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59800000060

第60章 英雄无侥倖

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人。

1851年一月金田起义爆发,客家地主出身的石达开任左军主将,十二月在永安被封为翼王、五千岁。1854年督师西征,1855年,与秦日纲、罗大纲等合力击五千岁。1854年督师西征,1855年,与秦日纲、罗大纲等合力击败曾国藩湘军,夺回武昌。1856年6月与秦日纲一起攻破江南大营。石达开可以说既是首义之王,又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立下赫赫战功。

旦说太平军北伐失败后又过了一年。这年年底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在月光照耀下的鄱(pó)阳湖面上飞驶。船头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太平军西征将领赖汉英,一个就是翼王石达开。

太平军北伐的同时,西征军一路杀敌,很快就攻占了安庆、湖口和九江等沿江重镇。长江两岸到处都有西征军活动。可是和曾国藩(fān)交手以后,西征军遭到了接连的失败。这个曾国藩是清朝的礼部侍郎(掌管教育的副长官),因为母亲死了而在湖南老家守丧。由于正好赶上西征军攻打湖南,他就组织起一支地主武装来对抗太平军。他的这支武装就叫湘军。曾国藩镇压太平军非常凶残,被太平军称为“曾剃头”。他率湘军拼命攻下了武昌,向西征军疯狂反扑。在这危急关头,洪秀全和杨秀清派来了石达开指挥西征。石达开赶到湖口,立刻乘船来观察湘军的水营。

小船驶出鄱阳湖,来到长江水面上。在赖汉英的指点下,石达开远远望去。只见江面上,一望无际的大小战船依次排列,阵容整齐。看着湘军的水营,石达开心中暗想:曾国藩治军有方,看来要打败湘军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曾国藩把他的水军战船宽形的叫快蟹(xiè),较长的叫长龙,”赖汉英一边指点一边向石达开介绍,“那些快蟹、长龙等大型战船摆在阵势中间,指挥作战。那些轻便的舢(shvn)板快船穿插其中,直接执行守卫和攻击的任务。

“曾剃头这家伙真是挖空了心思啊!”石达开笑着说,“不过,我们太平军也不是傻子。他有他的办法,我们有我们的主意!”说完,他伏在赖汉英耳边讲了自己的破敌设想。

“妙计!妙计!”赖汉英听了非常兴奋,“这回看他曾剃头还怎么猖狂。”

石达开回到湖口,下令让将士好好休息。然后,他又让赖汉英领人守住长江和鄱阳湖交汇的水面,防备湘军突然进攻。

曾国藩布置好了水军阵势,准备与石达开决一死战。可是一连等了十几天,也不见太平军有什么动静。这家伙渐渐有些沉不住气了,命令人去攻打湖口。结果在湖口吃了个败仗。曾国藩只好再做准备,打算再次进攻太平军。

一天晚上,天空阴云笼罩,看不见一颗星星。整个湘军大营也是一片死静,只有几点灯火闪动在黑暗中。这时候,十几条太平军的小船飞速驶来,渐渐向湘军靠近。随着突然间一阵战鼓,太平军呐喊着把无数支火箭射向湘军。湘军士兵从梦中惊醒,只见一团团火球滚动在江面和夜空。

“太平军进攻了——”湘军们在一片叫喊中慌忙应战。当他们手持刀枪准备拼杀时,四周突然一片寂静。黑暗中哪有什么太平军的影子。湘军们又紧张地等了好长时间,见还没有什么动静,便一个个大骂着回去睡觉了。

就这样一连一个月,湘军们每天晚上都要被折腾个够。曾国藩见手下人被搞得精疲力尽,气得大骂太平军。他几次派兵挑战,石达开只是坚守阵地,就不肯出来应战。曾国藩心想:是石达开怕我,所以才不敢出战。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放松了警惕。在他看来,石达开只能搞一些夜间骚扰,根本就没什么可怕的。

一天,有个湘军来报告说石达开撤兵了。曾国藩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怎么样,长毛子们顶不住了。”命令全体将士,马上追击石达开!”

“慢!”曾国藩的门生左宗棠连忙拦住了他,“大人,我看咱们还是小心点儿。石达开这家伙可是诡计多端呀!”

“哈哈——,”曾国藩一边笑一边摆手,“你把长毛子看得也太高了。他们只敢夜间骚扰,根本不敢和咱们交战,现在一定是支持不住了才想溜走的。”

就这样,曾国藩率领大军直奔湖口杀来。他见湖口城头果然已没了太平军,便命令湘军大小舰船向鄱阳湖进击。那些舢板战船轻便灵活,都争着冲到了前面,驶进鄱阳湖。长龙和快蟹速度慢,渐渐被甩在了后面。

一见敌人已经中了圈套,石达开立刻命令埋伏在湖口两岸的太平军迅速封锁湖口。随着一声令下,几十门大炮齐声开火,把湖口水面死死地封住。这样,湘军的战船就分成了两半,舢板快船在鄱阳湖内,长龙和快蟹都被留在湖外的江面上。

湖口内外,炮声轰轰,太平军全军出动,与湘军展开激战。湖口内,湘军的小船由于失去了长龙、快蟹的指挥,乱作一团。在太平军的猛烈进攻下,湘军的舰船翻船的翻船,着火的着火,……几乎全军覆没。在湖口外,太平军的小艇飞速驶向那些湘军大船。没有舢板的配合,快蟹、长龙行动迟缓,完全被动挨打。当小艇靠近这些大船,太平军们纷纷将火箭射向湘军。快蟹、长龙们一下子就变成了团团火球,在江面上滚动。

曾国藩见大势已去,自己的指挥船也陷入了太平军的重围之中,急得拼命跺脚。一个湘军头目劝他快上小船逃走。他一边咬牙咒骂石达开,一边跳上一艘小艇朝江中退去。

天色渐渐黑了,太平军将士越战越勇,湘军最后彻底被击溃。当月亮挂上天空时,江面的硝烟已经散去。太平军早已得胜收兵,江面上只剩下了湘军的几条残船。曾国藩看看黯淡的天空,又看看滔滔的江水,再看看周围丧家狗般的清兵,顿时泪流满面。“我耗尽心血,苦苦操练,没想到今天竟遭到这样惨败,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说完,这家伙就要跳江自尽。旁边的将领们连忙把他拉住,劝他“胜败乃兵家常事”。曾国藩这才安定下来,率领残兵败逃了回去。

曾国藩败走后,石达开乘胜进军,夺回武汉三镇,又攻克了大半个江西。正当他想要将躲在南昌的曾国藩残部一举铲尽时,洪秀全突然命令他马上率兵回救天京。原来清王朝派大兵在天京周围建立江南、江北两座大营,直接威胁了天京的安全。石达开接到命令后立刻率兵打回了天京,一举将两座清军大营摧垮。清兵统帅向荣被迫上吊自杀。太平军的这一系列胜利使太平天国达到了全盛,各地也纷纷响应起义。

56年,天京发生内乱。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带兵出走,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仅剩下天王洪秀全一人,旧的领导集体解体。

在这次事变中,两万多太平天国将士死在自己兄弟的屠刀下,十几万精锐跟随石达开离开,使太平军实力锐减,出现“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经过此次事件,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在军事上役陕陷入被动。而屡战屡败的清军由此获得了喘息之机,趁势反击,太平天国湖北、江西根据地全部沦陷,天京外围的一些城池也相继失守。到1858年初,天京再次陷入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的围困之甲。

此次内乱对太平天国将士精神方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这场内乱中,太平天国号为兄弟的各王相互残杀,并牵涉无辜,让下面的太平军将士疑惑而寒心。此次变乱中,代天父传言的杨秀清身首异处,东王、北王、翼王的一家老小魂归西天,两万多无辜将士惨遭居戮。在江西,石达开部与洪秀全部的太平军将士发生火拼,民间遂有“江西贼杀贼,南京王杀王”一说。后来,石达开部转战于浙、闽、赣、湘、川、滇、黔等地,最后于1863年6月彻底败亡于四川大渡河畔。

但正是这么一员赫赫有名的将领,1857年却从天京带兵二十万出走,给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严重损失,六年后被清军杀害。其出走到底是谁的责任呢?历来史家对此争论不休。

1856年夏,正当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天京事变发生了。这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的结果,韦昌辉利用洪杨矛盾,奉洪秀全密诏杀杨秀清,又趁机斩杀杨秀清部众及家属二万人,给太平天国造成极其惨重损失。

石达开是否参与了诛杨密议?这是史家争论的问题之一。

有人认为石达开参予了与韦昌辉的密议。其主要依据是《李秀成自述》:“东、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原是北(王)与翼王二。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

而《达开自述》所写则截然不同:“杨秀清平日性情高傲,韦昌辉屡受其辱。七年,达开领众在湖北闻有内乱之信。韦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达开返回金陵,要与他们排解,洪秀全心疑要杀韦昌辉;达开见机不好走到安徽,妻室儿女留在金陵,均被韦昌辉所杀,达开复由安徽回金陵,洪秀全将韦昌辉杀了,有谋害达开之意,旋即逃出金陵。”

究竟孰是孰非?就《李秀成自述》而言,其真实性有可疑之处。

当“天京事变”发生时,李秀成随秦日纲赴江苏镇江解围,当时并未在京城,他的消息来源可能是间接的,况当时李官职尚小,不大可能清楚事变的内幕,李很可能是根据韦昌辉(当时已掌握大权)一伙发布的消息来记述的。韦昌辉一伙为使自己的行动明正言顺,很可能把杀杨说成是受洪秀全默许,石达开支持的,这是一;其次,《李秀成自述》是在囚笼中写成的,为保性命李向曾国藩提出“招降十要”,称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曾国藩、曾国荃“中堂、大承大人恩德巍峨。”在这样的自述中,李很有可能极力夸大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来迎合清统治者,也可以反衬李秀成自己的无尚业绩。

但《石达开自述》提到回金陵的目的是“与他们排解”,包不包含为个人行为辩护之意?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鉴于北王韦昌辉民愤极大,下令处斩,贬其封号为“北孽”。这时,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之中,只剩下天王洪秀全和翼王石达开两个幸存者。天京事变使得洪秀全威望大大下降,急需一个能够力挽狂澜、收拾人心、重振危局的人出面辅理政务、统帅军队、安抚民心。而石达开有才能、有威望,恰是最理想的人选。洪秀全尽管对石达开不无猜忌之心,但为解燃眉之急,不得不召石达开回京辅政。

当年11月,石达开从宁国带兵经芜湖到天京,受到军民热烈欢迎,“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洪秀全加封石达开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

石达开回到天京辅政后,确实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挽危局。他重用人才,并制定了“南守北攻”的正确决策。他起用十九岁的陈玉成主持江北军事。在西线坚守九江、瑞州、临江、抚州、吉安等战略要地,巩固江西;在东线,固守东南门户句容、溧水和镇江。在皖北,则命陈玉成、李秀成主动向清军出击,收复皖北、淮南许多地方,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南守北攻决策的实施,扼制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军事形势,鼓舞士气,安定人心,使太平天国形势有所好转。

也许是杨秀清大权独揽,逼封万岁给予洪秀全的刺激太深了,他渐渐对石达开心生疑忌。石达开为首义之王,威望极高,加上他年轻而有才干,辅理政务多有建树,使得洪秀全深为不安。为了维护洪氏集团统治,他封长兄洪仁发,为一“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干预国政,以牵制石达开,破坏了洪秀全自己制订的非金田首义、建有殊勋者不封王爵的规定。在挟制、架空石达开的同时,还要夺取他的兵权,“终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甚至发展到对石达开有“阴图戕害之意”。

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处处以大局为重,而洪秀全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当韦昌辉杀石达开一家时,洪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石驻军宁国要求洪处置韦昌辉,洪从石要求到韦昌辉被杀拖延一月。据外国人麦高文讲,最后,洪见全体军心皆归翼王。“不得不屈从其主张”。

天京事变后,“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悦,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此处又是一个“不乐”,其意图在于“挟制翼王”。在这种“疑多将图害,百啄难分清”的情况下,石达开出走不失为一种缓解矛盾,避免大规模火并的上策,当然其中也含有保全性命的意思。谁能保证即使天王不杀石达开,而安福二生为己之利不会对石达开下毒手呢?这样看釆,石达开出走责任完全在于洪秀全等人,而不在于石达开本人。

在石达开被逼出走前,有几条路摆在他面前:取而代之、解甲归田、叛变投敌、束手待毙、率军远征。在当时敌我斗争处于殊死搏斗时刻,解甲归田、退隐山林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叛变投敌不符合石达开嫉恶如仇的性格,他不肯背叛自己的信仰’取而代之对石达开来讲也行不通,他“惟知效忠天王,守其臣节”。而对天王愚忠也换不来洪秀全的信任,这一点石达开也十分清楚,在此情况下,似乎也只有率军远征一途了。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离开天京去安庆,一路张贴布告,表明“吾当远征报国,待异日功成归林,以表愚忠耳”的原因,从此一去不返。随之出走的将士达20万人,皆是太平天国精锐。洪秀全极为惊慌,多次派人请石达开回天京,但石达开不为所动。

近来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石达开率军出走,为何决定远征西南?

从战略意义上讲,西南有天府之国的成都,夺取西南重镇成都,与清军争夺长江上游,使长江上、中、下游连成一线,既可切断南北清军的联系,起羽翼天朝的作用,又可利用“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扩大太平天国的势力。一旦形势有变,东西两路北上合攻北京,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如此看来,远征西南也许正表明了石达开的远见卓识。

1863年5月,石达开大军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扬)失败,6月,他想用自己头颅换取数万将士性命,自投清营,不幸牺牲。

同类推荐
  • 胡雪岩传

    胡雪岩传

    铁血宰相拥有何种跌宕起伏的刺激人生!满洲贵族大少为何突然华丽堕落!一介病弱书生缘何横刀立马、杀人如麻!草根枭雄如何主宰朝野、扬威大漠!翰林学士怎样周旋列强、忍辱偷生!一代红顶商圣怎样从帝国银库大掌柜走到凄凉辞世无人问津!
  •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教师必备知识丛书”。此套丛书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 第六帝国(下)

    第六帝国(下)

    十九世纪,欧洲有六大势力,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8世纪中期,其创始人是梅耶·阿姆斯洛·鲍尔(MayerAmschelBauer),后更名为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
  •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新编历史小丛书:谭嗣同

    新编历史小丛书:谭嗣同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本书就是书写了谭嗣同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唯有佳心秋月白

    唯有佳心秋月白

    愿你一世安好,我愿一生爱你。三千世界雪花中,我愿与你共白头。
  • 梦蝶落

    梦蝶落

    七盏清茶细细品,竟品出了人间百味。作为第四代天使,她被哥哥出卖,入了虎穴,却成了他心底一生的执念。天使与恶魔的血液交融,她终究成了罪孽。“你就是命运之轮认定的人吗?”沈梦莹眉眼弯弯,带着独属于天使的纯真。这是她对他说的第一句话。“人间至味,离愁断,只消得魂飞魄散,还尽债。”纪乐正淡淡的笑着,双色瞳里毫无情绪。这是他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一茶倾,红装着,半载尽,卿已消散,风过无痕。二茶尽,星河眼,断青丝,佛衣婆娑,终负情人。三茶完,仙吕调,笑面心,孰真孰假,错了一生。四茶落,并蒂莲,双生眸,此生不悔,堕落成魔。五茶空,白为天,黑为地,极性相生,缥缈无烟。不知六七为何味,只知断心也断肠。
  • 重置食物链

    重置食物链

    数位大佬眉头紧皱看着前面屏幕上的几个大字,白鹿的去留讨论会,一个不能开穴吃得还多,为了不破产,他们不得不临时紧急召开这个会,……一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文明近乎泯灭,灵气兴起,进入了个体生命时代,挖掘自身潜力,百穴评判法问世,人和动植物都可以修炼,……异人频出,怪事连发,跨越种族的爱恋也有,本文轻松诙谐,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 穿越日记之绝色妖精在古代

    穿越日记之绝色妖精在古代

    在突然的某一天,进入了奇妙的异次元小说世界,与小说人物共同经历一样却又不一样的人生…
  • 无水之城

    无水之城

    穷则变,变则通。在大变革时代,有固步自封的守,但这种守却处处被新思想冲撞着、颠覆着;有热血沸腾的变,无奈这变有时也会被变的阵痛击得头破血流。小说紧紧围绕河阳市河化集团的改革展开,全景式展现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艰难历程,深层次、多方位地揭示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并以饱醮激情的笔墨,热情讴歌了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代国企人。小说紧扣时代脉搏,刻画了陈天彪、车光辉、李木楠等搏击在时代浪潮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充满人文色彩和浓郁乡土气息的西部风情图。
  • 神罪传说

    神罪传说

    巅峰的斗气,绚烂的魔法,再次碰撞。只想回忆当年那个充满斗气与魔法的青春。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一份罪,神也不例外。就算能够重来一次我也不想重新开始,因为生活是如此的鲜活,远比空想来的多姿多彩;在这个斗气与魔法争辉的时代,在梦想和现实的夹缝中,讲述一个体术少年的奋斗史。--有欢笑,有泪水,当然还有梦想和幻想,这是我想赋予小说的灵魂;就像生活一样,或贫穷或富裕,我们始终活在现实中。--不意淫,不种马,也许只会让你付之一笑,可能也会让你鼻腔酸涩,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你看到生活中自己的缩影。
  • 终极斗罗之懵逼系统

    终极斗罗之懵逼系统

    地球三好青年叶正,因为车祸,穿越到了终极斗罗的世界,还有了一个懵逼系统,给出的奖励不由得让叶正说一句真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罗大陆之成长的历练

    斗罗大陆之成长的历练

    曾经在大陆上一个传奇人物的后代。灵冰斗罗霍雨浩的后代在斗罗大陆上又一翻传奇故事。精彩绝伦。
  • 万道世尊

    万道世尊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神,有的只是一些强大的人。上官问天乃是一介凡人,从时空裂缝来到圣武大陆,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他无法修炼,不能像修士一样拥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也许就是这个无法自行修炼的人,却是突破自身封印,领悟至尊法则,万殇剑芒荡扫十方大陆,战千百强者而不败。领悟三千大道,神阶问天!十方大陆,我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