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34300000050

第50章 起源与分类(28)

——先秦诸子文学理论与创作之发生学考察

文明从野蛮中蜕变出来,精神文明,由于构成性质的差异和观念形态发展的相对稳定,以及对一定物质条件积累的基础的依赖,具有与物质文明(以铁制工具运用于物质生产为发生标志)发展一定阶段的非共时性。它是构筑在人类众多个性从群体蒙昧中知性觉醒的基础上。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从奴隶社会向更文明的封建社会过渡的这样的时代。人们在几百年的奴隶制物质生产文化和“始于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①的文化文明积累的催孕下,运用以往的思想材料和充分丰富了的物质媒介,对现实生活的社会、制度、习俗、艺术、历史、未来、人生、生或死等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充分个性化的思考、阐释、反省,并付诸于社会实践。这就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先秦百家争鸣的核心要旨是就大变革的时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经济、政治一直到思想文化,都展开新与旧、进步和保守的斗争。这种斗争是以铁制生产工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为可能性和前提,以天文、地理、医学、农艺、诗歌、散文、音乐、舞蹈、雕塑、绘画、习俗、政治等从原始的混沌、模糊、掺杂,向界限分明、分工独立、单向自在过渡发展的各自个性实践和理论探索为具体内容。由于进化树正处于从主干向旁枝分叉的萌芽时期,互混互用、原始统一的观念仍然强有力地左右着尤其是早期的思想家。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但他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和学者。正如野蛮时代人类处于童年期,群体意识对自然与社会有着数不清的疑问一样,早期文明人也对世界万物世事充满了主观个体性思索。“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都可以说是孔子求知的生动自我写照。孔子的思考是建立在他十分熟悉古代历史的各种资料、史实和以往的史籍的基础上的。“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这是孔子对待古代文化的喜好态度。

孔子的政治态度是立足于现实,恢复已经成为历史的西周“理想”时代,积极用世与阻止时代步伐的深刻矛盾使他陷入片面的深刻之中。对于民间文学,孔子就从来没有把它当作文艺形式看待。在他看来,民间文学只不过是一种有着巨大社会政治作用和功能的纯粹的民间习俗。由孔子删定的《诗经》大多是西周以来广为流传的民歌,“风”最有代表性,“雅”、“颂”多是庙堂之歌,与一定的祭祀习俗有关,根据当代民族学资料看,这样的仪式歌,虽有文人染指的痕迹,但其作为口头样式为人民熟悉、流传、常诵吟于群聚之所是显然的。作为文学源头的民间口传文学,在初民社会与其他原始艺术和习俗文化一样,是起源于劳动,并原就隶属于民俗的范畴。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民间文学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民族的“百科全书”。民间文学就是民俗的组成,这已经是近代民俗学科学的常识。当然,民族越是发展,民间口传文学在实用中所蕴含的寓教于乐的因素便越为人们青睐、重视、喜好。“所有人类的经验指示我们,形式的训诲必使听者生厌,反而不能达到目的。”②这恐怕是孔子“诗教”的思想渊源。在孔子看来,作为民间口传文学的“诗”,只不过是民俗内容之一,是更核心的民俗——“礼”——的外在形式或感性成分之一,它们之所以值得重视,完全取决于自身独特的功能。这比后来的西方“功能学派”要早了许多世纪。“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所谓“兴”,后人以为表现手法,甚而作为艺术与非艺术的标志:“或可以兴,或不可以兴,其枢机在此。”(王夫之)唯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诗经》中有“兴”,“夙兴夜寐。”(《卫风·泯》)起也。又“以莫不兴。”(《小雅·天保》)兴盛之意。再从民间文学演唱中接受者的情绪考察,孔子的“诗可以兴”,指民歌的振激人心、启发情绪的功能。“观”,解为提高观察力故不失为一义,但孔子观风知政,恐还缘起或实指民歌作为一种习传的集体口传文学,是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在各种演唱场合大多都有一定的表演性和围观观赏的内涵。“群”,与“观”相类,讲的是民歌的集体性。孔子以“群”的概念表述了民歌演唱具有的强化聚合性和强化群体意识的功能。“怨”也是民歌的重要特征和功能。原始人类在征服与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惧于大自然的威慑,对天、地、神等既敬亦怨。风调雨顺,则歌而颂之;饥馑灾荒,便歌而怨之。怨者,怨天、怨地、怨神,如《诗》“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邺风·北门》)“天方荐瘥,丧乱弘多。”(《小雅·节南山》)“昊天不佣,降此鞠凶!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小雅·节南山》)等。如果要说“怨”乃“怨刺上政”,那也是由此生发而来。至于“鸟兽草木”,无须赘言。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合之。”(《论语·述而》)这不明明告诉我们孔子是一个多么出色而又好歌的民歌手吗?“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论语·阳货》)孔子对民歌的社会性和实用性看得如此透彻精辟,令人惊叹。“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这更是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孔子以前或同时代社会政治、民风习俗中诗歌是如何地普及和广泛流行。据统计,《左传》引诗凡二百二十一条,《国语》引诗凡三十一条(包括逸诗),略见一斑。孔子崇尚的西周时代,据《易经》记载,宗教与战争都离不开民歌。“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离》九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中《孚》六三)而记述经文的《爻辞》本身多半就是民歌体的韵文。如:“屯如,遭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屯》六二)“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归妹》上六)民歌就是有变异、非统一规范的,所以,孔子前诗有三千之说言诗之多是可信的;诗三百以外的逸诗,也正是民间文学流传中的特有现象。

应该承认,“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先进》)体现了孔子无神论思想,在当时的确既要见地,也要胆魄。但是,这并不等于孔子真的与这些最集中体现于民间口传文学的“怪力乱神”毫不沾边。相反,孔子的许多思想正是借了这些神话传说的材料得以表述。《大戴礼·五帝德》的这段记叙很可说明这种事实:“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令,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孔子曰:‘黄帝,……生而神灵,……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战于版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黄帝是远古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其人其事的神话传说不过是人们对远古生活的依稀记忆而已。孔子不但把神话传说历史化,也把图腾氏族间联合的部落战争的历史加以神话传说化。至于“三百年”之释,更是政治思想化的结果。时间观念和天文知识,在我国,夏以前是朦胧幼稚的。荒蛮时代的人们最初是用“几次收获”表示“几年”的,人们是在取得了季节和月亮运行的概念之后才有年和太阳运行的概念。③“亚尔加底(Arcadien)人以三个月为一年,他们用季节的数目来计算年,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心中的人许多人能够活一千年的原因。”④“黄帝三百年”大概应该是这种原因的结果。神话是人类远古时期的口头文学,也是远古民俗的一部分。在神话产生的年代,讲述者和接受者都是将其作为真实的事实来理解的。如此看来,孔子对神话的“合理化”加工,倒也不无缘由,本质上并没有突破原始人的思维框架和范式。民歌也如是,“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引者注),素以绚兮(逸诗,引者注)。何谓也?’子日:‘绘事后素。’日:‘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子夏(商)不过是把孔子对爱情诗臆解成“先有白底后有画花”的意思引申到“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的设想,孔子就大加赞赏,说子夏启发了自己,可以和他讨论诗经了。可见,孔子无时不在思考怎样把对《诗经》的理解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老夫子在与子贡谈到《卫风·淇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时亦如此。(见《论语·学而》)无怪乎“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笔者以为,“思无邪”,并不是说《诗经》的内容,而是指积极用世的人们在学诗、用诗时,要超越诗歌本身的内在意义,为理想政治的实现服务。一句话,要像子夏和子贡那样善于借诗对周礼和人生理想作引申和联想。这是孔子“终日而思”的内容之一,从而使民间口传文学正统化、思想化、社会功能化和历史化。也就开了用诗断章取义的先河。

尽管孔子对民间文学的文艺娱乐功能关注甚少,但是处在诗乐似海洋般的时代,他就不可能完全拒绝和回避艺术的感染。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对审美心理快感竟能抑制生理快感和欲求的原因,孔子未加深究,但不是没有经验。正是由于民间文艺这种多功能性,使得孔子的民间文学尽管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思考,但毕竟把握了它内在本质的一个方面,使后人有可能把它作为古典文论的滥觞,在以后整个文明过程中都发生着影响,决定着它的基调和框架。孔子的民间文学观是深刻透彻的,但也是片面的。他舍弃的那部分片面在庄子和屈原那里得到了补足。

春秋战国时代,对民俗事象(包括民间文学)的认识,也是针锋相对,各执一说。孔子强调民俗的社会功能,维持周俗,既反对人们对自身生活事象一无所知的蒙昧,也反对随时代而改革习俗使之相应变异的社会进化。与孔子观点对立的首先是墨子。他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守旧,就民俗事象的某些惰性对社会生产的束缚,力倡革除习俗。“子墨子谓公孟子日:‘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伯父叔父兄弟期,戚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数月之间;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论?’……子墨子谓程子日:‘……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公孟》)墨子和孔子一样视民间文艺和民俗其他事象为一个整体。但是他从民俗约定俗成的普遍性和频繁性与政治生产发展变革的矛盾中,否定了民俗的社会政治功能。墨子既反对文明社会以来的全部习俗,反对天命,又相信“天志”与鬼神的存在,他把对原始习俗信仰的直接继承作为理想,因而,他的民俗(民间文学)观与他的政治理想如同他所抨击的习俗与现实政治的冲突一样陷入了不可克服的自我矛盾中。

庄子并不完全像墨子那样根本否定民间习俗,而是否定人为造作的文艺。他的观点与孔子反蒙昧的理性是冲突对立的。其思想来源是承继老子的“无为自化,清静自正”⑤,由此而否定人的知识和技能,崇尚原始混沌的民间文化,反对向个性创作发展的文学艺术发展。如此,庄子与其说是文艺家,不如说是哲学家。他憎恶人为的为文学而文学的文学创作,其自身的作品也是哲学思想的阐发与表述。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对道的传达、阐释、思索,除了无言无意的言意之表的了悟外,便是本身就充满哲理的民间文学。关于哲学沉思和这沉思的物质外在手段和形式的关系,庄子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秋水》)不过,事实上,庄子哲学思想的获得并没有这么玄。庄子哲学的入口许多地方是文学,或者说有极浓的艺术哲学(艺术地表达和从艺术生活中提炼哲学的沉思)的意味。为了表述人的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和对这种境界的追求,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等篇中充分地利用了神话材料,加以发挥。若是没有神话的形式和神话恣肆夸张的丰富想象的思想基础和素材,庄子怕就真的只能“无为”了。

庄子还有意识地利用民间寓言和创造寓言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如“车辙涸鲋”、“井蚌与海鳖”等。寓言是奴隶社会的产物,一般都有鲜明的社会喻意,也有些是对原始社会动物故事直接继承和发展而来。总之,它是民间文学的高级样式之一,常常游离于口传与书面、民间与作家二者之间,是其过渡与联结的最直观的媒介。

原始人相信万物有灵,由此衍生出图腾崇拜和灵魂观念,其思维方式常常怪诞神奇。反映在民间文学中便是图腾传说的故事,半人半兽,精灵鬼神,奇谲梦幻。原始人把这些都看作一种真实的存在,在某种需要(如证明血缘、调解争斗、举行宗教仪式等)时,具有不证自明的权威,能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庄子自“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对审美心理快感竟能抑制生理快感和欲求的原因,孔子未加深究,但不是没有经验。正是由于民间文艺这种多功能性,使得孔子的民间文学尽管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思考,但毕竟把握了它内在本质的一个方面,使后人有可能把它作为古典文论的滥觞,在以后整个文明过程中都发生着影响,决定着它的基调和框架。孔子的民间文学观是深刻透彻的,但也是片面的。他舍弃的那部分片面在庄子和屈原那里得到了补足。

春秋战国时代,对民俗事象(包括民间文学)的认识,也是针锋相对,各执一说。孔子强调民俗的社会功能,维持周俗,既反对人们对自身生活事象一无所知的蒙昧,也反对随时代而改革习俗使之相应变异的社会进化。与孔子观点对立的首先是墨子。他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守旧,就民俗事象的某些惰性对社会生产的束缚,力倡革除习俗。“子墨子谓公孟子日:‘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伯父叔父兄弟期,戚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数月之间;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论?’……子墨子谓程子日:‘……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公孟》)墨子和孔子一样视民间文艺和民俗其他事象为一个整体。但是他从民俗约定俗成的普遍性和频繁性与政治生产发展变革的矛盾中,否定了民俗的社会政治功能。墨子既反对文明社会以来的全部习俗,反对天命,又相信“天志”与鬼神的存在,他把对原始习俗信仰的直接继承作为理想,因而,他的民俗(民间文学)观与他的政治理想如同他所抨击的习俗与现实政治的冲突一样陷入了不可克服的自我矛盾中。

同类推荐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孔子家语全鉴(典藏诵读版)

    孔子家语全鉴(典藏诵读版)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该典藏诵读版对原典进行了注释、翻译,并对部分内容配有朗诵音频,便于读者全方位品读赏析。
  • 天文历法研究(下)

    天文历法研究(下)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美人似殇

    美人似殇

    悬崖上,东陵轻言被迫放开陆韶倾的手,望着不断下坠的女子痛苦道“落落,等我。”陆韶倾苦笑,泪水划过脸庞无声的吐出三个字“你不配!”百臻隔着冰棺抚上陆韶倾的脸颊,“倾儿,若有来世,但愿轮回安好。”沐焱说,他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不是违背了对师父的跟她相见,而是听师父的话没有习武,以至于在她遭受到危险的时候只能袖手旁观,眼睁睁的看着她掉落悬崖,眼睁睁的看着她自己折磨自己,眼睁睁的看着她为了那个她命定的人失去生命。战场上,陆韶倾挡下本应落在东陵轻言身上的利箭,“东陵轻言,我不恨你,从来都不恨。师兄对不起。”未曾相逢先一笑,初见便以许平生。彼岸花开携君袖,罗带同结莫离分。
  • 顾少的暖婚契约妻

    顾少的暖婚契约妻

    他们因一纸契约走在一起。他心爱之人归来时便是她离开之日,没想到她却丢了心。“顾寒辰,你凭什么管我。让我签契约的是你,为了我放弃合作的是你,我生病了照顾我的还是你,你让我签我就签,你让我离开我就离开。凭什么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凭什么,凭什么?”她颠颠撞撞的指着他说道。丢了心的人何止你一个。一场意外。亲人的离世。她迫不得已离开,再次归来。她是知名设计师身后有个小萌宝。“女人。你居然敢带着孩子离开。”“这次,我绝对不会放手。”
  • 神医赘婿

    神医赘婿

    三年隐忍,只为今日。一朝龙腾,风起云涌!
  • 半烟之爱

    半烟之爱

    他叫蝎子,她叫葡萄。他们的爱情只有人羡慕,却没有人祝福。像夕阳一般的,多少人曾赞美过它的美丽,却遗憾于它的短暂。在这半烟之路上,等待与思念会很痛,但相见又是多么的幸福!就这样,他们守护着这份凄美的爱,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月光下,是他们的誓言:“只爱你,地老天荒,生死同契!”
  • 脑洞社的日常脑洞

    脑洞社的日常脑洞

    脑洞社信条:1、只要脑洞够大,怎么都行。2、只要说得过去,怎么都行。3、只要故事合理,怎么都行。4、只要大家开心,怎么都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随风而逝的繁华

    随风而逝的繁华

    煤都,也许你只听说过它不可一世的繁华,也许你也听说过它繁华已然凋零,或许你还不曾了解繁华凋零后这里的人生活的压抑性。故事以顾采薇的三段情感和黑色双城的兴衰为主线,悉数着煤都神木、鄂尔多斯的特色风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倚剑渡众生

    倚剑渡众生

    他原本只是寺里的一个小僧人,却因为那场大雪下山化缘由于善心意外捡回来的孩子命运相互交织在了一起而他是个一出生就认为不详而被抛弃的孩子,后背的胎记映照着他这注定不平凡的一生两小无猜的日常;“小秃子,你不要再念经了,陪我一起玩,我来教你射箭”小男孩一边摇着小和尚的手一边嘟囔着嘴,眼睛满是渴望。“不行,方丈说了,如果我不把这一本抄完,他就不让我吃饭”小和尚露出了万般无奈的表情,眼神里满是宠溺……
  • 启禀太子相爷要为后

    启禀太子相爷要为后

    她亲爹疯了!竟想让她以女儿身掌天下权!封她为太子!更可怕的是满朝文武没人吭声!满朝文武:不敢啊!独孤邈:是了,她亲爹是个杀人如狂的变态暴君,自己后宫的女人儿子都被他砍光了,还时不时地发疯。不过那个仙姿冠绝的相爷你的正义感呢?谢域:“被你吃了。”独孤邈:“你敢骂我!行!你等着!我这就让我父皇下旨给我纳你为妃!”谢域:“是为后。还有,记得把你后宫那些脏的臭的清理干净了。”“嗯?你说什么?!不对,什么脏的臭的!那都是美人!联姻的!稳住我的江山呢!”“本相爷在还不够稳?”“你?你愿意帮我?什么条件?说!翡翠扳指玉搔头,胭脂水粉肌底液......”“独孤邈——”我就要你。谢域,年少相爷,素有“玉菩萨”之美称,世人不知冰魄心的上仙哪有慈悲心肠?独孤邈,研究院里的“小龙女”,医药界大拿,然而她医得了身,却治疗不了穷病!她势必要统筹兼顾农工商,带着她的国民走向小康!只是却慢慢悉知了某仙相爷的鬼畜面,骇!吃下去的肉能吐出来吗亲?某仙儿道:不可呢,献祭是不可逆的哦!穿书的她想低调,但节奏越来越不对,大佬们!莫挨我!家有醋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