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6300000077

第77章 朱光潜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五十多年前,我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念书,我那时是二十岁上下。朱光潜(孟实)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在清华大学兼课,年龄大概三十四五岁吧。他只教一门文艺心理学,实际上就是美学,这是一门选修课。我选了这一门课,认真地听了一年。当时我就感觉到,这一门课非同凡响,是我最满意的一门课,比那些英、美、法、德等国来的外籍教授所开的课好到不能比的程度。朱先生不是那种口若悬河的人,他的口才并不好,讲一口带安徽味的蓝青官话,听起来并不“美”。看来他不是一个演说家,讲课从来不看学生,两只眼向上翻,看的好像是天花板上或者窗户上的某一块地方,然而却没有废话,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他介绍西方各国流行的文艺理论,有时候举一些中国旧诗词作例子,并不牵强附会,我们一听就懂。对那些古里古怪的理论,他确实能讲出一个道理来,我听起来津津有味。我觉得,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一个在学术上诚实的人,他不哗众取宠,他不用连自己都不懂的“洋玩意儿”去欺骗、吓唬年轻的中国学生。因此,在开课以后不久,我就爱上了这一门课,每周盼望上课,成为我的乐趣了。

孟实先生在课堂上介绍了许多欧洲心理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新理论,比如李普斯的感情移入说,还有什么人的距离说等等。他们从心理学方面,甚至从生理学方面来解释关于美的问题。其中有不少理论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一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忆不忘。要说里面没有唯心主义成分,那是不能想象的。但是资产阶级的科学家,只要是一个有良心、不存心骗人的人,他总是会在不同程度上正视客观实际的,他的学说总会有合理成分的。我们倒洗澡水不应该连婴儿一起倒掉。达尔文和爱因斯坦难道不是资产阶级的科学家吗?但是,你能说,他们的学说完全不正确吗?我们过去有一些人习惯于用贴标签的办法来处理学术问题,把极其复杂的学术问题过分地简单化了。这不利于学术的发展。这种倾向到了“十年浩劫”期间,在“四人帮”的煽动下,达到了骇人听闻的荒谬的程度。“四人帮”竟号召对相对论一窍不通的人来批判爱因斯坦,成为千古笑谈。孟实先生完全不属于这一类人。他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自己认识到什么程度,就讲到什么程度,一步一个脚印,无形中影响了学生。

离开清华以后,我出国一住就是十年。在这期间,国内正在奋起抗日,国际上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连八年,家书抵亿金”,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完全同祖国隔离,什么情况也不知道,1946年回国,立即来北大工作。那时孟实先生也转来北大。他正编一个杂志,邀我写文章。我写了一篇介绍《五卷书》的文章,发表在那个杂志上。他住的地方离我的住处不远。他的办公室(他当时是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我是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和我的办公室相隔也不远。但是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来,我曾拜访过他。说起来似乎是件怪事,然而却是事实。现在恐怕有很多人认为我是什么“社会活动家”。其实我的性格毋宁说是属于孤僻一类,最怕见人。我的老师和老同学很多,我几乎是谁都不拜访。天性如此,无可奈何,而今就是想去拜访孟实先生,也完全不可能了。

我因为没有在重庆或者昆明呆过,对于抗战时期那里的情况完全不了解。对于朱先生当时的情况也完全不清楚。到了北平以后,听了三言两语,我有时候也同几个清华的老同学窃窃私议过。到了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按朱先生的地位,他完全有资格乘南京派来的专机离开中国大陆的。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他毅然留了下来,等待北平的解放。其中过程细节,我完全不清楚。然而这件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先生毕竟是经受住了考验,选择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我常常想,在解放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大概分为三类:先知先觉的、后知后觉的、不知不觉的。第一类是少数,第三类也是少数。孟实先生(还有我自己),在政治上不是先知先觉;但又绝非不知不觉。爱国无分少长,革命难免先后,这恐怕是一条规律。孟实先生同一大批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一样,经过了几十年的观察与考验、前进与停滞,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最终还是认识了真理,认为共产党指出的道路是唯一正确的,因而坚定不移地在这一条路上走下去。孟实先生有一些情况我原来并不清楚,只是到了前几年,我读到他在抗战期间从重庆给周扬同志写的一封信,我才知道,他对国民党并不满意,他也向往延安。我心中暗自谴责:我没有能全面了解孟实先生。总之,我认为,孟实先生一生是大节不亏的,他走的道路是一切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走的道路。

这一条道路当然也绝不会是平坦的。三十多年来,风风雨雨,几乎所有的老知识分子都在风雨中经受磨炼。最突出的例子当然是“十年浩劫”。孟实先生被关进了牛棚。我是自己“跳”出来的,一跳也就跳进了牛棚。想不到几十年前的师生现在成了“同棚”。牛棚生活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在这里暂且不谈。孟实先生在棚里的一件小事,我却始终忘记不了。他锻炼身体有一套方术,大概是东西均备,佛道沟通。在那种阴森森的生活环境中,他居然还在锻炼身体,我实在非常吃惊,而且替他捏一把汗。晚上睡下以后,我发现他在被窝里胡折腾,不知道搞一些什么名堂。早晨他还偷跑到一个角落里去打太极拳一类的东西。有一次被“监改人员”发现了,大大地挨了一通批。在这些“大老爷”眼中,我们锻炼身体是罪大恶极的。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它的意义却不小。从中可以看到,孟实先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绝望,对我们的事业也没有绝望,他执着于生命,坚决要活下去。否则的话,他尽可以像一些别的难兄难弟一样,破罐子破摔算了。说老实话,我在当时的态度实在比不上他。这一件事,我从来没有同他谈起过,只是暗暗地记在心中。

“四人帮”垮台以后,天日重明,孟实先生以古稀之年,重又精神抖擞,从事科研、教学和社会活动。他的生活异常地有规律。每天早晨,人们总会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头在北大图书馆前漫步。在工作方面,他抓得非常紧,他确实达到了壮心不已的程度。他译完了黑格尔的美学,又翻译维柯的着作。这些着作内容深奥,号称难治,能承担这种翻译工作的,并世没有第二人,孟实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和湛深的外语水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争分夺秒,锲而不舍,“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得到了学术界普遍的赞扬。

孟实先生学风谨严,一丝不苟,谦虚礼让,不耻下问。他曾多次问到我关于古代印度宗教的问题。他对中外文学都有精湛的研究,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他的文笔又流利畅达,这也是学者中间少有的。思想改造运动时,有人告诉我说是喜欢读朱先生写的自我批评的文章。我当时觉得非常可笑:这是什么时候呀,你居然还有闲情逸致来欣赏文章!然而这却是事实,可见朱先生文章感人之深。他研究中外文艺理论,态度同样严肃认真。他翻译外国名着,也是句斟字酌,不轻易下笔。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在朱先生身上也发现了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解放后,他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现在,孟实先生离开了我们。他一生执着追求,没有偷懒。将近九十年的漫长的道路,走过来并不容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都碰到过。顺利与挫折,他都经受过。但是,他在千辛万苦之后,毕竟找到了真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找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好的归宿。现在人们常谈生命的价值,我认为,孟实先生是实现了生命的价值的。

1986年

同类推荐
  • 高平作家丛书:远去的故乡

    高平作家丛书:远去的故乡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许地山文学精品选

    许地山文学精品选

    本书收录了民国文学大师许地山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包括经典名篇《落花生》在内的散文作品共32篇以及15篇著名小说作品。
  • 2007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7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7年选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为故事精选。本书力求选出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沈从文散文

    沈从文散文

    他只有高小文化,却著文执教,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他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却在之前过世……他,就是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从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同样,他的散文创造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书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沈从文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 不放弃就是春天(唯美阅读)

    不放弃就是春天(唯美阅读)

    本书内容涉及心态、宽容、尊重、友谊、挫折、成功等重大人生课题,涵盖了幸福人生的所有诠释。一篇篇感动心灵的情感美文,能够给你的航行注入勇气和力量,能够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和成功。当感到痛苦、惶惑时,它将给你以慰藉;在遇到打击、挫折时,它将给你以力量和智慧。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热门推荐
  • 青梅竹马我的会长大人

    青梅竹马我的会长大人

    那一年,我十三,你十五,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因为某些原因,我们彼此分离,再无音讯。九年后,我二十二,你二十四,因为一款游戏,我们再次重逢。你未娶,我未嫁。我已长发及腰,娶我可好?
  • 我们不再是你和我

    我们不再是你和我

    从今往后,我是我,你是你,我们不再是我们。
  • 工作重在责任心

    工作重在责任心

    有责任心的员工是企业的栋梁,由有责任心的员工组成的企业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本书从培养个人的责任心出发,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分析和阐述了责任心对个人和企业成败的重要影响,以及员工在工作中如何做到有责任心。本书主要包括:员工的责任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承担责任,放弃借口;强化责任心,创造新业绩;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提升责任心的六大修炼;责任成就事业等。
  • 护你,以爱之名

    护你,以爱之名

    他们的相识从一场异地地震灾区的相遇开始。自那惊鸿一瞥,爱慕的花朵在她的心间悄然绽放。而她却不知,从捡起那个U盘的瞬间,两个人的命运就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所有的危险开始无孔不入的渗入她的生活。她因他而开始变得不幸,危险接踵而至,唯一的亲人也惨遭歹人毒手。原以为生命中最后一束爱情的篝火能够照亮她的未来,却不曾想更大的磨难正在等待着她。面对那布满荆棘似乎总是斩不断的光明之路,面对黑暗势力的重重打击与摧残,他们的爱情能否固若金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矿山传奇

    矿山传奇

    雄伢仔参加了高考,因学费没有着落而去福建的大山里投奔三叔,决定暑假期间在煤矿做工,挣到上大学的学费。在大山里雄伢仔认识了煤矿工人的后代英子。因为受伤,雄伢仔和英子一起在大山里渡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腿伤好时,雄伢子又回到煤矿上班,不幸的是,在一次事故中,三叔去世了,雄伢仔送三叔的骨灰回到家乡。办完三叔的后事,这时录取通知书来了,雄伢仔毅然将录取通知书撕为两半,然后义无返顾的回到了福建的煤矿继续打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你镜中,可曾见我

    在你镜中,可曾见我

    故事描写了80后女孩郑融18岁到33岁的故事,将青春的优美残酷、爱情的跌宕起伏、亲情的固执偏拗、友谊的脆弱珍贵和成长的痛苦快慰多层次地糅进故事中,真实而诗意地展现了郑融独特而耐人寻味的心路历程。同时小说展示了一幅千姿百态的80后群像图,穿插了另外三名主角曾青砾、冯睦睦和成霜的情感纠葛和生命际遇,以郑融为核心的四个年轻人的生活和感情纠缠不休,他们苦心经营,疲惫不堪,渴望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一次想停下脚步,但命运总在后面催促着他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对他们来说永远都是一个最富有吸引力的难题,他们甘愿交出青春交换答案。
  • 远航纪

    远航纪

    钢铁与神权对抗,武力同超凡交织。浩瀚的海洋掀起波涛,通往神座的航路隐现神秘一角!来自东海渔村的淳朴少年,面对滚滚而来的时代浪潮,露出了一个人畜无害的微笑。“我是一只下了海的船,注定要在海上度过一生……直至,大海的尽头!”
  • 给我一次如果的机会

    给我一次如果的机会

    本书分为几篇中短篇小说,内容虐恋,文字优美,使人欲罢不能,为主人公惋惜,为主人公庆幸。使读者可以使自己以更饱满的生活态度去处世,去恋爱。去怀旧,去绵恋如果能给我一次如果的机会,我会不会选择认识你,选择爱上你,选择你,如果再给我一次可以如果的机会,我会说是或者不是另外,祝愿在深夜大雨磅礴之时,你没有雨伞也没有屋檐;在深夜蜷缩房里的某个角落之时,你没有香烟也没有啤酒;愿你孤苦无依,终究青春也负,偶然转身,可见你想念之人亲切的挽着另一位异性的胳膊如果再给你一次可以如果的机会,你是否愿意依旧荒唐,如果在给你一次的如果的机会,你是否愿意依旧疯狂,是否愿意依旧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