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60400000021

第21章 为政以德

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对于应该如何治国,儒家提出了“仁政”的治国方略。仁政就是以“仁”为最高治国理念,一切的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措施都要符合“仁”的要求,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仁”是一种精神,把它落到实处就是“礼”,“礼”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也是治国者的行为规范,它规定了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仁”为政,以“礼”来齐民!

“仁”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爱人,在为人上表现为热爱他人、尊敬他人,在治国上就表现为“爱民”,主张民为邦本,本固则帮宁!孟子提出光耀千古的名句:“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儒家提出天下为公,贤者在位,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思想。大同世界是一个温情脉脉、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幸福的人间天同。天下大同是无数人追求的理想,也有无数人为之奋斗呐喊,从孔子的“天下大同”到梁启超的“大同书”,从东汉黄巾军大起义到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为着能实现这一理想,就是在现代,大同世界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为政者如果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只要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众星就自然围绕在他的周围。”

儒家推崇为政以德,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就是要求为政者要以人性中本来具有的美德来教化民众,使民众过上一种高尚的、有道德的生活。孔子在上面的引文中说,治理天下,就应该用推行德化教育的方式来进行。推行以德治国,能够取信于民,取信于天下。就好象北极星在天空中一动不动,而群星也都环绕在他的周围。孔子用北辰和群星来比喻为政以德,就是告诉为政者,只有自己品德高尚并且能将民众内心的善引发出来,才可以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光耀宇宙!所以“为政”就是以文明高尚的文化思想去引导教化社会人心,匡正世风。“为政以德”的要求是,要以纯正的思想动机和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中心来匡正和教化社会风俗和人心。孔子把道、德、仁、艺四门学问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而优则士,去教化、影响社会人心,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继承下来,这样,社会就会纯朴厚道,使天下成为道德、文明、和平美好的乐园。孟子就把是否能以“德治”思想治理国家提升到国家存亡兴废的高度来认识,“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兴废存亡者亦然”(《离娄上》)。

以德治国是儒家治国理论的理想模式,但这一模式是否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呢?儒家认为,人性本善,人天生就是善良的,道德高尚的,人们对善良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所以为政者的道德教化是可以在民众中推行的。也就是说德治的主体应该是有道德的,才可能对德治对象实行德治。如果人性天生卑劣、自私自利、阴暗无耻,道德教化事没有用的,只能靠政治高压来遏制人性的罪恶!由此可知所人性善是儒家以德治国的基础。

孟子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里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这四种心称之为“四端”。它们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基础,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儒家认为人具有“善端”,就具有为善、成圣的无限潜能。“仁、义、礼、智”是四种“善”的萌芽状态,是人“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能”、“良知”。孟子强调,“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告子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尽心上》)。

儒家认为,君王是万众之师表,必须有道德无比高尚的圣人来担任。孔子生活的年代,华夏礼乐崩坏,社会动荡,道德与政治的危机呼吁圣贤的出现。孔子认为道德的精神——“仁”和道德的秩序——“礼”是由人来制定并由人去践行的,没有具备美德的人,道德的秩序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就只能是一纸空文。人的品性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要改便现实的政治,必须从唤醒人类的内心的至善开始,而只有圣人才能承担这一使命。在有道德的国度的金字塔等级结构中,位于塔尖的是集结智慧、美德和权力于一身的圣人,圣人是正义的维护者,美德的传播者和理想国的统治者,圣人为政思想是道德治国的核心内容。孔子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熟敢不正?”(《论语·颜渊》)认为统治者欲要正人,必先正己,指出:“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德治”思想治理国家,首先就要求君主自身有道德。孟子认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上》)。君主的善性体现在治理国家上,就能够倾听百姓的呼声,关心百姓的疾苦。“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以御”提醒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为政必须依仁而行,不仁只能自取灭亡。孟子认为国家是一个道德组织,国家元首必须是道德的化身。仁政是孟子政治学说和他的社会理想的最基本内容,而性善论则做为其内在的依据做着最好的阐释。通俗一点的说,在孟子看来,正是由于人性的善良——尤其是那些统治者本身善良,仁政才有实现的可能。统治者必然是善的代表,由他实施仁政,在他的领导之下,被统治者才能保存原有的善性,然后继续修身养性,以达到自身人格的完美。因此,从本质上看,儒家的“仁政”理论就是把国家的发展和社稷的安危托付给一个理想化、无所不能的圣人。

无独有偶,与孔子同一时代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提出类似的想法,就是“哲学王”思想。柏拉图盼望以“哲学王”作为城邦执行官主持正义,实现他的正义观,“哲学王”的特点是“富有知识,热爱真理,无私无畏,理解力与记忆力超群等”。他经典的说法是:“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禄禄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研究哲学和政治艺术的事情天然属于爱智者的哲学家兼政治家,至于其余的人只适合于追随领导者。因为只有哲学家是能把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他不会被千言万别的事物多样性弄得迷失了方向。哲学家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而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应该说,追求一种哲学王?的政治理想是柏拉图一生的愿望,在理论上,他写了《理想国》,在实践上,他曾试图一位暴君改造成一个哲学王。在实践上他没有成功,但在理论上留下了“哲学王”的政治统治方式。哲学王统治的核心是把“哲学家的智慧”和“国王的权力”结合起?来,也就是智慧地统治。哲学王就是高超智慧、完美德行、真实知识与绝对权力的结合,担负着在现实城邦中传播至善理念,实现道德理想国的重任。柏拉图还对哲学王的教育与培养作了具体的设计,他的哲学王思想体现了其道德理想国的贵族政治主张。

要想建立一个德政的社会,不仅君王要有德,而且还要有一大批的从政者要有德,形成一个有道德的执政团队,而一个有道德的执政团队可以引领社会的风气向着一个有道德的和谐社会进发。无论是君主还是大臣都要自觉地修养自己的德性,“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万章上》)孟子的这一思想实际上是《大学》“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臣民需修身养性,使人的“善”得到保存和发展,并向着仁义礼智等圣人君子的人格目标而迈进。从而把治理国家看作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过程,就人的本性而言,《大学》的三纲八条目,可以看成是儒家施行德治的过程。

关于如何修身以成就人之美德,在第一章已经详细讲过。儒家用修身来培养美德,其理想是君主成就圣人之德,臣子成就贤人之德,而所有的百姓成就君子之德!儒家的三纲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八条目是:诚意、正心、格物、至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就是按着三纲八条目的要求来锻造和培养每位国人的德行的,希望以此来实现以德治国,它及表现为一种私人的性质,更表现为一种政治行为。《论语·为政》“或谓孔圣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为为政?”有人曾经问孔子,你对为政这样精通可自己为什么不出来为政?孔圣态度淡然地说:《书经》上不是讲过孝道吗?一个人在家政事务上能够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睦邻里,那就是为政了。处理家政和处理国政是同样的道理,何必一定要出来做官才是为政?所以儒家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问题,有时政治问题。

下边是一位学友对孟子养德之术的介绍,以供参考。

孟子也提出了存心、养心、尽心等比较系统的道德修养方法。1、存心。就是保持自己的善心。孟子认为,能否保持自己的善心,是君子与小人的首要区别,“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离娄下》)。如果失去了善心,就一定要把它找回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2、养心。就是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善心。养心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寡欲”和“养浩然之气”。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节制感官欲望,即使失去一点善心,也不会很多;如果不节制感官欲望,即使有一些善心,也会很快失去。孟子把欲望与善对立起来,有一定的道理,后来的宋明理学家更是主张以“惟微”的“道心”去主宰“惟危”的人心,从而达到很高的道德境界。孟子还提出“养浩然之气”的积极措施。“浩然之气”是一种道德精神力量,是结合“义”与“道”,经过平日修养积累而形成的。有了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可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滕文公下》),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尽心。通过不断的存心和养心,最终使人的善心达到完美的状态,“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将心之善性修养到很高的境界时,就认识到人性之善,知道人性之善,就明白了天道,从而达到事天行善的天人合一境界。道德修养达到这一境界的君主和大臣,就可以实行仁政,最终使天下归于至善,实现太平盛世。

同类推荐
  • 康德的形而上学:物自身与智思物(守望者)

    康德的形而上学:物自身与智思物(守望者)

    《康德的形而上学》一书按从自然领域出发,再进至自由领域,最后达至自然与自由之统一的进路进行。其结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揭示出一个建基于“人之物自身的因果性(自由)”的形而上学。它是道德的、属于自由概念之领域的。这个道德的形而上学的枢纽在于人类乃至全宇宙发展的终极根据——意志自由,及其最高原则——自由之原则。康德揭明的是人的真实,同时是人的未来。自康德的同时代人——包括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哲学提出批判至今,种种责难都借着“持久的假象就是真理”而在学术界成为公论。本书着眼于康德所从事的研究的真正问题,逐一拆穿这些公论所包含的假象。
  • 军事战争的智慧

    军事战争的智慧

    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早一天领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拥有幸福。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物的价值观、处理哲学,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

    本书主要以《墨子》为基础,以浅显的道理,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墨子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对于现代人生活有着重大的启示,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墨子那种兴万民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精神。对我们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裨益!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
热门推荐
  • 善良的食人邪仙

    善良的食人邪仙

    食人!尸者天命,却降临在善良纯实之人身上。天音之下,恶界之上,若一丝仁慈,徒增哀伤;且罢!经思量,甚仙道!人间尽荒凉?甚规则!腥血过喉便是希望。千年夙,万载沧桑,待有缘人证神光;欲解世间苦,腥风血雨,本当重“铸”仙芒!善良:“乱食之?非吾所能!既有天命,将人分善恶,以邪攻邪,以恶治恶,定将那乾坤妖邪罪恶之徒吃它个干干净净!”(本作男主与女主年龄差距巨大,慎入)
  • 九渊之一城柳色

    九渊之一城柳色

    “你不要对我有非分之想!”“你明知道我对你只有非分之想!”喜欢上师父,但是他却另有所爱,为什么身边的人都欲言又止奇奇怪怪的,这一切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事情?百年之前又发生了什么恩怨纠葛?“泽泱,我这里好痛,你当初说让我放过你,你如今也放过我吧。”“不怕,只是去下凡历个劫,回来就是上神了。”“泽泱,这是我能给你做的最后的事情了。还有,你忘了我吧。”
  • 冷心贵少之追妻

    冷心贵少之追妻

    一次错误的邂逅,成就一段金玉良缘。一次误会,让一对本无交集的男女的命运从此纠缠到一起。一眼万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来自LOL的你

    来自LOL的你

    【情景虚构,请勿模仿】【不完全是根据LOL改编的小说,喜欢的亲请收藏推荐,不喜欢的请点击右上角的X,谢谢】与众不同的英雄联盟,欠打提莫酱,傲娇萌小慎,最牛逼小炮,尽在《来自LOL的你》另外谢谢支持我的大大们,你们的评论就是我的动力!还有,如果可以,请在评论区积极参与猜猜看哦~
  • 十二条

    十二条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赤子逍遥

    赤子逍遥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五彩世界,属于我少年郎。
  • 十方界之玄黄真界

    十方界之玄黄真界

    听说过化神境吗?还有九转化神境。还有...三界主法则:天地,生死,阴阳,规则,毁灭,轮回。辅法则:空间,觉醒,融合,转生,重生,心灵飞升远远不只有人界,神界,仙界,这三界。还有越仙界?甚至还有....战斗攻击也不只是简单地五行金木水火土,还有天五行,光暗风雷冰,还有精神和魂力的融合,转生,还有...神兽不只有一味的强大对男主的服从,它们还有自己的选择,是亲人,伙伴。还有阵法,或许你听说过,但是我这里能说出详细的过程。或许会让你看到和我们的世界相似的地方。亲情,友情,爱情,还有许多乐趣。一部会有结局的玄幻小说。你要的玄幻剧情,或许都会在这里发生。
  • 倾城的那个你

    倾城的那个你

    楚纯想在毕业之后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嫁自己心爱的人,当了钢琴老师一个是当一个钢琴家,可当她去参加国际钢琴比赛的时候,她的男朋友和她分手了她比赛没成至从那是开始,楚纯就在大学里
  • 心魔修真

    心魔修真

    俗世中他为传奇;看一个八岁的无知少年,如何闯荡残酷的修魔世界。心魔的复活到底是引领他走向邪恶还是善良。吞噬得修炼功法,残忍邪恶的魔门兵器。
  • 苍焰之歌

    苍焰之歌

    在这以火焰力量修炼的强大异世里,千兮韫生如废材,丑颜出世,黑洞中渡过八年,意外跌落谷底,唤醒上古神树,赐予倾城容颜,却流入了风尘之地。逃离遇见苍王,回家复仇,为了目的接近于他,成为万兽之王之主,修炼之门开始为她敞开,爱情慢慢的袭来,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一场更大的争夺之战中。(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