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500000028

第28章 梦百年·寻找回家的路(1)

母校的思念

振华女校在杨绛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了她抹不去的回忆。百年老校苏州市第十中学前身为名振于东南大地的"振华女中",学校里有一条"闻道廊",也被大家称为"圣廊",它像一本记录历史的册子。这里有很多著名的校友的头像和介绍,其中包括李政道、彭子冈、何泽慧、费孝通,自然也有杨绛。

季玉校长很喜欢杨绛,当时吃饭的时候,杨绛也与季玉校长同桌进食,季玉先生总从家里带菜来,让桌上的老师们一人一勺,同学各一勺,自己再一勺,剩下的都给杨绛了。

百年校庆之际,众多校友想去探望杨绛先生,不过大家都很担心会见不到她,毕竟老先生已经闭门谢客好多年,很多名人和官员去了都碰了"钉子"。经过联系,杨绛得知是母校来的"朋友",竟然破了例,让大家十分兴奋。

见面的那天上午,杨绛在家突然出了小状况──流鼻血。家中保姆建议她取消下午的见面,但是她执意不肯,她从一早起来就开始坐在桌子面前写当时的"振华校歌"歌词:

三吴女校多复多

学术相观摩

吾校继起

德智体三育是务

况古今中外

学业日新月异

愿及时奋勉精进

壮志莫蹉跎

见到校友之后的杨绛先生十分开心,跟大家一起用家乡话唱起校歌,唱完问大家唱得对不对。大家带来了昔日振华女校的老照片,还带来了苏式糖果糕点和丝绸围巾。大家把围巾给杨绛戴上,要给她拍照,她笑得很开心,照片也是拍了一张又一张。

她跟大家聊起了振华,说振华对她来说有一种特别的"味儿",是一种今后无论到哪里都会带着的"味儿",这代表了振华人的一种精神。

杨绛是老振华女校毕业的最后一批学生之一,那年是一九二八年,学校还位于苏州十全街的旧校址。世上的一切事情都是缘分注定,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是机缘巧合,最开始到振华读书,是三姑妈杨荫榆的建议。当时杨绛的父亲让杨荫榆给自己的女儿们推荐个学校去读,最开始她推荐的是自己的母校──景海女中。

事情发生变化是从几天后的一次演讲,杨荫榆收到当时振华女中校长季玉先生的邀请,这次出访让她改变了主意,她觉得振华比自己的母校还要更好一些,更适合杨绛姐妹去读书。

当时的振华十分破旧,对于见过"世面"的杨绛姐妹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像上海启明女中那样的基督学校设备设施和办学条件都是十分优越的,不过在后来的读书过程中,她也慢慢发现了属于振华的优势,让她一生受益。她曾经说:"季玉先生办学有方,想方设法延聘名师来校任教,教科书采用外国教科书最新的版本,学业成就是一流的,学风朴实务实。"

读书时候的杨绛便与众不同,有着"清水芙蓉"的性格,文笔的功力也初露锋芒。一九二七年振华女校推出了《振华女学校刊》,在第一期中便有杨绛的五言古诗《斋居书怀》,诗中写道:"风响飕飕,岑寂苦影独。破闷读古书,胸襟何卓荦。有时苦拘束,徘徊清涧曲……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今日有所怀,书此愁万斛。"

振华对于杨绛的意义十分重大,她不仅在这里做过老师,也做过校长。也是她的努力,让振华的精神和历史没有在战火中中断,在最艰难的时候她一直陪着振华艰难地前行。

如今的苏州振华学校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却处处都有杨绛的气息。校园的西北有梅岭,而梅岭之上有一座己巳亭,杨绛在这边拔过草、捡过砖。她说这是他们那届学生留给学校的一份礼物、一种纪念,这个传统也一直延续下来,现在的每届毕业生都会留下些纪念在母校,作为来过的痕迹,也表达了对母校的一份感恩之心。

对于校友的拜访,杨绛从来都是开心的,她们之间用家乡的语言聊天,聊着关于母校的事,让她感觉很亲切,像又回去了一样。她与外界"约法三章":不拍照,不带记者,不写文章,对于校友她都很宽容,跟校友们拍照留影。她跟校友们的合影一直被大家很好地保存,在大家心中,这位老者更像是一位见证了学校和自己成长的长辈,和蔼、亲切,那份笑容和苏州巷中的老人没有区别,充满着如阳光般感召的力量。

校园内闻道廊的东口有一座亭,取名君山亭,是为了纪念沈宗翰、沈骊英的长子沈君山而建。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农学家,也是振华女校董事会的董事长。在与君山亭相对的是近年学校建造的大型文体馆,以"季康"命名,称为"季康馆"。

杨绛先生对学校的近况都很关心,学校也关心着这位老人的近况。在学校的橱窗里,还摆放着老人生日时候的照片,每个学子都很骄傲地称呼她为"我们的杨绛",以与她同校为荣。

校友们离开之际,希望杨绛为母校写点什么,她欣然接受。走进书房,在一张大红纸上写下四个字──实事求是,这是季玉校长每次讲话的开头,也是振华人一直追求的精神。书明"季玉先生训话",题款"杨绛敬录"。最后,杨绛请校友把她对母校的思念带回去,在如今的"季康亭"南面,竖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标有杨绛为母校题写的"实事求是"。

一个人的"三人"生活

钱钟书生前出版书籍,都需要自己亲自看过才可以发表。他离开之后,凡是写他的书,杨绛先生都要看过,不对的地方她便会指出,她说:"现在写钱钟书的人很多,这是一个热门题材。汤先生过去只是来信问问题,我一一回答,邮票贴了不少,现在要全部看一遍才能重印。"

人们都羡慕她跟钱钟书的神仙眷侣,想向她讨点婚姻和爱情的秘诀,杨绛说:"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正是这些最简单的"老话",却让我们懂得了婚姻和爱情的真谛,理解、包容和欣赏,做伴侣更应该做朋友,做到这些,婚姻和爱情也就自然顺畅了。

薛鸿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英国小说,现从事英语文学研究工作。他最开始是在外文所当编辑,先是做中文的相关工作,后来学长发现他英文水平不错,便向他约稿。

一次《世界文学》的李文俊主编要他译一篇美国作家门肯的散文。他反复揣摩,依然没有做好的把握,便怀着一颗紧张的心去请教杨绛先生,希望她能帮自己把把关。他带着译完的稿子来找杨绛先生的时候,她欣然同意,抽出时间看他的译文,并在下面写下一些她的意见。

原文中第一句他习惯用"总之"开头,觉得正好与原文"inbrief"对上,但杨先生提出意见,"总之"只能用于总结上文,而原文是对别人提问的书面答复,意思是"你所问我的话,扼要地说……"薛鸿时照她的建议修改了文章的开头。发表之后,蒒鸿时意外接到了一封信,来自《作家》杂志王成刚主编,他在信中称赞这篇译文给了他"极大的艺术享受",后来还有多位专家把它选在几种外国散文选里,杨绛先生的意见成了他的点睛之笔。

对于年轻人,杨绛先生总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也会给一些善意的告诫。有个年轻人高中毕业的时候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主要表达自己对她的仰慕之心,也倾诉了一下他自己的烦恼。杨绛先生给他回信了,除了寒暄和鼓励话,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先生的作品,像是一个放大镜,可以透过一个故事看透一个时代,一句话可以点透一个人生。一个微观的故事,讲的却是一个宏观的时代,她用她的笔,记录下属于那个时代的特征。

在她那些记录时代变迁的作品中,虽然社会充满了战争和血腥,但是作品中你却读不到一句哭诉和抱怨,她只是淡淡地描写着属于她的生活,讲述着故事中人物经历的荒谬和无奈。

杨绛不承认自己是"大"家,觉得那些文学家、翻译家的名头不属于她,只是觉得自己干了一些本职工作,杨绛笑言自己"一事无成"。

同类推荐
  •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茨娃女儿、妹妹、马克·斯洛宁、利季娅等人回忆茨维塔耶娃,茨娃两极化的性格,对待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茨维塔耶娃之死……在书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些回忆是相关传记写作时常援引的资料。
  •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官场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冶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 有趣的中国妃子

    有趣的中国妃子

    选取了中国历史上23个妃子,讲述了她们在深宫中的人生。在这里,你能看到美艳如毒药的夏姬、最优秀的美女间谍西施、最悲惨的妃子戚夫人、最幸福的母亲薄姬、史上最绝姐弟恋中的万贵妃、处在政治旋涡中的珍妃……她们每一个都在那一段历史中曾经灿烂过,又归于湮灭。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赵登禹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赵登禹

    1898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山东曹州府(今山东荷泽县)赵楼村一户寻常农民家,伴随着一阵清亮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他就是赵登禹。赵登禹,字舜诚(又作舜臣),因排行老三,有小名“小三儿”。祖上世代务农,父母均为勤勉诚实的农民,靠耕种几亩薄地为生。
  •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

    一个爱好和平的民主斗士,走上了革命与从政的道路,最终成为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怀着梦想和激情,起草《独立宣言》,订立并完善宪法,拯救国家危难,并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书中生动客观的讲述了平民总统杰斐逊求学、从政、执政的生命旅程,展现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勤奋与坚韧的精神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热门推荐
  • 他们叫我大文豪

    他们叫我大文豪

    一个新的世界,失去了很多文学著作,所以,他想把它们带回来,然而这些不是他的故事,却为他铸就了大文豪之名。他们叫我,大文豪。
  • 动物修仙群

    动物修仙群

    本书挂羊头卖狗肉,虽说是动物修仙,但更多时间与一只有土又“黄”的中华田园犬一同寻求仙道的逗比日常。温馨提示:大部分的猫不太有好,撸猫需谨慎,否则她可能提剑砍你!
  • 逆天修真天才

    逆天修真天才

    一觉醒来的已过万年的叶天问,看见床头一个貌美的女子抱着自己哭,万年来到发生了什么,为寻找真相不段的变强,新的对手不断出现僵尸,忍者,吸血鬼…
  • 修真界第一小白脸

    修真界第一小白脸

    某路人:我有天赋,可力战群雄!叶悬:我有个夫人...某路人:我有神器,可移山填海!叶悬:我有个夫人...某路人:我有人脉,遍布五湖四海!叶悬:我有个夫人...某路人:咱能不提你夫人吗?叶悬:她是个仙尊...某路人:打扰了......
  • 今天月姐沙雕了吗

    今天月姐沙雕了吗

    [顾忱X林月]沙雕女孩和腹黑大佬的故事。
  • 君旸之繁花落雪

    君旸之繁花落雪

    一个出身没落家族的少年,为了理想为了家人,离开故土,独自一人上京赶考。一路的风雨坎坷,一路的荆棘困苦,遇到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事情,改变了少年的心,重写了少年的人生,让少年从喜与悲中渐渐蜕变成熟。一路上结识了无惧无畏的友人、意气风发的皇子、仙风道骨的道人。在腐朽的朝堂内外不屈的抗争,为了黎民百姓与朝廷弄臣斗,与邪恶的江湖教派斗,与野心勃勃的外族斗。繁花落尽,静静伫立在山腰看漫山落雪,渐渐忘却了尘世浮华,多了几丝空明。望着共闯生死的伙伴离去,轻轻叹息,转身握紧身畔伊人的双手,曾经的誓言至今萦绕在耳边,纵然江山多姿也不及伊人相伴静享超然于世的自在生活。
  • 海鹰突击

    海鹰突击

    这是一个年轻人成长的故事。地方优秀青年雷啸天,参军入伍后,凭着坚持不懈地努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了从民到兵的转变,最终成为一代兵王,以光辉的历程兑现了他在新兵连对战友们许下的承诺:——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中国海军将不会再给其他任何国家的军队,提供建立功勋的机会!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是一本了解《圣经》的理想读本。本书精选100个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圣经故事,通过它们读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圣经》的基本内容、主要人物、文化精华和思想要旨,同时也充分领略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同《圣经》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巨大魅力。《圣经》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多、被人们阅读得最多的一本书,它历经两千年,至今不衰。今天,全世界有10亿以上的人把《圣经》当作他们的精神食粮,《圣经》被译成1800多种文字,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一本书。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了解和掌握《圣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知识。特别对于我们中国人,《圣经》是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历史和社会的必读书。但是《圣经》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人物复杂的作品,再加上中西文化差异,对普通读者而言,在短时间内掌握它并非易事。鉴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全书精选100个经典圣经故事,并有机结合文字、编写体例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为读者打造出一个立体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提高阅读和学习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 樱花树下下的第一片雪

    樱花树下下的第一片雪

    晓琳:“金雅,佳惜,如果那天我不在了,你们会介意吗?”金雅:“晓琳,不要开玩笑了,再说了,我们怎么会让你受伤呢?有我们保护你呢!”佳惜:“就是啊,有我们在谁敢欺负你,我保证让Ta生不如死!还有啊,以后不准说这些话了!”晓琳:谢谢你们这么关心我,但是......
  • 经典武侠小说:十二金钱镖(套装共13册)

    经典武侠小说:十二金钱镖(套装共13册)

    全书以振通镖局镖头胡孟刚向十二金钱俞剑平求借镖旗开始,随即转入悬疑性的曲折故事,由探风、传警、改道、遇劫、拼斗、失镖,到盗踪飘忽,扑朔迷离,无人知其来历,寻镖人多次受骗、扑空,一步紧扣一步,书中悬念重生,线索紧罗密布,却又严丝合缝。小说人物刻画入微,生动活泼。如俞剑平的侠气横溢、老练精滑;飞豹子的神出鬼没、狡诈绝伦;黑砂掌的玩世不恭、热血心肠;九股烟的刻薄嘴脸、小人心性,及其色厉而内荏的意识活动,几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