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26100000033

第33章 心理问题的治疗(7)

你也许会觉得所罗门王也好,凯瑟琳伯爵也好,这些毕竟是“传说”罢了,不足凭信!那么,我再向你介绍一些有确凿根据的现代科学的实验例证。例如,波兰作曲家塔迭乌什·纳坦松创办的弗罗茨拉夫音乐治疗研究所,研究工作者把四百零八名病人分成两组做试验,一组采用音乐疗法辅助治疗;另一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接受音乐疗法的病人用药量显著下降,特别是镇定药和止痛药用得更少。又例如,在国外有人试验,高血压病人听一首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血压能下降十三至二十毫米水银柱。英国剑桥大学口腔科治疗室,用音乐代替麻醉剂,成功地拔牙二百多例。在国外,甚至有人用优美的音乐来促进奶牛、母鸡的产奶、产蛋量,以至番茄等的生产量。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终生喜爱音乐可能是长寿的妙方!”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名叫唐纳德·阿特拉斯的医学副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后,在1978年所得出的结论。这位副教授不仅是一位思想活跃的博士,还是一位交响乐的积极爱好者和业余作曲家。他汇编了35名著名交响乐队指挥的名将事迹,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是73.4岁。他说,美国男人的平均寿命是68.5岁,因而这个差别在科学上有重要的意义。35名指挥名将中,没有一个是58岁以前死去的。他们不仅寿命长,而且音乐作品多,被世界公认为是积极主动的非凡超人的天才家。阿特拉斯博士发现,35名指挥家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他们对自己的音乐指挥工作感到满意;2.他们的精神总是愉快的。

我觉得这些音乐指挥家所以能长寿、精力不衰,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他们终生和音乐为伴,受音乐熏陶,使他们悠然自得、无所牵挂,生活富有生气,不会感到烦闷、抑郁,因而延年益寿。

美国外科医生莱歇文博士,在1981年出版了《音乐与医学》这本书。他在书中指出,音乐和医学过去一直是,将来也仍然是相互密切不可分割的。莱歇文说:“音乐是最情真意切的艺术。”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把音乐夸大为是“万灵妙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疗中心的里奥里达斯博士说,音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辅助手段”。这种提法是比较恰如其分的。

接下去再谈谈为什么音乐可以起到治疗心理疾病的作用这个问题。

所谓音乐疗法,主要是对人的大脑皮层起刺激作用,影响情绪,从而收到疗效。音乐可以使人血压正常、肌肉松弛、脉搏放慢,从而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精力充沛,消除紧张、压抑、忧虑和烦恼的情绪。这已经几乎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识了。

现代生理学家们发现,人体的各种节奏,例如,心跳时的脑电波等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它们趋向于和音乐的节奏同步同调。如果播放缓慢、庄重与平静的古典音乐,那么,人们的身体节奏就更能够和这种音乐相适应、相平衡。生理心理学家使用各种现代化的生理仪器,对心理失常的人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当他们听舒缓、庄重的音乐的时候,他们的心跳平均至少每分钟减慢五次,血压也稍有下降。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来音乐可以改变脑电波的活动。许多人们喜爱的曲子中的许多部分,能诱导出一种使人陷入冥想状态的脑电波,它能使身体活动放慢,全身放松,精神轻松。你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婴儿在妈妈哼哼的催眠曲声中,能够甜蜜安详地睡着?为什么当人们干重体力劳动活时,往往用歌声或者音乐广播来减轻紧张沉重的感觉?就是因为音乐可以直接地影响人们的大脑。

西方学者研究古典协奏曲的一些缓慢乐章,发现它具有一种奇妙的效力节奏。这种缓慢乐章每分钟六十拍,通常都有一把低音大提琴,象入的脉搏一样在跳动。当人们听这种放松的音乐的时候,身体就会趋向于按照它的节奏活动;心脏跳动的次数也会放慢到每分钟六十次,而每分钟六十次则是缓冲大脑的理想系数。于是,人体就会放松,头脑得到安谧。

如果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讲,音乐疗法之所以能够起到较好的疗效作用,就是因为它用的是“乐音”,而不是“噪音”。有一句唐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咱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南方的客人,乍来到炎热夏季的大西北时,聒噪的蝉鸣使他感到心烦意乱,神经紧张。为什么这位南方人会有这样的心理反应呢?就是因为蝉翅在振动的时候,发出的声响是一种噪音;而这种噪音对刚从南方来的人说来,还很不适应,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噪音。噪音对人体的健康会起不良影响,它主要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注意力分散,容易疲劳。根据试验研究证实,即便是微弱的噪音,也会使人容易疲劳,而减低劳动效率达百分之四十以上。

一个人如果长时期受八贝尔以上的强烈噪音刺激,首先就会使他由于不能适应而使听觉逐渐迟钝,严重的可能造成耳聋;其次,由于中枢神经不断受到强烈刺激,呼吸、心跳就会加速,因而加重了心肺的负担,产生头痛、失眠等一系列症状。极强烈的噪音,象喷气飞机喷出的气流声,甚至会造成人的死亡。

谈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做“贝尔”?“贝尔”是嗓音响度的计算单位。一贝尔响度,大约相当于离人的耳朵两步远的轻轻耳语声,或者是微风吹动下的树叶的沙沙声。静驶的汽车能产生五贝尔的噪音;大声说话有六至七贝尔的响度;在十米以外的铆钉机会产生九至十贝尔的噪音。

那末,何谓“噪音”?噪音就是许许多多种类的频率以及忽强忽弱经常变化的声波的杂乱混合;其中多半是高频率的声波,也混杂着低频率的声波,甚至入耳听不见的超声波。很多资料数据表明,一个人长时间听聒噪、喧嚣的西方现代派音乐以后,会使他(她)神经紧张、头晕目眩,甚至引起呕吐、神经错乱。因此,我劝青年朋友千万别迷恋这样的音乐!这对你的心理健康是有害而无益的。

日本有一家工厂,在心理学家的咨询指导下,做了一个令人感到兴趣的试验。该厂厂长为了让喂乳的女工能够缩短喂乳的时间,把喂乳的母亲分成两组:甲组喂乳时听西方古典音乐;乙组喂乳时听喧嚣的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结果发现奶水的分泌量大为不同,甲组增加奶水约百分之二十;而乙组则减少百分之二十。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不同性质的音乐,有的可以起积极促进的作用,有的则起消极的促退作用。

心理学实验证明,某些特殊性质的音乐,会给人们以特殊性质的“声波信息”,它可以消除因艰苦的大脑功能所带来的紧张,它使得人们的脑子的冥想状态趋向于单一化、集中化与秩序化,从而排除了一切杂念的干扰。有些西方古典乐曲就起这种作用。有些宗教做祷告时,响起大风琴的缓慢低沉奏鸣曲,或伴有和谐、肃穆的赞美歌曲时,往往会使人整个心灵“无忧无虑”地沉浸在宁静、超脱、升华的感受状态里,也是这个道理。正象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兼心理学家朱光潜先生在他写的《文艺心理学》里所写的那样;“语言所不能传达的,音乐往往能曲尽其蕴。它的节奏的起伏,音调的宏纤,往往恰合人心的精微的变化。”

不同的音乐可以起到不同的疗效作用。向心理疾病的患者播放旋律优美、抑扬感人的古典音乐和交响乐效果最佳。因为这种音乐可以促使患者精神宁静、心情舒畅,增加安全感。这是因为悦耳的低分贝的音乐,能使听者抵抗心理上的干扰,不急不缓地和心跳速度(正常人的心跳速度,平均每分钟七十至八十次)相适应。如果音乐的速度每分钟超过七十至八十拍,就会使人感到精神紧张;相反地,低于心跳速度,则会使人产生悬念难受的感觉。

有人试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使人心情平静;而西方现在流行的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乐曲,可以使人近于发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增加人们悲哀、绝望的情绪。

所以,我建议青年朋友们应该有选择地欣赏音乐。当你感到烦躁的时候,可以听柔和的音乐,它会使你心情宁静下来;感到忧郁时,听听比较雄壮的音乐,促使你兴奋起来。人们在悼念死者时所播放的低沉缓慢哀乐,和结婚喜庆时所播放的轻松欢快音乐,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别,道理就在于不同的音调,可以唤起人们不同的情绪。

早在古希腊,人们就已经觉察到急骤、缓慢、高扬和低沉等不同的音调,能够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例如,E调安定、D调热烈、c调表示爱情、B调悲哀、A调昂扬、G调浮躁、F调淫荡等等。

末了,我要强调指出: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有些青年朋友对我讲:“我没有音乐细胞!”“咱不懂音乐!”因而他们觉得和音乐“没缘分”;不需要欣赏什么音乐,照样可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下去。其实,这些青年人想错了,主要是他们把音乐看得太神秘、太专业化了。实际上,听音乐而受感动,引起心弦上的共鸣、震撼心灵、在情感上得到潜移默化的人,往往不一定必须是音乐的“行家”“里手”。人们完全可以不必先懂得这些音乐本身的技巧、结构,而能欣赏、领会音乐,并从音乐中得到情操的陶冶。

比如,有些音乐可以使你产生精神焕发、奋发向上的感觉;而有些音乐则可以使你产生一种萎靡不振、抑郁寡欢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人们常常把音乐的节奏“翻译”成很生动的情节,或幻想为很鲜明的图画。例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琵琶行》一文中,描述他听过琵琶的演奏时,在头脑中浮现出“大珠小珠落玉盘”、“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图景来。

你知道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往往是超乎理智所能分析的范围,它包含有极其丰富的情感内容,和极为广阔博大的想象的天地,任你去驰骋、飞翔。有位画家把贝多芬谱写《田园交响曲》时的情景,画成贝多芬在一条小河畔静静地坐着,捧着头听潺潺的流水的场面。看来这位画家是在表达他听《田园》时的理解与感受。实际上,贝多芬谱写《田园》时的真正情景并不是这样,这可以查阅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原著的《贝多芬传》。但是,这位画家所描绘的这幅油画,却赢得了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和信任。记得我在解放前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曾经在一本厚厚的世界大音乐家传记之类的外文书里,看到过作为插图的这幅油画。当时,我深信不疑,并深受感动。

因此,我说,你不“了解”音乐,但你可以“欣赏”音乐。未开化的原始民族能够欣赏音乐,就是因为他们有情感,有想象。他们所唱的曲调可能毫无意义,但他们却喜欢唱它、喜欢听它,这是因为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在他们听来,音调的和谐,可以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享受和安慰。有些飞禽走兽也有音乐的“嗜好”,就是因为它们有脑子,能够对“声波的信息”有所反应。对奶牛或母鸡播放某种音乐,可以促使多生乳、多产蛋的道理,也同样在这里。

人们的耳朵比起眼睛来,更容易触动情感。无声电影比起有声电影来,感人的效果要逊色得多;一般平声比起立体声来,也差劲多了。未出世的婴儿在胎里就能听到声音,可是见到光亮,却要在出生后一个月才办得到。所以说,从生理特点来看,人类对声音是很敏感的。我们也就因此而可以因势利导地利用音乐来培养我们的智慧和品德。

末了,我还想提醒你一点:当你想用音乐疗法去治疗心理疾病,或者增进心理健康的时候,你最好是选择听本民族或接近本民族的音乐。因为这类音乐的词调扎根在我们的心灵上,更会引起我们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和反应。比如说,当你耳边响起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的时候,尽管你还年轻,对于发生在古老北平的三十年代的人世变迁和人间悲欢离合不大了解,但是,悲伤哀怨、缠绵悱恻的音调和歌词,不由地会使你产生久久萦绕在心头的、一丝丝人间生离死别的、无可奈何的哀愁。这就是因为你土生土长在这块大地上,在你脚踏着的这块土地上,你度过了你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

因此,象广东音乐、绍兴戏、黄梅戏、河北梆子、秦腔、川剧、越剧、沪剧、湘剧、河南坠子、京韵大鼓等等,流行于全国各省市一定地区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与特点的音乐或唱腔,以至流行全国的京剧唱腔等等,对我们就分外亲切,倍有感情。现在,国内有人正在进行这方面的音乐疗法研究工作,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音乐品种,对中国人的疗效更为显著。青年朋友们何妨一试!

色彩疗法

本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名叫西塞尔·斯托克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发明了一种所谓“朝霞彩色电影”。影片专门放映美丽的朝霞,并且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一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忧郁病人,看过这样的电影后,改变了垂头丧气、情绪低沉的消极态度,变成精神振奋、生气勃勃,并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的人。这件事例,足以说明“色彩”能够成为一种心理疗法。

你相信吗?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西方《色彩心理学》一类书籍里写道:红色有刺激胃口的作用,可以提高食欲;赭石色可使低血压者提高血压;冷色可使激动的人宁静;橙色、黄色可使神经衰弱的人振奋;浅蓝色给人以凉爽的感觉,可帮助退烧;紫色可使孕妇感到镇定……这些说法,都是经过实验证实了的结论,言之有据,并非一派“胡言乱语”。

科学家们说,一个正常人的眼睛,可以辨别出大约一万六千多种颜色。这是根据“色彩学”的原理,推论计算出来的。实际上,人的视网膜能够感觉颜色的细胞,只有三类:一类专对红色敏感,一类专对绿色敏感,一类专对蓝色敏感。其他所有的“万紫千红”、“花花绿绿”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基本颜色所组成的。当各种颜色射入视网膜后,就会引起这三种细胞不等程度的感觉,它们总和混杂以后,就会产生种种不同的颜色。例如,紫光射入眼中,就会引起对红光和对蓝光敏感的细胞产生感觉,结果就会使人感到是紫色。其他的颜色,比如,红+绿=黄;蓝十绿=青;红+蓝=紫……等等,都是这个道理。而且,这样地由两种原色混合调配而成“第二次色”(22可以叫做“间色”);再由两种以上的间色混合调成“多次色”(又可以叫做“再问色”或“复色”)……如此这般滚雪球似地,就会产生出千千万万种不同的颜色来。

同类推荐
  • 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

    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

    赵希斌专著的《大夏书系: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解释了如何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优化师生和亲子关系等问题,探讨了使教育和学习更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大夏书系: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中呈现的大量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将成为桥梁,帮助我们将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我们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 每天读点心理学

    每天读点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决定着行为,人心难测,我们想要让他人做出某种行为,必须了解、掌握他的心理,擅攻人心。这就需要我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恰当地运用。
  •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精神分析大师。他像一个幽灵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徘徊了很久,像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一样,他们的出现都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不是被视为“异类”,就是被视为“洪水猛兽”。他们的思想也往往被人们误解和歪曲,遭到世人的冷落和唾骂。幸运的是,并非所有人的思想都是那么狭隘那么虚伪和目光短浅,社会的进步给这位精神病理学家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尽管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看到其学说的意义,但他创造的心理分析理论,作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因其在治疗神经官能症中的运用和广泛传播,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 宅腐控心理学

    宅腐控心理学

    这里有最新出现、最流行的心理现象,这年头不说自己有点宅、有点腐、有点控,你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分析传统心理学未说透的心理动机,宅腐控萌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秘密?这是在读懂你身边的人,也是在解读自己,技术宅、二次元宅、腐女、萝莉控、微博控、颜控……百腐千宅万控无数萌,你属于哪一种?最新的心理现象+有趣的案例+心理师给力分析=宅腐控心理学
  • 5分钟心理小游戏

    5分钟心理小游戏

    “你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吗?”最初接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好笑。可是,当你静下来独自沉思时,当你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时,当你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时,你或许会思索良久,然后问自己:“我是谁?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真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吗?”实,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这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徘徊、开始迷茫,以致陷入困境,迷失自我,饱受心灵折磨。
热门推荐
  • 何泽

    何泽

    明明是少年武道天才,却有一颗电竞心,韩云如何在游戏中拼出一片天,让我们拭目以待。
  • 爱的太迟

    爱的太迟

    年少时期,顾绵遇到苏泊天,便从此爱上了这个温婉如水的男子,一场青春盛大的暗恋,却连去爱的资格都没有,意外,终究还是却隔绝了两人的距离,从此,这个城市再也没有人供我们去爱。顾绵遇见宋辞,完全是因为碰瓷,而后两人连续不断的纠缠,让原本只是互相调侃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但却在这个时候,顾绵再次遇到了曾经所爱苏泊天。一个是青春暗恋的苏泊天,另一个是烈火如歌的男子宋辞,到底谁才是她的一生?
  • 时光的夹角

    时光的夹角

    人生诸多变幻,转眼间那年的纯白毛绒小熊早已变的泛黄无彩。人生总会遇到很多人,有时欢喜,有时懊悔,有时惊喜,有时悲伤,而我们总在时光的夹角里成长。
  • 花渡青玉案

    花渡青玉案

    生若求不得,死如爱别离。是今生相伴或来世再惜。
  • 齐鲁社

    齐鲁社

    山东省最大的交友平台,我们不是黑社会,我们是齐鲁社,我们没有不接的战争,齐鲁社等你。。。。
  • 风云正好青春真巧

    风云正好青春真巧

    一场事故,一次相遇;一度回眸,一语嫣然……年幼朦胧的记忆,彼时诚挚的爱恋。世间青山灼灼,星光熠熠,秋雨淅淅,晚风慢慢……唯你,是生命中一点甜。“我本为天骄,但愿为你从云端跌落,共赴余生。”“那……我便陪你烹雪煮茶,白首天涯,万户灯火,月落归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开大陆

    花开大陆

    送给热爱QQ炫舞手游的玩家光怪陆离的星幻岛神秘莫测的琳琅阁藏宝之地大门紧闭时空极光真假难辨十大神器的秘密(已现世六件神器,剧情神器跟游戏更新走)前十舞团化身花开大陆最强守护。2020年更新长篇小说花开大陆正式更新
  • 我的灵根不正常

    我的灵根不正常

    谁说穿越红楼就非要功名利禄?谁说穿越红楼就非要科举美人?红楼明明就是个神佛世界好不好?那一僧一道!那警幻仙姑!还有贾宝玉的那块玉!!我为贾蓉,我要修仙!!!
  • 终极狂徒.B

    终极狂徒.B

    他是中国影子部队最厉害的狙击手,也是杀手之王的徒弟!偶然间他流落都市,从此以后金钱美女两手都要抓!性格的医生,可爱的护士,冷酷的美女杀手,还有俏皮可爱的美女明星。坐拥天下,享尽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