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500000007

第7章 才华显·清华园里沉淀的梦(2)

这份作业,杨绛按时完成,当时的她只有二十二岁,正是年轻时,写这样一篇感悟,却一点也不青涩。作品得到了朱自清的赞赏,并推荐给了《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沈从文,并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刊登出来,成了杨绛的处女作,作者署名为杨季康。

"每当夕阳西下,黄昏星闪闪发亮的时候,西山一抹浅绛,渐渐晕成桔红,晕成淡黄,晕成浅湖色……风是凉了,地上的影儿也淡了。幽僻处,树下,墙阴,影儿绰绰的,这就是鬼魂收脚印的时候了。

"守着一颗颗星,先后睁开倦眼。看一弯淡月,浸透黄昏,流散着水银的光。听着草里虫声,凄凉地叫破了夜的岑寂。人静了,远近的窗里,闪着一星星灯火──于是,乘着晚风,悠悠荡荡在横的、直的、曲折的道路上,徘徊着,徘徊着,从错杂的脚印中,辨认着自己的遗迹。"

这篇文章从江南的那个传说说起,跟着作者笔下的那个灵魂一起重新走了一遍人生路。让人最难忘的就是她对那背景般的夜的描写。月儿、星儿都成了陪伴灵魂去收脚印的伴儿,字字之间都是那欲去还留的不舍之情,细腻平和的文字可见笔锋力度。

文章发表之后,杨绛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心中一直大喊:我当作家了!

当时的《大公报》还给了她五元钱的稿费,虽然不多,却是对她文字的肯定,意义重大。这五元钱怎么分配成了个大问题,经过思考,杨绛决定四元钱用来买毛线,给母亲大人织一条围巾,剩下的一元钱买了当时很出名的天津起士林的咖啡糖。

四元钱买了两斤红色的毛线,她利用看书的时间来织围巾,然后把买好的咖啡糖裹在围巾里寄了回去。当她寒假回家的时候,问起围巾的事,才知道已经被两个妹妹给拆了,咖啡糖也偷偷吃了个光,后来三姨来家中拜访的时候,母亲让把糖拿出来吃,这才知道已经被两个孩子彻底"消灭"了。

之后朱自清先生还推荐了她的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到《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开启了杨绛的文学写作之路。

《璐璐,不用愁!》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就是一群年纪与当时杨绛相仿的青春少女,面对爱情的悸动和犹豫,后来还被选中由林徽因编辑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小说选》中,这本书中还包含着当时很多著名作家如老舍、沈从文、李健吾等人的作品。

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成为杨绛发现的又一处宝藏,她还曾经专门为那里写过一篇《我爱清华图书馆》,可见她是多么钟爱那个地方。

在这篇描写图书馆的文章里,她不吝啬地赞美着:"地,是木头铺的,没有漆,因为是软木吧?我真想摸摸软木有多软,可是怕人笑话;捺下心伺得机会,乘人不见,蹲下去摸摸地板,轻轻用指甲掐掐,原来是掐不动的木头,不是做瓶塞的软木。据说,用软木铺地,人来人往,没有脚步声。我跟她上楼,楼梯是什么样儿,我全忘了,只记得我上楼只敢轻轻走,因为走在玻璃上。"

她还把读书比作"串门儿",这么温情的比喻大概也只有她能想得到吧。你看了一本书,你就是去这家串门,如果你是站在图书馆书架前随便翻阅,就好像有无数家的大门向你敞开着,邀请你来做客休息。这其中的乐趣,也只有好读书的人才能懂了。

友情是一生的财富

时光最好的见证便是一同走来的朋友,陪伴一直是种力量,可以照亮夜空,也可以遮风挡雨,多年以后,促膝长谈,多少曾经天大的事,如今都已云淡风轻。

从大王庙到清华大学,杨绛从没感觉到孤单,除了家人的陪伴,其间她交下了很多的好朋友。这些人都陪伴了她那段美好的青春岁月,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在东吴上学的时候,一个叫周芬的女孩子和杨绛成了好朋友。周芬是医学系的,和杨绛很有共同话题。她个子高挑,和个子小巧的杨绛走在一起,一高一矮却总同时出现。周芬是个同样优秀的女孩,学习刻苦,生活朴素,还获得过苏州市演讲比赛第一名。

说起来两个人很有缘,在上大学之前就曾经见过,不过周芬没什么印象了,只是记得杨绛的父亲是她父亲的上司,两个人在北京的时候在一个地方工作。周芬的母亲还因为工作的事情,来家中找过杨绛的姑母,来的时候一手牵着一个小朋友,有一个就是周芬了。

学校为了保障女生的安全,也为了阻止男生女生谈朋友,所以限制大家出门的时间。男生被要求晚上四点之后可以出校门,而女生不行。杨绛和周芬跟管理这件事的人争辩了许久,说这样对女生不公平。后来管理上是稍微宽松了些,一天晚上杨绛和周芬出去散步,碰到了两个当时在追求她们的男生,对方想和她们说说话,但是两个人谁也没搭茬地跑了回来,从那以后晚上就很少出去了。

刚开始两个人不是住在一间寝室的,后来杨绛搬到了周芬的寝室。杨绛在陌生人面前害羞,未说话先脸红,可是跟熟悉的人却是调皮捣蛋得很。那时候杨绛赖床贪睡,都让周芬给她带个馒头,而自己赖到最后才起床,有的时候时间来不及,脸都是可以不洗的,用湿毛巾随便地一抹就风风火火地冲出去了。

吃馒头她也能吃出自己的花样来,把馒头瓤儿吃了,馒头皮搓成细长的一条,像极了蛔虫的样子,放在周芬的笔记上,然后装作害怕的样子把本子撇出去,还大叫好可怕。周芬也怕虫子呀,吓得不敢靠前,杨绛发现得逞了,哈哈大笑,一把捉过来虫子,一口吃掉一半,周芬这才知道是她的把戏,追着她打,两个小姐妹你追我赶的,欢乐极了。

杨绛和周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音乐。杨绛会吹箫,周芬会吹笙,再加上杨绛同寝室的沈淑也会吹箫,三个人变成了个小组合,课余时间一起玩一玩,还参加过当时东吴的民乐队演出。

平静的学习生活一直进行到杨绛大四的那一年,一些学生在有人组织的情况下开始闹学潮,目的是让政府接受东吴大学,将当时的教会大学改为国立大学。

这件事情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参加,后来发展到根本没有办法正常上课,连图书馆都进不去,学校内外几乎被隔绝,学校陷入瘫痪的状态。

校内的电话线依然被掐断,杨绛的父母并不知道学校的状况,后来还是振华女校的校长联系了杨绛的母亲,将情况告知,并劝他们把杨绛接回来。

杨绛不想把周芬一个人留在学校,尤其是这种环境下。但是学校门口把控得很严,怎么办呢?

鬼精灵的杨绛眼睛一转便有了个主意,让母亲先把两个人的书本和简单的东西随车带走,车上只有母亲一个人,学校也不会限制她的离开。而杨绛和周芬则可以轻装上阵,趁着下午四点之后允许出校门活动期间出去。

三个人按照计划行事,她们回到寝室,收拾了要带走的东西,然后静静地等到了下午四点。到了时间之后,两个人就手拉手地慢慢走到了望星桥,已经出了校门。两个人在这里稍微停了一下,因为这里是校外小吃的集中地,一方面可以观察下有没有人跟上来,一方面如果真的被发现则可以好解释,就说来买吃的便可以糊弄过去,好在没人追上来,两个人就继续"赶路"了。

接下来也都按照杨绛的小计划实施了,也勉强算顺利过关,两个人逃出了那个混乱的旋涡。

不过后来的其他同学就没那么幸运了,有的同学看到她们两个安全地离开了,也动了想走的心思,便商量着"撤退"的路线,结果只走了一半便被抓了回来,好不狼狈。

只是杨绛快到了毕业的时候,这么一直停课等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杨绛找了人帮忙去燕京大学借读,父亲对她不太放心,说最好是几个要好的同学一同去就好了,杨绛就约了周芬和其他三个男生一同前往。

一行五人都通过了燕京大学的考试,除了杨绛其余四人都注册到了燕京大学,只有杨绛去了清华大学。周芬是唯一跟自己来的女生,刚开始的时候杨绛还有些担心周芬,心中有些愧疚,觉得是自己把周芬留在了燕京大学,但是周芬也是个开朗的女生,很快就适应了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

周芬是杨绛一生的好朋友,两个人的来往从未间断,一有机会两个人就会见面叙旧聊天。周芬在东吴学医期间,家道中落,负担不起学医的费用,就转学了化学,后到上海中西女校来做化学老师,后来成为全国中等教育的四大名师,也是十分优秀。

最开始同寝室的沈淑也是杨绛的好朋友,她亲切地叫她淑姐。因为住在一个房间里,所以两个人对对方的生活习惯都很了解,淑姐知道杨绛是个觉很轻的人,有点声音就会醒。但是有一次特殊的经历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绛为了这件事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那是一个普通的夏季傍晚,大家都参加完大考,心情顺畅地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暑假。学校的礼堂这时候安排播放美国电影,杨绛和淑姐也打算去看,但是那天放的片子杨绛不是很喜欢,半路就回去了。

到了寝室,杨绛一个人伴着昏暗的灯光睡下了,接下来就遇到了她文章里提到的"仙"。

"仙"是什么呢?搬进寝室之前,就有个同学像煞有介事地告诉她们这个房间传说有"仙"呢!有人说是个如花似玉的美人,有人说是白胡子的老头,还有人说分是谁看到的,男人看到的就是女人,女人看到的就是男人,神乎其神……

这个说法杨绛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当作同学之间的打趣罢了。电影放完,淑姐跟其他的同学回到宿舍,结果推门就推不开了,淑姐轻轻地敲了敲门,没人应答,她怕是杨绛睡了,就又提高了声音叫杨绛开门,还是没人应声。

好几个人等在门口,淑姐只好狠狠地拍着门,大声地叫杨绛,还是没人应门。门口聚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纷纷加入叫门的行列,都有人上脚踹门了,但是依然没人回答。

这下淑姐有些急了,平时的杨绛稍稍有些声音就醒了,今天这是怎么了?大家纷纷猜测发生了什么,有人竟然怀疑杨绛是不是在里面自杀了,还有人提供依据,说之前杨绛做化学实验的时候说过,谁要是想自杀,试管里的砒霜随便偷点就可以了,谁也不知道。淑姐越想越怕,赶忙叫人去找人帮忙撬门。

就在这个节骨眼,杨绛醒了,听见门外十分嘈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以为是失火了,赶忙下床去开门,但是一拽门,门却没开,杨绛回忆了一下,自己也没锁门啊,怎么拽不开呢?后来果真用钥匙开了一下,门才打开。

当她一脸茫然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也都茫然了,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杨绛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明明记得没有锁门。后来另外一个同学帮她回忆,她确实没有锁门,因为那个同学路过她寝室,看到门只是虚掩着的,本来以为记忆模糊的杨绛再一次糊涂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也许是真的遇到"仙"了吧。

后来杨绛回忆起来这件事,依然很不解,自己一辈子从来没有睡过那么沉的时候,即使再疲惫,也没有那样过了。

杨绛的朋友也不限于中国人,在东吴期间,杨绛还结交了一个外国朋友陶乐珊。她来自美国,和杨绛同岁,上课的时候,两个人经常坐在一起,在老师看不到的时候搞些小动作,连校长的课她们也没"放过"。

感恩节的时候,陶乐珊邀请杨绛去家中做客,毕竟是西方节日,她家很重视,杨绛还吃到了她妈妈亲手做的南瓜饼,赞不绝口,还有家中自制的巧克力,杨绛回忆说,就是太甜了,不敢多吃。陶乐珊的父亲是一名外科主任,带杨绛看手术的就是她的父亲了。

她就这样,和好友们互相陪伴彼此一段岁月,虽然她们终将面对离别,走向各自的人生,但是真挚的友情,美好的回忆,却会温暖彼此的人生。

同类推荐
  •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个名人故事,并将其划分为品德篇、求知篇、智慧篇、励志篇,名节篇、交往篇、成功篇、天才篇,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 鲁宾斯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鲁宾斯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鲁宾斯坦是位相当长寿的演奏家,而正如他源源不绝的活力,这位堪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萧邦诠释者确实是维持了八十多年的演奏生涯。鲁宾斯坦在13岁时就和柏林爱乐合作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及圣桑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但很有趣的是,他却一直等到39岁时才开始录音,此外,他还亲自写了一部长达千页的自传,这都是和其它演奏家大异其趣之处。鲁宾斯坦为波兰犹太商之子,三岁开始学琴,四岁登台演奏,十岁的时候,经由小提琴大师姚阿幸的介绍,师事于柏林的名教授巴尔托。然而在1904年,当时鲁宾斯坦17岁,因感受到老师巴尔托有讨厌犹太人的迹象,而离开了他,1905年,鲁宾斯坦在巴黎演奏,圣桑预言他必成为伟大的钢琴家。
  • 中国历代战神

    中国历代战神

    本书就是在这种亮剑精神的鼓舞下,以人物为线索,在写法上融真实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文笔流畅生动。使读者仿佛听到昨日沙场的战马嘶鸣,感到英雄历历在目,纵马跃然纸上。在内容上通过对精心挑选的十二位战神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人物性格、奋斗历程及所表现出的各具特色俱进、残月如钩的大漠的悲壮;体味那山河日下、国家将倾时战神们那种义无返顾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更体味那民族危亡、硝烟战火中英雄们的一往无前和舍生忘死……从而再次唤起中华儿女对我们民族的热爱,让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再创辉煌。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项羽:中国第一勇将

    项羽:中国第一勇将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他的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明显,毫不做作。在出身上,项羽家族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世代贵族,非常高贵;巨鹿之战中以六万军队大败秦军四十余万,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垓下之战则将项羽的悲剧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震撼人心的事迹,将项羽的英雄气概推向了顶峰。
热门推荐
  • 汉末逐云录

    汉末逐云录

    忠烈董,刚正韩。大义吕,傲娇袁。友善孙,腹黑刘,坦诚曹。神与仙。我穿越到这鬼汉末,不明不白,疯狂挨揍。
  • 明月时时有

    明月时时有

    “孽徒!你这是在欺师!!!”这是一个被自己的大神徒弟撩走并吃干抹净的花季少女的呐喊。
  • 报告王爷王妃又又又作了

    报告王爷王妃又又又作了

    【本文一对一,以搞笑为主,系统为辅,不喜勿喷】爨一一觉得自己真的是太倒霉了,百年都遇不上的穿越硬是让自己遇上了还自带了一个系统一起,咱不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就做做任务,收集足够的灵点就可以回家了,穿越神马的,就当自己来了一次奇妙的旅游罢了只不过这任务什么的,可以不要这么的坑爹吗?系统啊,你确定你不是故意的?还有,你这个王爷究竟怎么回事啊,本姑娘都跟你说了,咱们井水不犯河水的,你不要老是撩我可好,咱不谈情也不说爱,求放过~小剧场“报告王爷,王妃今天把丞相府的小姐打了,如今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一个暗卫急匆匆的破门而入道正在办公的某人抬起头,冷声道:“你派人过去把那什么的再打一顿,就说是本王的意思,要是他们要找麻烦,就来找我,我的王妃岂是一个小小的丞相府的小姐可以得罪的”“还有,给我准备一队人马把府上守住了,要是王妃不见了,我就找你们所有人问罪了”此时某个正准备跑路的人儿一个喷嚏打了出来,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喃喃道:我这是感冒了吗?系统君:【可能,宿主我这里有上好的感冒药,只需要一百灵点一颗,需要吗,需要吗】某人:滚,你这个奸商
  • 皇羲大帝之新封神

    皇羲大帝之新封神

    西游记里前段说过有七个大圣,它们都是孙悟空的结义兄弟,本文以六个魔界大圣为主线,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灭天庭及杀满天诸佛的故事,浩劫过后天庭重新洗牌,一吊丝青年重生为皇羲大帝,声势浩大的新封神运动开始了。
  • 重生无可奈何花落去

    重生无可奈何花落去

    顾潇却自出生便送镇国将军府抚养,长大后跟随将军上阵杀敌,不幸在十八岁香消玉损。再次睁眼竟然已是十年后的世界,顾潇成了青州知府的嫡女。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总会有些人一眼就认出她,那是她最重要的人。------谢忱看着她,“能不能……”半晌又接着说“别把我当孩子。”顾潇极其敷衍的应了一声。“乖,把药喝了。”谢忱“……”------“国师大人,我们什么时候能不练跑步了?”谢忱“去隔壁问问。”“国师大人,我们今日学什么?”谢忱“去隔壁问问。”“国师大人,我们都比赛什么啊?”谢忱“去隔壁问问。”隔壁顾潇“……”
  • 交叉画

    交叉画

    每个人都有一根红线与之相牵,有的远在天边,有的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看不见,远在天边的找不着。
  • 倔丫头的青春时代

    倔丫头的青春时代

    这本书主要写了女主角夏兮的校园时光,有明媚,有泪水,有欢笑,亦有忧伤。
  • 青鸟

    青鸟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戏剧史上一部融神奇、梦幻、象征于一炉的杰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青鸟》写一对兄妹迪迪和麦迪去寻找一只青鸟的故事。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许多事情:夜宫的五道大门,恐怖的墓地之路,难以置信的青孩子的身世,以及幸福家园的见闻。而种种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兄妹俩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
  • 完美无缺

    完美无缺

    老雷一个召唤术,招来了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青年,且看此青年小夏如何在异界混世成才。
  • 神凰追妻

    神凰追妻

    她是苏府三小姐天生废材无法修炼,就连下人都可以随意打她、辱骂她。凌虐致死,一朝重生,再度为王,嗜血无情,铁血杀伐,手段更是狠辣。他是世人皆知的战神,心如冰雪,强势霸道,天赋卓越。唯独对她情有独钟,他愿为她,倾覆天下,上穷碧落,下黄泉。当王者对上王者,谁掳获了谁的心……原名《邪王盛宠:逆天狂傲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