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31300000064

第64章

释曰:凡丘赋之法,因其民之所受,公田什一,及私家之财,通融共出马一匹,牛三头。以一丘之民,共出此赋,以家财为主,故曰丘赋。今又分别其所受公田,各令出此马牛之赋,故曰“用田赋”也。《论语》曰:“哀公云:‘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即此田财并赋之验也。

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赋,非正也。古者五口之家,受田百亩,为官田十亩,是为私得其什,而官税其一,故曰“什一”。周谓之彻,殷谓之助,夏谓之贡,其实一也,皆通法也。今乃弃中平之法,而田财并赋,言其赋民甚矣。

为官,于伪反。税,舒锐反。夏谓,户雅反。

[疏]“古者公”至“非正也”。

释曰:凡受农田,皆私田百亩,公田十亩。但由公田私田,皆公家所受,故总曰“公田什一”,则以田之什一及家财,而出马牛之赋,是其正也。今鲁用田与财,各出马牛之赋,非正也。

注“古者五”至“百亩”。

释曰:《周礼·小司徒》云:“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郑注曰:“一家男女七人以上,则授之以上地,所养者众也。男女五人以下,则授之以下地,所养者寡也。正以七人、六人、五人为率者,有夫有妇,然后为家,自二人以生於十人为九等,则七、六、五为其中也。老者一人,其馀疆弱相半,此其大数也。”然则《周礼》七人、五人、六人三等,范唯言“五口之家,受田百亩”,指下等言之。其实六人,七人亦受田百亩,与《周礼》不异也。“为官田十亩”者,受田百亩之外,又受十亩以为公田,是为私得其十,而官税其一,故《汉书·殖货志》“井田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馀二十亩为庐舍”,则家得二亩半,凡家受田一百十二亩半也。今传言“公田什一”者,举其全数,据出税言之。“周谓之彻,殷谓之助,夏谓之贡,其实一也”者,出《孟子》文。彼云滕文公问为国於孟子,孟子对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上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是也。然三代受亩悉皆什一,则夫皆一百一十亩。夏后政宽,计其五十亩,而贡五亩於公;殷人计其七十亩,而助十亩於公;周人尽计一百一十亩,而彻十亩於公。彻者通也。什一而税,为天下通法,故《诗》云“彻田为粮”是也。“皆通法”者,《孟子》云“重之于尧舜,大桀小桀。轻之於尧舜,人貊小貊。什一而税,颂声作则。什一而税,尧舜亦然”,是为通法也。贡起尧舜,则古者公田什一,是尧舜之时,明此什一之法也。范说不与先儒同,其先儒皆云什一者,十中税一耳。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孟子者,何也?昭公夫人也。其不言夫人,何也?讳取同姓也。葬当书姓,讳故亦不书葬。

取如字,又七住反。

[疏]注“书当”至“书葬”。

释曰:庄二十二年“葬我小君文姜”,经书其氏,卒又称夫人而书葬。今孟子卒虽不称夫人,准弋氏应书葬。不言者,知讳同姓,故范例:夫人薨者十,而书葬者十。夫人之道,从母仪。即桓公夫人文姜一,庄公夫人哀姜二,僖公之母成风三,文公之母声姜四,宣公之母顷熊五,成公之母穆姜六,成公之嫡夫人齐姜七,襄公之母定姒八,昭公之母归氏九,哀公之母定戈十。十者并书葬,其隐公夫人从夫之让,昭公夫人讳同姓,二者皆不书葬也。

公会吴于橐皋。橐皋,某地。

橐,章夜反,一音讬。

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郧,某地。

郧音云。

宋向巢帅师伐郑。

冬,十有二月,螽。螽音终。

十有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嵒。嵒,五咸反。取,易辞也。以师而易取,宋病矣。

[疏]“取易辞”至“病矣”。

释曰:上九年宋皇瑗取郑师,今郑罕达取宋师,其事正反,嫌宋为人所报,非宋之病,故重发以同之。

夏,许男成卒。

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及者,书尊及卑也。黄池,某地。

[疏]注“及者”至“卑也”。

释曰:隐二年传云“会者,外为主焉尔”。今言“公会晋侯”,则晋为主,於黄池而公往会之。既以晋侯为主,会无二尊,故言及以卑吴也。则与桓二年范注云“会盟言及,别内外也。尊卑言及,序上下也”亦同。何者?外吴而尊晋,则内外,序上下也。

黄池之会,吴子进乎哉!遂子矣。进遂称子。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祝,断也。文身,刻画其身以为文也。必自残毁者,以辟蛟龙之害。

祝,之六反。断音短。辟音避,蛟音交。

[疏]注“文身”至“之害”。

释曰:荆、杨之域,厥土涂泥,人多游永,故刻画其身,以为蛟龙之文,与之同类,以辟其害。

欲因鲁之礼,因晋之权,而请冠端而袭。袭,衣冠。端,玄端。

[疏]“欲因鲁”至“而袭”。

释曰:鲁是守文之国,礼仪之乡;晋执中国之权,为诸侯盟主,故吴子欲因之而冠。必欲因之者,以郑伯?原欲从中国,而被杀于鄵,吴子亦恐臣子不肯变从,故因鲁之礼,因晋之权,然后群臣乡化,以鲁礼天下,共依晋权,诸侯所服故也。是以《明堂》说鲁云“天下以为有道之国,天下资礼乐焉”是也。云“请冠端而袭”者,请著玄冠玄端而相袭。

注“袭衣冠,端玄端”。

释曰:吴俗祝发文身,衣皮卉服,不能衣冠相袭。今请加冠于首,身服玄端,则衣冠上下共相掩袭,故云袭衣也。《诗》云:“其军三单。”彼《毛传》云:“三单相袭。”彼谓三军前后为相袭,则此衣冠上下亦为相袭也。玄端者,谓玄端衣,而端幅制之,即诸侯视朝之服也。诸侯视朝之服,缁布衣,素积裳,缁玄一也。

其藉于成周,藉谓贡献。

[疏]注“藉谓贡献”。

释云:贡谓土地所有,以献于成周。若《禹贡》“齿革羽毛”,“纳锡大龟”,“惟金三品”之类,著於藉录,以为常职,故知藉谓贡献也。

以尊天王,吴进矣。吴,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以合乎中国。累累,犹数数也。

累累,如字。数,所角反。

[疏]注“累累犹数数”。

释云:东方之国,吴为最大。吴举,小国必从,会吴于相、于道、于缯、于池之类,积其善事,故言数。

数致小国,以合乎中国也。

吴能为之,则不臣乎?言其臣也。吴进矣。王,尊称也。子,卑称也。辞尊称而居卑称,以会乎诸侯,以尊天王。吴王夫差曰:“好冠来!”孔子曰:“大矣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不知冠有差等,唯欲好冠。

尊称,尺证反,下同。夫差音扶,下初隹反。

[疏]“王尊称也,子卑称也”。

释曰:自黄池前,吴常僣号称王,是其尊称。今去僣号而称子,是其卑称也。

注“不知冠而差等”。

释曰:冕有旒数不同,则冠亦有差等之别。吴为子爵,其冠之饰必不得与公侯同等,但未知若为差等尔。

楚公子申帅师伐陈。

於越入吴。

秋,公至自会。吴进称子,又会晋侯,故致也。

[疏]注“吴进”至“致也”。

释曰:襄十年传曰“会夷狄不致”。致会者,一以吴进称子,二又为公会晋侯,以此二事之故致之尔。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葬许元公。

九月,螽。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不书所孛之星,而曰东方者,旦方见孛,众星皆没故。

孛音佩。

[疏]注“不书”至“方者”。释曰:文十四年“有星孛入于北斗”,昭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彼皆言所佩之星。此不言所孛之星,直言东方者,彼北斗大辰未没之时有,故得言所孛之星;此则旦明之时,方乃见孛,其东方常见之星,并以没尽,故不言所孛之处星也。

盗杀陈夏区夫。传例曰:“微杀大夫谓之盗。”

区夫,乌侯反。

十有二月,螽。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曰:“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此制作之本旨。”又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巳矣夫。”斯不王之明文矣。夫《关雎》之化,王者之风。《麟之趾》,《关雎》之应也。然则斯麟之来,归於王德者矣。《春秋》之文,广大悉备,义始於隐公,道终於获麟。

狩,手又反。不出,如字,又赤遂反。矣夫音扶。不王,于况反,下“王德”同。雎,七余反。之应,于敬反。

[疏]注“杜预”至“本旨”。

释曰:《论语》云:“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文王既没,其为文之道,实不在我身乎。”孔子既言“文武之道在我身”,孔子有制作之意。《中庸》云,有其德无其位,不得制作;有其位无其德,而不得制作。孔子虽怀圣德,而道不王,故有制作之志而不为也。

注“又曰”至“文矣”。

释曰:凡圣人受命,而必凤鸟至,河出图,洛出书,故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巳矣夫。”言巳无瑞应,道终不王,故云“斯不王之明文矣”。

注“关雎之化,王者之风”。

释曰:子夏《诗序》云“《关雎》之化,王者之风”,言后妃有《关雎》之德也。

注“麟之趾,关雎之应也”。

释曰:《诗序》文。言后妃有《关雎》之德,为王者之风,故感麟来应之,以见其趾。趾,足也。

注“然则斯麟之来,归于王德者矣”。

释曰:由后妃有《关雎》之化,为王者之风,故致得麟来应之。然则孔子有王之德,故亦感得麟来应之,故斯应麟之来,归于王德者,谓孔子也。

注“春秋”至“获麟”。

释曰:其《诗·周南》则始於《关雎》篇,终於《麟趾》,故《春秋》之文,亦义始於隐公之道,终於获麟,乘之以十二,约之以周典。《诗》云“谁将西归,怀之好音”,示有赞於周道,故著西狩获麟,言道备之验也。

引取之也。言引取之,解经言获也。传例曰“诸获者,皆不与也”,故今言获。麟自为孔子来,鲁引而取之,亦不与鲁之辞也。

为,于伪反。

[疏]注“传例”至“不与也”。

释曰:宣二年大棘之战,郑公子归生获宋华元,传曰“获者,不与之辞也”。上十一年艾陵之职,吴获齐国书,范云“与华元同义”,是诸获皆不与之辞也。今言获麟者,欲言比麟自为孔子有王者之德而来应之,鲁引而取之,亦不与鲁之辞也。必使鲁引取之者,天意若曰以夫子因《鲁史记》而脩《春秋》故也。然则孔子脩《春秋》,乃获麟之验也。

狩地不地,不狩也。非狩而曰狩,大获麟,故大其適也。適犹如也,之也。非狩而言狩,大得麟,故以大所如者名之也。且实狩当言冬,不当言春。

[疏]“狩地”至“適也”。

释曰:桓四年春“公狩于郎”,庄四年“冬,公及齐人狩而郜”,是狩皆书地。今不书地,则非狩也。非狩而曰狩者,大得此验,故以大其所如者名之。

注“实狩”至“言春”。释曰:案桓四年传云“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是也。

其不言来,不外麟於中国也。其不言有,不使麟不恒於中国也。雍曰:“中国者,盖礼义之乡,圣贤之宅,轨仪表於遐荒,道风扇於不朽。麒麟步郊,不为暂有。鸾凤栖林,非为权来。虽时道丧,犹若不丧。虽麟一降,犹若其常。鹆非鲁之常禽蜚,蜮非祥瑞之嘉蟲,故经书其有,以非常有,此所以所贵于中国,《春秋》之意义也。”

道丧,息浪反。音权,又音劬。鹆音欲。蜮音或。

[疏]注“鹆”至“嘉蟲”。

释曰:昭二十五年经书“有?鹆来巢”,庄二十九年经书“秋,有蜚”,庄十八年经书“秋,有蜮”,传皆曰“一有一亡曰有”是也。

注“所以”至“中国”。

释曰:麒麟一致,不为暂有,虽时道丧,犹若不丧。如此为文,是所以取贵于中国,而王道颂盛,麟凤常有,此则《春秋》之意然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任时光荏苒成霜

    任时光荏苒成霜

    芮荏和芮苒是一对亲生姐妹,叶熏是他们共同的朋友,林亚欧是芮荏的男朋友,他们四个之间即将上演怎样的爱恨纠葛?
  • 潜虹勿用

    潜虹勿用

    一场谋杀案让现代的打工女唐翊穿越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做了一条蟒蛇。唐翊本来觉得不论做人做蛇都已经活够了,却又撞上了一份天降大礼,莫名其妙地化作了妖,为了自己的命踏上了漫漫东征路。路上妖魔鬼怪接踵而至,身边还有个脾气古怪的龙族皇子对她虎视眈眈。唐翊表示心累。“喂!快些过来!”“好了好了!又干嘛呀?”“把这纸婚书签了。”“哦.....嗯?!”潜渊三月,勿用虹龙。简而言之,这是个不怎么正常的好人一路从蛇妖到龙君的故事。
  • 怪食妖孽记

    怪食妖孽记

    汉子毫不客气的推了一把,将猪脚撞到了石壁上,“嘭”的一声血溅当场,猪脚死,本文完!(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本文讲的是欢喜冤家猪脚和汉子捉鬼的故事。胎盘,大蒜,人脑,睾丸,这小鬼们吃的东西那是相当的重口味呀!---四枚铜钱齐飞,啊老妖怪呀,师父救命!读者群:133784174(不一定要对书感兴趣,想和我加个朋友的也可以进群)
  • 侣行

    侣行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对情侣,像张昕宇和梁红这样“侣行”过。“5.12”汶川地震,张昕宇自己组队去现场救援,灾难现场的震撼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开始用行动去触摸生命的价值与真意。他们制定了庞大的环球极限侣行计划:海盗乱邦索马里、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核泄漏鬼城切尔诺贝利、天堂之门地狱之眼马鲁姆火山……如有可能,他们打算把火星也列入计划。他们曾在零下72℃的极寒之地穿越600公里无人区;他们曾在索马里首都差点被自己的安保队长劫持;他们曾在切尔诺贝利亲密接触被“石棺”封存的4号反应堆;他们曾在太平洋马鲁姆活火山内见识熔岩湖的炽烈与浩瀚……
  • 诡家仙

    诡家仙

    所谓的家仙,既民间对有灵动物的崇拜。是亦妖亦仙的灵异!如果信奉他们,就会得到福佑!但如果冒犯了他们……我奶就是一名专门供奉家仙的“祭灵”人。她的屋里养了许多小鬼,用罐子装死人,还让我给一个大老鼠磕头。自从我一次,打倒了家仙的贡品后!!!奶告诉我:如果你想活命,就要……
  • 寻找他乡

    寻找他乡

    讲述一个孩子面对破碎的家庭所做的斗争以及一个孩子关于家的梦想。
  • 中国式面子学

    中国式面子学

    鲁迅的杂文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前来奔丧的人,因为没有得到亲人的待遇(戴白孝)而怀恨在心,认为太没面子,便召集了一些人,大闹了一场。结果本来是办丧事的灵堂,却变成了血肉横飞的战场。这件事被媒体挖出来后,在当地轰动一时。在中国人看来,面子是一个尤为珍贵的东西,伤什么也不能伤了面子。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面子是咱中国人的宝贝,几乎主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维持与处理,社会生活,要靠面子来决定与操作。
  • 墨染之殇

    墨染之殇

    问天,亲情算什么?在巨大的野心之下,亲情只能算做一颗棋子,爱又是什么?在自私的占有欲之下,爱只能算是一种借口。当他知道一步步陷害他于万劫不复境地的,竟然是自己的血脉至亲,他的剑染上了他的血。凌璇为了得到自己,一步步成为一个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人,残害无辜,出卖自己身体,最后他亲手杀了她。如镜爱上了他之后,为自己的断袖之癖内心挣扎过纠结过,为了斩断情丝成日躲在青楼娶了公主为妻,却仍然不敌宿命。为了他,负了公主,可他却只能把他当做最好的兄弟,最后替他挡住了追心之剑死在他怀里。只有她,那个毫无心机,活泼可爱的女孩儿,使他懂得了珍惜,可她遗传了亲娘的病,在墨染面前突然老去。
  • 一宇洪荒

    一宇洪荒

    无尽混沌,茫茫宇宙,大千世界,种族无数,强者如林!是坐井观天,还是俯视天下!
  • 我成他的那个她

    我成他的那个她

    这是一个关于重生后,史美丽成为艾佳佳,成为暗恋那个男人的女朋友,相处之后发现他秘密,发现他和哥哥之间的秘密,是一个三角恋的故事。有异性的爱,也有同性的爱,兄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