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500000026

第26章 笔做情·纸上找寻曾经和未来(1)

我现在是"我们仨"

就在二〇一三年五月,一个消息让关心杨绛和钱钟书的人为之震惊,中贸圣佳公司发布公告,将于二〇一三年六月在北京举行包括钱钟书、杨绛、钱瑗书信及手稿等共计一百一十件作品专场拍卖会。这一百一十件作品包括六十六封钱钟书书信以及《也是集》手稿,十二封夫人杨绛的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还有六封女儿钱瑗的书信。这些作品中的书信是钱钟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当时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的往来书信,信中内容可以推断出两人相识于一九七九年,相交相识直至钱钟书去世,两家一直保持着联系。信件的内容大部分是与《也是集》出版相关的,最开始钱钟书称呼对方为"国强先生",后来的信件演变成"国强我兄",根据这种称呼上的变化,便可以认为两人关系日渐紧密,除了出版相关的事情,两人还聊及家中琐事,钱钟书还拜托帮忙照顾钱瑗。其中包含了钱钟书对历史和学人的评判,例如,在其一九八一年的一封信中,他谈到《红楼梦》的英译本:"因思及Hawkes近以其新出译本第三册相赠,乃细读之,文笔远胜杨氏夫妇(杨宪益与戴乃迭),然而此老实话亦不能公开说,可笑可叹。"所拍卖的书信,均是毛笔书写,笔韵笔锋皆见功力,作为文学作品的收藏人士,这是十分珍贵的作品。就是这些"不能公开说"的事情如今却要被展出甚至拍卖,让每个关心钱钟书的人都很气愤,已过百岁的杨绛先生也很吃惊。她在二十日左右得知的拍卖消息,随即给香港的李国强打去电话,询问他:"我当初给你书稿,只是留作纪念;通信往来是私人之间的事,你为什么要把它们公开?""这件事情非常不妥,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给我一个答复。"李国强说:"这件事情不是我做的,是我朋友做的。"

电话的最后,李国强承诺会给杨绛一封书面答复。然后记者去跟李国强核实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表示:"我不知道,这件事情和我没有关系。"随即就挂断了电话。

时已一百〇三岁的杨绛先生发表了一份坚决的声明,反对拍卖公司对其本人与钱钟书及女儿的私人书信被拍卖,如果拍卖举行,她将诉诸法律,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利。并随后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前申请,要求责令对方停止拍卖。她质问:"个人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多年的感情,都可以成为商品去交易吗?"

这件事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三所高校的民法、知识产权法和宪法领域的权威法律专家,对拍卖私人信件是否牵扯法律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最后,专家们认为:未经作者同意,拍卖私人信件严重侵害了作者及他人的隐私权和著作权,违反公序良俗,应依法禁止。

后经法院审查,于二〇一三年六月三日依法做出禁止中贸圣佳公司实施侵害著作权行为的裁定。该公司被迫停止了对涉案书信手稿进行的拍卖会。杨绛认为,虽然涉案公司停止拍卖,但李国强作为收信人将涉案书信手稿交给第三方的行为,以及中贸圣佳公司在司法裁定前,为拍卖会举行的准备活动,已构成对其著作权和隐私权的侵犯,她最终决定将拍卖公司和李国强告上法庭。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七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通报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两被告停止涉案侵权行为,赔偿杨季康各种损失共计二十万元,并公开赔礼道歉。对于捐献了所有版税的杨绛先生来说,二十万根本不是她起诉他们的目的。她是在捍卫自己的亲人,保护钱钟书和阿圆生前的所有,拍卖信件是对他们隐私的不尊重。作为文学家、作家,他们将优秀的作品呈现给读者,而书信实属私人物品,公开拍卖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她要为亲人讨个公道。

钱钟书走后,当有人问起关于他的事,杨绛回答中最常出现的词就是"我们",也许,在她心中钱钟书从来不曾真正离开,只是换个方式存在。她常说她跟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都爱做学问,都爱读书,志趣相投。钱钟书和阿圆,是她这辈子的骄傲。

他们两个从来没有离开过杨绛的生活。一次杨绛翻看旧书,是孟森著作的《明清史论著集刊》,里面还有之前钱钟书读书时候做的一些标记,做标记的地方杨绛都会看得很仔细,揣摩当时是什么吸引了钱钟书,却突然想到这个孟森先生是她的旧相识,小时候还行过鞠躬礼,杨绛称呼他为"太先生",她多想把这个意外的发现告诉钱钟书,可是没办法告诉了,他已经去世了,留下的人难免感伤。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震撼了整个教育界。她把他们夫妇全部的稿酬版税全部捐赠给了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励基金,旨在鼓励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将他们两人在读书方面的精神延续下去,传承、发扬,希望更多努力的孩子可以通过读书,也看到他们看到的那个美好的世界。

很少出门的杨绛先生出席了"好读书"奖学金的捐赠仪式,并捐助了七十二万元稿酬,以及以后出版作品的报酬,这非常有可能成为清华大学个人捐献金额最大的一笔奖学金项目。

轮到杨绛讲话时,主持人示意她可以坐着说,但是她说:"我个子小,要站起来说。"便还是执意站着发表讲话:"这次是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说话,代表我自己、已经故去的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在一九九五年钱钟书病重时,我们一家三口共同商定用全部稿费及版税在清华大学设立一个奖学金,名字就叫"好读书",而不用个人名字;奖学金的宗旨是扶助贫困学生,让那些好读书且能好好读书的贫寒子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感谢清华大学帮助我实现了我们一家三口人的心愿。"

她说:"收到几十万元稿费得跑银行,还要去税务局交税,麻烦,著作权拿在手里更是烦心事,有时难得认真起来还要跟人打官司,不如交给学校管理。"她将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便做了甩手掌柜,落得个洒脱。杨绛对于文学教育事业的巨大支持,让人敬佩。

清华大学,是一家三口人的母校,也是她跟钱钟书定情的地方,两次破格聘用钱钟书,一家人都是清华大学的著名学者,这是怎样的缘分。

清华大学将书有"功存教育,义声长孚"的证书颁给了这位九旬老人,这是对教育界贡献至高的肯定。

杨绛先生捐出了大额的奖学金,但她的生活却一直保持着最简单的方式,甚至还保持着钱钟书先生在的时候的一些东西,包括为他搭配的"下午茶"。房间里摆放的是最简单的家具,没有多余的装饰,像他们的人一样,无形的知识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女儿钱瑗的离去,也让清华大学的同事和学生悲痛不已,为了纪念同样杰出的她,二〇〇五年三联出版社出版了《我们的钱瑗》一书,作者包括杨绛在内,还有钱瑗的老师学生、继女继子及同事好友,大家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实的钱瑗。

书中记录了钱瑗很多生活的细节,从小到大的一些趣事。包括钱钟书批改的钱瑗的作文,还有一些钱瑗的照片,每张照片旁都有母亲细心的说明,让人们全方位地了解了钱瑗的善良真诚、孝顺谦和。

关于钱瑗的婚姻生活,外界一直有很多说法,在《我们的钱瑗》中,亲人和朋友对她的第一段婚姻做了详细的描述,为大家呈现了那段婚姻的心酸与无奈。而钱瑗并没有孕育自己的儿女,由继子继女描写了钱瑗的第二段婚姻。

对于钱瑗的离开,她的学生也有很多的惋惜,杨绛说:"钱瑗热心教书,关怀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她为人刚正,也得到学生和同事的推崇。"

钱瑗的两位香港学生回到北京师范大学,其中一位捐款一百万港币,用来成立"钱瑗教育基金",用来纪念这位恪尽职守的老师。另一位学生则在《香港文学》上刊登了《纪念钱瑗专辑》,大家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纷纷动笔纪念,很多文章都被收录在了《我们的钱瑗》一书中。

钱瑗在自己的工作方面,一直做得很出色,这与父母的身体力行有着很大的关系。

她敢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就算在人数众多的大会上,她也丝毫不畏惧。当时她参与编写《英汉小词典》,有一个"特殊"背景的会议召开,提出了一个"极左"的规定: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在场的其他人都赞成这个想法,年纪最小的阿圆却不赞同,她心中思索了一下,便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勇气连妈妈都十分佩服。

钱瑗曾兼任外语教学英语教材编审委员会的委员,一次,另一名委员推荐了一本文学史的教材,还介绍说,此书得到了钱钟书先生的肯定和推荐。此话刚出口,一旁的钱瑗站了起来,大声说:"我父亲没有推荐!"

一句话让那个委员十分尴尬,赶紧挑出来几封信,意思是里面有钱钟书肯定和推荐的证据。其他的委员忙打开信看,从头看到尾,发现钱钟书信中所说大部分都是客气的套话而已,结尾处还留下"容后再度",钱瑗说的是对的,她的父亲并没有推荐这本书。

从事教育行业的钱瑗,一直潜心研究自己的专业,杨绛在《尖兵钱瑗》中说她:"她既然只求当尖兵,可说有志竟成,没有虚度此生。"只可惜英年早逝,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写一个女儿给自己

九十二岁那年,杨绛先生创作了《我们仨》,用平淡的文字记录下三个人六十年为亲人的特殊缘分。女儿和丈夫一前一后离开,对这位老人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心痛是可想而知的感受,她想把这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光记录下来,趁着那些记忆尚且清晰。她说,她要写一个女儿来陪着自己。

事实上,最开始,是朋友建议杨绛先生把一家人的事情前后都记录下来,但是当时杨绛正在照顾同时住院的钱钟书和钱瑗,已经心力交瘁,虽然想写,但是力不从心。躺在床上的阿圆知道这件事后,自告奋勇要求她来写,名字起好了,就是《我们仨》。

当时的钱瑗身体已经很不好,医院告知脊椎癌已经到了晚期,她在忍受着很大的痛苦。为了把自己和父母的事情记录在纸上,她让阿姨举着,自己仰卧在病床上写,这是她当时唯一可以写作的姿势了。

杨绛来看女儿,发现女儿写得十分辛苦,当时因为化疗,她已经不能进食了,写作也是断断续续地在进行着,她跟女儿商量先不要写了,先好好养病,病好了再写。钱瑗无奈停笔,停笔后的第五天,她离开了这个世界……书的大纲也列了出来,结果因为病情的发展,到最后钱瑗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母亲想完成女儿的遗愿,亲自执笔,记录共同属于他们三个人的故事。

写作过程是回忆,也是再次经历一次。每次回忆,也是每次的思念,有杨绛思念的父女两个,在天国也会微笑。整个写作的过程,也是杨绛先生用自己的方式,跟他们两个聚了又聚。

回忆是以一个梦境开始的,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开始了一段不太轻松的旅程,记录最后的那段日子。三口人彼此支撑着走过的梦的走廊,到达一个岸边,停靠了,休息下。万里长梦,一千六百天。

梦中,钱钟书跟女儿一起玩耍,突然一个电话过来,让钱钟书第二天去开会。第二天早上钱钟书被一辆陌生的汽车接走了,没有说会去哪,也没有说什么时候送回来。还好女儿心细,记住了爸爸要去的地方的信息,杨绛带着女儿一直在寻找着他的消息,最后找到了古驿道,在那里一家才又一次的团聚。

古驿道,是一条每个人终要走上的路。这条路上,你要把亲人送走,这条路你也注定要走一遭。本应该是一个凄凉黑暗的处所,杨绛却把那里描写得安静又神秘。

这个地方,有属于自己特殊的规则和警告:

"警告是红牌黑字,字很大。

(一)顺着驿道走,没有路的地方,别走。

(二)看不见的地方,别去。

(三)不知道的事情,别问。

规则是白纸黑字,也是大字。

(一)太阳落到前舱,立即回客栈。驿道荒僻,晚间大门上闩后,敲门也不开。

(二)每个客栈,都可以休息、方便,进餐,勿错过。

(三)下船后退回原客栈。"

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要遵守,无论你是谁,你之前多么显赫抑或是多么富贵,来到这里,你就"众生平等"。

事实上,这个"古驿道"就是钱钟书最后所住的医院,梦中杨绛奔波来往于古驿道,前后有四年半的时间,杨绛奔波于钱瑗和钱钟书分住的两个医院,照顾、安慰、陪伴,到最后送走了他们两个。

文字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亦幻亦真,分不清哪些是梦,哪些是实,但情是真切的。钱老先生所在的311号船,就是他生病期间在北京医院北楼的311室,在这艘"船"上,在杨绛的陪伴下钱钟书一住就是一千六百个日日夜夜。那古驿道上安排的一站又一站的客栈,便是她每一次的挽留和不舍,虽然不想离开,但是离别的脚步一直缓慢地前行,它不会为任何一个人停下来。

梦中的钱钟书很虚弱,见到杨绛和钱瑗却还是用尽力气想说话,脸上还挂着泪痕。他觉得自己很累,像是被折腾去了许多地方,最后才停到这古驿道上,生怕杨绛和女儿找不到自己。看到了她们,他才安心地休息一下。

每天回到"客栈"的杨绛,都担心钱钟书的船会漂到自己找不到的地方,船上没有船工,没有艄公,她夜里也睡不踏实,只盼第二天快点来,她好被允许去探望他。医院探望的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她只能遵照医院的"警告和规定"。

她曾试想跟阿圆把钱钟书"驮下船溜回家",但又知道这只是痴想罢了,只好在每个夜里都盼第二天早些来,又怕第二天来到了,告别就要提早一天。

同类推荐
  • 因祸得福:窦太后

    因祸得福:窦太后

    她是清河良家女,背井离乡进入宫廷;她阴差阳错,被命运放逐到偏远代国;她因祸得福,受到代王的宠爱;她母凭子贵,顺利登上皇后的宝座;她协助治理国家,文景盛世之中有她一份功劳……风雨飘摇的秦朝末年,窦漪房出生在一户贫苦的人家,从小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家庭中接二连三的惨剧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与众不同的坚强性格。可能是上天眷顾这个身世凄苦的少女,窦漪房在长到如花似玉的年龄时被汉朝选人宫中,并被阴差阳错地送到了代国,获得了代王的宠幸。
  • 谋略始祖——姜尚

    谋略始祖——姜尚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 胡雪岩的人生经营课

    胡雪岩的人生经营课

    胡雪岩虽然已经去世,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却是一本关于人生经营的教科书,饱含着人生的智慧。“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胡雪岩离我们渐行渐远,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也一去不复返,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对他经营的人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挖掘其中蕴藏的智慧,为自己的人生点亮一盏智慧的灯。
  • 公主是怎样生活的

    公主是怎样生活的

    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娥皇女英、平阳公主、山阴公主、新城公主、李娘子等公主们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 天生有罪

    天生有罪

    美国当红脱口秀《小崔每日秀》主持人特雷弗·诺亚一出生就犯了罪:因为他的父亲是白人,母亲是黑人,而在当时种族隔离的南非,这样的结合属于犯罪,他父母会面临五年有期徒刑的惩罚,诺亚自己也会被送到孤儿院。为了保护诺亚,他那位勇敢、反叛、幽默、坚强、虔诚信教的母亲,想出了各种极端甚至荒唐的办法,在歧视、贫困、暴力的怪圈中,竭力为他创造了一种正常的生活。而自幼便遗传了母亲性格的诺亚,除了像大多数青少年那样成长外,还需要学会如何 “尴尬”地在一个他本不该存在的世界上生活。这本回忆录中收集的故事,时而幽默,时而惊险,时而感人,但无一例外都彰显了诺亚惊人的喜剧天赋,以及一位母亲无条件的、无止境的、无与伦比的爱。
热门推荐
  • 王十七的快乐生活

    王十七的快乐生活

    故事的主人公“王十七”在经过校园的锻炼社会的磨砺是被磨去了棱角还是我继续率性洒脱呢!
  • 神魔来了

    神魔来了

    站在宇宙顶点的两个男人,会为这世间带来怎样的改变,敬请期待~
  • 轻松养颜:女性必知的126个经典保养细节

    轻松养颜:女性必知的126个经典保养细节

    本书介绍126个关于女性养颜、护肤、保养身体最经典的简单实用的细节。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冒险者开始

    从冒险者开始

    罗埃·塔伏斯,马斯克养子,远古龙裔,拥有大量的未知力量
  • 大魔神

    大魔神

    倍受欺凌的楚峰没有任何修练的机会,机缘巧合下却是法武魂同修,一步步踏上实力巅峰,叱咤风云,众美归心,成为主宰天下的大魔神。强大的武力毁天灭地、恐怖的法力呼风唤雨、飙悍的魂力御物驭灵,各种力量掌控一身,不论你是兽是妖,也不管你是仙是神,顺者猖逆者亡,楚峰用疯狂的血腥屠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韶华静好

    韶华静好

    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她回眸一笑,惊艳了刹那光阴;黄金甲铸成的沙场上,他手持软剑,成就了非凡战神。江南三月,烟雨迷离,她与他的相遇,或许本就是一场意外……一次偶然的相遇,改变了他们的生命,但是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们都含着笑,说着无悔二字……重生一世,看她如何应对那些口中满是道义的伪君子。
  • 那小子叫小意

    那小子叫小意

    一个叫小意的东北小伙子,是一名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在生活当中,只相信眼见为实。可是自己亲身经历一些事情之后,用科学又无法解释。随着各种事件的不断发生,自己的人生观彻底被颠覆。本以为几件小事过后,便再不会与其产生任何瓜葛,可是天不随人愿。突来大病如山倒,四处求医问药,都没有治好自己的病,就连各大医院的医生都无奈的摇摇头。就在家人灰心意冷,准备坦然接受现实的时候,一个奇怪的人突然出现,轻而易举的治好了瘫倒在床的他。从此之后的小意,便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