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42300000002

第2章

第一章

“章旨”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因此说这一章是《道经》的总纲。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à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为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甲本、乙本作“胃”,系借字。此为“指称”。

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译文”

可以用言语表述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语说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形无名是天地的始端,有形有名是万物的根源。所以经常没有欲望,以便观察无形(无名)的微妙;要经常有所意识地观察有形(有名)的端倪。“无名”、“有名”都来源于“道”,构成“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指的是同一个真理。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章旨”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是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老子提倡“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顺其自然,不争功名的思想,今天看来还是可取的。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章旨”

这一章里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他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然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会不断地发展提高,所以老子的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消极的。

老子看到了古代社会现实动乱不安、矛盾突出,这是由于差别的存在。老子想用减少差别,来减轻或避免社会矛盾,这也有他进步的一面。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注释”

①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见(xià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

⑧弗为:同“无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章旨”

这一章是对“道”的描述和赞颂。承接第一章内容“无形”,老子称颂“道”虽然虚不见形,但不是空无所有。从“横”的角度谈,“道”是无限博大,用之不尽;再从“纵”的角度谈,“道”又是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它好像是自然万物的祖宗,又好像是天帝(上帝)的祖先。从此说来,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继生万物。“道”的作用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①冲:通盅(chōnɡ),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cuò):消磨,折去。兑(ruì):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à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下文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象:似。

“译文”

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像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章旨”

本章是承上章对“道冲”作进一步论述。此处由“天道”推论“人道”,由“自然”推论“社会”,核心思想是阐述清静无为的好处。

本章用具体比喻说明如何认识自然和正确对待自然,论述天地本属自然,社会要顺乎自然,保持虚静,比喻鲜明生动。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注释”

①刍(chú)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所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②犹橐龠(tuó yuè):犹,比喻词,“如同”、“好像”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③淈(ɡǔ):竭尽,穷尽。

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⑤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⑥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

“译文”

天地不存在仁爱之心,它将万物看作草扎的狗;圣人也不存在仁爱之心,他将百姓看作草扎的狗。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其中空虚而不穷尽,愈鼓动风就愈多生出。增广见识会加速困穷,不如保持内心的清静。

第六章

“章旨”

本章上承第四章内容,继续描述和颂扬“道”的意义和功能。用“谷神”形容“道”,它能生天地养万物,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论述“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緜緜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注释”

①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

另据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说法,“谷神”不是偏正结构,是联合结构。谷,形容“道”虚空博大,像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

②玄牝(pìn):玄,原义是深黑色,是在《老子》书中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③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义来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

④緜緜:即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⑤若:如此,这样。若存:据宋代苏辙解释,是实际存在却无法看到的意思。

⑥堇(jǐn):通“勤”。作“尽”讲。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地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第七章

“章旨”

本章也是由天道推论人道,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永存长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人民拥戴他为天子。

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己(“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这种谦退无私精神,有积极的意义。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不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注释”

①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②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③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④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⑤邪(yé):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

“章旨”

本章承上一章歌颂“圣人”谦退不争的品格。具体用水性来比喻上德有道者,即“圣人”的人格。水具有柔和的特点,甘愿处在卑下的地方,能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始终如一地永远付出……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就应具有水的特性,通过对水的描绘来达到对“道”的歌颂。

“原文”

上善如水①。水善②,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③,故几于道矣④。居善地⑤,心善渊⑥,予善天⑦,言善信,正善治⑧,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⑨。

“注释”

①上善:指上善之人。上,上等,崇高。善,指善良有美德的人。善作名词。

②水善:善,善于、长于的意思,善在此作副词。

③所恶(wù):所厌恶的地方。

④几(jī):接近、差不多。

⑤地:用作动词性谓语,这里的具体意义是选择低下的地方。

⑥渊:深。这里形容内心深沉虚静的状态。

⑦予:推予、给与。

⑧正:通“政”。

⑨尤:怨恨、归咎。

“译文”

崇高的善人(圣人)就好像水。水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静,处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善人居处如水一样顺乎自然、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如水一样静默深远、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如水一样润泽万物、善于效法上天,说话如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从政如水一样净化污秽、善于理政治国,处事如水一样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如水一样涸溢随时、善于随顺天时。因为他具备七善而成为上善,与万物无争,所以没有怨咎。

第九章

“章旨”

上章从正面讲“不争”、“故无尤”,是“几于道”。本章是从反面说“争则遗咎”,故宜循“天之道”。因此,道与不道,福兮祸兮如何?为人处事,可知取舍了。

老子认为物极必反,盈了以后就要亏,锐了以后就要钝。正反的转化,这是事物的辩证法。老子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方面来,他提出两种应付的策略:①防止矛盾激化,告诫“富贵不能骄奢”,要善让。②人为转化,告诉人们“功成身退”,要知退。这在古时是可取的,今天看来有局限性。不知矛盾激化的本质及矛盾转化的条件,但还有可取的地方:警惕不要走向反面,不要自我膨胀,要适时而止、见好就收。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若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葆也④。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⑤。功遂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注释”

①持而盈之:有两种说法:一解“持”,执持、握持。指抱持盈满之势,这里隐指自满自足、自我膨胀。另一解说“持”,通殖,取积累的意思,这样,全句就可解为积累以使之满盈。后一种解释比较符合老子本意。

②已:停止。这里与上句“持”相对,是不持,因此有退止、缩减的意思。

③揣而锐之:揣,通“段(锻)”,锻造、冶炼。此句意思是:锻造金属器具,使之锐利。这里比喻锋芒外露。

④葆(bǎo):通“保”,守住。

⑤遗(wèi):送给,留给。咎(jiù):灾祸。

⑥遂(suì):成就。“功遂身退”可参见第二章里的“成功而弗居也”。

⑦天:指“道”。成玄英认为说的是自然。

“译文”

积累达到满盈,不如趁早停止。锤锻得尖锐锋利,不能长久保全。金玉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的;富贵了而又骄奢,就给自己种下了灾祸。功业完成了,就急流勇退,这才是顺应自然的道理。

第十章

“章旨”

本章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采用只问不答、寓答于问的反问排比形式,具体而有力地从六个方面阐述个人修身养性的工夫以及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原则就是形神合一、尚柔、净心、无为、守雌和弃智。老子所提出的修身养性工夫,和瑜珈方术不同。瑜珈的目的在超脱自我和外在的环境。老子重在修身养性之后推其绪余而爱民治国,有进步意义。

后一部分,马叙伦在《老子校诂》里说,自“生之”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此文为五十一章错简。我们认为此几句是又从正面阐述善于利他而不利己这就算玄德,也就是至德,遥相呼应开头提出的六个问题,这六个问题能做到就算是有很高的道德。总的精神为首尾一脉相承。

“原文”

戴营魄抱一①,能毋离乎②?榑气至柔③,能婴儿乎?脩除玄监④,能毋有疵乎⑤?爱民活国⑥,能毋以知乎⑦?天门启阖⑧,能为雌乎⑨?明白四达⑩,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13.

“注释”

①戴营魄抱一:戴,负戴、负荷。营,营气,精气,精魂,灵魂。魄,形魄,体魄,形体。抱一,指合一、守一。谓意守一窍。营魄抱一,讲精神专注在一窍,以一念代万念。

②毋(wú):无、不。

③榑(tuǎn):即圆,运转,周环。

④脩:即修,通“涤”,洗濯,扫除。洗刷掉污垢灰尘。监:古字,即“鉴”。在磨制的铜镜出现以前,古人用盆盛水来观照面容,这叫“监”,也叫“水监”(后来写作“鉴”)。玄监:明镜。这里用作借喻,把幽深明澈的心灵比喻为玄妙明净的鉴。译文意译作“镜”。

⑤疵(cī):小毛病。

⑥活:救活。

⑦知:通“智”,智慧。

⑧天门:指天赋人体的耳、鼻、口、目等感官。启:开。阖(hé):关、闭。天门启阖指人的呼吸,喻人之生存。

⑨雌:指安静柔顺。

⑩达:通晓事理。

:知识。

畜(xù):蓄养。

德:指“道”的运用所形成的特殊属性或特殊规律。

“译文”

人身具有的精气专守于形体的一窍,能够不分离吗?呼吸吐纳、运气周身达到心平气和,能够达到像婴儿一样的状态吗?清除内心的杂念,澄洁心镜,能够做到一尘不染吗?爱护民众、治理国家,能够不用聪明才智吗?人生存在万物运动变化之中,能够做到宁静柔弱吗?明白事理,通达四方,能够不依赖知识吗?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产生万物而不占有,滋养万物而不主宰,这叫做内涵的崇高品德。

第十一章

“章旨”

此章利、用分言,有、无对举。老子连举三例,用车毂、陶器和居室,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具体的“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实有之物会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它有赖于自身空虚(无)部分的补充、配合作用。

本章阐明“有”与“无”,“利”与“用”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实体的作用人人皆知,不须多说,而空虚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因此老子在本章里强调空虚(无)的作用。结句点出“无”与“有”之配合作用,有画龙点睛之妙。

“原文”

卅辐同一毂①,当其无有②,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③,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④,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①卅(sà):三十。辐(fú):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若干直木条,古代车轮的辐条,如同现代自行车的轮条。同:共,通“拱”,环绕。毂(ɡǔ):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内贯车轴,外承车辐。

②当:一说“处在”。另一说“配合”。无有:没有。

③然(rán):即燃,烧。这里具体指制陶器时在窑内燃火烧烤土坯。埴(zhí):粘土。器:指器皿。

④凿户牖(yǒu):凿,打孔、作洞。户,门。牖,窗。这里以“户牖”代替屋室的结构部件。

“译文”

三十根辐条环绕着一个轮毂,在那空虚处,使车子得以运转,成就了车的功用。烘烧粘土制作器皿,在那空虚处,使其可以容纳东西,成就了器皿的功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在那门窗墙壁内空虚处,成就了房屋住人的功用。因此,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萨孟武先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不同的角度,精彩地分析、诠释了《水浒传》及由此中所投射、反映出来的古代中国社会。
  •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由二十四不经典著作组合而成的《二十四史》,其成就和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历史方面。就像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的初衷一样,从中既可察时势之变、误决策得失、学领导智慧。古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领导智慧,从文化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延续性,从应用上有着极具可操作性的现实意义。因此,从领导学的角度开掘《二十四史》这座智慧的宝库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本书对《二十四史》中有关领导智慧的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条文清晰,是读着轻松阅读、理解深入、掌握到位。
热门推荐
  • 重生豪门:恶魔公子,拽翻天

    重生豪门:恶魔公子,拽翻天

    重生归来后的梵陌强盗富可敌国。但让她惊喜的是她又重生回到那个让她遗憾的那个世界,这一世却让文简梵陌她更意外的是还能和那个神邸-般的男人相见,竟会让她欲罢不能。代女皇霸气邪肆,强势回归!拳打影帝哥哥,脚踢渣渣,雄霸娱乐圈!渣男贱女骚货来找虐?反手就是一-嘴巴子!想作死,好啊!但你们...一个也别想跑!-不留神,她成了臭名昭著的鬼医。万众敬仰的画神。远扬大陆的梵陌主神。还顺手拿了个世界级巨星神位
  • 剧本破坏者

    剧本破坏者

    “造神计划,失败了。”环网第三计算机研究中心,两个人正相对坐着,其中一个是标准的格子衫,另外一个则是穿着七彩的衣服,染着银色的头发,不过似乎是没染好还是有点掉色了,显得有点怪异。“这很正常,我们的科技水平,并不能够支撑我们制造出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备用计划?”格子衫问道。“用人类那个吗?”“是的,以我们的技术,虽然不至于制造出拥有自己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但是,将所有人的大脑连接在一起,不用于工作的部分利用起来,进行推演,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人家可不会就这样直接给你用的啊。”“用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方式就行了。”“什么?”“游戏”……环网在残缺的历史记载中,人类离开了地球,前往了这个没有其他智慧生物的伊甸园。作为链状星系的一部分,环网中残缺了太多东西。……白色的走道,边缘的房间,精神病医院,直到一个男子打开了最后一扇门,和背后的人对视了一眼。他的眸中仿佛有无尽的星光,要将男子拉入无尽的深渊。在两人的对视之中,秦岚开始了对剧本的拒绝。
  • 我家阿辞超傲娇

    我家阿辞超傲娇

    上一世,本姑娘不过是不想戳穿你们而已,本想一直蓄力,一举打脸来着,谁知道为了那个便宜老哥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死了!白维持了那么久胸大无脑。。呸呸呸!善良冷艳的形象!重活一世,你不是把人当枪使吗?你不是白莲花吗?你不是运筹帷幄吗?来呀,黑吃黑,谁怕谁!害,自家老哥还是要宠哒,只不过。。。风小王爷。。。离本姑娘生活远一点!!!
  • 华宠令

    华宠令

    新书《七零律政俏佳人》已上传,欢迎大家移步! 重生的薛沐洵最大的苦恼不是如何为前世的父母和自己复仇,也不是嫁个好夫婿,而是她明明内心是个女汉子,父母兄姐和某人偏偏要把她宠成软妹子。父母兄姐:“动我家小六者,往死里揍!”某男:“小六是我的,不服来战!”外表软萌的薛小六一脸淡定,“姐自己搞得定!”
  • 西装暴徒闯异界

    西装暴徒闯异界

    意外来到异界的萧辰,以领悟之力自创功法。北荒之地,妖魔入侵。万族之劫来临,萧辰人狠话不多,且看他如何斩妖、除魔、弑神!异世大陆,西装暴徒!
  • 一笑倾城:欢歌忧在

    一笑倾城:欢歌忧在

    当平凡的生活遇到他后,青春变得十分脆弱,弹指之间,时光飞逝,当回忆往事,才发觉记忆深处只有你一人。……转瞬即逝,你是否依然还在那里。
  • 梦魇御座

    梦魇御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至圣不仁,则以众生为刍狗!众圣朝拜之人,圣王也!梦魇世界,古有帝者,踏天地大道,以众圣为基,炼万法为锁,奴役亿万生灵,创圣地,号圣王,与天争雄,搅乱天地秩序,遂苍天谴之,天庭崩碎,帝不复存!古帝转世之身陈潇,秉承帝者意志,立煌煌圣地,广纳天地英才,异军突起,横扫天下!“自本座崛起,众圣皆俯首,众生尽朝拜,试问苍天,敢一战否?”—陈潇。
  • 呆萌小兔兔:七少倾城萌妻

    呆萌小兔兔:七少倾城萌妻

    她只是出去旅游,却不料喝错了药,进错了酒店房间,一夜醒来,自己的床上还躺着另外一个男人,从此赖上了这个男人,处处给他制造麻烦。小剧场一:苏爻:封尘,我打碎了你最喜欢的青瓷花瓶!封尘:你喜欢便砸吧,你砸了我再给你买。苏爻:.....小剧场二:苏爻:封尘,我把你员工刚给你的文件不小心把咖啡撒上去了。封尘:你不是也说了你是不小心的么?待会儿让那个员工重新递上一份跟刚才一模一样的文件来。小剧场三:苏爻:封尘,我要给你生猴子!封尘:好啊,晚上乖乖洗完澡躺在床上等我。本文女主呆萌神经大条,男主腹黑心思细腻。
  • 《资治通鉴》故事

    《资治通鉴》故事

    这是一部《资治通鉴》的白话故事书稿,内容包括从先秦“三家分晋”到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一千多年的著名历史故事。《资治通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之一,使中国的编年体史学发展到极致。在文学上,《资治通鉴》中的著名故事如《鸿门宴》、《将相和》等篇章,入选过中小学语文教材,对于提高读者文学素养的意义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历史典故,对读者通过历史了解人事,锻炼对人性的理解与洞察力,是很有作用的。本白话版行文简洁,语言通俗,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 极品混乱时代

    极品混乱时代

    重生在了一个混乱的世界,成为了大明朝胡惟庸的独子,还认识了不少比人民币都出名的猛人。赵云:此人乃吾之兄长。许褚:此人是俺的小舅子。曹操:生子当如胡狗少。周瑜:既生瑜何生言。宋徽宗:这孙子比朕还不着调。唐伯虎:他才是真正的流氓。司马光:我是砸缸的,不是让梨的!自我介绍:本人胡言,字苟少,江湖人称胡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