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老年人来说,由于老年人髌骨软化,不适合走长路,走鹅卵石路很硌脚,腿部肌肉紧张,势必加重膝关节负担,长此下去不但起不到健身效果,反而会损伤膝关节。老年人若走鹅卵石健身路,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情况下每次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而且,在走鹅卵石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慢慢走,悠着点,以免摔跤;二要穿着袜子或软底鞋走,以避免足底刺伤;三要适可而止,每次走的时间不宜过长,但应持之以恒;四是不要摸黑走、雨中走。
■ 老人锻炼不宜蹲马步压腿
长时间蹲马步,人的膝关节很紧张,所以磨损得非常厉害,容易引起关节病病程的加快。还有的老人喜欢压腿,拉伸韧带,这种锻炼当然没问题,可是像有骨质疏松的老人,压的时候如果外力给的比较大,就很容易受伤。
■ 老年人运动后五不宜
1.不宜立即吸烟。
运动后吸烟,吸入肺中的空气混入大量的烟雾,一方面将减少含氧量,另一方面将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气喘、头晕、乏力等。
2.不宜马上洗澡。
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分布在四肢及体表,一旦运动停止,增加的流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时如果洗澡,会导致血液过多进入肌肉和皮肤,而使心脏和大脑出现供血不足。
3.不宜贪吃冷饮。
运动后失水较多,往往口干舌燥,极想喝水。这时如喝下大量的冷饮,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疾病。
4.不宜蹲坐休息。
蹲下休息会使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机体疲劳。
5.不宜立即吃饭。
运动时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活动,而管理内脏器官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同时,全身的血液也处于运动器官处,内脏处较少。这时进食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性紊乱。
■ 老年人不宜忽视科学用脑
研究显示,健康老人的大脑细胞并不随着年龄的不断递增而递减,只是在大脑某一部分的脑细胞稍有减少。人类从20岁至70岁脑容量只缩小10%,但脑体积的减小并不表示人类思维能力的衰退,只不过在认识能力上稍微有所不同而已,大脑的整体功能仍然完善。
所以,老年人仍然拥有调动大脑各部分的能力,去完成青年人所能胜任的脑力劳动。
老年人要保护智力,必须懂得用脑的科学道理。经常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大脑功能经长期锻炼,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就十分协调,脑子越用越灵活,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是保持老年人智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合理地用脑与休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避免不健康的精神因素伤害大脑,对保护智力有着重要意义。
平时注意多吃鸡蛋、瘦肉和蔬菜;加强全身性体育锻炼,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当;禁烟忌酒,不躁勿怒,均是保护大脑的有效之道。
■ 老年人不宜过度安逸
人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长寿的人是懒汉,也没有一个高龄老寿星是厌恶劳动的。长寿老人有一条重要的保健经验,便是坚持锻炼和劳动。
尤其是经常合理的体力劳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锻炼神经,加强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健康长寿与劳动是有直接关系的。从医学角度来说,运动与劳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各器官更加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
一般认为,离退休的老年人应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最好是自己喜爱的项目,如有的老人喜欢养花、种菜、垂钓、烹饪、编织等。参加劳动时人就会心旷神怡,也不容易疲劳,对身心健康更为有利。
■ 老年人不宜与别人攀比生活
有很多老年人,总喜欢和年龄相近、能力相当的人比较,如果发现别人比自己强,如住房条件比自己好,退休金比自己多,子女的事业有成比自家好等,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难受,甚至陷入深深的失落感中。这种攀比心理,会导致生理失常,影响健康,于长寿不利。
其实,攀比心理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负性心理之一。老年群体是个处于特殊年龄段的人,他们在退休前有很多未了的事情,到老年时就更为揪心。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就会产生攀比心理。怎样才能消除这种不健康心理呢?
首先是承认现实、承认现在既成的生活状况,认识到这种生活状况是并非自己努力所能完全改变的,因为年龄不饶人,各方面条件(尤其是自己精力)已受到限制,故宜安于现状为好,“知足常乐”。其次,不妨“阿Q”一下,与那些比自己还差的人比较一下。
■ 不宜轻易说自己老
常常听到年过50的人动不动就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把它当作一句口头禅。这样说来说去,便会在自己心理上投下衰老的影子,其实这种老年意识”的提前,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心理学家认为,“老年意识”提前,是精神上向衰老投降。虽然身体可能无明显老化现象,却在心理上首先老化了,这就会促使和加速身体的衰老,形成“衰老循环”,结果使自己真的衰老了。
也许有人认为老是客观存在的,你不承认自己的衰老,不说“老了,不中用”之类的话,衰老还是要向你走来。此话不假,但是,据老年心理学家的调查,大部分“老年意识”出现晚的人的寿命,要高于“老年意识”出现早的人的寿命。从心理或精神上拒绝衰老,其实可以推迟衰老的到来。有人提出“自己主宰自己的寿命”,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国外有人概括10条长寿“秘诀”,其中重要一条是:不要谈论衰老,避开那些为衰老而忧愁的人”。老年人不要轻易说:“我老了。”不服老、忘记老,这也是与衰老作斗争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 丧偶不宜过度悲哀
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感情深厚的老夫妻,丧偶后长期处于悲痛之中,使自己不能自拔,往往会接着死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丧偶后的6个月内,丧偶者的体内免疫功能可以下降到只有原来的1/10。
因此,丧偶不但可以引起精神和情绪障碍,还可以诱发各种身心疾病或促进原有疾病的恶化,尤其会引起原有心血管患者的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或使癌症患者病情恶化。
丧偶固然令人悲痛,但人死不能复生,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面对悲哀,要打开各种泄泻悲哀的渠道,并以工作、业余爱好或去子女、亲朋好友家中转移注意力,以度过丧偶后6个月的“危险期”。
■ 老年人不宜孤独
老年人由于丧偶、身边无子女等往往会产生孤独感。孤独寂寞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长寿。
孤独寂寞时间长了,不仅会加速大脑的退化,催人衰老,而且还是高血压、冠心病、精神病、消化道溃疡及癌症的重要发病诱因之一。
因此,老年人应扩大社会交往,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乐观豁达的性格,多与年轻人交往或种花、养鸟、钓鱼、下棋、吟诗、作画,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
■ 老年人不宜发怒
怒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情绪反映。中医学明确指出,“怒伤肝”,“多怒则百脉不定”,“气逆不顺,足以伤身”。现代医学认为,愤怒时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血糖分解加速,肾上腺素反射性地加速分泌,引起心动过速、气促和焦虑不安。
从病源角度看,易怒可导致高血压、溃疡病、风疹、心悸、失眠、脑血管意外、心脏性猝死和各种精神病。
从社会学角度看,愤怒可破坏人际关系,阻碍情感交流,甚至动武致伤,引起家庭破裂。
遇事易怒者要学会自尊自重,不让愤怒折磨自己,将暴跳如雷转化为自我控制,进而变为心平气和。
■ 老年人不宜焦虑
要知道,焦虑也会使人生病。如焦虑性腰背痛,这种病是由于精神、心理及情绪的异常,引起腰背部内出现特殊的痉挛和非正常收缩所致的一种心因性疾病。
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患者的性格多半是孤僻内向、心胸狭窄、多愁善感,她们常因生活或工作不顺心,家庭发生不幸而诱使发病。病人虽然感到腰背部酸痛,疼痛的范围较大,但指不出固定的疼痛处,外观既不红也不肿。
此外,还伴有头晕目眩、失眠、耳鸣、心悸等。焦虑性腰背痛症状的轻重、持续时间与精神症状呈平行关系,往往由焦虑引发腰背痛,腰背痛反过来又加重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焦虑是焦虑性腰背痛的根本诱因。治疗焦虑性腰背痛,关键是消除焦虑悲观的不良情绪,做好精神及心理上的疏导。
■ 老年人不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中老年时期是人生最为紧张的时期,各种身体的、精神的、经济的、社会的、家庭的负担一齐压了下来,这势必造成紧张的心理状态。适当的紧张情绪当然不是坏事,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则是有害的。
首先是危及身体健康,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便会接踵而来。据国外一项调查表明,在405个癌症患者中,72%的人都有过情感危机和情绪紧张。
另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肝功能降低、哮喘和消化系统溃疡病发生、机体免疫机能降低。
其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影响精神活动。在紧张状态下,人体活动都受下丘脑部分的控制,而这部分活动过强,大脑皮层的意识活动便相应减弱,如推理、判断等将受到抑制,学习和工作效率自然减低。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还会导致反常行为。如通过迁怒以转移调节紧张感,或行为带有攻击性。如此反常行为加剧则可看成为精神病症的前兆。
总之,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仅会引起身心疾病,还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于个人于社会都会有害,所以必当忌之。
■ 老年人不宜自私吝啬
老年人的吝啬与一种害怕失去的心理有关。这当然有其普遍的社会原因。比如,老年人离、退休后,经济收入受到了影响,便紧紧抓住手里的东西不放。又如衰老形成的封闭心理,使老年人把清点玩弄钱财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甚至这种情感还表现为保持某些权势,以获得满足感。吝啬的人会变得狭隘,也会失去一切人的友谊。
因此,老年人应保持豁达大方,不宜自私吝啬。
■ 老年人不宜管得过多
有些老年人出于关心、爱护之心,对晚辈做事总是放心不下;还有的总以自己是一家之主自居,而不愿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家长的权力。所以,不管什么事情,都愿意自己说了算,抑制了子女们的共同管理家庭的积极性。有的老人因此而忙得团团转,而子女对家事干脆甩手不管了。这样下去,难免出现家中不和、缺乏快乐的局面,既无民主的空气,又无和睦的气氛。
老年人对这也不放心,对那也不撒手,一切都要自己管、自己做,这实际上是老年人自找约束,自找罪受。况且老人已经力不从心,需要别人照顾,包揽过多的家务会给自己增加负担。自己多抓点家庭大事,腾出时间来多学一些养生之道,这才是于己于子女都有益的事。
■ 老年夫妇不宜分室而居
很多老年夫妇由于喜欢清静,为减少夫妇间睡眠时的相互影响,而选择了分室而居,其实,这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是不利的。
因为,老年夫妇同样需要性爱,而且从防病治病这个角度来讲,老年夫妇同居一室,可以相互照顾。
有些疾病,如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极易在夜间入睡安静状态下发病。有些危急重症,如脑血栓形成、不稳定型心痛、心律失常等,恰恰多在夜间入睡安静状态下发病。可见,老年夫妇分室而居对夜间健康监护是不利的。
此外,老年人如果到了晚间夫妻又分室而居,就会逐渐产生孤独感,甚至还可能使老年人的性格变得抑郁、愁闷、狭隘,这些心理状态会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苦恼,影响身心健康。
■ 老年人居室不宜昏暗
老年人居室如果采光不合理,室内照明度不够,因为太暗的房屋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其产生灰色心理,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可导致早衰。而光线明亮的居室,则能使老年人情绪高涨,生活更愉快。
此外,由于居室昏暗,加之老年人视力下降,很容易摔伤跌倒。
因此,老年人的居室不宜昏暗,老年人的居室采光要合理,要有合适的窗帘调节光线强弱。
■ 老年人居室不宜色彩纷杂
老年人视力下降,常有白内障、老花眼、玻璃体混浊等眼疾,对色彩的快速辨识能力下降。如久处于色彩纷杂的环境中,因判断失误而发生跌倒的可能性增大,甚至由此引起骨折、扭伤等疾患。
因此,老年人卧室里的地板、天花板、墙壁等色彩宜质朴自然,不能装饰得五光十色,以防过于刺目的环境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危害健康。
■ 老年人不宜惧怕疾病
人到老年,体衰多病。老年人90%以上患一种以上的疾病,这就使得一些健康不良、疾病丛生的老年人产生恐惧疾病的心理,整天抑郁、多疑、悲观和失望。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消极状态中,对健康无疑是一种腐蚀剂。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恐惧是过早死亡的心理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人经常处于忧愁、悲观、恐惧环境中,人的免疫功能就会明显降低;许多疾病便会乘虚而入,原有的旧病复发,病情加重。尤其是癌症通常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病人就会产生绝望情绪。而信心疗法就是针对病人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消除精神上的恐惧、悲伤和抑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恢复和增强体内自身的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减轻或治愈。
由此可见,面对疾病应解除忧虑,克服恐惧,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可以大大减轻病情,治愈或抑制老年病的发展。
■ 老年人不宜忽视无痛性疾病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对疾病的反应也变得迟钝,有些人甚至患上了严重疾病也不会有疼痛等异常的感觉,这应引起老年人重视。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贻误治疗。
1.无痛性血尿。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反映,常见于结核、结石和肿瘤。恶性肿瘤引起的血尿约占20%,其特点多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故老年人若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时,应高度重视。
2.无痛性冠心病。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作时一般有剧烈的心前区疼痛。约有1/4的老年男性和1/3的老年女性患者,完全没有疼痛的感觉,或仅有胸闷不适、心悸等症状,被称为隐性冠心病或无痛性冠心病。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有相当一部分是发生在无痛性冠心病患者身上。
3.绝经后阴道出血。
妇女到了停经年龄,若停经1年后出现阴道出血,谓之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性交后出血、白带增多是不祥之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绝经后阴道出血35%以上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其中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最为多见。
4.不痛不痒的颈部肿块。
颈部淋巴结最丰富,而机体一旦发生感染或肿瘤,颈部淋巴结常常是最先受累而肿大。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7%~90%;扁桃体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70%~80%,有将近半数的鼻咽癌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
■ 老年人用药的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