们苏家的。尽管如此,她还是爱上了他!爱上了这个恶魔。她的爱被发现后,被他无情的践踏成残!最终,她伤痕累累的心再也忍受不了了,决定离去。而这时他却…本书编辑:容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