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62200000016

第16章 《甘肃古生物化石》陈列展览内容设计特色

张行

2006年12月26日,甘肃省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隆重推出了三个基本陈列展览——《甘肃古生物化石》、《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笔者作为《甘肃古生物化石》陈列展览内容设计的主创人,在编写和实施内容设计过程中有许多收获和体会,现将它们整理归纳,写成此文与同行交流。

一、内容设计的宏观构思

《甘肃古生物化石》陈列展览内容设计的构思是在2002年,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批示,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决定在省博新馆开馆之际举办3个固定陈列展览。《甘肃古生物化石》即是其中之一。当时情况是改建的新馆即将竣工,经过审慎和广泛征求意见,在甘肃自然资源、古生物化石、历史文物、馆藏书画、佛教艺术、青铜器、甘肃民族民俗等10多个陈列主题中,最终选取了最能体现甘肃远古生命和古代灿烂文化的《甘肃古生物化石》、《甘肃丝绸之路文明》以及《甘肃彩陶》三个展览主题。《甘肃古生物化石》陈列展览从10多个展览选题中胜出,是有几方面的理由。首先,甘肃境内的生命现象存在发展已有近20亿年历史。在这漫长岁月里,山河变迁、气候环境变化使得生命在生存发展中经历了物竞天择的演化,形成了今天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古生物化石就是这种变化的见证。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揭示其地质历史时期的沧海巨变和形态各异的生物。因此,古生物化石埋藏非常丰富。有多个全国乃至世界之最,如举世闻名的黄河古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临夏地区发现的三趾马化石动物群是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最丰富的地点;巨齿兰州龙为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玉门甘肃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中生代鸟类化石;1922年,法国传教士桑志华等在庆阳地区采集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是我国第一个可称之为化石动物群的地点等。其次,甘肃省博物馆是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其前身“甘肃科学教育馆”即是一座以研究自然科学为主的,为科普服务的科教馆,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工作,收藏有各类古生物化石标本达数千件,一级化石标本就有400余件,大型动物化石复原骨架10余具,丰富的馆藏为陈列展览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选中古生物化石作为一个固定陈列展览是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因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人类永恒研究主题。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生物大约有150万种,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生物世界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呢?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证明。甘肃地质历史时期埋藏的古生物化石非常丰富,从太古代原始的菌藻类化石到有人类出现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都有所发现,而且门类齐全,分布广泛,尤其是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化石和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展示这一丰富的资源,让观众既了解甘肃的优势,又普及科学知识,进而达到陈列的最佳效果,这必需确定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

博物馆,作为一座寻求科学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殿堂,应当将弘扬科学知识摆在第一位。《甘肃古生物化石》展览的主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展览采用主题单元陈列的方式,将最大限度地体现本馆现有馆藏古生物化石标本,利用本馆馆藏优势突出展览主题。组织好相应的展品使之准确鲜明地表达展览的主题。

通过陈列展示保存在岩层中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标本,如古生代的三叶虫、中生代的恐龙化石、新生代的铲齿象、剑齿虎等。概括地揭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其漫长的演化史,旨在帮助大家了解过去,启悟现在,探索未来。加之充实的辅助展品和展示手段,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保持统一,力求启发观众,给观众以科学方法的启迪。在整个陈列中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以及完美的艺术形式,使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展览的主题——生命历程。以这根主线贯穿整个陈列,同时要突出甘肃古生物化石的地域特点,重点表现新生代时期,即展览中的“黄河古象厅”,其次是“恐龙厅”,通过把种类繁多的化石标本采用各种展示手法,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特点,以及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地位,进而达到宣传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展览的文字水平定位于初中三年级以上,因为这个水平将涵盖绝大部分观众的水平。

其二,展览的方式是将科学知识,运用陈列艺术的形式进行展示。科学和艺术是一对孪生姊妹,它们互为影响,互为融合,构成人类文明殿堂的基石。这个陈列展览就是用不同的艺术语言来颂扬科学、解释科学,并用生动、绚丽、形象的手段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本展览主要侧重古生物化石知识),引导人们走进科学的王国。

根据设计的主题思想,我们将陈列展览分为两大展区,五个展厅。一个展区是举办的陈列展览,包括四个展厅: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一厅和二厅)、黄河古象厅。另一个展区是观众参与的互动区,即活动厅。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严格遵照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变的历程,布置陈列展览。另一方面把互动项目集中在一个展厅,内容和形式设计都有别于主展厅,在这里没有什么束缚和框框,完全是为了方便观众的参与,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特点设置了互动项目,如机械恐龙、恐龙下蛋、恐龙拼图、与恐龙比体重、与恐龙赛跑、与恐龙合影等。由于该厅是观众活动区域,因此除了安放活动项目外,再没有过多占用空间,便于观众参与和疏散,避免拥挤。

二、内容设计的科学内涵

古生物化石为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它们大小不一,用于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化石标本,多属于较大尺寸的物体,主要靠野外采集获取,很多观众较难有机会身临其境,故在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营造出整个展厅及每一个单元的、切合科学主题的和具有高度震撼感的特征环境氛围是笔者所追求的。下面依次述之:

1.地球厅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又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在开始部分我们设计了一组版面,内容都是与地球有关,如什么是宇宙、创始大爆炸、地球的形成、不断漂移的陆地、地球的分层、宇宙年历表等。其中宇宙年历表是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将150亿年宇宙大爆炸历程浓缩在一年里,编成一个宇宙年历表:1月10日,大爆炸,宇宙诞生;5月1日,银河系形成;9月9日,太阳系产生;9月14日,地球问世;……12月31日零时23分46秒,北京人开始用火。设计这个年历表一方面是通俗地介绍地球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考虑到青少年的特点,用圆形灯箱版面展示每一天(即每一个大事件),增加趣味性。这个厅的亮点是一个以27°倾角并能自转的直径为1.5米的巨大地球仪,被设计在星空(天花板)和代表海洋(地板)之间,背景为太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神秘(通过纤维灯光系统)的宇宙空间,使观众一步入展厅,似飘入外空,获得美好的视觉冲击和享受(照1)。

从地球厅旁侧进入海洋厅的通道,我们设计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景观箱,辅以复原古动物模型和部分化石标本。与景观箱对应的是标示甘肃主产化石标本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表性地层复原,中间镶嵌的展柜陈列相应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向前走是甘肃发现的重要脊椎动物化石,用6幅大型灯箱照片展示。这种从科学角度出发制作的景观、岩层、巨幅照片和化石标本陈列组合,再加之全环绕背景音乐,更烘托了宏观环境氛围。在这段展线上内容设计并没有过多陈列化石标本,其目的是突出展览主题——生命演化的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级,其背景是在生命载体——地球上完成的,而如今地球上有数以千百万计的生物物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过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现在的地球环境,预测将来地球的变化,使地球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2.海洋动物厅

陈列内容为地质年代古生代时期的化石标本。在设计具体项目时,首先考虑生物进化。古生代时期,生命在此阶段有一个大爆发,几乎现代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它是生命的第一个里程碑。其次考虑甘肃的实际情况,发现的化石与生命进化是合拍的,也有两个阶段。因此,把该厅设计为两个主题单元,即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个阶段生物面貌截然不同,早古生代发现的化石主要是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晚古生代裸蕨植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占主导地位。在内容设计上要把握不同,而大趋势又要趋同,否则会脱离展览主题。为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编排具体内容细节上,用了一些辅助展品,如在早古生代单元开始部分设计了化石形成灯箱,利用灯箱景观展示化石形成四步曲。还设计了“甘肃奥陶纪海洋面积范围示意图”、“早古生代海底世界景观图”等,用科学的推测标示今古甘肃海洋、陆地的变迁。陈列展出的化石标本以三叶虫、角石、珊瑚等海洋动物为主。除了平面辅助展品外,还设计了多媒体触摸式幻影成像,内容为生活在5.3亿年前的奇虾、中华微网虫、奥帕宾虫等。更加形象、生动地诠释古生代海洋中的生物面貌。

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曾发生6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规模最大、对生物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是发生在2.5亿年前晚古生代的二叠纪末期。此次事件中,海洋生物的种类降低约50%,生态系统也彻底更新,成为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通过对大灭绝的研究,科学家将得到一些关于全球变化、生物保护的可预测性的知识。为了比较全面反映这一事件,设计时颇费脑筋,我们也有难处。针对晚古生代单元馆藏化石标本比较匮缺的现状,内容设计侧重在制作景观上下功夫,主要有两个大的景观,一个是反映晚古生代生物界一大飞跃的景观——部分植物由海洋过渡到陆地,景观表现的就是植物刚刚登陆时的情景。另一个景观是晚古生代末期陆地上的古生态环境,其意境是告诉观众这一时期海洋动物已经开始渐渐走向衰落时期,早期的两栖类、爬行类开始称霸甘肃大地。在景观中设计了一棵折断的巨树,它倒在沼泽地中,标示古生代晚期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

仅仅是复原景观,展览效果肯定比较单调,因此在这个单元内容设计要求形式设计在设计展板、展柜时增加动感,比如喷绘画面可以照射波纹灯,展柜设计考虑阶梯式或波浪式,展厅基调以蓝色为主,整体上营造一种海底世界效果(照2)。这个厅的最后部分设计了一个开放式展柜,陈列了三件化石标本——三叶虫、鹗头贝和蜂巢珊瑚,标本的块体比较大,展柜也未封闭,目的是让观众触摸,感受冷漠的化石所带有的远古生命信息。

3.恐龙厅

这个厅的内容非常直观,陈列的就是恐龙化石标本以及同时代其他古生物化石。由于展室建筑的局限,恐龙厅被分割为两个展厅,第一个展厅在二楼,面积较小约为300平方米左右。另一个展厅在三楼,面积大些约600平方米。内容设计必须跟着建筑走,我们在第一个展厅(即恐龙一厅),编排的内容为三叠纪和侏罗纪的部分化石标本以及辅助展品。三楼的恐龙二厅内容则为晚侏罗世和白垩纪时期的化石骨架和标本。恐龙一厅建筑为一正方形,根据内容设计需放置三件复原化石骨架,其中一具禽龙骨架长度为7米左右,因此,要求形式设计考虑合理地安排三具骨架,尽量少在边墙上搞复原景观油画,而且化石骨架要与复原景观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十分直观地看“龙”看“景”(照3)。后来证明形式设计充分理解了内容设计的想法和思路,采用45°斜弧形墙面为背景,一方面把看似狭小的展厅一分为二,合理地分割了空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弧形墙背面,制作墙面柜,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与展室的整体氛围十分合拍。

由于恐龙一厅陈列的三具骨架都是复原骨架和模型,在设计该展厅的辅助展品内容时,考虑要增加互动项目,设计了多媒体——恐龙拼图。为了吸引观众,展厅入口处设计了硅胶制作的感应式霸王龙半身复原像和翼龙头部复原像,配以模仿的动物吼叫声,内容显得丰富了,也使展厅增加了活力。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深受青少年观众喜爱。

从恐龙一厅上到三楼即是恐龙二厅。展厅面积约600余平方米,展厅顶部由钢化玻璃装修,展厅全部用自然光采光。按照以往的惯例,内容设计不用考虑用光问题,但从恐龙厅是一个整体的角度出发,一厅用灯光,二厅为自然光,光线不同,展出效果也各异,为了更好展示化石标本的魅力,在大的内容框架不变的原则下,对局部内容设计需做部分调整。我们将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合川马门溪龙安放在三楼恐龙二厅(实际情况是恐龙一厅也摆放不下),该骨架长为22米,肩高3.5米,它成为恐龙二厅的主展品,陈列在展厅中间,有气势,围绕骨架设计内容,下一步的形式设计也相对容易一些。

恐龙二厅主要陈列的是中生代白垩纪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内容设计时考虑到这段时期的地层多为紫红色或砖红色沉积,展厅比较空旷又是自然采光,制作景观效果比小展室好。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我们设计了山体景观,初步设计复原甘肃典型的发现恐龙化石的白垩纪地层景观,山体内设计展柜,采光用灯光,避免阳光照射,展出效果比自然光好,对化石标本也是一种保护。在与形式设计沟通后,他们在制作方面有一定困难,我们又进行了变更。原来设计的层状山体改为块状山体,用“巨石”垒积出山形,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处理,或称为“创作”。艺术不能完全脱离实际,在山体局部我们设计了模拟白垩纪地层,有肌理配以原岩色彩,给人真实的感觉。这种艺术处理也照顾到下一个展厅——黄河古象厅山体的制作,彼此有个呼应,整体展出效果突出。

白垩纪末期生物界一件大事是恐龙的灭绝,通常这部分的内容设计是播放有关恐龙灭绝的录像片,把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说依次播放。我们做这一内容时,考虑给观众一个整体认识,包括白垩纪末期的大景观画面、版面文字与图说,加以滚动播放恐龙灭绝内容的录像,由于这些内容设计在该厅的最后部分,观众不难看出其中的内涵,同时在画面的角落设计小哺乳动物形象,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使观众了解恐龙虽然遭遇灭顶之灾,进步的哺乳动物却在地球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此后进化出种类繁多的各种类型,称霸于陆地和海洋。

4.黄河古象厅

这个展厅的内容为地质时期新生代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之所以称“黄河古象厅”是根据1973年在甘肃合水县发现了中国最大个体的古象,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黄河古象,”在这个陈列之前曾举办过黄河古象展,这次新陈列依然沿用该名,目的也是为了突显这部分内容,它们是甘肃的特色,也是这个陈列展览的重点部分。黄河古象厅的陈列内容比较丰富,我们设计内容时还是坚持科学性,按照地质年代顺序编排展线。展厅中央摆放黄河古象骨架,它的长度为8米,设计在中间位置,是为了突出黄河古象的地位,让观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如此庞然大物也成为了历史的过客,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命运(照4)。

该厅入口处开始为古近纪时期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然后依次为新近纪、第四纪。该厅面积并不大,约300余平方米,而且两面墙为窗户,一面为展厅通道,只有一面墙可以利用。我们内容设计的亮点就在南面的这堵墙上,墙面上内容是巨幅新生代景观图,长14米,高5.5米。画面为全墙。展厅内有4个建筑柱子,2个靠近画面,我们设计用两棵复原古树包装,一棵为古槐,另一棵为银杏树。古槐是新生代第四纪常见树种,银杏则是一种孑遗的裸子植物,被称为“活化石”。两棵树寓意新生代为一全新的时代,生物面貌与中生代迥然不同,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在背景画前设计了新生代复原景观,两棵巨树融在景观中,景观内设计摆放两具骨架——三趾马和大唇犀,还有一具复原的带毛披毛犀模型。为了增强景观的现场效果,我们设计了感应式声控系统,系统内录制有老虎的吼声、野马奔跑声、鸟鸣、松涛声等,观众站在景观前似乎就像步入原始森林一样,耳畔声声嘶鸣,犹如与野兽同行。

展厅内仅有景观,现场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在内容设计中我们在除景观之外的空间安排了复制山体。为了与恐龙厅平稳过渡,山体形式也是采用巨石叠加方法,但是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主要为黄土堆积,岩性不如中生代坚硬,层理松散,这些特征要在复原过程中表现出来,否则缺乏真实感。山体表面植物的复原也要与中生代有明显区别,除了类别区别外,植物疏密度的布置也不同。这几个问题在形式设计过程中都注意到了,现在看基本达到原内容设计目的。

为了突出该展厅的黄河古象,在入口处编排了古象发掘现场复原场景,原大制作了发掘现场古象化石骨架的埋藏原生态;二级展板上部安置一复原黄河古象象头,由环保的硅胶制成,内配液动系统象鼻可以上下甩动,中间配有多媒体触摸屏,内容为象类的进化和以黄河古象为题材改编的小故事。多种形式的内容把黄河古象地位突现给观众,参观后能留下较深印象。

这个展厅最后一个单元是“第四纪”。作内容设计时对“古人类与旧石器”是有些争议的,有人认为古生物化石展,就展示化石标本,旧石器属于文化范畴,不易放在一起。但是笔者以为,第四纪的时间跨度约250万年,是地球演化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甘肃亦不例外,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中共生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他们相互依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古生物影响着古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文化与技术能力、适应生存特点等。因此,尽管旧石器标本代表的文化阶段有所残缺,我们还是把它展示出来,配以人类生存的古环境景观,将远古人类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广大观众。

三、互动厅内容设计的几点认识

甘肃古生物化石陈列展览的互动厅与国内其他博物馆有所不同,是独立设立的,自成一体。互动厅长为16米,宽5米,面积80平方米。在进行互动多媒体构思时有一定难度,因为多媒体互动与传统内容设计是有区别的,属于一种全新的、比较时尚的内容设计。从多媒体互动项目介入博物馆以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种类繁多,繁简不一,这就要求设计者把握分寸,因地制宜,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根据实地情况和制作成本我们设计了5组互动项目——机械恐龙、下蛋龙(慈母龙)、与恐龙赛跑、与恐龙比体重和与恐龙合影(抠像)。这几个项目已经不是国内最前卫的,但却为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我们是查了大量资料以后确定的。在设计机械恐龙内容时我们考察了国内多家制作公司,也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它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硅胶和机械制动装置,关键是恐龙的动作有多少和采用材料的耐用程度和符不符合环保要求。经考察后确定机械恐龙动作内容为摇头、抬头、眨眼、前爪动、摆尾、下蹲等。虽然设计的动作并不十分新颖,但整体给观众感觉是一只“活动恐龙”。交给制作公司后,他们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去掉了下蹲动作,增加了喘气动作,效果更生动。尽管这方面的内容我们没有接触过,这可能也是一种优势,在设计时可以不带任何框框,大胆设想,认真沟通,内容设计思想就比较容易实现。

下蛋龙这个项目在原内容设计中没有,后来考察了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们特别喜欢看恐龙下蛋,虽然是简单的一个下蛋程序,儿童们百看不烦,我们决定增加这个项目,刚好活动厅也有安放下蛋龙的地方。最后确定下蛋龙与机械恐龙面对面,这样有效地利用空间,共同用一个景观画,制作出的场景也是一个整体。开馆后证明增加下蛋龙内容,儿童们喜爱,成年观众也感兴趣,与机械恐龙相呼应,观众可以集中一地与展品互动(照5)。

与恐龙赛跑项目,原设计为一台机器,有6种不同奔跑速度的恐龙分别与游戏者对抗。后经过考察这个项目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开始设计了一台机器,开馆后观众参与非常踊跃,排了长队在等待游戏,甚至发生争吵,现场秩序也不好维持。馆方立即增加一台机器供观众使用,才缓解了拥挤排队现象。借鉴他们的经验我们也选择两台机器供观众参与。设定恐龙奔跑速度时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分别设计了高速档、匀速档、低速档。为了更能体现博物馆人性化设计,我们选用多速档健身车,即便是老年观众想参与该节目,通过调速,也能实现他的愿望。2006年11月,国家文物局领导视察我馆陈列展览进展情况时,亲自上车与恐龙赛跑,并高度评价这个项目的内容设计方案。

与恐龙合影——抠像项目,其实就是图像合成技术,内容设计主要体现在画面选择,考虑到甘肃实际情况,除了恐龙画面外,增加了新生代晚期和政地区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复原画像背景,有铲齿象、大唇犀、萨摩兽、三趾马等。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古动物合影留念。这个项目不能说有多么新奇,但以往经验表明深受青少年观众欢迎,所以我们做内容设计时确定了这一项目。我们设计内容除了让现代人与恐龙合影外,还让现代人骑上生存在一千多万年前的铲齿象,为了显示合成技术的微妙,铲齿象的背景是现代非洲撒哈拉荒漠草原景观,有鬣狗在吃腐肉,成群的斑马在河边饮水,远处有几群羚羊在疾驰,它们身后留下缕缕尘埃。观众拿上高科技技术合成的“科幻”照片,会产生无限的遐想,神往史前动物的伊甸园。

《甘肃古生物化石》是甘肃省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专题陈列展览,而且是建馆五十多年来,首次以古生物化石为题材的大型基本陈列。展出面积1900平方米,陈列各类化石标本600余件,这也是国内除了专业博物馆以外最大的陈列展览。在正式开馆前专家审查意见中对展览充分肯定,并指出通过参观,看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对陈列进行了精心巧妙并富有个性化的设计。从展览的总体布局、光线运用、背景衬托以及展线设置等,都闪现一种灵性。换句话说就是,展览中每个展台的创意,都充满了鲜明的个性。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览与过去博物馆举办的陈列都不同,笔者认为美、新、奇是这个展览的成功基础。一个好的科普展览要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视性。不仅有时尚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还有科学和艺术完美的结合。既有寓教于乐的陈列形式,又能让观众在观赏和娱乐中潜移默化地了解科学知识。《甘肃古生物化石》展览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因而它是甘肃省博物馆一个非常出色的,系统了解古生物化石知识的展览。

《甘肃古生物化石》与《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三个基本陈列,于2007年5月获由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甘肃古生物化石》陈列展览,是所有获奖项目中惟一一个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陈列展览。

(张行甘肃省博物馆)

同类推荐
  • 古方术研究导引

    古方术研究导引

    《古方术研究导引》是马保平教授继《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论语另释解读》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方技与数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与研究探索,在大量分析与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揭示了“古方术”的理论根基和各门类方术的连接主线与基本方法,并依此序对方术基础知识,方术之根,方术联机以及古方术的方法基础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该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 论语读人

    论语读人

    江苏名师黄厚江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对《论语》进行了极有见地的诠释和解读,为阅读《论语》这部经典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全新的解读方式。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圣人本心。以常人的眼光,从九个不同具体角度解读孔子,圣人既不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伟人形象,又具有常人的可亲可爱之处。第二辑:十哲风德。尽显孔门弟子十位最为杰出者的风范德行。第三辑:贤人俊采。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孔门“七十二贤”中代表人物的风采气度。二十一个人物,音容犹在,个性鲜明。作者把《论语》读成传记,把文化经典读成故事。全书选取《论语》经典篇章,准确译注,合理描写;既有学术价值,又无学究气味;既轻松有趣,又耐人寻味。
  •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本书内容涵盖了古希腊很长一段历史,也包括作者对于旅居希腊期间所思所想,对于古希腊的历史、特色,以及古希腊文化遗产的特征,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识见俱佳,深入浅出,关于希腊文化的叙述令人信服,读来引人入胜。
  • 哈罗!美利坚

    哈罗!美利坚

    本书分为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工作娱乐、社会生活、五十述怀共五个部分,是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秀,作者用十分生活化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旅居美国20多年的点点滴滴,在嬉笑怒骂中饱含人生哲理。本书反映的一些问题,比如华人子女在美国的教育和身份认同问题,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具有深刻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本书作者为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学博士,从事乙肝临床诊疗工作多年,为全国科普专家组成员。他将自己多年来发表在医学与健康类杂志的200余篇科普文章系统整理汇编成本书,以“明白怎样得的乙肝”、“明白乙肝到底是咱回事”、“明白乙肝的异常表现有哪些”、“明白乙肝的轻重程度”、“明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真相”、“明白得了乙肝怎样生活”、“明白乙肝怎样治疗”等为主线,详细介绍了乙肝的基础知识、传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指标、轻重程度、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预防保健措施、转归等。
  • EXO之异能学校

    EXO之异能学校

    一个在现代世界的女生突然横冲直撞来到了一个未来世界开启了她的一场未来之旅进去了一个异能学校遇见了十二个异能学校的花美男
  • 杀手弃妃不好惹

    杀手弃妃不好惹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顶级杀手,杀人无数,身怀绝技,心狠手辣,却在一次任务中意外穿越,被迫嫁给冷酷薄情的大泱第一王爷——南宫宸瑞。谁知,他根本不爱她,娶她只不过是为了报复她。白天,她是瑞王府里的下堂妃,众人眼里的丑女人,夜里,她是“飞雪阁”里的神秘舞姬,一块轻纱覆面,一双媚眼妖娆多情,勾魂摄魄,激起波光潋滟,她迷倒了所有男人,包括他在内!
  • 华夏娱乐天才

    华夏娱乐天才

    叶飞泡了人皇的老婆,被天柱山五老抓住,经过三年卧薪尝胆,终于逃脱。刚出牢笼却被天雷击中,穿越到华夏国,被两个神秘女人请回了家中。于是,叶飞纯洁而暧昧的生活开始了,神秘总裁的垂青、时尚靓女的倾心、军区娇女的暗恋、冷艳女警的……燕瘦环肥、争芳斗艳。
  • 最后一次擦肩而过

    最后一次擦肩而过

    凌菲每天都在煎受相爱却不能相恋的折磨,在懵懂的青春期喜欢上了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吴明宇,对方却因家庭条件,敢爱不敢说的守护着自己心爱的女孩。一天明宇对凌菲说:“我给不了你想要的幸福”,对于凌菲而言的幸福就是吴明宇一直的守护。等到吴明宇事业有成的站在凌菲面前是:“我现在可以给你一个承诺,一生幸福”,凌菲给他的答案是:“我要结婚了”。
  • 霸爱一生之婚后萌哒哒

    霸爱一生之婚后萌哒哒

    这部小说是【霸爱一生之萌妻归来】来的续集【霸爱一生之婚后萌哒哒】简称【霸爱】2.这部小说主要是讲楚大少与林果果婚后的生活,以及他们孩子,还有那些损友们的一些爱恨纠缠的事。小编保证本小说比霸爱一生之萌妻归来还要温情、大爱,不负大家一直以来对小编的支持。如果好请推荐、收藏加点击。
  • 异界超级药贩

    异界超级药贩

    现代社会中的高级11贩子,无意中被外星人选作实验标本送到异世星耀大陆。茫然中的刘清忽然发现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星耀大陆天龙帝国隆庆太子。11贩子竟然是处男之身,本来就够怪异的,宁愿舍弃帝位,甘心做一名小小的药贩,更是把怪异演绎到了极点。崇尚自由个性的刘清,在抵抗兽人王国的进攻中,竟然异想天开的提出领军出征,并且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达成了自己的心愿。这里是魔法的世界,这里是强者的天堂。又是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强者,又是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支持刘清,支持紫云。有兴趣的朋友,请加QQ群:91634530,共同关注刘清的命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此关一坐三千年

    此关一坐三千年

    “我不是魔头!!!”“你是。”身败名裂的天骄陆玦受尽冷眼,遁世闭关三千年,大境界暴涨“-2”。时光悠悠,修仙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了!某天,核弹一样的爆炸物从天而降……残血的陆玦破关而出。“我是魔头!!!”“前辈……您别闹。”……………………………………………………书友交流群:109887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