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8700000038

第38章 古书古砚古墨(1)

(第一节)砚

砚的源流

砚之创用,其年代固不可考;但由于中国文字之演进,程序上可以意得之。最古文字,系用刀刻,当不用砚。以后进为漆画,当亦无砚。盖砚者,研也,用以研墨得也。漆书并不用研,早盛漆用器。但该器亦不能谓之砚也。降及周初,始有用石墨磨汁作书者。石墨须研,而研石墨者,无论为何器物,即可谓之为砚。是砚之起源,当由斯时。但考之当时所用之砚,多为瓦制,所谓瓦砚者是也。瓦砚者,系以瓦质为砚,并非以房屋上之瓦权作砚也。乃系特别精心制造者。其质坚硬,其音清脆,绝无砂眼、石粒羼入其间。较之澄浆金砖,尤为细腻。在唐以前千余年间,作书作画全用此砚。

唐宋之时所用之砚,种类最多。除特制之瓦砚外,并多有以秦汉砖瓦为砚者。除瓦砚外,石砚之用亦由此时肇始。夫以石为砚,以前即有行之者。如伍缉《从征记》载:鲁之孔庙有石砚一块。制作古朴。盖孔子所用之物。秦汉之时以石为砚者,亦时见记载。何得谓石砚之创于唐?不知唐代以前之石砚并无砚形,亦非特制,即普通之石片临时捡取以应用者,用毕则弃之。所谓用之则藏,舍之则弃。实系用石磨墨,非石砚也。故今日时见唐代以前之瓦砚,未闻有唐以前之石砚也。盖在唐代之前,端歙均未发现。所用以作砚者,均系普通之石片,质地既不佳妙,做工亦不精良。既不如瓦砚之适用,又不如瓦砚之美观。唐时端歙二石,始相继发现。社会人士,始知石砚之适用,石砚之可宝。遂均努力于砚石之开伐,及石砚之精制。故石砚之真正启用,实从此肇端也。惟以砚石之产生,均在岩石深水中取捞,极为困难,因采石而伤生者,岁有所闻。故当时政府时有禁采之令,官方既不协助,而采伐之民又系穷困之徒,财力人力均感不足,其产量之必不能多,石质之不能佳,亦自然之结果也。故终唐之世,用瓦砚者仍多,用石砚者仍占少数也。但因此时文人之宣倡,好之者遂日渐增多,用之者多,石砚之产量亦愈多。及五代南唐时,且于端歙置砚务,选工之善者,命以九品之服,月有俸禀之给,号砚务官。岁为官造砚若干,同时于其他各地产石之可做砚者,亦尽力开采。石砚之产生因此日多。及宋之时,士林所用之砚,已瓦石各半矣。溯自石砚创兴以后,文人、士大夫即以为宝。唐宋文豪,书画名家,未有不宝砚者。虽系文人多事,亦足证砚石之美,引人之深也。宋时瓦砚虽尚通用,终以优劣所在,此后于无形中遂完全为石砚所排斥,日趋于没落之途也。

元代,以蒙古人主中国,本不重文事。惟对于砚石一事,亦知所宝。虽未大有采掘,但对于砚坑之保护颇着成效。元制,于端歙各处设把总一员,守兵若干,专辖守坑。律盗坑石,比窃盗论罪。故元时,虽未多大新产,然砚坑尚未毁损也。明初,时开时禁,定制未周。且以宦官当权,贿赂成风,开采之时,佳美者流入庵寺权要之手。禁采之日,居民群相盗采。明末,盗掘之风尤甚。民盗之不已,继以官盗。崇祯末,蜀人熊文灿总督两广,日指挥部下任意盗取,夜中工作,不择肌理,乱肆凿伐。居民盗石,尤取便易,灵秀之脉,遂遭卤莽割裂之毁矣。自石砚创兴以来,官民所采已足社会之需。故元明之时,多用石砚。除前代所遗,及政府所造这少数丽砚外,社会甚少再用瓦砚者。清初,三藩作乱,砚坑弛禁,以故易采之石,均为居民剥取以尽。乾隆朝,重新整理,大肆开伐。凡以前不易得、不能得之石,均能设法挖出。故乾隆朝所产之砚,以质地花纹言,均优于以前。清末,张之洞总督两广,又行采取,所获亦多,且多大件。世之所谓张坑者,即此是也。此后因石砚之价低,且无如此大力者,故未闻有所开采也。以上所述,仅及端歙消涨情形。盖中国产砚之地虽多,但质地之优良,数量之伟巨,无有过于此二者。故从来谈砚者,均以二石为首班,其他为附庸。盖成色平庸,数量有限,虽有似无。故明了端歙者,即可了然一切也。

(第二节)砚的种类

砚之种类,当以瓦、石为两大别。瓦砚则以其制作之不同,而有澄泥及古名砖瓦两种。石砚则以其产地之不同,而有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花石砚、大沱石砚、沅州石砚、黎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红丝石砚、角石砚、绿石砚、金星石砚等十余种。兹略分述之:

澄泥砚澄结细泥烧炼所成之砚也。在唐代以前,歙端石砚未发现之时,国人作书作画,其研墨之器,当以泥砚为惟一之物。惟普通之陶器,质地稀松,多含砂砾,不适于研墨及贮墨之用。故必须将泥澄细压之坚实,入窑烧炼,方可适用。在唐以前千余年间,烧泥制砚,固为国人最普遍之文具也。为之甚易,随处均可制造,非若瓷器之必限于某地,精于某窑。故无特出之产地,亦无特殊之名窑。惟以山西绛县所制者,最为着名。其必系缝绢袋,置于汾水之底,逾年则泥已实囊,取出晒干,切成各式砚形,入窑烧之即成。或以夹布囊盛瑾泥,水中摆之,得细者澄去清水,令微干;入黄丹团搜,如面入模中,压令至坚,以竹刀刻作砚状,微荫干,利刀削成;曝干后,以稻糠并黄牛粪和入窑中陶之。一复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蒸之五七度,不亚于石,水不涸焉。唐人砚品以虢州为第一,虢州即绛县也。又江苏之宝山澄泥砚,亦有名。盖宝山滨海为扬子江之下口,海滩产佳泥之故也。考澄泥砚之颜色,以鳝鱼黄为最上,绿头青者次之,玫瑰紫色者又次之。其黄上见斑点者谓之砂,斑点大者名喜瓣砂,小者名绿豆砂。若有二砂者,尤善落墨。后人虽有仿之者,终以佳泥之难得,火度之低微,率多粗糙损笔,均不堪用。且颜色庞杂,浮浅干枯,稍一比较,真伪立明也。

秦汉砖瓦砚秦汉时着名之建筑,其所有砖瓦均系澄泥特制者。其成分完全与澄泥砚相同,且均羼有些许金属在内,质地极密,体重而声音清越,用之为砚较特制者优。惟当时即颇为珍贵,每件均刻有年代、丽名及制造者姓名,平民得之甚难,即能得之以系御用,亦不敢使用。此所以在秦汉之时,未有以之做砚者。及后,天下屡经变乱,所有着名建筑先后毁于兵火。因之,两朝名器非损毁,即埋藏地下矣。唐宋之时,始有由地下挖出。见其质地之精纯,工作之佳妙,遂制以为砚。是砖丽之制在于秦汉,而用以为砚者实始自唐宋。惟所用以为砚者,非凡砖瓦均可制砚也。砖乃扩砖,瓦乃覆檐之瓦头,去其身而用之耳。故俗呼日瓦头砚。若凡瓦均可做砚,则又何奇?若只取瓦头,试想一宫一殿瓦头有几,即以现在之三殿言,覆瓦虽不可数计,但瓦头亦有限也。且处在檐头,最易损毁。秦汉有名建筑虽多,单以瓦头言,亦必有数可数也。若再经多年兵火之损毁,则所存者亦微乎其微矣!物以稀为贵,此其所以可宝也。

秦汉砖瓦,其成色如何,并无记载。何者质佳可以为砚,何者质劣不可以为砚,后世用者,亦不过经实验之结果而定其取舍。用之最多者,有秦之周丰宫瓦、阿房宫瓦、兰池宫瓦、卫字瓦、信宫瓦、鸿台瓦,汉之未央宫瓦,骀荡宫瓦、长安瓦、万岁宫瓦、甘泉宫瓦、延寿观瓦、高安观瓦、平乐观瓦、白鹿观瓦、便殿瓦、土林苑瓦、甘林瓦、八风台瓦、乐府瓦,魏之铜雀瓦、冢瓦,秦之周丰宫砖,汉之竟宁砖、建平砖、永宁砖、永建砖、本初砖、中平砖、万岁砖、蜀师砖、寿孝砖、长乐砖,魏之铜雀宫砖,吴之宝鼎砖、建兴砖、孙氏砖,晋之太康砖等数十种。其中,尤以汉之未央宫制瓦砚者,为多。考未央,在长安,汉高帝七年,丞相萧何所建。宫中诸殿瓦,其身如半筒,而覆檐际者,则其头有面外向。其面径五寸,围一尺六寸强;有四篆字,凡六等:一曰汉并天下,一曰长乐未央,一曰储胥未央,一曰长生无极,一曰万寿无疆,一曰永寿无疆,一曰太极未央。面至背厚一寸弱,其背平,可研墨。质稍粗,又以入土岁久,颇渴水,实际比铜雀瓦砚为劣。祗以铜雀为曹操之遗物,世人多有因人及物之心理,故铜雀瓦砚究不如未央之为世所重也。瓦质仿造极易,故自世人以秦砖汉瓦为贵之后,即有仿制者。其佳者,当以明时江西宁王仿造者为首。宣德时,宁王府老殿下,选造汉未央宫瓦砚做今布瓦样,极精致,恒以赐来往官员。人多宝为清玩。研墨亦大渴水。其瓦高八寸强,阔六寸,面至背厚一寸弱。面上有铭十一行,行六字。末有“曜仙书”三字。字皆古隶,下有小图书“宁国”二字。面中间刳,其四围作小条环样砚。砚上有水池,左有“炎汉古甓,维天所锡”;右有“子子孙孙永宝世袭”,皆八篆字。下有“为爱甄陶之质,宜加即墨之封”十二小篆字,凡四行。其背中间大书“未央宫东阁瓦”六字。结方一寸。左有“大汉十年”四字,右有“侯萧何监造”六字,俱隶书。此外,则仿造未见有甚佳者。至造伪者,则随时均有。盖秦汉各宫殿砖瓦,虽原造时即有许多不同之种类。如卫字瓦一种,其不同之书式即十余类;未发现者,尚多。盖系所用不同也。即正殿、便殿、偏室当然用瓦不同,故种类必异。作伪者即利用此点,随意仿造,以致后人无法鉴别。岂知当时烧造大费经营,所有火度极高,又因加有金属,故质地坚实,声音清脆。后世仿者均系单人独造,火度绝不能及。用心考核,详予检视,真伪自可分别也。其他砖瓦,大致相同。谨举此以见一斑也。

次之,则为石砚。石砚之种类甚多。知名者,则有下列各种:

端砚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之端溪,故曰“端砚”。就其所产之地而名之也。端溪,位高要东三十三里,有山曰“斧柯”,在大江之南,盖灵羊峡之对山也。峻峙壁立,下际潮水。自江之湄,登山行三四里,即为砚岩。先至得,曰“下岩”。下岩之中有泉水焉。虽大旱,未尝涸。下岩之上曰“中岩”。中岩之上曰“上岩”。自上岩转山之背曰“龙岩”。龙岩者,唐时取砚之所也。后以下岩所得石胜龙岩,龙岩遂不复取矣。龙岩石色深紫,少眼。水中石色青。山半石色紫。山顶石润,如猪肝色者佳。端溪,至宋业已全被水浸,砚工取石皆于水中。故佳石极为难得也。按:端州在汉时不属中国。自南粤王赵佗归化后,始隶版图。但端石发现之始,系在唐武德之世。初开之始,并无佳石。至五代、宋初,开采最力,产量之多,品质之佳,以此时为最。初得下岩之北壁,南壁石以后开采之多。北壁全为水浸,则泉水半浸其石,以北壁所出者为泽润。自治平至宣和,砚愈重,南北壁皆凿为洞矣。有上岩、中岩、下岩之异,东洞、正洞、西洞之分。在唐宋时,政府设砚务官驻守。每年责令贡砚若干,满贡数则封穴,人民毋得盗采。其采伐也,一坑既尽,更凿他坑,故坑有新旧之名。元则禁闭,不准采伐。明时永乐,重开;未几,又闭。宣德又开。成化、万历复开。然均旋开旋闭也。今世所称之永乐坑、成化坑、宣德岩、万历坑者,皆其遗迹也。然所得石率无奇异者。崇祯末,熊文灿私行盗采,火夜加工,只求得石,不计毁坑。故所得之石,驾宋坑之上,谓之“熊坑”。自清康熙,不施禁令,时行开采,石愈纯美。潘稼堂所谓“得其髓矣”。嗣后,源源凿出,洞愈深,取愈难,费愈重,佳石愈多矣。清时开采虽多,但以乾隆时吴淞岩、杨景素二人所采者为尤佳。故吴公坑、杨公坑亦甚有名于世也。至清末,张之洞所开者,产石甚多,佳者亦不少。古现存之砚,张坑者占多数也。

端石质地之美,蔑以复加。既适于作砚,又足以清玩。且产量宏富,历采不穷,一似苍苍者独为中华以毛笔作书之特赐也。其石品之佳者,有青花、鱼脑冻、蕉叶白、天青、冰纹、火捺斑、马尾纹、胭脂晕、鸲鹆眼等,均石之精英也。端石以子石为上。子石者,在大石中生,盖精石也。而流俗传讹,遂以紫石为上,且以贮水不耗为佳,以青花及鸲鹆眼之妙者为贵,有者更发墨。总之,石性贵润,色贵青紫。盖端石产于穷渊深谷,玉肌腻理,入手温润。视之,自有一种生气,鲜洁茜丽。磨之,与墨相亲,摩婆心动。槽中之水,隆冬极寒,他砚常冰,而端砚则否。其体质之美,不可殚穷。噫!斯诚宝矣。

歙砚歙砚出安徽婺源的歙溪,故名歙,亦以产地名之也。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刊制成砚,温润大过端溪。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斫为砚。由是山石始传。至南唐元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献砚,并荐砚工李少微,国主嘉赏他,擢为砚官。今石工周全师之。尔后匠者,增益颇多,从此歙砚始知名于世。石品有金星、银星、罗纹、刷丝、眉子等名目。金星者,石上充满金黄色小碎细点。此为最贵。然以斑点鲜明如泥金者,为上最佳者。其形似龙尾,谓之龙尾。金星若散布如花瓣落满者,次之。且有金星者,必带绿色,或纹如芦花,或如织罗样,或如眉毛,或如鹧鸪斑,其纹皆白色如银,此四者又次之。若不带纹者,不足论矣。银星者,面上多白点如粟米大。金银星石皆淡青黑色,并粗燥,有星处均不堪磨墨。工人多侧取之,置其星于外,谓之金银星墙壁。罗纹者,纹如细罗纹,而质润如玉。刷丝者,其纹细密如发,每条丝理相去一二分不等。若黄白相间者,则谓之金银间,刷丝亦细密精雅。眉子者,其纹如甲痕,或如卧蚕,有长至二三寸者,均以其纹理之相似而命名也。以上各石之佳者,在南唐时即已取竭。至宋时,即无有再得之者。今则歙溪早成一片荒墟,徒为历史上之陈迹。虽偶有在歙溪附近采得者,亦不过与普通之砚石相同,可供俗子之研用,与唐宋以前之珠宝其质、金玉其音者,迥不相侔矣。

歙石以卵石为贵。亦犹端溪之贵子石也。大者极难得,最大者亦不过四五寸许。古人多就其坯做月砚。歙石虽极细,犹微涩墨。端石之佳者则润如鏊塌蜡。二者以此为辨。歙溪范围甚小,且宋以前产砚之地全国以此为中心区,多数砚石皆给于此。故在宋时佳石已绝迹。以后所产,或出自附近岩溪,或其他溪石冒充耳。

乌金砚燕畿之梅山产石如乌金,亦有金星,制砚甚佳。故颇贵重。惟佳者甚少,是以不闻于世也。

灵岩石砚江苏苏州灵石村产佳石,亦可做砚。最佳者有淡青、鳝鱼黄两种。今者石已取竭,并无新产。乃附近之民,尚有取他石以制砚以惑世者。惟伪者多,粗燥且不发墨,以此可分真伪也。

开化石砚浙江省衢州属常山县之开化,产黑石,坚润有似歙石,用以制砚颇佳。大者有三尺,但多不发墨。

大沱石砚湖北省荆州属归州产石,名大沱石,其色青黑,其纹理微粗,亦颇发墨。归峡人谓江水为沱,盖即江水中石也。川峡人多用之,他处人士多不知也。

沅州石砚湖南省辰州属沅州,产石色深黑,质粗燥,或有小眼。二州人自制者,多作犀牛、龟、鱼、入角等式样。端溪市僧贩归,刻作端石式样,称为黑端,以售于过往士商官宦。

黎溪石砚产自湖南常德、辰州之间。石表淡青色内深紫而带红,或有金线及黄脉相间者,号为紫袍金带。有极细润者,久用则光如镜。今则多有以药伪造者,但细看之,有拆痕可辨。

洮石砚出自湖南长沙,色绿,故又名绿石砚。细润。

紫金石砚出自山东省青州,文理粗,亦不发墨。

红丝砚山东益都县所出之红丝石,为砚材,颇发墨。质赤黄有红纹,如刷丝萦石面,故名红丝砚。苏易简《砚谱》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石为第一。”评定虽不正确,亦可见红丝石砚之佳妙矣。

角石砚山西绛州产角石。其色如白牛角,其纹有花浪,与牛角无异。或如浮屠佛塔,然顽滑不发墨,世人但以研丹耳。

同类推荐
  •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散曲历史、散曲作家与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元初期散曲[(元初散曲三流:志情文学、花间文学、市井文学),代表人物(元好问、杜仁杰、刘秉忠、杨果、商道、商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王恽、王和卿、庾天锡、姚燧)]、元中期散曲(郑光祖、睢景臣、张可久、冯子振、曾瑞)等内容。
  • 我和艺术——大家小品经典丛书·宗白华卷

    我和艺术——大家小品经典丛书·宗白华卷

    《大家小品丛书》选收了现当代最经典的名家名作,它们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也能让你对这些现当代名家的心经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学者作家写的性灵小品文,往往于细微处见真性情。本书收录了宗白华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或记事或抒情,或写景或议论,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个人琐事,坦率地表达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记叙所见所闻。格调高古,风神澹泊,香远益清。所谓“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用来形容宗白华的文章甚为贴切。
  • 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给摄影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是一本由独山子石化公司办公室编写的反映独山子地区生态美的观鸟画册,画册中还创作了大量的与大自然这一飞翔的精灵相呼应的美文。使得拍摄的画面伸展出诗意的翅膀。画册内越140余张摄影作品,精彩的反映了鸟儿的做客、筑巢、停留、驻足……
热门推荐
  • 西游之大师所言极是

    西游之大师所言极是

    本书三字要义:爆、笑、爽!以诙谐的方式重新解析西游,与孙悟空一起大闹天宫,拜嫦娥为姐,以龙女为马,引观音为知己,与如来论佛法。。。。。西天是一场自我磨练的历程,更是一场尔虞我诈的较量,且看唐剩如何混水摸鱼,成就大师之名。叮,我祝你生日快乐,成功召唤一把手枪。叮,我祝你寿与天齐,成功召唤遮天人物幻影。叮,我祝你阖家欢乐,成功召唤绿巨人之力。牛魔王:我再也不想过生日了!金角大王:秃子,不要再咒我了,我情愿早死早投胎!
  • 一念天裂

    一念天裂

    生死轮回,万物生灭。“哎哎哎?这地球也只是沧海一粟?这宇宙也只是一片星海罢了?!”沐川瞪大眼睛吃惊的说,姬老:“这世界很大,你可曾看过,那九州又可是这世间的尽头?”……曾经几时我们也曾托着下巴,仰望天空,脑海中竟是那些光怪陆离的世界,曾经的那些梦还记得吗?……忘记了吗?被生活磨去了吗?那就一起来翻翻这本书吧,回想曾经那些不真实却又无比渴望的梦。
  • 怎样有个好人缘

    怎样有个好人缘

    什么叫好人缘?说到底是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好,招人家喜欢,办事便一路绿灯,平常人们所说的“结人缘”意思便是这样。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地,都免不了要跟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与他们沟通,与他们共事。好人缘可以给你创造机遇,好人缘可以延伸你的能力,好人缘更是你用之不尽的资源财富。
  • 无始至尊

    无始至尊

    家族里的武修天才,少年得志义气风发,欲闯荡天下却不知是坎坷还是坦途……潇潇少年郎,兮兮志气淌,欲闯天涯路,前途两茫茫。
  • 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废材嫡女要逆天

    废材嫡女要逆天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特工,意外穿越到一个未知的国度什么还是个刚被退婚还是个不能不能修炼的废材,……老天要不要这么玩我…这个国家叫天启国,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但是她偏偏她是个苦逼的不能修炼的,不过那是以前的风灵了,最多从零开始了,反正她以前也是一步步来的,好在那个渣男把婚退了也省了她好多是,这个从什么地方跑出来的男人是想干嘛,就是姐姐我倾国倾城你也不能这样,我们不熟好不好,我们不熟,女人,你睡了本王还说我们不熟,你这是打算不负责吗……
  • 诡灵探案

    诡灵探案

    一位职院刚毕业实习生想在社会上找份工作,安安稳稳的度过日子,由于社会的现实,大公司不会想要一个职院刚毕业的毕业生。所以,他决定自己干点无聊的事情打发自己刚毕业的生活,于是他就自己干起了私人侦探,但是.....一干起来,他自己才发现,这趟水,太深......本作品没有什么超能力,没有什么捉鬼的特殊本领,实打实把听到的故事看到的故事,添油加彩的融入进这本书,希望各位看官多多支持新写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仙难

    帝仙难

    一念化仙佛,一念渡妖魔。一曲悠扬仙道路,一段红尘情丝愁。一本古朴的书卷,一个心怀仇恨的少年从大漠走出。至此,管你东西南北圣,唯我帝仙证苍穹………
  •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二十五年前,临近高考的几个学子因酒后冲突导致命案发生,人生轨迹因此而改变。二十五年后再次相会,前程、财富、亲情、友情、爱情,炙烤出人性的黑暗与光明。日出日落,天道永恒。QQ群136803444