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76600000004

第4章 乱世枭雄李茂贞(3)

李茂贞恃功骄横,再次故技重演。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秋七月,李茂贞先上书宰相杜让能。“辞语不逊”。(《资治通鉴·卷259》)一连串的事件使得昭宗越来越无法忍受李茂贞的桀骜不驯。昭宗以藩臣跋扈,天子孤弱。同大臣商议。决定改组禁军,由唐朝宗室诸王充当禁军首领,任用覃王李允为京西招讨使。但还没等昭宗决定是否征讨,李茂贞讽刺的矛头又指向了昭宗本人。他上表称:陛下您贵为天子,万乘之尊,还不能庇护您自己舅舅的生命不受伤害,尊严播及九州。却还杀不了杨复恭这么一个小子。又说,现今的朝廷“但观强弱,不计是非”,对势力弱的,进行约束并使用国法;对势力强的,随其势力强大。还加官施以恩德;根据器物的大小,来决定出价的多少,按照不同的人来衡量给您上奏的话是不是进的谗言。这些言词虽然傲慢,却揭穿了唐朝中央政府的老底。同时,他还警告说:“军情易变,戎马难羁,惟虑甸服生灵。因兹受祸。”李茂贞在此说明自己考虑到老百姓的生死,不愿挑起战争。同时还说:“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资治通鉴·卷259》)就是说,不仔细想一想,如果圣驾被迫流离的话。离开京城又能到什么地方去呢!

唐昭宗见李茂贞如此不尊重自己,震怒了,“决对茂贞”。下决心要讨伐李茂贞这个悖逆之臣,并且命令宰相杜让能负责此事。杜让能是一个头脑十分清醒的政治家。他很明白。以中央政府目前的战斗力。是不可能战胜李茂贞的。他劝谏昭宗说:“陛下刚刚即位数年,国家的政局尚未稳定地步入正轨。李茂贞占据的地域又邻近国门。以臣愚见,不宜与李茂贞结怨,万一出师不利,王师不胜,不能制服李茂贞。再要后悔,可就来不及了。”但昭宗此时已完全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谏,毫不退让,冲着杜让能大喊大叫:“大唐王室的地位日渐卑微,皇帝的号令不能出国门,这是仁人志士为国耻而愤怒痛苦之秋。不服用带毒性的药,就不能治愈不省人事,四肢僵冷的疾病。朕不能甘心做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闭住嘴巴默默度日,坐视先辈的帝业日益衰落。”并要求杜让能调动军粮。自己率诸王负责军事。杜让能感到将要大祸临头。只怕将来有一天要像西汉的晁错一样,白白的蒙冤被杀,还不能平息七国之祸。

出兵的计划就这样匆匆地制定了。为了安排讨伐李茂贞的事务,杜让能一个多月的时间,连自己的家都没有顾得回一趟。李茂贞在朝廷中的眼线崔昭纬早已将其通告。真是“让能朝发一言,二镇夕必知之。”

3.首次犯长安

知道昭宗中了激将法,李茂贞立即采取了下一步的行动,煽动舆论,让朝廷看一看“人民的呼声。”他秘密布置自己在长安的手下,纠集了数千名市井之徒。先包围了宦官神策军使西门君遂的马车,诉说凤翔节度使无罪,不应征讨而使百姓遭受兵祸的折磨。西门君遂与李茂贞素有勾结。趁机煽动说,这是宰相杜让能的主意。与他无关。长安街市的百姓又在中途拦住崔昭纬、郑延昌乘坐的官轿,向两人诉说,两人应声附合道:“这件事情圣上专门让杜让能掌管,我们不参与。也不知道。”街上的老百姓不满意这样的回答,乱投乱掷瓦片石块击打,二相仓皇下轿,狼狈地逃进百姓家中躲藏,仅保住了性命,连堂印和朝服都丢失了。唐昭宗对于这种“群众请愿”异常厌恶,下令抓捕带头闹事的首领。处死了这些人。出兵讨伐李茂贞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八月,他任命覃王李嗣周为京西招讨使,率扈驾五十四军约禁军三万发兵征讨。屯于兴平,送徐彦若赴镇凤翔。李茂贞则以兵迎战,屯于盩厔(陕西周至县)。

其实,从一开始,皇帝就输掉了这场战争。覃王李嗣周率领的三万禁军。是新招募的市井少年,这支临时组成的中央军,未经征战。在李嗣周和名义上的凤翔节度使徐彦若的率领下进军至兴平时,等待他们的是李茂贞、王行瑜的六万训练有素、久经沙场的边防军。昭宗的神策新军毫无战斗力,与李茂贞的虎狼之师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不及交战便自溃退,“茂贞进逼兴平。禁军皆望风逃溃”。“茂贞乘胜进逼京师,进屯三桥(陕西西安西)。茂贞陈兵临皋驿”。(《资治通鉴·卷259》)李茂贞乘势追杀,京师震动,朝廷上下,大为惊恐,吏民四处逃奔。同时。京中凤翔军党羽再次开始引发动乱,要求诛杀首先提出用兵的人。

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之一)崔昭纬,心存歹念,想借李茂贞之手除掉宰相杜让能,密遣使给李茂贞送信,说起兵讨伐是宰相杜让能的主意。于是,李茂贞的打击对象便集中于杜让能一人。

可笑的是。那个“首先提出用兵的人”正是皇帝自己。虽然早已预知,杜让能还是可悲地成了战败者的替罪羊。在李茂贞大军的步步紧逼下,他的命运也已经决定了。不久,凤翔军兵临长安城下。李茂贞以胜利者的姿态上书,历数杜让能罪状,请求昭宗将其处死。杜让能面见昭宗,说:臣本来就有言在先了,今成此局面。请用臣这个人来解决国家的危难吧。昭宗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对杜让能说:“与卿永别了。”当天,下诏书,将杜让能降为梧州刺史,诏书的内容大概说:“废弃卿士们的良谋善策,结成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怨恨,商议用兵的时节,不听谏劝。更加固执己见。”昭宗本意还是想保护杜让能,以为这样就可以把李茂贞打发回去。

但是,李茂贞并不满意昭宗对杜让能的处理,率领的军队仍然驻扎在原地,不解除对京城长安的威胁,上表请求处死杜让能,然后才撤军回镇。崔昭纬又在朝中呼应,暗中挤兑杜让能。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十月乙未,昭宗最终还是迫于压力,赐死了这位从一开始就反对用兵的忠臣。宰相杜让能又一次显示了自己的忠心。用性命为昭宗化解了一难。

“自是朝廷动息皆禀于邠、岐”,朝廷稍有违背。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山南西道兼武定节度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就出言不逊。

4.进爵封秦王

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十一月,“制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守中书令。进封秦王。兼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旧唐书·卷20上》)李茂贞被正式任命为凤翔节度使兼山南西道节度使,守中书令,而且进封秦王。

关于“大唐秦王”的来历,在这里有必要作一些交待。

一提起秦王,人们至少会想到两个人。一是秦王赢政(即秦始皇),二是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

说到大唐秦王,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后者。即秦王李世民。但秦王李世民在文献中几乎不用“大唐秦王”字样。故“大唐秦王”当另有其人。

李茂贞墓志文首题为:“大唐秦王谥日忠敬墓志铭并序”。李茂贞死于公元924年,是年为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李茂贞生前曾在两个时期被封为秦王。

其一:大唐时期。

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七月,癸未,制以凤翔陇州节度使、检校太尉、中书令、凤翔尹、上柱国、岐王、食邑四千五百户李茂贞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等使。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徐彦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凤翔尹,充凤翔陇州节度使。时茂贞恃兵求兼领山南节度,昭宗久之不行,茂贞表章不逊,深诋时政。上不能容,将加兵问罪。故以彦若代之(《旧唐书·卷20上》)。这一段记述中,李茂贞的官职爵位较多,其中就有岐王。但是,在景福二年之前的文献中看不出李茂贞何时被授予岐王的,这是其一;其二,昭宗想让李茂贞离开凤翔,任山南节度使,但李茂贞不领诏。所以,如果这个时候真的封李茂贞为岐王,从记载看。李茂贞没有领受。

所以,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十一月,“制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守中书令,进封秦王,兼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旧唐书·卷20上》)

但4年之后的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九月。由于李茂贞率兵屡犯京师,不遵朝廷之命,唐昭宗削夺了李茂贞官爵,复姓名宋文通。后来迫于压力,也是出于无奈。光化元年(公元898),昭宗又给李茂贞官复原职。

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五月,“制凤翔陇右四镇北庭行军、彰义军节度、泾原渭武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尚书令、兼侍中、凤翔尹、上柱国、秦王李茂贞可检校太师、守中书令”(《旧唐书·卷20上》)。复秦王之爵。

其二:后唐时期。

(后唐)庄宗平梁,茂贞自为季父,以书贺之。及闻庄宗入洛。惧不自安,方上表称臣,寻遣其子继来朝,诏茂贞仍旧官,进封秦王,所赐诏、敕不名(《旧五代史·卷132》)。

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四月,李茂贞去世。同年十月,后唐庄宗为“秦王李茂贞追封秦王,赐谥日忠敬”。(《旧五代史·卷32》)。

庄宗已破梁,茂贞称岐王,上笺以季父行自处。及闻人洛,乃上表称臣。遣其子从来朝。庄宗以其耆老。甚尊礼之,改封秦王,诏书不名。同光二年,以疾卒。年六十九,谥日忠敬(《新五代史·卷40》)。

在法门寺有一通石碑,名为《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原碑毁于“文化大革命”法难,所幸碑文被载于《金石粹编》、《扶风县石刻记》、《扶风县志》等书。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系“朝请大夫守尚书礼部侍郎中柱国赐紫金鱼袋”薛昌序撰文。王仁恭书,孙福刻。碑后载明刻碑时间为“天祐十九年岁次壬午二月午子朔,二十六丁丑”,天韦占是唐昭宗年号,天祐十九年即公元921年,此时李唐王朝已经灭亡15年了,李茂贞自度实力不济,未敢贸然称帝立国,仍称秦王。沿用唐昭宗年号,表示仍奉唐正朔。

这一通碑文刻于公元921年,早于后唐庄宗封李茂贞为秦王的公元924年,晚于唐昭宗封李茂贞为秦王的893年,也晚于复秦王之爵的公元903年。

无论是唐昭宗还是后唐的庄宗封李茂贞为秦王的时候,均没有“大唐”二字。而“大唐秦王”始见于《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刻碑的时候,后唐还没有建立,还属于后梁的朝代,而且李茂贞还活着。所以,此“大唐”只能是李唐王朝的“大唐”,不可能指的是后唐。据此推之,《大唐秦王谥日忠敬墓志铭并序》中的“大唐”也应当指的是李唐王朝的“大唐”。

所以,“大唐秦王”是指由李唐王朝的皇帝昭宗所封的“秦王”。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春正月,李茂贞入朝,名义上拜谢昭宗的赐封,实际上却“大陈兵自卫”,率领大批军队随行,扬武耀威,戒备森严,献伎女30人,宴之内殿(《旧唐书·卷20上》),数天后返回凤翔,完成了对中央的一次示威。

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七月,李茂贞兵攻阆州。阆州城陷,杨复恭等伏诛于道中,兴元遂定。

至此,李茂贞的势力到达了四川北部。

5.兄弟找靠山

自从李茂贞几次得手。基本控制关中后,开始干预朝廷其他官员的任免,籍此扩大自己的势力。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二月,河中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蒲州城)王重盈死后,其子王珙与其兄王重荣之子王珂争夺权力。王珂为王重荣兄王重简之子。过继给王重荣。保义节度使王珙发兵攻击王珂,并上表声称王珂并非王家亲子。王珂立即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救。

由于河中镇位于京师之东,仅一河(黄河)之隔。此时,李茂贞已经拥有京兆府四周的凤翔、泾原、兴元、鄜坊四镇,静难节度使王行瑜以及拥兵同华二州的韩建等藩亦依附于他。如此,他从北、西、南三面对京师地区已经构成了一个新月形的包围圈,如果再控制河中镇,那他就可以将京师地区完完全全地合围于自己的控制区中,这对他实现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有极大的好处。同时,他还能扼住潼关要冲,拒险而守,防止其他关东军阀入侵关中,与他争夺皇室的控制权。

而位居河中的李克用,考虑到河中镇坐拥晋、绛诸州。正处于他南下争天下的要冲,占有此地,即可沿汾水入黄河,渡河而入关中,不必再争潼关之险。由于他的部队主力是沙陀族的骑兵,因此攻打潼关这样的险要之地实为不利。对他而言,不应该放弃任何便利的、可以迅速推进到关中平原的机会。

双方的利益在此发生严重的碰撞。

而河中镇的两位当事人,王珙与王珂,无疑也看到了秦、晋二镇的目的,纷纷寻找可以帮助自己的势力。以击败竞争对手。

王重荣生前一直是李克用的盟友,王、李二人私交不错。王珂又是李克用的女婿,自然把求援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老泰山。于是,李克用上表朝廷,要求赐王珂节钺,任命他为河中节度使。

王珙则感到了压力,便转而求救于李茂贞,“厚结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三帅,更上表称珂非王氏子。”李茂贞同时也要求以王珙为河中节度使。并将王珂迁到陕州。

昭宗此时对李茂贞早已怀恨在心。并且不能容忍他进一步壮大。故而借口已经答应了李克用的请求,将李茂贞一方的表章否决了。

6.再犯长安城

先前,王行瑜请求圣上封尚书令,未能如愿,因此事怨恨于朝廷。京城王畿内有八镇兵。分别为左右两军。韩建请求将临近华州的邰阳镇划归他;王行瑜也要求将临近邠州的良原镇划归他。又加上王珂与王珙争河中,王行瑜、李茂贞、韩建都帮王珙求情。但昭宗未予采纳,三帅都感到很没面子。王珙又派人对他们煽风点火说:“王珂不交出河东节度职,而与河东李克用之女结为夫妻,必定对诸位不利,请你们出兵讨伐王珂。”王行瑜立即行动,命令他的兄弟——驻守同州的匡国节度使王行约进攻河中。拥有地理之便的李茂贞等人也采取了同步的动作,在王珂向李克用求救的同时。凤翔军万余精兵向京师前进。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五月甲子,凤翔军到达长安,未遭任何抵抗。城内各坊市的商人、小吏、百姓抱头鼠窜,随处藏匿。昭宗御驾亲临安福门应对,进入京城的部队列阵于安福门外,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三人在安福门下,拜伏于地参见昭宗。昭宗登上门楼直至围栏前沿,以皇权至上的口气质问道:“卿辈不事先奏请并得到允许,就随便领兵进京城,想干什么?如果不愿意做朕的臣子,今天就请你们辞官让贤。”王行瑜、李茂贞听了昭宗义正严辞的一番话,心中惊骇,汗流浃背。吓得说不出话来,惟独韩建还算沉得住气,壮着胆子向昭宗简单地陈述了理由。昭宗虽然刚才的话语中带刚,但毕竟底气不足,非但没有追究三人的责任,反倒赐御宴招待他们三人。席间三人又说:“南北司(指朝臣与宦官)互相都有朋党,懈怠政事,紊乱朝政,韦昭度讨伐西川决策失误。李谿作宰相威望不够,众人都不满意,请求将二人处死。”昭宗没有同意。当天,王行瑜、李茂贞等擅自在都亭驿(长安城内的一个驿馆)杀死宰相韦昭度、李谿,还诛杀了一批不利于自己的官员。胁持昭宗,解除了王珂河中节度使的职务,任命王行约为陕州刺史,以控制潼关附近地区。

同时,由于昭宗多次具有威胁性的行动,李茂贞开始有了废黜昭宗,拥立吉王李保的打算。但是,这一计划因为李克用的起兵而中止。

7.李克用入关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魏武帝曹操

    三国之魏武帝曹操

    东汉末年,世道离乱。作为当权太监的孙子,曹操自幼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却也亲眼目睹了党人和阉竖之间血腥残酷的厮杀。成年之后,曹操和夏侯兄弟结识了“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袁绍和袁术。经朝廷官员举荐,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刚强冷酷的作风极大地震慑了阉党的气焰,也让他的声名在颓朽的庙堂之上广为传播。皇宫内院相杀不断,朝廷之外黄巾迭起。生处乱世之中,曹操投笔从戎,与袁绍、刘备等豪杰英雄共同开启了三国百年大戏的帷幕……?
  • 九洲风雷

    九洲风雷

    依稀恶梦百年前,虎门销烟;西洋红毛鬼子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闭关自锁清朝国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马关条约》被迫签。割地赔款,辱国丧权。台湾我宝岛,日倭早垂涎。趁势大侵犯,烧杀掳掠奸。中华自古多壮士,岂容日寇遂贪愿?同仇敌忾,智勇歼敌;共赴国难,何惜身捐?悲夫哉!“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铁蹄之下,此恨绵绵!先烈九泉盼统一,炎黄子孙要团圆。
  • 魂宋

    魂宋

    人分三六九等,鬼现赤橙黄绿;人有七情六欲,鬼带喜怒哀乐……宣和年间,北宋这艘历史巨轮,在宋徽宗这位大艺术家“船长”的驾驶下,义无反顾的驶向了无尽的“深渊”。在这人心似鬼的年代,一名自诩为“捉鬼大师”的外来人,决心力挽狂澜,励志除尽世间“恶鬼”,还天下一片太平世道!读者群:495260653
  • 刘氏三国传

    刘氏三国传

    郭嘉智谋过人,惜乎英年早逝;典韦忠义无双,悲乎所托非人……一名普通的现代人,回到三国时代,他能改变这一切吗?谋臣间的智力碰撞,虎将间的武力对决,全新的三英战吕布。尽在刘氏三国传。郑重申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活该。友情推荐:《重生之我是同治》书号88589《霸行录》书号93460<br>《大汉医神》书号96533《异界狼妖轶事》书号96275《重生之孔明异世点将录》书号97925
  • 非我无情,情系一人

    非我无情,情系一人

    看到太多歪歪的小说,感觉千篇一律,而且喜欢的古风很少,因而尝试着了这个短篇小说,也是第一次,希望欣赏着给予安抚,不悦者给予经验。谢谢!
热门推荐
  • 琴瑟当归

    琴瑟当归

    三世的情缘,三世的轮回,三世的爱恨纠葛……这一世,是埋下的缘,但,究竟是福,还是祸?命运已经书写好,而不认命的她,是遵循“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呢,还是重新改写呢?
  • 梦玄启事录

    梦玄启事录

    一段段爱情纠纷.一切一切的恩恩怨怨.埋葬了多少人的青春.埋葬了多少人的年华.李天宇在一段恩怨情仇里面,穿越到了异界大陆.朋友们期待一下吧!!
  • 一条鱼的余生

    一条鱼的余生

    有那么一条鱼,一直在努力,努力的在活的与别的鱼不一样,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她还是与别的鱼一样的活的着,一直就这么活着…
  • Boss学长,民政局见

    Boss学长,民政局见

    【宝贝们好,别了三日,凉凉又和大家见面了〈安韵凉〉话不多说,正文如下】“卧槽,我道底在干嘛?我要疯了,啊啊啊啊,出门没看黄历们,格劳资滴,我的Boss居然是他?”某女抓狂了。某男笑的一脸邪魅。“妈蛋,曰了狗了,这个世界没有爱了,苍天呐,为什么我的邻居还是他?”某女暴走了。某男笑的一脸谈然。“我已经无言以对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相亲对象还是他?”某女绝望了。某男笑的一脸纯良。之后在生活上发生了什么呢?请看凉凉的正文。【客官们,文里请~】
  • 狼域

    狼域

    少年成钟,机缘巧合下结识智慧之狼,开始探索狼域,开启了匪夷所思的奇幻之旅。
  • 柯南之组织里的心理咨询师

    柯南之组织里的心理咨询师

    名侦探柯南世界无女主,非穿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柯南对古林渊的第一印象特别好。高大,帅气,温和,多金。命案现场遇几回……腹黑,洁癖,淡漠,古板。大家纷纷去追犯人,救被害人小兰:古林哥,你这是?古林渊:菜要凉了,会落灰,我用东西盖一下。火祭事件之后柯南:渊哥哥你为什么不阻止那些人烧毁尸体?古林渊:早晚都要火化。柯南:先不说别的,我觉得你的思想有问题。古林渊:先不说别的,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也不至于三天两头遇见案子。柯南:那是因为案子在召唤我!古林渊:不,是因为你衰。————————————————————因为作者本人能力不足,更新比较慢。万分抱歉,给大家表演个360度螺旋鞠躬吧。
  • 乡村风流一刀

    乡村风流一刀

    社会琉璃破碎,乡村正义之风凌然,一个人,一把刀,从乡村到江湖,率一众女弟子,扫荡天下。
  • 帝神君天下

    帝神君天下

    国际九龙会组织是由九系超能力者分支组成的国际护卫组织,专职守护人类,保卫和平。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九龙会易主,国际暗杀组织“袭夜”用活人做实验将“EF”基因注入普通人体内,从而获得具有超能力的傀儡军团,达到剿灭“九龙会”成为世界霸主的幻想。但经过“EF”基因改造后的人,无法控制失去理性并且还激发了人体的嗜血基因,这些试验品迅速向城市聚集,九龙会立刻采取措施将试验品消灭并形成调查组,暗杀组织“袭夜”将此事嫁祸给九龙会会长陆氏一脉导致陆氏家主陆东鸣失去会长资格且陆氏一脉惨遭灭门…………
  • 玉箓资度午朝仪

    玉箓资度午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蒸汽时代下的名侦探

    蒸汽时代下的名侦探

    身患绝症秦皓在死后莫名穿越到了一个科技树长歪的异世界,原本以为可以好好享受第二人生,却发现原主被卷入了一场凶杀案中,并且是其中的一位死者。为了能够活下来,秦皓不得不把握主动,展开调查。随着逐渐深入,一个光怪陆离、奇异可怕的世界渐渐展露在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