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29000000004

第4章 不可不知的10大幽默法则(1)

虽然有的人具有一定的幽默天赋,但总的来说,幽默并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一种可以靠后天学习、培养的能力和修养。关于学习幽默之法,虽然各家有各言,然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在此,本书略举其中10大法则,供初学者参考,初步感知幽默的魅力,以求抛砖引玉。

法则1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幽默之处在于以痴为美,从一点着迷到执迷不悟。只有达到执迷不悟的程度,才能把矛盾的两极统一起来,成为和谐的感觉。

“矛盾”一词本源于《韩非子》中著名的《矛与盾》的故事,表示事物之间存在着强烈冲突。现代生活中,我们常说的自相矛盾是指人物言行不一,言语前后冲突,行为相互抵触。在逻辑中,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或者言行相悖,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产生很强的喜剧色彩。

比如,有一小孩饿得直哭。父亲安慰他说:“你想吃什么尽管告诉我,哪怕是龙肝凤胆也好,我都拿来给你吃。”孩子说:“那些我都不要,我只要吃饭。”父亲骂道:“不懂事的家伙,只拣家里没有的要。”

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这位父亲还要振振有词地说给孩子吃龙肝凤胆,这就是矛盾。这样的自我矛盾令人好笑,因为它在矛盾转化以前把即将转化的矛盾加以强调,使之富有一种强烈的对比性,以耸动别人的视听。这样就有了很强的戏剧性,取得了更好的幽默效果。自相矛盾的幽默法则,奥秘就在于打破了语言中正常的思维规律,通过悖反常律来获得喜剧的效果。

东西两院住着两个吝啬鬼。平时彼此都怕破费,很少来往。一天,东院主人叫儿子到西院那里去借把锤子。

“对不起,借您家的锤子用一下好吗?”

“可以。”西院的主人答道,“不过,你钉的是铁钉还是木钉?”

“铁钉。”东院主人的儿子如实答道。

“哟,”一听这话,那人连忙改口,“真不凑巧,我家的锤子让人家借走了。”

儿子回来了。东院主人听了事情经过后,大为气愤:“什么铁钉木钉,明明是心疼锤子不想借,世界上竟还有这种小气人!”

“那怎么办呢?”儿子问。

“算啦算啦,还是把咱家的锤子拿出来用吧!”

单独地看,东院主人对西院主人的指责是无可厚非的,吝啬鬼自然要受到别人的责难。但是将他的话全面考虑一下,幽默就产生了。东院主人吝啬品质的自我暴露,与他对西院吝啬主人的不满,仿佛是黑白两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此文的幽默色彩。

矛盾只有在不经意中产生时,才会更为可笑和逗人。在运用自相矛盾的幽默技巧时,一定要沉住气,平稳自然,则幽默效果更佳。

一个嗜赌如命的赌徒,为了从赌场上赢回输掉的钱财,熬更守夜,孤注一掷,最后连裤子也输掉了。这时候他醒悟过来了,发誓戒赌。他用笔写上“坚决戒赌”4个字贴在床头。

一天,一位好朋友看到了床头这条诫示后,嘲讽地问:“你真的戒赌了?”

“真的!”

“我不信。”

“不信?”赌徒瞪着一双通红的眼睛,大声说,“咱们赌3瓶二锅头!”

这里,就是用自相矛盾的方式展示了幽默的艺术,取得了鲜明、强烈的效果,让矛盾活了起来。

在有些场合,有些提问毫无道理,但又不值得与之正面论辩。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常能产生幽默的效果,又不致破坏交际场合的气氛。

英国有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曾写信向萧伯纳求婚,信中写道:“咱们的后代有你的聪慧和我的外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了。”

萧伯纳在给她的回信中写道:“你的想象是很美妙的。不过,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

这种回答幽默风趣,不失交际中的礼节,又在对方可以接纳的范围之内。利用逻辑上的自相矛盾,把不相容的东西以夸张的形式突现出来,令人感觉不到自相矛盾,而是自我欣赏,自相矛盾便走向了幽默。

但幽默中的自相矛盾不同于欺骗。有一个幽默故事说,有一个医生得病,自知快死了,躺在床上大叫:“哪一个医生能把我救活,我送家传的长生不老丹给他,让他吃了长命百岁。”这就不是天真的幽默,而是欺骗。不但不可爱,而且可恶。幽默是天真的,是不由自主地从心底里、从潜意识里流露出来的,是不可控制地冒出来的。

自相矛盾的幽默之处在于以痴为美,从一点着迷到执迷不悟。只有达到执迷不悟的程度,才能把矛盾的两极统一起来,成为和谐的感觉。

一天我去王老太家出诊,看看我上次开的止咳糖浆效果如何。

一进门,看到王老太站在客厅中央前后左右地摇晃着身子,旁边是我开的糖浆,还有一杯白开水。

“您这是在做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准备喝糖浆啊!”王老太说。

“那您这是?”

王老太说:“你看,这糖浆的说明上不是写着‘服用前摇晃均匀’嘛!”

法则2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这种幽默技巧就是指把概念的内涵暗暗地偷换或者转移,概念偷换得越离谱、越隐蔽,概念与内涵的差距就越大,产生的幽默效果也就越强烈。

偷换概念是形式逻辑中的一个常用术语,是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之一,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不确定、不统一。偷换概念这种幽默技巧就是指把概念的内涵暗暗地偷换或者转移,概念偷换得越离谱、越隐蔽,概念与内涵的差距就越大,产生的幽默效果也就越强烈。

老师:“今天我们来教减法。比如说,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3个,结果怎样?”

孩子:“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从数学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这种回答是十分愚蠢的,因为老师问的“结果怎样”很明显是“苹果还剩下多少个”的意思,属于数量关系的范畴,可是孩子却把它转移到“未经哥哥允许拿走了他的苹果”的生活逻辑关系上去了。不过,恰恰是因为偷换了概念才使这段对话产生了一种幽默的效果。

通常人们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义要稳定,双方讨论的是同一回事,或者自己讲的、写的同一个概念前提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成了聋子的对话,各人说各人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概念的含义是统一的,双方都明确讨论的是同一回事。但是一旦双方在理解和运用上有所差异,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产生幽默。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小强:“你说踢足球和打冰球比较,哪个门好守?”

旺才:“要我说,哪个门也没有对方的门好守。”

常理上来说,小强问的“哪个门好守”应该是指在足球和冰球的比赛中,对守门员来说哪个球门更容易守,而旺才的回答一下子转移到比赛中本方球门和对方球门的比较上去了。

幽默的回答以转移了概念的真正所指而打破对方对你回答的预期,由预期的失落来引发意外,这还不算幽默感的完成。幽默感的完成在于意外之后猛然的发现:概念被偷换了之后,道理上也居然讲得通,虽然不是很通、真通,而是一种“歪通”。正是这种“歪通”,却显示了对方的机智、狡黠和奇妙的情趣。

音乐会就要开始了,这时一个自以为是的贵妇人闯进了演员休息室。

“啊,钢琴家先生,见到你,我真是太幸福了。我没有买到门票,求您给我安排一个座位吧。”

“可是,太太,剧场可不属我管辖,这儿一共只给我一个座位。”

“把它让给我吧,您就行个好吧!”

“行,我把这个座位让给您,要是您不拒绝的话。”钢琴家微微一笑说。

“我?拒绝?简直不可思议!领我去吧!座位在哪儿?”

“在钢琴旁边。”

那个贵妇只管闹着要“座位”,而“座位”是一类概念,它既包括“钢琴家的座位”,又包括“观众座位”。既然她不说明要什么座位,那么钢琴家也有理由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她。聪明的钢琴家故意混淆“座位”的不同概念,巧妙地讽刺了那个女人不太明智的要求,言谈中充满幽默感。

偷换概念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是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进行偷换,如:

甲:“我们厂的领导光明磊落,有话总是喜欢在桌面上谈。”

乙:“在什么地方谈?”

甲:“饭店雅座。”

“在桌面上谈”意指有话说在当前,不在背后搞小动作,这与“饭店雅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通常情况下,概念被偷换得越是离谱,所引起的预期的失落、意外的震惊就越强,概念之间的差距掩盖得越是隐秘,发现得越是自然,可接受的程度也就越高。又如:

“先生,打扰您一下,请问怎样走才能去医院?”

“这很容易,只要你闭上眼睛,横穿马路,8分钟以后,你准会到的。”

本来,人家问的是如何正常地、健康地到达医院,并没有想受了伤被送到医院去,可是回答却扯到你只要故意违反交通规则,就会受伤,而受伤的结果自然是被送到医院。答案虽仍然是到医院,却完全违背了上下文的含义。概念被偷换了以后道理上确实也讲得通,但显然这种“通”不是常理上的通,而是另一种角度上的“通”,也正是这种新角度的观察,显示了说话者的机智和幽默。

从以上各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偷换概念并非无限制地乱偷乱换,用来偷换的概念与被偷换的概念之间多多少少总存在一些联系。这种微妙的联系是“偷换”的前提,“偷换”是否自然,是否能水到渠成,关键就是看你能否准确把握住这一点细微的联系,并从中将“文章作大”。

在火车站售票厅听到有一个男人打电话到电台点歌:“我是外地人,现在回家的车票买不到了,只好在北京过节了。我想点首歌。”主持人问他:“你想点歌送给谁?”我当时想这还用问,肯定是远方的亲人了,谁知道他却回答说:“我想点一首陈小春的《算你狠》,送给铁道部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所有的票贩子。”

法则3曲解原意

曲解原意的幽默以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自在地解释,将两个毫不沾边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以造成一种不符常规、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

所谓曲解,就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有意违反常规、常理、常识,利用语法手段,对对象进行“歪曲”、“荒诞”地解释,从而造成因果关系的错位或逻辑矛盾,得到出人意料的结果,进而产生幽默感。一本正经地从实际出发,从科学出发,从常理出发,那是找不到幽默的。说咸鸭蛋是盐水煮的,那不是幽默,说咸鸭蛋是咸鸭子下的这才是幽默。

所谓曲解原意,是指将经典的或大家熟知的字、词、句,加以离经叛道的歪曲解释,使其不仅背离原义,而且形成巨大反差,转移概念的真正所指,打破常规的预期模式,原义与新义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就会生发出意外的、不协调的幽默趣味来。你看下面这段对话是不是很有意思:

“您认为牛皮最大的用途是什么?”

“做皮衣。”

“不对。”

“做皮鞋。”

“还是不对!牛皮最大的用途是把牛包起来。”

上面这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幽默故事,其实就是“曲解法”的一个具体运用。有鉴于此,说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寻找新奇的表现角度的方法,来解释正常的现象,或回答一本正经的提问,从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幽默感。

下面一则对话就是这种方法的一个典型应用。

有一回,某地方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一个竞技类节目时,面对一个自称很有特长的选手,不紧不慢地说:“你说你有特长,其实我也有特长。”

选手便问:“你有什么特长?”

主持人指了一下自己的脸说:“我的脸特别长。”

此语一出,全场笑声雷动,对主持人的幽默调侃报以热烈掌声。

观众为啥会笑?因为主持人利用“特长”的同音,故意将“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经验”之“特长”歪曲为“特别长”,在望文生义的自我调侃中制造了幽默,活跃了现场气氛,提升了节目的人气。

有一次,西班牙诗人乔治·桑塔亚纳问始终保持着简朴而实在的生活习惯的父亲:“你为什么总是乘坐三等车旅行呢?”

“因为没有四等车。”他父亲答道。

诗人本意是问:有舒适的一等车、二等车你不坐,为什么总是为了省钱而乘坐三等车呢?他只是按照正常人的说话习惯,把前半部分省略了。而诗人的父亲却恰恰抓住了省略的前提,巧妙打岔,说出了让人诧异的语句:因为没有四等车。问有所指,答却有意偏离所指的方向,岔到了歧路上去。答与问不在一个轨迹上运行,实在是一种词不达意的巧妙和机智,所以构成了幽默。

曲解原意这种技巧除了能够产生幽默效果外,运用得好还能救场,在显示说话者智慧的同时让大家莞尔一笑。比如,交际中常会遇到尴尬、困窘的情况,曲解词语的方法便是解除尴尬、解除困窘的良药。

有一个很有经验的导游带一个旅行团去九寨沟旅游。导游出于管理之便,将全团20名游客分成了甲、乙两组,每组10人,并各选出一名组长。头天晚上,导游对全体游客宣布说:“明天早晨6:30准时在我们所住宾馆对面的路口集合,我们的中巴车就停在那里。大家不要误了时间,错过了美景。”

第二天,集合的时间已到,甲组只到了8个人,乙组也差两人。两个组长面对自己的“失职”,表现出了难为情的样子,连忙向导游表达歉意,可导游却装糊涂说:“人齐了,上车出发!”两个组长都急忙说:“哪里齐了?每组还各差两人。”导游说:“甲组到了8个,乙组也到了8个,两组的人数不是齐了吗?”大家听导游这么一解释,不由都笑起来,两个组长也从先前的尴尬中解脱出来。

现在看来,这个导游不仅有管理经验,还有幽默的天赋。“哪里齐了”中的“齐”字,本义为“人员齐全,不缺一人”。这个导游为了解除两个组长的窘迫,利用一词多义,故意把“齐”字曲解为“两组来的人数一样多”。这种解释是离谱了点儿,但妙趣横生,还有化解困窘之妙用,因此即使歪曲了词义也受人欢迎。此外,曲解还能够起到反讽的作用。

当百货公司大甩卖,购物的人潮又推又挤的时候,每个人的脾气都如上了膛的子弹,一触即发。有一位女士气愤地对收银小姐说:“幸好我没有打算在此找到‘礼貌’,在这儿根本找不到。”

沉默了一会儿,收银小姐问:“你可不可以让我看看你的样品?”

礼貌本来指人的言谈举止,在这里却被收银小姐“曲解”成一种商品。把本来不相干的礼貌和商品巧妙地引入到原先叙述的事物中来,从而得出新的认识、体验和结论,造成诙谐可笑的效果。

曲解原意的幽默以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自在地解释,将两个毫不沾边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以造成一种不符常规、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它就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或是情感与逻辑的矛盾之中产生幽默,这种幽默不失为一种智慧。

饭馆的顾客对服务员说:“真见鬼,我在煎牛排里找到了一块橡胶轮胎。”

“没办法,先生!”服务员耸耸肩膀说,“这是进步的代价,汽车代替了牛马……”

法则4夸大其词

夸大其词亦即言过其实,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将事实进行无限制地夸张,以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喜剧效果,这也是产生幽默的有效方法之一。

夸大其词亦即言过其实,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将事实进行无限制地夸张,以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喜剧效果,这也是产生幽默的有效方法之一。

同类推荐
  • 礼仪全书2

    礼仪全书2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 生活中的诡计

    生活中的诡计

    “诡计”,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狡诈的计策;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好的词汇,认为诡计都是阴谋诡计,是和暗箱操作这些词连在一起,是见不得人的。在生活中,我们究竟是否应该纵容这个词的存在呢?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诡计,生活中的诡计并不单指坏事,我们也常常需要一些小的计谋去解决生活中困难的事,这就是生活中的诡计。在古时,有兵法三十六计,在现代,我们更需要利用适当的诡计去解决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事情。诡计,对于一个人的爱情、婚姻、人际交往以及工作事业等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赢在细节,成在执行

    赢在细节,成在执行

    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把小事做细、做到位,执行力的成果才会凸显出来。在本书中,我们把细节与执行理念融为一体,提出“细节执行力”的概念,并将影响细节执行力的因素总结为五个层面:能动力、持续力、精进力、沉淀力和思考力。和单纯地强调细节和执行相比,细节执行力蕴含的效力更大,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能让读者知道、悟到、用到、收获到。
  • 35岁前要有的66种智慧

    35岁前要有的66种智慧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阐述了年青人必须掌握的人生哲理和生存智慧。
  • 如何赢得上司的赏识

    如何赢得上司的赏识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是一本引领你在职场中如鱼得水的图书,告诉你怎样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使自身的理想和目标得以顺利的实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脩罗

    帝脩罗

    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是邪恶?什么是正义?什么,才是世界的终极?一切,都没有定论,命运,就该由自己来谱写。而这世界,就当由——我们来主宰!(此书已弃,龙惊玄的故事将以《试剑拭泪》为名延续下去,请诸位大侠速来捧场!)
  • 至尊神皇

    至尊神皇

    修真界天火级炼器宗师叶辰在晋级神火级炼器宗师时,炼制神器遭遇天劫,肉身化为劫灰,神魂重生在玄天世界同名同姓的少年身上,从此废材变天才,从一府之地到一殿之地,再到一域之地,一路高歌猛进……我叶辰,不问前尘,不求来世,只要今生快意恩仇,傲笑天下!
  • 花千骨之花落时节

    花千骨之花落时节

    第一世,你为仙,我为神,初次见面那是缘定,桃花定情,带着无尽的妖娆。第二世,你为师,我为徒,再次相见已经陌路,桃花定情,带着缠绵的苦楚。第三世,我不知你会如何,但我知道,我定逃不过你给的枷锁,伴随着桃花凋谢。
  • 你和星光皆璀璨

    你和星光皆璀璨

    青梅竹马长大后,两人互相喜欢,后来,理所应当的在一起。(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本文背景与现实有差距)
  • 都市奇遇之路

    都市奇遇之路

    夏宇本是一个小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在经历了自我奋斗考上了大城市的大学。在踏上大都市的那一刻,他的奇遇之路,便拉开了序幕。
  • 龙珠之我乃孙悟斯

    龙珠之我乃孙悟斯

    力量大会之后,孙悟空和芭朵斯的儿子孙悟斯出生。在孙悟斯十岁的时候,宇宙迎来了新的危机,且看孙悟斯如何打爆敌人,拯救宇宙。预知之后的剧情,敬请关注《龙珠之我乃孙悟斯》。
  • 严氏济生方

    严氏济生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遼陽聞見錄

    遼陽聞見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兽妃:至尊六小姐

    绝世兽妃:至尊六小姐

    当月玄大陆的光明神殿圣女惨遭背叛杀害,当星玄大陆女扮男装的月家痴傻六小姐香消玉殒魂魄的穿越,是巧合还是既定的轨迹?双眼再次睁开,痴傻褪尽,接下来是怎样的风华绝世?什么?你是天才学院里精英班的同学?不好意思,我就是你们的新任导师。你!给我裸奔学校30圈!什么?你会炼药,等级还不低?呵呵,真不好意思,那是我上辈子玩剩下的,这辈子我顺带炼器也来玩玩!什么?你是上古神兽?咳咳,太不好意思了,兽兽的始祖、你们的老大就是我家亲爱哒!她,看透执念,这一世只愿随性而活。可是,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本文美男兽兽多多,1v1,无小三,欢迎读者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