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77600000031

第31章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 35 年 11月 31 日生在密苏里州佛罗里达镇,长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小城汉尼拔。父亲是个不得意的乡村律师和店主。1 851 年他在哥哥欧莱恩开办的报馆中充当排字工人,并开始学习写作幽默小品。18 53年后在美国中西部和东部做排字工人。18 56 年去新奥尔良,想转道去巴西,在乘船沿密西西比河南下时遇见老舵手贺拉斯·毕克斯比,拜他为师,18 个月出师后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直至内战爆发,水路交通断绝,在战争中他曾一度参加南军。

1 86 1 年欧莱恩被林肯总统派去西部内华达领地政府任秘书,他随同前往,试图在经营木材业与矿业中发财致富,均未成功,便转而以写文章为生。1 86 2 年马克·吐温在内华达弗吉尼亚城一家报馆工作。1 86 3 年,他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这个词是密西西比河水手的行话,意思是“12 英尺深”,指水的深度足使航船通行无阻。1 86 4 年,他在旧金山结识幽默作家阿·沃德和小说家布· 哈特,得到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提高了写作的本领。1 86 5 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该故事根据一个流行已久的传说改写,生动地表现了当时在开发中的美国西部所特有的幽默的风格,加上突出的运用口语的文风,使他一举闻名。此后马克·吐温经常为报刊撰写幽默文章。1 86 7 年马克·吐温作为记者乘“桂格城”号轮船随一批旅游者去欧洲和巴勒斯坦旅行。他写的报道后来辑成《傻子国外旅行记》(186 9),此书嘲笑了欧洲的封建残余和宗教愚昧,也讽刺了富有的美国旅游者的庸俗无知。

1 87 0 年马克·吐温与奥莉薇娅·兰登结婚,她是纽约州一个资本家的女儿。这段婚姻对马克·吐温的影响如何,历来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他的妻子成了他的作品的检察官,妨碍他偏于粗犷的才能的发挥;多数人则认为这段婚姻不妨碍他的创作,反而是相辅相成,十分美满。

马克·吐温婚后居住在布法罗,自己编辑发行《快报》,一年后因赔钱过多而出让。1 87 2 年他出版了《艰苦岁月》一书。该书反映了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其中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特别是富有美国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1 873 年他同查·沃纳合作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这部小说讽刺了美国内战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社会上投机暴发以及政治腐败的情况。其中描写了两个著名的人物:赛勒斯上校彬彬有礼,慷慨好客,虽贫无一文,但充满轻易致富的幻想;参议员狄尔华绥是政客,满口仁义道 德,其 实投机欺 诈,无 所不为。这两 个人物是“镀金时代”的精神体现。

1 87 1 年马克·吐温举家移居东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这时他已成为有名的作家和幽默演说家。在以后的 20 年里,他常和一些文人来往,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这 20 年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时代。1 87 5 年马克·吐温应豪威尔斯之约,为《大西洋月刊》撰文。他以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的生活为题材,写了 7 篇文章,后汇集成书,名为《密西西比河的往事》。这本书用自传体的形式,以幽默的笔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风格,把密西西比河和河边小镇上的生活写得生动感人。8 年后,他回到家乡,把这本书扩充成为《密西西比河上》(18 83),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记载了他早年在船上时与舵手们联合起来成立协会,为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与船长作斗争的事迹。此后密西西比河和在家乡汉尼拔的童年生活常常成为他的几本杰作的题材来源。

1 87 6 年,长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小说虽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镇为背景的少年读物,但为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书中写淘气的汤姆和他的伙伴哈克贝里·费恩以及汤姆的女友贝姬·撒切尔的许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许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节。书中也讽刺了宗教的伪善,但结尾写汤姆和哈克贝里发现藏金致富,哈克贝里又被一个有钱的寡妇收为义子,却落入俗套。

马克·吐温的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于 1 876 年开始执笔,1 884 年出版。这部小说得到批评家的高度评价,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同时也不断遭到查禁。英国诗人托·艾略特说,这部小说在英美两国开创了新文风,是“英语的新发现”。他还认为哈克贝里·费恩的形象是永恒的,可以同奥德修斯、浮士德、堂吉诃德、唐璜、哈姆雷特等相比。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说:“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福克纳在 50 年代也表示了类似的意见。

马克·吐温 1 889 年出版的《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和《王子与贫儿》(18 81)都是以英国为背景讽刺封建制度和宗教的长篇小说。

1 89 4 年,马克·吐温出版的《傻瓜威尔逊》,塑造的是一个富有斗争性的女黑奴罗克西的形象。在这前后,他的家庭遭到不幸:两个女儿一病一死,妻子的健康逐渐恶化;他因投资制造自动排字机失败而破产,为了偿还债务,他外出旅行演讲,访问了夏威夷、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南美等地。1 89 7 年写成《赤道旅行记》,讽刺并谴责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他以后创作的中心思想。

1 89 6 年出版的《贞德传》,描写 15 世纪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的一生。马克·吐温自称这是他最好的也是他最喜爱的一本书。在他的笔下,贞德是人民的女英雄,也是理想的美德化身,最后却被国王查理出卖,丧生于愚昧落后的教会之手。这是马克·吐温唯一的一本非幽默作品,他怕读者误会他创作的本意,出版时用了别的笔名。

1 89 8 年马克·吐温还清了全部债务。1 90 0 年 10 月,在离开美国旅居欧洲几近十年之后,他全家回到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文艺界的领袖。1 90 0 年以后发表的许多时论作品,锋芒仍未稍减。如抨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传教士而颂扬中国义和团运动的《给在黑暗中的人》(1901),批判美国镇压菲律宾民族独立运动的《为芬斯顿将军辩护》(19 02),斥责比利时对刚果进行灭绝人性的侵略的《莱奥波尔德国王的独白》(19 05),揭露沙俄侵略的《沙皇的独白》(19 05),反对国内对黑人的歧视和私刑的《私刑合众国》,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战争祈祷文》等,都是富有战斗性的作品。

1 90 4 年,妻子奥莉薇娅在意大利逝世。马克·吐温也进入了事业的最后阶段。他早期作品如《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已有表现的对“人类”的悲观情绪,此时成了他一些作品的主调。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 900),散文《人是怎么回事》(190 6),故事《神秘的来客》(19 16)等都有反映。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他口授、由他的秘书笔录的《自传》。他于 19 10 年4 月 21 日去世。

马克·吐温出身寒微,通过写作而变成富有,享有盛名,他的心却和普通人民始终在一起。1 90 7 年他赴英国接受牛津大学名誉学位时,受到码头工人的欢迎,他认为这是一种最可贵的爱,因为它来自“人民”,来自“我自己的阶级”。他的作品充满对人民,尤其是对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热爱和对伪善者、剥削者、压迫者的愤恨。他的幽默以及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他对美国文学的贡献,而两者都扎根于人民。他的最重要的创作源泉是密西西比河和他在河上的生活,因而他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在中国,马克·吐温也是深受欢迎的作家。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最受世界人民喜爱的就是《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作者通过一个名叫哈克贝里的白人孩子帮助黑奴吉姆逃亡的故事,描绘了 19 世纪中叶美国中西部生活的各个侧面,揭露和讽刺了美国文明社会的丑恶现实,尤其对腐朽的蓄奴制度予以愤怒的谴责和批判。作品的思想倾向集中地体现在主人公哈克贝里的身上。

哈克贝里从小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他没有受过文明的教化,不必到教堂去祈祷,也不必穿上体面的衣服,学那些文雅的举止。他喜欢独立的生活,本是个自由自在的孩子。后来,好心的道格拉斯寡妇收养了他,教他读书,送他进学校,一心想把他教成一个斯文体面,循规蹈矩的“模范”儿童,以便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文明人”。可是,哈克厌恶小市民呆滞的生活和虚伪的客套,觉 得在他的 保护 人家里 过日 子“太闷 气”,简直是“一天到晚活受罪”。他不断地逃学,还跑到树林里去睡觉,表示只要能“换换空气”,宁肯到“地狱”里去。对于世人所景仰的上流社会,哈克并不以为然。他非但不愿做体面的绅士,就是让他和“有身份的人”呆在一起,他也会觉得“浑身发痒”。他对周围的一切保持着一个纯洁的儿童所特有的好奇和敏感,凭着自己的亲身感受判断其正确与否,甚至对神圣的宗教信条他也提出了疑问:“要是一个人能祷告什么就有什么,那为什么犹肯·韦恩卖猪肉亏的钱赚不回来呢?为什么寡妇让人偷掉的银鼻烟盒儿求不回来呢?为什么华杰小姐不能胖起来呢?不,我心想,祷告根本就没有什么道理。”哈克终于因为忍受不了死气沉沉的生活和文明的教化,从那个环境中逃了出来,去寻求自己理想中的自由生活。在马克·吐温笔下,哈克与这个呆板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这才使得他免于被环境所败坏,保持了他淳朴、正直、善良的性格和清醒、敏感的头脑,出落得更加天真可爱。

但是,作为一个在这样的社会中长大的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不可能不受环境的影响。作者如实地反映了哈克思想中的矛盾,更加强了这个人物的真实性———当哈克与吉姆相遇,并且和他乘着一只木排在密西西比河上逃亡时,他不得不面对当时严峻的社会道 德问题———如何对待种族歧 视和蓄奴制度的问题。这时,社会环境所强加给他幼小心灵的传统观念与他正直、善良的性格激烈地冲突起来。在这种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中,哈克的叛逆性格才真正成长起来。

吉姆逃亡是为了躲避被卖到南方去的悲惨命运。当时,蓄奴制在美国南部占统治地位,这种统治比中部要残酷得多。在南方的种植园里,黑奴被当作牛马役使,即便是最强壮的劳力,经过七、八年的折磨,也就被榨干了血汗,凄惨地死去了。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无论对于我们白人,还是对于黑人来说,南方的农场都纯粹是地狱,再没有更温和的字眼可以形容它了。”正是出于怜悯和同情,哈克愿意帮助一个将要被抛进“地狱”的人去争取自由。可是起初他并没有把吉姆当作一个具有人的尊严的同伴来看 待,他总是戏 弄他,取笑他。后来,他发 现吉姆善良,忠厚;对待自己有时象朋友那样诚恳,有时又象父亲那样关切;发现他“也跟白种人一样”,“惦记着自己的家里人”,和白种人一样具有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尊严。于是,哈克否定了社会灌输给他的种族偏见,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吉姆“倒是一个挺好的黑人哩”。有一次,因为恶作剧而受到吉姆的埋怨,哈克自觉惭愧,“简直恨不得去亲亲他的脚”。从此,哈克再也没有取笑吉姆,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然而,在快到“自由州”的时候,蓄奴制的观念又开始一次次地折磨小哈克了。被他称作“良心”的那种东西在不时地警告他:拐走主人的财产是大逆不道。每当他听到吉姆为盼望自由而欢呼时,他就感到“浑身连发抖带发烧。”往日学校的教导也象瘟疫一样总是缠着他,老是有个什么东西对他说:“谁要是象你那样,干出拐逃黑人的事来,就得到阴间去下油锅。”在哈克面前,告发吉姆是一条符合上帝意旨的“正路”,而帮助他逃跑则是一条通向“地狱”的邪路。在这岔路口上,哈克战栗了。

哈克的这种心理矛盾真实地反映了南北战争前奴隶制观念在一个善良孩子的心灵上所投下的阴影。马克·吐温就有过这样的亲身感受。马克· 吐温 6 岁那年,他的父亲 曾以地方法官的身份,参与对三个教唆奴隶逃跑的废奴主义者的审判。当时有许多本地人在场,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威胁这三个白人,要把他们拉出去吊死。最后,在公 众的欢呼 声中,法官判 处他们 12 年 苦役。1 89 5 年马克·吐温在他的札记中写道:

“在过去那些奴隶制的日子里,全镇的人都赞许这 一件事,那就是奴隶财产的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帮助偷一匹马或一头牛是一桩低劣的罪行,而帮助一个被追捕的奴隶,??或是在有机会马上告发他时犹豫不决,则是一桩更卑鄙的罪行,那就带上了一个污点,一个洗刷不掉的污点。追捕奴隶的人持有这种观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可观的赏金;但是穷苦的人们持有这种观念,??而且是带着热烈的、不妥协的情绪,这是在我们久远的今天所不能理解的。那时,这种观念对我来说似乎理所当然;而且哈克??赞同它也是非常自然的,尽管在今天看来是那样荒唐。”

不难看出,奴隶制度正是当时那个文明社会的基础,一个白人孩子要想从奴隶制偏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是多么困难。帮助一个黑奴争取自由意味着对社会的挑战,哈克必须拿出和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至于整个社会对抗的勇气来。

哈克的思想斗争是相当痛苦的。他一度抵挡不住“良心”的谴责,给吉姆的主人华森小姐写了一封信,告发吉姆的行踪。可是,他马上又想起他和吉姆在木排上和谐、友爱的生活,想起吉姆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想起吉姆亲热地叫他“宝贝儿”,称他作“老吉姆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这时哈克瞧着自己刚写完的那封信,感到非常不安,作者写道:

这事真叫人左右为难。我把那张纸拾起来,拿在手里。我浑身哆嗦起来了,因为我得打定主意,在两条路当中选定一条,永远不能翻悔,这是我看得很清楚的。我琢磨了一会儿,好象连气都不敢出似的,随后,才对自己说:

“好吧,那么,下地狱就下地狱吧,”接着,我就一下子把它扯掉了。

这标志着哈克和奴隶制观念的彻底决裂。他表示“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打算改邪归正了。”他不愿再走文明世界的“正路”,不愿再做被人们普遍称道的“好事”,背叛了那个虚伪的“上帝”,选择了一条被当时社会所不齿的“邪路”。这条路实际上正是当时美国人民和资产阶级民主力量所走的反对蓄奴制的正义道路。它最后导致了 18 61 年~18 65 年的南北战争———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在两个逃亡者寻求自由的旅程中,哈克几次走进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城市和乡村,这使他得以更广泛地接触社会,观察、认识那里所发生的一切。在这个游历的过程中,同样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

有一次,哈克在河上遇险,被格兰纪福家收留。在那里,他亲眼看到了格兰纪福和谢伯逊这两个大家族之间世代相传的血腥械斗。最后一次殴斗的直接原因是格兰纪福的女儿和谢伯逊的儿子私奔,结果,格兰纪福父子都在苦斗中凄惨地、毫无价值地死去了。在这段经历中,哈克始终是一个旁观者,然而,却默默地表示出他对这种野蛮的社会现象的憎恶。哈克不能理解,这些高贵的名门世族、举止文明的绅士,为什么会无休止地互相残杀;当问起这世代宿怨的起因时,双方竟无一人记得。看到格兰纪福和谢伯逊两家人荷枪实弹地坐在教堂里听牧师讲“友爱”,听到他们热烈地谈论对上帝的虔诚,哈克感到讨厌,他想,“上教堂的人差不多都是万不得已才去的,猪可就不一样。”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那些高贵的绅士们都抱仇视、厌恶的态度,而哈克则不然。他无意中当了爱情的信使,听说这对情人在夜里逃走,并且已经过河脱险,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哈克的这些思想与世俗观念是背道而驰的。

“国王”和“公爵”是哈克路遇的两个骗子。他们唯利是图,一路上不择手段地谋取金钱,甚至冒充玛丽小姐的叔叔,想要夺取她应分的遗产。他们靠着信口胡说,痛哭流涕,骗取了人们的信任,得到了一口袋价值 60 00 块的金元,还拍卖了原主人所有的产业和奴隶。对金钱抱着贪婪欲望的不只是这两个骗子,还包括市镇上几乎所有的人。当“国王”和“公爵”把一袋金元拿到公众面前时,“大伙儿都冲着桌子跟前围拢过来”,“人人都瞧着眼馋,直舔舌头。”马克·吐温在这里揭露了美国文明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拜金狂。但唯独哈克是个例外,他蔑视文明世界天经地义的公理。在小说的第四章里,就有一段描写哈克把自己的钱无偿地送给萨契尔法官的情节。后来看到两个骗子如此无耻,贪婪,他说:“我一辈子也没见过象国王这么贪得无厌的家伙。他简直是什么都要吞掉才甘心。”这时,哈克已经不只是怀着厌恶的心情冷眼旁观,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救助孤弱者。他从“国王”和“公爵”屋里偷出了钱袋,使它物归原主;还向玛丽小姐揭露了这两个家伙的本来面目,并机智地安排了惩罚他们的计策。

哈克的旅程确实是一种“历险”。他一次又一次地怀着厌恶或恐惧的心情摆脱那个凶险、丑恶的现实世界。在小说的结尾,哈克说:

我觉得我只好比他们俩先溜到印江人那边去,因为莎莉阿姨打算收我做干儿子。让我受教化,这个我可受不了。我早就尝过这个滋味了。

这个含蓄的尾声暗示了哈克同美国传统观念的决裂。和哈克一样,马克·吐温厌恶当时的社会,同时又对自由理想的实现抱有一线希望。他曾经在哈克和吉姆的旅程中为他们安排了一个幻想中的自由州卡罗,但是,他也知道,这种希望很渺茫,因此让他们的木排在迷雾之中漂过了卡罗,始终没能找到这个幻想中的乐园。作者这样的处理是明智的,他自己在现实中没有看到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也没有牵强地为他的小主人公指示这样的道路,于是便有了哈克性格中的适世主义倾向———哈克对现实社会的叛逆只能最终表现为消极的逃避,无可奈何的隐匿,而不是有力的反抗。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吐温把自然与社会相对立,并以这样的观点来批判现实。比起《汤姆·索亚历险记》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揭露社会更具有深度和广度;但就作者手中批判现实的武器来说,还依然如故。他没有力图从哈克的社会经历中寻找哈克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而是把儿童们自然的天性———淳朴、善良、渴望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天性与扼杀这一天性的文明社会加以对照,强调他本身的个性尚未被丑恶的环境所败坏,把他摆脱奴隶制偏见的原因也归结于“健全的心灵”战胜了“被毒害的良心”。同样,作者把文明世界的本质解释为社会对大自然的粗暴的败坏,社会道德对人的善良本性的粗暴的败 坏。因此,作者以浪漫的、抒情的笔调描绘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然风光和哈克同吉姆在木排上清新和谐的生活———它象征着自由。同时,他又以讽刺的、漫画式的笔触描写密西西比河两岸人们的粗野、残忍、虚伪和贪婪———它代表着文明社会。这种鲜明的对照固然使现实社会更显得丑恶,使作者理想的主人公更显得可爱,却也使哈克的形象带上了一些超脱现实的色彩。

在哈克的形象塑造上,马克·吐温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有些是极有特色的。例如,作品的构思很有独到之处。马克·吐温继承了传奇式流浪汉小说的传统,让哈克扮演一个天真无邪、对文明世界非常陌生的 孩子,让 他走进这个世界,一路漂泊,用一种孩子所特有的好奇、天真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怀着一种对周围的一切并不理解的心情游历这个世界。这样一来,既可以通过孩子天真的眼睛折射出来的景象,微妙地表现作者对那个世界的讽刺和批判,又可以反映主人公如何在游历的过程中逐渐熟悉那个世界,认识那个世界。有的美国评论家把这称作“导向觉醒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旅行,”实际上这也就是哈克叛逆性格的自然的成熟和发展过程。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而且重视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小说中的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哈克和吉姆,是两个有着共同的追求自由的理想,而又具有不同性格、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角色,他们之间的这种异同,使得各自的性格显得更加鲜明。有了老吉姆的忠厚、诚恳、慈爱,才更烘托出小哈克的天真、淘气和善良;有了吉姆同哈克的友谊及吉姆的高尚人格对哈克的感染,才使得哈克对种族偏见的反抗更显得合情合理、真切动人。哈克的好朋友汤姆在书中是个次要角色,但是他对于哈克性格的塑造来说却是十分有意义的。他也是个善良、机智的孩子,与哈克不同 的是,他读游侠小说入了迷,一心想要脱离社会现实,去追求书中惊险的英雄生活。汤姆的这种堂吉诃德式的幻想,正衬托出哈克的桑乔式的清醒。这两个人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都出现过,对比之下,汤姆正是《汤姆·索亚》中的小汤姆,而哈克则在广泛接触社会之后成长起来了。他的思想更不受束缚,更实际,他不仅违反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而且对书本中的神圣信条也发生了怀疑。

这部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全书以主人公哈克自述的口气写成。哈克一本正经地把故事讲给读者听,还不断地谈着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他的性格就不仅是在他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中,而且还在他本人的叙述中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哈克讲故事所用的语言正符合他这个乡村孩子的身份,字句间透着质朴、幽默,充满生动的口语和粗俗的俚语,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而且极富表现力。就象哈克的性格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一样,他的语言也 大大触犯 了文明、优雅的 规范,闻其声,知其人,用这种“叛逆式”的语言来塑造这个不接受教化的小叛逆者的形象是再合适不过了。

同类推荐
  •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描述的是1980-1990年之间的中国内地文化。对1980年代文化时段里那些有代表性的切片,或善或恶,或喜或悲,都在“当代文化的演进”这一大前提下,给出的个人评价。人们习惯上,把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整个1980年代,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蒙年代’”。本书所记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与事。
  • 法老归来:神秘的古埃及文明

    法老归来:神秘的古埃及文明

    埃及,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埃及人创造了众多的奇迹——神庙、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帝王谷等古代遗迹令人无限神往,图坦卡蒙法老、拉美西斯大帝、埃及艳后等历史人物让人艳羡不已。如今,对他(它)们的不解之谜又产生了新的解答。
  • 求实创新(上)

    求实创新(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和记者谈心:记者的访问记(汤一介集)

    和记者谈心:记者的访问记(汤一介集)

    本书收入的是记者们对作者的访谈、报道,以及学界对作者研究的相关论文等,由此可从生动活泼的口语或他人的视角等来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 中国人的里子与面子

    中国人的里子与面子

    本书主要围绕中国人的面子和里子问题进行论述,从国人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弊端、文化的前身后事、公务员的潜伏、以及国人的自身的劣根性来构架,淋漓剖析了中国人的性情和心理。阅读此书,能够让你全面的了解中国人的根性,洞悉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斗罗之东都天狼

    斗罗之东都天狼

    路遥,资深网瘾少年,为了剑网三中的橙武,疯狂氪肝,却在成功做出橙武的时候成功穿越至斗罗大陆。却不想,随之穿越的还有……看着武魂殿中这些将一生都奉献给武魂的老人们,路遥觉得,他似乎还能做点什么。ps:第一次写书,不太会写简介。ps:每天最少一更,坚持更新,保证不太监
  • 柠檬喜温,栀子向阳

    柠檬喜温,栀子向阳

    柠栀知道,父亲在追求母亲时,知道母亲喜欢吃酸食,独爱柠檬。知道母亲喜欢赏花卉,单恋栀子。所以给她取名叫做柠栀。
  • 余生喜欢皆是你

    余生喜欢皆是你

    林轻颜和贺知书一起进入娱乐圈,只不过,林轻颜一直都是幕后,而贺知书转战幕前而已。林、贺两家世交,从降生的那一刻起,林轻颜和贺知书就知道,自己有个娃娃亲,于是从小林轻颜便单方面的看不惯贺知书,可林轻颜其实从没有见过贺知书。娱乐圈五年闯荡,一个是人气飙升的影帝,一个是知名制作导演,怎么看都不像会联系在一起的人。某一天,围脖热搜第一#贺影帝公开秀恩爱##贺知书林轻颜##贺知书教科书般秀恩爱#有粉丝提出质疑,为什么每次都只有贺影帝公开秀恩爱?某人:……某贺:满头黑线
  • 曾经的曾经——不堪回首

    曾经的曾经——不堪回首

    感谢你成为我年少时一场心事?再不敢向人提及只怕扰了相思?故事里你来过,于是便也不算空欢喜。?——顾子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枫林雨

    枫林雨

    希望总有治愈自己的一篇一段,一句一言。有时生活总在不经意间绽放美丽。
  • 当我不想成为套路主角之后

    当我不想成为套路主角之后

    容尘:我爱的只有一个女子安甜果:奥,我知道,就是我嘛。芸生:哼,敢跟我抢男人,不想活了!安甜果:没错就是不想活了,所以我成了神。芸生:找死安甜果:所以我死了,就成了你!容尘:额,我还没说完是谁了———芸生/安甜果:闭嘴!我俩都是同一个人,你还想选择谁?!安甜果:他还是给你,我不要二手的。芸生:哼,你还想挑三拣四的!咋了,想翻天?安甜果:哼,我已经翻了天!要记着我才是主角!芸生(冷笑):被抛弃的主角!安甜果:来!单挑!盛誉轩:呃,可不可以举个手,人家是个男二。何愿平/何愿安:(?????),我们也想举手!花季:哼!!有我在你们都不要想活!!梦离大陆:→_→大家还不点开我,我等着你们救人家了(︶︹︺)哼!!w
  • 洪荒我为仙

    洪荒我为仙

    万千洪荒以无仙,凡人成仙,逆天所为,天道不容。天道无常,仙门大开,万千人中一人仙,且看李国峰洪荒我为仙。
  • 还能相见吗

    还能相见吗

    一名普通女高中生,因从小对拳击感兴趣,日日夜夜训练想在自己18年中的比赛拿下第一.在经历男友的再一次背叛下,偷偷向老天爷许愿逃离这个世界,本来只是醉后说的胡话没想到却变成了现实,大大咧咧的女主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第一天就差点被砍头...
  • 末世人皇

    末世人皇

    一个自卑懦弱的少年,突遭末世危机。他这样的心性,如何在末世生存下去,如何在末世找到一席之地,从而成就一代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