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96200000012

第12章 处事·交际

一个人去某国游历,如果未能提前掌握一点该国的语言,就等同于去上学,而不是旅行。

《论游历》

年轻人出游时,能有一名教习或可靠仆夫相伴随,我以为最好。监护人既通晓该国语言,又曾经去过其地,必能向他指明所去之国中有哪些景物值得游观,有哪些人士需要结识,乃至在彼处可以学到什么。不如此这个人便仿佛只是蒙面而行,两眼摸黑,以致所见不广。不过每每有这种情形,海行之际,烟水茫茫,海天一片,往往无甚足观,游人此时遂多作日记;而走早路时,可观之事物殊多,几乎应接不暇,于是日记之事遂废;仿佛日记之记与不记,全凭偶然,而与原定之游观目的了无相关,甚可怪也。然而日记之事何时亦不应废。

《论游历》

在游历之中,至少有这些事物值得浏览:君王的宫廷,尤其是接见外宾之所;法庭,最好是正在审案的法庭;教会会议、教堂和寺院和那儿遗存的纪念物;城镇的墙垣和旧时堡垒;还有商埠和港湾,古物和墟址;图书馆、学院;航运和海军;靠近大都市的宏伟而豪华美丽的房屋和花园;军械库、兵工厂、仓库、交易所;金融市场;货栈;马术练习、击剑、士兵训练以及诸如此类的一切;上流人士经常光顾的戏院;盛放珍珠袍服的宝库;橱柜和奇物。总的说,所去的地方中值得记住的一切,向导应当对此作出认真的调查。至于凯旋式、假面剧、宴席、婚礼、葬仪、处决人之类的景象,人们不应念念不忘,不过也不应匆匆错过。

《论游历》

对年轻人来说,游历是一种教育;对年长者来说,游历则是一种经验。

《论游历》

在一个城市中不要逗留太久,具体时间视该地的价值而定。而且,在一个城市或小镇作停留时,应该变换居住地点,从城镇的一端搬迁到另一端和结交熟人。还应该与同胞分处,不要与他们呆在一起,应在可以遇见游历国家的名流的地方就餐;迁往异处时,应该设法得到别人的引荐,去拜访居住在他所迁居之处的某位名流,这样就可有很多收获,还可缩短行期。

《论游历》

在游历中最应当去结识的就是大使的秘书或者雇员,这样一来你虽然只到过有限几个国家,却可得到许多不同国家的经验。

《论游历》

在旅行时还应当去拜访享有盛名的人物,为的是可以借此分辨出是否名实相称,至于争吵,则应小心谨慎地避免,纷争的原因通常在于女人、健康、语言禁忌。一个人应该认识到,与躁急的、爱争斗的人为伍该怎样小心,因为他们会把你拖人他们自身的争斗中去,给他带来危险。

《论游历》

在游历结束回到故乡以后,不可把所游历的国家完全抛诸脑后,而应与他所结交的最有价值的那些人保持通信往来。

《论游历》

游历应体现在与别人的谈话中,而不应体现在服饰或仪态上。在谈话上,最好是先回答别人的提问了,而不是争于叙述自己的经历,不应该让人看到用国外的习惯取代自己国家的习惯而成为忘记祖先风俗的人,而应当是把从国外学到的高雅习俗移入本国习俗之中。

《论游历》

猜疑如同蝙蝠,永远在黑夜里飞翔。猜疑应有所节制,最好被彻底制止。因为它使人陷人迷惘,而且也有损于事业,使之不能顺利进展。猜疑易使君王行使暴政,丈夫心怀嫉妒,智者优柔寡断。猜疑这种毛病,它不在人的心里,而在脑中,即便那些天性勇敢的人,例如英国国王亨利七世,也会产生多疑的思想,而且,世界上再没有人比他更爱怀疑,也没有人比他更加勇敢。但以他的性格和能力,猜疑对他的伤害不致太深,因为像他这样的人不会随便猜疑,他们总要有一番调查。但在天性怯懦的人那里,猜疑则滋长迅速。疑心很重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对事物的了解不彻底。因此,人们应当尽量对事情多一些掌握,不要把猜疑之心掩藏起来,这样才能解决疑惑。

《论猜疑》

人们到底需要什么?他们难道认为他们所接触的都是圣人?他们就不认为这些人也会有自己的私心,忠于自己更甚于忠于别人么?因此,消除猜疑的最好方法是,先暂且认为这猜疑属实以做最坏打算,然后再将它作为假想而给以约束。因为一个人应当预先心理有所准备,如果所疑当真,自己可避免其害,对疑念的利用应该如此。人心产生的猜疑,无非是些传闻、流言而已,但那些由交头接耳、无事生非而产生的猜疑,却是一种毒刺。要想穿透层层迷雾,最好的方法就是开诚布公地与对方相见,这样,他能更加确切地了解对方,也能使对方更加注意,避免没必要的授人以猜疑之柄。但是,这种方法对品质差的人绝不适用,因为这类人一旦发现自己被别人猜疑,永远都会伪装下去。

《论猜疑》

意大利有一句谚语道,Sospettolicenciafede猜疑开了放弃忠诚之门,仿佛猜疑对忠诚竟无异是一纸自由通行证!但猜疑实质应起到使受猜疑的人不再受到人的猜疑才是。

《论猜疑》

任何坏事都有人去承担,而任何请托都败坏公益。许多好事情,往往因承担的人心术不正而流产,这些人其实口是心非,有的人答应了请托,心里却并不准备替人去办,但是一旦他们发现别人有希望把事情做成功时,他们就很想得到那请托者的感激之情,要使那人确信他们真为他办过事,或者获取一份酬劳。

《论请托者》

有些人接受别人的请托,只是为了借它来阻挠别人,或者是用恰当的借口来拨弄是非,当这些目的实现之后,那原来所托之事的成败被他们置之脑后了。或者,一般来说,这些人之所以乐于请托,不过是他从此事中占些便宜。甚至还有些人答应受人请托,其目的只是可以讨那人的欢心。

《论请托者》

在每种请托之中难免会有是非,假如是为争讼的请托,那就有曲有直了;假如是为赏罚的请托,那就有功有过了。假如一个人因感情用事而在诉讼之争中偏向败方,那么他最好利用他的影响进行和解,而不要把事情做绝。

《论请托者》

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请托之事,最好去请教一位忠厚而有远见的友人,这个朋友可以帮你分析事情的可行性有多大。但是这类事须要谨慎选择,有所请托的人对于耽搁和欺骗是极讨厌的。因此,如果第一次来请求时有必要清楚告诉他,说你不乐意办这件事;又如果为他做事,但在事情进行时需把实情告诉他而无须粉饰;在事成以后除应得的报酬之外不再贪心,这样的举动会让人感激、报偿。

《论请托者》

说不了解一桩请托的价值,那尚可算是无知,但说不了解一桩请托的是非,那便只能说是全无道德了。

《论请托者》

在请托中办事严守机密肯定是成功的要首。因如若不然,而是对自己的一些功绩大吹大擂时,虽会使一些请托人失去信心,却也会使另一些人更加紧活动起来。但最主要的一事仍在请托的时机定得合宜。所谓时机定得合宜,还不仅指受托的人这时才会答应去办,而且也包括这种时候其他人不致出来阻挠。另外在挑选人时,宁可物色那最合适的普通人,也不可去搬动大人物,宁可信靠那具体的办事员,也不可指望那部门总管。所提要求一时未能获准也未必再次便不能得补偿犷这里要紧的是不可使悻悻之情见于辞色。

《论请托者》

有句话是,Iniquumpeas,utaequumferal[超过合浮阻度的要求才能得接近合理限度的满足],这条妙法对一个比较得宠的人往往适用;否则一项高要求的提出便只能是渐进的。原因是,如果所托的人一开始便回绝了我们,那么我们便会不仅从此失去了那个办事人,还会连同我们过去对他的许多好处也都一并失去。我们一向以为向某位大人物求封证明信不是多大难事;但不可忘记,如若那作书的理由不够正当,是会损害其大名的。

《论请托者》

世上的恶事再无过于那批专为求情托人而费尽心机的人,这类人对公务正事实在是一种巨毒大害,瘟疫灾难。

《论请托者》

不修边幅的人,必须有超人的才华美德,就好像没有衬景的宝石必定是很珍贵的一样。

《论礼节与仪容》

一个人好深人观察的话便可以看到,才华也和经商一样。小利来得快捷,而大利则比较稀疏。同样,小小的举止常常得到高度的称赞,因为这小节是常为人所注意的;而施展大才的机会则仿佛节日,少之又少。因此,一个人若有好的举止,那对他的名誉大有好处,如同伊莎贝拉女王说过的那样,它们就好像长远的推荐书。

《论礼节与仪容》

好的举止的获得,是从不藐视它们开始的,因为一个人只要不藐视举止,他自然会在他人身上乐于察看这些东西,其余的则要靠自己。因为假如他很矫情,要表现好的举止,那他的举止就会很不得体。

《论礼节与仪容》

有些人的举止犹如诗句,其中的每个音节都经过推敲,这样一个拘于小节上的人不能成就大业;而全然不讲礼仪就等于教别人跟他一样,结果是使人对于他少了尊重之心。尤其在与生人交往或处理正事时更要注重礼节。但是无休无止地讲礼节,并且把礼节推崇到高于一切的地步,那不但是繁琐,并且还能减少旁人对他的信赖。不能否认,在言辞之间表达一种诚恳适宜的恭维方式是受欢迎的。

《论礼节与仪容》

一个人与同伴的关系一定是亲密的,因此矜持一点有益;在下级中是一定可以得到敬重的,因此亲切为佳。

《论礼节与仪容》

凡事一旦做得太过分,便会惹人烦。好心助人是好的,只要显出是出于尊重,而并非你天生多情乐施。

《论礼节与仪容》

通常在赞同别人的时候,应当谈谈自己的想法。你如果跟他有同样的看法,要略加分别;你如果赞成他的论点,还要加上其他的理由。人们一定要留心,不可太恭维,因为如果这样,则不管他们在其他方面怎样出色,嫉妒他的人一定会加以拍马屁的恶名,有损他的美德。

《论礼节与仪容》

在事务中过于多礼有害,所以所罗门说:“看风的人不能下种,看云的人将不能丰收。”

《论礼节与仪容》

人们的举止好比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松一点,才能行动自如。

《论礼芍与仪容》

同类推荐
  • 十堂人生舍得课

    十堂人生舍得课

    本书通过和读者讨论生活和工作中10种问题的60个细节,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必须先舍弃一些东西,才能获得更好的收获人生只有懂得“舍”,才能更成功地“得”。
  • 圆融的职场经营课

    圆融的职场经营课

    跨越平庸,成就卓越的行动方案;笑傲职场,走向成功的职业指南。职场成功=20%专业知识+80%圆融智慧。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圆融,给予了现代人在职场与人生全新的思考与定位。圆融者更敢于面对竞争,能够接受困难挑战,不让自己陷入绝望,圆融者更能够从竞争中谋求生存,在困难中寻找机会,于绝望中创造希望。本书通过圆融者的经验与智慧告诉你,如何从基层打造将才实力,等待跃升的机会;如何成为教练式的管理者,让部属一步步成长为得力干将;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从“士才”到“将才”、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
  • 转动人脉

    转动人脉

    人脉决定财富。本书以人脉为核心,详尽地阐述了提升人脉的方法与技巧,另外,还精心选取了大量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提升人脉的经典案例。总之,本书可以算是当下最实用、最时尚的人脉宝典。衷心希望您在翻开本书的同时,就找到开启您人脉存折的密码,也找到一把开启您人生幸福与成功的金钥匙。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曾经说过:“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曾经说过:“舍与得实在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舍”是放弃,却成了因,结出了“得”的果子,不舍者不得,得亦因舍而得。这就是“舍得”的真意。人生就是这样,若想得到一样东西,必然要敢于放弃一些东西,如果舍不得放弃,又怎么能够奢求得到呢?而在这世界上,唯有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或者是那些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们懂得取舍,真正悟透了“舍得”二字所蕴含的人生真谛。
热门推荐
  • 神君爆宠:鬼才毒医大小姐

    神君爆宠:鬼才毒医大小姐

    二十一世纪的绝世毒医,竟被一枪贯穿心胀,而后她竟穿越到一个难产而死的婴儿身上!才出生三天爹妈的仇人就找上了门,而她也被便宜爹给送往了仓言大陆成为了东琼国紫家的大小姐!身怀顶级空间仙器!丹药当糖豆,灵果当水果!看得周围人直呼败家!却无人敢真正招惹她,否则,一包毒粉毒不死你!然而,她却碰到了一个衣冠禽兽!表面温文尔雅,实则腹黑得要死!“呵呵,小玥儿,你偷拿了本君的东西,不该以身相许作为补偿么?”某男一脸温柔地说着极为不要脸的话……
  • Christian Science

    Christian Sci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兽猎人

    妖兽猎人

    魔兽、妖兽,精灵、天龙、正义、邪恶、野心、欲望。看迷之身世的少年,带你打怪兽,泡美妞,平定乱世。新作者,新书,新故事,敬请关注《妖兽猎人》
  • 忆梦的时代

    忆梦的时代

    一个小人物从高中、大学到社会的经历!真实的人生!
  • 武之神尊

    武之神尊

    “哼,我叶枫就是要逆天夺命!”“天地阻止?那我就打破苍穹!”叶枫手持禁忌神器,杀天弑地,逆天夺命!!!
  • 如沐春风应无忧

    如沐春风应无忧

    苏沐寒穿书了,成了纨绔女配,苏沐寒什么都没干就有一大堆的敌人过来把她打得半死,只因为原主是个作精,作到自己奶奶被气死。苏沐寒只是静静的看着一身伤,心里暗叹没死就好幸好女配的生命值还长一些,她还不至于没养好伤就死了。只是,被赶出家门的她无处可依怎么办。某男拍拍自己的大腿:自己过来,别让本殿过去找拉你。某女:行吧,咱就签个协议某男:不是成婚吗?某女:滚!
  • 妃常攻心

    妃常攻心

    传言他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却对她情有独钟,温柔备至,令她在不知不觉中,失了心!岂知,温柔背后是阴谋!他害她,失了心、害她,生不如死,将身受重伤的她扔到街上,任她自生自灭。再次醒来,她是皇上宠妃身边的宫女,为报恩,她助她登上后位,统领后宫,而换来的,却是她的背叛!
  • 重生之竹马轻点哄

    重生之竹马轻点哄

    岑雪琼因为一场事故死亡,幸运的是她又重生了,还是一个重女轻男的家庭,上有父母哥姐宠,下有大佬闺蜜疼,前世的男友今世坑,反正有大佬竹马撑腰,咱啥也不怕
  • 风起校园

    风起校园

    古天本想混完高中,在开开心心混个大学,偶然觉醒自己的天赋异能,一切脱离他的轨道,他该怎么面对。
  • EXO之DonT

    EXO之DonT

    EXO之choose第二部在本文依然12人,不喜欢不逼你,但请别挑事,谢谢!本人懒,做不到日更,也经常会停更,但不会弃。文笔渣,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