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摔跤的异名很多,如角力、摔胡,角
、相扑、布库、厄鲁特、掼跤等。这是因为,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不同,摔跤的方式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
古代的摔跤基本上是沿着角力、角抵和相扑、摔跤这几个形式发展过来的。摔跤最早起源于古代“蚩尤戏”,“蚩尤戏”是为了纪念与黄帝逐鹿中原的蚩尤而流行于北方的一种民间竞技活动。东周时期,这种角抵戏比较普及,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中非常多见。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一件铜牌,上面就有两人角抵的画面,这是比较典型的早期摔跤形式。
汉代,由蚩尤戏发展出来的角抵的形式,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意义。当时有一出戏叫《东海黄公》,戏中黄公的父亲被老虎吃了,黄公为了报仇,跟老虎进行搏斗,就是角抵。它与蚩尤戏是一个体系发展下来的,而且有较高的表演因素和一定的文化内涵。
据《汉书》记载,金曰
当汉武帝寝宫中侍卫时,有一天,汉武帝尚未起床,江充与莽何罗谋反。莽何罗携带武器闯入寝官准备刺杀汉武帝,被金曰发觉了。“曰摔胡投何罗殿下,得擒缚之”。“摔胡”就是抓住脖子摔倒在地,这是一个纯粹的摔跤动作。
唐朝皇帝大都喜爱体育活动,摔跤也是他们喜欢的项目之一。宫廷里的教坊司和内园是两个专供皇帝娱乐的地方,内园是进行体育表演的地方。唐玄宗李隆基“每赐宴设,大陈山车、旱船、寻橦、走索、飞剑、角
”,作为宫廷的娱乐活动,角
是各种表演节目的压轴戏。摔跤手临上场前,左右军就擂起大鼓。在急鼓声中,一个个赤裸上身的壮士绕场而入,寻对扭摔,一交上手,场外的观众就呐喊助威。分出了胜负之后,观众欢呼,急鼓三通。
宋代时,摔跤不仅是宫廷宴会的压轴节目,在民间也广受欢迎,在城市的“瓦子”中,摔跤是最精彩的表演。众多艺人中,还出现了女摔跤艺人。元朝王室起于北方的蒙古族,这个来自草原的民族,最重视骑马、射箭和摔跤三项,被视为男子三项竞技。只有三项都出色的男子才有资格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妇女也可以参加“男子三项竞技”的比赛,有时候还能胜过男子。
清代也十分注重八旗子弟摔跤技术的培养。清王室的御前侍卫大都是摔跤能手。康熙刚登基的时候,朝政大权被控制在大臣鳌拜手中,康熙一心想除掉他。于是利用训练摔跤的方式,瞒过监视,秘密地培养了一批高手,最终利用他们的力量除掉了鳌拜,夺回了政权。
我国古代的摔跤,从角力到布库延续有三千多年,在摔的方法方式上,从拳脚并用、徒手搏斗,发展到以摔绊为主的技巧。
延伸阅读
布库
“布库”是满语摔
的音译。也叫撩
或
,是由满族古代游戏“骑马打仗”演变而来的。着短袖衣,摔倒着地即分输赢。清代文献记载:布库专赌脚力,胜败以仆地为定。其人皆白布短衫、窄袖,而领及襟率用七、八层密缝之,使坚韧不可碎。初则两两作势,各欲伺隙取胜,继则互相扭结,以足相掠,稍一失,即拉然仆矣。
布库有双人和多人两种。比赛时在地上划出一个圆形角斗区,参赛者分为两个队,每队各二人。比赛时,一人背着另一人。比赛开始,各队接近对方,背在背上的人相互争斗,设法把对方推出场外或把对方从背上拉下来,以此决定胜负。该项运动也可以多人的多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