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8700000036

第36章 百喻经(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1)

引言

闻如是:一时①佛住王舍城②,在鹊封竹园③,与诸大比丘④、菩萨摩诃萨⑤及诸八部⑥三万六千人俱。

是时会中有异学⑦梵志⑧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⑨愿说之。”

佛言:“善哉!”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

答曰:“亦有亦无。”

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

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

问曰:“人从何生?”

答曰:“人从谷而生。”

问曰:“五谷从何而生?”

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⑩而生。”

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

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

问曰:“空从何生?”

答曰:“从无所有{11}生。”

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

答曰:“从自然生。”

问曰:“自然从何而生?”

答曰:“从泥洹而生。”

问曰:“泥洹从何而生?”

佛曰:“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12}。”

问曰:“佛泥洹未?”

答曰:“我未泥洹。”

“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13}?”

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

答曰:“众生甚苦。”

佛言:“云何名苦?”

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

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

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

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注释]

①一时:指佛于某时说法的时期。诸经之首,经常出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之类的套话。

②王舍城:中印度摩羯陀国都城。为佛陀传教中心地之一,附近有著名的释尊说法地迦兰陀竹园、灵鹫山等。相传佛陀入灭后第一次经典结集在此举行。

③鹊封竹林:即迦兰陀竹园,位于王舍城北方,是迦兰陀鸟栖息之竹林。此竹园为迦兰陀长者所有,长者归佛后以竹园奉佛,由频婆娑罗王建筑“竹林精舍”,以供佛说法,为佛教史上第一座寺庙。

④大比丘:德高年长的比丘。比丘,出家得度、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

⑤菩萨摩诃萨:大菩萨。

⑥八部:八部鬼神之略称。包括天众、龙众、夜叉、香神、非天、金翅鸟、非人、大蟒神。由于人类的眼睛不能见到这些八部众,所以又叫做冥众八部,又因为八部众以天龙神通最大,所以又叫做天龙八部。

⑦异学:(术语)异于我道之学问。指不同于正法(正法即真正之道法,佛所说的教法)之学。

⑧梵志:音译婆罗门,意译净行。原意指立志求生于梵天的人,后通称一切外道之出家者或在家之婆罗门。

⑨唯:句首语气词。这里表示希望。

⑩四大火风:即四大:地、水、火、风。

{11}无所有:又叫做无所得,空的别名。《楞严经》曰:“安然得无所有”,与本文佛说的“从无所有生”同义。无所有处地,即无色界第三天。住于此定,怡然寂静,诸想不起。

{12}“泥洹”句:泥洹谓涅槃,灭尽烦恼,脱离生死。不生不死法讲的是涅槃的道理,从本不生,今亦不灭,故曰不死。涅槃中的涅表示“不生”,槃表示“不灭”。

{13}常乐:涅槃四德之一。大乘佛教认为,一旦证入涅槃,就会真正地“常乐我净”。

[今译]

听说有这样的事:某时期,佛住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各位大比丘、大菩萨及诸八部的三万六千信众聚会。

届时有五百外教徒参加法会,他们离座而起,向佛发难:“我们听说佛道非常广博深奥,世界上没有能比得上的,故到此请教,希望为我们解说。”

佛说:“好!”

外教徒问:“世界是真实的抑或是虚幻的?”

佛回答:“亦实亦虚。”

外教徒问:“既然是真实存在,为什么又说是虚幻的?既然虚幻,为什么又说是真实存在?”

佛回答:“对于生者来说世界是真实的;对于死者来说,世界是虚幻的。所以说‘亦实亦虚’。”

外教徒问:“人由何而来?”

佛回答:“人由五谷而来。”

外教徒问:“五谷由何而来?”

佛回答:“五谷是靠土壤、水分、温度、空气四大因素生长出来的。”

外教徒问:“土壤、水分、温度、空气又是怎样生出来的?”

佛回答:“土壤、水分、温度、空气从空而生。”

外教徒问:“空又从何而来?”

佛回答说:“从无所有生。”

外教徒问:“无所有从何而来?”

佛回答:“从无为自然而来。”

外教徒问:“无为自然从何而来?”

佛回答:“从不生不灭的涅槃而来。”

外教徒问:“不生不灭的涅槃又从何而来?”

佛回答:“你们现在问的问题怎么如此较真?涅槃的道理就是从本不生,今亦不灭,灭尽烦恼,脱离生死。”

外教徒问:“佛是不是已经达到涅槃的不生不灭了?”

佛回答:“我还没有达到涅槃的不生不灭。”

外教徒问:“若是还没达到涅槃的不生不灭,怎能知道不生不灭的常乐无苦?”

佛说:“我现在问你,天下众生是苦还是乐?”

外教徒问答:“众生很苦。”

佛说:“怎么知道他们苦呢?”

外教徒回答:“我们看见众生临终时苦痛难忍,所以知道死是苦的。”

佛说:“你们现在还没有死,就知道死是苦的;我看见十方诸佛无生无死,既没有前世的生,也没有后世的死,所以知道不生不灭是常乐无苦的。”

这时五百外教徒心领神会,请求佛陀给他们传授五戒,证悟声闻乘的初果,又回到原来座位上继续听佛说法。

佛说:“你们好好听,现在为你们讲说一些譬喻。”

[点评]

这篇引言讲的是佛为五百外道梵志说法,令其皈依的故事。外道梵志心中最大的迷惑不外有无与生死问题,所以佛围绕这两个问题说法。

外道梵志问:“空从何生?”佛回答:“从无所有生。”正是这一问一答使讲经一开始即进入高潮。

空就是无所有,无所有就是空。稍微知道一点佛学的人听到这句话都会感到耳熟,《心经》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即源于此。这句话是最重要的佛理之一。如果我们把“空”解释为“空就是无”,肯定会遭到批评,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同义语反复。佛说空“从无所有生”是有意义的,它是指:专精不懈,一心内净,怡然寂绝,诸想不起——在此种场合,别说诸法,就是自己的心也不见了。这就是“从无所有生”。

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发现之一便是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个理论揭示:宇宙产生于约一百五十亿年前,那之前没有宇宙,只有虚无的“奇点”。时间开始的那一刹那,奇点突然爆炸,并在瞬间产生加速度,迅速向四周膨胀形成宇宙。现在,膨胀过程仍未完结。“奇点”体积无限小,能量无限大,我们用常规的“有”根本无法描述它,我们可以近似称其为“无”。

大爆炸理论揭示:色(宇宙)在一百五十亿年前曾经是“空”的!佛说“从无所有生”不是惊人的预言吗?外道梵志问:“自然从何而生?”佛回答:“从涅槃而生。”绝妙!我们可以假设,制造“奇点”的主体就处于涅槃状态,它生出自然万物。利用反证法可以进一步理解佛的话:最初的生命一定是非生命制造的,否则,发问者会一直追问下去,没有尽头,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答。佛教一方面认为无所有从自然而来,另一方面又认为“安然得无所有”(《楞严经》),这样就确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自然养育人;第二,反过来没有“安然”,人从自然中得不到“无所有”,从而达不到涅槃。

(一)愚人食盐喻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①,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②,闻节饮食可以得道③,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注释]

①爽:伤害,破坏。

②外道: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③道:狭义指达成佛教终极目的之修行法则。广义指趣向果之通路。

[今译]

从前有一个蠢人,到别人家做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肴太淡,没有味道。主人听了,就在他菜里添了些盐。

放了盐的菜味道美妙,客人思忖道:“所以味美,是因为盐的缘故。放一点点盐已经这样味美,再多加些岂不更好!”

蠢人没有头脑,便空口吃起盐来。结果吃得口干舌苦,反而被盐伤害。

这就像那些外道,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便断绝饮食。有的七天不吃,有的十五天不吃,白白遭受饥饿之苦,无益于提高修行。就和那个蠢人一样,以为盐可以增加美味,于是空口吃盐,弄得口干舌苦,道理也是一样的。

[点评]

这篇寓言是讽刺外道通过过度苦行求果报的错误做法的。外道苦行有自饿法、投渊法、赴火法、自坠高岩法、常翘一脚法、五热炙身法、常卧于灰土法、棘刺法、编椽法、吃树叶、恶草、牛粪法等,有些简直惨不忍睹。然而直到今天,印度教徒中仍有修此类惨痛苦行法的人,他们坚持认为苦行能帮助他们死后转生天上。

释迦牟尼也苦行过六年,日食一麻一麦,饿得露出一根根肋骨。后来发现苦行并非求道的最佳手段就毅然中止苦行,改变策略,转向增益智慧之路,最终获得大成功。

苦行本属于外道,但佛教徒在正法引导下也适当做些苦行的功课,那好比往饭菜里适当放盐,但绝不滥用食盐。

(二)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①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②,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取。

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众宾或嗔或笑。

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注释]

①■(ɡ?u):同“搆”,挤取牛羊等兽乳。

②酢(cù)败:变酸,腐坏。酢,醋、酸味。

[今译]

从前有一蠢人,打算举行宴会招待宾客,想积攒些牛奶,以供宴会之用。他思忖:如果我现在预先把每天挤出的牛奶储存起来,牛奶会越积越多,以至无法存放,还会变酸腐坏。不如就把牛奶装在牛肚子里,等到临开宴会的时候,再一起把它挤出来。

他有了这样的想法,就捉住母牛和小牛,把它们各拴一处。

过了一个月,他举办宴会。等到迎接安置好宾客,把牛牵过来,准备挤奶,可是这头牛的奶已经干瘪,挤不出牛奶。当时前来的客人,有的生他的气,有的笑话他。

蠢人也是如此,要行布施,总说等我挣到大笔钱时,然后一次性布施。可是还没等到攒够钱,有时钱被官吏勒索,有时遭遇水火灾害毁坏或被盗贼掠夺而损失;有的突然死去,根本来不及布施,也与那个蠢人一样。

[点评]

这个譬喻告诉人们要及时行善,不能迁延时日。古印度人很早就发现光阴易逝,所以他们发明了极其短的时间单位——刹那。一刹那的时间极短,相当于现今一昼夜的六百四十八万分之一,或相当于七十五分之一秒。但佛教很在乎这极短的时间,认为“人的一个念头中就含有九十个刹那”,一个念头有多短就不必计算了,那几乎是无法表示的。危险恰恰在于“念”的短促,善念完成于不到刹那的极短时间,恶念亦然。犯罪心理学揭示,相当一部分杀人犯都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杀人罪业的。可见,靠遇到情况临时克制恶念并不可靠,可靠的方法是平常修行道德。

《无性摄论》说:“处梦谓经年,寤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极言人生苦短,必须抓住一刹那的时间做善事,做有意义的事。——这是本寓言给予我们的重要启迪。

(三)以梨①打破头喻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头破?”

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憍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

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

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②闻慧③,但整威仪④,以招利养⑤,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

[注释]

①梨:疑为“藜”之讹。藜,草名,又名灰藋、灰菜,嫩叶可吃,茎老可作拐杖。

②信戒:“信”为进入佛门之初步。《菩萨本业经》下卷曰:“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佛、法、僧、圣戒称为“四种证净”(又称四信、圣戒证净),其前三种证净(即三宝:佛、法、僧)以信为体,后一种证净(圣戒)以戒为体。“四证净”谓以无漏智(三乘人离诸烦恼的清净智,此智有断惑证真的功用)能够如实觉知四圣谛之理,而生起对佛、法、僧三宝及戒律清净之信仰。

③闻慧:闻所成慧的简称。听闻(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佛法能生智慧,为三慧(闻慧、思慧、修慧)之一。

④威仪:指起居动作有威德仪则。佛教讲究行、住、坐、卧四种威仪。

⑤利养:以利益保养身体。

[今译]

从前有个蠢人,头上没有头发。当时有一个人用藜杖敲打他头,接二连三地敲,打得他头破血流。

当时这个蠢人默默忍受,不知躲避。旁边的人看到,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躲开,待在那里等着挨打,以致头被打破?”

蠢人回答:“像他那样的人,凭着力气大骄横轻慢,愚昧没有智慧。看到我头上没有头发,以为是石头,就用藜杖打我,以致头被打破!”

旁人说:“你自己愚痴,怎么还说别人愚痴呢?如果你不痴呆,你怎么被他打,以至打破头,还不知道躲避呢?”

出家人也是这样,不能修信根信力,坚守戒律,修习定慧,只修威德仪则,借以招来十方信众的供养。这就像上面所讲的蠢人,头被人打,还不知躲避,以至头破血流,还说别人痴呆。这些出家人也是这样的。

[点评]

佛道修行之初,须立坚固之信心,进而探求智慧,达开悟之境。至于戒那是第二步的事。

本文涉及到信、戒、闻慧的概念。

佛教把“信”列为信、进、念、定、慧等五根之首,足见其重要。净土宗更是以信心为本。信或信心有很多意思,比如可以指进入佛门,可以指信仰之心(信佛、信法、信僧),可以指远离怀疑之清净,可以指自信(相信自己与佛没有差异,相信自己修即成佛,相信自己本来就是佛),可以指信善恶因果业报。

佛教的戒律极多极复杂,一般人持五戒(优婆塞戒)足矣:(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但整威仪”不好,然而“整威仪”还是必要的。

(四)妇诈称死喻

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无贞信,后于中间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傍夫,舍离己婿。于是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①一死妇女尸,安着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已死。”

老母于后伺其夫主不在之时,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还,老母语言:“汝妇已死。”

夫即往视,信是己妇,哀哭懊恼。大积薪油,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

妇于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如彼外道,闻他邪说,心生惑着②,谓为真实,永不可改,虽闻正教,不信受持。

[注释]

①赍(jī):持有,携带。

②惑着:迷惑于假象贪爱而执著不离。《止观》:“若缘女色沉湎在怀,惑着不离,当用不净观为治。”

[今译]

从前有个蠢人,其妻相貌端正,爱她很深。可妻子却对他不忠贞不诚实,同时与第三者交往,打得火热,准备随情夫私奔,离开自己丈夫。于是她秘密地托付一个老太婆说:“我离开家后,你替我弄一具女尸来,放在我家,然后对我丈夫说我已经死了。”

其后,老太婆乘她丈夫不在家之机,弄来一具死尸放在他家。等她丈夫回来,对他说:“你妻子已经死了。”

丈夫立即去看,相信死者就是家妻,伤心痛哭,心中难过。他堆积很多木柴放上油料,焚烧尸体,捡取残骨,用一个口袋盛着,白天黑夜都夹在怀里。

后来愚人之妻对情夫厌烦起来,就回到家对她的丈夫说:“我是你的妻子。”

丈夫回答说:“我妻子已死,你是什么人?竟胡说是我的老婆!”妻子三番五次地解说,丈夫仍然不信。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爱语的力量

    爱语的力量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本书稿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主题为说话的艺术。“爱语”可以成就无量的好事、好因与好缘;“乌鸦嘴”的无礼之语,势必毁掉大好前途。大师提倡“说好话”运动,让每一句话都像芬芳的花香、美妙的音乐让人欢喜,“说好话,慈悲爱语如冬阳,鼓励赞美,就像百花处处香”,用善良的语言、慈悲的语言,促进社会的和谐。
  • 星云日记4:凡事超然

    星云日记4:凡事超然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日日观音”、“全力以赴”、“凡事超然”、“悲智双运”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这本日记以朝觐为主线,贯穿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思想感悟,以及有关朝觐的教法规定、有关伊斯兰的历史。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热门推荐
  • 木叶之崩坏降临

    木叶之崩坏降临

    这是一个挂着火影的名字,内容确是秀帝的证道之路的故事。鸣人:穿上他,今晚鸣子就是你的!书友群:289698267
  • 郎骑竹马来萝莉请接招

    郎骑竹马来萝莉请接招

    你喜欢我么。某人看着某个打游戏的小女孩“不喜欢。我要打游戏。你别吵。”啪,电源掉了。“我跟你说,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我们负负得正。你如果真的不喜欢我我就追你追到你喜欢我的那刻为止反正我们互相折磨了以前也不缺这会。来日方长我们慢慢折磨。我喜欢你我就要追你我喜欢你很久所以你给我追你的机会黎落落,我喜欢你很久了。以后让我来守护你。”安静半刻。啪。杯子掉了。碎了一地“哇塞,齐达繁,你真是帅呆了”“所以你是答应了”“笑话我都喜欢你15年了诶。我怎么可能让我的小竹马落入她人手中”
  • 耀星尘

    耀星尘

    月尘,一个命途多舛的少年,他默默地修炼,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大能者,却对自己惊人的身世毫不知情……“新月既出,众星化尘。命途坎坷,吾不自弃。”这是月尘的父亲给他取名的时候作的诗,可他并不知道其中的含义。他只知道:如果这天地间所有人都想要我的命,我便去战胜所有人,然后傲立在这天地间!
  • 宫道

    宫道

    残蕊馀香更须时!深宫幽怨何为生存之道?公道又何曾存在人心?红墙绿瓦中,漫漫的宫道,与谁同行?女主人公亦蕊,从懵懂不知事的少女长成一国国母的坎坷历程。她咬紧牙关,不再退怯,用自己的双手来保护所爱的人,洗清他们的冤屈。她助胤禛九王夺嫡,成为国母,天下女性之典范。从管治王府到掌理六宫,从众人宠溺的懵懂少女,成为一肩扛起重责的皇后,这条路,她走得无比艰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众人看到的是她爱憎分明、果断、冷静,机敏地处理着内外纠纷,用宽容的心感化着每一个人。却不曾见到她内心深处复仇的火焰,和对自由的向往!书是脱不了历史的,而该书中的年妃、熹妃又会给众人如可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 武破红尘

    武破红尘

    拥有神魔之体,却不知道自己身为何物。从一块随身佩戴的玉佩慢慢从中获得一丝线索,从而踏上巅峰的修仙路途,追寻身世之谜。万古无奈,人心叵测,是利用,还是背叛............
  • 月明忆秋落

    月明忆秋落

    她以为自己的人生会就此结束,以为自己的不幸也会随之离去,可是谁知道,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原来孤独也会让自己陷入绝境,奢求不该奢求的更是会使自己无法喘息,tobeornottobe,thisisaquestion,比起苟延残喘的活着,不如孑然一身的离去,可是谁会给她这样选择的机会呢?或许踩着他人血肉之躯逐步走向巅峰,才是正确的吧。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生态学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生态学

    本书能帮你了解: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人们研究这一关系的目的又是什么等。
  • 把工作做到位

    把工作做到位

    本书针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建设和实践的需求,阐述了把工作做到位的重要性,剖析了工作不到位的种种表现,最后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到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行走的进度条

    行走的进度条

    如果谈恋爱都有进度条,修炼也有了进度条时,黎明将会在这个核战后的末日世界里更加如鱼得水这里有以想象的力量具现神奇物品的起点商业集团有创造了蜜獾战斗系统,四大智能芯片的达摩院财阀更有创造出暴君,水蛭,深渊等病毒体的安布雷拉公司这是国家时代灭亡之后,商业帝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