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8700000042

第42章 古代礼器乐器(1)

(第一节)礼器源流

中国号称礼义之邦,敦礼重义,久为世人所称道。惟号称礼义之邦之中国。今日国人尚有恬然以此自诩者,有的人久已不知礼义为何物矣。回顾历代祖宗创礼制仪之苦心,岂不万分愧怍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古圣先王视礼为人群之必要仪注,有之则为人群,无之则为兽群,礼与人群不可分者,是以无事无礼,无行无礼,而其中尤以祭礼为最要。礼器者,即古代祭祀所用之器也。古者祭祀之事甚多,如祭天、祭地、祭山川日月、祭风云雷雨、祭先圣、祭先王、祭祖宗、祭神灵,凡于人类有功者,无不祭之。且祭必专器祭之者多,用器亦必从,祭天有器,祭地有器,凡祭无不有专器,故古代祭器若斯其多也。今则多已失亡;即有存之,已变为古玩,不知其名,不明其用,其礼更无存焉。中国今日之衰亡,固有多因,礼失亦其一也。兹将古代之礼器略志于下,有心人阅之,或能设法引起古礼之复兴,其亦救国之一助也。若仅以古玩视之,考据用之,亦非国人尊古重古之原意也。惟礼器之种类极多,若尽数缕述,非惟不可能,且亦无所用。仅将最重要者分述于后:

鼎熟食器也。三足两耳,以金类为之,大小不同,形式各异。天子之鼎饰黄金;诸侯饰金,容一斗;大夫羊鼎饰铜,容五斗;士豕鼎饰铁,容三斗。牛、羊、豕鼎,各状其首于足上。亦有四足者,但居少数耳。考鼎之肇始年代,书史未详,见于记录者,为黄帝之铸三鼎。《路史》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此为最早者,前此尚未有闻也。而最显名者,则为夏禹之铸九鼎。史载夏禹收九州之金,铸为九鼎。按禹之铸鼎,取法黄帝,以鼎为传国之宝器,故得天下者曰定鼎,改换朝代者日鼎革,有窥窃天下之意者曰问鼎,是均以鼎为天下之代名词也。鼎之重要,有若斯也,故取为祭祀之礼器。此外,有铸以为食器者,形式较小,均刻饰各种不同之花纹。古语有鼎食之言,即谓确以鼎食,非喻言也。亦有用为旌功之器者,如今日之银鼎、银环、银盾之奖品,然刻其功绩于上,所谓鼎铭者是也。《左传》有卫孔俚之鼎铭,即此类也。今日传世者,以此类为多,实况尚可见之。有用为烹饪之器者,张协《七命》载“伊尹举鼎,庖子挥刀”。惟用之于烹煮,多大而无足者,其实即今之锅也。古无此名,凡凹铜器之较大,或有足,或无足,或三足,或四足,均谓之鼎,非必三足两耳也。有以为刑具者,即烹饪之鼎,注水使滚,投入其中,使之烫死。《史》载“臣请就鼎镬”,《晋书》有“甘赴鼎镬而全操”,皆言刑鼎也。有以为焚香之器者,古无香炉,故焚香多用鼎。嗣后用之日广,凡烹煮之事多用之。有以之炼丹者,谓之丹鼎。有以之煮药者,谓之药鼎。有以之烹茶者,谓之茶鼎。秦、汉而后,人文日进,用器日精,古鼎多笨重,不若他器之便利,遂致用之者日少,除仿古外,几无再铸之者。故今存世之鼎,多为秦、汉以前之物,唐、宋所铸,亦均仿为者,虽可以存古器之面目,究非古玩中之名贵物也。

彝彝,酒器也,如尊而小,用以裸者。按裸音贯,酌郁之酒,灌地以降神者,故亦谓之灌尊。盖也尊不同之要点,即尊盛酒,而彝则盛郁,因此不同,遂异其名。《周礼》有六彝,形制皆同,只刻画之饰稍异,即鸡、鸟等是也。查彝之肇始,书史未详,若以其使用之目的言之,必在祭祀仪式完备之后,且亦必在中国发明做酒之后。以理推之,当在五帝以后,三代以前也。但现今存世之物,最古莫如商,而夏器尚未之见,似此器应在三代之后,岂知三代以前已必有之。其所以不可得见者,盖完全为自私心太重,与秦始皇、王莽相同之夏禹王所摧毁也。三代以前之文物,完全为夏禹所毁灭,不止一彝已也?至夏器之不得见者,盖系今人考据之未确;估定为商器者,未必非帮器也。若以酒之发明证之,《书》云:“禹恶旨酒。”是酒之发明,已在三代之前。祭祀必用酒,用酒必用器,是必在三代以前,可以断定。惟以前之式样不可考,但必与其他祭器不大区别。故凡钟、鼎,宗庙之常器,古时均称之为彝器。至三代之时,器物必均改进而有显然之区分,故今日所见商、周之彝,率皆无立足,而有圆底足,必有两耳,形圆,高矮之度短于横长之度,与敦极相似,而与尊毫不相似也。

尊尊今作樽,盛酒器也。形制不上。《周礼》尊有六类,即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大尊、山鼎等是也。惟壶尊即壶,山尊即壶也。形制不同,而盛酒则同也。《周礼》司尊彝,常六尊,设官专司,其重要可知。灌酒为祭祀之必要仪注,故尊、彝亦为礼器之最要者,肇始必与彝同,惟今日存器只有商、周者为最古耳。

尊之大者曰,形似壶。天子以玉饰;诸侯大夫皆黄金饰;士梓饰虽尊卑饰异,皆作云雷象。以其名字,故取于云雷也。

卣卣音酉,盛酒之器。以盛郁之酒,注于灌尊,以灌地降神者。

觯音至,酒器。以木为之,亦有铜者。容三升。饰以象骨者,曰象觯。饰以角者,曰角觯。

敦盛黍稷之器。读如“对”,不读本音。又古时盟会所用之器,敦以盛食,以盛血。饰以珠玉,皆以木为之,亦有铜铸之者。形式与彝相近,哆口,圈足,两耳。亦有于圈足之下再有三立足者,亦有有盖者,形式不一。今存者多为铜制者。

豆以木为之,刻镂而髹以漆,贵重者或饰以玉,盛醢菹酱濡物者也。后世惟祭祀用之。古器今不传,形如今之高足碗,有盖有圈耳。《尔雅》木豆谓之豆,然明堂位有豆、玉豆、献豆。《考工记》“旋人瓦豆”,则知豆之制不以专以木。《博古图》载铜豆四器,以证昔人于彝器,未始不用铜,而礼家多泥木为豆,亦所见之未广也。

爵饮酒之器。下三足,上两柱,取饮不尽之义,戒贪饮也。有流有板,铭文多在板之内。《傅古录》去:“爵之字,通于雀。前若噣,后若尾,两柱为耳,足修而锐,若戈然。”

斝斝音贾,爵类。以玉为之,然亦有以铜铸之者,所以献酬者。周曰爵,皆酒器也。形略不同,旧图状如尊彝,有两方耳,与口齐平,腹画禾稼形以为饰,稼斝叶声,而两耳则象形也,但今所传古铜器,皆旁有两柱,与爵相似。从二口,所以戒喧也。

(左王右戈)爵以玉制者曰(左王右戈),完全与爵同,雕刻各种花纹之饰。

盉盉音禾,调味之器。似鼎而有盖,有觜,有执攀。商有阜父丁盉、执戈父癸盉,周有单从盉、嘉仲盉、龙首盉、云雷盉、三螭盉、蛟螭盉、麟盉、螭盉、虬粟纹盉、细纹熊足盉,汉有风盉、螭首虬纹盉,凡一十四器。其款式或谓之彝,或谓之尊,或谓之卣。其取调和五味之义,则一也。

鬲鬲音历,鼎属。《尔雅》载:“鼎之款足者,谓之鬲。”《索隐》曰:“款,空也。款足者,足之相去疏阔者也。”并非足之中空不实也。古时盛馔用鼎,常饪用鬲。《博古图》言:“鬲之用与鼎同,惟祀天地鬼神、礼宾客必以鼎,常饪则以鬲。”其制,自腹所容,通于足,取爨火易达,故常饪用之。又考《周礼》,鬲为陶人所司,然与鼎同用,则不专为陶器。《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之金铸鼎,其空足曰隔。”可证也。

甗觑音彦,又音言,又音奄,义均同瓦制之蒸煮器也。盖二物合成者,上若甗,所以蒸物;下若鬲,可以煮物。或三足而圜,或四足而方。《考工》为陶器,商、周、二汉皆以铜为之?有垂花、雷纹、盘云、偃耳、饕餮、纯素之不同。按又称(左钅右多),(左钅右多)从金,则未必尽为陶器之明证。又考郑注,以为无底之。

宋人以文从献从瓦,言隔甗,其气能受焉。盖之无底者,所以言其上;隔献气者,所以言其下也。但视之底有蔽,以铜片为之,相隔上下。上有十字穿孔若干,使之内之物不致落下,而隔中之气可以上达。蔽中有关钮可以启闭,即《考古团》之疏底蔽也。

盘盛物器,瓦、木、铜、锡皆有之,如汤沐浴之盘。有铭,《吕氏春秋》云:“功名着于盘盂。”是也。

壶酒器也。《左传》:“以鲁壶。”又以盛酒浆者,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见公羊传注。但汉代之壶,则异于是,腹方则口底均方,腹圆则口底皆圆,均谓之壶,无方圆之别也。按夏、夏之时,即已有壶,但不名壶,而曰尊彝。周制始用壶,凡四种:曰方,曰圆,曰扁,曰温。卿大夫用方壶,取直方为义也。士旅食用圆,顺命为宜也。

觚,觚音孤,酒器也。《考工记》载:“梓人为饮器,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一觚。”旧图作八角形,与今所传之式样不同。《急就篇》颜注:“觚形或六面,或八面。”《流砂坠简》云:“今所见之觚乃三面。”徐阶《系传》引字书,亦以三陵为松。是松,本三棱,故酒器之觚亦为三廉。其后由三棱而六,而八,寝失厥初,与古不同矣。

角酒器,容四升。《礼器》云:“卑者举角。”旧图如今之把杯,有画饰者曰角,无画饰者曰散。按角,触也,不能自适,角罪过也,故形制两端如角锐,不似之有流也。

簠簠音甫,古祭祀燕享以盛稻粱之器。古文本作医,以木为之,亦有以铜为之者。先儒旧说有方圆之不同,毛、郑皆言簋圆言方。《说文》则言簋言方圆。《释文》及《御览》所引旧礼力则谓内方外圆曰簋,内圆外方曰簋。古彝器,言簋之属,着录于图谱者甚多,形制不一,大抵簋多圆而有方者,簋多方而有圆者,非有内外之分。

簋簋音晷,古祭祀燕享以盛黍稷之器。以木为之,其形圆;又有以竹为之,其形方者,《仪礼》所谓“竹簋方”,盛枣、粟之属者也。又有以铜为之者,其形或方或圆,古盛肴馔之器,如言二簋、四簋、八簋是也。今所传古彝器,圆形者为多,其字作饥,作轨,或作轨,皆古文,无作簋者。知古以簋为竹簋之专名,自小篆行而古文废,始借用为之簋也。

同酒器,爵之一种也。惟同之为器,只见于《周书·顾命》,云:“上宗奉同瑁。”《传》曰:“同爵名。”《书》又云:“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传》曰:“受同以祭,礼成于三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正义》曰:“三祭各用一同,非一器而三反也。”

洗古洗之器也。其制小大不侔,或深如盆,或浅如盂。周洗有足,画龟鱼。汉洗刻铭识,纹饰多镌鱼,文字多为大吉羊。

鐎斗鐎音焦。《金石契》云:“颜师古《急就篇》注:‘鐎斗,温器也,似铫而无缘。’王应麟曰:‘鐎斗即刁斗也,温器,三足而有柄。’赵希古《洞天清录》:“刁斗无足,鍑斗有足。”盖原系一物,亦一名也。

鍑炊器也。似釜而口敛,口上载鬲以熟物。兽耳两目连环。周鍑容五斗八升,口径六寸六分。汉鍑容一斗四升八合,口径五寸。《说文》训大口者,夫釜已为大口之器,如何再大口也。

镫镫者,古之荐熟食器也,非今之取明镫也。古与登通,即瓦豆也。《说文》曰鍑锭也。《陶斋吉金录》有汉镫数器。按《广韵》谓有足曰锭,无足曰镫。然《礼记》执镫注云“豆下跗也”,则知镫亦有有足者,其制上环以通气之管,中置以盛饪之具,下致以水火之齐。自三代至秦,器无斤两之识。王氏铜虹烛锭有铭十八字,显其斤重。虹烛者,取其气运如虹之义。

鉴今为镜。古人以水为镜鉴,即盛水之器也。太上以陶为之,及三代均改用金属制造,多数则为铜质者。

(第二节)古代礼器之礼制

古代礼器种类甚多,质料亦不尽同,最普通者为铜、玉、竹、木、角等数中。惟竹、木、角等质不能耐久,故不能传至久远。非特今日实物无存者,即三代之器,秦、汉之时已不可见。今日所存之古代礼器,只有铜、玉二类;而玉质之器,在古时即已极少,今日颇不易得。总之,今日所存之器,完全为铜制者,其他名存实亡,虽有若无。故伪制者均以伪制古代铜质之礼器为事,绝无伪制竹、木角质者。是伪制礼器,即为伪制铜器。而铜器之伪制,已详于首编第四章,参阅自可明了。惟仍有未尽者,兹再略予补充之:

(一)新造伪器,以充旧器法近百年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江苏等外,多有以伪制鼎、彝、壶、觚、尊、瓶及其他古代铜器为业者。其伪造之工序亦极繁复,第一须收买古代之破碎铜器,熔化于新铜中,其比例为一与二之比,即一斤古铜,对入二斤新铜之中,照古器铸之。其样式完全模仿古器,分寸不差;其花纹款识悉从古器上翻砂为之,亦也古器丝毫不爽。铸成之后,以刀修饰其多余处,或添补纹理之缺损处,再剔摩光净,使与旧器完全相同。然后用井花水调泥矾浸之,约一伏时,取出之,用炭火烘之,使热,三浸三烘,名为“作脚色”。候干,再以朱砂、胆矾、寒水、石硼、砂金、丝矾等,各为末,以青盐水化合,用笔蘸之,向铜器上刷之一二日,洗去干,又刷之,若斯者四五次,俟颜色与古器相似为止。再掘一地坑,以炭火烧红,令遍将醋泼入坑中,即生各色古斑,与古器完全无殊。如欲色深者,则用竹叶烧烟薰之,其色即重。其点缀颜色,有寒、熳二法,均用明乳香,以口咀嚼,去其涩味,配人白蜡中。将颜料掺入此明乳香与白蜡之混合物内。欲得青色者,则用石青;绿则用四支绿;红则用朱砂。掺匀之后,再向铜器上涂之,即成各种古器之原色。熳法即多用白蜡,寒法则乳香与白蜡各半也。如欲得凸起颜色者,则用卤锈针砂堆叠之;水银色者,则以水银砂锡涂抹之。如此所造之器,其尺寸、式样、花纹、款识、锈色,与古器完全相同,虽好古者,亦极难辨别其真伪也。

(二)冷冲法遇有三代、秦、汉之器,或落一点头,或坠一耳,或出土时误为刃器所伤,或其他种种伤坏,或缺少一部分,或触物成茅损等事,则以铅补冷焊,以法蜡填饰,再照上法点缀颜色,用山黄泥调抹,使成新出土之状,是即冷冲之法也。

(三)屑凑法用古器之不完整者,或取其耳,或取其足,或取其腹,即将各种古器之各部分,利用其相似之处,而和凑为一器是也。如《燕闲清赏笺》载一子父鼎,花纹制作非常精妙,遽视之,无不认为古物,及详细视之,及一屑凑之物也,以古壶盖做肚,屑凑古墓碎器,飞龙脚焊上,以旧鼎耳做耳,合成之也。又一方亚虎父鼎内外水银无一痕,纹片外观极美。再三审视,乃系古水银方镜,破碎截为方片,四面冷焊,屑凑之物也。

(四)添镌款识古代礼器,多有款识。款者,记其年月、姓名;识者,志其功德。但民间铸器多无功德可记,故古代祭器多无款识者。惟金石以文字为要,有文字者为贵,文字愈多者愈贵,而无文字者为不足取矣,作伪者遂多将无款识之器,按照古器合适之文字仿刻之,磨熟刀痕,加以药饰,然后作为伪锈。现在所存古祭器之有文字者,十九皆伪刻者。

(五)补添镶嵌夏、商名器,多用金银细嵌,各种纹片用玉与碧瑱剜嵌。秦、汉之器,镶嵌尤多,甚有镶嵌各种贵重珠宝者,极为美观,极为名贵。但金银花纹传世久远,每易脱落,金银片每为无知者凿取,各种珠玉镶嵌亦有脱落与凿取之事。因之古祭器之无整者,实不易得,而价值遂极高贵。伪制者遇有金银丝脱落之器,再照原纹嵌入金银片,脱落之处再用金银和水银法药涂抹。盖金银之色,古今所同,新旧无分,无所谓真伪也。惟珠玉碧填碾法土锈,新旧有别,似不容假伪为者。乃搜索古塚遗弃环、佩、充耳、珥、瑱、珈、琫、珌等物,或其他出土之珠宝玉器,酌量补为镶嵌。或原无镶嵌而照古器添为之者。故秦、汉以上之镶嵌祭器,今日尚完整无缺,十九皆补嵌或添嵌者。最低限度亦必有一部分补添者。

(第三节)古代礼器之鉴别

古代礼器之存世者,只有铜质者,已于上节言之矣。是礼器之鉴别,即等于铜器之鉴别。而鉴别铜器之方法,亦于首编第四章详述之,参阅自可明了,似无事再为赘陈矣。惟仍有未尽者,兹略补充上。

鉴别礼器之道,首须确定其名称。盖真伪优劣辨证,无论如何正确,苟名称错误,则必为知者所窃笑,其他虽是,亦不为人称许也,故以正名为最要者。正名之法,即须熟悉(第一节)所述各器之式样,虽绘画不佳,但能熟读,一见真物,亦可认识也。

同类推荐
  •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民族音乐欣赏》主要内容包括:泠泠七弦悠悠古韵——古琴、渔舟唱晚流水高山——筝、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箜篌、猿鸣雪岫来三峡鹤唳晴空闻九霄——琵琶、落盘珠历历摇佩玉铮铮——阮、玉指双钩承弦鼗却从绝塞识风流——三弦、形似柳叶声如筝琶——柳琴、或在剧院或在歌场——月琴、烽火耀长城秋月照汉宫——二胡、两岸风光好曲奏迷胡调——板胡等。
  • 世界戏剧艺术(上)

    世界戏剧艺术(上)

    这套24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合在一起。
  •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本书为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小结,书中涵括了1984到2011年流传于湖北的黄梅戏剧目。
  • 艺术趣味

    艺术趣味

    本书是丰子恺撰写的一本以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为对象的趣味性艺术读物,其中包括艺术趣味一书以及四篇选自艺术丛话的艺术文章。
  • 历史的光谱与文化地形

    历史的光谱与文化地形

    2006年6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以此次研讨会上提交的发言论文为主体,同时汇集了近来相关研究成果,是“华语电影研究系列”又一部重要结集。全书共分七辑:跨境交往中的理论建构,“西洋景”中的影响焦虑和主体建构,镜像纠结:扭曲与认同之间,在意识形态疏离背后,和而不同:寻求新的竞合关系,多重指涉:好莱坞与港台电影,泛亚语境,对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渊源、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和意义等进行了缜密追溯与深刻探讨,视角独到,资料全面,为中国电影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热门推荐
  • 武逆雄天

    武逆雄天

    武界之内,强者为尊,弱肉强食,只为生存;不得天灾,不遇人祸,怎知世态如此炎凉?破红尘,逆苍天,手持重剑斩世间恩怨!
  • 结社

    结社

    在这个蒸汽与电力交替发展的世界上,生存着普通人与具备异能力的“异能士”。当过去与现实连接,使命和预言重合,当普通人与异能士相遇时,世界的混沌开始加速。
  • 超强守护

    超强守护

    在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刚开始接触修真的少年,被从小喜欢的姑娘甩了之后准备离开小山村,可走到半路的时候,莫名的掉进了一个神秘仙府之内,在享受这天大的机缘的同时,也背负了一个他绝不能推卸的义务--振兴华夏!于是,他在华夏内忧外患的时候站了出来,对着天下说:犯我华夏者,杀!欺我华夏者,杀!叛我华夏者,杀!当他站在巅峰的时候,回头看去:敌人的骨能填海,血能淹山!
  • 穹光之箭

    穹光之箭

    天昊为了守住自己九阶血兔与自己的孩子,不顾切与王室圣殿的人做对,可他竟然莫名失踪,他的妻子也死了,接着......
  • 释怨——谋而后行

    释怨——谋而后行

    她努力工作的结果是拖垮了身体,带累了父母、儿子,在她选择离世之后没有轮回转世,而是永堕枉死狱。她不服,阎王让她看她死后父母、儿子的凄惨下场后告诉她,正是因为她自己没有好好爱惜自己,才不能转世投胎……她怨,她的怨被两个世家大族冤死的怨牵引着到了架空的大庆朝,用三百余条冤魂不轮回转世的代价,让她重生,替他们复仇、重振家族。他贵为皇子,却凄惨地死于非命。重生后,为了能改变前世的命运,他救了她重生后的肉体。这一世,他是她这具身体的灭族仇人之子,也是她这具身体的救命恩人。
  •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能获得学生的满意和认可,将成为学校最大的财富。如何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每个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都希望的,学校的课程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等,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真正都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欢迎吗?本书将教会教师们怎么样靠自己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 颂歌行

    颂歌行

    少年者,颂歌而行,鲜衣怒马。这里有武陵小天师、华阳一针、儒枪知意、千萧曲冷冷、邺都小鬼王、云中两面、东华剑客。爱恨情仇,江湖恩怨,以芳华之龄,看他们七人如何在北疆南国、西岭东土中闯出一片属于少年人的天地。
  • 秘宝局中局:绝境探险小说(全6册)

    秘宝局中局:绝境探险小说(全6册)

    本书由《采珠勿惊龙:鬼雨法螺》、《采珠勿惊龙2:鲲鹏之变》、《采珠勿惊龙3:暗涌玄冥》以及谜宝藏三部曲构成。
  • 转世流年

    转世流年

    宇宙中存在着两个空间,一个是拥有自然科学的人界,另一个则超脱了自然界的一切定律。那个空间拥有强大的磁场,生命力更是顽强异常。那里有着另一群强大的人类,他们拥有灵力,可以习得幻术。却直到21世纪仍然停留在封建帝制之中。这个空间名叫——空明。空明三大圣物之一:流年花,掌管世间轮回。三万年前受战争的污浊之气而枯萎,花魂于一百年前转世投胎,成为潋波国最后一名公主浔浮光。百年前,潋波国被修罗国所灭。尚是婴儿的浮光被守护神送去人间,被一家企业老板收养,取名苏弯。随着年龄的增长,苏弯身体里的异能开始爆发,引来众人的恐慌……
  • 那一点希望

    那一点希望

    世界巨变,不止是我们这个宇宙,整个多元宇宙都面临着泯灭的危机,只是我们这个世界来的晚一些,在此之前,我们能做什么?等死?还是为了那渺茫的希望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