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42300000007

第7章

第四十五章

“章旨”

任继愈在《老子新译》里说:“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只有贯彻‘无为’的原则,才能取得成功。”此说颇有理。

卢良彦在《老子新解》里说:“这一章充满了辩证道理。要注意一个‘若’字,大成若缺,大成不等于缺,仅仅是像缺,有大的成就时要不骄不躁好像没有大的成就一样,这样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完成大的目标,小的迁就是必要的,如果不愿作小的迁就而坏了大的目标,就贻害无穷,这就叫大直如诎。再次,对立面常常互相制约,特别是对立面的主导方面作用更大,‘躁胜寒,静胜炅’就是。办事要好好利用对立面主导方面的作用。老子是以清静无为作为治理天下的主导面的。”此说颇有见地。

“原文”

大成若缺①,其用不敝②,大盈若冲③,其用不穷④。大直如诎⑤,大巧如拙⑥,大赢如绌⑦,大辩如讷⑧。躁胜寒,靓胜炅⑨。请靓可以为天下正⑩。

“注释”

①缺:缺陷。

②敝:败坏。

③冲:虚空。

④穷:尽,终结。

⑤诎(qū):通“屈”,弯曲。

⑥拙(zhuō):笨拙。

⑦赢(yínɡ):有余。绌(chù):不足。

⑧讷(nà):说话迟钝。

⑨靓(jìnɡ):通“静”。炅(rè):热。

⑩请:愿意、乞求。正:君长。

“译文”

大的成就像有缺陷,它的作用不衰败;极其盈满像空虚,它的作用不会穷尽。极其正直像弯曲,极其灵巧像笨拙,极其有余像不足,极其善辩像言语迟钝。疾走可以战胜寒冷,安静可以战胜暑热,愿求清静无为的人可以成为天下的君长。

第四十六章

“章旨”

老子运用“道”的观点,反对战争的思想很鲜明。本章分三层。第一层他把两个世界作了对比描述:一是有道的世界,以马为例和平生产,人们生活自然安乐。二是无道世界,战乱惨况,“戎马生于郊”,不仅人受其祸,连马也受害。

第二层探讨战祸起因:说明战争的根源是君主无道,君主无道是由于他有野心,多欲,贪得不知足。因此第三层老子提示消灭战争的方法,劝告君主悟道知足。

“原文”

天下有道①,却走马以粪②。天下无道③,戎马生于郊④。罪莫大于可欲⑤。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⑥。故知足之足⑦,恒足矣。

“注释”

①有道:据王弼注,指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不向外部贪求什么,而专意修治调理其内部。

②却(què):退,一说作“赶”。走马:奔跑的马,此指战马。粪:名词活用为动词,指运粪肥田。

③无道:据王弼注,指贪欲无厌,不修治调理内部,而各自向外部贪求。此与首句中的“有道”相反。

④戎(rónɡ)马:军事用马。生:产驹(小马)。郊:古时国都之外,离都城50里的地方叫近郊,100里的地方叫远郊。这里泛指野外战场。“戎马生于郊”意思是说,古代战争中只用公马而不用母马,由于战争连年不断,战马不足,连怀胎的母马也被驱入战阵,以致在战场上生小马。

⑤可欲:多欲。马叙伦认为“多”、“可”通假。多欲,就是纵情,增多欲情,扩张野心。

⑥咎(jiù):灾祸、祸殃。憯(cǎn):同“惨”,痛。

⑦故知足之足:之,是代词用法,译为“这个”、“这种”。这句意思:所以晓得满足这种满足。

“译文”

天下有道太平,让军马退下来运粪肥田;天下无道战争,有军马在郊野战场产仔。没有哪一种罪恶比放纵欲望更大,没有哪一种祸害比不知满足更大,没有哪一种灾难比贪得无厌更令人痛心。所以晓得满足为止的人,永远是满足的了。

第四十七章

“章旨”

本章讲的“圣人”是具有特异思维、特异功能的人。“不行而知”,是遥感功夫;“不见而明”,是遥视和透视功夫;“不为而成”,是意念力功夫,也都是调动和恢复人的某些退化了的本能或潜能,是导引家练功达到的高级功夫。这些功夫的培成,就在于“不出户,不窥牖”。过去视老子学说为神秘主义,唯心主义,此章即为无可争辩的根据,是书中的糟粕。今天开展了人体系统科学的研究,进行了心灵感应实验,遥视透视实验,且已用之于实际。今凭地图探矿,找石油,找地下水,察管道伤损,实例不少。几个大国更秘密用于军事。这都是人的大脑意识调节了人体功能态的作用与反馈作用。再不应以过去的无知而厚诬古人,须知凭五官感识事物的界限今已突破。《史记·扁鹊传》记载名医扁鹊经长桑君的传授,三十天后便能隔垣视物。这透视功能如再视为妄诞,则见自己无知了。(采冯达甫说)

“原文”

不出于户①,以知天下;不规于牖②。以知天道③。其出也弥远④,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⑤,弗为而成。

“注释”

①户:门。

②规(kuī):通“窥”,偷看,此指透过孔隙看。牖(yǒu):窗户。

③天道:指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

④弥(mí):愈、更加。

⑤名:通“明”,明白。

“译文”

不走出门外,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窥望窗外,就能够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他出外奔走得越远,而他了解的事理越少。所以,有道的人不必出行就能知情,不必窥见就能心明,不必妄为就能自然成功。

第四十八章

“章旨”

本章与四十七章联系很紧密。开首两句十分重要,是对“为学”的贬抑和对“为道”的褒扬。“为学”是求外在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愈累积愈增多。“为道”是透过直观体悟以把握事物未分化的状态或内索自身虚静的心境,这种工夫做得愈深,私欲妄见的活动愈减损。在这里“为学”的“学”是指“政教礼乐之学”(河上公注),老子认为“政教礼乐之学”实足以产生机智巧变,戕伤自然的真朴。老子要人走“为道”的路子,减损私欲妄见,返归真纯朴质(“以至于无为”——“为”便是指私欲妄见的活动。“无为”便是去除私欲妄见的活动而返归真朴)。为政的目的在于使人民“自化”而各安其业,老子认为用“无为”的方式,当可达到这种“无不为”的效果。(基本上采陈鼓应之说)

“原文”

为学者日益①,为道者日损②。损之有损③,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④,恒无事⑤。及其有事也⑥,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注释”

①学:据河上公注,指“政教礼乐之学”。日益:指人的喜怒爱恶等情感、各种欲望、巧智诈伪等日渐增多。

②为道:推行道。日损:指人的喜怒爱恶等情感、各种欲望、巧智诈伪等日渐减少。

③有:同“又”。

④取:为,治。

⑤无事:即“无为”。指顺任自然而不造事。

⑥及:至于。有事:即“有为”。指人为生事,政令繁多,烦扰民众。

“译文”

追求政教礼乐之学就会一天比一天增多情欲和巧伪,推行无为而治之道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情欲和巧伪;减少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境地。如能顺任自然不妄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了。要想治理天下要常靠无为之道,至于人为生事、政令繁多、烦扰民众,那就不够格治理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

“章旨”

本章是讲悟“道”的“圣人”,即老子理想中的“人君”或“侯王”,是如何地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无弃人,这和第二十七章中说的“无弃人”之人道主义思想是一贯的,此“圣人”故能“取天下也恒无事”。此正承上章而再说明之。

这一章老子阐述的主张是有积极意义的。本章分三层鱼贯而下,观点鲜明。首先讲理解人:“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其次讲尊重人:“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最后讲爱护人:“圣人皆孩之。”老子讲的这些“圣人”与百姓“心连心”,“爱民如子”,“尊重人的自化”,讲的都是中国传统的治国经验,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所在,并且是老子阐述悟“道”观点的精华之体现。

“原文”

圣人恒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②,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③。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谷欠]焉④。为天下浑心⑤。百姓皆属耳目焉⑥。圣人皆孩之⑦。

“注释”

①恒无心:心,指偏心,即指主观偏见。通行本作“无常心”。

②善者善之:前“善”字作“善良”解,与“者”字合成名词性词组,善者,指善良的人。后一个“善”字,活用为动词,是“友好”的意思。

③德善:此“德”同“得”字,德善,就是得到“善”的真谛了,也就是指人心向善的意思。下文中“德信”与此同例。

④[谷欠]焉:[谷欠](hē),此指翕(xì),指和顺相合的样子。通行本作“歙歙”。

⑤浑心:浑,浑沌。此是使动用法。浑心,指使人心思归化于浑厚质朴。

⑥属(zhǔ):专注。通行本作“注其”二字。

⑦孩之:孩,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他们都保持像婴孩一样的真朴状态。

“译文”

圣人永远没有主观偏见,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善良的人,我以善待他;不善的人,我也以善待他,这可使人心向善,因而得到了善。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可使人人守信,因而得到了信任。有道的圣人在治理天下之位,没有私欲偏见,与百姓和顺相合,治理天下使人心思归化于浑厚质朴。百姓们都对有道的圣人注目、倾听,圣人使百姓们都像婴孩一样,真纯质朴。

同类推荐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中国古代地理著作,与《周易》《黄帝内经》并称“上古三大奇书”。它涵盖了古代地理学方志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药物学、社会学、历史学、人文学、民族学等,天南海北,包罗万象。由西汉刘歆等人编订而成,全书共18卷,分为《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记载了约100多个邦国、500多座山、300多条水道,以及这些邦国、山水的地理关系、风土民俗和重要的物产,还记载了100多个历史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活动或世系。同时,它叙事风格独特,堪称我国古籍中唯一自成体系者。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大学·中庸)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大学·中庸)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史记(第四卷)

    史记(第四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传世藏书-左传上

    传世藏书-左传上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热门推荐
  • 天冥传奇

    天冥传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天冥的地方,便现神通!诸多纷扰的人世间,时刻期待着迎接一个“孤儿”的横空出世,只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率百万之众穿越的我想和平的生活

    率百万之众穿越的我想和平的生活

    “落叶大人,我想问您一点问题。”“问呗,怎么这么客气。”“那个,刚才那个漂亮的白发天使姐姐……?”“是我呦。”“那刚才那个帅气的黄发大哥哥?”“是我呦。”“那……这个银发的你……”“也是我呦。”“又是男的又是女的?难道说你是个……”“艾莉丝?你要是敢说出那个词,接下来十年不和你说一句话,说到做到。”“那就换个问题!你带着这么多人穿越过来是想干什么啊!”“嗯?当然是和平淡定地混吃等死啦~”
  • 晚祷

    晚祷

    拥有蓝色眼睛的挪威学者遗孤被中国商人敏启梵收留带回中国,却被误以为是敏启梵的私生女。生命之路渐行渐艰难,信仰之路也愈来愈深刻和久远,但是始终保持童话梦想的默荨,最终在这中国的土地收获了她最美的信仰以及爱情......
  • 神魔双生魂

    神魔双生魂

    穿越一次。和他一起经历生与死,一起成长,直到变强。你配么?
  • 凉风知秋意,何顾深情

    凉风知秋意,何顾深情

    前世,她费尽心思,想让顾言爱她,可最后他却厌恶她到极致……重来一回,她选择背后默默支持,甚至帮他牵红线,可为什么最后还是把他气个半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宠爱娇妻:拿你没办法

    宠爱娇妻:拿你没办法

    他本来是最潇洒自在的糙汉子一枚无奈遇见她一见冰晴误终身啊谁料他刚踏进这个坑却发现她心里还有一个人他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她弄到手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放不开就是不知道她心里的那个人是否离开......
  • 识鉴

    识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绮丽之一人暮

    绮丽之一人暮

    昭玄年底,先皇遗妃历经生死逃离皇宫,在一个小镇上诞下一女,唤名如意。平淡的生活却被一次上山发生了扭转,如意再次入宫,是为了爱还是恨……看惯了风云、混过了江湖,他们这一群人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是一个发生在年轮下不眠的故事。权当它是真的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怀孕优生靠自己

    怀孕优生靠自己

    了解自己身体的秘密,孕育健康聪明的宝宝,是当代年轻人应该,也是他们希望做到的。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优生优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愿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